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郭冲诸葛亮五事 南朝宋 · 裴松之
王隐《蜀记》云,晋初扶风王骏关中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时谭者多讥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
金城郭冲以为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
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等亦不能复难,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
以为亮之异美,诚所愿闻,然冲之所说,实皆可疑,谨随事之如左:
一事曰: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
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
刘璋暗弱,自焉以来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
所以致弊,实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荣恩并济,上下有节
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难曰:案法正在刘主前死,今称法正谏,则刘主在也。
诸葛职为股肱,事归元首,刘主之世,又未领益州庆赏刑政不出于己。
寻冲所述答,专自有其能,有违人自处之宜。
谦慎之体,殆必不然
刑法峻急刻剥百姓,未闻善政刻剥为称。
二事曰:曹公刺客刘备,方得交接,开论伐魏形势,甚合计。
稍欲亲近,刺者尚未得便会,既而入,魏客神色失措
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
须臾,客如厕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补益」。
所在曰:「起者其人也」。
徐叹曰:「观客色动而神惧,视低而忤数,奸形外漏,邪心内藏,必曹氏刺客也」。
追之,巳越墙而走。
难曰:凡为刺客,皆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也。
主有知人之鉴,而惑于此客,则此客亦一时奇士也。
又语诸葛足以助君补益」,则亦诸葛之流亚也。
凡如诸葛之俦,鲜有为人作刺客者矣,时主亦当惜其器用,必不投之死地也。
且此人不死,要应显达为魏,竟是谁乎?
何其寂蔑无闻
三事曰: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惟留万人守城。
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而与军错道,径至前,当六十里所,侦候宣帝,说在城中兵力弱
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
意气自若,敕军中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
宣帝常谓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明日食时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
侯逻还白,如所言。
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难曰:案阳平汉中
初屯阳平宣帝尚为荆州都督,镇宛城,至曹真死后,始与关中相抗御耳。
魏尝遣宣帝自宛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
此之前后无复有与阳平兵事
就如冲言,宣帝既举二十万众,已知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设防持重何至便走乎?
案《魏延传》:「每随出,辄欲请精兵万人,与异道会于潼关制而不许
常谓为怯,叹己才用不尽也」。
不以万人别统岂得如冲言,顿使将军在前,而以轻弱自守乎?
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而「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故知此书举引皆虚。
四事曰:祁山陇西南安二郡应时降,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蜀。
皆贺颜色愀然戚容,谢曰:「普天之下莫非汉民国家威力未举,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
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贺能不为愧」。
于是蜀人咸知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
难曰: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
姜维天水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拔西县千家不补街亭所丧,以何为功,而蜀人相贺乎?
五事曰:魏明帝自征蜀,幸长安,遣宣王张合诸军雍凉劲卒三十馀万,潜军密进,规向剑阁
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
时魏军始陈,幡兵适交,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所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
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
去者束装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
皆催遣令去。
于是去者感悦,愿留一战往者愤踊思致死命
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不报也」。
临战之日,莫不拔刃争先以一当十,杀张合,却宣王一战大克,此信之由也。
难曰:臣案,前出祁山魏明帝身至长安耳,此年不复自来
大军关、陇,魏人何由得越径向剑阁
既出战场本无久住之规,而方休兵还蜀,皆非经通之言。
孙盛习凿齿搜求异同,罔有所遗,而并不多载冲言,知其乖刺多矣(《蜀志·诸葛亮传》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