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保定重别陈少参 其三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返顾同黄鹄,将分恋玉杯。
泪从今日堕,愁自故乡来。
夫子且丝竹,中原尚草莱。
梦中如识路,应向谢公台
送陈氏兄弟还清苑 其一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君桑梓路,蹀躞塞门霜。
拒马河桥滑,飞狐磴道长。
兰膏调夕膳,玉树发春堂。
不共弹棋戏,相思殊未央。
送陈氏兄弟还清苑 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平城挥手别,无计挽鸾镳。
鸿雁三云隔,参商一水遥。
趋庭过岳渎,戏赋入云霄。
愁绝将军饯,铙歌合短箫。
送陈氏兄弟还清苑 其三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别绪萦春柳,离心逐玉鞭。
黄云愁朔漠,白日惨幽燕。
歌舞思凫藻,楼台惜绮钱。
王孙招不远,望尔小山篇。
送陈氏兄弟还清苑 其四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凫雁怀梁藻,松杉爱菟丝。
壶觞心贶后,歌舞目成时。
雨过平川入,云来垒嶂移。
晨葩侔处子,采撷得连枝。
病中喜雨(在保定作) 明 · 张羽(凤举)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东田遗稿
伏枕闻鸣雨,开窗惬病心。
天公神叵测,旱魃尔何侵。
优渥应千里,斯须可万金。
更祈三日止,牟麦忌恒阴
保定客舍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城楼吹角罢,归客逐斜阳。
风急雕翎脱,冰坚马骨伤。
通侯亡铁券,故将典银裆。
握手天涯略,沾衣泪数行。
清苑泾阳驿壁 明 · 李化龙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一百十
短墙小屋垂垂,二十年前此咏诗。
今日重来无觅处,空馀乌鹊绕寒枝。
唐故洛州洛阳县郑府君 初唐 · 薛稷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七十五
观夫道周通变。青史徽其德庸。
业济彝伦。丹图叙其景象。
所以昭晋长世。葳蕤大流。
而树声之□爰存。相质之端盖阙。
使夫观巨仲之行者。励思齐之高。
怀随会之功者。识与归之地。
著为不朽。文在兹乎。
公讳敞。字仲高
荥阳开封人。沣镐为都。
虢郐献邑。作邦作对。
策国谋朝之谓才。乃公乃侯。
服冕乘轩之谓贵。门高阶峻。
庆积祚流。太尉卑躬。
置屏风而入坐。尚书纳谏。
曳革履而升朝。思元之忧国恤人。
平卿之刺邪矫枉。百世之盛。
莫之与京。高祖先护。
后魏雍州刺史尚书左仆射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襄城公。行高言象之表。
道合运期之数。曾祖伟。
后魏龙骧将军北徐州刺史中军将军侍中荥阳襄城公。祖大仕。
上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将军渠州刺史襄城公。并文艺武节。
光国赞时。方龙舟于巨川。
得骐骥于大路。父仁基。
通事舍人。研深机以开务。
迈宏操以范俗。公降岩庙之宏器。
蹈珠玉之朗节。化其羽翼。
既收四见之奇。伐其条枚。
匪辞一觐之速。贞观七年
制策高第。授越州都督府参军事
探其洞穴。史臣识微禹之功。
步彼高衢。天子得遗风之乘。
入除左领军卫兵曹。又迁潞州司功参军事。
六军七校。戎政孔殷。
十命三牒。□□□□□府邑之灵气。
流荥波之纯液。直躬正色。
清严凛乎秋霜。抱质怀文
英颖彬于夏采。挹损以宏已。
宠辱若惊。靖恭以临人。
敬慎如祭。□□□□宗望推重。
召为通事舍人。留疾不拜。
瀛州清苑。公以为立长以为官也。
非立官以为长也。于是明察以断。
忠信以宽。奸利息机。
则俗化醇厚。浮末不鬻。
则人用丰殷。正以立身。
