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窦庠 唐 · 褚藏言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府君讳庠字冑卿
家世所传。载于首序府君初应进士
感于知己一言。遂从事商洛
授国子主簿。未几而罢。
吏部侍郎韩公出镇武昌。美公之才。
辟为节度副使。迁监察御史
俄而昌黎移镇京口。用为节度副使
殿中侍御史昌黎却入。
公至辇下。迁泽州刺史
秩满。时光禄卿范公由吴郡宛陵
奏公试太子中允侍御史。为团练副使
加章服。府罢。
除奏天县令。迁登州刺史
昌黎留守东都。又奏授公为汝州防禦判官
检校户部员外郎侍御史。后迁信州刺史
三载转婺州。亦既二载。
遘疾告终于东阳之官舍。享年六十有三。
公天授倜傥。气在物表。
一言而合。期于岁寒。
为五字诗。颇得其妙。
嗣子匡馀。疾没世。
次曰繇。晋州司法
次曰载。国子监直讲
皆克荷素风。聿修官业。
诗笔散落。编录未遑。
岭南节度使韦公神道碑 唐 · 萧邺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四
韦氏之世系尚矣。
陶唐氏之后。
有国豕韦者。
实为商伯。
周衰。
迁于楚之彭城
汉兴
韦孟楚元王傅。
五世至丞相贤。
韦氏遂显大。
贤封扶阳
后徙平陵
子元成。
别徙杜陵
子孙家焉。
遂为京兆人云。
元成生宽。
宽生育。
育生后汉尚书令浚。
浚生梓潼太守豹。
豹生东海相著。
著孙冑。
詹事
冑少子曰穆。
后著号为东眷
八世至隋郁城庄公讳元礼
距四世入唐。
有为陜州刺史者讳岳子。
于公为曾祖。
是生京兆少尹河北采访使府君讳恒为王父。
少尹生赠刑部侍郎衡州别驾府君讳平
奉天之难。
寇兵围逼。
时凤翔已害其帅张镒
且应贼矣。
公与从父弟皋能捍朱泚陇州
斩其使者
乃折其势。
公乃间行西走奉天
夜缒城下。
蜡丸发表。
具献功状。
德宗把手喜泣曰。
富贵惟卿所欲。
口授御史中丞
公辞以素卑无赀。
愿从州县禄。
竟遂其志。
改万年尉。
从上至兴元
道苦风疾。
废居优游散地。
既慊当世。
其后宜有达人。
彭城刘为麟女而生公
讳正贯
字公理
幼而神灵。
长而聪异。
目所系览。
不忘于心。
耳剽音声。
洞识节奏。
季父太尉公皋特见器属。
且必能大其家门。
故名之曰臧孙。
年十有五。
先君殁于衡阳
奉丧归北。
裴仆射均江陵
少公为表弟。
欲擅有外家吉凶之事。
且致赠焉。
公泣曰。
不专于孤。
有诸父在。
如将听命。
恐伤叔父之义。
不敢拜赐之辱。
蜀使俄至。
他日反告太尉
深德异之。
既除丧。
调补单父
太尉有大功于国家。
德势甚盛。
韦氏子姓可以坐掇朱青。
公深自惩刻。
遂博极偫书。
自三代已降。
损益制度。
无不稽其典要。
相国韦公处厚及韦湖南辞皆以学识相高。
每与公论搉当世之务。
咸服其深切事情。
贾生不能过也。
长庆初
遂弃官改名。
对贤良极谏策。
乙卯科。
太子校书
敬宗朝又以华原县再登详闲吏理科。
迁万年主簿
京兆进士
能第上下。
颇得一时之俊。
寻授监察御史里行
北都留守推官
入台为真监察。
避同侪素嫌。
辞不与齿。
河南府司录
旋为天平军节度判官
员外郎
所奉之主。
即故相国令狐公也。
丁内艰服阕。
李相国绅请为浙东团练副使
赐绯鱼袋
后辞职居洛。
检校主客郎中
知盐铁福先院。
非其好也。
擢万年令泽州剌史。
太原行军司马御史中丞
加金紫。
狄仆射之幕。
徵为太府少卿
泗州剌史。
光禄卿晋州剌史。
入拜司农卿
时内尚食供亿县官有阙。
为其奏累。
均州剌史。
寿州团练使
公当官剸据。
率有良算。
虽繁剧之来。
千变万态。
一以成机应之。
故日用公事。
圭棱岁校。
能有馀裕。
所谓循良高妙。
无迹可寻者耶。
今上初即位。
以理行徵。
京兆尹
京师称难治者。
日有生事。
随时抵巇。
间不容发。
未易以绳墨一面律也。
阔狭小失其机。
则见立败。
虽有神明之用无及已。
公能勺药其间。
安然无一事。
如弄小方州云。
奉南郊。
备赦令。
上下百役。
抑扬豪弱。
无不得其平。
居二年乞退。
同州史长春宫使
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
百粤之地。
其俗剽轻。
猎浮淫之利。
民罕著本。
又远天子之法。
税调裒急。
一舞于吏手。
故细胥假校益豪。
民用是困从。
公至。
锄侵牟之窟。
削冒名之吏。
尽反为民。
烦促顿舒。
流庸尽复。
先是海外蕃贾赢象犀贝珠而至者。
帅与监舶使必搂其伟异。
而以比弊抑偿之。
至者见欺。
来者殆绝。
公悉变故态。
一无取求。
问其所安。
交易其物。
海客大至。
越人尚鬼。
事有寘冥者。
不质于医而交于神。
寝以成风。
