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送兵部梁郎中上奏事既毕还幕府序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七
元年夏。相国凉公将城汧阳百里二城。即戎于境。先命从事兵部郎中安平梁公镇如京师请王命。且料民以调兵食。五月甲戌。至自雍。危冠上前。手画地图。以兵机军储。屈指而条奏。上甚悦。事下三府。六月庚戌。以玺书还雍。改辕而西。既犯軷。于是有追而送之者。皆赋以美。夫使臣将命而往者不辱命。而又专对以直。君遣使臣以礼。诗之所由作也。且公亦尝郎中宰昭应矣。而昭应之奏绩也。赋惟均而人惟和。及参事于相府。相府穆穆。今元帅七萃之士万计。以王命伐不庭。公章甫其冠。缦胡其缨。咨诹乎辕门。惟慎惟严。靡不尽乃心。布乃谋。敷乃心腹肾肠。讨军实而申儆之。咸莫不指臂其宜也。手足之捍头目也。戎政所举。蔑不以济。票卫之制胜在我。营平之威谋越人。子姑佐之。固亦整军经武而为干城之赖者。唯王室是奖。夫岂徒以一介之末。区区乎载骤四骆。皇华原隰之谓也欤。秋晚䈥劲。陇关雪下。企予望吾子。以班固之笔札。铭崆峒山而还。悠悠我思。章句以赠之。
唐前楚州司马河南独孤公故夫人博陵崔氏墓志铭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夫人讳某。博陵安平人也。曾祖恭礼。国朝驸马都尉延齐易三州刺史。封博陵郡男。祖兴宗。饶州长史。考隽。亳州临涣县丞。夫人少孤。在家以纯孝称。既笄。庄明而贤。柔顺有识。年若干。归于独孤氏。奉蘋藻。供祭祀。事长抚幼。纠合宗族。敬恭而诚。孝爱备至。动必由礼。非法度未尝践也。生子四人。教之以义方。夙夜贞励。家道以正。娣姒服其义。亲戚称其慈。天不降衷于我。大历八年十一月某日。享年若干。殁于寿州。少长行哭。六姻涕泗。伤夫人有宜室之美。劝义之明。而司命夺其长算。使德与寿反。呜呼哀哉。明年十一月日。公使长男绩。奉夫人之丧。返葬京师某原先茔之侧。礼也。刊石以志。庶德不朽。其铭曰。
夫人之德。柔明淑慎。从夫以礼。承筐以顺。奉若家节。率由彝训。遐福是期。溘至何迅。谓仁者寿。天实不信。同尘彭殇。归根大运。于以刊石。永播淑闻。
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太傅信王墓志铭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九
昔周以仁厚之化。睦于宗戚。而武王之弟。有国者三。无官者五。汉家虽皇子毕王。而犹各守疆土。不在京师。我唐以孝理万国。周亲并建。至元宗仪制益重。宠以留邸。罢其归藩。大第连乎北宫。高台接乎双阙。今旧典不易。特恩有加。所以广亲亲之道。洽骨肉之爱也。王讳瑝。字某。元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第某子也。母曰卢贤妃。性与其贞。气合于纯。君亲之际止于孝。伯仲之间止于弟。重以师傅之教。资其贤淑之能。实大雅之明哲。高阳之恭懿也。在开元时。则帝子之宠。紫殿温凊。彤庭趋拜。凤姿秀发。麟趾光华。祚于海邦。藩我王室。在至德时。则皇弟之贵。驷马之迎。深于友爱。三雍之献。益用亲礼。故诗有行苇勿践。所以昭忠厚也。我皇既受命。则叔父之尊。安平望高。淮南属长。其朝会也。不在赞拜之列。其宴私也。特加寿觞之敬。故书有分玉展亲。所以美敦叙也。至于绿池朱阁。素月清风。兄弟俱来。子孙列侍。偃蹇丛桂。淹留芳草。内饔分膳。赐药在庭。杳然蓬瀛之外。自适天人之乐。斯非圣君尊宠之所尚。贤王福履之所宜也。以大历九年十月庚午。寝疾薨于上京。春秋五十。皇帝设位哀恸。辍朝三日。乃命中贵人襄事于内邸。宗室属籍。哭于外次。既殡。又诏司仪备物。典策追谥。命太傅光禄勋持节吊祭。京兆尹监护丧事。以其年十一月庚申。葬于细柳原。妃范阳卢氏祔焉。礼也。嗣子某郡王某官某乙等。孝极其至。丧如不胜。故事藩王墓铭。别诏论撰。微臣惶恐。谨而志之。词曰。
