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注释
姑山 清 · 方朝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一角青天缺,孤峰补白云。
洞深泉自出,山险路难分。
日月愁关锁,风雷乱见闻
但令栖隐去,何必遇神君。
按:“风雷乱见闻”,深山中疑鬼疑神,真写得出。予游良常山,有“风雷生绝壑”句,然自视觉平近矣。
申明亭 明 · 金闻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乘胜寻游入翠微,森森竹柏护禅扉。
无心洲石鸥寻梦,有意枝头鸟趁衣。
变易沧桑山色在,兴亡吴越浪花飞。
悠然会得无生语,直欲因僧买钓矶。
按:无锡开化乡志
南安军宗丞都官邵公墓志铭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七
知大宗正丞都官郎邵公绍熙四年二月丙辰卒于南安军治,厥明年十一月壬寅,其孤笥、籥、范葬于金华县白砂乡杨源。
又三十有二年,笥以书而请曰:「先君墓道之铭久未有属,笥之罪大矣。
虽然,苟得公铭,傥可以自赎」。
余阅其状,又得《泛溪遗稿》,知公之言之德,铭敢不诺?
谨按:邵氏家婺之兰溪,曾大父文,大父迪,皆不仕。父友贤,以公赠朝奉郎;妣翁氏、徐氏、曾氏,皆赠至安人曾安人遗腹生公讳骥字德称。数岁丧母,克自力学。绍兴二十六年太学,中乾道二年进士第,以祖讳授寄理左将仕郎,调隆兴府丰城。获强盗,法当改秩,帅臣龚公茂良将以闻。公辞曰:「此职分也,敢徼以为利!」公淳熙三年潭州醴陵丞,以材擢善化,摄衡山安化,皆称治。衡山饥,民诣县丐贷,有转运司枋木米六百石,遇造船乃发。公谓使吏上请则无及,遂先贷而后请。使者果大怒,委剧吏廉其事。无所得,犹移主湘阴簿。民讼其冤,不踰月复旧。八年,用举主改宣教郎,知衢州开化县又承旱歉,振恤有方。朱文公常平使者忽轻车行县,至则喜谓公曰:「吾所以来,有言邑多流莩,今大异所闻。」文公风采震憺,吏重足立,而于公独卷卷焉,且以升陟举之。先是,县有恶少年比为十友,持吏短长。公摘其渠长前后所坐上之州,不为竟治;又上于监司,于台,于省,凡三置狱,卒论如法,俗为之变。公以是邑清献赵公北山程公庄简李公流风未泯,乃祠于学以示风厉。其他如罢科敷水碓钱,免劝谕酒,皆去积年之弊。连帅监司论荐,诏赴都堂审察。十二年,差监都进奏院,寻为大理寺主簿,迁丞。十六年光宗皇帝受内禅,公进《绍兴圣烈》、《淳熙圣孝》二颂以侈两朝之盛。又尝应诏言事,论役法、税契、刑法、科举,皆中时病。因轮对进《刍言》十篇,上每事称善。改知大宗正丞,又论钱弊,略曰:「铜钱日越虏界,而彼之钱未尝秋毫涉吾地也。以彼轻货,易吾楮币,复以楮币要我铜钱,是以其无用倾我有用,兹其为谋叵测。且彼能令行禁止,而我顾不能,此非直顽民猾商也,吏奉法不谨耳。」上顾问再四,下其疏集议所,时议咸允。绍熙元年权尚书都堂郎官明年以疾请,出知南安军。地𥕂民贫,公谨事节费,按淳熙十五年以后逋赋为缗钱六万,尽蠲以予民。岁贡圣节银三千两,三岁大祀半之,异时取诸下三县,公请于朝,议所以蠲之。漕使者林公湜辍帑金为代输三年之一,以成公志。先是侬智高叛,郡以民当输米石钱则千赋钱二百以供军,名曰紫蒿钱,岁约五百万。既罢兵,乃以资郡少府私用,公悉除之。在郡踰年,政成位孚。盖尝即公之岁阀而慨然有感于世道之升降焉。且公选表召寘奏邸,正同郡留魏公当国,犹二年迁理官,又三年转丞大宗正。又踰年,留魏公相,擢兼台郎。自郎请外,会御史中丞何公澹建请三丞二著、权郎得持使者节,若为公设,而公仅得一远小郡。公之守道不竞,于此亦可略见。惟居敬穷理,有得于屈伸之分,则素位而行,升降久速于我乎无加也。