地点
诗文库
唐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丞上柱国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三
于戏。
逆鳞劘上。
匡救之义深。
守死不回。
人臣之致极。
况乎文包风雅。
道济生灵。
建一言而天下倚平。
含九德而三光式序。
超无友而独立者。
其惟广平公乎。
公讳
字□□邢州南和人
其先出于殷王元子
七代祖弁。
魏吏部尚书
列人子。
祖钦道。
北齐黄门侍郎
并事迹崇高
各见本传。
高祖元节。
定州田曹。
曾祖宏俊。
大理丞
祖务本。
栎阳
父元抚。
卫州司户
户部尚书
自田曹至于尚书
皆实浮于名。
而位不充量。
事见许公苏颋所撰神道碑。
公七岁能属文。
一遍诵鵩鸟赋
丁尚书府君忧。
水浆绝口者五日。
八九岁时。
尝梦大鸟衔书。
吐公口中。
公吞之。
遂乘而直上。
倏忽惊寤。
犹若下在胸间。
自后藻思日新。
襟怀益爽。
年十六七时。
或读易旷时不精。
公迟而览之。
自亥及寅。
精义必究。
明年进士高第
上党
王屋主簿
相国苏味道侍御史出使。
精择判官
奏公为介。
公作长篇以自兴。
梅花以激时。
苏深赏叹之。
曰。
王佐才也。
合宫
长寿三年从调。
判入高等。
有司特闻。
天后亲问所欲。
公以代为唐臣。
不求荣达。
诡奏云。
家本山东
愿得魏之一吏。
遂手诏授录事参军
拜舞趋出。
后异而召还。
又手诏拜监察御史里行
寻丁齐国太夫人忧。
服阕。
筑室反耕。
志图不起。
俄而即真
殿中侍御史
同列有博于台中者。
将责名品而黜之。
博者惶恐自匿。
翌日。
公独正辞引过。
天后悦而释之。
天官员外郎凤阁舍人御史中丞
乃谓所亲曰。
吾比欲优游自免。
不图要近。
骤至于斯。
其敢废所职乎。
乃悉心纳忠。
无所回避。
张易之昌宗兄弟。
席宠胁权
天下侧目。
公危冠入奏。
奋不顾身。
天后失色。
苍黄欲起。
公叩头流血。
誓以死争。
拾遗李邕奏曰。
陛下坐则天下安。
起则天下危。
内史敕公出。
公曰。
天颜咫尺。
奉德音。
劳宰臣
宣王命。
词气慷慨。
左右震悚。
遂俱摄诣台。
庭立切责。
二竖股栗气索。
不敢仰视。
自朝至于日昃。
敕使驰救之。
公不得已而罢。
又令诣公谢罪。
公拒之。
后有惨恤。
二竖来吊。
公辞曰。
贵近不宜与执法通同。
假满。
朝士慰公。
二竖又欲序进。
公举板迎揖之。
不得成礼而去。
神龙之兴复也。
公实佐其谋。
及当畴庸。
让而不受。
曰。
清宫问罪。
事出五王。
夏中兴。
功归明主。
非曰逃赏。
谁敢贪天。
俄拜朝散大夫吏部侍郎谏议大夫
黄门侍郎
尝遇梁王武三思于朝。
三思方欲言事。
公正色谓之曰。
当今复子明辟。
王宜以侯就第。
何得尚干朝政。
三思惭惧而退。
请急累月。
俄而兼摄尚书左丞
中宗将幸西蜀
深虞北鄙。
乃兼检校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又改兼贝州刺史
与数人同辞。
三思独揖公住。
公顾谓之曰。
诸人巳出。
不可独留。
遂揖之而去。
属年谷不登。
国租罢入。
三思食邑
公悉蠲之。
既屡挫其锋。
亦处之自若。
俄而真拜。
杭州
又复迁相州
寻入为洛州长史
唐隆初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粤五日兼右庶子
寻加银青光禄大夫
元宗之在储闱
镇国太平长公主潜谋废立。
尝于光范门内坐步檐中。
宰臣以此旨。
诸相失色。
莫敢先言。
公盛气诘之曰。
东宫有大功。
宗庙社稷主也。
安得异议。
遂奏妇人干政。
恐生祸阶。
请不令朝谒。
俄而男又纵横。
公奏之。
繇是贬楚州刺史
主亦竟以凶终。
无何。
复拜银青
历魏兖冀三州兼河北按察使
寻迁幽州都督御史大夫
复为魏州
入为国子祭酒东都留守
开元二年寻拜御史大夫京兆尹
睦州刺史
广州都督
充按察经略讨击使
又兼御史大夫
许便宜从事
前是首领桀骜。
多据洞不宾。
公之下车。
无敢不蔇。
彼之风俗。
竞趋苟简。
茨竹檐。
比屋鳞次。
火灾岁起。
煨烬无馀。
公教之度材。
变以陶瓦。
千甍齐翼。
万堵皆兴。
于今赖焉。
燕国公张说著为碑颂。
无何。
使中官杨思勖召公
公拜恩而就马便行。
在路竟不交一言。
思勖将军贵幸。
泣诉于帝。
帝嗟叹久之。
刑部尚书
四年吏部黄门监
监修国史
五年改号侍中
明年
驾幸东都。
至三崤。
驰道险隘。
行不得前。
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中丞王怡并坐当降黜。
公奏曰。
必若致罪二臣。
将来必受其弊。
遂命公舍之。
曰。
陛下责之。
以臣免之。
是过归于上。
恩由于下。
臣请使且待罪。
然后俾其复职。
上嘉而从之。
元宗尝命公名诸皇子公主邑号。
既而又令各定一美名。
公奏称。
七子均养。
鸤鸠之德。
锡以名号。
不宜有殊。
若母宠子爱。
恐非正家之道。
王化所宜。
元宗悦而从之。
八年开府仪同三司
进爵广平郡开国公
策勋上柱国
狂竖权梁山构逆长安
有司深探其狱。
敕公按覆。
京兆司录李如璧等百馀家。
皆以借宅假器。
悉当连坐。
公以婚姻假借。
天下大同。
至于京城
其例尤众。
知情即是同反。
无罪不合论辜。
凶渠之外。
一切原免。
天下欣服焉。
中书令河东张公。
杰出将明之材。
独运庙堂之上。
镜机朗澈。
见事风生。
求公规模。
悉阅堂案。
每至危言谠议。
执正守中。
未尝不废卷失声。
汗流浃背。
其为通贤所服也如此。
十三年。
驾幸东都。
以公为西京留守
公极言得失。
无有所隐。
元宗感悦。
制曰。
所奏之言。
置之座右。
出入观省。
以诫终身。
因赐䌽物二百匹。
明年又兼吏部
十七年尚书右丞相。
雅善戏谑。
不常矜庄。
与故户部尚书王晙为莫逆之友。
晚而弥笃。
凡所谈谐。
人辄疏取。
端五日蒙赐钟乳。
命医归鍊。
