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奏请击龟兹 西汉 · 常惠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八
龟兹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汉书·常惠传》:宣帝复遣惠持金币赐乌孙贵人有功者,因奏请。)
委羽 明 · 郑善夫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出处:少谷集卷八
东海龟兹仙圣居,琅玕芝草洞天虚。
函关已断青牛驾,委羽忻逢白鹿车。
请兵平定西域 东汉 · 班超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六
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置校尉,计思虑十有余年,乃发大策,北击匈奴,西使外国,鄯善、于寘即时向化。
今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复愿归附,欲共并力破灭龟兹,平通汉道。
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
臣伏自惟念,卒伍小吏,实愿从谷吉效命绝域,庶几张骞弃身旷野。
魏绛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汉之威,万死之志,而无铅刀一割之用乎?
前世议者皆曰取三十六国,号为断匈奴右臂
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各奉国珍,前后不绝,唯焉耆龟兹独未服从。
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命绝域,备遭艰厄。
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
问其城郭小大,皆言「倚汉与依天等」。
以是效臣之能,则领可通,领通则龟兹可伐。
今宜拜龟兹侍子白霸为其国王以步骑数百送之,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
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
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木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间也,兵可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
姑墨、温宿二王以步骑数百送之特为龟兹所置,既非其种,更相厌苦,其势必有降反。
若二国来降,则龟兹自破。
愿下臣章,参考行事。
诚有万分,死复何恨。
臣超区区,特蒙神灵,窃冀未便僵仆,目见西域平定,陛下举万年之觞,荐勋祖庙,布大喜于天下(《后汉·班超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一,有删节亦有多出句,今合录之。)
西域 东汉 · 班勇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六
愚以为边境者,中国之唇齿,唇亡则齿寒,其理然也(四语从袁宏《后汉纪》十六补)
孝武皇帝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
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论者以为夺匈奴府藏,断其右臂遭王莽篡盗,征求无厌,胡夷忿毒,遂以背叛。
光武中兴,未遑外事,故匈奴负强,驱率诸国。