《召南》之诗曰:「羔羊之皮,素丝五纪,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序《诗》者曰:「在位皆节俭正直,上下相师,官宿其业,体志明也。」呜呼,二熙之际,其尚有存者乎!公享年六十有四。娶徐氏,以公封赠至安人,以子笥爵累赠至恭人。子男三人:笥,尝中国子举,补太学员,以公任入官。今为承议郎、新差通判靖州;次籥,后公二十四年卒;范,未仕。女子二人,长适国学上舍吴熙载,次适进士童寅,皆卒。孙男五人:长愚,早夭,次鲁、益、、曾。女六人,各得所归。公耆学,至老弥笃。在南安日,掇司马公《通鉴》所不载者为书,号《南北申鉴》。卒后裒其文,得家集三十卷,赋二百首,馀稿有未及录者。铭曰:/视所举,知其类。观所,见其志。厚所予,艰其试。老无咎,子是似。(《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五。)/留:原作「」,据右引改。
竹山邵宝竹山诗原韵 清 · 王抱承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胜欲先生首倡游,得名四百有余秋。
会无修菉千竿映,剩有空明一片浮。
星聚昔偏来胜友,陆沉今已尽神州。
眼前风景依然好,一一题诗在上头。
按:无锡开化乡志
其四 北宋 · 文同
 押陌韵
来观古柏丹渊客丁巳年五月二十三日题)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九○《利州路·洋州》 《舆地纪胜》:兴道开化院有丛生,凡挺然自拔者九株,霜皮鳞皴,根节礧砢,无虑千有馀岁。同为守,往观焉,题于壁上曰云云,共十七字。笔势飞动,后刻石郡圃云。
巨枫诗 明 · 吕铭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一部
宋世谁培双干枫,隆隆秀起逼层峰。
高标倍可追三桧,古邑真堪匹五松。
春雨香凝千点绿,秋风叶改万枝红。
山人不辩何年物,趺坐浓阴咏化工。
按:无锡开化乡志
通济桥 南宋 · 江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一
开化溪自北来与山东合,支涧南流,水势湍悍,屡败航,旧为民病。
政和间参政李公光为令日,始俾民为桥,以便往来。
草创之初,其制未尽,不能支久,邑人继之,乍成乍毁,不过一二年或二三年间,随以湮没,民力既困,遂废不举。
绍兴丙子,令喻公仲达召募里豪,集材鸠工,仿松江垂虹之制而为之,壮丽精密,备极工巧,期年而成。
岁历壬辰,复圮于水。
又十年而医胡应瑞易为浮梁,徙诸上游,溪水浅涸不常,易以腐败,民又不以为便。
今令金华丁公朝廷佐下车踰两载,政囗事简,访民间利病可以因革者,父老至庭,皆以桥为请。
公乃令因旧址,度其广袤之数,询里邑之乐输者,听其自为之,截流而东,其长六十丈,分为二十五节,捐己俸,委邑人主之,先造三节以为民劝,其馀应者纷然,遂足其数。
始于庚子七月,成于九月,凡旧制之未备者皆熟究而增益之,每节为六柱三械,两旁益以二楣,横贯以巨木,四下施铁锁钩联以为固。
板厚二寸五分,广一丈四尺,尽布以砖,旁压以石,上为屋以蔽风雨,中为序以奉浮屠氏,为民保护,负者乘者如履平地,不知身在风涛之上也。
造桥之时,适秋旱水涸,尽得实基,置械其上,如铸如锢,不差毫缕,无复异时倾侧之忧矣。
至循溪而上数十里,濒水大木之可以为桥害者又为约束,俾后来者岁芟治之,列造桥之人姓名于别石,堤防备尽,人知此桥之必可以为久也。
夫民之情,可与乐成,难以虑始。
昔之为是役者皆累岁月、殚财用、费工力而为之且不能究,今公一语号于众而众趋之,首尾八旬而成,官不烦役,民不告劳,其神速至于如此,岂非因所利而利之,至有不赏而民劝者乎!