或以为上药异味。
不宜委之。
公曰。
推诚求信。
犹惧不应。
猜以待人。
信其可得。
闻者惭退。
二十一年抗疏告老。
至于再三。
手诏优许。
遂特给全禄。
赐绢五百匹。
东京
公以为大臣归休。
不宜关通人事。
遂杜绝宾客
其年。
驾幸洛阳
公迎拜道左。
元宗亲驻龙跸。
使荣王琬劳问者数四。
自后中使往来。
赏赉不绝。
方崇乞言之典。
以极师臣之敬。
二十五年仲冬十九日
寝疾薨于东都明教里第。
享年七十五。
天下失声。
元宗震悼。
追赠太尉
谥曰文贞公
赙物米粟。
常数有加。
丧葬官供。
仍诏河南少尹崔释之充监护使。
夫人齐国夫人博陵崔氏。
沧州长史艺之女。
淑慎严整。
高明柔克。
训诸子而慈且有威。
丞相而德无违者。
门内之理。
一以见咨。
蹑公而殁。
允终偕老。
呜呼。
公有七子。
复。
同州司功
先公而卒。
升。
尚书郎太仆少卿
尚。
汉东太守
浑。
职方郎中谏议大夫御史中丞东京采访使太子左谕德
恕。
都官郎中延原少尹
华。
判入高等登封尉氏
衡。
右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河南节度行军司马
或肃或乂。
或哲或谋。
克笃前烈。
以休令闻。
戊寅岁五月二十九日
虔奉遗约。
归葬公于沙河县太尉丞相原之先茔。
夫人合而祔焉。
礼也。
惟公间气降神。
应期杰出。
生知礼度。
天纵才明。
玉立殿天子之拜。
介然秉大臣之节。
震电凭怒。
谠言而不有厥躬。
鼎镬沸前。
临事而义形于色。
蠢迪检押
难常情之所易。
志深直谅。
易古人之所难。
外其身而富贵不离。
行其道而死生勿替。
非夫含一之德
格于皇天。
不二之心。
形于造次。
则何以异是乎。
允所谓振古之元龟。
皇王之威宝者矣。
且夫公之德烈。
充塞寰宇。
公之谋猷。
著明日月。
大历五年冬十二月
孙俨
惧遗盛美。
不远求蒙。
真卿天禄校文。
太仆之下列。
宪台执简。
谕德之深知。
虽青史传信。
实录巳编于方册。
而丰碑勒铭。
表墓愿备于论撰。
谨凭吏部员外郎卢僎所上行状。
略陈万一。
多恨阙遗。
其辞曰。
天命元鸟。
降而生商。
汤孙之绪。
微子分疆。
词招正则。
尉翼文皇
吏部黄门
纷纶耿光。
忠贤世出。
信史相望。
笃生丞相
祚我有唐。
文明纯嘏。
毅烈坚刚。
恒卫间气。
星辰降芒。
嶷然山立。
铿尔金锵。
忠孝之盛。
人伦纪纲。
垂髫能文。
梦鸟发祥。
通夕究易。
冲龄擅场。
胜冠结绶。
历政洋洋。
乃尉合宫
贰轺琅琅。
赋嗤梅艳。
篇美松长。
苏公嗟称。
才必佐王。
满岁从调。
试言高骧。
登闻黼扆。
骤列绣裳。
簉迹天官
如圭如璋。
言凤阁
纶綍煌煌。
乃作中丞
威棱莫当。
志除凶狡。
廷劾二张
天后愕眙。
百寮震惶。
公独凛然。
出身激昂。
义形言色。
精贯穹苍。
皇室中兴。
嘉谟克彰。
功成牢让。
事轶屠羊。
贰职选曹
谏议是匡。
载清流品。
屡奏封章。
乃侍琐闱。
时维夕郎
悉心纠正。
庶绩咸康
三思睢盱。
席宠干常。
责之就第。
惭惧靡亢。
左曹摄辖。
大卤于襄。
兼刺贝邱。
朋辞雁行。
三思揖语。
公独循墙。
处之不怍。
转旆于杭。
既迁邺城
遂尹洛阳
乃作冢宰
吁谟庙堂。
俄兼宫相
亟绾银黄。
元宗登储。
镇国是遑。
潜谋废立。
谣诼相翔。
厥男挠政。
累奏愆殃。
聿临楚邦。
荐察冀方。
总督幽蓟。
翻飞国庠
亚相烈烈。
尹京趪趪。
旋临建德
歘莅南荒。
俚帅咸蔇。
㮧是攘。
张公颂德。
隽咏甘棠。
所忠来召。
拜命即装。
略无交言。
帝用式臧。
司刑吏
八座抑扬。
兼监黄枢
钧轴是将。
匪躬蹇蹇。
终始洸洸。
乃拜仪同
允釐保障。
河东阅故。
汗洽流浆。
狂竖犯阙。
凶渠既戕。
命公覆狱。
咸脱死亡。
乃涉右揆
谠论泱泱。
每谑王君。
岂常矜庄。
悬车告老。
庶保康强。
方崇馈酳
孤映缣缃。
天不慭遗。
萎哲坏梁。
一人震悼。
九有凄凉。
市既罢贾。
舂仍绝粻。
乃赠太尉
饰终礼滂。
返葬沙河
羽仪央央。
阖朝倾祖。
河尹护丧。
生荣死哀。
行路感伤。
令人孺慕。
攀泣喤喤。
高坟崔嵬。
钜鹿剧旁。
森梢宰树
缭绕连冈。
吁嗟广平
宅此不旸。
孝孙翼翼。
论撰靡忘。
丰碑坚碣。
万古訾相
赐灵源庙额诏咸平元年四月戊戌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宋会要辑稿》礼二一之五一(第一册第八七六页)、《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七
卫州百门庙,神灵攸居,貌像斯设,凡所请祷,必答勤诚,不有嘉名,孰谓昭报?
宜赐庙额曰灵源庙。
周易窥馀序1152年1月1日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北山文集》卷二五、《周易窥馀》卷二、《经义考》卷二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五、《皕宋楼藏书志》卷一 创作地点: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
《窥馀》,窥窃《易》家馀意,缀缉而成也。
老来心志凋落健忘,自觉所学渐次遗失。
恐他时儿童辈有问,寖就荒唐无以对,故取平时所诵今昔《易》学与意会者,辄次第编录,时自省览。
此《窥馀》之所为作、所为名、序之所为缕缕也。
伏羲氏画八卦,古无异论,至重卦则指名不一。
郑康成辈谓神农,孙盛大禹,史迁、扬雄谓文王
攻为神农之说者曰:「耒耨之利,日中之市,固已取诸《益》、取诸《噬嗑》,岂应后来方重卦」?
神农之说破,则以下自当无语矣。
孔颖达、王弼又谓伏羲氏始用,十有八变而成卦。
观变之数,则用犹在六爻之后,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治,而书契之作,取诸《益》,重卦者非伏羲乎?