及至永平,再攻敦煌河西诸郡,城门昼闭。
孝明皇帝深惟庙策,乃命虎臣,出征西域,故匈奴远遁,边境得安。
及至永元,莫不内属。
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直,严以期会。
鄯善、车师皆怀愤怨,思乐事汉,其路无从。
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
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
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
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
又宜遣西域长史五百人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寘心胆,北捍匈奴,东近敦煌
如此诚便(《后汉·班勇传》)
请复三郡疏 东汉 · 虞诩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六
臣闻子孙以奉祖为孝,君上安民为明,此高宗、周宣所以上配汤、武也。
《禹贡》雍州之域,厥田惟上上。
且沃野千里,谷稼殷积,又有龟兹盐池以为民利。
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
北阻山河,乘阨据险。
因渠以溉,水舂河漕
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
孝武皇帝光武筑朔方,开西河,置上郡,皆为此也。
而遭元元无妄之灾,众羌内溃,郡县兵荒二十余年。
夫弃沃壤之饶,损自然之财,不可谓利;
离河山之阻,守无险之处,难以为固。
今三郡未复,园陵单外,而公卿选懦容头过身张解设难,但计所费,不图其安。
宜开圣德。
考行所长(《后汉·西羌传》,《通典》一百八十九)
乾隆圣德诗 清 · 王文治
四言诗 出处:梦楼诗集卷四
臣稽首言:臣伏见皇帝陛下缵谟承烈,累洽重熙。平准噶尔,抚有伊犁全部。鸿功昭垂,古无伦比。而小丑霍集占、波罗泥都,背恩助逆,法不可宥。皇上睿谋独断,复以全盛馀力追捕二酋,自库车抵拔达山,歼厥凶渠。安集、和罕延,望风款附。岁未五更,拓地二万馀里。皇上乃懋昭典礼,颁诏中外,大功庆成,无思不服。臣伏稽唐元和间,平夏平蜀博士韩愈作《元和圣德诗》,备极褒美。夫以域中弹丸之地,兴师削平,何足称述?而其臣犹欲形诸咏歌,传示无极。今我皇上,德洋威憺,数万里外,属籍郡县。职官全赋,咸禀国章;星野土圭,并入正朔。照临无外,大泽旁流。视唐元和所纪,不啻日月之光,下掩萤爝。书契以来,未有如圣德之隆者也。臣初自田间,备员史馆,仰惟庙算,诚不能窥测万分之一。而如纶如綍,时得伏而读之。敬效韩愈体,作《乾隆圣德诗》一章,凡百五十韵。知无当于明盛光扬,谨自抒其葵藿倾向云尔。其辞曰:
皇受景命,道握符契。
虞夏陶铸,乾坤经纬。
仁声义规,四隩咸暨。
繄准噶尔,洪化之外。
稽诛两朝,未殄厥类。
天授圣功,众丑内溃。
六师堂堂,往抚其界。
既集而安,如雨斯霁。
其人我人,其地我地。
烈祖绪,谟烈攸既。
霍集占,兄狼弟狈。
囚于伊犁,其两手械。
平准夷,脱之累系。
俾为酋长,旧职弗替。
讵伊孤恩,党我畔逆。
射人蜮,为吠尧猘。
皇乃震怒,命讨有罪。
佥谋庸庸,断以圣智。
首攻库车,扼其要害。
仡仡崇墉,匝以矛镦。
我将弗为,贼乃潜出。
皇曰咈哉,是曷可懈。
再整我师,命将兆惠
深入阻深,有进弗退。
大宛勃律,耦国怀恚。
各以戎兵,对立而谇。
我师过之,泥首受吏。
望风质成,若古虞芮。
有駉者驹,有文者币。
作贡皇朝,诞受宠贲。
桓桓我师,昼逐夜驰。
腾越郭毕,挥斥荒裔。
曰阿克苏,曰沙雅尔。
乌什和阗,蔑不率俾。
灵鞞神钲,直薄贼垒。
二酋睢盱,谋以逸待。
奋臂竖毛,如螗如猬。
我师鼓之,六伐七伐。
一当其千,火之烈烈。
泉沸于沙,牣于穴。
坚壁嵬䃶,莫我敢拂。