桥成,书来求记。
余在桑梓,实闻其详,乐君之政不私于己而有以信于民也,且叹曰:物之成毁也有数,山颓其巅,水汇为渊,而君子之心其所以信于民者固不可忘也。
斯桥之成,人力已至,固不知其几岁年而又有所更易,使后之人能推公之心而有以信于民,则爱人利物之惠虽无穷可也。
故纪其实,以劝来者。
淳熙七年三衢江溥撰并书。
按:光绪《开化县志》卷一二,光绪二十四年刻本。
府君墓志 南宋 · 余如孙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
先公讳玠,字义夫号樵隐,世居衢州开化芳山。
科甲蝉联,为邑著姓。
庆元戊午十二月辛未,祖妣巩氏感异梦而先公生。
幼岐嶷,长负四方志,业举子。
一日语同志曰:「大丈夫安能碌碌依阶以求仕」。
遂束书游白鹿,从李宏斋,黄勉斋诸老讲明当世之学。
庚寅,逆金干犯,先公奋衣驱驰于淮安高邮、兴化閒,首举义旗,焚盗粮,剿贼众,上功幕府,乃补武校。
四年冬,先公以阃命白堂,卫王一见,曰:「天下奇才也」。
径闻于上,特授修职郎、京制司准遣兵。
六年正月,改黄州节度制参准遣
端平改元正月,改淮西制。
未几,以克复盐城,准有功通班。
十一月通守襄阳、兼京阃机宜。
十二月,丁祖考大中大夫忧。
次年六月,丁祖妣王氏夫人忧。
四年,被旨起复,先公屡疏力辞,迄不获命。
嘉熙改元三月,以将作监簿招信军,节制本军屯戍军马、淮东制参。
,贼大举入寇,声震河洛,安丰孤垒危甚,时先公方以谒告,闻檄即力疾趋,提劲兵,倍道疾行,戴雪衔枚,血战城下,贼遂解去。
二年正月,援安丰功,迁大府丞,职依旧。
二月,进大理丞
十一月,兼淮大使司参谋官
三年十一月,迁尚书工部
四年春,贼造舟于汴,习战于河,将为秋水陆大入计。
先公策于府中,谓先发者制人,亲督舟师,溯黄河而直指东京城下,入河阴八柳,焚舟断桥,贼遂狼狈败走。
师还,制使赵公葵劳于盱眙,先公未尝有矜色也。
九月,除直华文阁淮东提刑、兼知淮西淮安州,节制本州招信军马。
淳祐改元冬,贼以忿兵再闯安丰,事急,有旨趣先公赴援。
先公闻命,慷慨鼓行,溯淮力战,一举而连城之围遂解。
捷奏,迁大理少卿
二年二月,除秘阁修撰淮东安抚副使,兼职依旧。
四月,有旨带本职赴行在奏。
五月,上引见于熙缉,先公指陈国事毕,上云:「卿所陈言确实,皆自卿学问中来」。
上又云:「今日之患,在士大夫不肯体国。
人人如卿体国,人人如卿朴实,朕何忧哉」!
上又云:「卿人物议论皆不寻常,可独当一面。
且少留擢用」。
诘朝,晋长农卿
六月,御笔特授权工部侍郎四川宣谕使
时西事孔棘,虽武夫宿将,许以节钺,惧莫敢前。
先公被命,即语赵公希暨曰:「天下有何不可为之事,祇恐无天地以容此身,日月以照此心。
苟有天地日月,世閒之事便可为已」。
于是义不辞难,慨然就道。
七月陛辞,上云:「宣谕之命一出,闻中外翕然。
西蜀将帅军民延颈以望卿来,卿宜速行」。
先公即奏曰:「此行去天日远,力绵任重,谗毁易致浸润,报应易致稽迟,陛下始终主盟」。
上云:「谗毁则无此,报应则当一力应接」。
吁,先公虑亦远矣!
