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 相关资源
诗文库
募兵 宋 · 范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七八、《范香溪文集》卷一四
古者兵法起于井田,故有寓兵,无募兵。
后世兵农两分,则兵不足而募,亦其宜也。
汉高祖与楚相距五岁,数失军已众,而萧何常从关中遣士卒补其处,至发老弱未傅者悉诣荥阳
耿弇光武曰:「吏士死亡者多,愿居上谷,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因与吴汉北收幽州十部兵,从光武击破铜马等。
高、光定天下,皆益兵以成功,今方克复土宇,用兵伊始,宜广召募,以备戎行之阙。
则其说有二:一曰义勇之士,二曰死事之孤。
且家鹤膝,户犀渠,江东之习俗也。
项羽所以雄诸侯,孙权所以破曹公,皆东吴兵。
至于戈船下濑,蹈轮鼓水,角长技于波涛中,又莫如吴人
加以闽地山险,俗皆趫捷伉健,白挺长铩,操以奋呼,焰锐莫当。
又楚人剽轻,先登陷阵,出入若飞,募而教之,皆为胜兵。
往岁狂虏乘间犯浙右,所过为乡社掩格,俘斩甚众,此以见江东之士胆勇有馀,使当虏人,往往得利。
臣愿明诏江淮闽浙,募敢勇士愿效忠者,无拘数额,发诣行朝,各以路分,聚为一军,勿黥面,勿刺手,第随州郡,类结火伍,日加训练。
此义勇之士也。
汉取从军死事之子孙,教以五兵,号羽林孤儿
灌夫欲报父仇,披甲持戟,驰入吴军,身中大创十馀,斗志弥厉。
盖人有复雠之心,虽万死不顾,因而用之,必能有功。
臣愿明诏诸道,募欲杀贼报仇者,所在州县厚恤其家,与之资粮,遣诣行朝,亦聚为一军,勿黥面,勿刺手。
其人平居抱愤,欲释憾于贼而力不能,一来应募,必誓捐躯,自无逋亡,但当教以坐作进退,使习熟金鼓。
此死事之孤也。
或曰:「昔吴周祗欲于鄱阳召募,陆逊鄱阳郡民易动难安,召之恐致贼寇,固陈取之,而吴遽等果乱。
今欲召募,得无有吴遽之变乎」?
臣谓此殆欲以一噎而废食也。
且彼一时,此一时,安可同哉?
陆逊料当时召募易动难安之民,臣亦策今日召募,可以安未动之寇也,何以言之?
江浙之人,传习妖教旧矣,而比年尤盛,绵村带落,比屋有之。
渠首者,家于穷山僻谷,夜则啸集徒众,以神怪相诳诱,迟明散去,烟消鸟没,究之则鬼迹,捕之则易以生事,根固蔓连,势已潜炽。
其人类多奸豪,拳勇横猾,不及此时因召募而收用之,以消患于未萌,臣恐吴遽未必跳梁于今,而张角、孙恩决复响动于后也。
且奸豪横猾之人,居心好动,殆非莳秉耒,低首安作,为良民者。
譬之修蛇巨蝎,取以备药物,或能已疾蠲病,苟弃不用,日以滋息,则缘墉肖屋,螫人而肆其毒,必矣。
故臣愿因召募而收用之,亦已时病之细术也。
金浮图·甲申,一九四四年夏杪,与秩丈、慈翁海幢寺,访僧澈明。为拈此解 现当代 · 黄咏雩
 押词韵第三部
黄金地
多罗罨翠。
十部天龙,海幢清秘。
蓦阎浮、藕孔兵尘沸。
鸱吻嘘风,滴碎荒烟寒泪。
沉劫万方如寐。
空王冷眼,阅尽人间世。
伊谁是。
堂头阿字。
拂子松枯,法华昙萎。
福场那处千秋寺。
鹰爪依然,却问花开未。
花事几番荣瘁。
游蜂去也,还又钻窗纸。
田枢密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五、《镡津文集》卷一○
月日,沙门某谨撰书寄献于枢密侍郎阁下:某世外幽人也,乃敢以其书而辄求于朝廷圣贤者,岂宜然哉?
然忧其道之将毁,必护其本教,亦乌得泥其所守而不知其变邪?
