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四京诸道德音政和八年九月十六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宋大诏令集》卷二一六
门下:圣人钦若昊天,纪元命以阐无疆之历;
王者懋昭大德,惠黎民以格滋至之休。
朕恭绍基图,聿临区夏。
惟上帝之眷,敢怠祗承?
若前人之光,罔不笃叙。
仰迪五辰之顺,屡臻九谷之丰。
升至治之馨香,每下高真之听;
备太平之礼乐,聿修肇祀之文。
刑罚清而囹圄空,蛮夷服而干戈戢。
方且辨四时之运于阳馆,统一道之教于学宫。
广财成辅相之功,恢微妙元通之化。
属以著雍之岁在戊,无射之月建壬,诞开炽昌,并协本始,天保定尔,我应受之。
有陈归美之诗,欲申敷锡之福。
通天下之一气,用保合于大和。
介君子之万年,宜缉熙于纯嘏。
肆孚涣泽,咸及庶邦。
应四京诸道(云云。)
于戏!
作善而降百祥,方对自天之祐;
推恩以保四海,式均及物之仁。
咨尔群伦,体予至意。
丁受堂志耕图即送其教授保定甲辰 清 · 翁方纲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三十
耕田可图也,志则奚以图。
五十宦无田,嗟我与子俱。
子今官上谷,滱水鸂水区。
我昔滱水客,傍溪侣樵渔。
骛荒谷不分,梦想悔有馀。
子席父祖业,带经力为儒。
菿彼丁家庄,近在丙舍庐。
濒行八口计,不独为饥驱。
老兄与弱弟,依依涿城隅。
款款根本言,行行诫妻孥。
诸生还问字,诸子还课书。
去涿才百里,何减家园居。
积累践先训,诗礼日耘锄。
学也耕在中,奚止于志欤。
篝灯话小斋,儿女慰勤劬。
研田启翠垄,桐阴拥青芜
月下三人语,陆子复同车。
何日證息壤,把酒增踟蹰。
王安中尚书左丞河北燕山府路宣抚使兼知燕山府宣和五年正月辛酉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二
修政事而攘夷狄,聿恢辟国之谋;
说礼乐而敦诗书,斯称总戎之命。
朕君临六合,子惠多方。
眷初附之遗黎,倚同心之硕辅。
容民畜众,实先保定之施;
任贤使能,可后褒崇之劝?
诞扬恩綍,敷告治朝。
具官王安中识蕴隽明,器凝闳博。
高文大册,亶居后学之宗;
直道公言,绰著弼臣之体。
自陟二丞之峻,日隆四近之尊。
推翰墨润色之工,剧繁无滞;
养河山深厚之气,简重愈孚。
勋业佐时,忠嘉享上。
燕山之作屏,应析木以奠方。
久沦胡虏之尘,未复衣冠之习。
属戎酋之渝誓,整虎旅以徂征。
名山大川,悉载广轮之制;
流风旧俗,喜还教化之淳。
念绥抚之惟新,在阜成之有术。
云霓之苏大旱,爰契群情;
文武之宪万邦,适符予欲。
特辍政机之要,出临朔塞之雄。
上将鼓旂,俾专威于双节;
中坚号令,仍尽护于列城。
加衍爰田,增陪真户。
用锡尔祉,不昭物采之华;
式遄其归,共处功名之美。
舆言胥穆,士气弥张。
于戏!
修德以来远人,载懋怀柔之略;
遣戍以卫中国,尚严备豫之宜。
往奋令猷,务宏休烈
章景韩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三、《洺水集》卷一二
景韩与其子及其乡之英将并试于仪曹,邑大夫东海刘公设河南县尹之燕,侈其盛而送之。
酒三行,某酌而祝曰:景韩贤者也,招英隽馆之门,身亲之,子弟从之,乡之愿学者悉归之。
今遂与其子与其乡之英,若董与盛,皆尝学于其门者,联贡于上京
嘻,景韩贤者也!
又酌而祝曰:圣朝重科目,大宗伯进士姓名来上,则拣日选辰,皇帝夙兴,御集英殿
进士丽正门鱼贯而晋,肃班廷下,亲承天问。
其如董仲舒、刘蕡正学以言,无如公孙子曲学以欺世乎!
