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诗文库 正文
其一 南宋 · 赵彦彬
 押真韵
自爱槛前山有意,谁云堂下水污人(明张士镐嘉靖《广信府志》卷八 《广信府志》:前此宰贵溪者无廉吏,谚语云:“饮却三山堂下水,纵非污者也成污。”彦彬云云。)
申严义仓条法奏宣和七年五月八日 宋 · 吕源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
信州额理秋苗一十万八千馀硕,若每斗纳义仓一升,岁合理义仓一万八千馀硕。
其义仓帐只理纳到六千馀硕,自宣和元年五年失收义仓谷共二万二千馀硕。
饶州去岁人户有纳正税三二十硕,却只纳义仓三五斗,而本路州县,其间有只行催理正税,不曾依条同为一钞输纳,往往独欠义仓。
欲申严条法,将今来所陈行下诸路,依此检察,免致失陷。
常平司赈给之费,不为无补。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二之二六(第七册第五九六一页)。又见同书食货五三之二二(第六册第五七三○页)。
宋故朝请大夫尚书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彭城刘府君墓志铭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三、《宋元宪集》卷三四
景祐乙亥秋八月,天子制诏丞相曰:「朕思得忠廉老成之人,参备顾问,其畴宜哉」?
佥曰:「尚书工部郎中刘随史鱼之风,于陵之清,直方秉彝,节贯华皓」。
帝曰:「俞」。
翼日以冬官待制天章阁,褒言渥礼,形于书赞。
缙绅动色,有得贤之贺。
未涉旬,恙生心腹,日臻无损。
九月既望,家老奉祭衣以号东茔,时髦端士相与流涕。
朝廷恤怜,厚赙终录孤之典。
仲豫庚申归葬于开封考城黄城原,礼也。
君字仲豫,其先汉楚元王之后。
十三代祖讳思立,仕为右武侯大将军襄武郡公,衣冠庆灵,宗牒详具。
大王父利宾,王父运,皆占籍睢水。
烈考济,以石晋之扰,始居神甸。
逮君通贵,累赠尚书刑部郎,封妣侯氏为永安县太君
其高曾以还,亢宗避地之节,悉见于君自撰先人之志,此皆不书。
真宗景德初,君始以乡秀诣春官,覆试便殿,擢进士第,解巾连主安丰仁和县簿
又调倅永康之壁。
邑令有受赇易死生之狱者,君正其诬枉,将抵令罪,漕使李士衡阴为之请,君终不答。
士衡怒,密奏君苛挠,非绥边术。
坐是代归,仍阂冬集。
久之,补南剑州从事
丁内艰,服除,改大理丞,参主详断
宫保文元晁公以重德处辞禁,朝夕献纳,雅知君风力强毅,手疏称荐,因是出通判益州
益号会藩,故事,非外朝臣不俾为贰,洎贪君才劭,故以京司命之。
延登临遣,恩礼无杀。
殿中丞原州
今上继明,转太常博士,关掌河中府
未几,驿召换左正言
囊封尽规,为相国文穆王公不悦。
京府秋荐,命君逻察试席。
入策进士,有一辞异卷者,亦既搆讼,抉以为疵,左迁掌济州商算。
明年,移监平阳郡
秩满,序陟左司谏,入计省户部判官,赐绯鱼。
以疾上书,得济阳符竹。
政成,稍迁起居郎判户部勾院
未踰月,改尚书刑部员外郎御史知杂事,仍副都铨九流之柄,加服金艾。
涉期,以兼官介铜监使务。
明道建元,迁秩七兵
是冬持节使龙庭,出塞冒霜露,足力挛痹。
至其庐,单于命无重拜。
还台,有司以为不敏,降曹承务,典信州
寻复旧官,徙宣城郡
数月,拜今秩知应天府,兼付官钥。
被召赴阙,再居地官之簉。
裁半岁,乃贴禁严之职。
历官十三,受任十五。
虽命有伸屈,而道无磷缁。
精心强力,果于树善。
其佐幕于导江也,异政荦荦,最为可述。
军有宣父,富人穿庙壖为贾区,以出公算。
君下车即移书谯主者,夺其地,春秋率博士弟子,释奠如常礼。
由是裔民识师儒之教。
垒中有李冰遗像,名载祀典,而远方右鬼,因为烦费,岁敛闾左,出私钱以给赛,且至数千,皆先神糈而后国赋。
财用既积,官为簿受,而吏得傍缘乾没。
君尤之曰:「神,贤者也,生以捍患利兹土,而没以血食害斯民耶?
