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连都官墓志 宋 · 王莘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九
连氏世家上党,有讳总者徙居于闽。
总生光裕,尝为应山,后为磁、二州推官
其卒也,反葬应山,因家焉。
光裕生正,不仕。
正生舜宾,有贤行,以处士终于家。
欧阳文忠公表其墓,以谓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乡人以为法者也。
以子恩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刑部侍郎
生四子,而伯仲皆力学,有名于时。
公即其仲也,字元礼,其名
庆历二年及第,调随之光化,移襄之宜城,改秘书丞太常博士职方员外郎屯田都官郎中
其在宜城也,县当南北之冲,调度供馈,颇劳于民,公撙节以礼,而上下便之。
深州饶阳县,举监定州便粜仓,粜有羡数,则例当受赏,公不自言而让其僚段绎因以徙官。
夫世俗之交,平居燕笑,倾竭肺腑,及临毫发利害,则窥间伺隙出力以争之,而公独廉于自退如此。
邛州依政县,未踰年徙知茂州
州杂蛮蜑,喜以钞略为生,虽汉地者亦不肯输税。
公始以威服之,而卒怀以恩,讫公去不敢扰边而负约。
当是时,宋景文成都,为作诗以美之。
监西染院,丁其母永安县太君李氏忧,服除,赐绯衣银鱼,通判鼎州
州将武人也,政多倚公。
乃兴学养士,择属吏以倡率之,而人皆悦从,盖鼎之有学自公始。
勾当在京北排岸,以疾致仕,治平四年六月二十日卒于京师,享年六十有二。
公操履如其父,而洁廉方正,不随世俯仰。
与其兄庶友爱尤笃,出处于田闾里闬之间,接人待物一以至诚,恂恂然惟恐不及。
乡人既爱慕处士,而又见二公所为,则莫不心悦而诚服。
其循良者劝,而嚣傲者革,是以应山之俗多信厚而知廉耻者,皆其力也。
议者谓二公之行,虽不可优劣,至于应变之才,则公特为长,故为吏所至有能声,其去虽久,而民尤思之。
当路者交章以荐,一时贤士大夫闻其名而慕见其人,悦与之游而不厌。
河南师鲁尝称之曰:「良吏也,君子人也」。
欧阳六一以其言行比为兰金玉。
二公皆名重天下,少所许可,而其所称如此。
然公平居以义命自处,未尝侥倖以求进。
宋元宪公暨其弟景文公皆游于处士之门,而欧阳公交际尤密。
三公贵显,待公益厚,而公不以一毫干也。
公文章尤长于诗,有集五卷藏于家。
始娶朱氏,生一男仲熊,忠信而好善,为开封雍丘
一女,适进士李岘
再娶李氏,封仁和县君,后公十有八年卒。
生一男仲熙,廉良谨饬,为成州同谷
二女,长适宣德郎宋乔年,次适进士李仲舒
仲熊等以熙宁元年十一月三日,葬公于县西三钟山下,以夫人朱氏祔。
既葬十有七年,得元丰八年十月二十三日,复启圹祔葬夫人李氏。
仲熊以状谒于汝阴王莘,曰:「昔欧阳公欲表吾先君之墓,然文未成而薨矣。
今不敢轻以委人,故有请于夫子,愿其哀怜而赐之文」。
考公之事,得其所以行于己、施于家而著于人者,岂非孔子所谓躬行君子者邪?
惜乎用不及其才,而见于世者如是而已。
古者乡先生殁,则配于社而与祭焉,因又为诗一章,以遗应山之人,俾其如古之时,以公配社而岁时歌此以祭云。
歌曰:
恂好善兮行以躬,完素履兮一初终。
化邦乡兮革奸凶,出为政兮用其中。
钟山兮屹穹崇,与公德兮并其隆。
岂独文兮耀幽宫,宜配社兮同勾龙。
俾世世兮仿而从,里闾乐兮廉让风。
刑罚措兮年屡丰,博哉利兮垂无穷。
按:嘉靖应山县志》卷下,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袁公路1183年8月 南宋 · 陆游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成败相寻岂有常,英雄最忌数悲伤。
芜蒌豆粥从来事,何恨邮亭坐箦床。
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初除封赠制 其六 安化郡夫人李氏饶阳郡夫人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
敕:爱君忧国,繄我本兵之良;
媲德娠贤,可后荣亲之渥?