伏羲氏画卦,又为重卦;
文王为卦下之辞,又分上下经;
孔子为十翼;
周公为爻辞。
此《易纬》所谓三圣人,而周公不与者,周公本文考之志而为之,举文王则知周公之圣也。
颖达既坚守弼论不移,后之立异相可否者犹未已。
要是指擿相胜,无明白證据,当以王、孔为允。
复有疑者曰:爻辞亦文王所作,非周公也。
此盖不考《明夷》尔。
文在羑里,无自谓文王之理,亦不得先谓箕子为《明夷》。
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云「吾乃知周公之德」,则公作爻辞何疑?
马融、陆绩皆知此意也。
《系辞》曰:「知者观《彖辞》,则思过半矣」。
又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遂又疑夫子不应自赞如此,《彖》、《系》必文王所为也。
曾不知卦下之辞,乃文王所系,其所系辞亦可谓之《彖》。
夫子于上下《系》特赞序之,与夫子所为《彖辞》自不相碍。
范谔误疑《乾·彖》与《文言》重复,而谓文王为《彖》者,亦此类也。
至于十翼之目,亦复纷纷。
以《彖》、《象》、《系辞》三者各分上下,而与《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四篇号为十者颖达主之;
以《彖》也,大小《象》也,上下《系辞》也,乾、坤《文言》也,而与《序卦》、《说卦》、《杂卦》三篇号为十者胡旦主之。
以《象》分大小,而不以《彖》分上下,说为胜;
以《文言》分乾、坤,似未安。
去古远矣,学者要当以意所安者为是,故两存之,以俟来哲。
通乎此,然后可以读《易》。
或问曰:「子为书,始《屯》、《蒙》,何也」?
曰:「予于《乾》、《坤》,不敢谈也。
《易》者,天地万物之奥,《乾》、《坤》则又《易》之奥。
圣人妙《易》书之神而藏之《乾》、《坤》,其所示人者,犹委曲载之《文言》,孰谓学者可以一言定乎?
尊《乾》、《坤》而不敢论,自《屯》、《蒙》而往,以象求爻,因爻识卦,万有一见其彷佛,则随子索母,沿流寻源,《乾》《坤》之微,或可得而探也。
今固未敢妄有窥焉」。
又问:「《易》曰商瞿子木亲受业夫子,下抵汉魏,专门名家者不胜计,虽互有得失之论,大槩不过象、义二者。
就其意趣不合最甚者,惟李鼎祚、王弼。
其专用象变三十馀家,而不足义者,鼎祚也;
尽扫象变,不用古注,而专以意训者,弼也。
子为书,为象乎?
为义乎」?
曰:「有象则有义,以义训者,不可以遗象也;
义不由象出,是犹终日论影,而不知形之所在。
偏于一而废其一,学者所以难,予《窥馀》所不然也。
近世程颐正叔尝为《易传》,朱震子发又为《集传》。
二书颇相弥缝于象义之间,其于发古今之奥为有功焉。
但《易》之道广大变通,诸家不能以一辞尽。
有可窥之馀,吾则兼而取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后序》,载晋太康元年汲县发旧冢,大得古书,皆科斗文字,不可训知,独《周易》及《纪年》,最为分了。
《周易》上下篇,与今正同,而无《彖》、《象》、《文言》、《系辞》。
疑于时仲尼造之于鲁,尚未播之远国,而《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谓上下经及十翼也。
以是考之,汉之《易》已十二篇,但经与十翼自为篇秩,非若今《易》之各附卦爻。
先儒谓费直专以《彖》、《象》、《文言》参解《易》爻,谓王辅嗣《象》本释经,欲相附近,故辞与《象》,各附于当爻。
要之取古本辄相分合,二子不容无过,然圣人之旨未大悖也。
并见于序之末。
绍兴壬申正月旦观如居士山斋书。
左氏九六编序1150年1月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五、《北山文集》卷二五、《经义考》卷一八六 创作地点: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
《左氏》载春秋卜筮颇详。
筮之遇《周易》者之卦一十三,变为二十有六,无变者三,论卦体以明事而不由筮得者八,总三十有七卦,蛊凡两书。
予志欲集为一书,久而未暇,近乃成之。
凡卦之见于《左氏》者,各画其所得象,具载事本与筮史之论,其有疑浑,可加臆说。
或近世推占之法,似相契验者,辄附会其后。
仍以八宫分卦,并逐宫之变体先之,共三卷,通号曰《左氏九六编》,庶简而易求也。
所集成,偶读元凯书,太康元年,自江陵襄阳,会汲县民有发其界内旧冢者,大得古书,皆科斗文字,藏入秘府
元凯晚得见之,书多杂碎奇怪,惟《周易》及《纪年》,最为分了。
又别一卷,纯集《左氏传》卜筮事。
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氏》同,名曰《师春》。
师春似是抄集人名,异哉!
予今所作,是乃《师春》之意乎?
其人其书,茫然千古之上,疏集同异,不可得而知矣。
绍兴庚午正月日,观如居士序。
杨氏女弟墓石书丹1127年9月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北山文集》卷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兹墓有女,婺州进士杨应梦之孺人也。
孺人,同郡承事郎郑公讳某之幼女,生于卫之汲县
年七岁,诵书写字。
稍长,能属对吟诗,习音乐。
承事公没,母兄以之归杨氏
杨虽大姓,暨孺人归,则其家已凋,产去税在,征求窘切,无以自存。
孺人乃略铅黛,躬纺绩,买丝织帛,求羡馀赒一门之急。
乃夫劳之,则曰:「姑老矣,不如是则君学必废,恐无以称吾姑」。
如是矻矻劳苦,昼夜不休,竟感疾而卒,建炎丁未八月十七日也。
呜呼贤哉!
孺人享年三十一,男仅五岁,死时就蓐终三日,与所生女婴并亡。
敛之日,家无馀衣,盖其夫之贫未苏也。
呜呼痛哉!
某,其兄也,既用西方荼毗法哭而火之,而遗孤茕然,念其他日必能寻母之墓。
其年九月丙申椟其灰而藏诸山,复用柳子厚书砖故事,述其秘行于墓石之盖,以慰杨氏子之心云。
铭曰:
呜呼!
夫之贫也如此,未知所立;
子之幼也如此,未知所成。
呜呼,吾妹已矣!