非聪直之意」。
悉罢之。
俗不为井,食于江涘,霜严波涸,则水去军署亘二十里,绠缶系道,官民愁苦。
君乃洞万个,引近山之泉,因地涌伏,遍注官寺。
凿空甃数十,储华清以汲廛里。
有疆域,无雉堞,岁课民斩木为虎落。
地又多火,连甍恐惧,君乃环植官柳数十万,栉比交错。
既已限郁攸之烈,又相累以成援,人到于今赖之。
岷源与沱川并流,垫欲横溃,君规治长堰二百丈,障狂波,趋故道,自成都十三县并免其危。
西南夷以马市边关,为驵侩所欺,君绳其宿奸,夷人悦服。
及后以中伤罢去,蛮髦千馀人,遮使者车,呼曰:「我刘父何在」?
本部以闻,君始得再调,丞于乡棘也。
李溥之劾辞多诋谰,始以商利得幸,党连贵要。
至是牍背谕指,恶不悉暴。
君上书郤其狱,究其奸态。
有诏再讯,卒至重科。
明邪翕翕,无少畏惮。
谏署也,志拾遗漏,以箴朝禁。
教坊举伶籍之缺,有命蜀部输送善优,君建言:「圣主方追三代之隆,敛才聘士,孜孜如不及,奚复迁明诏求贱工?
非所以广德声于天下」。
疏奏,帝悦,遣中黄门申谕,且勖以无后言之隐。
庄献太后敦外家之爱,幸小侯之第,上封援古,两宫咸动,自是终其世不复再驾。
他或讥其恩倖,条其善否,削藁奏御,尚数十百函。
沃心中理,多蒙褒答。
今参预贰卿宋公之去内署也,以建白迕旨,换职守南都
君时副总宪纲,亟上言:「善人,邦国之基,礼乐之宗,不宜外斥,以孤人望」。
事虽中寝,朝议韪之。
为州藩,皆宣威导慈,推行靡密,大指破狡蠹,绥瘠瘼,防检刀笔,下无能欺。
便俗垂制,必图终永。
外台倚重,常为二千石表。
出内风绩,始终无懈。
然刚肠寡偶,矢言好尽,根于忠义,折而不挠。
凡所建明,必欲蹈远猷而遗近利,是则希迁难进,其树立使然耶!
惜乎见识于后凋之馀,开荣于晚节之会,道悠命局,终沦舛踬。
不吊昊天,赍志没地,呜呼!