具封某禀资柔懿,植操幽閒。
以泽底之名家,归天潢之支派。
中闺甚肃,不辞举案之勤;
令子著名,端自断机之训。
云何不淑,其后遂兴?
荐启博陵之封,以示冥途之宠。
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该覃恩封赠制 其六 饶阳郡夫人李氏申国夫人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一四
敕:大宝嗣守,赖兹臣邻。
湛恩普覃,燕及祢庙。
具封某克遵壸范,能谨妇仪。
四德备全,协山水之高趣;
三迁垂教,为廊庙之钜贤。
屡锡恩封,以昭宠遇。
乃开申伯之国,载彻饶阳之封。
以宽吹棘之思,庸示漏泉之泽。
汉论三 高帝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一、《陈亮集》卷一九
秦始皇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当之。
自古人君以人力胜天理者,莫甚于秦始皇
观其噬六国而一于秦,泰然擅一统之权,而举天下无足与敌者,思所以久天下之术:虑六姓之裔而歼其遗,惧儒生之议则坑其类;
惩诸侯之患,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因卢生献胡亡秦之图,遣蒙恬堑山湮谷,起临洮,击辽水,延袤万馀里。
长城既筑,而河南之地已县矣。
自一至万,谁曰不可?
不知人力愈至则天理愈亏,及天子之气见于东南,始皇犹且东游以厌当之,以人胜天之念至老不悟;
不知赤帝之龙一翔于沛丰,而建瓴百二之饶遂为汉资矣。
嗟夫,歼巫蛊轻重之罪,其如长安黄气中有皇孙病己者在;
恃白石丹书之符,其如舂陵佳气中有白水真人者存。
天理所在,一毫不差,其可以人力胜哉!
秦二世元年陈涉起蕲至陈,自立为楚王,郡县多杀长吏以应
圣人之生,天必有以启之也。
炎正中微,大盗移国,九县飙回三精雾塞,白水真人虽生于济阳,而谨厚直柔之资沈几而未发也。
王郎称帝于邯郸公孙述称帝于巴蜀,李宪自王于淮南秦丰自王于楚黎,各据其险以逞其技,而终不能以有所成,岂其智力不足而形势不固邪?
天将以是启绛衣大冠之将军耳。
王郎、公孙狗盗而帝,李宪秦丰鼠窃而王,卯金复兴之谶,嘉禾九瑞之祥,其忍坐视生民涂炭邪?
天以诸盗启光武,所以安光武之为也。
吁!
陈涉之首王于秦乱之始,果何能为哉,以荷蓑荷笠之佣工,而胼手胝足则其常分也。
钱镈之是讲,其视旐旟为何物?
铚艾之是为,其视师旅为何法?
今也揭竿为旗,斩木为兵,幸而下陈而王号遽立,谈者鄙其鹪鹩之枝,鼷鼠之腹,不能从之计以图天下,失投机之会而安于一楚王,谓涉之不大也!
嗟夫,垄上辍耕之汉,不过欲富贵耳,夫以一耕夫而辄负君国之荣,已越分矣,而其不知人也哉。
夫以狐鸣假鬼之诈,孰与夫赤帝断蛇之祥?
鸿鹄浅中之志,孰与夫龙颜宽仁之度?
以涉之自王,而郡县犹多杀长吏以应之,沛之父老迎高祖,其可数逊邪?
涉之王,天所以启高祖之心而速高帝之为也。
不然,陈涉首王而沛公,则权在,俾之策果行,则涉之王亦止于六月,而皮冠之沛公能基四百年之炎祚,岂非天启之邪!
郦食其求见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郦生长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秦失其鹿,天下竞逐,凡有是才者皆有是心也。
佣耕之夫不数月而王,彼贩缯屠狗之桀,刑馀卒伍之雄,其肯帖帖人下邪?
沛公亦若人也。
怀王之遣西定关中也,秦婴尚强,项羽方盛,田劳起齐,韩广起燕,魏咎,鹰搏之兵纷如也。
沛公高阳之行,怀王一将军耳,监门戍卒与前日泗上亭长齐也,沛公乃踞洗而见之,沛公何简郦生邪,吁,此沛公驭英雄之术也!