洗兵马(原注:收京后作。)759年 唐 · 杜甫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引用典故:歌紫芝 白环 忆鲈鱼 一苇 攀龙附凤 功大心常小 河清颂 破竹 葡萄宫 青袍白马 洗兵 萧丞相 银瓮 张子房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一作夜,一作夕)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一作儿)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郭子仪领朔方军,屡破贼,拔卫州,进围邺城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回纥骁骑三千助讨安庆绪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山在平凉县西)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广平王俶功大心转小,郭相中书令郭子仪谋深(一作猷)古来少。
司徒李光弼检校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王思礼兵部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一作枝)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一作驾)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一作蛇)晓。
攀龙附凤(一作世)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加封蜀郡灵武元从功臣肃宗独厚郭湜李辅国辈)
汝等岂知蒙(一作象)帝力,时来不得誇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谓杜鸿渐肃宗平凉鸿渐悉录军资储廥上之。上喜曰:灵武,吾之关中,卿乃萧何也)幕下复用张子房(时张镐房琯为相,故下专言之)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谓李泌,时求归衡山紫芝,词人解(一作角)河清(一作清河(时杨炎辈争献灵武受命、凤翔出师颂之类)
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赴约一首,呈玉松先生 清 · 刘大观
 押遇韵 出处:玉磬山房诗集卷八
约出贤者心,那能不即赴?
驹秣野王城,鞭指获嘉路。
过眉丈二,预备游山具。
石交随我行,鼠须麝煤附。
途经修武县,寒鸦啄枯树。
不见七贤踪,更无七贤墓。
岁月了清谈,幽篁成退步。
行行入卫辉,天教作雪赋。
短才输谢庄,那有瑶华句?
乾坤冰铸成,村墟化缟素。
薪斧随樵指,猎网失寒兔。
谁惜杖头钱?酒肆如争渡。
而我崚嶒骨,幸有襜帷护。
纡道访曲江,夷犹略小住。
驱车邺下来,鸟栖日已暮。
道旁红一簇,双旌候古戍。
握手只数语,寒温何及诉?
既登君子堂,奴婢趋如鹜。
先观别后容,徐徐问亲故。
敝箧献吟藁,精室发书库
傲岸两腐儒,齿不挂时务。
肺膈无虚言,药石医沈痼。
义交非势交,深情贺良晤。
旁有侍立儿,心疑目为注。
其所眼见者,肉食夸纨绔。
吾侪非壮龄,荏苒不可驻。
名教有真丹,迷者自不悟。
千卮饮君酒,故人茵可吐。
醉时发狂言,醒时无恐怖。
何必丝与?用诗代韶濩。
诗中多瑕疵,先生指谬误。
拟先公墓表(系省记)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一
荥阳氏五季末有自闽中避乱趋浙东者,一族居婺之金华,今为拱坦郑;
一族居衢之西安,今为石室郑。
拱坦有讳百药者,生三子:曰克从、克允、克明,后枝为东西中三派。
克从有子曰详,以进士官朝请大夫,累赠中散大夫,克从亦赠至金紫光禄大夫,盖东郑也。
克允有子曰咨,累贡礼部不第。
克明有子曰诰,进士特奏名,不显。
西中两郑,凋落不能起。
先生府君咨之子,西派之厚德君子也。
讳某字子宪,生于天圣辛未七月二十五日某甲子,卒于崇宁乙酉十一月四日某甲子,享年七十有五。
尝主卫之汲县、岳之平江、潭之湘乡簿,由湘乡升为醴陵县,由醴陵致其仕,得承事郎
娶盛氏,男子二人:长曰某,次曰邵老,未名而卒。
女子二人:长适申屠晏,次适杨某,皆同郡士。
先生有容止,美须髯,眉目如画。
未冠时入太学,赋《清微之风养万物》,名称大振,林希自以为不及,文忠欧阳公以礼延致,谓为秀杰。
后累入举不第。
元祐戊辰,始以特恩调官,非其志也。
先生既游学,悉以家事付两弟,生理大匮。
丁母太夫人方氏忧,毁过垂死。
祥除,糜粥不赡,为近寺僧所怜,分饭食之。
年且五十,始娶盛氏。
盛夫人竭所遣嫁,俾图温饱,先生辄取以遗其弟。
或诮之,则曰:「人患不义而生,古无贫死者」。
大寒,独处一室,窃窃诵书。
夫人往窥之,多见其单露冻慄,问衣之所在,则曰解付某人矣。
率以为常。
历四任,口不及人之臧否。
至其谈说今古,论道理,则衮衮成文。
方其俛首小官,不见喜怒,有加谤嫚者,先生受而不拒。
其在湘乡,洞蛮寇邵州,朝廷出察访使者湖南北两道安抚使交兵以进,期会旁午,先生事至即办。
畴赏第功,同列或攘取之,先生与而不争。
挂冠之日,醴陵士民相与言曰「郑大夫贫无以归」,各致厚赆。
先生中夜拿舟去,一钱不取。
至乡,无屋可入,从族人借环堵之舍,编竹以居,时年七十四。
每岁时祭享,见其尊夫人画像,必流涕俯伏移时。
顾谓其子某曰:「吾以不自振耀,使吾母半世苧,与辛苦同尽,兹为大痛。
汝勉卒业求富贵,他时无寒瘁汝母如吾母也」。
乙酉冬三日,饮醇酒,观图画,夜犹读细字书。
翌旦,如有所不乐,盥濯正衣冠以逝。
有《诗集》二十卷。
山谷尝咏其「看书就日影,对客避檐风」及「酒量晚年终是减,花天雨意自然多」之句,曰:「平澹不刻削,杂置古作者中,未见孰先后」。
其为名流所推重如此。
戊子春三月十六日甲子,始葬于东阳乡官田山祖茔之侧。
某复窘穷,势力未足以得乡大夫之文以铭诸幽。
宣和戊戌,予始得以先生之盛德表于墓上,而系之以辞曰:
先生之壮,虽有文章,命穷而不得奋发;
先生之老,虽在仕路,官小而不见施设。
及其死也,所存者厚德清名而已。
以此易彼,端不磨灭。
宣和间尝拟为先公墓表,窃纪潜德之大槩,以俟作者。
待制潘公良贵一日探箧见之,叹曰:「上世委祉于后者如此其深,君其爱重」。
后十年,某叨取科名。
绍兴壬戌,以端明殿学士缪当坤维寄阃。
乙丑,进职资政殿
恩宠日隆,材力寖敝,念一旦颠仆,则先公幽宫未铭之恨,必抱以终天。
丁卯春,叩首致书潘公曰:「惟公乡井笔砚之旧,知某最深,今兹名位踰分,满盈之祸,恐勿克逭。
官田之山,拱抱,而下无信后之碑;
先公所留诗文二十卷,又悉因盗火化去,其何以流清芬于永久?
窃名贲身,日复一日,荣不盖痛。
公幸怜之,赐以大笔,表之墓上,使他时不肖孤骨朽而丰珉不坏,则存没之光不一朝夕止,敢状以请」。
公报曰:「先中奉长者之声,人谁不闻,文字其敢轻道?
