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 唐 · 张说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公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也。大父任相州汤阴令。因居于魏。公少倜傥。廓落有大志。仪观雄杰。身长七尺。美须髯。十六入太学。与薛稷赵彦昭同业。时有家仆至。寄钱四百千以为学粮。忽有一人。缞服叩门云。五世未葬。棺柩各在一方。今欲齐举大事。苦乏资用。闻君家信至。颇能相济否。不问姓名。以车载去。一无所留。深为赵薛所诮。公怡然曰。济彼大事。亦何诮焉。十八擢进士第。其年判入高等。时辈皆以校书正字为荣。公独请外官。授梓州通泉尉。至县。落拓不拘小节。尝铸钱。掠良人财。以济四方。海内同声合气。有至千万者。则天闻其名。驿徵引见。语至夜。甚奇之。问蜀川之迹。对而不隐。令录旧文。乃上古剑歌。其词曰。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煅炼凡几日。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生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且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那知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则沈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遂授右武卫冑曹右控鹤内供奉。寻迁奉宸监丞。属吐蕃请和亲。令报命至境上。与赞普相见。宣国威命。责其翻覆。长揖不拜。瞋目视之。赞普曰。汉使多矣。无如公之诚信。远近疆界。立谈悉定。因遗金数十斤而还。公悉以进上。奏言。揣彼上下之情。人倦其隶役久矣。咸愿早和。大将论钦陵不争四镇。独不欲耳。但国家每岁不绝其使。而钦陵常不禀命自然。彼蕃之人。怨钦陵日深。望国恩日甚。设欲广举兵徒。难矣。斯乃反閒之微旨也。必可使其上下俱怀猜阻矣。则天甚然之。无何。吐蕃君臣果相疑贰。遂诛钦陵。弟赞婆及其兄子莽布支并来降。公声名籍甚。授御史。加朝散大夫。迁主客郎中。吐蕃与突厥连和。大入西河。破数十城。围逼凉州。节度出城战没。蹂禾稼斗米万钱。则天方御洛城门酺宴。凉州使至。因辍乐。拜公为凉州都督兼陇右诸军大使。调秦中五万人。号二十万。以赴河西。公至凉州。吐蕃素闻威名。相谓曰。我赞普犹惧。吾辈何可敌乎。相率而去。公收合馀众。缮修城壁。施法令。屯田一年而复。公之功也。公以凉州西拒吐蕃。北有突厥。久示其弱。未扬天威。因徵陇右兵马一百二十万。号二百万。集于湟州。营幕千里。举烽号令。时宗楚客为相。素与公不协。令人告变。则天惶惧。计无所出。狄仁杰魏元忠韦安石李峤宋璟姚崇赵彦昭韦嗣立张说二十五人抗表请保。如公有异图。并请身死籍没。则天由是稍安。兵既大集。人又知教。分兵十道齐进。过青海。几至赞普牙帐。赞普屈膝请和。献马三千匹。金三万斤。牛羊不可胜数。公大张军威。受其蕃礼而还。既伏西戎。震威北狄。突厥献马二千匹。所获凉州人士。皆放归塞上。从此方镇肃清。蕃落畏慕。令行禁止。道不拾遗。凡所规模制作。率为后法。河西陇右十馀处。置生祠堂。立碑颂德。阎立均等为其文。寻有诏许入朝。公素无第宅。寄居友人之舍。候鼓入朝。忽有人马前送状。开缄前人巳去。状中惟有物数。而无姓名。便于树下获骡马二十馀匹。帛三千匹。公曰。岂非太学请葬之士乎。因以买宅居止。薛稷赵彦昭闻之。皆嗟叹良久。景龙年中。宗楚客韦处讷等潜结朋党。憎功害能。授公骁骑大将军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使金山道大总管。时乌质勒久恃众倨傲。不屈朝廷。纵兵远掠。道路不通。公以众寡不敌。难以力制。因率麾下数十骑。径入部落。乌质勒大出兵卫出迎。望见公威容端毅。风鬣若神。不觉屈膝。因而下拜。公宣国威命。抗声与语。自朝至暮。雪深尺馀。竟不移足。