凡人之情,慢忽于故常,狎侮起于畴昔。
彼奸雄桀猾之徒,皆昔日之故旧,彼其悠然而归于我者,不有所玩渎则必有所尝试,于此无一术以驾驭笼络之,俾之动荡奔走而不自知,一沛公其如秦项何?
先之以踞洗之卑,所以挫其锐;
后之以延坐之崇,所以慰其心。
沛公驭英雄之术,大率如此。
隋何之功,先之以面折;
黥布之归,辱之以洗召;
赵将之见,耻之以嫚骂;
至于褒封之隆,供帐之厚,千户之宠,出于非望,而三子喜过其分,俾之赴死剋敌、终为吾用者,堕于高祖之术中也。
梁武帝高祖之事,方侯景以穷来归,遽裂地而王之,其后凡有所求,辄痛挫抑,是以反而梁亡。
高帝之术固不足法,而梁武帝之事亦可鉴也。
西入咸阳,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灞上萧何尽取丞相府图籍文书。
古史之阙文,孔子不得而预晓;
周爵之去孟子不得而详言。
夫文书所以纪天下也,不有所考,虽之暇日不能以臆计,而况乎扰攘之时也哉。
光武披舆地图,而天下之利害险阻洞然乎胸中者,有所考也。
唐高祖之克京城也,而宋公弼收图籍之外一无所取,夫图籍之与珍宝孰为用也?
而宋公舍其所可用而急其所宜缓者,是岂取天下之先务邪?
太宗用是以降李密、俘建德,擒世充,芟武周,剪黑闼,夷萧铣,义兵一举,摧枯拉朽,如履其室中者,文籍之功也。
沛公之入咸阳也,萧何尽收丞相府图籍文书,而秦之重宝财物,封之府库而不顾,萧何之谋宏矣哉!
吁,子房之决胜千里,韩信之战胜攻取,微萧何之图籍饷馈,臣见其不能以有为矣。
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
苛政之世,天下思兵。
夫兵所以残民也,而民思于苛世,夫岂乐于自残哉?
盖苛政猛于兵也。
之酷,民之思汤武犹时雨也,东征西怨,奚独后予。
夫后予之怨,民思兵矣,来苏之慰,乌得不室家相庆邪!
离心离德,乃汝世雠,民无君矣,王师之迎,安得不箪食壶浆邪!
汉高帝,秦之汤武也。
方秦之民,口缄于耦语,财困于征歛,力疲于戍役,天下悽然而无所依,幸而有宽仁之高帝,除秦之苛,约以三章,天下之民犹疾之遇药,热之濯风,其平日念虑之欲一夕而慰,乌得不大幸而争为牛酒之献邪!
来苏之慰,壶浆之迎,是或一道也。
羽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欲攻沛公沛公从百馀骑见羽鸿门
天下之事,不有所摧挫则不能以有成,故凡处逆景而不乱者,圣贤进德之地也。
沛公鸿门之会,其汉高帝之基欤!
项羽使黥布函谷关而至戏下也,沛公以十万之疲兵,当项羽百万之锐卒,沛公其危矣哉!
项伯婚姻之约,臣与将军之称,以不自意之逊辞,为岂敢反之卑语,沛公至此,势迫甚矣。
范增之数目,项庄之舞剑,俾也于是时萌一毫欲杀之心,则沛公几上肉耳。
项伯之翼,樊哙之谯,其能脱沛公于虎口哉?
无是心,故沛公获再生于间道之走,之气日骄,而沛公之气日沮矣。
吁,沛公之气沮,而沛公之德进矣。
彭城之败,睢水为之不流,所与逃者数十骑;
荥阳之困,非纪信诳楚,则西门之逃几不免;
固陵之败,诸侯不至,走而入壁者一沛公耳。
沛公救死扶伤,日不暇给,其如羽之百战百胜之雍容邪?
追斩东城,奚益于胜?
即位汜水,汉业以成。
君子观史,其可以成败论人哉!
汉王义帝发丧,发使告诸侯,兵皆缟素。
刘项之雌雄,不在战之胜负。
高祖之摧残困踬,救死扶伤之不暇,而百战百胜之项籍卒亡于垓下,何也?