十二月,除权兵部侍郎、兼四川安抚制置、兼知重庆府、权四川总领
三年四月,权夔路转运使
于是崇学校,兴教化,筑城堡,创屯署吏,戮大将之犯令者,糜烂之蜀,自是复见汉官仪矣。
四年二月,除华文阁待制,兼屯田使
五年四月,升宝谟阁直学士
六年,以王事勤劳,升权兵部尚书,职任依旧。
七年五月,升徽猷阁学士
八年五月,直除兵部尚书
九年,上以其结约西戎,为蜀后户,事任宜重,九月,升宝谟阁学士,加四川安抚制置大使
十年三月,进龙图阁学士
至是,先公生聚教训,威惠久孚,乃亲率三军,问汉沔故地,一鼓而破罗村,再鼓而克西县,拔三十六山砦,挈遗黎万二千户以归。
十一年冬,献俘于京。
十二年,上特端明殿学士
,贼拥重兵环攻汉沔,先公驰尺楮授诸将以却敌事宜,夜半开关,以劲兵三千毙二十万方张之虏于指挥閒。
捷书至上斋宫,喜动龙颜。
宝祐改元五月,方以资政殿学士执政恩例带职入奏召,而先公以在淮时宵征露宿,酿成臂恙,至是故疾复作,继以河鱼,不幸于五月十八日薨于重庆府阃治之正寝。
是日也,梁折于治事之堂,星殒于阅武之地。
噫!
先公之存亡,其殆数乎!
先公享年五十六,爵以郡公特进邑六千二百户。
曾祖复明,赠少保
祖椿年,赠少傅
考千里,赠少师
妣刘氏、徐氏、巩氏,并赠国夫人
妻王氏、谢氏,皆封国夫人
男一,如孙,承务郎大社令,公前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司主管书写机宜文字事。
女一,适迪功郎、特差监绵州在城商税、权泗州安抚制置大使主管机宜文字王雅言。
孙男一人,承务郎
上痛先公之勋未报。
公力学浑雄,气宇魁岸,观书则一览成诵,为文则下笔成章。
经史之外,善作钟、王草书。
惟至功名,则每慷慨以仲华、孔明、郭子仪之属自比。
出入兵阃凡数十年,东尽青、齐之境,北至于大河之阴,西至于蔡、蒙、滴博之墟,皆其马迹之所暨。
其閒如平宿,取寿援丰,入汴保丰,平复应天,捍全蜀以屏蔽上流,此皆其勋业之显著者。
其閒如圣主眷之,朝廷好之,天下义之,敌国畏之,惟独蜀帅以子弟私怨造谤于盖棺之候,一时附丽者从而吠声以希宠,遂使恩数未复于九原,丧柩暴露者数旬。
呜呼,彼何人斯,成是贝锦,不肖孤尚忍言哉!
秋九月,仰藉皇明,俯采公论,有旨趣葬。
孙钦承君命,勉以十一月初九日奉先公之柩,安葬于溧阳县荆山之源。
日薄事严,未暇谒铭于当世立言之君子,姑叙其概而书诸圹。
痛泪吞血,莫知所云。
孤子如孙百拜谨志。
按:光绪《开化县志》卷一二,光绪二十四年刻本。
瀫江浮桥记嘉定五年 南宋 · 夏蹈规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五
浙江西来,龙邱实受一郡委注,其流浸灌,自成瀫文,因名瀫江
冲其流者北通行都,南走县治。
宣和间曾祖妣唐氏始创浮桥,且为巨航以备水涨,时犹未有桥田也。
经历既久,将就圮坏,于是拨田之议,堂侄质倡之,侄孙一友成之,援主之。
为田二百亩有奇,为谷四百石有零,官且蠲其杂科,岁取租为缮脩,桥用不坏。
惟是租外之物不隶于桥,诸族辄以自入,由此各视其田为私,日滋月积,桥之不绝如线。
恭值山阴王先生来尹兹邑,渐民以仁,抚民以宽,博施济众,咸究厥心,而尤以纲纪斯桥为己任,纠奸剔蠹,策坠图乏,揭榜示以严其令,给朱记以一其权。
劝谕诸族,使各捐其米隶于桥者,以益缮修。
纂成一籍,藏诸桥庄。
先生为斯桥计,不其深长也哉?