夫朝廷圣贤者,乃吾道损益之所属也,不往而伸之,吾圣人之法殆废且灭矣。
此亦经所谓佛法付诸国王大臣之意也。
幸阁下仁明,悯其忧在道法,不为身名,宽其僭冒之诛,而稍取其说,不惟斯人之幸,亦其教道之光辉也;
不直其教道之光辉,抑亦天下生灵之大幸也。
某尝以今文人之文排佛殊甚,是亦世之君子者不窥深理,不究远体,不考其善天下弘益之验,徒以目接其浅近之事与儒不同,乃辄非之。
夫佛氏之教播于诸夏垂千载矣,举天下而化之,其亦盛矣。
是必有大幽功阴德,合天地,通神明,益教化,善风俗者也;
不然,天厌人恶久矣。
切恐论者不已,后生不悟,益学而为之,不惟弊圣人之大道,亦乃沮天下为善之心,损国家教化之助也。
故孜孜勉其愚瞑,辄著书以发明吾佛之所为教者,欲谕劝于世之贤人君子。
而自视退然,力不足,言未信,非资乎朝廷之圣贤,有高明之势力,有际天之识度,洞达圣人之深理远体者,则其书何以传之?
适会吴人以其所著之书曰《辅教编》者,模印方就,敢不远千里,望风以投于阁下之门。
伏惟阁下以高才博学登践大科,以善德能名荣处右密,蔼然负天下宰辅之望;
又益有深知远识,洞达圣人性命真奥,是宜夫佛氏者以其法而倚赖之也。
傥为不腆之文,末忝大赐,以之传布于朝廷贤人君子,则某千万死生之幸甚也,抑亦吾佛以法付之,适得其寄也。
其所献之书十部三十册封题,谨因崔太博以通于下执事者。
尘浼台严,不任惶恐之至。
不宣。
某谨白。
开元宫词 清 · 吴兆骞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出处:秋笳前集诗、秋笳集卷五
春来水殿锁潺潺,阿监传呼召玉环
十部龟兹齐度曲,夜深歌舞到花间。
重别叶公 其一 明末清初 · 陈邦彦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萍迹何来此,风尘不可留。
报书逾十部,交谊足千秋。
旧业空环堵,归装一蒯缑。
相期无限意,休问敝貂裘
甲辰春日雄州太守孝山 清初 · 释今无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搴帷百里颂贤明,锁钥雄关德泽馨。
纶綍恩光三殿下,梅花閒梦十年清。
青门望在朝端重,白社论心世虑轻。
早晚借君临十部,江威先拥玉麟行。
驾发 元 · 马祖常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紫绣鸾旗不受风,北都驾发日曈昽。
九秋宫殿明天外,十部箫韶起仗中。
白海水波浮晓绿,赤城花蕊带春红。
神皋不用清尘雨,辇路龙沙草藉重。
孙节推罗发运 北宋 · 苏颂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一瓢贤巷僻如山,十部文移日满前。
辍得閒时常命驾,和来新什已盈编。
交游莫逆心相照,出处虽殊道两全。
能使清风激颓俗,世情谁得议高坚。
回胡和州 南宋 · 卫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四、《定庵类稿》卷三
劄符江介,善状无闻;
将漕关中,误恩何取。
笑倦游之益晚,知怀禄之为惭。
馀论所加,感悰特甚。
伏惟某官居今而好古人之节,起家而有当世之名。
此膝不屈于人,宁甘义辱;
与首俱睨于柱,竟以礼还。
有嘉盖世之英,克壮长城之卫。
流民占八万馀口之数,不怠招来;
明府高三十五政之贤,举能诵说。
伫闻褒诏,即步华涂。
俯眷衰踪,久违高谊。
未奉一行之信,遽膺十部之临。
今裤昔襦,遐想风谣之盛;
贫家富壁,尚分光景之馀。
谒谢无从,占词匪报。
马乾庵将军移镇四明 其二 辛未三月 清 · 田雯
七言绝句 押佳韵 出处:古欢堂集卷十四
村口牛桃花似雪,水边鸭蹠叶如钗。
犵童𦍕女来相送,十部诸罗次第排。
长安杂诗 其六 明末 · 陈子龙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五
琼壶薇帐侍宸游,十部龟兹殿头
禁苑起山名万岁,复宫新戏号千秋。
明驼宣赐朝元阁,紫燕传封井干楼。
上寿后庭齐致语,增成笺奏是谁收。
卖书示雪舟戊午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押真韵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八
刻书不能多送人,刻成百卷几苦辛。
呼仆买纸召工匠,印刷装订商龂龂。
一函卅册价半万,辄以送遗吾将贫。
无端持赠人亦贱,委弃不阅堆灰尘。