战愈胜而天理愈丧,气愈壮而天理愈亏,不亡何待?
夫子而事父,臣而事君,天伦之固有,虽小夫贱隶同此有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也哉!
咸阳,焚宫室,所过残灭,亦酷矣,而义帝其忍杀哉!
为无道,放弑其主,天下之贼也,焉有天下之贼而能有天下邪!
高帝义帝发丧,兵皆缟素,天下之士,孰不以义起也?
盖仁义者人心之同然,惟仁义可以激人心。
三河之士,五诸侯之兵,南浮江汉以下,乌得不感动于斯?
昔齐侯之霸春秋,以昭王南征不复,王祭不共,而进陉之师,诸侯与之;
祖之三国,以献帝洛阳之还,百姓感奋,而奉都许之迎,天下是之。
之叛弑其主,是以秦伐秦,高祖不暴羽之罪以感天下之,则又以楚伐楚耳。
楚之诸将舍而归汉,其亦感夫缟素之举也夫。
以精兵击汉军睢水上,大破汉军,围汉王三匝,大风折木扬沙,昼晦,汉王遁去。
兴王之君,人顺而天应,故天意常显于人事不可为之时。
光武蓟中之举,食豆粥于芜蒌,其迫甚矣,王郎兵且至,而沱水流澌其可济乎?
夫以光武饥窘之师,当王郎新羁之马,进则锐兵突其前,退则沱水阻其后,光武于是时也,人事之已穷,则有死战耳。
吁,人事之穷而天理之应也。
王霸诡为冰坚之言,而沱河之冰果合,光武渡毕而冰解,岂非天邪!
高祖睢水之战,汉军之死填睢水,而保壁之卒无几矣,羽以三万之精兵围之三匝,汉王将焉逃哉!
韩信之兵未会,而萧何之馈莫入,张良之算,陈平之智,无所用其巧,势穷于此,计穷于此,而兵又穷于此。
吁,势穷计穷而兵穷,则天心未穷也。
大风折木扬砂石,昼晦,而楚军大乱,故高祖得与数十骑遁去。
以是知天意所属,必于人所不可置力之地而显之也。
高祖雒阳南宫之语,归功于三杰,而罪项羽不能用范增,是未知天者也。
天心属意于汉高,而假手于三杰,范增其如天
斋戒设坛具礼拜大将军
必有天下之大志,而后能立天下之大事。
夫以天下之志素存于胸中,贫贱患难不足以动其心,而其志虑未始不为经国之谋也。
一旦见之于有用,而施设措虑,雍容暇豫,而不少乱也。
致君之心,藏于莘野耰锄之时,逊志典学之训,蕴于傅岩胥靡之日,故能处三聘一德之隆而不愧,置左右朝夕之密而不怍。
大凡立天下之大事者,非有天下之大志者不能也。
韩信以寄食之贫,胯下之辱,无资身之策,兼人之勇,忽焉拔之于连敖治粟之职,而为登坛具礼之大将,怡然居之,犹其素所得者,至于定三秦,虏魏豹,斩陈馀,擒赵歇,戮龙且,降燕弱楚,动如其意,若摧枯拉朽而莫有以敌之者,皆其经纶之志素存其中,岂偶然之所能邪!
吁,供帐如王则大喜,淝水之捷则折屐,惟胸中素养之未纯,故于或然不虞之顷未有不乱者也。
将之拜,岂忝哉!
成安君儒者,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商周之兵,天下以仁义归汤武,而汤武未尝以仁义自名。
攸徂之民有来苏之慰,牧野之会有罔敌之师,汤武何术以致之哉?
天应而人顺,民心自有所不容已者耳。
宋襄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子鱼曰:「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
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
用人,其谁飨之」?
夫忍以人而祀社,而襄公之素心亦残矣。
今也与楚人战,必俟既陈而后击,遂大败于泓。
国人皆咎之,且曰:「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
以为吾仁义之兵当然。
吁,襄公果仁义乎哉?
亡其实而假其名,故一败涂地而不可救也。
陈馀说武臣以叛其主,攻张耳以离其交,其仁义安在?
乃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泜水之戮,不救于亡,其愚也夫!