先生名梦龙,登丙辰进士第
蹈规不揆,谨谓昔日盛美之事,非惟创立之难,繄亦纲理之尤不易,故体统虽□而罅漏未窒,必待名世者出任其责,然后可以经久。
汴渠长堤,得王景而修,汉氏旧陂,因杜预而缮。
鼻祖文霸自国初从山阴来家于此间,五世而后成斯桥,今先生调理之,桥遂愈壮,而先生之恩殆与瀫波相为无穷。
事之符合,岂偶然哉!
敢不谨志,以告来者云。
按:民国龙游县志》卷三三,民国十四年铅印本。
和渠虹桥记乾道八年十一月六日 南宋 · 蔡元定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一七
君子苟能以施惠为心,于人必有所济,亦随其势之所及以为远近而已,如时雨之滋物然。
天啬于降,则己思天下之物,顺群汇之仰,而必有所泽,则大降而大滋,小降而微滋。
君子立身行己于斯世之间,固不当有所自爱而惜毫发也。
故升之于朝廷,列上卿而毗天子,则推其仁,必欲合区宇匹夫匹妇俱跻于仁寿。
下而刺一州、守一郡、令一邑,亦推其仁,蚤夜行所以利民者而利之,以尽其疆内之职。
不幸而爵不逮,亦必有所建立,以垂见其素心。
故识长则殚厥猷,赀富则充其费,成利祛害,与人同美,虽其远近大小以势而然,然其公惠以施于人,而为心则一而已。
龙丘夏元肃从余讲《尚书》,一日告曰:「愿有请也。
予乡鱼山之麓有溪曰渔溪,溪之西有墩曰渔墩。
溪由豸屏源至平坦,趋下泽,绕围星,转茂林之东,过渔墩,去和渠,出菱塘之下,入谷江之滨。
乃衢龙要冲之地,水驿当其南,马驿当其北,东连严、睦,西引信、闽,行人往来,循绳络绎,咸经于此。
且予族捐桥田于淮,田民输租谷溪乐善仓者,悉艰于涉,航楫不足逞,筏不足恃。
予父一友、叔父援楫日慨其患,乃竭私藏,鸠工彟事,缮资械,具糇粮,略图址,定高广,博采取,察畚筑,更募众力以附益之。
不期岁而梁成,往来之人行而济焉,盍为我记之」!
予昉辞之,既而思曰:誉贤劝德,非吾人之事哉?
若起溺济川之心,则诚有可道矣,抑前所谓君子不幸而爵不逮,则必有所建立以酬其夙心者欤。
夫佃人以财自娱,歌舞盘游,奉养必称所欲,欲其捐一息以为公利,则赪然是怒;
甚者自用亦不能信眉放意,徒知吝啬储蓄,宁贯休红腐以为库廪荣而已。
是二者,诚所谓守钱虏耳,视起溺济川之积而能散,岂不万万哉!
昔者宋郊所渡者蚁耳,或者谓其阴骘,遂冠甲榜;
今起溺济川则渡人,人与蚁有间矣。
且渡蚁出于猝时之偶戏,而夏子实能为人之所不为,他日得天人默助,将何如耶!
意者必有贤子孙者出为世用,以济天下国家,而一乡一邑,无所不可矣,亦视二公所以用心者而为之也。
为记其事,俾过阅者今有以谓予言为当,后有以谅予言为不诬。
按:民国龙游县志》卷三三,民国十四年铅印本。
授余桂承德郎绍熙四年四月二十六日 南宋 · 宋光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一
奉议郎庆元府昌国知县吏部臣言尔称职无旷,抚字得宜,奉令守法,居心平恕
吏部尚书臣言尔英才足用,方略有加,今使尔主管劝农公事、兼管岱山昌国盐场、搜捉铜钱下海出界、带管本处弓手寨兵军政,转除尔承德郎之职。
尔其夙夜无懈,益厉今职,以副朕心,尔其钦哉!