然念福庆山先人之藏,亦未有铭,非公无所托者。
禄食迷误,兹志往来于怀,久而未敢有言,读来示『荣不盖痛』,不知涕泪之横落也。
要是二老人之遗美,当互见吾二人之手。
此菲陋今日所以不得辞。
曰『先生之壮,虽有文章,命穷而不得奋发;
先生之老,虽在仕路,官小而不见施设』,与夫『以此易彼』之句,使良贵竭精尽虑,未知于此语上更能少进否也」。
报至未几,某以罪恶暴著,物论勿容,上怀不忍,止放南裔。
年馀,待制潘公亦已倾逝。
呜呼!
我之所以托公,公之所以属我者,皆不遂矣。
窃伏自念衰瘁馀生,裹以瘴疠,其何能久,谨录始末,以付后之有立者(《北山文集》卷二七。)
先公:原无,据文章内容补。
垂老别759年 唐 · 杜甫
 押寒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四郊未宁静垂老(一作死)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辛酸
幸有牙齿存(一作好),所悲骨髓(一作肉)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井陉口名土门,八陉之一)壁甚坚,杏园汲县杏园镇,土门杏园,皆在河北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一作独)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一作盛)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一作东征),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唐赠太子少师崔公神道碑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八
礼之中庸曰。父为士。
子为大夫。葬以士。
祭以大夫。是礼也。
于国为恩。于人为孝。
朝廷赠赵公之先人故晋州司法参军赠清和太守三至太子少师。褒少师之德。
赵公之孝。国之恩也。
书之洪范曰。是训是行。
以近天子之光。赵公奉若少师之训。
为国股肱。翊大君之明。
可谓忠矣。传曰。
有明德者。必昌于后世。
后必有达人。故叔梁纥有子曰文宣王
陈仲弓有孙曰司空偫。积德于身。
以垂厥后。犹洪河广大于涓流。
太山峻极于邱陵。蕴百行。
少师。宣六德。
赵公。父慈子孝。
移孝于忠。盛矣哉。
烈山氏以稼穑代畋渔。伯夷以秩礼谐神人。
太公以大勋平祸乱。季子以让德辞社稷。
崔氏其后也。有魏名臣炎
降至宋度支郎中冀州刺史元孙。陨身成名。
兴起百代。生魏吏部尚书左仆射贞烈公亮
六为吏部郎。三为吏部尚书
再为大中正连部二千石。一为大将军
侍中常光禄大夫。男为部官。
女为九嫔。与伯父之子仆射休首出偫姓。
为海内甲门。孙曰肇师。
以令望为中书侍郎。以才辩为聘梁使。
中书孙讳道淹。北齐安州总管掾。
少师之祖讳方骞。皇朝万年主簿临洺子。
临洺子生少师烈考讳贞固。皇朝武功主簿吏部尚书
赵郡李氏。新定之子。
高都之侄。中外之甲。
光标士林。少师讳景晊
清河东武城人也。三岁丁太夫人忧。
十二居武功艰。号哭无时。
邻里辍相。终制读书。
岁不践阈。一览数纸。
终身不忘。年十七。
与亲兄晙一举明经。同年擢第。
二十三调补梁州南郑县。以能政闻。
蜀州晋原县尉。以清白器干为按察使倪若水表荐大理评事
以亲累贬利州葭萌丞。历梓州盐亭晋州司法参军
公风度详雅。器宇方深。
道者悦之而不厌。不仁者惮之而迁善。
蘧瑗在卫。卫多君子。
子贱居鲁。鲁有贤人。
若至听词必察。临事能断。
不忍欺。人不敢犯。
刺史齐景冑洎州长举公清明中正。差充支使
毕构代齐。假为判官
开元三年。终于官舍。
春秋四十。权厝于邙山西北原。
公之逝也。宗族叹曰。
孝可以动神祇而不寿。僚友叹曰。
仁可以师天下而不贵。闻者叹曰。
清可以激贪俗而不昌。命矣天乎。
盛德不兴。宜其后也。
夫人荥阳郑氏。皇朝兵部郎中卫州刺史元升之子。
吏部侍郎平章事愔之女弟。以德范仪少师
以才明训赵公天宝十二年
享龄六十九。终于京兆崇贤里。
殡于长安南杜陵原。有一子二女。
神龙中。申明旧诏。
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
冠冕天下。物恶大盛。
禁相为姻。陇西李宝之六子。
太原王琼之四子。荥阳郑温之三子。
范阳卢子迁之四子。卢辅之六子。
公之八代祖元孙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
赵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后。
同降明诏。斯可谓美宗族人物而表冠冕矣。
在周则邵单为公族。妫嬴为上国。
西京窦傅之贵。东汉袁杨之盛。
魏以荀陈为德门。南朝以王谢为高望。
方之于公。川谷江海也。
嗣子圆。以文学早知名。
射策上第。官历台省
寻拜蜀郡长史御史中丞。加节度使
安禄山起幽朔。连陷潼关
赍表腰金。恳迎元宗
省表垂泣。召宰相谓曰。
世乱识忠良。今见之矣。
中书侍郎益州长史节度等如故。及乘舆至蜀。
朝廷羽仪。如京之制。
终古难之。肃宗彭原
将复天下。以剑南无事。
不假此人。诏赴行在。
咨以缔构。扈从迁宫。
日月并照。元宗获申圣慈。
肃宗获申圣孝。酂侯功大。
博陆赏尊。诏曰。
一匡天下。大庇生人。
特进中书令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封赵国公。昔成王曲阜周公
王曰叔父。亲亲也。
以营邱命太公。王曰叔舅。
贤贤也。惟肃宗亦以赵国锡崔公。
今上以少师赠先公。三代之极教也。
后转太子少师御史大夫东京留守。寻为工部尚书扬州长史浙江东西三道观察使吏部尚书省事
馀如故。又转尚书右仆射
四年某月日。龟筮叶吉。
少师荥阳夫人之丧。合祔于东京河南邙山之某原。
礼也。世传清白。
子孝臣忠。山东士大夫以五姓婚姻为第一。
朝廷衣冠以尚书端揆为贵仕。惟公兼之。
清河崔氏。至赵公三代仆射
可谓尽善矣。泰山羊●924A。
世传清德。北海范毓。
儿无常亲。总此二者。
为公家法。华学放史氏。
敢播风烈焉。昔孔悝鼎。
备举前代。史克颂鲁。
独美僖公。用以诞敷先人。
昭示后代。在礼然也。
今之作颂。书国家之孝理。
列圣君之得人。崔氏之世绪。
少师之懿范。赵公之孝思。
士风祖德。永为不朽。
崔氏之门。为不朽矣。
若终者。华安得不颂之。
其文曰。周之上公
让为大夫。秦之司徒
家于冀都。伯从清河
德绪繁多。仕至扬州
出将封侯。惟德惟器。
魏之中尉。降及元魏
偫从并贵。才如尚书
德如评事。古之廷评
伏念惟刑。我闻德声。
继佐葭萌安道和俗。
化行三蜀。彼汾之曲。
片言折狱。清风人穆。
升闻辇毂。苇辙蒲帷。
公行不归。哲人其萎。
后贤用微。荥阳夫人。
柔明佐君。嫁有嘉闻。
首代馨芬。高阳才子。
唐虞多士。克先赵公
大雅爰起。有子如是。
可谓孝矣。崇原既平。
伊洛攸清。永安厥灵。
万有斯年。子孙以宁。
张公文集后序 北宋 · 吕大临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六、《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五
祥符天禧间,以辞学久官,为一时名卿者,有集贤院学士给事中张公,博闻强识,笃实忠亮,历书馆,备史官者二十年。
方是时,天子巡狩四方,尊礼儒学,其登延访问,赓载歌咏,未始不在从官之先。
凡典籍谬讹,仪章未讲,多识旧闻,折衷惟允,学士大夫有考必稽焉。
公之没,遗稿藏于其家而未传也。
元丰二年春,公之曾孙伯子革以遗文二十卷属其所识吕大临而告之曰:「昔者吾诸父少罹闵凶,侨寓于关中不克归,惟是吾曾祖集贤之绪言,盖未之闻也。
尝累访之东都诸族,久之弗获。
熙宁末,叔父崇文君被召还馆,始得其书于从祖父殿直君之家。
于是公没五十年矣,意将散亡而不传,而从祖父独能存其完书,又不幸崇文不禄,不克叙次。
革谨藏以须,惟恐失坠。
从祖父重有命,将传于时,畀求文以叙,惟子言之毋辞」。
大临亟谢不能,而不得已焉。
窃思君子之事其先,其祭也必齐,其齐也必思。
虽其居处笑语之常,志意嗜乐之异,未始斯须或忘于心。
况如公之文章一出于德意,不为夸淫浮靡之辞。
其指说之要,厚人伦,乐循理,仁民物,亹亹好善,有古君子长者之言,岂特笑语嗜乐之比乎?