信平齐,使人言于汉王曰,云云。
张良曰:「不如因而立之」。
人臣之事君,至不可使有一毫之忌隙也。
周公以待旦吐握之劳,其夹辅王室,以隆有周之业者,公之尽其心、竭其诚,与天相为无穷可也;
且流言矣,虽召公之贤犹不悦,成王之圣犹致疑。
夫以流言之入人,以周公《鸱鸮》之诗,求成王之自悟,王虽未敢诮而忌之,隙已从是萌矣。
无雷风之变,不启《金縢》之书,则公之忠诚其泯矣哉。
周公圣人也,心与天同,而犹不免乎疑,况其下者乎!
韩信以多多益办之才,而动如所欲,诸国虽平而楚兵犹盛也,汉王方困于荥阳下齐,不还报而自王。
也效市井之徒,乘时以徼利,其不启高祖之疑邪!
迨其后也,追楚至固陵,与期而不至,高祖取信之心固已萌于是时矣。
项羽在,力未及耳。
虽却武涉之说,杜蒯通之谋,有「背之不祥」之语,奈何汉高之疑已久矣。
未几,袭夺其军,徙为楚、邳矣;
又未几,缚之云梦,侯之淮阴矣。
钟室之戮,其基于假王之时乎!
能为高帝天下谋,不能为一身谋,开高帝之忌隙而自速其祸,其迂矣哉!
楚地悉定,独鲁不下,汉王引兵欲屠之,为其守节礼义之国,乃持头示其父兄,鲁乃降。
夫子之道即之道,之道即天地之道。
天地以健顺育万物,故生生化化而不穷;
以孝悌导万民,故日用饮食而不知;
夫子以天地之道诏天下,故天下以仁义孝悌为常行,虽九夷之陋,南子之邪,阳货之奸,或接夫子之德容,或闻夫子之德音,而犹能迁变,况生乎其而浃洽乎圣人之德化邪!
孟子伯夷柳下惠为百世之师,且又推广其说曰:「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柳下惠之风者,薄夫厚,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
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伯夷圣之清,下惠得圣之和,未至于夫子圣之时之境,而尚能兴起人心;
鲁人沾夫子之遗泽,而仁义孝悌鲁人之日用,项羽封于鲁,而鲁人知有耳,汉王虽怒其久不下,而犹以守节礼义之国,不忍加以兵,其忠义足以动人心也如此!
陈平智有馀,然难独任;
周勃重厚少文,安刘氏也。
君臣之间,以诚相感而后能以心相知,诚意之不加,而矫诡以相试,虽匹夫单人锱铢毫末之托尚或败事,况天下重器,而可付之非心知之人邪!
唐太宗最聪明神智者,至属高宗李绩,而以尝试为之,此岂浅末事哉。
方其黜之也,度其或迟回顾望,则欲杀之,且言「吾死之后,汝用之可以为恩」。
夫托国于斯人,非诚意之素交,而姑以一黜之喜怒,以试其中心之诚伪,其为术亦疏矣。
高宗武昭仪之立,乃自成之,唐室之祸岂非基于此乎?
高帝托国于,其诚相感而相孚也素矣,方禄、产颛兵秉政之时,刘氏之势不绝如缕,惟竭其忠精之节,以感发夫军中左袒之机,芟狝禄、产,迎立代王,汉业由是以
终始一节,略无瑕玷,汉亦崇其勋绩,延其禄祀,岂非君臣相知以心,故愈久而愈隆邪。
托国之忠,自后,惟粗无愧。
程机宜宅吃豆粥 南宋 · 赵万年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豆红米白间青蔬,彷佛来从香积厨。
异日大官还饱饫,不应忘却在芜蒌
西征舣舟清洲投宿野店夜漏下数刻主媪为作粥与同行一饱成诗 南宋 · 王迈
君不见淮阴彻侯未得志,胯下从人真短气。
漂母以食拱而前,心许王孙当富贵。
又不见文叔宏济艰难时,大树将军身从之。
一夕相顾有馁色,芜蒌之粥甘如饴。
丈夫自负不草草,刚肠似石那能拗。
得时要拯万人饥,读书肯自谋温饱。
诸公兼我非穷人,穷途谩尔君勿嗔。
他年五鼎享台馈,须记此夕清洲滨。
何梦然故母永阳郡夫人张氏赠饶阳郡夫人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四
进德则尊朝廷,枢机攸寄;
扬名以显父母,典册具存。
祢庙追荣,中闺偕命。
具官某故母张氏,出自名谱,媲于钜宗。
老聃有云,俭慈为宝;
班昭复出,言德可书。
昔淡薄之从夫,今显融之有子。
载加汤沐,俾白松
噫!