又酌而祝曰:唐昌唐武德以来,未有以进士起家者。
景韩与二子与其乡之二英耕破天荒之后,则家传诗书,人拾科级,一枝仙,香满唐昌,则人顾不推所自来者乎?
则又酌而祝曰:明年之夏,景韩与其子与其乡之英青衫快马,联骑而归。
某与刘公与其邦之父兄子弟,相迎于县郊之东。
否则是时某且代去,亦当会景韩于脩门,酾酒击鲜,为景韩喜以道今日之事。
去去鹏程阔,酒行可以起。
扬州1077年 北宋 · 王观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古都会也,枕江臂淮,与益部号为天下繁盛,故有唐以来节镇,首称扬、益焉。
今夫废兴之迹与土风人物、贡赋井邑之纤悉,详见于传记,可得而考,因摭类次第而赋之。
辞曰:
天鬻先生,溺意艺文,绵日穷年。
柅踸踔之短步,郁遐情而不宣。
江淮之去来,间走陆而航川
徒踆踆而奚补,寄赧色于颓颜。
睇故国之荒芜,尚气象之巑岏,思抽毫而吊叹,伤日月之徂迁。
环中丈人推手而前,曰:「子非无文,何为啬辞华于一言」?
先生答曰:「去来于兹,十历春秋,或行役之不遑,或疹疾之相婴,有所不暇」。
丈人曰:「子今请邑此邦,古今之废兴,人物之贤愚,封域之遐迩,土风之纤微,贡赋之所出,心详目熟,益已周矣。
请子赋之,吾将观焉」。
先生因驱拨冗猥,涤虑操觚,放肆厥辞:呜呼吁歔!
策駏驉以出游兮,欸近郊而惊春。
芳华冉冉以摧谢兮,俄汎然而点尘。
税倦鞅于危冈兮,俯楼栏而栖神。
哀衰残之戟目兮,发古意之酸辛。
搜传记之浩穰兮,契口耳之传闻。
稽质乎地志兮,参验乎乾文。
牵牛婺女,流为扬州
南蹑乎钜海之浒,北压乎长淮之流。
包有吴、越,首建楚周。
保章辨之以星土之数,职方分之以畜产之由。
兹惟陶唐,置牧十二,扬居其中,世济以治。
因商袭,九州以异,惟周封建,各正其地。
季末解纽,侯国争利,犬羊用人,孰作藩卫?
嬴秦咄嗟,奄有神器,煨烬坟籍,变乱古制。
罢侯为守,郡县始置,味形势之孤弱,薄恩亲于子弟。
下更晋、汉,南北分裂,隋继以兴,陈室复灭,天下始一,冠屦有别,易州而郡,法制未绝。
增置太守,统以司隶
唐开府刺史分莅。
此牧守郡国,先后变更而相异也。
环中丈人复曰:「兹述其概,请道其详」。
先生曰然,执笔而前:惟扬之先,在周属吴,鲁哀之年,城兹邗沟,远通江淮,见于《春秋》。
后越灭吴,角为寇雠。
强楚东侵,广地自谋,抵于泗上,雄视诸侯。
楚复奄灭,是为广陵
始皇之蜂豺,揽天下而吞并。
略长世之远谋,出须臾之经营。
郡始属于九江本立异于虚名。
项籍之奸雄,置秦鹿兮相兵。
王英布而开国,俄刘邦之勃兴,草前人之故号,易淮南之新称。
江都兮创更,或广陵兮相仍。
皇子启封,复沛侯之继承。
彼得失之奚计,间叛逆之为明。
汉公之逡巡,亦异号于江平
三国之纷纭,作重镇于魏邦,强干弱枝,倚贤进良。
文帝之黄初,幸故城兮临江,奋山川之戎旅,蓊烟霭之麾幢。
志南渡兮已必,卒冰舟兮莫航。
目波涛兮稽天,夺神明兮叹伤。
实皇天之限隔,岂人力之能障?