质勒频拜伏。语毕归帐。相去二十馀里。质勒久立雪中。仓卒疾发。是夜暴卒。其嗣子娑葛集诸将曰。汉使杀我君父。今须复雠。大举兵众将追杀。公闻质勒死。迟明。素服来吊。道路相逢。兵围数匝。娑葛见公忽来。未之敢逼。但言卫护汉使。公至其帐下。大哭流涕。因抚定其嗣。蕃人大喜。留数十日。助其葬事。娑葛献马三千匹。牛羊十馀万。移居千里。西域无事。道路肃清。诸蕃闻之。遣使归降者十馀国。时人语之曰。郭元振诡杀乌质勒。知娑葛与阙啜有衅。奏请移于瓜州。制从之。会中书令宗楚客受金。遂寝其事。公具以状闻。楚客恃势嘱请。召公将陷之。公不从。又奏请斩楚客。清蕃落。时韦庶人窃弄国权。中宗竟不之省也。初。安西南有毒河源。远在葱岭西北河岸百步。人畜踏之者辄死。公威振西域。所向无不从者。因验图经。知其源。率兵三万人。历于阗康居大食等十馀国。所过之国。令供资粮。仍署其国王为左右总管。率兵前进。北至葱岭。牙帐前十二国王兵百馀万。其河源上有大树。高千馀尺。垂阴数顷。大军至日。有黄龙绕树。以口吐毒气而拒官军。三军悉睹焉。公手书操檄文。令左拾遗张宣抗声读之毕。黄龙解树而下。公率诸军诛之。数日方倒。聚而焚焉。河源且绝。数十里内悉为良田。在安西十馀年。四镇宁静。韦庶人知政。屡徵不至。因下伪诏。令侍御史吕守素中丞冯家宾相继巡边。欲将害之。未及。皆为娑葛等诸蕃劫杀之。睿宗即位。徵拜太仆卿。敕至之日。举家进发。安西士庶。诸蕃酋长。号哭数百里。或剺面截耳。抗表请留。因绐之而后即路。其至玉门关也。去凉州八百里。河西诸州百姓蕃部落。闻公之至。贫者携壶浆。富者设供帐。联绵七百里不绝。公旌节下玉门关。百姓望之。宛转叫呼。声动岩谷。自朝至暮。传呼至凉州。凉州城中男女在衢路。并歌舞出城。咸言我父至矣。通夜城门不受禁制。都督司马逸客闻之。谓公近矣。陈兵出迎。会候骑至。云始入玉门关。都督嗟叹良久。且状闻。至京。同中书门下三品。加银青光禄大夫。迁兵部尚书。封馆陶县男。依旧知政事。寻转吏部尚书。知选举。嘱请不行。大收草泽。睿宗屡下诏褒美。后默啜大寇边。拜刑部尚书。充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筑丰安定远等城。以拒贼路。寻加金紫光禄大夫。再迁兵部尚书知政事。仍旧元帅。会太平公主窦怀贞潜结凶党。谋废皇帝。睿宗犹豫不决。诸相皆阿谀顺旨。惟公廷争不受诏。及举兵诛窦怀贞等。宫城大乱。睿宗步出肃章门观变。诸相皆窜外省。公独登奉天门楼躬侍。睿宗闻东宫兵至。将欲投于楼下。公亲扶圣躬。敦劝乃止。及上即位。宿中书十四日。独知政事。因下诏曰。大臣立事。夷险不易。良相升朝。安危所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馆陶县开国伯元振。伟才生代。宏量匡时。经纶文武。今之王佐。出入将相。古之人杰。夙侍宸扆。畴咨庙堂。思致尧舜。以期管乐。朕往在储闱。洎登宝位。每观其仗义感激。愿制凶邪。立诚慷慨。密陈宏益。尔其至矣。朕实嘉之。顷者枭獍兴谋。干戈作衅。太上皇帝既命朕除讨。元振又驰奉宸极。始则赉予为弼。终则宁朕问安。可谓格于皇天。贯于白日。元恶既剪。庶物惟新。昌言是图。朕岂忘旧。宜开井邑。永誓山河。可进封代国公。赐实封四百户。物一千段。子五品官。寻兼御史大夫天下行军大元帅。是岁。大徵兵众。阅武骊山。兵一百万。号三百万。并奉公节度。是日三令之后。上将亲鼓。公虑有大变。因略行礼。上大怒。引坐纛下。紫微令张说犯鳞而谏。上乃曰。元振有保护之功。宜舍军法流新州。未至。属开元元年册尊号。赦曰。元振往立大功。保护于朕。顷因阅武。颇失军容。责情放逐。将收后效。可饶州司马。未至。卒于道。时年五十八。有集二十二卷。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公少负气纵横。遣意磊落。作尉巴蜀。不修名检。及登朝受任。屡使遐方。霜明烈心。玉立贞节。言行忠正。居取俭约。饬体杂于皇王。致君期于尧舜。公务之暇。手不释卷。虽子弟家人。未尝见其喜怒。前后上事切谏得失十数道。俱焚其稿草。不以语人。故朝廷莫知也。睿宗尝曰。元振正直齐于宋璟。政理逾于姚崇。其英谋宏亮过之矣。旧于宣阳里居二十馀年。不至诸院马厩。每朝回。对二亲言笑。归室俨如也。不问家事。与狄仁杰朱敬则魏元忠李峤韦安石赵彦昭韦嗣立薛稷张说等为忘言之友。事父母以孝闻。父爱。授济州刺史。后以为相。奏请解职。授银青光禄大夫济州刺史致仕。公殁后。二亲犹在。自我唐受命。宰臣有二亲者。惟公而巳。