唐制郡夫人,见谓尊秩;
晋号博陵国,遂荒大邦。
可。
何梦然故母永阳郡夫人厉氏赠饶阳郡夫人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四
元老在朝,国斯重矣;
妇人从子,爵亦如之。
延登帷幄之臣,推本家庭之训。
具官某故母厉氏,积勤丝枲,荐敬繁。
躬蹈礼闲,男女内外正矣;
力行善事,宗族乡党称焉。
啬三釜于生前,贵六珈于身后。
载嘉懿范,追锡悯章。
噫!
欲养不留,莫报鸣鸠之德;
扬名以显,为疏钜鹿之封。
可。
何梦然故母饶阳郡夫人张氏特赠惠国夫人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五
予嘉乃绩,参秉国均;
子慰母心,追加妇爵。
具官某故母饶阳郡夫人张氏,高华著氏,澹薄从夫。
祀先祖于牖下之时,采蘋及藻;
宾客于屏间之日,剉藁为刍。
生也俭勤,殁而尊显。
兹未周于岁籥,复申畀于宸纶。
罗浮两山,有璇室瑶房之胜;
汤沐大国,侈鱼轩象服之荣。
可。
何梦然故母饶阳郡夫人厉氏特赠惠国夫人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一六、《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五
政地之臣,参吾国论;
祢庙之配,畀尔隧章。
具官某故母饶阳郡夫人厉氏,志行淑均,功言肃敬。
持家以约,著高节于辟纑;
训子甚严,凛义方于断织。
虽莫留于鼎养,亦屡锡于纶恩。
作室勤哉,启国荣矣。
昔者择邻于邹邑,无如母贤;
今焉表墓于泷冈,果以子贵。
可。
贵池县胡同年书(二 三月二十四日 宋末元初 · 曹泾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八、《梅岩文集》卷一○附录
某顷繇迅便,率拜禀函,念心交莫如吾同年,故一切浮文悉用刊置,然亦愧其疏矣。
来教介来,伏领谦答,小楷何谨,件教何详,了不以先施为讥,匪至情安得尔。
字字研咏,感极无言。
虽然,所谓里年先生云者,非所宜蒙也。
执事于某有数年之长,当年利见之文,某手抄口吟,心降气慑,愿一北面不可得,嘉藉慈思之契,许以兄弟之好,已为望外之荣,今为斯言,当作何颜拜受?
夫世之以「先生」二字加于人者,为其闻道在先,或以年长,否则直以权势在焉尔矣。
三者某无一有,而谓之先生先生欺予哉?
记去冬赐翰亦有之,失于控谢,今敢百拜,并恳愿从兹勿复以云,恐传他日,执事缪于施,某傲于受,俱非礼也。
钧翰委折谨悉,尝以台翰过钧览矣(内帖所求格式一节并呈,亦笑领盛意矣。),然聂守近有回书,首曰「某去冬恭拜钧劄,之才之美,敬尝斋沐回申」云云,则是未尝不仔细也。
老师入佥一事,洁堂虽尝移文,执事实未供职,则所谓按堵云者,因其已入者也。
据某思之,忱如台谕,为一皈投劄子,只平直叙其卑猥困苦之状,否则宛觅朱丈一语,某已力于府教书中言之,语又为稳贴,又托两俗神各书力言之。
不如求此著为最密,宁可少缓得之,不可欲速。
如俱不可,则且甘苦忍贫俟之。
毕竟亦是时运所制,无如之何。
少刻卑己求人,琐细已甚,纵小有小得,所失已多,又不如清苦之为浩然也。
依绿从红,聊复尔闻。
士大夫得时行道,有大于此者矣。
伯诜尉闻有便邮专寄一缄,见到,已就道寄音矣。
此翁近况甚适,但颇患细疮,爬搔不禁,盖自掌珠发之,延于圣善,以及顽尊。
谩供一笑。
庐江之役,雪前大爽,手自申牍,岂边机耶?