浪赋诗于鞍马,因纵美于汤汤。
曰魏与吴,名号相因,统县有八,属徐而纷。
繄晋末之驱驰,控三齐之要津。
逮宋有邦,州镇是隆,择刺史以惟人,俾抚柔于土风。
讲盛事于严秋之朝,观钜涛于海陵之东,俯江湄之壮阔,瞰京口之穹崇。
历陈、梁、齐之累朝,卒更革离合之不同。
陈留而分郡,一东广启封,复吴州而异称,示屏卫于其中。
总管以名府,顾旧名而是从。
炀帝之篡图,诏修饰于离宫。
会殿脚兮挥楫,扬锦帆兮翳空。
决东幸而建都,引千艘兮戏龙。
戮忠臣而杜口,括寡妇以从戎。
献无尾之羔兮绝继,作遭之语兮凶终。
鹊集黼帐,血腥剑锋。
彻床箦以窆藏,痛精诚之奚依。
雷塘之漫漫,仰枫林之巍巍。
本驰情于一快,反植祸于当时。
陈棱兮留镇,拥大军兮北归。
眷天意之昌唐,卒虬髭之见几,叱咤喑呜,作兴帝基。
承江淮之归命,更南兖以临之,外增置于行台,内维持于本枝。
武德而还,县县辑熙,或邗或扬,升号都督
贞观之间,十道分牧。
景云开元,增废遄速。
采访处置,道路击毂。
绵延永泰之末,创新节度之目,敕亲王领使,庆皇宗之敦睦。
副以长史,权任戒独,跨豪华于天下,骈十里兮云屋。
此州之因革,名号之大较也。
扰扰后先,兴亡可录。
吴王濞之不臣,非子建之就戮,淮南安之自杀而始恶彗星,厉王长之忧死而民歌「舂」。
非贪地以害公,卒三分而承续。
纪陟之譬护寒也,知险要之必争;
诸葛之诛乐琳也,表诬辞而自赎。
钦之叛也,因曲赦以示恩;
曹丕之走也,骇疑城之在目。
沈庆之设强弩于高台兮,谨乎备禦
吴孙权置烽火于孤山兮,验夫神速。
蒋济讽三州之论,袁术哀冯氏之辱。
季子通之暂据,杜伏威之驱逐。
彼公祏之何知,运螳臂而相触。
力未加而已喘,息未伸而已促。
委雉堞于荆榛,痛黔黎之鱼肉。
徐敬业之传檄兮,武后临朝而嘅叹;
田神功之提兵兮,刘展就擒而颠覆。
阴奏伯和之罪兮,少游之凶狡;
外匮南方之力兮,李锜之贪黩。
唐控失御,昭皇蒙尘。
属朱梁之侮国,复巢兵之不臣,沸淮海之狂波,涨寰宇之妖氛。
迨吴僭王,杨氏始振,行密亟亡,渭溥称尊。
兵弱地狭,器卑识昏。
亦犹指尾闾而潴去水,即虎穴而寄蒸豚,未有不亡者也。
夫然,迭守迭攻,代亡代存。
方东都之启国,倏大齐之自君,始焉惧神谋之或泄,默然画炉灰而诳人。
咄嗟高骈,跳吠狺狺,叱海岳以倒立,嘘风云兮昼昏,忽埋金之行压,终故毡兮裹身。
吕用之之狂妖,毕师铎之并吞。
孙儒厉言于庸贼,秦彦仗剑于辕门。
时雨降矣,虽灌溉兮何益;
太阳升矣,顾小星兮徒云。
德兴周,淮南克复,扑燎原之凶燄,起摧风之腐木。
赫赫然我太祖之兴也,不取一毫,不折一镞。
何重进之跳梁,逆神锋而自衄,按九天之成法,断巨鳌之左足。
捧祥日以出海,乘鸣鸡而御箓。
民适父母,天荐福禄。
冠带百蛮兮,蠢然集慕膻之众蚁;
束帛万国兮,浩然收朝宗之百谷。
土归民耕,野无鬼哭,括有幅员,悉吾臣仆。
销藩镇之僭谋,亶皇明而外烛,敕示守臣,语吾约束。
扫战争之故地,变歌谣之善俗。
此州之圣愚,兴亡之明戒也。
长冈嶾嶙,西驰东走。
凛剑外之危势,吞淮天之远岫,带楚水之萦盘,瞰吴林之怪秀。
巨鱼乘波,偃然出壑;
长蛇吸烟,翘然引首。
高焉上摘于星辰,广焉环迷于宇宙。
四帐无所兮,失迷藏之楼;
万点犹明兮,馀放萤之囿。
乏击毬之壮女,悲丧马之龙厩。
帝子去久兮,空《文选》之楼
雨藓朝生兮,侵蜀泉之甃。