记称君子论撰先祖之美,以有善不知为不明,知而弗传为不仁。
则是书也,固在于可传。
又尝闻之,「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
惟仁人孝子,达孝子之心,则等而上之,虽至于祖,亦不忍加亲之重。
是以继亲之志,述亲之事其祖,而不改亲之故焉。
斯道也,先王未之有行,而武王、周公实行之。
故君子谓之达孝。
斯文之于集贤,行斯心者也。
嗣其业,访其书,虽终身而弗措。
今伯子也,又不替诸父之志,述而藏之,则达孝之心为有继,而斯文之传益不疑于君子矣。
公讳复,字元易
崇文讳载,殿直名威,皆公孙。
汲郡吕大临序。
考古图后记 北宋 · 吕大临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六、《皇朝文鉴》卷八三、《小学考》卷一八、道光《蓝田县志》卷一○
庄周氏谓儒者逐迹丧真,学不善变,故为轮扁之说,刍狗之谕,重以《渔父》、《盗蹠》诗礼发冢之言,极其诋訾。
夫学不知变,信有罪矣;
变而不知止于中,其敝殆有甚焉。
以学为伪,以智为凿,以仁为姑息,以礼为虚饰,荡然不知圣人之可尊,先王之可法。
克己从义谓之失性,是古非今谓之乱政,至于坑杀学士,燔爇典籍,尽愚天下之民而后慊。
由是观之,二者之学,其害孰多?
尧、舜、禹、皋陶之书,皆曰稽古。
孔子自道,亦曰好古敏以求之。
所谓古者,虽先王之陈迹,稽之好之者,必求其所以迹也。
制度法象之所寓,圣人之精义存焉。
有古今之同然,百代所不得变者,岂刍狗、轮扁之谓哉?
汉承秦火之馀,上视三代,如更昼夜梦觉之变。
遗编断简,仅存二三,然世态迁移,人亡书残,不复想见先王之绪馀,至人之罄欬。
不意数千百年后,尊彝鼎敦之器,犹出于山岩屋壁、田亩墟墓间。
形制文字,且非世所能知,况能知所用乎?
当天下无事时,好事者蓄之,徒为耳目奇异玩好之具而已。
噫,天之果丧斯文也,则是器也,胡为而出哉?
予于士大夫之家,所阅多矣。
每得,传摹图写,寖盈卷轴,尚病窾綮未能深考,暇日论次成书,非敢以器为玩也。
观其器,诵其言,形容髣髴,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见其人矣。
以意逆志,或探其制作之原,以补经传之阙亡,正诸儒之谬误。
天下后世之君子,有意于古者,亦将有考焉。
元祐七年二月汲郡吕大临记。
按:《考古图》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凤翔府厅题名记 北宋 · 吕大临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七
道之在天下,有为物已轻,而所系已重;
有为功甚近,而其流及远者。
虽情状事变,有所不齐,要之百物不废而已。
故古之制器者,皆取其功名而勒之,然后苦良工拙,不得欺于后世。
况乎郡守之寄,有地千里,当古连帅属长之任,反不得识名金石,以传国人,则治民之功,制器之不如也。
元丰四年,天子命朝议大夫公来守于岐,既踰年矣,政成事暇,公召其属佐吕某而谕之曰:「郡邑官府之有题名旧矣。
题名之设,识名不识事。
善恶之实,难独信于史笔,而思斁之意,不可夺于民言乎!
吾州之治虽有题名,而比次差舛,方将改正而刊诸石,而昔人之意未有以名之者。
子盍为言之」?
某辞不获命,窃思《书》经圣人所删,然武成溢辞,犹未为君子尽信。
于史独传左氏,而失之诬;
文独传韩愈,而以谀得罪。
孔子作《春秋》,其文则史而已,无一词有所毁誉,而义存乎其中。
逮德下衰,至有以雄夸示一时,取流俗之观美,推丰碑,勒美词,所称诵功德,虽古良臣循吏,有所不及,然民莫之思也。
异时知德者,如将有考于题名,则指是名也,以问诸国人,而人思之,其政可知矣;
指是名也,以问诸国人,而人斁之,则无政可知矣。
若夫泯泯无传者,虽不足以名其善恶,然其人又可知矣,又何多言之取哉?
所谓系已重而其流及远者,是亦《春秋》之意而已。
公之为是邦,非特自公也,世有人焉。
其流风善政,所以在民而不朽,殆如古之诸侯世德之泽。
惟公之政莫然及旧服,作率庆士,不爽厥德,是以似之。
尝推古之善言独传于今者,不免诬谀之旧,则某虽欲有言,又可期于必信乎?
故不敢以言累公之美,第述公之意为之记。
元丰五年春,具官汲郡吕某记。
明道先生哀词 北宋 · 吕大临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七、《近思录》卷一四、《伊洛渊源录》卷三、《明道先生年谱》卷五、《宋元学案补遗》卷一四
呜呼!