清逾十仞。言必顾义。
宝过盈尺。故人有神明之敬。
有父母之亲。欣咏终朝。
石碑在颂。又为岐州雍县令
政如清菀。亦有德碑。
又除益州新繁。加朝散大夫
入为司禋员外郎。增秩小黄
大夫之显禄。拔奇礼学。
郎官之明祀。转驾部郎中检校洛阳
俾乂多人。掌徭辇政。
京大师众。禁疏网阔。
情有万源。道难一贯。
公综理殷剧。驭烦以。
高义侔于升云。明道著于夏日
旌发伏隐。察铢两之奸。
导扬滞美。尽衔筴之利。
化其善教。戎人楚言。
怀其令声。蟹筐蚕绩。
加以励精听断之术。侧席俊秀之才。
棱威于七贵五侯。灭私于四隐六戚。
令人除雪。既察孝廉
行马疗寒。即收门士。
权豪由其敛手。鸡犬所以䍐音。
王涣已来。政风旷绝。
称职之美。复存于公。
朝以为能。出除洛阳县
无何。丁太夫人忧。
服勤过礼。执丧惟病。
罔极之心。应于木石。
天降大戚。光覆不追。
春秋六十九。仪凤三年十一月十七日
万年之来庭里第。呜呼哀哉。
粤以大周久视元年龙集庚子六月戊寅朔七日甲申。迁窆于洛阳北邙山平乐原。
礼也。惟公履仁居德。
韫风怀雅。宏达不器
包容无方。墙隩之深。
则幽室十扉。洞房百牖。
言行之重。则商汤之驷。
夏后之璜。故能参神明以长人。
顺日月以曜物。刚直以断。
金之精也。温润以洁。
玉之符也。方弼承帝则。
运平天机。致君唐虞之上。
书美荆越之。岂徒校才班伯
愿试定襄之烦。比义野王
求领长安之剧。而信顺(阙十三字)而逾毁阳乌假道。
过峻岐而不息。崩孺慕于霜露。
归精灵于兹辰。昔郑相云亡。
舍玦悲于东里。羊公既殁。
罢市恸于南州。瞻古揆今。
不之远也。饰终以薄。
遗令在言。时服编书。
衣而共下。含珠连玉。
同瓦器而不藏。长子朝议大夫果州司功参军谞第二子越州都督府士曹参军諲第三子符宝郎谌第四子太子典设郎谔第五子宋州司功参军䜣等。
罄节励行。彦士高其式模。
积学储宝。词人贵其渊洽。
州里化其邕穆。神明通其孝悌。
思所以扬德来裔。垂文永年。
托之不刊。以申罔极。
我闻有命。敢作铭
迁周从虢。为公作
汉台晋衮。邦基政本。
期生哲。时惟我君。
犹彼灵凤。翰飞紫氛。
行高德广。如山如云。
曾不助顺。憖留斯文。
北山伐石。西邙负土。
撤殡毁宗。迁车奠祖。
偫子克孝。坟茔终古。
蓼莪长号。谁谓荼苦
予守南康适当旱岁睹东坡玉涧留题喜雨书之庶几新年三白之符也 南宋 · 陈宓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雪堂居士醉方熟,玉涧仙人冷不眠。
送与安州泼醅(原误作酷)酒,一年三白是丰年。
北岳降香呈严学士1286年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恒山
万里溟濛起战埃,翩翩勒马出金台。
同君远使山头去,如朕亲行岳顶来。
野庙横斜挨老树,古碑颠倒枕荒苔。
瞻天只有丹心在,香篆炉熏达九垓。
题昌文学并蒂茉丽花 明 · 董其昌
五言排律 押侵韵
旃檀虽有林,并蒂独撩吟。
连理通香观,交跗快盍簪。
璧人仍竞爽,孪子本冲襟。
和鹤胎生意,求凰合后音。
迎风俱绰约,样月共浮沉。
贮岂黄金重,浇宜湛露斟。
无根希世宝,解语旧盟心。
地似唐昌近,花将汉苑寻。
桐君曾未记,神女或潜临。
老我荒斑管,情钟瑞草深。
涿州1288年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
泸沟桥下水泠泠,落木无边正清。
牛马乱铺黄帝野,鹰鹯高摩涿州城
柳亭日射旌旗影,花馆风传鼓吹声。
归客偶然舒望眼,酒边触景又诗成。
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682年9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诸侯计功。其铭曰仲山甫式于百辟。
大夫称伐。其铭曰正考甫恭于三命。
所以扬其先祖。所以示其子孙。
上古之初。刊于礼乐之言。
中年以降。述于宗庙之碑。
文质既殊。条流遂广。
山河永配。金石长存。
或旌原氏之阡。或表滕公之墓。
观百林之字者孝廉之旧业。
于是乎不愆不忘。读黄鸟之词者。
文范之馀风。于是乎可久可大
公讳珽。字叔珉
河南洛阳人也。宇文归之远派。
宇文翰之馀秩。龙火昼夜于钟山