风飘飘兮,引竹西之歌吹;
雨纤纤兮,发贡芽之香茂。
塔西灵兮轧空,池九曲兮分溜。
杜子美思东流而乘兴,朱长文西山而怀旧。
风亭月观,琴室吹台,屹万岁之雕华,对钟山之崔嵬。
待玉钩之初月,销丹楹于大雷。
走十宫之狐狸,鞠三陵之草莱。
魏水军兮,穿巨池而分浦;
隋酺戏兮,揭羽葆而横街。
仙臼尚存兮,混草莽之墟;
胥骸未朽兮,感金玉之精。
植桧荒谢公之宅,掬泪传秋浦之情。
筮山火以疑寺名之妖祥,惊梦寐以登峻台之峥嵘。
望舆浦兮,表瑞始乎范邈;
峙危城兮,施筑本乎张婴。
孙郎作涂塘而淹北道,齐高分巨水而遏艾陵。
此州之城邑、山川、楼观之所在也。
所以庾阐纵丽言于禦寇,鲍昭摅雅思于《芜城》。
因献赋以赐钱兮,酬王正之才;
闻宫声而疑变兮,见令言之明。
客谢井兮,起卢仝之意;
表荐士兮,示萧遥之能。
张祐著浪游之迹,杜牧悲薄幸之名。
箴告执筹兮,扬子云之慵慨;
诗吊故宫兮,李义山之纵横。
访木兰兮,伟王相国之贵;
渡金汤兮,陋章孝标之轻。
子瑱据城而生叛逆之志,嵇康鼓琴而识祸乱之萌。
骑鹤诮昔人之妄,露筋哀正女之诚。
大中纪年兮,获官河之圣米;
韦生避地兮,悲水调之遗声。
此州之古今贤哲之所褒称而悲叹也。
扬扬水波,人实躁劲。
或土多筱簜之本,或地宜杨柳之性,厥田惟下,天草惟盛。
利焉金锡之为美,民焉男女之为正。
甓社之湖兮,夜骇乎明珠之光怪;
扬子之心兮,朝出乎宝鉴之精莹。
袍美蕃客,布出鲛人。
半臂美锦,土縠花纹。
乌节早香,蛇粟连根。
蒟蒻竹笋,芦芽水芹,海榴石楠,
菰粉白芷,柘葛姜,芡角翻刺,蒲剑飞铓。
鹑鸭鹳雉,狐貉兔獐,野不利谷,畜不宜羊。
鳜鰋鲀鳅,鲥鳣鲤鲿,龟鳖鼋蜃,蟹蛤鳊鲂,螺蚌蛏蛎,犷壳坚刚。
五都百郡,千豪万商,趋床头之冗会,定万货之低昂。
天长甘泉,莲塘石梁,积冬雪之绥绥,乘春霖之浪浪。
泥冰土陷,轮摧马伤,张氏记明于役行,李巡注释于轻扬。
采得宝之歌兮,韦坚进官于常侍
兴北埭之役兮,谢安获美于甘棠。
奇乎哉!
琼花吐英,芍药矜芳,媚灵宇以敷秀,覆修亭而舞香。
其洁也御绿云之玉妃,其美也奔素月之仙妆,其色也照时之藻景,其馨也破真室之罂香。
友姚黄于西洛,奴玉蕊唐昌
至于杂乐奇戏,歌童舞倡,结豆蔻之春梢,漾珠帘之密光。
九桥连居,善和名坊。
杨柳发孙生之句,牡丹为李氏之光。
姓系之出,其源章章:刘马郑盛,韩林车张,戴高槐游,萧王
此风俗、物产、氏族之所出也。
两京而降,五代以还,人物之详,善恶可观。
微至于栖岩遁谷之士,下至于羁臣寡妇之贤。
董子谏易王之骄志,何武戴圣之微愆。
吏民刻石,颂马棱怀德
祠祀祈福,祝张纲而致虔。
赵苞成三年之政,徐璆谢上公之官。
刘馥先一时之备,出苫蓑而覆垒;
陈登当东方之事,合部众以安边。
事大见委兮,责温恢之效;
以函致问兮,尊刘晔之言。
政治尤异,三府荐臧旻之绩;
镇抚安静,郭谋言满宠之德。
张玄不逮子纲而雅有高行,张辽至自海陵而今犹血食。
笮融利财奉佛,而忘督运之急;
孙景委郡东归,而得见几之力。
陈瑀惧袁术兵,周瑜识蒋干之说客。
陆伯言之先几而知杨竺之终败,糜子仲之倾财而资先主之军食。
器中鬻茗,而老姥不闻于增减;
帷下燕客,而桓温耻崇于雕饰。
刘颂博识而见称时人,盛彦异才而不应召辟。
华谭好学而取贵乎乡里,惠休复姓而晚阶乎仕籍。
开南门而必王兮,恭陵胡为乎反祸?