春秋六十有五。
先是君聘敌之复也,有马十五乘,悉上送官。
主者因其外,不时还赐,及葬輴庀具,家资窘绝。
上闻之,特出库钱一百二十万追酬其直。
服劳处约,殁身弥显。
夫人张氏,以柔嘉辅作,启寿昌为汤沐邑。
三兄,曰洽、平、巽。
巽以君故,仕为大邑佐。
洽隐居,平早夭。
子孝忠,任大理评事
一孙庆馀,试秘书正字
仆与君笃乡枌之契,接朝绅之旧,危言雅行,稔于心耳。
又以嗣裒状遗烈。
见托斯文,辍恸含毫,辞实无愧。
铭曰:
噫嘻仲豫志靡回,昂昂邦直卿之材。
饮冰树政惠可怀,握瑜屡黜心无猜。
生涯将究时甫来,天意难忱贤者哀。
宁神降体掩夜台,瑑辞沈碧扬清埃。
宗室大小使臣添差三等员阙诏淳熙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一、《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一五页
宗室大小使臣添差亲民监当并宫观岳庙,每州共差三员,缘所立员阙数少,可令吏部依今来别立定三等员阙差注施行。
第一等,临安府,添差大小使臣亲民各一员,小使臣监当五员,宫观岳庙共十员。
帅府八处:绍兴府建康府隆兴府扬州福州潭州江陵府广州
诸州七县以上六处:婺州赣州吉州建宁府泉州鄂州,添差大小使臣亲民各一员,小使臣监当五员,宫观岳庙共八员。
第二等,诸州六县以下四十二处:严州明州平江府镇江府湖州常州温州台州处州秀州衢州宁国府徽州江州池州饶州信州太平州袁州抚州筠州通州蕲州舒州真州黄州泰州和州汀州南剑州漳州常德府衡州德安府、道州、复州永州郴州全州峡州岳州房州,添差大小使臣亲民各一员,小使臣监当三员,宫观岳庙共五员。
第三等,诸路军监一十四处:江阴军南康军广德军兴国军南安军临江军建昌军高邮军无为军邵武军兴化军桂阳军荆门军汉阳军,添差大小使臣亲民共一员,大小使臣轮差,小使臣监当二员,宫观岳庙共四员;
二广诸州一十九处:韶州南雄州英州连州封州肇庆府、德庆府惠州潮州昭州象州柳州浔州梧州横州藤州郁林州贵州贺州,添差大小使臣亲民共一员,大小使臣轮差,小使臣监当一员,宫观岳庙共三员。
免逐路旱伤民户淳熙九年身丁钱物诏淳熙八年十二月九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六五、《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六之一五(第七册第六二一五页)
逐路旱伤州,浙东绍兴府婺州衢州,浙西临安府严州湖州长兴安吉两县、常州镇江府江阴军江东建康府饶州、徽、信州南康军广德军江西兴国军,湖北江陵府鄂州汉阳军复州德安府淮东八州,淮西八州军,淳熙九年分应民户合纳身丁钱物,并特免一年。
州县辄敢催取,许人户陈诉。
夔州刺史厅壁记822年5月1日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夔在春秋为子国。楚并为楚九县之一。
秦为鱼复。汉为固陵
蜀为巴东。梁为信州
初城于瀼西。后周大总管龙门王公述登白帝
叹曰。此奇势可居。
遂移府于今治所。是岁建德五年
隋初杨素越公总管。又张大之。
唐兴武德二年诏书。
其以信州夔州七年增名都督府
督黔巫一十九郡。开元中犹领七州。
天宝初罢州置郡。号云安
至德二年。命嗣道王鍊为太守
赐之旌节。统峡中五郡军事。
乾元初复为州。偃节于有司。
第以防禦使为称。寻罢。
以支郡隶江陵。桉版图。
方轮不足当通邑。而今秩与上郡齿。
特以带蛮夷故也。故相国安阳公乾曜尝参军事
修图经言风俗甚备。今以郡国更名之所以然。
著于壁云。凡名殊必以国。
事建必以年。谨始也。
长庆二年五月一日刺史中山刘禹锡记。
李仲良墓志铭崇宁元年正月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五、《山谷全书·正集》卷三一
君讳汉臣仲良字也。
世为荆州著姓。
传其上世尝有阴德于其乡里,故久而不衰。
始,君之兄元叔取余张氏姨母之女,因与往来。
及余以史事得罪迁黔州,虽平生亲旧,于稠人广众中忽有人言黄鲁直,皆瞠若也;
而余过荆州元叔问水陆所从出,经理其生资,至无不足然后已。
余在巴楚间数岁,元叔遣使来衣食我,留童仆给使令,恩若兄弟。
不幸元叔夫妇继没,此时未识仲良也,窃念流落无归时,失李氏之助也。
其后仲良修故事,不减元叔时。
及余蒙恩东归,见仲良荆州,魁梧长者也。
与之游,久而益可喜。
余病荆州仲良三年问疾不懈。
别去数日,闻讣,凡余与其交游,莫不哀也。
仲良初试太学,求科举不遂,乃游驸马都尉曹诗门,用公主特恩补郊社斋郎
汉阳,获湖中盗数十人。
或曰:「此可市美官」。
君曰:「吾宁杀人以为利耶」!