去圣远矣,斯文丧矣。
先王之流风善政,泯没而不可见;
明师贤弟子传授之学,断绝而不得闻。
以章句训诂为能穷遗经,以仪章度数为能尽儒术,使圣人之道玩于腐儒讽诵之馀,隐于百姓日用之末。
反求诸己,则罔然无得;
施之于天下,则若不可行。
异端争衡,犹不与此。
先生负特立之才,知《大学》之要,博文强识,躬行力究,察伦明物,极其所止,涣然心释,洞见道体。
其造于约也,虽事变之感不一,知应以是心而不穷;
虽天下之理至众,知反之吾身而自足。
其致于一也,异端并立而不能移,圣人复起而不与易。
其养之成也,和气充浃,见于声容,然望之崇深,不可慢也;
遇事优为,从容不迫,然诚心恳恻,弗之措也。
其自任之重也,宁学圣人而未至,不欲以一善成名;
宁以一物不被泽为己病,不欲以一时之利为己功。
其自信之笃也,吾志可行,不苟洁其去就;
吾义所安,虽小官有所不屑。
夫位天地,育万物者,道也;
传斯道者,斯文也;
振已坠之文,达未行之道者先生也。
使学不卒传,志不卒行,至于此极者,天也。
先生之德,可形容者,犹可道也;
其独智自得,合乎天,契乎先圣者,不可得而道也。
元丰八年六月明道先生卒。
门人学者皆以所自得者名先生之德,先生之德未易名也,亦各伸其志尔。
汲郡吕大临书。
按:《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附录,一九八一年中华书局校点本。
途中杂诗又十首 其九 明末清初 · 钱澄之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田间诗集卷第二十
我怀淇澳,欲见一竿难。
闻道百泉上,森然万个寒。
官厨求异味,新笋佐朝盘。
却忆江南客,僧房正饱餐卫辉署中初食。)
对字诂判(甲书字诂所由计功不及日请科罪不伏诉云纸类不同) 唐 · 郑宥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
八卦六爻。是生书籍。
龟文鸟迹。遂成模楷。
汲郡之冢。升鲁国之堂。
遂获遗编。因多坠简。
惟甲婆娑王府。掌握银钩。
取类笔耕。能成墨妙。
弃其晷刻。差以毫釐。
计功虽诉其短长。类纸难逃其简牍。
必也时无所废。理实可凭。
须旌不匮之勤。宁窒有孚之讼。
宋故中大夫龙图阁待制新知洪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使江南西路兵马钤辖柱国江陵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赐紫金鱼袋熊公墓志铭(并序元祐八年二月 北宋 · 彭汝砺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一
公熊氏,讳本字伯通,其上世豫章人,后徙鄱阳
曾祖考讳延升;
祖考讳继文;
考讳中正,累赠银青光禄大夫
银青公有器识,善教子。
公童儿时,已□□□所好。
范文正公鄱阳,见其文,异之。
既冠,举进士,中其科,为抚州军事判官
左右颇少公,公遇事立决,老吏噤不敢出声。
楚州团练判官
丁银青公丧,服除,调建康军节度推官
孝肃包公刚严,待其属礼简,及公至,迎之尝倒屣。
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开封府兵曹参军
英宗登极,迁秘书丞,知池州建德县
县占渔池为圭田,公悉弃予贫民。
遂州录事参军,迁太常博士
神宗登极,迁尚书屯田员外郎赐绯衣银鱼。
戎并边,使者乞徙公通判州事,迁都官员外郎
熙宁初,置提举官,而公领淮南
召赴阙,道丁鲁郡太夫人齐氏忧。
服除,擢检正中书礼房公事,改户房。
六年,泸州罗晏之夷叛,蜀东西皆警。
公出察访梓、夔两路,以便宜从事
夷地迫淯井盐,岁出没为边患。
每大入,则先之十二村之众,边吏讳匿不言,强以牛酒买和。
盟血未乾,剽劫随至,屠居民,杀官吏,串习以为常。
至是约柯阴夷从,气傈锐甚。
公曰:「彼能毒吾民者,以十二村之众也,不威则不惩」。
即致其酋领杀之,其徒服胆落,愿死行间自赎。
公申明约束,以黔南兵首之,以晏州十九姓之众左,以长宁陇例之师右,以官军尾之。
一日屡捷,罪人斯得。
泾滩乌蛮、罗市施州之夷皆从风靡,输器甲,献善马,杀鸡犬豕盟,愿世为汉官奴,迄今无一人犯塞下者。
中书侍郎范公记具焉。
刑部员外郎集贤殿修撰同判司农寺
既朝,上劳之曰:「卿不伤财,不病民,以一日解国家百年之患,洗父老十世之冤;
而文书檄奏,论议详悉,近世盖难有」。
以金紫服而赐之。
公谢曰:「此皆陛下神灵所自致,小臣奚力焉」?
河湟初复,朝廷择使者重,除秦凤路都转运使,公辞,上遣中使谕所以眷倚之意。
熙河法禁阔略,上下公为奸,蓄积不支岁月。
公补苴裁截,减官百四十员,浮费岁数十万,而纲纪粗定。
八年渝州南川㺐人木斗之属叛。
公体量安抚夔路,营于铜佛坝,破散党与,剪其羽翼,焚荡聚落,毁其巢穴道,恩入其心。
木斗气索,乃空其族,以溱州之地归,愿入见天子。
复地凡五百里,为寨四,为堡九,为南平军总焉。
公御兵沉毅而断,令必行,赏必信,故人乐为用。
先是,王仁贵缘木斗亲系狱,公面释缚以从。
兵接,仁贵推锋争先,遂以取胜。
故人谓公非能用师,能用人。
朝廷议除天章阁待制,上曰:「熊本之文,朕所自知,当遂典诰命」。
中使迎劳,赐茶药,召拜知制诰、判司农寺,遣使趣赴阙。
公辞甚力,不听。
疏言常平职事当一归提举司
司农属官所至用喜怒乱政,勾当公事员可损;
申饬监司察苛刻之弊;
役钱取宽剩数多,民且受弊;
常平法重,当斟酌从中制;
手实法不可用。
其言多人之所难。
故事,除知制诰皆先试,不试而除者,国朝无几,人尤以为公荣
公自为小官,王荆公爱其文曰:「此知制诰才也」。
后上语执政曰:「熊本之文有体,令院吏别录进之」。
陈绎翰林学士,犹以知制诰滁州,公封还词头,集贤院学士
他日入对,上曰:「近臣尽规,当知无不言」。
因问《洪范》,公开陈三德五事之要,以明人主修身为政之道。
上数数语执政熊本识体知务,益欲任之事。
熙河帅阙,上曰:「莫宜熊本」。
使执政谕意。
及还,当柄用,公辞不行。
会中贵程昉欲作运河江淮都水监丞范子渊以铁龙爪疏河,谓可以回大河之势,而会退滩地为疏浚功。
文潞公大名府,言小臣兴功罔利欺上,皆非实。