实根本之所寄兮,刘氏于焉而深惜。
荀伯玉梦稚儿之语,吕僧珍遇相师之识。
白虹贯城,而义庆以之恳还;
十年养士,而李崇以之破敌。
老能驰射者,傅永之好勇;
畏如神明者,萧景之举职。
方隋之时,赵才、裴矩之从幸,其止辇抗辞,毅然而不佞,志一朝兮已决,言百车兮孰听?
指血染鞅兮,徒为乎宫女之留;
舆服羽仪兮,徒为乎何稠之定。
李袭誉非特筑句城以兴利也,复聚书而训子;
王志愔岂惟破凶滑以示信也,先保民而为政。
吉甫寿州也,求行乎招怀之策;
德誉惜丁黄也,力沮乎智兴之令。
参佐不用,明李鄘之失;
郡人纪德,见姚崇之正。
倪若水因班公而有登仙之慕,陆鸿渐季卿而别中𤃩之性。
南柯骇淳于之梦,沙堤发李嵘之咏。
臧珍对世宗,言卑湿之状;
田頵谏杨氏,喻狂猛之心。
贾崇失律,惧元宗而受责;
冯谧削发,遇周师而见擒。
环中丈人曰:「子之博闻,吾已详知。
子之凭高睨下,或得于古,或得于今,人之所不得见而知者,试为陈之」。
先生怡然,布席揖座,觞三行而已醺,徐为丈人言之:引目迢迢,邈不知其所极也;
抚心迥迥,恨不知其所至也。
倏隆倏平,缺绝颓危,势相睽而不属者,此前日之废城遗堞也。
斜分直出,东西左右,而名不质其孰谓者,此前日之市朝街陌之故处也。
残刻断础,烧昏草没,而牛羊牧放之所凭陵而上下者,此前王之离宫别殿也。
累然而峙,谺然而空,穴狐鼠、宅虺蜴,弃于人迹所不及者,此前贤昔帝之坏陵废冢也。
前日之绮罗鼓吹之坊,今日之芸童樵叟之歌场蔬圃也。
前日官寺,法度之所出,而今日之浴牛饮马之断沟荒堑也。
齐绿高阴,局分而井列者,此茭麻桑柘高下之畦陇也。
似出而没,若来而去,非图绘笔墨之所可形容而尽者,此荒烟野雾朝暮之气候也。
茂林阴阴,挂晴日也;
白鹭翩翩,戏平池也;
远水沄沄,漾舟船也;
群山亭亭,带长江也。
疏花缀草,夭夭灼灼,䜣春情也;
修篁舞烟,曳曳徐徐,萦客愁也。
怒蛙沸雨,怪禽嘲暮。
行商去贾,千蹄万樯,南浮而北走者,不能谁何其一二也。
是以思纷然而荡越,敛而不能相合;
言屑然而躁冗,就而不能少功。
夫然,景物之夥,不为丈人道也,敢肆其所可道者,丈人姑听之!
因屏息整衣,受揖而立,端以俟命。
皇乎哉!