卒核实,本争鱼斗死尔。
再调上饶
中书舍人姚勔谪守信州,民有讼水累年不直者,姚心有所主名,以付君推之,君曰:「一姓专利而馁十家,岂贤守意哉」!
姚初怒而终爱之,遂荐授理定
以太夫人春秋高,不行。
年四十有七,卒以建中靖国元年十月甲寅
其兆在当阳县之月光山,望其先人而不同域。
葬以崇宁元年正月乙酉
娶刘氏,生一男二女。
男曰逊,女皆未嫁。
其弟晋臣请予铭,庭坚曰:仲良游不广,仕不达,故可传者少。
然游择人,仕择义,亦可以铭。
铭曰:
嗟乎仲良,其才可以颉颃于世,其义可以长雄于乡。
不展不炽,奄忽就木,我铭送之,尚阅陵谷。
濮阳吴君文集序808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博陵崔成务尝为信州从事
为予言邑有闻人濮阳吴君。
弱龄长鬣而广额。
好学而善文。
居乡党。
未尝不以信义交于物。
教子弟。
未尝不以忠孝端其本。
以是卿相贤士。
率与亢礼。
予尝闻而志乎心。
会其子侃更名武陵
进士
得罪来永州
因奉其先人文集十卷。
再拜请予以文冠其首。
予得遍观焉。
其为辞赋。
有戒苟冒陵僭之志。
其为诗歌。
有交王公大人之义。
其为诔志吊祭。
有孝恭慈仁之诚。
而多举六经圣人之大旨。
发言成章。
有可观者。
古之司徒
必求秀士由乡而升之天官
古之太史
必采民风陈诗以献于法宫。
然后材不遗而志可见。
近世之居位者。
或未能尽用古道。
故吴君之行不昭。
而其辞不荐。
虽一命于王。
而终伏其志。
呜呼。
其可惜哉。
武陵又论次志传三卷继于末。
其官氏及他才行甚具云。
岳州圣安寺姓和尚碑铭81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维某年月日。岳州大和尚终于圣安寺。凡为僧若干年。年若干。有名无姓。世莫知其闾里宗族所设施者。有问焉。而以告曰。性吾姓也。其原无初。其冑无终。承于释师。以系道本。吾无姓耶。法剑云者。我名也。实且不有。名恶乎存。吾有名耶。性海吾乡也。法界吾宇也。戒为之墉。惠为之户。以守则固。以居则安。吾闾里不具乎。度门道品。其数无极。菩萨大士。其众无涯。吾与之戚而不吾异也。吾宗族不大乎。其道可闻者如此。而止读法华经金刚般若经。数逾千万。或讥以有为。曰。吾未尝作。呜呼。佛道逾远。异端竞起。唯天台大师为得其说。和尚绍承本统。以顺中道。凡受教者。不失其宗。生物流动。趣向混乱。惟极乐正路为得其归。和尚勤求端悫。以成至愿。凡听信者。不惑其道。或讥以有迹。曰。吾未尝行。始居房州龙兴寺。中徙居是州。作道场于楞伽北峰。不越阃者五十祀。和尚凡所严事。皆世高德。始出家事而依者。曰卓然师。居南阳立山。卒葬岳州。就受戒者。曰道颖师。居荆州。弟子之首曰怀远师。居长沙安国寺。为南岳戒法。岁来侍师。会其终。遂以某月日葬于卓然师塔东干步。铭曰。
道本于一。
离为异门。
以性为姓。
乃归其根。
无名而名。
师教是尊。
假以示物。
非吾所存。
大乡不居。
大族不亲。
渊懿内朗。
冲虚外仁。
圣有遗言。
是究是勤。
惟动惟默。
逝如浮云。
教久益微。
世罕究陈。
爰有大智。
出其真门。
师以显示。
俾民惟新。
情动生变。
物由湮沦。
爰授乐国。
参乎化源。
师以诱导。
俾民不昏。
道用不作。
神行无迹。
晦明俱如。
生死偕寂。
法付后学。
施之无斁。
葬从我师。
无忘真宅。
荐是昭铭。
刻兹贞石。
其二碑阴记/无姓和尚既居是山。
曰。
凡吾之求。
非在外也。
吾不动矣。
宏农杨公炎自道州宰相徵。
过焉。
以为宜居京师
强以行。
不可。
将以闻。