玉瓒黄流。文祖受命。金玺绿绶。贤王分庆。惟此贤王。令德孝恭。尊事天子。翼翼邕邕。天子敬异。优其赐与。大辂之旂。元衮及黼。如何不永。谁察谁补。葬我叔父。于渭之傍。晓下兰坂。夕临芷阳。百官会送。五校启行。鼓吹悽咽。郊原凄凉。御津门外。远睇连冈。怀德增恸。回舆更伤。
柏梁体状云门山物 唐 · 秦瑀
押阳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状,比也,与比释氏有药草谕品,诗家则六艺之一焉。义取睹物临事,君子早辩不当,有似是而非,采诗之官可得而补缺矣。无以小言默,无以细言弃,相尚佳句,题于层阁,古者称会必赋,其能阙乎。星郎主文,宾赋所以中隽也。
幡竿映水出蒲樯(秦瑀。)。榴花向阳临镜妆(鲍防。)。
子规一声猿断肠(李聿。)。残云入户起炉香(李清。)。
晴虹夭矫架危梁(杜奕。)。轻萝缥缈挂霓裳(袁邕。)。
月临影殿玉毫光(吕渭。)。粉带新篁白简霜(崔泌。)。
玲珑珠缀鱼网张(□允初。)。高枝反舌巧如簧(郑既木。)。
风摇宝铎佩锵锵(秦瑀。)。古松拥肿悬如囊(杜倚。)。
雨垂珠箔映回廊(□聿。)。蔷薇绿刺半缄长(鲍防。)。
五粒松英大麦芒(李清。)。古藤蚴蟉毒龙骧(杜奕。)。
深林怪石猛虎藏(袁邕。)。古碑勒字棋局方(吕渭。)。
山僧行道鸿雁行(崔泌。)。亭亭孤笋绿沉枪(郑既木。)。
蜂窠倒挂枯莲房(允初。)。燃灯幽殿星煌煌(杜倚。)。
按:李聿,玄宗时清漳令,迁尚书郎。(据《全唐文》卷四三五) 崔泌,不详。《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博陵安平崔氏有刑部员外郎崔泌,为湜弟,时代稍早,非是。)杜倚,京兆人。淹玄孙,左卫将军。(据《元和姓纂》卷六)
崔造右庶子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二
宰相之职。允釐百工。时惟仰成。不可废阙。中散大夫行给事中同平章事上柱国安平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崔造。顷居掖垣。参掌枢密。总领繁重。积劳疹深。亦既优贤。赐之长告。岁聿云暮。有加无瘳。披诚自陈。章疏三上。知止之道。守之甚坚。处以休闲。俾遂颐养。可太子右庶子。勋赐如故。
崔纵东都留守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二
居守之重。固难其人。近岁以来。益又繁综。领廉察之任。专禦备之权。地广务殷。一皆咨禀。非利用罔以通济。非纯德不能保绥。周爰咨询。公论有属。银青光禄大夫行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安平县公崔纵。素风自远。代济忠贞。庆之所钟。继有才哲。气质淳茂。识度淹通。蕴经远之沉谋。宣适时之利用。宽而不弛。简则能周。以兹公方。多历要重。小大之务。必闻休声。辍于周行。式是东夏。擢居春官之长。且兼副相之雄。懋昭厥庸。期复先构。可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东都留守判东都尚书省充东都畿汝唐邓等州都防禦观察处置使。散官勋封如故。