鹏云南北于溟海。自中州圯坼。
上国崩离。魏氏忘其宝图。
齐人弄其神器。则天有成命。
周虽旧邦。文王以业重三分。
昭事上帝。武王以功成八百。
阴骘下人。车书混一于域中。
子弟星罗于海内。方乎刘泽
乃天汉之懿亲。匹以曹洪
当涂之近属。及其隋室迁鼎。
唐运握符。固亦坛社仍存。
山河不替。曾祖显和。
后魏冠军将军朱衣直阁东夏州刺史车骑将军散骑常侍长广郡。周赠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延丹绥三州诸军事延州刺史
周书有传。对扬天命。
保乂王家。霍去病初封冠军
周亚夫始为车骑。剖符之重。
任在于六条。建国之荣。
礼高于五等。祖神举。
使持节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京兆尹柱国大将军并潞肆石四州十二镇诸军并州总管东平郡公。赠少保
周书有传。材优辅弼。
业赞云雷。晋则羊祜仪同
楚则若敖柱国王章之拜京兆
天子闻其直言。郭伋之莅并州
诸童符其恩信。考谊。
隋文皇帝挽郎。皇朝益州青城瀛州清苑县令
钩深致远。直道正词。
不汲汲于富贵。每乾乾于日夕。
广都蒋公炎。非无社稷之能。
太邱陈仲弓。自有闺门之德。
庆成弧矢。气袭芝兰。
剑则赤山之精。牵牛于北列。
鼎则黄云之宝。入天驷于东方。
资大孝而立身。蕴中和以成德。
词参变化。稽百代之阙文。
学富图书。阅三冬之旧史。
司徒袁粲。许之以栝柏豫章
处士祢衡。目之以椅桐梓漆。
任国子生。擢第授道王府参军郑州参军事
横经太学。射策王庭。
高阳才子。宣慈惠和之誉。
武公新邑。济河洛颍之间。
兼摄务殷。参卿位重。
王徽之任达。国士升车。
刘简之博闻。中郎寓直。
秩满。授遂州司户参军事
天开井络。地泄江源。
财雄翕习于外区。栋宇相望于近甸。
尹兴为政。知陆续于众人。
黄谠临官。识包咸于数子。
寻迁绛州翼城今。大梁星野。
封圻。城故绛以深其宫。
新田以流其恶。实惟繁剧。
载著循良。鲁国有司。
无擅徵之事。南阳郡
罢休沐之娱。州府状闻。
乡亭颂德。亦由礼让之化。
绵竹于是乎作歌。风俗之夷。
浚仪于是乎刊石。稍迁符玺郎
寻奉敕检校鸿胪本官如故。环济要略。
掌天子之符玺。刘熙释名。
京师之心腹。是分麾节
赞王国信不差。
郊迎有序。迁尚书职方员外郎
夏书禹贡。辨其川泽。
周礼职方。明其物土。
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
閒夜絜斋。惟有张灯之宿。
诏除朝散大夫晋州司马。寻迁长史
平阳旧县。姑射灵山
玉印仍存。瑶城未改。
习凿齿之逢宣武。三命而践侍中
管公明之谒冀州。四见而登别驾
诏迁同州长史河西辐辏。
北膏腴。秦地之下邦。
汉京之左辅使君何以为政。
端右宜其得人。江统
直言则陈留阮宣子唐林荐善。
通理汝南黄叔度王祥纠合。
公辅之宏才。荀羡逸偫。
壮冲天之劲翮。享年六十有五。
永淳元年六月二十一日。终于华州之别业。
呜呼哀哉。公元亨利贞。
文行忠信。礼乐之君子。
儒林之丈人。当在颜冉中求。
自是风尘外物。友于之义。
伯淮与季江同寝。朋从之道。
鲍叔管仲推财。优游大学之中。
藉甚平台之下。辎车就列。
化洽于二州。油轼当官。
政成于半刺。道尊德贵。
而大位不跻。有志无时。
而天年不永。即以其年十月
迁窆于郑县安乐乡之西源。嗣子某官等。
诗礼预闻。箕裘早学。
生则尽其养。刘殷积粟于七年。
殁则致其哀。唐颂绝浆于九日
占白鹤。相青乌
郑伯所封。有林之采地。
所赂。有河外之城邑。
其川渭水而玉璜。其镇华山而金石。
习习旟旐。纷纷野田。
范巨卿则素车来哭。韩元良则缌麻设位。
大夫梁鸿之命。终陪列士之坟。
妻子从田豫之言。竟托神人之墓。
呜呼哀哉。铭曰。
国自东部。家承北平
遂荒中县。奄有神京。
时逢日薄。运改天正
二王之后。三代之英(其一)
惟宗惟祖。有典有则。
魏将军。隆周柱国
于穆显考。其仪不忒。
礼乐宣风。闺门表德(其二)
五才钟秀。百福与贤。
蜀都曾子汉代颜渊
公之广学。其积如山。
公之大辩。其流如川(其三)
亲则郕霍。地居周郑。
人物会同。歌谣鼎盛。
设官分职。天子有命。
束发登朝。参卿军政(其四)
江汉之流。河汾之都。
礼优悬榻。任重前枢。
六玺为贵。皇天降符。