芜蒌滹沱之事,万乘有之,况一尉也?
远翔佳况,想如来教。
看来富者常有馀,贫者常不足,此一定之理分,奈之何也。
济鼎今所以浩叹者,一以官卑,一以俸薄,然官卑实自为之,不得尤人。
既为是官,合得是俸,此亦谓之天命。
今却是稍纳青衿,薄助帉瀡,乃为本行生活也。
士大夫闻贫乏不能自存,此是好消息。
学以本政,才以任事,又廉介主脚,有不遇,遇则南溟天池矣。
若某之事,却是可笑。
前冬之出佥,向阳一到,即得钧翰过淮,不可谓之无力;
去之数月,杳不见报,而主翁丐归东,果成行矣,独非命耶?
今为此来,敢作妄念,近在炉缺之侧,固如此而止矣,其又能瓮算耶?
偻指戍期,以刻为岁,欲一学庐江雪景,不可得也。
先生应重念之,意何幸。
倾倒临风拳拳,馀俟裔拜。
伏干台照。
滹沱流凘行 元 · 王恽
 出处:秋涧集卷九
冯征西传云:世祖自蓟驰至饶阳芜蒌亭,南渡滹沱入信都王将军霸称冰坚可渡处,今鼓人指县东北龙华乡故河道曰全渡者,即其处也。且以饶阳取直趣冀,其经鼓县东界无疑。但河自收国庚午徙县南行流,问诸父老云:今七十有一年矣。春秋鼓聚在今县西五里,废城尚在,今曰下曲阳者是也。至元庚辰夏,予按部是州,士子张春卿者请予纪其事,因为赋此。
王郎何人著柘黄,欲与赤伏争翱翔。
汉炎中断天复炽,肘后顽石胡为光。
萧王挥戈指幽蓟,战血满野风尘苍。
募兵返得市人噱,当时南驰亦苍皇。
鸢鞮城东滹水长,北风烈烈天雨霜。
前驱候骑两失色,河虽流凘无可舫。
菟肩麦饭未下咽,大冰横水坚于梁。
古称王者阨不死,淮陵一言殆天使。
赤龙已渡凌四开,白鱼跃舟未逾此。
坛亭王气如水清,妖氛邯郸死灰耳。
彼苍有意开真主,若辈先驱处。
君看陇蜀最健者,一旦等蛙终汉虏,王郎区区安足数。
苍茫此日龙华渡,漠漠野烟生绿树。
留在长河阅世人,万古朝宗浩东骛。
墨菜画卷 元末 · 吴镇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一 禾麦蔬果
菘根脱地翠毛湿,雪花翻匙玉肪泣。
芜蒌金谷暗尘土,美人壮士何颜色。
山人久刮龟毛毡,囊空不贮揶揄钱。
屠门大嚼知流涎,淡中滋味吾所便。
元修元修今几年,一笑不直东坡梅花道人因食菜糜,戏而作此。友人过庐索墨戏,因书而遗之,聊发同志一笑也。至正己丑。)
按:梅花道人因食菜糜,戏而作此。友人过庐索墨戏,因书而遗之,聊发同志一笑也。至正己丑
豆粥 元 · 洪希文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续轩渠集卷六
南山收并两三区,食力无惭供晓餔。
甘味加饴滑似瀡,香粳胜玉软如酥。
季伦方法咄嗟办石季伦作豆粥咄嗟便办盖豫作熟豆客至但煮白粥方法见杜诗)文叔艰危顷刻苏后汉冯异传字公孙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芜蒌亭时天寒冽众皆饥寒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至南宫遇大风雨光武卧车入道傍舍抱薪邓禹爇火光武对灶燎衣复进麦饭渡滹沱河至信都
大杓吾侬分口数,熙熙鼓腹恣欢呼。
至正甲申岁,大饥,民多艰食,殍死者相望,盗贼扰扰。予亦缺食,未免作粥以延残喘,因赋食粥歌,以畅此怀 元 · 刘鹗
朝餐一顿粥,暮餐一顿饭。
每当食粥时,未免一长叹。
少年何事不相遭,胡为晚岁方论交。