唐故给事郎使持节房州诸军事守房州刺史赐绯鱼袋崔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公讳述。字元明。博陵安平人。自东汉长岑长济北相代擅雕龙之美。济北五代至晋大司农宏。司农八代至北齐右仆射昂。仆射三代至公曾祖皇朝散大夫冀州武邑县令讳绍。大父同州白水县尉讳顼。烈考晋州汾西县令赠定州刺史讳升之。代有文行懿德。为北州冠族。公夷雅温粹。安舒廉静。于座右铭得含元之妙。于政论得理道之奥。以之修身。以之莅官。盖家法积厚。而公能践之之故也。始自宫卫试守。未弱冠而为蓝田尉。已有嘉闻。寻转婺州浦阳令扬州兵曹参军。皆以吏理著称。故辟书交委。命书随之。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再为侍御史。实佐寿潭洪三邦车赋之重。拊循辑睦。繄上介是赖。府迁于荆。荐言于朝。拜著作郎虞部员外郎。论著奏议。率循宪矩。不毁方以求合。不由径以取捷。贞元十二年出为房州刺史。承长帅刚严之理。当舆师馈饟之殷。暴征继起。烦言狎至。而能推情廑身。以裕劳人。恻隐所被。四封嘉靖。十七年秋九月辛酉。感疾捐馆舍。春秋五十七。夫人京兆韦氏。承公宫之训。为女士之表。凡合姓二纪。柔而正劝以义之道备焉。其孤文伯武伯等。学通礼籍。姿性纯至。斩焉相视。泣奉裳帷。以冬十一月甲子。祔葬于东都某原。礼也。初公仲兄左庶子安平公。有重名于时。安平所与游者。公皆从而游焉。故常与贤士大夫推古今世道。博约论辨。摅之于词。凡数千言。因曰。胜质之文。吾所甚惧。彼奔驰塞路者。既不可遏。又恶用斐然之为也耶。遂辄削去。其用晦如此。行义醇备。慈仁任恤。安平既即世。伯兄继殁。犹子之解巾结缡。先于已子。故不举火之日。男未仕。女未行。其于疾则十起。衣无常主。虽伯鱼稚春。不能加焉。偫从族姻。均禄直以赒其乏。不结党友。不趋声利。常欲修性息迹。考一邱之乐而未克。齿与位皆负其实。奄然不淑。为知者所叹。建中初。德舆遇公于九江之西。其后辱安平戴侯之知。于公获南容之眷。刻石志美。不敢曼辞。而实录焉。铭曰。
齐称大风,汉有文宗。
隽贤葳蕤,似续昭融。
坦坦房陵,劳谦孝恭。
优游禄仕,惟道之从。
素履不华,黄裳在中。
乃仪列星,乃饰伏熊。
居易处厚,有初有终。
魂气杳冥,诸孤哀恫。
圆蓍大蔡,先远攸同。
刻兹贞珉,永贲邱封。
洪州建昌县丞崔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三
君讳遴。字某。博陵安平人也。六代祖北齐右仆射昂。以文学正直。周历诸曹。礼乐刑政。所损益者十七八。生隋水部司门二郎中洽。有风仪器尚。以世其家。司门生皇掖县令昙首。掖县生武邑令绍。武邑生白水尉顼。顼生汾西令赠定州刺史升之。自掖县四世。含德不耀。君即定州府君之长子。故相国右庶子安平公。其介弟也。恬淡愿悫。不迁于时。仁于乡党。友于兄弟。大历中。御史大夫赞皇李公之宣风于吴也。闻其贤。起家表荐为常州武进县尉。迹徇知已。心不近名。俛视官曹。非其好也。建中初。嗣曹王分阃案部于九江之西。又以名闻。转洪州建昌县丞。君喟然曰。庄生于陵子。吾之师也。恶用是哉。终不屑就。先是筑室于毗陵。疏清流。荫碧藓。树艺偃仰。有终焉之志。贞元十年正月日。寝疾终于其家。享年六十三。夫人范阳卢氏。华宗淑行。动循礼法。其孤景伯等。年未及冠。皆专经趣善。藐然衔恤。护奉輤车。以明年十月某日。归祔于河南东原之旧茔。先远故缓也。季弟著作郎述。贞谅逊悌。称于士林。抱终鲜之痛。主归全之礼。以德舆详其素履。俾为墓铭。铭曰。
公绰之道,澹无欲兮。
结身用晦,言可复兮。
视履考祥,宜戬谷兮。
乃如之人,胡不淑兮。
周原旧封,森拱木兮。
于以宁神,识陵谷兮。
再从叔故京兆府咸阳县丞府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
府君讳达。字某。天水略阳人。曾祖崇本。皇朝散大夫滑州匡城县令。祖若讷。皇通议大夫桂歙梓三州刺史。考僎。皇深州安平县令。自十二代祖前秦安邱敬公至四代祖平凉公。皆有勋力。为通侯大吏。自匡城至安平。以文采政事。为列城二千石。家法休声。贻于后昆。府君以士行吏理。平端实。大历初调为家令寺主簿。历同州冯翊县尉河南府登封主簿京兆府咸阳县丞。居之必闻考绩。得之必由综覈。中外之姻。或据戚里。都侈乡。未尝巧从。以去穷约。且以枉道由径。食浮于人为诫。大率每十岁徙一官。故历三纪。而四受禄。勤官肃事。不诱于长上。循理蹈和。不慑于健羡。其有常欤。其难进欤。贞元十九年岁在癸未秋七月壬戌。感风疾终于新昌里。享年六十。先是夫人南阳张氏。明茂有礼法。亦天夺其寿。府君周缞既除。三月而鞠凶及。悲夫。支子埙等。谋于族属家老。以明年春二月己酉。祔真宅于万年县龙首原。谨书官次。以纳幽穸。铭曰。
