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其三 北宋 · 赵抃
 押东韵
灵山一片云边雨,每为熙朝作岁丰(题仁惠王庙
按:明林立翔天启衢州府志》卷一四
明果禅寺元丰二年十月 北宋 · 毛维瞻
 出处:全宋文卷九九二
宋元丰二年冬十月十四日维瞻资政殿大学士太子少保致仕赵公浮石,如宣风,宿五花峰下。
诘旦,入项山,晨饭,来咸通兴善院,遂入里寺源,抵明果,瞻谒大彻禅师真身殿塔。
寺距城仅七十里,僻在层云乱峰之外。
樵涂坞径,车马之迹不能到。
山有铜刀涧、猪掊泉、贞證塔,杨光弼记,皆名存而迹亡,不可寻究。
介源之半山,兴善寺辄有巨石,极高峻,众指为舍身台言禅师昔来此,欲自毁于台上,有神物捧护,竟不能殒。
山四面回合,至之者宛如别造一世界。
迫而望之,山转近转高,溪转深转清,实真人开士栖遁之域。
寺碑有唐白太傅所撰《禅法堂记》,前后观者无不眩惑。
盖记所叙禅师乃衢之信安人也,祝氏其姓,维宽其字。
修善受具,居西京兴善寺
及终,就葬灞陵之西源
今是寺反有师之真身,来者参验无證,宜不得以无惑也。
呜呼,佛之化身,动踰千百亿,或在其土,或之他国,安有一方之定乎?
极乐国众生清旦衣械,盛众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又安有一止滞乎?
公以维瞻考知始末,将去,俾条晰以书于题名之壁云。
按:嘉庆西安县志》卷四四,嘉庆十六年刊本。又见嘉庆衢县志》卷一九。
大宋京兆府鄠县逍遥栖禅寺修水磨记天圣八年八月 北宋 · 释志陆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二
夫关市农田之赋,邦国所以备于年储;
疏流变磨之功,人事所以资于日用。
矧兹匠妙,俾自轮行,实济物之殊功,乃厨须之要务。
长安鄠邑,有逍遥精舍焉,即后秦三藏法师什公译经之地也。
此寺名标胜概,面对终南,况草木以灵奇,常高僧而间出(秦自隋唐皆高僧译经之地。),境称绝异,具载丰碑,此不复序。
寺之东南隅三里以来,按图经曰高冠之谷。
其谷口有隙地,先是尚行温之地,乃前寺主崇恩端拱年中以金帛易之,从始迄今,皆以荒墟,曾未田种。
寺主法普始一日与同志曰:「此处地壖涧口,水会潨流,欲树建于磨亭,似不烦于巨力」。
既陈厥议,咸心悦随。
乃剪伐榛芜,凿开峻岸。
方兴功力,会乏资财,有信士张彦实施青蚨百绳,助充营建。
是以抡材聚墨,选匠鸠工,徘徊尽合于规模,巧拙皆依于制度。
于是危楼崛起,疑蜃吐而云成;
骇浪奔轮,若虬蟠而转影。
且观其源也,危峰巘岫,状怪形奇;
下之流也,莹碧澄潭,深沉无底,人而过者,莫敢而窥。
故九夏绝于炎殃,则可滋于稼穑;
一方溉于畦垄,则挹之弗穷。
其磨亭正座五间,都成七架。
西开客馆,东敞僧房,俾来者洗以尘襟,醒乎耳目。
望辽天而空阔,夜月良多;
睹雨霁于秋光,屏观叠嶂。
阒然世外,杜绝喧繁,岂止独利于禅林,抑亦务资于闾里。
约费羡镪三百馀缗,岁月未周,土木功毕。
是知地之兴也,故有其时;
物之盛衰,良因其主。
寺主法普与供养主法明,并以精勤无怠,道行有闻,皆继踵于真宗,为乡闾之所仰也。
茍非积于勤俭,安以树于胜因者哉?