曰。
愿间岁乃往。
明年
杨去相位。
窜谪南海上。
终如其志。
赵郡李萼
辩博人也。
岳州
盛气欲屈其道。
闻一言。
服为弟子。
河东裴藏之举族受教。
京兆尹宏农杨公某以其隐地为道场。
和州刺史张惟俭西峰广其居。
凡以货利委堂下者。
不可选纪。
受之亦无言。
将终。
命其大弟子怀远。
授以道妙。
终不告其姓。
或曰。
周人也。
信州刺史李某为之传。
长沙谢楚为行状。
博陵崔行俭为性守一篇。
凡以文辞道和尚功德者。
不可悉数。
宏农公自馀杭命以行状来。
怀远师自长沙以传来。
使予为碑。
既书其辞。
故又假其阴以记。
荥泽崔君墓志814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
太傅公既志荥泽君之葬。
明年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卒。
荥泽君之嗣曰膺。
备物具货入于汴。
汴陷于戎。
丧焉不果行。
会世难。
不幸膺亦死。
膺之亚曰太素。
仕至云阳
求其志。
将行。
南海上。
元和九年信州
犹有累。
不克如其乡。
大惧缓慢滋久。
哭命其子某。
以某月日启君之丧至于某。
葬用某月甲子。
志用太傅公之辞。
又命河东某书缓故。
且志终事之年月日。
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轻车都尉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799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曾祖善才,皇荆王侍读
祖尚素,皇润州曲阿县令
父庆休,皇渤海郡县丞蔡州刺史工部尚书
汝州梁县梁城乡思义里柳浑年七十四状。
公字惟深
其先河东人
晋永嘉年有济南太守卓者。
去其土。
代仕江左
公实后之。
柳氏自黄帝后稷降于周鲁。
以字命族。
因地受氏。
载在左氏内外传及太史公书。
自卓至公。
十有一代。
为士林盛族。
著于南朝历代史及柳氏家牒。
惟公质貌魁杰。
度量宏大。
宏和博达。
而遇节必立。
恢旷放弛。
而应机能断。
其居室。
奉养抚字之诚。
仪于宗戚。
内行著焉。
其莅政。
柔仁端直之德。
洽于府寺。
而外美彰焉。
凡为学。
略章句之烦乱。
采摭奥旨。
以知道为宗。
凡为文。
去藻饰之华靡。
汪洋自肆。
以适己为用。
自始学至于大成。
耽嗜文籍。
注意钻砺。
倦不知游息。
威不待槚楚。
儒言雅旨。
夙有闻知。
年十馀岁。
有称神巫来告曰。
若相法。
当夭且贱。
幸而为释。
可以缓而死耳。
位禄非若事也。
公诸父素加抚爱。
尤所信异。
遽命夺去其业。
从巫之言也。
公不可。
且曰。
夫性命之理。
圣人所罕言。
搢绅者所不道。
巫何为而能尽之也。
令从之而生。
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
不若速死之愈也。
于是为学甚笃。
其在童幼。
固不惑于怪谲矣。
开元中汝州进士
计偕百数。
公为之冠。
礼部侍郎韦陟异而目之。
一举上第。
调授宋州单父
操断举措。
通乎细大。
絜廉检守。
形于造次。
云骑尉
秩满。
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
辟至公府。
信州都邑
人罹凶害。
靡弊残耗。
假守永丰
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