太祖之有天下也,进贤黜愚,定羌服胡。
分茅裂土,而启十友之封;
衔璧舆榇,而赦诸王之诛。
万里一统,混同车书。
粤兹维扬,古曰名都,屏捍京师,世倚贤儒。
唐季彫微,群雄角趋,寄人命于戈铤,委城雉于榛芜。
诛杀蹂躏,掊削驱呼,政察察而不纲,下嗷嗷而无馀。
一祖经营,四圣扶持,逮皇上之兴也,天覆地容,风养雨濡。
振历世之衰残,造太平于须臾,四海九州,称唐颂虞。
士乐胶庠,商通有无,工事于器,民安厥居,老舞少歌,其气于于。
实惟神州,东南奥区,并邑治以简役,废军垒以宽租。
江浙瓯闽,交广湘湖,摩毂衔尾,骈走津途。
盖鉴前季之兴亡,建永世之规模。
谷之千仓,宿骁雄之万夫,择将臣以严训御之法制,尊牧守以绝鹰虎之侵渔。
淬兰锜之戎械,增坚金之外郛;
崇中国之藩垣,销奸人之觊觎。
言未及既,环中丈人委杖出席,拊髀爵跃,失气出舌,乃曰:「赋者古诗之流,古人所以通讽谏也。
先生之言,磊落峥嵘,岂特详一州之事,举而措之,足以弥缝帝衮,龟鉴当时」。
天鬻先生跼蹐战汗,恍不知其所知。
百拜以谢,定色悉记,将以俟采诗者也(《扬州赋》,嘉靖乙巳仪真张矩刊本。又见《历代赋汇补遗》卷六,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六三,光绪《甘泉县志》卷二〇。)
边事三首 其二 明 · 许宗鲁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明诗纪事 戊签·卷七
朵颜三卫海西头,保定河间种类稠。
千里营屯成拱卫,百年礼乐化旃裘。
虚传江统能高论,须信文皇有远谋。
古北黄花俱肘腋,瞻天谁抱杞人忧。
班姬山庙 其二 明 · 邢云路
五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殿锁霓裳冷,山颦翠黛长。
神游知有恨,风雨送斜阳。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保定府
木兰祠 明 · 邢云路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羽檄徵兵十道飞,古来女侠似君稀。
自怜铅粉还青海,谁识纤罗换铁衣。
月冷关山鸿正度,风寒刁斗梦频归。
夕阳千载祠空在,犹向居人问是非。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保定府
林灵素真武符咒碑 清 · 贝青乔
 出处:半行庵诗存稿卷六
宣和有碑此南渡,唐昌县前屹当路。
谁将楷法书琅经,金门羽客林灵素
北极一咒标灵符,合配教主神鹰图。
急急律令七百载,磨泐幸未埋榛芜。
我思东华帝君下御宇,嬖臣金童妃玉女。
斗醮方临白鹤坛,边尘不问黄龙府。
五雷右判尔何官,诱胁君心入深蛊。
幸早羽化归下泉,氅仙未罹兵解苦。
不然妖妄若郭忠,六丁六甲矜奇功。
仓猝天兵窜如鬼,炮车腾灼神霄宫
呜呼!
艮岳樊楼荡无迹,留此丹房一片石
志心弟子供香花,摹拓犹称镇凶宅。
尔不闻假托乩仙蓝道行,曾摧天水冰山倾。
是或辟邪有宝箓,何用敕勒誇中盟。
张彦清学士以使事来杭访问忠烈王子孙盖其先皆自保定原系实同乃合二谱聚族谒庙叙拜厥谊甚古仲实赋诗以纪录寄山中辄和之 宋末元初 · 牟巘
五言排律 押真韵
有伟秦咸望,厥初保定人
风云际兴运,茅土褒勋臣。
端自积馀庆,非徒荣一身。
闻孙蔼令誉,抗志矫秋旻。
嗜学今该古,问安昏复晨。
金方感义气,内谱存宗亲。
肤使光华盛,輶轩采访频。
乃知清庙器,俱是昆山珍。
分派既同出,驰声尤绝伦。
仙班重典领,宥府久弥纶。
揭节方宣化,挥毫看爽神。
应嗟远俗薄,欲挽古风淳。
钜族同三眷,高情隘八垠。
焚香肃遗像,序拜欣嘉辰。
颇屈彦清贵,宁嫌仲实贫。
绵延百年绪,翕合一家春
乐只饮此酒,勤哉书尔绅。
寻盟谅愈笃,踏道毋胥沦。
暂别山河阻,终期事业新。
相从万里去,伐鼓起通津。
策问(九)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四○、《漫塘集》卷一八
问:天尊地卑,所以肃君臣之分;
乾下坤上,所以通君臣之情。
分明而不可踰,情通而无所壅,天下之能事毕矣。
然人主之势非特万钧也,其威非特雷霆也,则所谓分者不期严而严,所谓情者不期壅而壅矣。
尝试求之《易》,《易》之有《泰》,泰者通也,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其义信美矣。
六爻之画无所致意焉可也,今也于二则欲其包荒,三则欲其艰贞,六则有城复于隍之戒,岂居安虑危固圣哲之常情欤?