公被命行视。
其行,执政复以利言啖公,公哂之。
既至,具得欺罔状。
还奏,乞先罢都大提举司,浸与时龃龉。
公论之益急,言者遂斥公党以议事会食大名,非法,坐降屯田员外郎分司西京
未几,运河塞,疏浚司悉罢。
官制行,改朝散郎提举江州太平观
元丰四年,除滁州
视事之明日,授集贤殿修撰、知广州
至未踰月,事无细大毕□,盗贼屏肃,囹圄空虚。
其归,不赍海外一物。
五年,三省建,中书漏进公名,上曰:「熊本除工部侍郎」。
命下,会宜蛮侵边,盗发琼筦,道除龙图阁待制、知桂州
公□以静暇,明斥候,严禁约,戒边吏毋辄生事,劳问溪洞酋长,人人得其心。
乃乞选任将领,辟除官属,练土兵以代戎守,益市马以足骑兵,恩威并信,宜州遂无事,而朱崖黎人之围解。
土人蔡宝㻇道龙番引兵与熟户讼,欲取以为功。
公问之,色动,檄龙番归,缚宝㻇投海上,夷人以为神。
宜州屯兵护降酋至,遂乞归湖南,公不听。
乃相顾出不逊语。
公斩首谋二人者以徇,馀立遣还屯。
是时非公,几乱。
谍者云:「交人卜以明年入寇」。
使者遂实其言,朝廷以为忧,诏问公。
公曰:「安南使人在道,不应有此;
假令有此,不应先岁年使人知」。
后果妄。
初,郭逵宣抚安南,刘纪以广源郡归,建为顺州
朝廷以为不足守,□给赐李乾德
疆画未明,而交人狃屡胜,觑宜州之隙,欲并取侬智会勿阳之地,捣虚掠归化,逐侬智会,智会窜右江乞师。
公遣使安集,移安南问状。
交人为□兵久之,使黎文盛来计议
文盛视公使傲,公折之以理,遂屈,致书辞甚敬,乾德顿首谢罪。
公请赐以隘外宿八洞不毛之地。
自是岭表无兵祸。
方计议未□,御前金字递一日四五至,公既一二为谋画上,且曰:「夷人兽心虽不可度,朝廷当顾惜大体,严守备而已,曲则在彼,久当自毙」。
后皆如公策。
是时诸路争以盐课羡取赏,转运判官许彦先乞通湖南盐,计口以授,云岁可得缗钱三十万。
朝廷属其事于公。
公曰:「广西民贫地瘠,已困兵调,行之民不堪,且兆祸」。
彦先朝夕捃州事中公,公曰:「为民得罪,分也。
吾不忍使之病」。
彦先议格。
公始以河议废,至是立足未安,复与小人争辨利害,而秉谊挺然,终不肯折一毫为身计,于是公之忠益信。
召拜吏部侍郎,治左选。
岭人曰:「公今去我,将奈何」!
皆恸哭失声,鞚马首不放行,昏夜仅能出门。
公既朝,因言:「臣顷以罪去,分填沟壑,不意复与指数,得入面陛下,臣死无馀憾矣。
然臣有犬马疾,恐不任事,愿得江淮一州以老」。
上恻然,存恤之厚,为改治右选
今上即位,迁朝请郎
裕陵复土,即卧请外,以旧职知洪州
元祐元年,迁朝散大夫
言者谓公向黜逐,非其罪,宜还公旧官。
二年,迁朝请大夫
交人虽赐地未谢,至是复言勿阳地。
言者谓公初画捐八洞非是,夺一官。
三年,移越州,道移杭州,复朝请大夫
杭东南大州,风俗淫侈,上下习为骄惰,谓固宜如此。
公独治以勤俭,狱讼大小必躬,未尝妄出游燕。
绳细猾,革水平考试敝,吏束手不敢为奸。
朝议大夫、知江宁府
中大夫,复除杭州,未行,召还。
公再乞洪州,疾病,遂告老。
朝廷惜其去,不听。
六年九月辛亥,行次真州卒,年六十六。
丧还,乡人迎哭之恸。
诏赐钱三十万,借官舍居,州县应付葬事。
公先娶谷氏,追封京兆郡君
张氏,追封南阳郡君
今施氏,齐安郡
弟皋,朝奉大夫,悉有能名,新知信州
子男八人:端,早卒;
侔,右宣义郎,倜,光州军事判官,皆有立;
傃,右承奉郎,后公三日卒;
伋、倩、胄、价,右承务郎
女五人:长适卫州教授叶膺,次适吉州司户参军单晴,俱早卒;
二人尚幼;
仲许归彭修
孙男六人:彦昭,郊社斋郎
彦绰、彦圭、彦师、彦璋、彦明。
女七人。
公□□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
为人修饬,家居笑语有数。
其政虽严,而爱民独至,故初或怨且谤,久则皆悦以服,既去,思之不能忘。
其所荐引,后多显达。
议论行事,所见至不可胜载,序盖其略也。
文集三十卷,奏议五十卷。
其孤卜用八年二月辛酉,葬鄱阳荐福寺东山之原,吉使使来乞铭。
汝砺仰惟神宗皇帝稽古建事,欲追迹唐虞成周之盛,自秦已下,置不论。
内作法度,外攘夷狄,而文武贤能之士并用。
公出入左右,有言有德。
方谋听计从,天子惟恐任使之后,一侵吏议,遂不能究所欲为,以遗天下来世。
此岂惟其子若孙是悼,凡百君子与焉,悲夫!
铭曰:
于皇神宗,稽古绍隆
其神如天,有作如龙。
众材如云,罔有不从。
仪仪熊公,博大有颙。
内则腹心,外则屏墉。
文矢昌言,武奏肤功。
孰与之初,而夺其终。
惟是德音,则靡有穷。
按: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
刘光济一言解兵变字宪谦号应谷嘉靖甲辰进士,由户部郎中出守卫辉。擢山东宪副,转江西参政,迁太仆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所至各有声绩,冒险抚大同,一言解兵变。) 民国 · 沙曾达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江西巡抚顺民情,所至仁慈有政声。
兵变大同甘冒险,一言弭衅乐清平。
夏子龄禦匪有方字百初道光丙申会试第一,由礼部主事知县,初知汲县,有政声,调饶阳咸丰十年,土匪蜂起,亲督练勇民团迎击,斩馘无算,股匪始散。知易州同治七年,捻匪窜扰,复督率团勇坚守要隘,民赖以安。) 民国 · 沙曾达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饶阳御匪政声优,奖擢贤能任易州
督练民团资捍卫,肃然境内裕谋猷。
王苏诗文擅绝一时字侪侨,幼通敏,善诗,古文辞操笔立就。乾隆戊申天津召试第一,赐举人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擢御史。敢言有直声,出守河南卫辉府。其诗文出自六朝唐宋,才藻擅绝一时。著有《试畯堂集》。) 民国 · 沙曾达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异才刮目许童年,召试津门第一贤。
艺苑蜚声惊健笔,诗文丽雅集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