封郭虔瓘潞国公兼食邑实封制 唐 · 苏颋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十三
黄门。闻鼓鞞之声者。则思于将帅。裂土茅之赋者。则念彼勋庸。右羽林军大将军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大使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郭虔瓘。忠壮超伦。智谟绝等。决胜千里。怀孺子之兵符。通知四夷。有老臣之戎律。往者镇于荒裔。独守孤城。煮弩而其人益坚。引弓而彼众不敌。故得爱子染锷。名王解辫。穹庐扫地而将空。沙漠闻风以归附。功则茂矣。朕实休之。宜誓山河。开其井邑。可进封潞国公。食邑三千户。仍赐实封一百户。馀并如故。主者施行。
授郯王嗣直等都护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一
黄门。虞放三苗。允归于敷德。周称二陕。用切于闻政。顷以骄子运微。匈奴气尽。愿为臣妾者。望塞款门。编我氓黎者。云属波委。北穷大漠。西被流沙。抚而柔之。佥曰分命。郯王嗣直。陕王嗣升。聪察天假。英明日新。忠肃恭懿。宽仁孝友。探沛易之彖象。自诣精微。读楚诗之比兴。能传丽则。故可扬威怀之旨。宣静镇之风。畀以藩翰。俾清疆场。嗣直可安北大都护。仍充安抚河东关内陇右诸蕃部落大使。嗣升可安西大都护。仍充河西四镇诸蕃部落大使。右卫大将军兼安北大都护上柱国长平郡开国公张知运右羽林大将军兼安西大都护四镇经略大使上柱国潞国公郭虔瓘等。国之老臣。朝之宿将。□长策。子房所以运筹。安边远图。充国所以言事。必能宽则得众。惠以养人。各绥一方。兼委贰佐。知运可安北副大都护。仍兼郯王府长史及安抚诸蕃副大使。虔瓘可安西副大都护。仍兼陕王府长史安抚诸蕃副大使。馀如故。主者施行。
授庆王潭等诸州都督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二
朕钦承丕绪。司牧黎元。讼息刑清。远安迩肃。思宏备位。式树藩维。列镇而考其政声。谋帅而训其戎旅。徵皇汉之故事。并建亲贤。采分陕之遗尘。化行江汜。爰崇磐石。永固宗祧。庆王潭等。并禀秀玉林。分华琼苑。夙彰韶誉。久践义方。阅礼敦诗。好贤乐善。履忠肃而无替。遵法度而不愆。器蕴谋猷。才兼文武。任兹连帅。统彼元戎。干略攸归。贤能是择。分麾作镇。授钺专征。式茂朝章。宜恭嘉命。以庆王潭为凉州都督兼河西节度大使。忠王浚为单于大都护朔方节度大使。棣王洽为太原以北军州节度大使。鄂王涓为幽州大都督兼河北诸州节度大使。荣王滉为京兆牧兼陇右节度大使。光王涺为广州都督兼岭南经略大使。仪王潍为河南牧。颖王沄为安东都护平卢军节度大使。永王泽为荆州大都督。寿王清为益州大都督兼剑南节度大使。延王洄为安西大都护兼四镇节度大使。盛王沐为扬州大都督。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盛唐 · 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教坊记序 唐 · 崔令钦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六
昔阴康氏之王也。元气肇分。灾沴未弭。水有襄陵之变。人多肿膇之疾。思所以通利关节。于是制舞。舜作歌以平八风。非慆心也。春秋之时。齐遗鲁以女乐。晋梗阳之大宗。亦以上献子。始淫声色矣。施及汉室。有若卫子夫以歌进。赵飞燕以舞宠。自兹厥后。风流弥盛。晋氏兆乱。涂歌是作。终被诸管弦。载在乐府。吕光之破龟兹。得其乐名称多。亦佛曲百馀成。我国家元元之允。未闻颂德。高宗乃命乐工白明逵造道曲道调。元宗之在蕃邸。有散乐一部。戢定妖氛。颇藉其力。及膺大位。且羁縻之。常于九曲阅太常乐。卿姜晦。嬖人楚公皎之弟也。押乐以进。凡戏辄分两朋。以判优劣。则人心竞勇。谓之热戏。于是诏宁王主蕃邸之乐以敌之。