此时菜蕨各已尽,以糟配尔为嘉殽。
既啖糟,复食粥,却意年当三十六。
笑携省檄上皇州,曾以文章动流俗。
二程祠宇陋且卑,我奋赤手更掣之。
至今穹碑照淮水,碑成秩满游京师
京师嬉游二十载,铁石忍穷心有在。
声名欻起凤凰池风云已际鱼龙海。
当时结交多贵人,往往尊我席上珍
执经或在弟子列,或遣弟子来相亲。
剧谈王道尊礼乐,每激薄俗敦彝伦。
闾阎疾苦详敷陈,亦或一慨眉为颦。
有时华筵湖山下,争挽先生共陶写。
满堂座客尽豪贵,亦知推让宗儒雅。
盈盈珍馐簇金盘,衮衮葡萄浮玉斝。
金钗十二列两行,班班初匪寻常者。
主人行杯极欢笑,竞唱新词誇艳冶。
半酣相恼索题诗,挥毫写向香罗帕。
尊前为我发新声,自以风流望鄙野。
万钱日食固有限,一笑千金绝无价。
放怀满饮鹦鹉杯,何心复恋麒麟画
鹧鸪舞罢月欲上,半掩城门归并马。
等閒高会难具论,酒酣掉臂金马门
三三五五正少年,乘兴共我歌浮云。
穷冬出使居庸北,骏马稳步龙沙雪。
清霜在鬓冰在须,指冻欲堕饥欲裂。
苦寒不透貂鼠裘,青鼠煖帽方蒙头。
璚田玉界中著我,自是奇士真壮游。
解鞍沽酒弹箜篌,打手刺刺歌鸣讴。
丈夫有志在许国,我自乐此忘羁愁。
连樯海运三百万,署黔楮尾方成卷。
每忧谈笑误王事,朝夕驱驰敢忘勌?
湖广文台正乏贤,诸公为买江南船。
汉阳春树晴历历,秦楼夜月明娟娟。
手提文印不半年,首为鄂学归侵田。
蓬山有诏归朝天,锦袍公子偕神仙。
宣文阁静万机暇,时遣中官催进画。
饱聆天语近天光,神揖天香更潇洒。
壮游既倦思还家,堨来庾岭梅花
桑麻弦诵各得所,玉堂召我天之涯。
平生所历犹在眼,夜半思之皆梦幻。
盛时不敢忘贫贱,自喜枯肠藜藿惯。
饱食粥,无咨嗟,尔糟尔粥甘如饴。
鸡鸣曳履东家谁,芜蒌曾疗王孙饥。
粥兮粥兮敢尔却,犹胜餈滋味恶。
苟延残喘待秋成,白发春风会如昨。
杜工部秋兴八首 其三 明 · 石宝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熊峰集卷四
野寺璇题带夕晖,钟声遥度翠林微。
芜蒌渡口逢人语,恒岳山前见雁飞。
月露风花情太剧,江湖廊庙愿多违。
不知莼菜鲈鱼鲙,何事能令沈约肥。
送邓丞兄归扬州 明 · 石宝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熊峰集卷四
芜蒌汉水驻仙槎,羡尔吹篪早放衙。
池上梦回春草绿,塞门秋尽雁行斜。
心悬边檄闻归马,望入淮山喜近家。
好向高堂说难弟,哦松终日更看花。
与族侄金頫论粥。作诗记之。资一笑 明 · 柳成龙
 出处:西厓先生文集卷之二
年饥食不足,性命寄饘粥。
金生宣城来,所患亦在食。
相与论粥品,色味详推择。
金生欣然笑,豆粥真第一。
我颇惯食麦,耻麦居后列。
良久各分疏,固守终不服。
我言相等耳,不必强优劣。
芜蒌与滹沱,一般救文叔
终然胜菜羹,足解饥肠热。
傍有富家子,抚掌一大噱。
吾家不吃粥,玉食真不恶。
感秋十二首 其七 明末清初 · 彭孙贻
 押虞韵 出处:茗斋诗
拾橡不自给,采菽来丘隅。
长镵复短镵,秋蔬饱芜蒌
力弱愧深耕,一丁佐樵苏。
辍耕还叹息,抱犊随村愚。
刈穫贵及时,少壮在斯须。
丰草美于稗,石田不如刍。
曳耒怅归休,强饭终不愉。
胡不振鳞鬣,乃蟠于潢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