乃以庠事既周,虑迁陵谷志陆隈承见托,固让弗遑,辄述辞,志于翠琰。
时天圣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记。
按:民国《重修鄠县志》卷七,民国二十二年西安酉山书局铅印本。
易训自序 宋 · 宋咸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三、《文献通考》卷一七五、《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六○
予既以《补注易》奏御,而男亿请馀义凡百馀篇,端因以《易训》名之,盖言不敢以传世,特教其子而已。
按:《郡斋读书志》卷一,光绪长沙王氏刊衢州本。
赵清献公像赞1084年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志在伯夷,其清维圣。
顽懦闻风,百世增敬。
清献公,实嗣其正。
处乎乡闾,力学笃行。
立乎朝端,面折廷诤。
玉拟其洁,冰拟其茔。
饫乎圣经,本乎天性。
自初登第,至于还政。
毅然一节,始终惟令。
我辱公爱,日相亲近。
世有公像,如月在水。
表而出之,后学仰止。
按:光绪重刊康熙衢州府志》卷一。
东坡 北宋 · 何恭
昔日欧阳心独苦,搜罗天下文中(《六研斋笔记》卷二作(下简作一作)章)
未逢嗟谁有(一作与),昆体文章正旁午。
一得眉山老翁语,始惬平生好奇古。
骞腾鸾凤(一作鸑鷟)螭虬侣,锦绣肾肠终日吐。
眉山跨马挟双龙,迤逦斜攲剑阁东。
一息万里先(一作语光)群雄,是日鲁酒归醇醲。
仁庙当朝起数公,四时阊阖来清风。
眉山秉笔摩苍穹,稽首献议何雍容。
是时庆历垂嘉祐,东省西垣半耆旧。
一代伟人争入彀,大开黄阁咸虚受。
公时脱颖眉山后,(原作歌,据一作改)机云同一奏。
建安数子空鸣脰,集贤学士皆笼袖。
玉人发马下天阶,华盖星边捧诏来。
天子延英不浪开,为公此日深徘徊。
金吾侍侧天颜低,上列四辅三台
相与畴咨将相材,飘然八骏先龙媒。
西京应制十八九,褎然为举首。
此辈昂藏希世有,刘蕡又作蛟龙吼。
观公举劝新(一作斯)人手,玉壶破碎珠囊剖。
许国诚心仍贯斗,识者谈之不容口。
天公一见列诗曹,指挥姮娥供兔毫。
公歌数阙风刁刁,若耶溪上皆停桡。
郢客掷笔不敢操,楚人往往收离骚。
李杜藩墙不甚牢,李白脱却锦绣袍。
东风颠入五湖里,万籁声声酷(一作哭)龙耳。
河伯江妃愁欲死,只恐公来搜(一作将来拶)见底。
南登灞岸将何以,直节壮怀聊自倚。
养得身长数千里,天地一夜风雷起。
官家内相能几人,几人到此陪经纶。
天语叮咛下降频,金莲烛畔窥龙鳞。
日曝花砖暖绣裀,镮金佩玉何申申。
姮娥唤作真麒麟,焉知韩李非前身。
龙楼漏箭铜壶挹,隐约六街驺唱入。
传宣使者翻然(一作翩翻)集,月题控马天门立。
锦笺琼管尚书给,九韶忽然如俯拾。
宸恩四海周流及,武帝王封乃平揖。
我宋修文偃武初,词林翰苑森扶疏。
窦仪陶谷端何如,峨冠曳履承明庐。
草昧功名向(一作尚)武夫,讨论润色姑徐徐。
剪夷五代尊图书,墨客稍稍跻天衢。
中间作者相踵武,请试从头为君语。
真宗皇帝亲神宇,杨亿风流玉堂处。
倾金注(原作铸,据一作改)瓦横樽俎,大笑哄堂任豪举。