维时兵马,适更番至。
圣谟所周,匪卜匪筮。
副帅先驱,参赞后继。
衔枚宵攻,与贼遌嘬。
万刃闪霍,万骑僄瞥。
镞大如掌,杂以炮石。
面犄背角,从冲衡突。
风雨合离,不可方位。
大颠蹶,以蜂螫虿。
蹂踏喧豗,退入其窟。
我师爰处,蒐乘简锐。
长驱洋洋,虎气百倍。
贼知鷇麛,曷禁泰岱
有恇其逃,罔定所适。
其旧伯克,通晓理势。
献其二城,士女老稚。
门洞开,街衢连缀。
瓜果壶箪,殷阗欢呀。
偏袒右肩,合掌而跪。
佥言我族,归大皇帝
永永年代,就瞻天日。
又言逆酋,我虐我瘵。
今始悬解,感激涕泪。
将军奉诏,温语拊慰。
除凶卫良,告尔无畏。
顤䫜踊跃,导我前旆。
乃扼其吭,乃折其臂。
贼犹负嵎,设伏于隘。
巉巉两峰,冀作捍蔽。
分遣馀孽,鼠窥狙睨。
夜见昼潜,幸我无备。
将军奉诏,更申严诫。
万全而出,有善无败。
前矛中权,蹙之至再。
奇兵援兵,铺敦千队。
渴虹奔骞,飞电掣曳。
腾驾丰隆,鞭笞列缺。
进鼓退金,麾之以旝。
大袒高骧,灭此朝食。
贼益穷窘,或号以泗。
卒伍离披,辎重捐弃。
辇载妻孥,仆二三辈。
挺险远飏,以免死丐。
唯拔达山,地寥以萃。
天威照临,人知面内。
矧伊贼酋,复市狡狯。
自相剿袭,以速剪殪。
花门之豪,其力屃屃。
捧我移檄,助我张帜。
一酋奔逸,躏于乱骑。
骨肉杂糅,罔辨醯胾。
一酋授首,伏砧佁儗。
铦铓挥空,风腥于血。
二酋既诛,回则大喜。
安集和罕,版图并隶。
将军执馘,检校无失。
露布星飞,来奏天阙。
粤惟西土,夙称辽绝。
稽古方册,莫得翔实。
皇定伊犁,乃疆乃理。
庞鸿懿铄,匝洽无际。
爬挲小丑,夫何芥蒂。
律之天讨,实无可贳。
纤垢点瑕,咸予磨剔。
我武之扬,于斯蒇事。
岁在单阏,建子之月。
告功郊庙,驾龙玉轪。
馨香荐升,天乐硼磕。
卿云御行,缤纷綷䌨。
上寿慈宁,福祉骈迭。
纯嘏上祥,灵曜开揭。
吉日颁诏,大泽汪濊。
于陵寝,遍于禋祀。
逮于臣庶,行庆以次。
洪辉景炎,旁魄四被。
天地中外,罔不沾溉。
龙章麟麟,宣昭文思。
尧舜典,以宏词义。
复旦之华,垂示无艾。
惟皇圣哲,涤濯群疑。
荒荒大漠,镜照数计。
无有征调,士不况瘁。
无有飞挽,财不乏匮。
竣此大勋,以保以乂。
上畅下沂,迩远胥届。
于万万年,垂衣而治。
惟皇圣武,信赏必罚。
惩㣻恬媐,俾习勤勚。
畴偾而车,市朝是肆。
畴康而绩,麟阁是绩。
竣此大勋,奋发蹈厉。
五载未更,震叠奏凯。
于万万年,明威无贰。
惟皇圣仁,恩雱施霈。
降人千部,班其官秩。
尔有泉刀,我范我式。
我有田亩,尔耕尔税。
竣此大勋,于三万里。
远人齐齐,塞原每每。
于万万年,以隆蕃卫。
惟皇圣敬,持盈保泰。
密勿单心,惟日其迈。
匪矜远图,前闻是衣。
匪耀武功,天心是毖。
竣此大勋,俾昌而炽
嘘吹祥风,铸冶元气。
于万万年,泽涵昆跂。
小臣作诗,敬效蠡测。
荡荡巍巍,无能名述。
读类说二首 其一 宋 · 孙觌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四部
亡是谈乌有,彭郎得小姑。
谁言鸠作妇,谩道雁为奴。
络纬那能织,提壶岂解酤。
龟兹堪一笑,非马亦非驴。
(策问) 宋 · 陈藻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一九、《乐轩集》卷七
声出于气,气在天地,发而为声,则雷霆风雨是也。
人以气化,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亦以气化,八者之鸣,人实鼓之,庸非气之所触乎?
故天、地、人之籁,庄周所以见道而言,而窃又谓地籁、人籁,总可谓之天籁也。
管之高下,本以候气,乐律生焉。
乐也者,达十有二月之气,以盈乎天地之间。
古之人谓乐以导和者,岂惟导人之和哉,亦导天地之和也矣。
如是,则议律不精,而天地之气,其和必乖,可不毫尘致谨乎!
三分益一,至蕤宾而重上生,分寸多寡,次第有伦,班固易之,错杂无序,是非可见。
况至乎中吕,其数太鲜,岂若三分益一,能上生黄钟,而与之为无穷哉!
班固之必尔,非无所传授,可得闻其人欤?