一伎戴百尺幢。鼓舞而进。太常所戴即百馀尺。比彼一出。则往复矣。长欲半之。疾仍兼倍。太常偫乐鼓噪。自负其胜。上不悦。命内养五六十人。各执一物。皆铁马鞭骨檛之属也。潜匿衷中。杂于声儿后立(坊中呼太常人为声儿)。复候鼓噪。当乱捶之。皎晦及左右初怪内养麇至。窃见衷中有物。于是夺气褫魄。而戴幢者方振摇其幢。南北不已。上顾谓内人者曰。其竿即自当折。斯须中断。上抚掌大笑。内伎咸称庆。于是罢遣。翌日诏曰。太常礼司。不宜典俳优杂伎。乃置教坊。分为左右而隶焉。左骁卫将军范安及为之使。开元中。余为左金吾仓曹。武官十二三是坊中人。每请禄俸。每加访问。尽为予说之。今中原有事。漂寓江表。追思旧游。不可复得。粗有所识。即复疏之。作教坊记。
为郭令公请授亲王四节度大使及五府大都督表 唐 · 王谏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九
臣某言。皇太子者。王之枝叶。固当使之繁茂。以荫本根。国家自顷以来。率由此道。莫不重其职任。以维四方。如朔方范阳河南陇右剑南等州节度大使并五府大都督。一切并用皇子。以相监统。内以制奸宄。外以威寇戎。虽未合封建旧章。亦所以广维城磐石之义也。自羯胡肆逆。海内糜沸。务求武将。授以兵权。于是大使大都督之职。废而不复用矣。近日仆固玚枭夷之后。陛下以朔方巨镇。寇逆未平。将授其使。赐臣灵州大都督单于安西大都护朔方节度使。此一时之事。非经久之术。今妖氛电扫。中外小康。忝职枢衡。代天理物。固合遵守旧典。宣明国章。岂可复窃大名。紊乱常式。此臣所以内外冰炭。俛仰增惭。伏乞选之亲王。授以斯任。俾臣兼灵州长史及副大都护节度大使。佐理其中。并诸府节度。亦望准此处置。四夷闻亲王分镇。必当远近畏威。将亦绝其觎心。不敢妄动。又大元帅顷者并无亲王为之。自皇太子册在春宫。遂罢斯职。今但置元帅司马。而元帅未有其人。四方将帅之臣。无所禀命。亦望陛下复授皇太子。以振兵威。此国家要务也。臣前月已具闻。奏陈其事。犹惧陛下未察愚言。不以为念。是以敢再三抵冒。昧死上陈。倘允臣所祈。天下幸甚。无任恳愿之至。
游击将军左领军卫大将军兼商州刺史武关防禦使上柱国欧阳使君神道碑铭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使君讳琟。字子琟。渤海人。其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汉有欧阳伯和。伯和孙高。高孙地馀。并列儒林。晋有坚石。著名文苑。贤达继轨。其来邈乎。六代祖僧宝。始自渤海徙居长沙。五代祖頠。陈山阳郡公。高祖纥。陈开府仪同三司左屯卫大将军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袭山阳郡公。功业并著于前史。曾伯祖询。皇朝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率更令崇贤馆学士。以词学德行。见重前朝。笔法孤标。垂名不朽。曾祖允。年十七以名门子入侍。见赏于太宗。十八加正议大夫鲁王傅。奉使和突厥。不拜虏廷。朝廷嘉之。回封南海郡公施光二州刺史。祖谌。洛州巩县令。父机。汉州什邡令。以休懿传世。著闻于家邦。使君即什邡之第四子。志尚恬旷。颛精于诗易春秋。尤明吏术。所居则理。开元十八年解褐安西大都护府参军。充阳(集本作汤)嘉惠节度推勾官。外忧去职。服阕。补北庭大都护府户曹参军。节度使盖嘉运奏授金满令。仍充营田判官。以破贼功当迁。请回授幼弟孤侄者三人。教义者称之。二十九年。河西节度使奏授晋昌郡户曹参军。摄晋昌令。转张掖郡张掖令。摄司马知郡事。按吏赃罪。罪人诬讼于使司。百姓苗秀康顺忠等三十人。皆截耳称冤。节度使王捶骇焉。奏与上考。转岳州长史。时属荒旱。人多莩馁。君以禄奉职田。并率官吏。食饿者千馀人。凡月馀。遂多全活。剑南节度使杨国忠奏知三峡转运。改衡阳郡长史。赐绯鱼袋。天宝末。羯胡作乱。统江湖之兵。先至南阳。加赐紫金鱼袋。充鲁炅南阳节度副使。摄淮南郡长史。充当郡防禦使。时南阳为贼所围。诸将选懦。莫敢先救。至德元载。君以当郡防禦士至新野芙蓉乡。遇贼合战。斩其将。犯围而入。炅壮而德之。贼围解。加游击将军左金吾卫中郎将兼南阳郡司马。迁右骁卫将军兼上洛郡太守。