公丑其邪。
命撤屋涂扉。
禁绝纷纷之祷。
或曰将不利于公。
不听他日。
秋水大溢。
将没民居。
讹言毁神而致。
公撰服登城。
向水酹酒而声曰。
苟如云云。
长吏身存。
无嫁下人。
俄而敛退。
卒无害焉。
针肓反正。
皆此类也。
政成。
亟上疏请觐。
优诏留之。
越三岁。
寝疾薨于位。
大中五年七月二十三日
享年六十有八。
天子为之不视朝一日。
工部尚书
明年二月庚申
祔葬少陵原之世墓。
比薨。
医问相属。
比葬。
吊赠之使交逢。
凡在岭之南。
军吏与民。
部属鳏寡士子魋髻之族。
闻公之丧皆哭。
失市与宴。
公笃孝睦亲。
偫昆弟之贫与子姓之孤者。
收接如归。
婚配慰荐。
惟恐不得其所。
居弟诲之丧。
伤哭变白。
恻动君子。
与朋友尽诚信于然诺
践报之道。
不怠如癖。
名人伟士。
多与深善。
乐后隽。
特露精诚。
比比得之。
力仁谊。
惩华侈。
下席之日。
家无池馆。
疏属出涕。
平生行事可知已。
监察御史博陵崔升女。
先公而殁。
二子。
长曰参文。
太子校书
次曰温文。
华州参军
一女始岁。
方大病。
嘱其后曰。
无厚葬。
无用鼓吹。
无烦谥于有司
志我墓者。
无如故人赵君焉。
若夫碑。
则俾我外侄萧邺为之铭。
庶乎实而详也。
其敢以辞。
遂为铭曰。
雄操京兆
奄宅大州。
太尉之后。
惟公得侯。
儒衣极挚。
公慊人优。
业术益然。
及亲勇谊。
善植牧全。
始卒无愧。
融鸿清洋。
式弥乃嗣。
兹图石刻。
以永厥懿。
商伯以迁。
汪洋其源。
至汉始著。
聿为盛门。
徙居杜陵
承继遂蕃。
用儒持家。
世世显尊。
历隋入唐。
或轩或庳。
起坠诚难。
肖隆匪易。
尚书之生。
实属太尉
有庸有基。
可席而位。
公独后之。
孑孑自致。
追念显考。
诎于其身。
如不我力。
曷颜于人。
由卑至钜。
能以才振。
小大之治。
有脊有伦。
题貂黄岭官军887年 唐末至五代 · 韦庄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城市貂黄岭
散骑萧萧下太行,远从吴会陈仓
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一作独望)乡。
泽州灵泉院记905年7月16日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 创作地点: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中条山
严饬祠宇。
非欲侈于自奉也。
盖不崇不侈。
无以耸动偫品。
俾坚向善之心耳。
况帝梦可徵。
华缘已熟。
山川神祗。
罔不荐款。
故自京邑以及遐裔。
胜槩相望。
皆奠厥居。
中条发于蒲。
趋于艮。
杰出而为太行
则天坛不得不冠。
盖华嵩。
争勍日观也。
北川壑会流。
盘郁粹。
自高平西顾。
以至灵泉极矣。
泉之为灵。
非惟利物。
亦当滋润所及。
不育毒螫也。
其院东向显豁
亘为大川
端门洞辟。
正与旭日相迓。
岂梵书所谓震旦者。
此其證哉。
且有为无为。
于我不碍。
弛之则若涸其中。
用之则必滂其外。
皆克固其源。
乃能动而必济也。
今禅宿洪密长老
俗姓刘氏
本儒家子。
早诣石霜
契其大旨。
烦而不挠。
简而必周。
初自清凉历览至是山。
乃创林栖之所。
太尉李公驻军高平
首资葺构。
远近道俗。
莫不归向
今蒲芮陇西左揆
常因题纪。
亦备赞扬。
则密公之道益光矣。
凡制经楼斋堂共一百馀间。
又塑罗汉洁刻之相。
以渐化服。
而后日集方丈。
敷演上乘。
江汉北渡。
以至魏晋之交。
其俗坚悍难诱。
今则悉为佛人矣。
且善教童孺者。
虽指摘其书。
而必以言反覆晓谕。
当自释然。
若典教积于前。
笞挞骇于侧。
彼将窜匿之不暇。
讵肯说而从命哉。
刑书也。
经诰誓也。
禅乃诱劝之宗。
先驯其性而后入人者耳。
故其道至隐。
其功至博。
不可废也。
常念畜役之外以逮佣隶
虽豢养至丰。
莫不苦于受制。
殊不知羁鞅之劳。
或能避免
而方寸之内。
不形不声。
牙孽牢萌。
托其力者。
愈不能争。
以此沦陷死生之域。
绵劫不能自脱。
其苦何如哉。
噫。
苟非三世之尊。
夷山斡海。
六祖亲授。
捩其钳𮡧。
长老继作。
磨昏抉瞆。
则彼爨膏镬而勇于自浴者。
虽糜烂其身。
犹未悔也。
今乃聚其徒。
侈其居。
永为一檀施之会。
且俾其福慧皆殖。
然则密公之积。
焉可抑没哉。
耐辱居士病且死。
不忍其门人慧依慧海之勤请也。
直纪所行。
惟以漏略为愧云。
天祐二年岁次乙丑七月望日记。
大唐故过少府墓志铭 唐 · 杜去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