逡巡百尺江南楮,密扫煤烟骤如雨。
六一超然又不同,陈言万纸一洗空。
晋宋齐梁不待攻(原作功,据一作改)两汉直抵元和中
龙骧凤举扶桑中(一作东),五采射日吞长虹。
满堂玉磬谐金钟,纷然和者如笙镛。
木铎可怜声独悄,一振铿然须大老。
伊说数公无处讨,规模小。
马迁班固工品藻,出处行藏何太少。
升沉将相王侯了,经天纬地凭谁好。
信知风采古为多,文章焕若何。
东作西成南已讹,真人更集满(一作銮)
夷夔礼乐俄森罗,黼黻郊庙金盘陀。
羽毛率舞呈天和,高阳才子前赓歌。
君哉颔首(一作顿起)一俞尔,执简抽毫无及矣。
周公整顿乾坤已,开阖(一作辟)明堂复如此。
从头制作轩辕始,海兽山禽咸献美。
衮冕分明圭玉侈,六代光华蔼(一作谒)天子。
日月星辰缋九天,虫鱼草木续(一作绘)山川。
群圣文章想亦然,百家妙理何周旋。
离黍稷春风前,东周一去追无缘。
帝德王功只仅传,庙堂急管催繁弦。
巍哉孔子尊如帝,矫矫孟轲天莫制。
斯文其(一作未)丧今何在,邹鲁邈然安可再。
扬雄力寡知无奈,天禄校雠真末计。
江海悠悠百川逝,回首相望几千载。
熙宁天子悯斯文,展转搜扬到海垠。
丞相王公举趾尊,委蛇二老西来宾。
咀嚼六经如八珍,补葺东鲁锄西秦
天子资之又日新,八风自转成天钧
顷从孟子驱杨墨,他日淫词又榛棘。
丰镐荒凉天空碧,中庸一路(一作庸孟书中)几充塞。
金陵为此深求直,二十年来人稍识。
求之左右逢星极,内圣外王真准的。
古人效学丰文斯(一作岂文辞),堂陛之间意已移。
彝何虎蜼尊何牺,云何簠簋加灵龟。
不然制作知无时,反(原作及,据一作改)鲁诗书一贯之。
明明古训识者谁,百家效语如婴儿。
蝌蚪六书藏屋壁,岂比论笔迹。
会通意象如作易,不假语言含妙德。
倘从对偶音声觅,洙泗文章少平仄。
解到雕虫童子识,斯人稍得扬雄力。
熙宁论撰亦何惭,况把先儒众说参。
举世传经作指南,辟雍泮水堆牙签。
或者嚣然痛欲歼,安得诸儒口遂钳。
圣主贤王实询佥,公当(一作尝)一语令师严。
翻思偃蹇熙宁末,苦信古书由世拙。
金陵户外履成列,称衡一刺终漫灭。
彷佛五经无二说,堂堂万里星中月。
欲论西汉谁优劣,忽若吟蝉风脰咽。
边韶性懒读书顽,病甚相如下笔悭。
敢望言如雾豹斑,担簦负笈徒间关。
沂水春来粗(一作初)解颜,浴沂童子弥春湾
先哲如龙尚许攀(一作可扳),鼓琴(一作瑟)从之岂浪閒。
可怜道德共耕猎,何苦侯门俟弹铗。
不挟而来聊自惬,栩然梦尔为蝴蝶
饮中数子刘伶侠,江外主人张翰(原作慑,据一作改)
短船下水轻仍捷,落帆解舵吴山(宋吴萃《视听钞》)
按:《六研斋笔记》作周密《浩然斋视听钞》。 《视听钞》:王氏主经术,苏氏主词章。东坡钱塘,有三衢士人何钦圣名恭,意以经为然,献长篇于东坡,欲其推尊王氏,诗曰云云。东坡得诗意不乐,然亦厚遇之。
永平寺僧了空 宋 · 范冲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几回飞锡入红尘,一任随缘自在身。
琢句不妨明日用,援琴谁与听阳春。
扬眉瞬目如相委,捧腹狂歌即是真。
汤饼藜羹奉朝夕,自怜担板小乘人(扬眉四句原缺,据《宋诗纪事》卷三四引《衢州府志》补)
按:明林应翔崇祯衢州府志》卷一四