溥太和以惠鳏嫠。
殴除物害。
消去人隐。
吏无招权乾没之患。
政无犯令厖茸之蠹。
宰制听断。
渐于讼息。
耕夫复于封疆。
商旅交于关市。
既庶而富。
廉耻兴焉。
既富而教。
庠塾列焉。
里闬大变。
克有能称。
遂表为洪州丰城
到职永丰之政。
而仁厚加焉。
衢州司马
夫器宏者。
耻效以圭撮之任。
足逸者。
难局以寻常之地。
公遂灭迹藏用
遁隐于武宁山。
偫公交书。
诸侯走币
皆谢绝不就。
方将究贤人之业。
穷君子之儒。
味道腴以代膏粱。
含德辉而轻绂冕。
遗荣养素。
恬淡如也。
朝右籍甚有声。
徵拜御史
公曰。
君命也。
安敢逃乎。
即日装束上道。
公常好大体。
不为细故。
家之迫速。
非其志也。
以疾辞。
右补阙
不隐忠以固位。
不形直以干名。
殿中侍御史
赐绯鱼袋。
江西
租庸使议复榷铁及常平仓。
便宜制置
得以专任。
和钧关石之绪。
出纳平准之宜。
国利人逸。
得其要道。
侍御史
江南西路都团练判官
时属支郡。
不知连帅之职。
公请出巡。
尽征之地。
大诘奸谬。
所至风动。
其有非常之政裕于人者。
必举其课绩。
归之使府
又以文采殷勤歌咏之。
俾其风谣颂声。
闻于他部。
达于京师而后已。
祠部员外郎
司勋郎中
馀如故。
就拜袁州刺史
公于是酌古良牧之政宜于今者。
宗而奉之。
考诸理国之说称于人者。
承而守之。
均利器用。
以致其富。
昭明物则。
以教之礼。
示优裕之德以周惠。
利缓九赋。
推广厚之心以固和。
慈保万人。
明其制量。
临长偫吏。
示之法禁。
考中备败。
无不得其极。
理行高第。
朝廷休之。
召拜谏议大夫
浙江东西道黜陟使
将举其能政端于外邦也。
公则修虞书之考绩。
汉代课第
处事详谛
无依违故纵之败。
奉法端审。
无隐忌峭刻之文。
时分部所系。
于公尤重。
陵江并海。
吴越之域。
皆所莅焉。
复命称职。
朝散大夫
又拜左庶子集贤殿学士
奉翊储后。
修其宫政。
统理文籍。
纪于秘府
尚书右丞
直而多容。
简而有制。
去苛削之文而吏皆率法。
务宏大之道而政不失中。
银青光禄大夫
右散骑常侍
泾卒之乱。
公以变起卒遽。
尽室奔匿于终南山
贼徒访公所在。
追以相印。
既及公而问焉。
公变名氏以绐之。
捐家属以委之。
贼遂执公爱子。
榜箠讯问
折其右肱。
而公不之顾。
即步入穷谷。
披草径。
秦岭
由褒骆朝于行宫。
上嘉其诚节。
不时召见。
公顿首流涕。
累陈计画。
贼平策勋。
轻车都尉
封宜城县开国伯
尚书兵部侍郎
初公名
字元舆
至是奏请改命。
以涤伪署之污。
是岁盗据淮浒。
方议讨戮。
宰相大理评事李元平者有名。
以为才堪攘寇。
拜为汝州
偫臣望声徇利者。
皆曰德举。
公独慷慨言于朝曰。
是夫喋喋。
衒玉而贾石者也。
王衍误天下。
殷浩中军
华而不实。
异代同德
往且见获。
何寇之攘。
时人不之信也。
未几。
盗袭汝州
元平归。
凡百莫不嗟服焉。
俄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登翊圣皇。
匡弼大政。
造膝尽规谏之志。
当事无矜大之容。
援下情于上。
以酌天心。
顺嘉谟于外。
用彰君德。
故致绩用茂著。
而人罕知之。
其章布于外。
敷闻在下者。
十一二焉。
贞元初
上以甸服长人。
天下理本。
于是亲择郎吏
分宰于京师外部。
未几而人谣大和。
击壤之颂。
归于帝力。
上召丞相告之。
左仆射平章事张延赏忭蹈称庆。
公俯伏不贺。
且曰。
甸服之政。
固宜慎重。
然此屑屑者。
京兆尹之职耳。