公讳讷。字含章泽州高平人也。曾祖讳庭。大父讳迁。先考讳冥。公志坚。气禀山河。践□□□踪差之行。十年闭户。命果从人。以大中十二年明经擢第。当守选时。潜修拔萃。虚窗弄笔。研几自愧于雕虫。予夺在心。可否讵由乎甲乙。于咸通四年棣州蒲台县。以博厚御物。清白奉公。执友同寮。罔不仰止。仕优则学。前恳尚坚。秩满辞亲。方希再捷。岂期神理何负。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命。以咸通六年夏四月廿六日。寝疾终于蒲台县之官舍□子春秋卅有九。夫人清河张氏。恨无男嗣。幼女三人。苫庐不施。苴杖序位。噫。蓼莪永诀。俱切痛天。风悲繐帷。月照空室。煢煢在疚。仰诉元穹。声聚秋云。泪滴成血。乃议远日。龟以告从。即以其年冬十一月八日。奉其裳帷归窆于青州固原就先茔。礼也。铭曰。
惜乎勤勤兮罔不精研。名宦俱就兮寿胡不延。
风悲云叆兮星霣游川。孀妻幼女兮号诉穹天。
遗命薄葬兮窆节从古。勒石徵志兮依土封埏。
永愿明虚兮保宁幽宅。不遐有害兮于万斯年。
左名场自泽州至京使人传语867年8月 唐 · 鱼玄机
七言排律 押尤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咸宜观
闲居作赋几年愁,王屋山前是旧游。
诗咏东西千嶂乱,马随南北一泉流。
曾陪雨夜同欢席,别后花时独上楼。
忽喜扣门传语至,为怜邻巷小房幽。
相如琴罢朱弦断,双燕巢分白露秋。
莫倦(一作厌)蓬门时一访,每春忙在曲江头。
泽州节度 晚唐 · 王徽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三
臣闻量才授任。本切于安人
奉上推忠。莫先于体国。
臣早逢昌运。备历华资。
止仗竭诚。幸无躁迹。
六年内值。虽叨待从之荣。
一日台司。未展匡扶之志。
敢忘急病。用副忧勤。
况重镇兵符。元戎相印。
特膺宠寄。出自宸衷。
岂合惮劳。更陈衷款。
但以郑昌图主留累月。将结深根。
孟方立专据三州。转成积舋。
招其外则潞人胥怨。抚其内则邢将益疑。
祸方炽于既焚。计柰何于已失。
须观胜负。乃决安危。
欲遵命而勇行。则寝兴百虑。
思奉身而先退。则事体两全。
伏乞圣慈。博求廷议。
择其可付。理在从长。
免微臣负怀宠之讥。使上党破必争之势。
触藩知难。庶无愧于前言。
报国图功。岂无伸于此日。
秦宗权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六
我国家天历自归。君临无外。
十七圣滂流元泽。积润山灵。
三百年保定鸿基。方延运祚。
其閒数缠灾运。祸起凶狂。
才闻窃命之称。巳触震雷之怒。
或腹心生变。或骨肉相图。
近事可明。灵诛不漏。
盖人祇之共愤。乃宗社之储休。
亦赖中外重臣。佐佑薄德。
大耻既雪。小康可期。
须申诰谕之勤。用致绥怀之旨。
宗权藩垣攸属。倚仗特深。
虽章表继来。至诚可验。
而兵戈未戢。物论犹疑。
是生交构之端。益惑亲邻之听。
况位崇将相。爵极侯王。
图功则国祸可平。快志而家冤巳雪。
劝忠贞于部伍。莫若率先。
鉴成败于古今。当思释祸。
犹冒属厌之诫。适摇怙乱之机。
且患难虽繁。封疆有制
各图侵轶。自掇悔尤。
高浔之下泽州。将攻伪帅。
周岌之窥临汝。本利危邦。
翻为致寇之资。盖昧启雠之衅。
得土地为他人所有。得货财亦他人所资。
势敌则相倾。力均则相忌。
害莫深于归怨。利莫厚于图安。
况井邑皆空。耕桑尽废。
叹疮痍而未复。轸哀痛而难忘。
雒邑通都。非列蕃之所并。
河阳要地。亦诸夏之必争。
若不制自本朝。岂可公然窃据。
节旄宠授。须俟王人。
赋税均输。合资国用。
至于封疆邻接。续可商议指挥
但将还旧京。尤藉近镇。
继闻薄陕。巳受攻围。
河外既事于枝梧。关中自妨于漕转。
回车或阻。奉国逾亏。
今者先在息兵。各令守境。
爵位幸非爱惜。君臣足保初终。
尚或执迷。方知误计。
若法制不行于一处。即征伐须徇于众情。
人亦有言。理难为党。
虽万方之罪。当责朕躬。
而九庙之威。更凭天力。
纵以黄巢顷盗宫阙。曾会师徒。
既戮元凶。须遵后命。
所以寝兴念虑。诏示殷勤。
犹期远保宿心。不欲便乘众怒。
山河著誓。当明指日之心。
圣哲好生。必用舞干之德。
伫披深款。勉蹈良图。
南郊赦文 后唐 · 后唐庄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
体元立极。树司牧者大君。
创业开基。定祸乱者真主。
是以肇分正气。断鳌足而定四维。
眇觌元风。抗龙首而朝万国。
兆人归往。率土骏奔。
同兴牧野之师。共赴涂山之会。
恭行吊伐。广示驱除。
才应顺于人心。俄恢张于戎略。
未踰半岁。悉集大功。
剪穷后于夏郊。擒渐台于新室。
配天纂祀。冤耻咸申。
向阙来庭。华夷率服。
再移星律。得事郊禋。