充武关防禦使。肃宗降玺书云。卿以特达之姿。抱殊常之略。武关防守。委卿一人。属贼陷商于。复围南阳。君屯兵于淅川。以保乂人吏。逆贼悉力来攻。六十馀日。粮尽救绝。遂陷贼庭。贼将甘言怵君。令至城下以绐炅。君忠勇感激。舍生徇义。抗声谓炅曰。凤翔诸将。已收长安。琟不能效死军前。辱大夫所使。愿大夫保守忠义。克终令图。贼以兵刃殴君。君志气弥厉。因被执送洛阳。今天子收复两京。仅得脱祸。其事具向城令王潇南阳记。炅又奏君充节度兵马使。君遂辞疾不行。税驾于郑之别墅。君所居以清白廉慎。闻于朝廷。禄俸之馀。必赒亲族之贫者。先畴旧业。悉偫从。一簪不私于其身。又常持诵金刚净名经。向逾三纪。不茹荤血者十年。至是无担石之储。而处顺安时。不改其度。盖澹如也。识者高焉。粤以上元二年秋九月十四日。寝疾而终。春秋六十有五。夫人高平徐氏。安西都护高平县公钦识之女。妇顺母仪。克明休德。以大历二年夏六月二十五日。终于岳州客舍。享年五十有六。其孤嵩暨。中子崙少子峰等。衔恤允穷。竭力襄事。以大历十年冬十月二十四日。合祔君暨夫人于荥泽县广武原。遵理命也。崙不远千里。泣而求蒙。敢述无愧之词。式扬不朽之烈。铭曰。
猗那使君。世挹清芬。颛经饰吏。休有令闻。天子命我。参卿西军。骤迁大县。克懋殊勋。让行亲睦。耳截冤分。縻禄食饿。驰师解纷。孤城再色。罢卒益振。麾守商于。移兵淅濆。绸缪宸眷。焜耀天文。力尽寇多。师陷身屯。诡词绐贼。解路是偫。脱祸归朝。义高天云。乞骸廷阙。税驾洧溱。志敦禅诵。茹绝膻荤。处顺齐终。聊乐我云。刻诸金石。永永不泯。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唐 · 岑参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
引用典故:李轻车 月窟
万事不可料,叹君在军中。
读书破万卷,何事来从戎。
曾逐李轻车,西征出太蒙。
荷戈月窟外,擐甲昆崙东。
两度皆破胡,朝廷轻战功。
十年祗一命,万里如飘蓬。
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
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
饮酒对春草,弹棋闻夜钟。
今且还龟兹,臂上悬角弓。
平沙向旅馆,匹马随飞鸿。
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
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
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
时来整六翮,一举凌苍穹。
赐李元忠郭昕诏 中唐 · 李适
出处:全唐文卷五十
二庭四镇。统任西夏。五十七蕃。十姓部落。国朝以来。相奉率职。自关陇失守。东西阻绝。忠义之徒。泣血相守。慎固封略。奉尊朝法。皆侯伯守将。交修共理之所致也。伊西北庭节度观察使李元忠可北庭大都护。四镇节度留后郭昕可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其将吏巳下。叙官可超七资。
朝回阅乐寄绝句 中唐 · 权德舆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引用典故:细君 卿卿
子城风煖百花初,楼上龟兹引导车。
曲罢卿卿理驺驭,细君相望意何如。
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七 第七拍 唐 · 刘商
押词韵第七部
男儿妇人带弓箭,塞马蕃羊卧霜霰。
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龟兹觱篥愁中听,碎叶琵琶夜深怨。
竟夕无云月上天,故乡应得重相见。
宫词一百首 其十五 中唐 · 王建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对御难争第一筹,殿前不打背身毬。
内人唱好龟兹急,天子鞘(一作梢)回(一作龙舆)过玉楼。
送婆罗门归本国 中唐 · 刘言史