按:民国龙游县志》卷三三《文徵一》,民国十四年铅印本。
刘靖文公钟铭 南宋 · 江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一一
资政殿大学士刘公永嘉郡夫人徐氏薨之明年,卜葬兹山,乃建祠宇以奉香火,仍铸钟以为晨昏之节,门人江芹为之铭。
铭曰:
惟兹博山,肇开新阡。
乃建祠宇,以奉几筵。
爰命凫氏,液金为钟。
略仿古制,饬以旋虫。
大声铮闳,以警旦昏。
山之亘灵,稽首骏奔。
忆昔我公,玩意希微。
渊默雷惊,以泄此机。
今公仙去,典刑具存。
山空明月,寂无所闻。
惟兹洪钟,含清越音。
小大随叩,得公之心。
鬼物守护,朝撝夕呵。
亿载千年,不捐不磨。
按:民国龙游县志》卷三三,民国十四年铅印本。
吕好问集英殿修撰依所乞致仕制开庆元年四月十日 南宋 · 宋理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七七
敕:参承明侍从之事,重悯其劳;
还集英撰次之联,用华其老。
汽成雅志,见谓渥恩。
通议大夫龙游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吕好问,器度闳深,智略超迈。
英猷济美,克成文献之传;
耆俊识时,熟阅时物之故。
蚤班廷右,久在兵间,使华总财赋之渊,帅筹出诗书之府。
精练少年所不及,优游里居而益强。
忽览抗章,固欲致事。
载稽得谢之礼,式全休复之仁。
人物眇然,正想老成之彦;
行谊高甚,深嘉止足之风。
祗服宠光,益绥寿嘏。
可依前通议大夫、特与复集英殿修撰,理作自陈,依所乞致仕,封如故。
按:民国龙游县志》卷三三,民国十四年铅印本。
先君范墓志嘉熙四年十二月 南宋 · 范应玑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一
先君讳字叔贽,上世繇婺涉兰江,徙衢之龙游,遂定居焉。
曾大父讳世昌,大父讳子珍,父讳致尧
先君自幼机悟,识见超诣,卓有植立志,且性禀刚特,不随俗仰俯,事无巨细,经先君区画,悉就条理,情伪是非若烛照龟卜,瞭然胸次间。
赀产虽日盛,绝无德色,自奉愈约,接物愈谦,有古人之风。
乡之所苦者役法,先君灼见弊端,殚谋毕虑,创为义役,务在保护,乡井咸嘉赖之。
宝庆三年,天子有事南郊,有秀邸戚属恩补登仕郎,亦泯意荣进,退处恬如。
年六十八,端平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不疾而殁,震悼之声,遐迩一辞,佥曰:「斯人也,诚当世吉人,天何夺之速耶」!
先君娶徐氏,同里闬,亦诗礼家。
生男四人:长长璿,先先君九年卒;
应玑、应琦,俱以献书窃禄,应玑从事饶州馀干县主簿,应琦从事徽州祁门县主簿,叨庚子漕荐;
君宝早夭。
女三人:长适进士吕元弼,次适进士叶德一,幼适承直郎待班赵师
男孙三人:梦龄、梦符、承孙,孟聘叶氏,仲聘吴氏,季尚幼。
女孙二人:长适甥进士逢龙,次许聘进士袁烨,姻盟亲谊,胶漆比坚,冥冥之中,可无恨矣。
呜呼天乎!
光阴易迈,追慕奚堪!