获申报本之仪。已展告虔之礼。
顾惟寡薄。愧畏尤深。
久属伪室凶狂。彝伦失序。
照临之内。愁疾略同。
爰当改物之辰。乃布惟新之庆。
与人更始。以答天休。
可大赦天下。应同光二年二月一日昧爽已前。
大辟罪已下。所犯罪无轻重。
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
见禁囚徒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
十恶五逆。屠牛铸钱。
故意杀人。合造毒药。
持仗行劫。官典犯赃。
不在此限。赏不失劳。
百王令典。人惟求旧。
有国通规。当宜广示优恩。
务酬嘉绩。应自来立功将校兵士等。
皆久经戎阵。备睹辛勤。
并宜各转官资。仍加赏给。
应伪朝流人并左降官。未经量移者即与量移。
已量移者即与复资。尚虑道路遐遥。
未尽知悉。中书门下再举敕文。
应内外文武常参官节度观察防禦刺史军都指挥使等。夙夜在公。
冰泉斯戒。既著显亲之道。
宜嘉事主之诚。父母亡殁。
并与追赠追封。在者各与加爵增封。
四品已上扈从翊卫。整肃威仪。
展我国容。俾成大礼。
应南郊掌仪仗随驾官员。各有劳奖。
其扈驾楼下立仗将士。及河南将校兵士等。
亦各赐等第优赏。眷惟尽瘁。
言念输忠。率玉帛以来庭。
赞郊庙而贰事。既崇丕烈。
特显殊恩。凡关竭力之元勋。
宜举报功之茂典。应藩镇使臣
各赐一子出身。仍加功臣名号。
诸道留后刺史。官高者加爵阶一级。
官卑者加官一资。宗子维城。
本支百代。礼既行于配祖。
情敢怠于睦亲。应本朝皇亲近属。
因缘伪梁。窜遁遐远。
并仰所在搜访。如非谬妄。
即与奏闻到京。委宗正寺勘不虚。
并与量才叙录。网罗之中。
无由自奋。蜂虿之内。
竟至无辜。既沦没于滥刑。
宜申明于真节。凡本朝内外臣僚。
枉被朱温杀害者。并仰所司具衔申奏。
特与追赠。仍搜访子孙。
量加录用。事主之道。
立节为先。致理之方。
以赏善为本。其怀才抱器。
不事伪朝。众所闻知。
显有节行。仰所在官吏。
将所著事状。具姓名闻奏。
当加甄奖。兼授官秩。
皇王御宇。礼三恪而为宾。
士庶敦风。赖五常而济世。
当宜封崇后嗣。钦若前修。
应前代二王三恪及文宣王之后。并可各令继袭。
仍加恩命。所有祖宗庙宇。
亦宜各与增修。其随处合得俸户。
并子孙户下差税征徭。仍委中书门下
较本朝格律施行。尧鼓明悬。
贵闻进谏。舜旌旁建。
比为来贤。是宜广纳话言。
庶箴阙政。洎伪梁人滋浇薄。
朝掩忠良。蔑闻投水之规。
莫识从绳之路。此后应内省文武常参官。
前资草泽之士。有谋分利害。
事合机宜。并许上表敷陈。
朕当选长旌录。如有性多毁誉。
私贮爱憎。承宽偶恃于得言。
纵志惟专于罔善。朕亦潜令伺察。
亲要审详。狡蠹有彰。
罪刑无舍。钱者古之泉布。
盖取其流行天下。布散人閒。
无积滞则交易通。多贮藏则士农困。
故西汉兴改币之志。立告缗之条。
所以权畜贾而防大奸也。宜令所司散下州府。
常须检较。不得令富室分外贮见钱。
又工人销铸而为铜器。兼沿边州镇。
设法钤辖。勿令商人般载出境。
被服锦绣。贵贱有伦。
裁制衣装。短长有度。
苟无彝则。必害女工。
近年已来。妇女服饰。
异常宽博。倍费缣帛。
有力之家。不计卑贱。
悉衣锦绣。念蚕织之匪易。
顾法制之不行。须示条流。
冀渐遵守。委所司散下文榜晓谕。
御史台及诸道观察纠举违敕。水旱之乡。
饥寒宜恤。兵戈之地。
劳弊堪伤。邺城河东
久兴师旅。颇困生灵。
其近里州县。又辇运徭役。
无时暂息。应北京以北诸州界。
及至新州幽州镇定管界。契丹侵掠。
井邑凋残。兼辽州沁州南界。
安义北界。泽州诸县
河阳向下。至郓濮齐棣已来。
河州县。数年兵革。
至甚凋残。自此并宜倍加抚安
召令复业。应人户所输租税。
特与蠲减。已从别敕处分。
兼诸道州县。有经霜水旱之灾。
所损田苗。纳税不迨悬欠处。
仰子细详。如不虚妄。
特与蠲免。顷以未殄寇雠。
尝劳战伐。况于边鄙。
足见凋伤。既岁月之滋深。
在逋逃而可念。或主持钱谷。
管系牛羊。既已罄空。
须忧徵督。将叶来苏之咏。
宜施在宥之恩。应近边界州县人户。
有旧主持官钱斛斗牛羊诸杂课利送纳不迨者。并令蠲放。
自兵屯郊境。事迫机宜。
互有侵渔。交相虏掠。
既变良而为贼。实威胁以势驱。
人或衔冤。朕宁无虑。
可各下诸处。有百姓妇女
俘虏他处为婢妾者。愿归。
即并不得占留。一任骨肉识认。
其丈夫曾被刺面者。仰勘所在村保。
如委不系食粮人数。便勒本州府各与凭据。
放逐营生。乡村籴货斗斛。
及卖薪炭等物。多被牙人于城外接贱籴买。
到房店增价邀求。遂使贫困之家。
常置贵物。称量之际。
又罔平人。宜令府县及御史台
于诸门严切条流。不得更令违犯。
应天下见使斗秤。并是伪朝所定。
宜令所司别造新朝斗秤。颁下诸道。
其见使者。纳官毁废。