引用典故:白马负经
刹利王孙字迦摄,竹锥横写叱萝叶。
遥知汉地未有经,手牵白马绕天行。
龟兹碛西胡雪黑,大师冻死来不得。
地尽年深始到船,海里更行三十国。
行多耳断金环落,冉冉悠悠不停脚。
马死经留却去时,往来应尽一生期。
出漠(一作汉)独行人绝处,碛西天漏雨丝丝。
连昌宫词 中唐 · 元稹
创作地点:四川省达州市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一作自)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一作小年选进因曾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一作擅)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一作眠)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擪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也如此。然而明皇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又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谟也。”明皇异而遣之)。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一作在途)中。
百官队仗避岐薛(岐王范、薛王业,明皇之弟),杨氏诸姨(贵妃三姊,帝呼为姨,封韩、虢、秦国三夫人)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天宝十三年,禄山破洛阳),御路犹(一作独)存禄山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一作言)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一作闼)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肃、代、德、顺、宪、穆),不到离宫门久闭。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一作前)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一作去年因敕使)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敧倾基(一作台)尚在(一作存),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一作鸟)啄风筝碎珠玉。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一作动),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一作向)傍人因恸哭,却出(一作立)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一作至)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一作为)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一作忆得依稀)杨与李。
庙谟(一作谋)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一作谟)休用兵。
龟兹闻莺 唐 · 吕敞
五言排律 押支韵
边树正参差,新莺复陆离。
娇非胡俗变,啼是汉音移。
绣羽花间覆,繁声风外吹。
人言曾不辨,鸟语却相知。
出谷情何寄,迁乔义取斯。
今朝乡陌伴,几处坐高枝。