幽邱而下,煜煜圭组。
宜昌鄜城,仍代启土。
平凉策勋,梓州懿文。
家牒德风,仪刑荐绅。
时惟叔父,祗服丕矩。
始仕宫卿,乃从左辅。
周旋二畿,坦坦安卑。
遵道而行,不竞于时。
修短奄忽兮,呜呼涕洟。
崇冈美槚兮,永识于兹。
朝议大夫洋州刺史王君夫人博陵县君崔氏祔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
夫人姓崔氏。博陵安平人。皇凤阁侍郎平章事博陵郡王元晖之曾孙。礼部侍郎璩之孙。侍御史贲之息女。洋州刺史琅琊王君澄之嘉偶。崔氏自汉济北长岑。代为文宗。王氏自晋睢陵即邱。继生元臣。二族之茂。范蔚宗沈休文推本言之矣。重以母后中宗之际。石泉博陵二先正有经纶命代之材。推戴格天之业。延耀济美。为祥为祉。为君子。为士女。合姓好逑。与他族不侔。夫人未笄。累失恃怙。旁无兄弟。泣血襄事。奉二尊裳帷。閒关道途。自钟陵抵洛邑。哀敬与礼。三者无违。神祐纯孝。为宗姻所叹。某年。从父兄纵盛选卿才。故王君纳采焉。王君以才器政事。连辟公府。历御史司直为河南纪纲掾。改阳翟令。入为尚书屯田郎。出刺洋州。柔嘉左右。叶是休德。初洋州同气八人。名位焯于当时。冢妇介妇。必华宗淑哲。夫人赞宗事。供先祀。鼓瑟诵诗。姿操闲雅。奉上以诚。偫居用和。外言内言。不越于阃。朝服祭服。必成于手。洋州捐馆二十年。而夫人殁于栎阳之别墅。时贞元十九年秋七月某甲子。盖年五十一。初洋州娶荥阳郑氏。生子曰造而夭。夫人以继室生子三人。曰乃曰逵曰迈。母仪均养。皆为良士。造仕至蓝田尉。乃修词与计偕。逵迈咸以门资。分佐环列。哀号罔极。泣问龟策。以二十年冬十月某甲子。祔于洋州之旧封。先是洋州犹子兴平尉源长。受夫人之理命曰。吾与尔二门。积德奕代。铭表必咨时文。先舅之碑。吏部赵郡李公实为之。先君之志。从翁太傅文贞公实为之。且以德舆于夫人有通世之旧。猥求论撰。泣状遗懿。实而不华。是用采获。以铭内则。铭曰。
安平临沂,右族蕃滋。
仁贤是仪,好合嘻嘻。
乃封故地,象服斯贵。
谅无攸遂,亦劝以义。
妇顺彰闻,母仪可尊。
肃肃闺门,四男晨昏。
吁嗟风树,奄閟泉路。
鲁人之祔,皇辟之墓。
镂兹淑声,永识冥冥。
故幽州卢龙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观察处置押奚契丹两番经略卢龙军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彭城郡王赠太师刘公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
析木之下。幽陵碣石。融结絪缊。诞灵熊浑。乃生元臣。以翼大君。惟彭城郡王宣力三代。抚封四纪。在德宗朝。纂服旧劳。以亚丞相。得颛征伐。冬官夏卿。再践六职。乃列台宰。乃居师长。在顺宗朝。论道进律。就加司空。又拜司徒。今皇帝聪明齐圣。褒厚功德。擢侍中中书令。绸缪枢衡。临长诸侯。元衮赤舄。崇其物采。九命二伯。极其名器。勋猷备于赞书。终始焯于代家。五年秋七月。寝疾薨于莫州之廨舍。享年五十四。冬十月。归全于涿州良乡县之某原。追锡太师。不视朝三日。命谏议大夫吊祠法赙。廷尉卿持节礼册。又诏宰臣德舆铭于寿堂。所以加恩报劳。始终渗漏之泽也。公姓刘氏。讳济。字济之。蜀昭烈皇帝二十一代孙。曾祖宏远。皇检校司卫卿临洮军使。袭彭城郡公。赠宋州刺史。祖贡。皇特进左金吾卫大将军。赠扬州大都督。父怦。皇幽州卢龙节度观察等使御史大夫。赠司徒恭公。公承是覆露。生而岐嶷。深而通。直而和。宏毅忠肃。端明温重。固已蕴绝人之姿。挺希代之器。始以门子横经游京师。有司擢上第。参幽州军事。转兵曹掾。历范阳令。考绩皆为府中最。兴元初以太子家令为莫州刺史。以御史中丞为行军司马。凡吏理之慰荐。