三馆兰台。藏书之府。
动盈万卷。详列九流。
爰自乱离。悉多遗逸。
须行搜访。以备讨寻。
应天下有人能以经史及百家之言进纳者。所司立等第酬奖。
丧葬之典。合式具言。
使贫者足以备其仪。富者不得踰其制。
顷自淳风渐散。薄俗相承。
不守等威。竞为僭侈。
生则不能尽其养。没则广费饰其终。
自今后。仰所司举明条制。
勿令踰越。若故违犯。
严加责罚。历代以来。
田正税外。只有茶盐铜铁。
出山泽之利。有商税之名。
其馀诸司。并无税额。
伪朝已来。通言杂税。
有形之类。无税不加。
为弊颇深。兴怨无已。
今则军需尚重。国力未充。
犹且权宜。未能全去。
且检天下田正税。除三司上供。
既能无漏。则四方杂税。
必可尽除。仰所司速检勘天下州府户口正额。
垦田实数。待凭条理。
以息繁苛。国以人为本。
人困则国何所依。人以食为天。
食艰则人何以济。闻伪朝已来。
恣为掊敛。至于杂色斛斗柴草。
受纳仓场。邀诘人户。
分外诛求。纳一斗则二斗未充。
纳一束则三束不了。互相蒙蔽。
上下均分。疲敝生灵。
莫斯为甚。自今后。
长吏选清强官吏充主纳。仍须严立条制。
以防奸欺。兼具逐色所纳加耗申奏。
当官者宜守于朝章。力田者宜遵于王制。
苟容侥倖。必乱规绳。
访闻富户田畴。多投权势影占。
州县不敢科役。贫下者更代征徭。
转致凋残。最为蠹弊。
将安疲瘵。须择循良。
应伪庭内班朝寮。及诸色主掌职员等。
遭无辜杀害者。并许昭雪归葬。
共理者太守之官。亲人者县宰之任。
戈鋋稍弭。政术为先。
刺史县令。有劝课农桑。
招复户甲。增加税额。
检勘不虚。委本道观察使条件奏闻。
当加进陟。如贪惰不理。
害及于人者。速便停替。
务于葺养。称朕意焉。
况亲人之官。无先于令录
致理之道。必择于才能。
苟选任不自于朝廷。则恩泽全归于侯伯。
今日诸道奏请授官。人数转多。
阙员全占。交隳体例。
须正条纲。委中书门下举旧例条理闻奏。
刺史总一州之政。县令专百里之权。
至于纠督之司。并谓亲人之任。
伪朝取士。多不择才。
盖自藩方奏论。及因权势属托。
公行贿赂。蔑顾典章。
到官唯务于追求。在任莫思于葺理。
或聚蓄更希后任。或掊敛以报前恩。
上下相蒙。远迩为害。
生灵困敝。职此之由。
自此牧守令录之官。委中书门下精加选择。
至于三铨注拟。亦在审详吏能。
如贪猥有闻。不得更授令录
及到官后。委本道观察使切加钤辖
仍勒本州判官专为访察。如掩赃罪。
不具闻奏。岂唯独罪本官。
兼亦累及长吏。至于义夫节妇。
孝子顺孙。并合搜扬。
以行旌表。德音之所未至。
赦文之所不该。凡百有司。
各宜申举。于戏。
圆盖方舆。布阴阳而贸万物。
贤臣圣主。守纪纲而驭四方
所宝者黎元。所重者神器。
久落奸凶之手。每伤忠义之心。
朕以训练五兵。忧勤三纪。
收复而亲经百战。辑宁而敢忽万机。
得不居安虑危。慎终如始。
内则委枢衡于元辅。庶显弥纶。
外则分符印于列侯。务观制缉。
股肱惟肃。宗社是依。
朕有过而须言。臣有善而无掩。
使百姓时序。万国咸宁
共全可大之功。式表中兴之道。
简谭序 北宋 · 宋太初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
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
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忽外物触于耳目,内机发于性情,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按:《宋史》卷二七七《宋太初传》。又见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三八、雍正泽州府志》卷三六。
泽州铁冶许商旅折博及入中传买诏咸平四年七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五之二二(第六册第五七五九页)
泽州大广铁冶,许商旅于泽、潞、威胜军入纳钱银、匹帛、粮草折博,及于在京榷货务入中传买。
凤台县资圣寺天禧四年 北宋 · 李迪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五、光绪《山西通志》卷九四
具呈累代修崇,未谐名额,蒙中书门下资圣寺泽州晋城县古永建寺,牒奏,敕宣赐资圣寺为额。
牒至,准敕,故牒。
天禧四年正月日牒。
礼部侍郎参知政事李押,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押,左仆射中书侍郎、玉章事。
按:押。