幽州纪圣功碑铭 唐 · 李德裕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幽州卢龙军帅检校尚书右仆射张公仲武。往年修献捷之礼。今岁有铭勋之请。二者君子韪之。岂不以诸侯有四夷之功。献其戎捷。春秋旧典也。宗周纳肃慎之贡。铭于楛矢。天子令德也。斯可以为元侯表。可以为后世法。圣上嘉其动而中礼。乃命宰臣采其元功。传于惇史。臣德裕乃敢飏言曰。夫兵者。所以除暴害也。爱人则恶其为害。禁暴则恶其为乱。虽睿智不杀。化之以神。至德允怀。招之以礼。然书有猾夏之戒。传有修刑之训。虞舜四罪。乃成大功。文王一怒。以至无侮。非德教之助欤。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熙我文典。焕乎光明。极象外之微。臻于至道。鼓天下之动。致于中和。虑必钩深。退而藏密。故能神机独照。伐未兆之谋。威光远震。制不羁之虏。当其时也。烽燧迭警。羽书狎至。人心大摇。偫师沮气。皇帝以轩后之威神。汉高之大略。光武之雄断。魏祖之机权。合而用之。以定王业。此议臣所以不敢望于清光也。倬哉。天地应而品物生。君臣应而功业成。故龙跃而云从。鹤鸣而子和。方叔伐猃狁。蛮荆来威。安远击车师。西域振服。宜有良将。殿于朔边。张公礼阅战器。书成传癖。张仲孝友。子孺塞泉。流落不偶。光景未耀。明主雅闻奇志。持印而拜将军。遥推赤心。筑坛而命元帅。拔自雄武。授之蓟门。果能精诚奋发。策虑偪臆。千里献筹。一心忧国。则知龙颜善将。任人杰而不疑。日角好谋。叹敌国而强意。回鹘者。本北狄之裔也。或曰獯狁。或曰山戎。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前史载之详矣。暨薛延陁之败也。酋帅吐迷度率众款塞。太宗幸灵武纳降。立回鹘部落。置瀚海都督。因我封殖。遂雄北方。代宗之戡内难也。叶护以射雕之士。亲护戎旌。亦由羌髳率师以翼周。北貊枭骑以助汉。既殄大憝。乃畴厥庸。特拜叶护司空。岁赐缯二万疋。厥后饰宗女以配之。立宫室以居之。其在京师也。瑶祠云构。甲第棋布。栋宇轮焕。衣冠缟素。交利者风偃。挟邪者景附。其翎侯贵种。则被我文绘。带我金犀。悦和音。厌珍膳。蝎蠹上国。百有馀年。既而桀骜无亲。天命不佑。僭侈极欲。神道恶盈。本国荐饥。畜产耗半。黠戛斯蹙因利乘便。遂焚龙庭。区落萧条。阴燐青荧。今之乌介可汗。亡逃失国。窃号沙漠。非我册命。自为假王。其来也。羡漫阴山。睥睨高阙。元塞之下。氛雾蔽天。质贵主以前驱。依大国而求援。或丐我米糒。救其饥人。或邀我甲兵。复其故地。外虽柔服。内有桀心。因行人致辞。徵呼韩故事。愿居光禄塞。急保受降城。其下有二部。曰赤心宰相那颉啜特勒。赤心者。天性忿鸷。戎马尤盛。初与名王嗢没斯首谋内附。俄而负力怙气。潜图厉阶。为嗢没斯所绐。诱以俱谒可汗。戮于帐下。其众大溃。东逼渔阳。上乃赐公玺书。授以方略。公以室韦悍亟之兵。近我边鄙。俾其侦逻。且禦内侵。寻以徵役不供。为虏所败。由是介马数万。连亘幽陵。伏精甲于松樠。布穹庐于碛卤。散若飞鸟。止如长云。火燎于原。不可向迩。公激义气以虹贯。发精诚而石开。奇计兵权。密授髦俊。乃命介弟仲至与裨将游奉寰王如清左敌万李君庆张自荣高守素李志操。率锐兵三万。建旆而前。介冑雪照。戈矛林植。命以义殉。壮由师直。声隆隆而未泄。欲逐逐而不食。戢以听命。严而有威。公曰。险道倾仄。且驰且射。胡兵所以无敌也。致之平原。勒以方陈。我师可以逞志也。于是据于莽平。环以武刚。首尾蛇伸。左右翼张。轻骑既合。奇锋横骛。如摧枯株。如搏畜兔。摄詟者弗取。陆梁者皆仆。虏王侯贵人。计以千数。然后尽众服听。悉数系累。谷静山空。靡有孑遗。橐驼駃騠。风泽而散。旃墙罽幕。布野毕收。马牛几至于谷量。虏血殆同于川决。径路宝刀。祭天金人。奇货珍器。不可殚论。乃命从事李周瞳驰传上奏。又命牙门将周从玘继献戎俘。皇帝受而劳之。偫臣毕贺。昔长平七征。骠骑六举。窦宪合氐羌之众。陈汤揽城郭之兵。或生灵减耗。士马物故。或邀功救罪。矫命专征。然犹告类上帝。荐功清庙。顾视二汉。不其恧欤。以公威动蛮貊。功在漏刻。因命为东面招抚回鹘使。先是奚契丹皆有虏使。监护其国。责以岁遗。且为汉谍。自回鹘啸聚。靡不鸱张。公命裨将石公绪等谕意两部。戮回鹘八百人。虽介子讨罪于龟兹。班超行诛于鄯部。未足俦也。回鹘又遣宣门将军等四十七人诡辞结欢。潜伺边隙。公密赂其下。尽得阴谋。且欲驰入五原。