舆师之拊循。如良庖之无肯綮。良农之无灭裂。司徒即代。有诏夺情。节哀顺变。讲信修睦。先公之封畛尽在。长帅之威惠毕举。比岁大旱。蝝蝗为灾。絜齐蔬菲。默以心祷。甘雨祁祁。嘉生莓莓。因其丰登。示以班制。古诸侯之令典。靡不具焉。贞元初。乌桓诱北方之戎。幸吾阻饥。大耸边鄙。公先计后战。陈兵于郊。乃遣单车使者。诱掖教告。繇是诸戎。皆为公用。干不庭方。厥猷茂焉。明年。鲜卑墨乙之犯古渔阳。其后啜利寇右北平。公分命左右军。异道并出。然后以中坚衡击。士不离伤。师不留行。深入其阻。抵青都山下。捕斩首虏以万级。获橐驼马牛羊以万数。十九年。林胡率诸部杂种。浸淫于澶蓟之北。公亲统革车。会九国室韦之师以讨焉。饮马滦河之上。扬旌冷陉之北。戎王弃其国遁去。公署南部落刺史为王而还。登山斲石。著北伐铭以见志。自太行以东。怀和四邻。或归其天伦。或复其地理。警急则解其颠没。居常则纳诸矩度。兵兴以来。气俗相因。或以奓败度。或以美没礼。比屋之人。被缦胡而挥孟劳。不知书术。公乃修先师祠堂。选幼壮孝悌之伦。春秋二仲。行释菜乡饮酒之礼。生徒俎豆。若在洙泗。私门耽耽。公署沈沈。自从事掾史。迨纪纲之仆。禀稍有伦。采章不紊。接士必下以词气。推贤而容其出处。陇西李益。乐安任公叔。皆以宾介荐延至郎吏二千石。为近臣良守。此又烈丈夫大君子旷度卓荦之为也。其于勤身裕物。生聚教训。祁寒则颁以絮帛。大歉则振其仓廪。一方之人。蒙被惠和。嘉祥交于动植。孝顺浃于州壤。美化周行。无不及焉。去年冬。王师问罪于常山。公率先蹈厉。累上功捷。引义慷慨。赋诗以献。诏宰司序引百执事属和以美大之。师次瀛州。既围乐寿。又遣支兵。急攻安平。三旬未下。武怒益奋。命其子总以骑士八千先登。公亲鼓之。士皆殊死战。亭午而拔。诛屠无噍类。盖所以宣威制胜于可必也。天子赐以宝剑金甲。彤弓卢矢。方董诸侯之师。将覆其巢。俄感厉气。隐机口占。署总军司马。曰。无以吾故而稽天诛。悉召戏下。以须王命。俄而下霈然之诏。宥罪班师。加公宠渥。已至大病。遗章悃款。不及家事。天下之人。伟其忠劳。总以君命起于倚庐之中。委重戎事。由御史大夫为工部尚书。凡军师之节制。封部之廉察。尽如恭公太师之命焉。茹荼雪泣。祗服丕矩。以国侨之遗爱。知公业之不亡。生极荣号。没有悯册。扬名以继志。善训以克家。君臣父子之道。斯为至矣。褒大臣所以尊王命。懿武事所以恢天声。敢摅馨香。以识冥漠。铭曰。
帝在法宫,推心懋功。
洸洸彭城,秉义纳忠。
幽都朔易,赐履来宅。
便藩渥命,焜耀嘉绩。
北戎病燕,从古以然。
怀徕荡定,勇略昭宣。
燮和之重,公作霖雨。
师律之严,公为齐斧。
廓开祲沴,振奋威武。
保大定功,庇人尊主。
却縠敦悦,乃主成师。
善经义府,公实似之。
北伐刻铭,西征赋诗。
播于工歌,列在鼎彝。
壮猷未极,大暮如斯。
华首童牙,辛酸涕洟。
义方绍续,君命吉禄。
孝在无改,恩延必复。
参差辂葆,澶漫陵谷。
勒石下泉,幽元照烛。
明经策问七道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问。孔圣属词。邱明同耻。裁成义类。比事系年。居体元之前。已有先传。在获麟之后。尚列馀经。岂脱简之难徵。复绝笔之云误。子产遗爱也。而赂伯石。叔向遗直也。而戮叔鱼。吴季札附子臧而吴衰。宋宣公舍与夷而宋乱。阵为鹅鹳。战岂捷于鱼丽。诅以犬鸡。信宁优于牛耳。子所习也。为予言之。问。三代之弊。或朴或薄。六经之失。或愚或诬。夫以殷周之理道。诗书之述作。施于风俗。岂皆有所未至耶。辍祭纳书。诚为追远。执戈桃茢。无乃伤恩。何二者之相反耶。两楹坐奠。叹有切于宗子。九龄魂交。数能移于与尔。何二者之不一耶。山节藻棁。豚肩狐裘。皆大夫也。又何相远耶。檀弓袒免。子游麻衰。何如直谅而忠告之耶。各以经对。