偃王 宋 · 刘章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枌榆青荫密,不记几周星。
造化留神迹,山川妥地灵。
一时捐玉几,千古享彤庭。
仁义终难泯,丹心照汗青。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衢州府
乌石寺题名绍兴三年十月 宋 · 岳飞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二
岳飞奉旨趋阙,复如江右,假宿幽岩
游上方,览山川之胜,志期为国速欲扫平黠虏,恢复舆图,迎二圣于沙漠,辅圣王无疆之休。
绍兴三年十月初三日题。
按:康熙衢州府志》卷三,光绪八年刻本。
衢州新建贡院 南宋 · 李处权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
古之取士,论终身之行,不试以一日之长。
居州处于学,及其贡于天子也,亦自学而宾兴之。
及既贡而选之也,则取其行能同耦者射于泽宫,泽宫者所以择士也。
古之择士之所惟见于此。
自是而降,汉以秀孝贤良,魏以中正九品,惟贤良射策于天子之廷,其馀则考其素行,无试于有司之文。
隋建进士法,唐因隋旧而浸盛,其贡士之制,又有明经明法、书算,每岁仲春各郡县馆监课试其成,以礼遣之,试士之法,始见于此,犹未有所也。
惟汉以前去古未远,俗尚敦朴,有司一出于公,士亦信其所有,一介自修,爵禄随至,故无僻远幽隐,而废滞毕举。
及其后世风俗浸衰,公道化为私恩,人材怵于势利,廉耻汩没,奔竞成风,如贾求赢,侥倖一得。
于是有三互之法,黏名之制,有挟假之禁,革滥防奸,如此其备。
自古文物之盛,莫过于本朝。
主上继统承业,尤留神于取士。
三岁大比,取士至数百人,而州郡之充赋于有司者,大郡至数千人,其次犹参伍其一。
故寺舍官府殆不足以赢之,茇舍棘藩,取具一切,湫隘暴露,防禁不严,奸弊滋起,有司玩习,恬不知省。
衢为大郡,在东南号称多士,每三岁来试于有司者,无虑四千馀人,然亦无所谓贡院者。
中书舍人襄阳张公作牧之二年,适政之成,补苴罅漏,无以不理。
会三岁诏至,吏以故事告公,乃慨然相州西北隅,得元爽之地,实始建焉。
肇自丁卯之七月,而成于其十二月
籍旧逋以其用,故人不病扰;
取游食以助役,故工不告劳。
作堂于中,各五楹,重其后堂,挟以左右庑,为吏舍庖湢之所。
其前堂为东西序,又其前为长廊,东西相重,以待试者。
外为大门,挟以两庑,以处凡有司之隶于试所者。
为屋百间,从四十丈,广半之又加六焉。
高其闬闳,厚其垣墙,前日之弊事革无馀。
既成,会行乡饮礼,于是率州之宾老士大夫以落之。
卒事,相与周览四望,惊所未见。
此邦固多士,先是龙丘刘君章廷对第一人,益有奋心,争相磨厉,风俗为移,盖数百年未之有也。
襄阳公之治,威行爱立,吏畏民服,遇所未为,指麾亟办,不俟终日。
是役也,一方之士赖焉,又岂数百年所有哉!
或曰:「虽然,今为是耽耽者旷数年以待,不几月之用,其为不急之务欤」?
处权曰:「不然,凡国家取士,岂非所谓至公者耶?
斯院之役,使人人得安意挺志以毕技于前,而秋毫之私无所隐,所以奉承法令者,苟嫌于豫备逆设,而苟且是图,盖为政之公患耳。
且子欲以取士为虚文乎,虽无院可也」。
或曰:「然则盍书之」?