街坊书贾为我卖,抬价数倍良可嗔。
只除韫匮与插架,敝帚自享成家珍。
叩门剥啄客时至,买取不惜王面银。
分售合购随所便,自寓京邸及归闽。
林君代卖复不少,十部五部来频频。
一时差免覆酱瓿,印刷辗转推新陈。
迎春曲 其三 明末 · 陈子龙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九
颇忆长安春事忙,教坊十部殿中央。
小侯下马花毬掷,内酒冰饧醉玉床。
边风行 明末 · 陈子龙
 出处:陈忠裕公全集卷十
十月居延边草死,黄风吹沙万馀里。
落日半照牛与羊,入暮胡笳马上起。
枯桑淅淅杂声来,城头鸣角何时已。
千烽齐过玉门关,一声夜渡黄河水。
鸱枭宵啼啄战场,白狐青冢燐光紫。
此时将军归帐中,霜戈壁立月在空。
金铙十部尽胡乐,屈卮舞女酬新功。
美人起唱伊州曲,飒然四坐生悲风。
回首中朝冠盖子,赐貂方出明光宫。
谢提仓荐举启 北宋 · 张舜民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三五
百里双凫,欲望风而引去;
九秋一鹗,俄倚汉以横飞。
自疑如出乎梦中,为幸实来于分外。
感深镂骨,愧极汗颜。
某窃以观宾于王,顾下士莫非有德;
泰征其汇,惟名卿然后无私。
况属盛时,亟逢钜哲。
惟月评而借誉,缅风鉴以生辉。
书自刘洪,岂止贤于十部
诺因季布,政应胜得百金。
肆令烂额焦头,端可攀鳞附翼。
获是遇者,独何伟哉!
某也文史陈人,衣冠馀子,祗因世胄,冒玷官箴。
抗尘走俗者二十年,不堪回首;
号寒啼饥者数百指,未免折腰。
偶窃邑以庇身,姑尽瘁而事国。
子文三仕,浪云有功而见知;
裴公一言,固曰不求而自得。
静言忝冒,良有夤缘。
此盖伏遇某官直道而行,乐善不倦。
敏手以衡其轻重,虚心爰烛乎幽深。
睹开阖敛散之要权,务成就全安于下吏。
盼睐而容光必照,吹嘘则与物为春。
循致懦衷,亦叨奖拔。
某敢不靖共尔位,夙夜在公。
正而不他,第坚持于一节;
老而益壮,或少报于万分。
赵晦之书金刚经口诀题其后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八、《攻愧集》卷七四
钥七世祖以赀为奉化县录事,当咸平中,民俗富厚,一意奉佛,邑之告成、明化等塔庙多所营建。
杭州新印《华严经》,赎十部以归,又刊《法华经》,版造百部,皆以分施邑下诸寺,至今犹有存者。
尝得古铜观音像于江沙中,长仅尺馀,而相好端严,宝藏于家。
是生四子,六世祖其次也,尤笃厚种德。
五世祖正议先生以文行教授乡里三十年,皇祐间登第起家,一时名公舒、丰、罗、袁、童、郭、姚、俞皆为高弟。
曾祖金紫兄弟继世科,诸公又皆执友,而与提刑罗公尤厚。
盖其醇茂勤笃,甚相似也。
开禧元年,表妹婿新彭泽赵丞晦之师觥欲刊六祖《金刚经口诀》,钥方居先妣安康郡太夫人之丧,痛念先妣平生佛课至谨,既于卒哭前手写《法华经》以资冥福,因许为晦之书此口诀。
及观后序,则罗公所作,敷畅经意,又发明六祖之说,且云:「士大夫无不乐助,而四明楼君某愿助成其事」。
则我曾大父也。
遂谨书之。
且易注文为大字,以便观者。
区区之诚,愿以追荐祖先二亲无量功德。
其中妙旨开警迷懵者非一,善读者当自知之。
海录碎事序绍兴十九年五月 宋 · 叶廷圭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九
始予为儿童时,知嗜书。
家本田舍,贫无书可读,曾大父以差法押纲至京师,倾行橐市书数十部以归,因得尽读之。
其后肄业郡学,升贡上庠,登名桂籍,牵丝入仕,盖四十馀年,见书益多,未尝一日手释卷秩。
食以饴口,怠以为枕,虽老而不衰。
每闻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
尝恨无赀,不能尽得写。
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其文多成片段者,为《海录杂事》;
其细碎如竹头木屑者,为《海录碎事》;
其未知故事所出者,为《海录未见事》;
其事物兴造之原,为《海录事始》;
其诗人佳句曾经前辈所称道者,为《海录警句图》;
其有事迹著见作诗之由,为《海录本事诗》。
独《碎事》文字最多,初谓之《一四录》,言其自一字至四字有可取者皆录之,后改为《碎事》。
每读文字,见可录者信手录之,未尝有伦次。
阅岁既久,所编猥繁,检阅非易,尝以为病。
绍兴十八年秋,得郡泉山,公馀无事,因取而类之,为门百七十五,为卷二十有二。
虽摘裂章句,破碎大道,要之多新奇事,未经前人文字中用,实可以为文章佽助,岂小补哉!