问。四营成卦。三古遗文。本自河图。演于羑里。而西邻礿祭。斯乃自多。箕子利贞。且居身后。岂理有未究。复古失其传。乾之彖辞。乃次六爻之末。坎加习字。有异八纯之体。无妄则象称物与。同人则彖引卦名。或备四德而才至悔亡。或无一德而自居贞吉。访于承学。思以稽疑。至若康成之阴阳象数。辅嗣之人事名理。异同优劣。亦为明徵。问。左史记言。古之大训。何首载尧典。而乃称虞书。当文思之代。而九官未命。及纳麓之时。而四凶方去。岂允恭克让。待元德而尽善耶。仲虺作诰。伊尹作训。岂臣下忠规之称耶。伯禽费誓。穆公秦誓。岂帝王轨范之书耶。好风好雨。既从于箕毕。时若恒若。复系于休咎。何所适从耶。伏生传于耄耋。鲁壁得于残缺。前代讲训。孰为名家。可以详言。用窥奥学。
问。二南之化。六义之宗。以类声歌。以观风俗。列国斯众。何限于十四。陈诗固多。岂止于三百。颂编鲁颂。奚异于商周。风有王风。何殊于鄘卫。颇疑倒置。未达指归。至若以句命篇。义例非一。瓜瓞取绵绵之状。草虫序喓喓之声。斯类则多。不能具举。既传师学。一为起予。企闻博依之喻。当纵解颐之辨。
问。鲁史成文。以一字为褒贬。汉廷尚学。有二传之异同。虽子夏授经。孙卿肄业。而去圣寖远。传疑傥多。闰以定时。何非乎告朔。雩乃闵雨。奚有于去让。文有无天之说。定有无王之年。例或难通。理亦未尽。卫辄辞以尊祖。于义安平。许止阙于尝药。受诬乃甚。以兹凝滞。皆藉发明。谷梁子之言。固当有据。应上公于古。复是何神。诸儒待问。一为覼缕。问。孔门达者。列在四科。颜子不幸。伯牛恶疾。命之所赋。诚不可同。至若攻冉求以鸣鼓。比宰我于朽木。言语政事。何补于斯。七年可以即戎。百年可以去杀。固弛张之有异。曷迟速之相悬。为仁由已。无信不立。拜阳货则时其亡也。辞孺悲则歌使闻之。圣人之心。固当有为。鄙则未达。子其辨欤。
送建州赵使君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
予嘉赵侯者。在京下十馀年。禄甚薄而心甚泰。操利权熏灼。可以颐指变化者。赵不侯顾不游其津。退然自得。鄙夫识之曰。斯可以为君子矣。今兹以兰台郎满岁。佩二千石印绶。受明天子面命。牧兹建人。为仁由已。斯亦不细。是邦为东闽剧地。故相安平穆公尝理焉。穆公予之戴侯也。故能言之。当孝文避狄时巡之际。移书四方。词义愤切。密疏奔问。请以州师赴蹈。凡穆公所以彰大名操大政者。皆建之为也。赵侯于斯时实为从事。宾榻虚左。得之甚欢。凡赵侯所以令声籍甚。四征交辟者。由穆公发之也。今日幢盖。昔时山川。存问遗老。凄凉故事。至止之日。情何可言。属者状往行于考功。易嘉名于博士。斯亦士君子尽诚于所奉。其可诬耶。顷予忝职西垣。殆将十岁。草列郡命。过于百数。每发缄含毫。未尝不惕然慎重。以其四封之内。性命所系故也。或叹赵侯官尚屈而地颇远。予以为不然。昔孔门诸生。以蒲莒单父著称。况诸侯之贵乎。东汉循吏。以交阯九真报政。况建溪之迩乎。则赵侯旟轼之间。猛鸷飞伏。劳徕所及。鳏孤乐康。陟明善价。如建瓴水。虽欲勇退知止。其可得乎。南辕计日。祭軷即路。白昼美景。如归故乡。行矣赵侯。当以书札为念也。
送崔十七叔冑曹判官赴义武军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一
司徒延德王握兵符相印。专征于博陵上谷之地。理下建都府。以雄山东。行师必直壮。辟士必诚重。州壤之内。悫信是求。士君子之宦游寓去其本久矣。亭伯子玉之裔。幕庭宾榻之选。行车撰日。姻族荣之。以执事之端敏肃给。且故相国安平穆公之从父弟也。腴润于友爱。琢磨于仁义。谦以自牧。实而不华。闺门公府。皆奉金铉。人伦之美。无乃裕乎。居则赞长毂。名在诸侯之策。行则侍介圭。来近天子之光。人生少别。斯乃细故。不当效儿女子戚戚。在勉固志业而已。至于道观离宴。歌诗感激。则备于右拾遗独孤郁前叙云。
唐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傅常山文贞公崔祐甫文集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三