忍死卜兆,协吉于郭石之阳,芳佳坞涓,嘉熙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奉先孺人合葬焉,从治命也。
敬刻贞珉,以诏来世。
孝男范应玑等泣血百拜谨志。
按:《龙游县志》卷三三,民国十四年印本。
柬陈逊南星洲兼题其止园诗集 其五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续集
深山我亦种桑田,树木今看掷杖仙。
便欲南图卷云水,海天深处觅成连。
按:逊南慷慨高义,有古贤风,领袖南侨,赤忱爱国,事业闳大,声播遐迩,而品德儒雅,有清才,擅吟咏,礼贤喜近文士。夏间以《止园诗集》见贶,并招往游星洲,仆病未能也,展诵数过,觉蛮荒中有此风人义士,诚间气矣。感其盛意,甚愿来年春暖,当万里访之,心仪其人,辄为小诗,即以题《止园诗集》。
殉节诗 南宋 · 方氏
四言诗
昊天懵懵,四海汹汹。
赵氏终衰,妖孽景从(一解)(一章)

我生不辰,咨嗟风雨。
一木难支,劝君解组(二解)(二章)

妾身邀隐,君志尽忠。
愿学仲连,甘蹈海东(三解)(三章)

举世须眉,何殊巾帼。
偏我妇人,尚知报国(四解)(四章)

有女贞洁,有男才良。
素解大义,不负纲常(五解)(五章)

按:清王彬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
半径庐居语父老 其二 初唐 · 陈元光
五言排律 押阳韵
丹心忠老母,白首媚萱堂。
万里提兵路,三苗葬子方。
桑田多变海,萱草独凌霜。
华洁凝秋色,葳蕤灿晚芳。
山灵驱毒蛀,神女靓明妆。
剥落千花后,舒迟百岁康。
如何龄九五,霞佩陟云房。
语罢成追暮,群然泪雨茫。
原按:《志铭》:总章己巳,闽广之交,獠蛮啸聚。高宗陈政公出抚之。至界,以兵少请援,朝命二兄敏、敷领兵南下。(太母魏氏见三子之闽,乃与俱往。至浙之江山县,敏、敷病疽。至浦城,孙子亦疽。魏母提兵至镇,得进屯云霄营。卒,孙元光将军,代领其众,奉建州治。垂拱四年,魏氏卒,将军以支孙承重,付州事于许天正,葬祖母于半径山,结庐守制。人称半径将军。故有《庐居语父老》之作。
诗送玄静先生金坛(题拟) 盛唐 · 李隆基
五言排律 押支韵
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
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
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茅岭追馀迹,金坛赴远思。
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
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此首又见《嘉定镇江志》卷二十)(按:《山志》卷二收玄宗李玄先生敕书二十四通,此诗见第三道敕内。此敕书全文录如次:「敕。广陵李鍊师,上清品人也。抗志云霞,和光代俗。为予修福灵迹,将赴金坛,故赋诗宠行,以美其志。〖诗略〗尊师抱一守中,探微昭远,能回贞洁,发挥道门。遂与太和先生启是仙宗,起予虔奉,崇饬灵迹,广求真经。则诗以宠行,物将厚意,永慰歧路,以彰礼贤也。所谢知。」又按,据同书同卷所附玄静先生等表奏,知此诗为天宝六载九月二十五日作,由高力士宣赐。)
郑惟泰江山丞序 南宋 · 曾从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一五
郑子惟泰之倅江山也,凡同年契家,咸惜别赠言,拳拳懋勉,期无负君相升秀职任之意。
此朋友之伦切偲规诫之道。
余不敏,不敢默让。
夫官人者,必论贤能任以子民之职,职必求称,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父母者,赤子之天也。
竭慈爱则易使,躬辅翼则易教,心诚求之则易保。
故欲正其民,先正其己,犹夫发矢者,必先直其志,君子曰贤父母矣。
父母贤则子贤,吏循则民循哉!
然为县令、为丞,官职虽长贰,而政出一体。
崔斯立蓝田,哦松之政,称曰丞哉;
第五琦丞江山,官至宰相
郑子恬德博爱,知不负丞必矣。
江山百里耳,奚足以淹贤者耶!
按: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一,同治十二年刻本。
潜心室铭 宋 · 徐存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五
天在为吾性,觉处强名心。
是心本无放,放处即非心。
欲识真心状,光明常在今。
白日当空挂,何曾待汝寻。
古人云放心,正指流情说。
流情虽不害,解为人汩没。
视听言动间,浮云遮白日。
遮处断永世,冥冥若暗室。
智者辨当早,觉从萌处别。
先立乎其大,小者胡能夺。
转眼动常省,临流刚且决。
久久转光明,吾身骑日月。
按:同治《江山县志》卷一二,同治十二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