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左朝请大夫、知泉州军州、主管学事叶庭圭序。
按:《海录碎事》卷首,明万历显卿刻本。
贺吏部陈侍郎 南宋 · 程敦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七、《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一
一远修门,怅流离之已老;
莫亲诲席,恍穷达之遂殊。
尚记侍班之初登,盖尝荣问之俯及。
恩言穆若,高义卓然。
何止从事十部之贤,足胜通国万人之诅。
公既不容而引去,身亦愈困而何依。
十五年之中,常与死迫;
七千里之外,仅乃生归。
既直道之肆行,果君子之复振。
断,徒空志于落花;
蓬岛天邻,岂但遥于弱水
恭惟某官英标玉立,旷度渊渟。
绝识超于群言,力探圣秘;
妙艺穷于真诀,更加恢奇。
早结冕旒之知,因逢廊庙之怒。
凛松筠之正色,宁改岁寒;
屹梁栋之宏材,自应大用。
某幽忧弗振,狂态已无。
苟尘冠之可弹,尚能竭极;
谅绨袍之念旧,其忍遽忘?
冀精护于寝兴,以永承于眷倚。
秦少傅馈问启 南宋 · 程敦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一
囚山奏记,方惧黩于威尊;
公府下书,乃特蒙于优假。
类向时之所被,万万有加;
纷危涕以自○,慺慺难喻。
伏念某不能静慎,数致愆尤。
絓疏目祝网之辰,抱穷涂终恸之苦。
岂期原体,曾莫瑕疵。
何止从事十部之贤,足胜通国万人之诅。
珍奁上剂,俾还去干之魂;
秘藏良金,更益归田之计。
恩踰分表,感溢情涯。
此盖伏遇某官廓刀圭起死之仁,垂翰墨华衮之德。
谓取必于万乘,盖本江充之奸讹;
聊使直于一钱,少偿不识之众辱。
永衔殊施,莫报微分。
某敢不克己趋真,刳心窒欲?
傥拘累之幸免,誓泉石以长终。
有师友而依归,顾箪瓢之何陋!
馀龄易毕,结草是图。
沈丞相 南宋 · 程敦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一
伏审天祚明圣,当厉精更化之初;
相赉真儒,得大有上吉之助。
告廷诞布,率土交欣,仰惟庆慰。
恭以某官经学通明,性资冲茂。
辞章清丽,揽芳润于长湖
器宇恢奇,兼雄峙于乔岳。
万里倡十连之治,一朝居百辟之尊。
盖由造旋乾转坤不可测之神,而妙之以道;
故能建坏植散群不可挠之政,而行之以中。
参乎元精,贯以皇极。
必将尽收财成之效,永为不朽之图。
某方泽畔行吟,岂无乌获之力而去者;
独笔端肤寸,已倾沧海之水而濡之。
何止从事十部之贤,足胜通国万人之诅。
唯不死霍氏擅权之日,固非偶然;
既幸及弱翁爰立之辰,尚期自竭。
台衡多暇,秋令方清,愿精寝餗之调,用副华夷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