乞点检沿河埽岸物料奏天圣八年十月 北宋 · 文洎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宋会要辑稿》方域一四之一四(第八册第七五五二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五
沿河诸埽岸物料,内山梢每年调河南、陕府、虢、解、绛、泽州人夫,正月下旬入山采斫,寒节前毕。
虽官给口食,缘递年采斫,山林渐稀,亦有一夫出钱三五千已上,雇人采斫。
今年所差三万五千人内,有三二家共著一丁,应役之人,计及十万,往复千里已上,苦辛可悯。
所有桩橛竹索,出自向南北,山梢又更北远,虽芟所出地近,劳役亦重。
近年计度迭增,新旧折腐实多。
山梢旧每年止一二百万束,去年所及三百七十六万束,今年七百八十馀万束,以至竹索桩橛,比旧数倍多。
盖是计料之时,不以埽岸紧慢,广作约束度,多不使用,积留枉耗。
今计沿河诸埽使外物料,尚有二千五百万有馀,称是深损烂,煤末不堪,约直三二千贯。
诸埽使臣,惧见负罪培填,上下盖庇,专望水逼堤岸,便作危急,夹捲埽中,虚行除破。
其外二千二百一十万,称堪好,亦有不言堪与不堪。
使用此项物料,有祥符年纳下梢芟,比前项年岁益远,必虑损烂,惧罪培填,未肯实报。
欲乞差官点检,依年分如法排垛,准备支用。
诸处系官物,转运使巡历,并皆点检。
修河物料,望令转运、发运使,依例点检,相度埽岸急慢,物料多少,逐旋移那,则经久别无朽损,又不敢过外约度。
只如天圣三年据诸州约度修河梢,准敕十分中减三五分已上,亦无阙误,此明见元约数大。
郓州去年要梢九十九万,只般三十万应副,亦无阙误。
又今三月三司牒,据巡河魏昭素状,新置荥泽酸枣县河岸水势向著,乞般山梢,一月之内,八次承牒,莫非紧急,遂并般三十一万往彼。
访闻逐埽去旧堤三四里,般去梢并未曾使。
似此虚垛年深,枉有损烂。
欲乞候差官点检见数,下提举修河官,将河退水慢埽见在物料相度,拨与紧著埽分。
今后每约度来年物料,乞令提举官知州军、县令佐、埽岸使臣相度,先将河背慢埽物料就支及采使外,据实少数申奏采买。
如埽慢河退,物料数多,提点司相度移用,若致损烂不堪,即申与本辖根勘,候继遣乞,即放离任。
若新监官不切点检,被提举官或后界使臣点检,并乞严断。
令逐埽置版榜,备录交割,遵守施行。
又沿河堤上,甚有杂木,并可采斫充梢橛。
窃闻诸处避见役使人工,意要纲运般载,利于掌纳办济,不肯尽公约度,况河清兵士转添数目。
欲乞委提举官自今仔细约度杂木斫梢橛数,牒本州抽那人工兵士采斫,渐减斫梢人夫劳役,亦有般运。
如依擘画,其利有五:点检物料见得好恶,依条结绝,免致失陷,一也;
移那物料,逐旋支使,不致积压,枉致朽腐,二也;
钤辖交割,必得近新物料,修河久固,三也;
依实计度,添斫榆柳,减省远地采买般运劳费,四也;
废却闲埽,不至枉差监专,虚积物料,五也。
河阳民聚众祈雨事奏天圣五年八月七日 北宋 · 朱正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六(第七册第六五○三页)
河阳怀、泽州已来乡村百姓,百十人为群,持幡花、螺钹,鼓乐,执木枪、棹刀,歌舞叫啸,谓之迎圣水,以祈雨泽,歛取钱物,诳惑居民。
资圣寺牒碑天禧四年四月 北宋 · 释法惠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二
中书门下资圣寺泽州晋城县古永建寺,牒奉敕宜赐「资圣寺」为额。
牒至,准敕,故牒。
天禧四年正月六日牒。
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
泽州资圣寺:准敕右具如前。
事须连录敕黄帖资圣寺,准敕命指挥,赐「资圣寺」为额者。
天禧四年正月日牒。
司户参军范世隆录事参军杨从善,推官王贲判官苑孚,朝请大夫、行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军州兼管内劝农事护军赐绯鱼袋、借紫孔式。
大阳村古永建寺者,累代修崇,未谐名额。
昨去天禧四载正月六日,伏蒙皇恩特赐牌额,号「资圣寺」为额者。
虑山谷之改转,星河而迁移,故刊壁铭,用记岁华。
大宋天禧四载岁次庚申四月壬午朔,二十八日工毕记。
寺主、讲《法华经》僧法惠,讲《上生经》僧法海,书字僧普信,堂内尚座僧法爽,僧惠光,僧遇江、云先、云坚、云聪、云□、云清,行者七儿、应儿。
镌字人刘颢。
尚书比部员外郎泽州孙昌尚书驾部员外郎国子博士通判邓州吕务简尚书水部员外郎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一、《宋元宪集》卷二六
敕具官孙昌等:昔汉明帝有言,郎官应列宿,宰百里,非其人,则民受其害。
况摄郡棨倅藩条者乎?