尽驱杂虏。公逗留其使。缓彼师期。竟得人病马瘏。缩衄而退。挫锐解纷。繄公善计。今鸟介自绝皇泽。莫敢近边。并丁令以图安。依康居而求活。尽徙馀种。屈意黑车。寄托远遁。流离饥冻。黑车亦倚其威重。迫胁诸戎。造谋藉兵。解仇交质。自谓约赍深入。汉将取而未期。渡幕轻留。王师往而不利。公以壮猷远驭。长计羁縻。不媮避嫌之便。终尽致敌之术。将时动而得隽。岂岁数而胜微。矧乎明主仗将帅为爪牙。视戎狄为鼠彘。方猎猛敌。不玩细娱。非周宣无以成召虎之勋。非汉宣无以听营平之计。勖哉上将。光我中兴。公前后受降三万人。特勒二人。可汗姊一人。都督外宰相四人。其他侯王骑将。不可备载。王褒以日逐归德。称为人瑞。班固以稽落荡寇。大振天声。孰若天子神武。百蛮振慑。乘其蹙困。临以兵锋。刈单于之旗。纳休屠之附。非万里之伐。无三年之勤。巍乎成功。辉焯后代。宜刻金石。以扬鸿休。铭曰。
太和之初,赤气宵兴。
开成之末,彤云暮凝。
异鸟南来,胡灭之徵。
北夷飙扫,厥国土崩。
逼迫迁徙,震我边鄙。
长蛇去穴,奔鲸失水。
上都蓟门,兵连千里。
曾不畏天,犹为骄子。
丐我边谷,邀我王师。
假我一城,建彼幡旗。
归计强汉,郅支嫚词。
狼顾朔野,伏莽见羸。
雁门之北,羌戎杂处。
濈濈偫羊,茫茫大卤。
纵其枭骑,惊我牧圉。
暴若豺狼,疾如风雨。
皇赫斯怒,羽檄徵兵。
谋而泉默,断乃雷声。
沉机变化,动若神明。
沙漠之外,虏无隐情。
渔阳突骑,燕歌壮气。
赳赳元戎,耽耽虎视。
金鼓誓众,干旄蔽地。
爰命介弟,属之大事。
翩翩飞将,董我三军。
禀兄之制,代帅之勤。
威略火烈,胡马星分。
戈回白日,剑薄浮云。
天街之北,旄头已落。
绝辔之野,蚩尤未缚。
俾我元侯,恢宏远略。
取彼单于,系之徽索。
阴山寝烽,亭徼櫜弓。
万里昆夷,九译而通。
蛮夷既同,天子之功。
儒臣篆美,刊石垂鸿。
郊庙歌辞 晋朝飨乐章(《五代会要》曰:“晋天福四年十二月,太常奏《正至》王公上寿,皇帝举酒奏《玄同》之乐。皇帝三饮,皆奏《文同》之乐。食举奏《昭德》之舞,次奏《成功》之舞。皇帝降坐奏《大同》之乐。其辞并崔棁等造。”《唐馀录》曰:“天福五年十一月冬至,朝群臣,举觞奏《玄同》。三爵、登歌奏《文同》。四爵、登歌作,群臣饮,宫县乐作。又奏龟兹及霓裳法曲,以须食毕,于时众闻龟兹法曲,雅郑杂糅,固已非之。明年正旦上寿,登歌发声,悲离烦慝,如虞殡薤露之音,观者以为不祥。”) 初举酒文同乐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阳韵
赫矣昌运,明哉圣王。
文兴坠典,礼复旧章。
鸳鸾济济,鸟兽跄跄。
一人有庆,万福无疆。
郊庙歌辞 晋朝飨乐章(《五代会要》曰:“晋天福四年十二月,太常奏《正至》王公上寿,皇帝举酒奏《玄同》之乐。皇帝三饮,皆奏《文同》之乐。食举奏《昭德》之舞,次奏《成功》之舞。皇帝降坐奏《大同》之乐。其辞并崔棁等造。”《唐馀录》曰:“天福五年十一月冬至,朝群臣,举觞奏《玄同》。三爵、登歌奏《文同》。四爵、登歌作,群臣饮,宫县乐作。又奏龟兹及霓裳法曲,以须食毕,于时众闻龟兹法曲,雅郑杂糅,固已非之。明年正旦上寿,登歌发声,悲离烦慝,如虞殡薤露之音,观者以为不祥。”) 举酒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先韵
大明御宇,至德动天。
君臣庆会,礼乐昭宣。
剑佩成列,金石在悬。
椒觞再献,宝历万年。
郊庙歌辞 晋朝飨乐章(《五代会要》曰:“晋天福四年十二月,太常奏《正至》王公上寿,皇帝举酒奏《玄同》之乐。皇帝三饮,皆奏《文同》之乐。食举奏《昭德》之舞,次奏《成功》之舞。皇帝降坐奏《大同》之乐。其辞并崔棁等造。”《唐馀录》曰:“天福五年十一月冬至,朝群臣,举觞奏《玄同》。三爵、登歌奏《文同》。四爵、登歌作,群臣饮,宫县乐作。又奏龟兹及霓裳法曲,以须食毕,于时众闻龟兹法曲,雅郑杂糅,固已非之。明年正旦上寿,登歌发声,悲离烦慝,如虞殡薤露之音,观者以为不祥。”) 再举酒 唐 · 不详
四言诗 押阳韵
朝野无事,寰瀛大康。
圣人有作,盛礼重光。
万国执玉,千官奉觞。
南山永固,地久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