夫《易》之所载,理也,数也,《诗》《书》所述,其事也,时也。
即其理而究其事,由其数而推其时,非高宗、傅说之相遇,文、武君臣相与之时欤?
若药弗瞑眩而疾弗瘳,若跣弗视地而足用伤,钦予时命,其惟有终,高宗所以命傅说者,犹圣人致戒于《泰》之意也。
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干戈省厥躬,与夫矜能丧功,有备无患,傅说所以告高宗者,亦犹圣人致戒于《泰》之意也。
至文武《天保》之诗则不然,曰「俾尔多益」,「俾尔戬谷」,惟侈其受福之多。
曰「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惟颂其获福之久。
以至曰「天保定尔,亦孔之固」,则与「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攸闻」者,其异矣。
曰「神之吊矣,诒尔多福」,则与「黩于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者,其义殊矣。
高宗、傅说得处《泰》之道于未重《易》之先,而《天保》诗人特未之思欤?
主上既圣不居,好善忘势,帝赉良弼,妙简圣心,万机馀閒,古训是式,以《易》之有《泰》,所以著君臣相与之理,《书》之有《说命》,《诗》之有《天保》,所以述君臣相与之事。
掇是三者,亲洒宸翰,以畀元臣。
猗欤韪欤,君臣交孚,上下同德,此千载一时之幸遇也。
诸君幸生圣世,行簉广廷,必有能䌷绎经义以对扬王休者,敢丐馀论,因以前之所疑者质焉,毋略。
平阶弟量移清苑 清 · 严遂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海珊诗钞卷第六
楼台近水月先知,莫道湘东下子迟。
恋剧安繁聊复尔,巧心妍手好为之。
方圆要制鸳鸯阵,内外兼吟蟋蟀诗。
人食其秋农尽力,雕桥烟柳不胜思(指正定任内事。)
朱方伯浣桐先生山西 清 · 严遂成
 出处:海珊诗钞补遗卷上
癸亥秋交河灾,先生霸州牧监南皮赈,相会于东泊头,得梅花倡和诗四首。将行,余以生鲤鱼二驰送之。是冬余谢事,次年望都,适先生保阳郡,出示秦游十图与《舒啸堂集》嘱序,未几,由清河道奉藩于晋。晋固余旧游与戴卯君廉使孟东园观察觞咏地也,感逝伤离,一时并集,不觉其言之长矣。
卫河我于役,公主南皮会。
玉笛赓落梅,筠篮斫生鲙。
是时旱太甚,哀鸿四野闻。
救荒十二政,何以答明君。
言愁方未已,袅袅秋风起。
木叶洞庭波,扬舲吾去矣。
去矣复来游,公领众诸侯。
低头拜床下,浮云齐高楼。
高楼云五彩,照我颜色改。
萧郎作骑兵,前言恕无罪。
示我宦游图,花绕帝王都。
秦筝挟赵瑟,舒啸堂之隅。
蔷薇露盥手,侑之以醇酒。
醉忽放清狂,忘其牛马走
公顾心许之,尔毋公废私。
如以常礼待,将安用我为。
感公终古誉,凤荫龙渊据。
每饭不能忘,骊驹忽在御。
舍我竟西行,附书与故人。
故人迹如埽,池塘草不春。
春草池塘梦,月明千里共。
土门一线通,迢遥以目送。
目送步迟迟,弹琴空所思。
槐阴夜来雨,隔叶啼黄鹂。
落花诗八首敬和春舅父原均 其八 清末至民国 · 黄浚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九歌清苑伫东皇,晼晚春心付揣量。
黎颊醉回千种晕,沈腰瘦损一分强。
退残彩笔伤新梦,熨到宫衣识旧香。
唯有晓莺知此恨,金梭掷尽少年场
直隶分巡吴使君使君司通省刑法驿传系崇祯朝兴化相公之子)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七十八
京门右钥锁重镮,幕府犹开钜鹿间。
部吏远趋清苑路,厢军近控瓦桥关。