五声十二律旅相为宫,六十生焉,犹八卦之为六十四卦。
此虽京房得之焦延寿,之所得者古也。
古者闻有五音矣,未闻有七音也,七音昉于隋之郑译,谓周武帝时龟兹人则其所自来。
乃援《汉律历志》七始之说,于是乎有八十四调、百四十四律,而终之以千有八声。
群议力排,而之说废矣,至唐贞观始行焉。
贞观之乐成祖孝孙,然杂用吴楚之音,多涉羌戎之伎者,孝孙也。
八十四调果当乎?
今之乐有变宫、变徵,则仍唐旧也。
七音相传,而人不知其五音之六十律者矣。
前之说是,则今之说非;
前之说非,则今之说是。
二者必居一于此,诸君知之乎?
班固之律未必知也。
题自画《溪山秋居图》 清 · 李宪噩
 押尤韵
男儿不封定边侯,破灭龟兹尉头
便当埽径招羊裘,东山诗酒相优游。
春花秋月吾自有,万里抛作蛮荒投。
蛮方瘴疠山水恶,出入但与猺獞俦。
白日无聊坐空馆,信笔挥洒模林邱。
远远秋水疏林树,竹篱茅屋平沙洲。
人生若不逞妄想,如此位置非难求。
带金奉节岂无慕,壮年已过川东流。
一名尚艰榜首署,千古安望青史留。
但愿归寻故山乐,故山佳似图中幽。
君马黄 明 · 余继登
君马黄,臣马青,二马交驰君马停。
臣骑青马间以骊,逐电横行向安西
为君臣呼韩破郅,支斩楼兰龟兹
十年踏遍阴山雪,万里归来汗流血。
马上将军成大功,閒饱苜蓿嘶秋风。
学易岛庵蝉联体以苔径雀声晚蕉窗蝶梦凉囊琴步野渡枕笛醉渔航二十字为题各限五言四韵每一题即以次字为韵 其十七 (押醉字) 清 · 常纪
 押寘韵
烟村铁石姿,第一开元吹。
独孤技更神,李谟失掉臂。
空令老龙惊,讵识龟兹意。
想当入破时,如痴还如醉。
钱检法及代期以诗告别因次其韵 宋 · 仲并
 押词韵第三部
昔年两岸,逢春正依依。
扁舟转河曲,风光随处宜。
弹指岁云何,秋风橘柚垂。
折腰得斗粟,未救臣朔饥。
儒宫一何有,惜哉壮观隳。
采采池中,乱葑迷涟漪。
萧条住槐市,庭空蔓草滋。
丹雘堕煨烬,草木含疮痍。
永怀千古人,杂佩思报之。
我乃但便腹,未免儿辈嗤。
斯辰况多艰,每怀废晨炊。
畴昔请长缨,唾手平龟兹
西略收咸京,北伐空鲜卑
坐令王室尊,国风无黍离。
力微不办此,千愁锁修眉。
承惠谢微官,一室投荒陂。
吴山险可攀,吴水清可窥。
胜概苦邀予,投绂今去迟。
王孙定伟器,尺璧无纤疵。
枯棋屡贾勇,佳篇仍致师。
一日不会面,悠悠勤我思。
大轴插牙签,细字攻毛锥。
朝廷罗群公,如君沧海遗。
勿学贫贱交,自比山林姿。
誓将友麋鹿,终焉寄锄犁。
况君秀眉宇,异世元紫芝
新诗落我前,醉眼眩珠玑。
言多意无他,恋恋新相知。
男儿各行役,盍簪宁无时。
期君在岁寒,素心无自违。
君看千年柏,岂惮霜雪欺。
慎勿倚市门,美货当自怡。
怀璧忌暗投,按剑古所悲。
吴门三年淹,冲天在一飞。
征涂加餐饭,秋晚多寒晖。
求仙岂浪语,渺茫那可期。
行行快著鞭,献纳黄金扉。
勿作儿女别,泪下如绠縻。
我方戒多语,念念知昨非。
恨无锦绣段,酬君黄绢辞
筚篥吟(赠朔客杜宽赵季文韵)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押尤韵
春风吹船下扬州,夜听𥴦声江月流。
故宫摇落杨柳秋,客子于邑山阳愁。
明朝此声不可求,乃知朔客杜宽者,手持悲篥寻南游。