昔舜禹之代。股肱昌言。以祗承于帝。修六府。叙九功。曰都曰俞。交修一德。殷周之际。有伊训说命太保太师旅獒金縢之书。以戴翼其代。皆有大烈。格于皇天。自三代已还。君臣感会。何尝不经纬斯文。裁成百度。太傅文贞公。寅亮德宗。致建中之理。左辅右弼。缉熙光明。居中一岁。以至大病。悯策尊名。为唐宗臣。公薨二十九岁。天子命公嗣子植为右拾遗。植乃捧公遗文三十编。见咨论叙。德舆以为君子消长之道。值乎其时。而文亦随之。得其时则章明事业。以宣利泽。不得其时。则放言寄意。以摅志气。公自门子秀士。被服荐绅。至于登大朝。筦宰政。四十年閒。作为文章。以修人纪。以达王事。惧喜怒之不中节。故有作威诫。惩苟得之害正。故有重请铭。恐匪人之干纪。故有与永王璘笺书。诮时宰之不能上广聪明。故有台封说。悼谷风之诗废。故有僚友箴。虑法吏边吏之失其官守。故有猫鼠议。是惟无作。作则有补于时。以至于修事功。断国论。导志通理。昭明易直。施于名命为雅诰。刻于金石无愧辞。康庄逸轨。卓荦浚发。九流六艺。鼓舞奔走。陈思王所谓俨乎若崇山。勃乎若蒸云。惟公信然。公姓崔氏。讳祐甫。字贻孙。博陵安平人。先孝公之清德。与公始中终之盛烈。勒于帝籍。藏在惇史。升公堂奥之君子。多为之撰录大较。以同人之中正。大有之刚健。中庸之明诚。洪范之攸好德。艰贞践履。出入光大。皆充其义如其文。尝试言之。天下公器也。匪皇极不乂。操柄者务广通则其弊以流。纵私回则其弊以没。以是至于纪纲淆乱。官职耗废。败坏陵夷而不可为。务守者弊以隘。则窘若梏拲。于是才滞而不发。事壅而不宣。其于病。王猷盭。大伦也。及公平衡宰物。为之折衷。使文皇明皇之风。粲然复兴。崇起教化。万方同轨。道协气宣。臻至理而无疠疵。为仁由己。善善若不及。溯其心源。存乎斯文。君子曰。观文贞之文而知其道。知其道然后知其理。古之易易也。昔公能修先孝公之志。类其文章。赵郡李公遐叔实为之序。今植亦能修公之志。而德舆无似。惧辱命焉。凡九百二十篇。为一家之言云尔。
祭外舅相国安平公文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维贞元三年岁次丁卯十二月朔。子婿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权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于外舅故相右庶子安平公之灵。元精熙熙。大化沄沄。合散万形。以陶以钧。感和合祥。则生凤麟。含粹炳灵。乃有仁人。呜呼安平。受天清淳。全德不器。大方无垠。恭闻稚岁。卓尔殊异。亦既冠字。确乎其志。去华务实。探幽索秘。穷尽化源。深入精义。上下千古。周流百氏。自观灵龟。不嗅骄饵。考古立言。其文焕然。乃论皇极。乃志元德。识洞窈冥。言经邦国。幽兰在林。鸣鹤在阴。嘹唳芳芬。越自重深。安贞用晦。其道乃大。卷舒之閒。律吕相会。相会者何。时惟赞皇。受命开府。作藩东方。美公德辉。闇然而章。车乘翘翘。重礼以将。连茹时贤。是集是翔。禺禺卬卬。萃于公堂。古之待士。惧其不至。故宾不自贱。而主不自贵。道薄俗醨。其风寖隳。苟于所以。又患失之。故戟户益尊。荜户益卑。名节不立。廉隅以亏。公之出处。时之准的。訚訚直词。婉婉嘉画。赞皇为主。安平为客。化被句吴。几于耻格。令德孔昭。触邪登朝。或塞或通。不磷不凋。乃补衮职。柔嘉刚克。右掖既言。其词则直。直方明谟。与古为徒。以直言为己任。愿致君于黄虞。屡封皂囊。亦伏青蒲。爰启爰沃。乃咨乃俞。偫墨恶白。行吟楚泽。岁久逾芳。剖符建阳。政和用易。邦人乐康。兴元之初。王旅未振。或任专征。且迷大顺。区区遐方。独抗忠愤。驰书激切。诮喻方镇。飞章閒道。旁午奔问。密疏安危。以扶皇运。翠华旋宫。驰驿命公。选部为郎。郁郁清风。克厌帝心。给事于中。乃赞大政。以釐百工。谓俾元元。既庶而富。未展缉熙。遽罹沈痼。移疾请告。乞身抗疏。留中久之。不忍其去。乃相东朝。礼备优贤。方冀勿药。再持化权。苍苍者何。不锡永年。寿屈其才。从古以然。内惟小子。倥蒙褊吝。昔岁羁牵。遇公于信。亭伯直道。君山佐郡。莫际波澜。幸窥墙仞。因曰世与道交丧。恬与智相养。