提刑位出三司右,拥传人从百译还。
好继前朝名相业,外台节制本清班。
工部尚书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六、《梁溪集》卷三七
惟周六卿冬官实掌邦事,饬材辨器,度土居民,凡百工之职悉总之,今工部其任也。
能称厥职,实难其人。
具官某资识开明,器量宏远。
渊源之学,足以知治体;
肤敏之材,足以起事功。
蚤被眷知,寖阶华近。
居言语侍从之列,有献纳论思之忠。
恬然靖共,休有誉处。
其自贰卿之秩,进登八座之联,分职事官,率属起部
保定辟,无废旧章;
稽功勒名,厥有成宪。
帝舜畴若予工,而垂之竹矢,为后世所宝;
汉宣总核名实,而百工技巧,咸精其能。
往尽厥心,无俾专美,则朕以怿,汝亦有辞。
文武舞歌四首 其四 武舞辞 南北朝 · 无名氏
四言诗
天眷横流,宅心玄圣。
祖功宗德,重光袭映。
我皇恭己,诞膺灵命。
宇外斯烛,域中咸镜
悠悠率土,时惟保定
微微动植,莫违其性。
仁丰庶物,施洽群生。
海宁洛变,契此休明。
雅宣茂烈,颂纪英声。
铿锽钟鼓,掩抑箫笙。
歌之不足,舞以礼成。
铄矣王度,缅迈千龄(同上)
注:《诗纪》云。已上乐章。诗汇云祖珽作。按隋书乐志。祖珽上书论乐于文宣之时至武成时始定四郊、宗庙、三朝之乐。而不著作歌之人。则非作明矣。今考北史。陆卬等制。
闽中郑君南仲两魁乡赋比自教为昌化簿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词韵第一部
三山鹄袍十万众,两纪知名郑南仲
妙年官赋甲秋闱,一发辄中仍再中。
岂知天地大变革,原夫八韵竟无用。
虽然改尔亦得力,斗南斗北声价鬨。
黄金台中书敕,水晶宫博士俸。
得人岂必泥古法,省场舍选出乡贡。
儒风未尽弃端章,学徒尚多习弦诵。
但苦官冷饭不足,三载诳腹齑百瓮。
终更受代颇已久,始闻巨轴以诗送。
定是弟子多贤才,吴兴先生实梁栋。
即今佐邑号为簿,尹丞不殊权任重。
况乃唐昌风俗淳,山深岁稔少争讼。
丈夫讵皆作卿相,一命关系民疾痛。
偏见私意勿力竞,潜转密移但微讽。
方册频窥身尽贫,苞苴不纳心奚恐。
崇卑有无置度外,时一极目天宇空。
江东接壤异西浙,桑蚕春忙田晚种。
樽俎盘馔极俭啬,无大牲脔及乳湩。
吾闻易彖识时义,未妨枳棘栖鸾凤。
聊复亦耳磨岁月,慎勿轻为棺粪梦。
曾太傅挽歌百首 其二十七 清 · 刘蓉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韩欧胜处得深窥,道德文章究两歧。
会得晦翁唐志论,不将要妙抵虚词道光壬寅癸卯间,公官京师,尝寓书论及道德文章分合之说,彼此往复数千年而未洽。近岁公自保定致书,论及此,以朱子读《唐志》论为不然。平生尚论古人,衡量学术,每相符契,惟此论终身未能合云。)
洛桥铭 北魏 · 常景
四言诗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二
浩浩大川,泱泱清洛,道源熊耳,控流巨壑,纳谷吐伊,贯周淹亳,近达河宗,远朝海若。
兆惟洛食,实曰土中,上映张柳,下据河嵩。
寒暑攸叶,日月载融,帝世光宅,函夏同风。
前临少室,却负太行,制岩东邑,峭峘西疆
四险之地,六达之庄,恃德则固,失道则亡。
详观古昔,列见丘坟,乃禅乃革,或质或文。
周馀九裂,汉季三分,魏风衰晚,晋景雕曛。
天地发辉,图书受命,皇建有极,神功无竞。
魏箓仰天,玄符握镜
玺运会昌,龙图受命。
乃眷书轨,永怀保定
敷兹景迹,流美洪模,袭我冠冕,正我神枢。
水陆兼会,周郑交衢。
爰勒洛汭,敢告中区(《洛阳伽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