胡笳拍中愁未休,龟兹角筦亲编收。
王门历尽及五侯,翩然鸿飞不可留。
篴材既访柯椽锼,更协鸣凤昆崙丘。
卷芦易地鸣陇头,城南思妇歌牵牛。
欲绝未绝一缕抽,划然石裂千丈湫。
叫噪鹅鹤飞蛟虬,洞庭之水天东浮。
杜宽杜宽艺绝优,艺隐岂比闵张俦。
为君贳美酒,不惜千金裘。
和我君山镆邪𥴦,与尔同登黄鹤楼
龟兹 北宋 · 沈辽
龟兹舞,龟兹(原缺,据《积书岩宋诗删》卷八补)舞,始自汉时入乐府。
世上虽传此乐名,不知此乐犹传否。
黄扉朱邸昼无事,美人亲寻教坊谱。
衣冠尽得画图看,乐器多因西域取。
红绿结裀坐后部,长笛短箫形制古。
鸡娄揩鼓旧所识,饶贝流苏分白羽。
玉颜二女高髻花,孔雀罗衫金画缕。
红靴玉带踏筵出,初惊翔鸾下玄圃。
中有一人奏羯鼓,头如山兮手如雨。
其间曲调杂晋楚,歌词至今传晋语。
须臾曲罢立前庑,叹息平生未尝睹。
清都阆苑昔有梦,寂寞如今在何所。
我家家住江海涯,上国乐事殊未知。
玉颜邀我索题诗,它时有梦与谁期。
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 其十二 其十二 统幽蓟(王师由海入燕元主大去其国全城来归不血一刃为统幽蓟第十二)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国运倾,六师驻,那吒城。
龟兹主,走滦京。
宣明诏,许厥成。
壶箪筐篚左袒迎,封籍府库奉大廷。
大丞相,舍于野(叶序),克大国,匪余武,天子龙骧士貔虎。
问其寡孤,毋恃杀掳,秋毫无犯民按堵。
民按堵,振旅旋,钩丽冒胤未殄灭(叶)
大将军,请戍边,偏将葱岭,越祁连,追亡逐北万五千。
抗大旌,悬绝幕(叶),天子喻书通玉帛,朝宗于京来沓译。
次偕来承旨李保叔韵 其十二 清 · 赵显命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归鹿集
文章正路范验闲,诗似芙蓉削出峦。
高调凄凄生急雨,馀音袅袅曳遥滩。
家声自有传心砚,主约谁争歃血坛。
弱国金珠真上策,龟兹一域欲偷安。
阿维越致遮经记(晋言不退转法输。)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太康五年十月十四日,菩萨沙门法护,于敦煌龟兹副使羌子侯,得此梵书不退转法轮经,口专晋言,授沙门法乘,使流布一切,咸悉闻知(同上。)
正法华经记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太康七年八月十日敦煌月支菩萨沙门法护,手执梵经,口宣传出《正法华经》二十七品,授优婆塞聂承远、张仕明、张仲政其笔受,竺德成、竺文盛、严威伯、续文承赵叔初张文龙陈长玄等其劝助欢喜,九月二日讫。
天竺沙门竺力龟兹居士帛元信共参校,元年二月六日重覆。
元康元年长安伯虎四月十五日写素解(《释藏迹》八。)
菩萨波罗提木叉后记 其二 魏晋 · 释氏
 出处:全晋文
关中近出尼二种坛文,夏坐杂十二事,并杂事,其卷前中后三记。
卷初记云:太岁己卯鹑火之岁十一月十一日,在长安出此比丘尼大戒,其月二十六日记。
僧纯于龟兹佛陀舌弥许,戒本昙摩侍传,佛念执梵,慧常笔受