惟尔等或通经而才,或藉荫而仕。
并絜矩从致,濯缨登朝。
而方出麾高平,关掌宛下。
新绩旧课,通质岁成。
宜进诸曹之联,且光所部之寄。
钦服并命,毋替宠阶。
可。
泽州龙堂记 北宋 · 夏侯观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二、乾隆《凤台县志》卷一三、一九
粤若神龙,运变化于自然,契阴阳之不测,云从雨施,功济九有,与夫蛇蠋之化,山泽实生,其圣凡之异乎!
高都郡西南二里有古潭,其广百尺,怪树丰草,阴森蔽之,近而可畏。
按旧记,唐刺史温璠因岁旱询于耆艾,云此实龙泉也。
遂命开凿,致祷而雨澍。
由是建祠于侧,祀典载焉。
然自温而后,长人者或尝救旱,克诚举之,靡不获应,则未暇有重迹其事者矣。
太守王公,亮采三朝,劬勤数纪,剧藩荐领,异状洽闻。
自前年中移临是郡,属已再期,立政示民,信于茕寡,尽忠报国,监于神祇。
今春以仲阳用事,膏泽尚愆,轸于公怀,过彼农望。
惟先洁志,乃率僚佐,萃州民诣祠祈请。
才应蜀都之鼓,郁郁云兴;
俄回汉里之车,霏霏雨逐。
翊日诸邑牒上,称已优洽。
暮春至于隆夏,载祷如昔,固益降神休,终祛魃虐。
是岁远迩旱暵,惟我辐员多稼滋茂。
至诚所感,繄物惟馨,抑公之能事也。
河南鲁褒以政除奸弊,广陵束晰以志达明灵,是时皆能却旱而致雨。
鲍德有神父之美,萧雅贻旱母之诮,书之信史,岂徒然乎!
观顷岁中科云陛,始佐濩泽之幕,比时调选天官,复掌刑台之籍。
寓兹待阙,暇日居多,因以所目之事,纪为不朽。
文且无饰,敢示于大雅君子。
时天圣九年七月十日记。
文林郎、守晋城县王汲
将仕郎、守晋城县主簿张□人。
将仕郎、守晋城县刘至诚
文林郎、守司户参军山宗□。
将仕郎、守司法参军宿运。
承务郎、守录事参军郑旦
文林郎、守司理参军王咸
朝奉郎卫尉右丞监酒税、骑都尉梁居简。
承直郎试大理评事、权军事推官王立。
军事判官、□□郎、试大理评事王若谷篆额。
右班殿直监酒李元
西头供奉官兵马监押兼在城巡检杨德政。
左班殿直泽州管界并连太行山一路巡检怀德
大中大夫、行尚书都官郎中知军州兼管内劝农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王世昌
按:新授安国军节度掌书记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夏侯观撰并书。
张枢密奎墓志铭皇祐五年闰七月1053年闰7月 北宋 · 富弼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
清河张公皇祐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以疾终于天平之郡寝。
明年,其孤寿自宋驰蔡,羸然哭且告予曰:「我先人历官四十年,以直道自任,动与时戾,相知如公者无几,又莫如公文。
今葬有日,非公铭圹,不足以信来世」。
予亦哭之恸。
既而追念景祐末始识公于郓,于今有年。
后公又尝治洛,洛实予里中,诚予知公独详,敢不铭?