乃刻石以记。
按:康熙衢州府志》卷六,光绪八年刻本。又见嘉庆西安县志》卷四七。
偈颂六十五首 其二十二 南宋 · 释咸杰
 押词韵第十部
生铁铸牛头,牵犁还拽杷。
智者笑忻忻,愚人惊怪差。
古往今来几百年,更向鬼门重贴卦(举《圆觉经》中道: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按:以上辑自住衢州大中祥符禅寺语录
衢州开化三达尊祠记 南宋 · 邵骥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四
三达尊,德、齿、爵具焉,而以名祠,隆敬也。
在《礼》有瞽宗之祭,瞽宗,学宫也。
凡有道德可师法者,通得祀焉,盖学政也。
大夫士爵有列于朝,齿有贵于乡,世世相望,皆以名德,则其游居字牧之地,亦相与奉之,以为名教主,曰:「此吾乡邑先生也」。
于是堂焉,貌焉,若有见乎其位者,所以象其威仪恂慄,人不能忘之意。
有一于此,应祀典矣。
开化为衢文邑,其山川环秀,风俗醇雅,人皆乐之。
卒章曰笃不忘。
尔后邑之士皆稽首再拜,成礼而去,并书而镵诸石。
按:康熙衢州府志》卷六,光绪八年刻本。
乞给借稻种状五月五日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五○
本司准淳熙九年正月二十日尚书省劄子,勘会春耕是时,深虑江浙、两淮州县去岁旱伤之后,贫民下户并流移归业之人艰得稻种,却致妨废农务,理宜措置。
正月十九日,三省同奉圣旨,令逐路转运提举司疾速行下去岁旱伤州县,多方措置稻种,斟量给借,及时布种。
候丰熟,却行拘还。
具已借支数目闻奏,仍多出文榜晓谕。
本司照对绍兴府去岁旱伤为甚,衢、婺州为次,遂那拨钱,发下绍兴府,及下衢、婺两州诸县,恭禀圣旨指挥,措置给借,并镂版晓谕人户通知。
先据婺州申,本州乡俗体例,并是田主之家给借。
今措置欲依乡俗体例,各请田主每一石地借与租户种谷三升,应副及时布种,候收成日带还,不得因而收息。
如有少欠,官司专与催理,不同寻常债负。
已下诸县从此施行。
绍兴府申,支拨官钱,委官同与县官措置给借,五县共给借过第五等下户并流移归业人五万七千八百户,计钱一万七十四贯五十四文省。
衢州申,管下属县那借官钱五百贯文,及劝谕上户将收到稻种共二万一千六百二十二石四斗二升二合,斟量分借乡民布种去讫。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一。又见《朱子奏议》卷一二,康熙衢州府志》卷二七,《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八、食货典卷九○。
白鹿洞书院揭示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四八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
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
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
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
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
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
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慎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
诸君其亦念之哉!
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四。又见《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九一,《性理群书句解》卷二,《读书分年日程》卷首,《庐山纪事》卷七,康熙衢州府志》卷二四,康熙西江志》卷二○三,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四五,《白鹿书院志》卷二,同治德阳县志》卷一五,《庐山志》卷八,光绪凤县》卷二,民国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卷四。
江山县学记 南宋 · 章颖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七
古之教亦详矣,不特国有学也,于遂于党于家,亲不遗于贵,疏不遗于庶,朝觐会同无非教也,四时读法则教寓于读法,三年大比则教行于大比。
其效至于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出入有常度,斑白者不提挈,风俗之美何如哉!
后世之教及于士而不及于民,所以教者又皆记其文而遗其实,不耕而望夫穫也难矣。
人见其如是也,则曰文华之胜而遗士习之蔽,人材之盛不在科举之间,其说固美矣,而颖未以为然也。