盍晦而明。盍性而情。虚中蹈道。以此为经。亦既归止。贫居练水。静守绪言。期于没齿。芳讯忽至。开缄盈耳。申以嘉姻。眷同国士。心合义固。尺书而已。礼异常情。感深知己。音徽相继。封壤或殊。迨前年之中春。获结甘于杨都。夙承师友。载反门闾。阻拜礼于上国。承施衿于外姑。九江之西。谬见羁束。惠爱则深。格言相属。固穷难进。是导是勖。心知善诱。力有不足。一旷清德。七年于兹。物类形留。神交坐驰。亦谓恬旷。渐消疠疵。不虞不图。凶讣来斯。哀激中肠。浃于四支。恨情礼之未展。痛幽冥之永辞。藐彼二连。栾栾孝思。德以遗后。魂无不之。东洛西江。支离拘限。迹滞幕庭。心驰祖奠。呜呼哀哉。贤人之生。力命难并。年中身兮道未行。去昭昭兮即冥冥。一往不复。空留淑声。衔酸托辞。庶达明灵。尚飨。
进士策问十三首 其十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问。人之仰而生者谷帛。谷帛丰。无饥寒之患。然后可以行之于仁义之途。措之于安平之地。此愚智所同识也。今天下谷愈多。而帛愈贱。人愈困者。何也。耕者不多而谷有馀。蚕者不多而帛有馀。有馀宜足。而反不足。此其故又何也。将以救之。其说如何。
崔评事墓志铭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六
君讳翰。字叔清。博陵安平人。曾大父知道。仕至大理司直。大父元同。为刑部侍郎。出刺徐相州。父倚。举进士。天宝之乱。隐居而终。君既丧厥父。携扶孤老。托于大江之南。卒丧。通儒书。作五字句诗。敦行孝悌。诙谐纵谑。卓诡不羁。又善饮酒。江南人士多从之游。贞元八年。君生四十七年矣。自江南应节度使王栖曜命于鄜州。既至。表授右卫冑曹参军。实参幕府事。直道正言。补益宏多。既去职。遂家于汝州。汝州刺史吴郡陆长源引为防禦判官。表授试大理评事。十二年。相国陇西公作藩汴州。而吴郡为军司马。陇西公以为吴郡之从则贤也。署为观察巡官。实掌军田。凿浍沟。斩茭茅。为陆田千二百顷。水田五百顷。连岁大穰。军食以饶。幕府以其功状闻。使者未复命。以十五年正月五日。寝疾终于家。年五十有六矣。陇西公赙赠有加。自始有疾。吴郡率幕府寮属。日一至其庐问焉。其既甚也。日再往问焉。其终也。往哭焉。比小敛大敛。三哭焉。于敛之二十一日。其妻与其子。以君之丧旋葬于汝州。其二月某日。遂葬于某县某乡某原。君内仁九族。外尽宾客。于其所止。其来如归。苟亲矣。虽不肖收之如贤。苟贤矣。虽贫贱待之如贵人。是故其殁也。其吊者与其哭者。其声也必哀尽焉。妻郑氏也。有子二人女一人。吾闻位不称德者有后。呜呼。君其终有后乎。铭曰。
朝之言嘻嘻。夕之言怡怡。偕入而出乘马驰。一日不见而死吁其悲。
崔陵可河南尹制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河洛千里。都畿在焉。俾之乂安。属在尹正。凤翔陇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兼凤翔尹御史大夫上柱国安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崔陵。有精敏之用。洁直之操。施于有政。由是知名。始资州县之劳。卒致公卿之位。况刺部有理行。主计无愆违。尹右辅而镇西郊。盖奖能报勤之旨也。昔吴公为河南守。谨身廉平。人服教化。袁安为河南尹。政令清肃。号为严明。谁其嗣之。无易陵者。往为表则。勿替能名。可检校礼部尚书兼河南尹。散官勋封赐如故。
微之镇武昌中路见寄蓝桥怀旧之作悽然继和兼寄安平 中唐 · 刘禹锡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今日油幢引,他年黄纸追。
同为三楚客,独有九霄期。
宿草恨长在,伤禽飞尚迟。
武昌应已到,新柳映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