公讳奎,字仲野
祥符五年进士科,补并州军事推官,改常州团练推官转运使举监衢州课。
婺州有滞狱囚曰徐生,法当死。
狱成,三问皆不伏,转运使选公就覆。
不烦追逮讯掠,视牍而辨,徐得不死,皆伏其明悟。
上官荐之者几四十人,用是改大理丞,知庐州合肥县,移果州南充
转运使荐其能,加殿中丞通判泸州
秦州盐课亏缗钱数十万,事连十一州,本道转运使惧不敢专,驿奏愿得遣制使按于岐下。
两宫择公以往。
公请对,论盐法起于霸政,非王者可行。
然其利源至广,疏之则无穷,若不得已,令群商斡流通行民间而出其征,则县官获利多矣。
与夫壅之以自入,致民怨弊而兴狱者异也。
两宫嘉其议,因赐绯衣银鱼。
公至岐,用所奏议悉除其所负,十一州者赖而获免。
擢知江州,一年移楚州
楚号江淮剧郡,上益欲试之。
岁馀,政大成,迁太常博士
朝论未厌,名为殿中侍御史、知滑州,又移邢州
丁母忧去职。
还台,授三司度支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赐服金紫,俄迁侍御史河东转运使
诏归,以刑部员外郎知御史杂事
未几使京东,阅民充军凡十二万众。
时太平既久,百姓不识干戈,暴闻集而黥之,诸路皆惊逸,独公所至帖然。
还,为户部副使
顷之,羌人寇泾原大将任福失律,朝廷议分陜西为四路,改用儒帅。
公首被选任,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招讨安抚使,兼知庆州
公以州名犯皇考讳,请换他路。
初不许,既五日,改陜西都转运使
知永兴军,就迁礼部郎中河东都转运使,又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就移青州,迁吏部郎中,移徐州,又移扬州
久之,江宁府火。
前此,营兵谋欲为乱,觉而伏诛,至是长人者惧有变,阖门不得救,已而一署尽焚。
上怒甚,废黜,进公谏议大夫往代之。
至则简材料工,署居立完;
锄奸植良,恩刑并施。
不踰年,江表称治。
判吏部流内铨审官院,出知河南府
府实天子别都所在,向皆大臣为守,示宽简不按,吏亦不敢怨。
明堂祀恩,迁给事中
人垂白者语曰:「不图老而见我都之治也」。
及公去,又泣曰:「吾属不幸不得我公于此」。
还朝,属盗起京东濮上,白昼执州官,杀人市中,凶党乘之相扇结,列郡震恐交奏,请益兵择吏以备非常。
上曰:「安得才而仁者,往绥吾民」?
顾于列,无以易公,即加枢密直学士、知郓州、兼西州安抚使
始至,以策名捕,数月盗悉平。
明年夏初,疾作,恳求分司南都,以访医剂。
上思东方始定,赖公镇抚,第赐告而已。
再踰月,遂以讣闻。
上久有大用意,及是惊悼,恩礼加等。
皇祐五年闰七月十六日,葬于南京某县某乡某里,年六十有五。
公之先累世居濮州晋城
七代祖全义封齐王,唐、五代间有大功于,没谥忠肃
思王深,立庙祠之,至今不绝。
始,公至洛,父老见其仪状雄伟如齐王,喜曰:「真吾王之孙也」。
于是皆归之,乐从其令。
其去也思之,亦曰齐王焉。
皇曾祖裕,好学,避周、汉乱,不仕。
皇祖居实,终鄂州嘉鱼
考馀庆,官赞善大夫,赠兵部尚书
妣宋氏,赠广平郡
自皇祖之前,皆葬鲁城
公用吉卜,独举考妣二丧葬于宋,故公之丧亦从而归之,今遂为宋人。
公少以学行著。
始宋夫人疾久不愈,乃斋戒割髀肉和药,夫人饵之即有间。
既葬,舍墓侧,负土自为坟,其矿皆手植,服阕然后告。
朝廷议庆帅,上以改作,甚重之,杂取群从臣名参考,久之未决。
执政有曰:「张某孝,是行必得忠厚者。
求忠臣,非孝子孰可」?
上乃决。
时方有外虞,凡陜西、河北、河东素号三路,比他路为最难,或典边,或立漕,或领州,公皆往反更践,十馀年不得解。
至于火则治瘅,盗则治郓,四方每有急奏,论者必属于公。
非夫干力强敏,济以忠恕,畴能给此烦使?
然中外之人,未尝闻有过失,多舌者或指其慎以为讥。
此观过益以见公之懿也。
弟亢,有文武材,亦举进士,喜为将帅庆历中屡奏边效。
性颇疏远,雅与公异,而友爱天至,皆为名臣。
公娶宋氏,封永昌县君,早卒。
生一男寿,登父叔科,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尝提点河北、河东两路刑狱。
才尚优远,得公之风。
再娶高氏,封京兆郡君
生二男:元,将作监主簿,前公二年卒;
昭,太常寺太祝
生五女,一适殿中丞王衮,二适校书郎徐几,三适卫尉寺丞孔宗翰,馀并幼。
五孙,埴、聏、埙、垍皆将作监主簿
呜呼,盛哉!
若夫祖系世代,见于翰林胡学士所撰先尚书墓碑,此不复书。
铭曰:
齐王传七世而至于公,为属固亦疏矣。
其间累叶不振逮百馀年,至公而后起。
之政则密与王比人德之,亦尝庙祀
公初立朝,三历御史,走职四方,不究邦纪。
晚而益勤,业茂德备。
几大用而遂往,又莫施于康济
徒埋石而刻词,庶永昭于来祀。
奉答勤师山中见寄 北宋 · 李之才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羡子幽栖地,空山十月天。
清檐朝饭后,寒壁夜深禅。
霜树留残果,冰崖断旧泉。
刘雷好为社,邑客有谁贤清朱樟雍正泽州府志》卷四八)
刘羲叟劄子1044年4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六、《事文类聚翰墨大全》甲集卷一、雍正《山西通志》卷一八五、雍正《泽州府志》卷四五、乾隆《凤台县志》卷一三 创作地点:山西省晋城市
臣昨奉敕差往河东,伏见泽州进士刘羲叟,有纯朴之行,为乡里所称,博涉经史,明于治乱。
其学通天人祸福之际,可与汉之张衡郎顗之徒为比。
致之朝廷,可备顾问。
伏乞特赐召试,或不如所举,臣甘当朝典。
今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