今之所以为学校者无教也,特廪之而已。
一士之不饱,一宇之不葺,固州县之责,而身不立,名不扬,亦尝有终夜不寐者乎?
宗族称孝,乡党称弟,亦尝求古人而企及者乎?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亦尝有味古书之言而反之者乎?
若犹未也,则是教之未至也。
若夫因古之名求古之实,县于民为近,县宰于官为久。
江山之邑壮矣,而山川之秀美实萃焉。
县之有学其来已久,辟墙为重门者丁昌朝也。
重建大成殿鲁訔也,立外门者商伯也,新讲堂者邹浩也。
知县汤悦县尉熊可量常葺而记之。
岁久复圮,今黄汝嘉又加葺之。
在学之士合辞以来,求记于颖。
窃谓前后相继而汲汲于此亦善矣,然今学之教非古之教也,故道其所以然,使为邑者知究其实,不徒玩其文,知求其心,不徒便其身,则因学以教,庶不为虚文,庶乎不愧于古矣。
按:康熙衢州府志》卷六,光绪八年刻本。
重建开化县廨宇记绍定五年 宋 · 董梦程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八二
绍定四年秋,寇起常山八月,犯开化,官民庐舍荡于回禄,靡有孑遗。
明年春太守林楷通守史弥应谓臣梦程历任边庭,试邑清湘,稍有劳绩,可任抚绥,自剡川丞辟宰兹邑,俾令兴复。
圣天子加惠黎元,大丞相爱惜善类,特俞其请。
梦程八月廿三日驰驿诣县,闰月十三日公宇邑屋俱落成,轮奂维新,和气周浃,与昔时虚增户口者大不相侔。
顾惟祖宗究心郡县,亲书石诫,昭示方来,德至渥也。
梦程谨百拜摹写圣画,勒诸坚珉,以朝夕虔奉,庶几推广祖宗爱民之仁政云。
按:乾隆衢州府志》卷五,光绪元年补刻本。
莲花赵公 南宋 · 赵孟奎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四
柯山□□□□东南□□□□□□祖宗丰芑深仁,与扶舆淑气盘纡郁积,是生清献公
高风劲节,起乎百世之上,载诸行事者,直哲人之细耳。
安阳老真「标表」一语,衢之人持以誇四方,百八九十年犹一日也。
墓在莲花官道陬,大夫士东西行者,如过蟆陵而望垄冈,起敬起慕。
咸淳三年冬十一月孟奎蒙恩假便□□谒拜,路蘙桐亦荒隤,顾瞻抚然。
既祗事请,念末学晚生若为课治□□为政简易,□□□裕陵□□之言如天,愿学焉。
饮冰自誓,月所得俸,储备营□意,勿敢以它赀污其清明。
下三月,委教授曾凤、主学马举之相攸,新乃栋宇,植之松桂。
五月□□告成。
旧祠偃王居左,清献居右,盖畏垒民尸祝庚桑子之意。
孟奎惟墓有祠,所以嵩祀。
且公依亲而葬,则父荣国公同此山,祀公而遗其父,□它有所奉,而□客之,偃王与公之心,必俱有未安焉。
以是前祠公,而中堂荣国公位,用彰家庆,鼎建荣国公道,或少慰公纯孝□今仍就近创偃王,以便里民祈报。
所在郡国皆崇先贤,有置守冢者,有封爵入祀典者,有复其后以奉祠者。
槃槃斯邱,实公归全之地。
云边双表,月高露洁,昔携之鹤,庶几其来乎。
起公九原,立□朝为邦,为□□天子抚一方,为国家惜君子,嘘一琴之清风,廉顽立懦,以大幸斯世,亦惟公志也。
奉直郎、宝华阁、权发遣衢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节制出戍军马赵孟奎记并书题额。
按:嘉庆西安县志》卷四七,嘉庆十六年刻本。又见民国衢县志》卷一八。
次韵光裔 宋末元初 · 张伯淳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为民那肯为身谋,岁月蹉跎志士羞。
砌下有蛩还促织,眼前何草解忘忧
湖光收入千军笔,世事催成两鬓秋。
但愿丰年同一饱,巴歈正不减齐讴
按:师道古诗,语意肤浅,近体率皆应酬之作,全篇殊不足观。而佳句颇多,如《简张畴斋》云:「白发游尘里,黄花过雨馀。」《出郊》云:「瘦筇支彳亍,狭路写之玄。」《寿张右丞》云:「春意偏于天上早,月华长似夜来圆。」《次韵雪涧兄》云:「身疑梦里同清境,喜到眉间展碧峰。」《送王士能衢州同知》云:「才从国子先生出,曾是分司御史来。」《送顾东圃》云:「一廉宜得能官誉,垂去还如始至时。」《送张可与参政》云:「不日可承三接宠,此官已较十年迟。」《贾氏望梅楼》云:「曾观海者难为水,自出山来无此游。」《送张从之台郎》云:「幕中颇见此客不,江左喧传某掾来。」觉意深语健,耐人吟讽也。
宋末元初 · 张伯淳
瘦筇支彳亍,狭路写之玄。
才从国子先生出,曾是分司御史来。
一廉宜得能官誉,垂去还如始至时。
曾观海者难为水,自出山来无此游。
幕中颇见此客不?江左喧传某掾来。
元诗选:佳句颇多,如出郊云云,送王士能衢州同知云云,望梅楼云云【望梅楼 「」字从诗意疑为「海」之形误。】 ,送张从之台郎云云,觉意深语健,耐人吟讽也。
江山 元 · 贡师泰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万山深处开孤县,下马入门风满庭。
雨脚远垂松涧白,云阴低护田青。
已知卖剑人归野,还忆弹琴客在亭。
喜见寰区多,最书时复到虞庭。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衢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