卷中间尼受大戒法后记云:此土无大比丘尼戒,乏斯一部僧法久矣。
吴土虽有五百戒比丘尼,而戒是历所出,寻之殊不似圣人所制,法汰、道林声鼓而攻之,可谓匡法之栋梁也。
法汰去年亦令外国人出少许,复不足。
慧常凉州得五百戒一卷,直戒戒复之,似人之所作,其义浅近。
末及僧纯昙充拘夷国来,从云慕蓝寺于高德沙门佛图舌弥许,得此比丘尼大戒及授戒法,受坐已下至剑慕法,遂令佛图卑为译,昙摩侍传之,乃知真是如来所制也。
而不止五百数,比丘戒有二百六十,问侍所以,言莫知其故也。
然以理推之,二百五十及五百,是举全数耳。
又授比丘尼大戒,文少,将即用授大比丘法,而出其异也。
八簸赖夷无二,亦当依此足之耳,亦当略授十七僧迦卫尸沙一章也。
又授比丘尼大戒,尼三师教授师,更与七尼坛外问内法。
坛外问内法于事为重,故外国师云:坛外问当言正尔上场,众僧中当问汝,汝当尔答。
坛上问则言今众僧中问汝也,正尔令昙充还拘夷,访授比丘尼大戒,定法须报,以为式也。
授六法文无乏也,二师而已,无教授师也。
卷后又记云,秦建元十五年十一月五日岁在鹑尾,比丘僧纯昙充从丘慈高德沙门佛图舌弥许,得此授大比丘尼戒仪及二岁戒仪,从受坐至属授诸杂事,令昙摩侍出,佛图卑为译,慧常笔受
凡此诸事,是所施行之急者。
若为人师而不练此,此无异于土牛后人也。
凉州道人竺道曼,于丘慈因此异事,来与敦煌道人此沙门各各所住祠,或二百或三百,人为一部,僧比丘尼向三百人,凡有五祠,各各从所使僧祠依准,为界内无共说戒法也。
常暮说戒,说戒之日,比丘尼差二人往白所依僧,云今日当说戒,僧即差二人往诣比丘尼
僧知人数,还白大僧,云比丘尼凡有若干,于某祠清净说戒,普其闻知,如是三白,比丘尼便自共行筹说戒,如法僧事。
七月十五日,各于所止处受岁如法,遣三人诣所依僧,承受界分斋耳。
其馀如僧法,比丘尼当三受戒,五百戒比丘尼满十二岁,乃中为师,初受十戒时,索二女师,当使持律沙门授戒,乃付女师,令教道之。
次受二百五十戒,年满二十,直使女三师授之耳。
威仪俯仰,如男子受戒法无异也。
受戒后,周一年无误失,乃得受戒五百戒。
后受戒时,三师七僧如中受时,直使前持律师,更授二百五十事,合前为五百耳。
直授之,不如中受时问威仪委曲也。
戒文如男子戒耳。
事事如之,无他异也(同上。)
西域胡僧朝见表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
臣某伏以西域天竺僧到阙朝觐者。天慈遐被。
异域怀归。致万里之番僧
朝千年之圣主。华夷率化。
亿兆同欢。臣中贺。
伏惟陛下继圣统天。体元立极。
惠周覆载。仁匝寰区。
戎蛮夷狄之乡。皆遵声教。
舜禹商周之德。莫继钦明。
由是琛赆川驰。梯航雾集。
贡无虚月。史不绝书。
今者天竺远戎。葱山夐俗。
在积雪流沙之外。比蜂岑鹿岛之间。
遥望干霄之云。遂起朝天之意。
言须重译。路想经年。
崎岖不惮于穷荒。匍匐愿瞻于舜日。
虽图澄入夏。祇辞于阗之东。
罗什依秦。亦自龟兹之北。
校其迢递。亦验专勤。
缅惟臣子之心。允自圣明之感。
永编国史。克广圣功。
臣获奉天光。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