九州为广。益地开图(其五)
平阳守土。下部风俗。
秦晋闾阎。山河𮜿躅。
缇油之化。海沂之曲。
始听鸡晨。行复骥足(其六)
龟长筮短。吉往凶来。
宾朋永诀。徒御相哀。
华馆无象。元堂不开。
青龙水曲。白马车回(其七)
漠漠古墓。槭槭寒桐。
郭门之路。平林之东。
天光少日。地气多风。
凡生物而必死。唯君令始而善终(其八)
瑶花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天中树木,高耸玲珑,向濯缨亭曲。
繁枝缀玉。
开朵朵九出。
飞琼环簇。
唐昌曾见,有玉女、来送春目,更月夜、八仙相聚。
素质粲然幽独。

江淮倦客再游,访后土琼英,树已倾覆,攀条掐干,细嗅来、尚有微微清馥。
却疑天上列燕赏,催汝归速。
恐后时、重谪人间,只剩把铅华妆束。
保定途中偶成 明 · 郭登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白璧何从摘旧瑕,才开罗网向天涯。
寒窗儿女灯前泪,客路风霜梦里家。
岂有酖人羊叔子,可怜忧国长沙
独醒空和骚人咏,满耳斜阳噪晚鸦。
塞上988年 北宋 · 柳开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创作地点: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
鸣髇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乾。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三五引《倦游杂录》)
宋朝事实类苑》:冯太傅端尝书一绝句云云,顾坐客曰:此可画于屏障。乃如京《塞上》之作。
河北都转运樊谏议988年五月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河东先生集》卷八 创作地点: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
五月七日崇仪使柳开再拜,献书于谏议
人之事,系于情,极者无越于父与母也。
不以尊卑疏密,可与不可,有往告而必告者,虽得死责,无悔矣。
大君子闻之,亦不以其尊卑疏密,可与不可,但能施其力者,亦当不惜耳。
况其十年受顾瞩,非不为故旧也。
每侍坐左右,燕言无间,非不为深密也。
开言及此者,以先父太祖乾德三年监察御史,为泗州兵马钤辖通判州事夏五月得疾,卒于官舍,到此岁二十有四年矣。
其间仲父、叔父、季父、伯兄、仲兄、次兄,洎母氏、叔母氏、兄嫂氏,计一十五人相次亡殁,迄今未襄葬事,聚骨郊野垒垒,奈何!
太平兴国九年,任监察御史,知润州军州归,求得知贝州,以其岁月日时将吉,且卜葬焉。
至雍熙二年殿中侍御史春正月,因同职者以王事忿争,追削朝籍,得上蔡县,其葬事乃罢。
至三年,逐曹师馈粮伐燕,自涿州回,过阙下,献书乞从边军效死。
上念前罪无大,故情可怜惜,复得殿中侍御史
是岁也,奉使河北冬十二月,值王师有瀛州之役,连城陷贼。
河北事机飞章疾奏,上恕而纳之。
明年夏归,上于文吏中方求将兵者,与墀、载辈首得预选,充崇仪使
秋七月,方在邢州训练兵卒,急诏令知宁边军,所谓奋空拳而冒白刃,坐虎口而断贼臂也,众所知耳。
宫姓,今年岁得戊子,且利为葬。
又复得在河北,有上所赐中金可为充办,方经营于秋冬以襄事。
今者诏替归京,复不知千里万里东南西北而往矣,其葬事今敢决而为望哉!
是行也,父母叔婶兄嫂氏幽魂白骨其为厄乎!
越此年后,得岁在丙申,柳姓始利为葬,计之有八年矣。
八年间,身名禄位,开果自保必存乎?
苟先风露,即岂不动大君子哀念之心哉!
得在河北,即父母亲族间葬事不能营耳。
明公忠于事君,孝于奉亲,义于友朋,惠于人民,所以敢言而求其力耳。
于上所言事必从者,非府主太尉石公不可矣;
于府主石公言事必纳者,非明公不可矣。
复见魏、博、慈、相等州都巡检使,岁月过满,欲求而为之。
明公于府主太尉一言之,望府主太尉一奏之。
如此,则必得在河朔间,于父母亲族亡没者一十五人,可为歛而今岁成葬矣。
明公一言,而免此八年之晚,与先风露之忧,明公岂不动念哉!
死者无知则其已矣,如有知也,岂不阴助明公而致福哉!
况开之门有男夫长幼十九人矣,岂知他日无以国士报公者乎!
诚迫辞直,公其听悯。
再拜。
郭太傅987年十二月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河东先生集》卷八 创作地点: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
十二月十五日崇仪使、知宁边军柳开,谨再拜,献书于宣徽太傅旌旗之前。
今月八日殿直张维恩走马赍到雄、霸等诸州军探到蕃贼排比,恐犯边境事宜,不同众状,转牒一道,令开子细探候者。
开本儒官,于兵家事苦不深会。
幸逢圣主擢为近臣,承倚毗于边,方令捍禦其丑虏,在七擒七纵而未展,于知彼知己以粗能。
昨独不曾有状申报蕃贼恐入界者,开缘料得蕃贼此者不来犯边。
其事有五:一,天顺;
二,时晚;
三,地困;
四,人牢;
五,势怯。
天顺者何?
兵主杀,杀主阴,阴主凄惨、寒烈、晦冥、昏霾。
今冬已来,天日晴暖,郁郁如,无严风,无苦雪,无惨雾。
昼夜视之,彼贼上无云无气;
每每南首而望,我云如堤如林,横亘天际,极高极厚。
河冰不坚,随日融释;
太阴夜晕,胡星昼掩。
凡兵动有战,破军杀将,即天须示变于人。
今上天如此,是为天顺,而所以知其不来者,此为一也。
时晚者何?
高秋草肥,馀粮在野,马壮弓劲,分路齐驱,若彼时蕃贼南行,堪为我患。
今则岁已暮冬至春不远,大兵若动,进退经时,彼若暂来便回,彼即有害无利,虚成劳众,无以近人。
此是为时晚,而所以知其不来者二也。
地困者何?
蕃贼用兵,务食于我。
天资皇帝圣智,河北千里内村野间,民家刍粟粮储,宣命并已收拾入城,坡野众草烧爇欲尽。
彼贼若来,既无辇运,何能赡兵?
且以三五万骑胡兵计之,日用粮草颇众。
攻城池,又城池已固;
掠村野,又村野皆空。
久住又计日无可支持,轻行又逐处恐遭掩杀。
况其大众,何以能行?
此是地困,而所以知其不来者三也。
人牢者何?
逐处城池,屯兵甚众,南至澶、滑,师旅转多。
去年河北军民所被杀虏甚苦,此来怨惧,在处皆同。
怨者,怨杀虏于人;
惧者,惧杀虏到己。
皆能预备,例各齐心,缓则逐处宴安,急则逐处拒敌。
此是为人牢,而所以知其不来者四也。
势怯者何?
去冬瀛州我师败绩,彼贼首领乘胜破深州、下武强等县,将兵遽回,独耶律逊宁袭其空虚,破德州、滳河县而去。
以其去冬城池不修,兵甲皆阙,村野无备,刍谷至多,贼兵尚且倏来而归。
今岁河北城垒坚完,四望相属,戈甲如云,野无馀食。
茍来犯边,出入须惧。
以其去冬尚怯,而今岂能勇乎?
此是为其势怯,而所以知其不来者五也。
况皇帝圣神,为天下主,胡雏虏婢岂能敌乎?
其雄、霸等州军所探得蕃贼排比,恐犯边者,必是蕃贼首领北归,扬其虚声,张其贼势,惧王师之袭后,所谓往而示之以来之道也。
兵行贵诈,古今自同。
且以匹夫之事喻之,而可知其不来之理明矣。
今有下俚愚夫相聚,至甚尘微,而尚不肯轻出一辞,轻举一事,以为他先;
而况大国大兵,而肯容易不顾利害而动哉!
不尔者,当是耶律逊宁为其本主不来犯边,要扇其事,诱动我师,反惑其主,欲固己之权与位耳。
小人怀奸,其心难知。
皇王之道,混成如天,包笼四周,俾莫能越。
明公赞辅圣帝,掌握精兵,料敌安边,如古名将。
愚直无识,祗以惊惭,辄具启闻,望赐悉察。
顿首。
卢沟桥抗战纪事 其十五 清末至现当代 · 王冷斋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一局棋争我著先,森田不振更牟田。
增兵再调河边旅,依旧逡巡不敢前。
注:是时我驻西苑之何旅及驻长辛店保定之张旅、戴旅均赶至,在八宝山龙王庙等处与敌激战,敌军失利,旅团长河边正三、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均畏我军勇猛咸不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