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
臣当选京兆以承大化。
京兆令长以亲细事。
夫然后宜。
舍此而致理。
可谓爱人矣。
然非王政之大伦也。
不知所贺。
上深然之。
汉惠曹参之言。
绛侯曲逆之对。
考之前志。
我无负焉。
既而西戎乘间入邑。
诈以请盟。
侍中北平王燧建议许之。
自公卿以下。
莫有异虑。
公独陈谋献画。
言戎之诈。
固不可许。
竟留中不下。
而前议遂行。
于是册命上将
莅盟诸戎。
戎果纵兵逼好。
大殴掠而去。
上召对前殿
嘉叹者久之。
时谏臣有廷诤陷于讪上者。
上未之善也。
公从容候间。
陈古以讽。
所以示宽裕之德。
招谠正之言。
词旨切直。
意气勤恳。
动合圣谟。
卒见纳用。
无何。
工人有以理乘舆服器得罪于左右者。
有司以盗易御物。
请论如法。
制初可之。
公不奉诏。
因抗疏曰。
迹其罪状。
未甚指明。
方春杀人。
恐伤和气。
上览之大悦。
即原其罪。
刑官慎恤之事。
正于邦典。
圣君含育之德。
彰于天下。
论者难之。
时上相与光禄卿裴腆不协。
候公休沐。
以御酒或阙。
阴请贬之。
制命既行。
公坚执不下。
请讯支计之吏。
校其供入之实。
原本定罪。
穷理辩刑。
竟获宥。
克复本职。
白志贞有羁靮之勤。
献利屡中。
上嘉其功效。
特宠异之。
方议大用。
公以为胥徒杂类。
出自微贱。
负乘致寇。
盗之招也。
累疏以闻而止。
公竭诚尽忠。
忧劳庶务。
有耄忘之疾。
恳迫陈让。
右散骑常侍
知政事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
薨于昌化里。
终于散地。
故褒赠不及。
惟公致君之志。
孜孜焉不有怠也。
立诚之节。
侃侃焉无所屈也。
故处心积虑。
博蹇之道。
表于朝端。
弼违释回
朴忠之诚。
沃于帝念。
内有敢言之勇。
进当不讳之明
用能直道自达。
而无罪悔者也。
公累更重任。
禄秩之厚。
布于宗姻。
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
无一亩之宫以聚其族属。
待禄而饱。
佣室而安。
终身坦荡。
而细故不入。
其达生知足。
落落如此。
夫其子恭父慈。
善行也。
拊循制理。
能政也。
直廉洁静。
俭德也。
拒疑独断。
明识也。
冒危以捍牧圉。
大节也。
犯颜以陈吁谟。
至忠也。
有一于此。
尚宜旌褒。
矧兹备体。
焉可以已。
固当饰以荣号。
章示后来。
故吏遗孤。
沦寓遐壤。
久稽彝典。
罪在宗属。
评骘旧行。
敷赞遗风。
若乃扬孔氏褒贬之文。
周公惩劝之法。
徵于诔谥。
则有司存。
谨状。
谢除秘书郎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一、《紫微集》卷二六
正月中准劄子除秘书郎至二月初三日授诰,时以初闻国恤,中外摧心,坐此不敢即具状陈谢门下。
至于感恩荷德之诚,刻肌刻骨,有不能以言语自达者。
窃以某门地衰单,人品冗末,固已不能自振于世;
又无相知有气力者以为之援,本不自意有寸进之阶。
独以往年幸得拜史馆仆射相公上庸,便蒙不以众人遇之,然非有左右之助、标末之劳以自结于门下者也。
往年相公还朝及上饶,有得进拜者,乃蒙访及名姓,闻其南来,盖恻然有悯其漂流之意。
顾门下之士如林,若某者最为疏远,而独记存之若是,则其感幸何如也!
逮某改服赴召,叨恩稠叠,虽出于隆天重地之赐,推其所自,盖有由然矣。
某叨居册府岁馀,日负素餐之责。
及比者史馆仆射相公独当制物之任,方将登崇隽杰,以风视远近,如某者乃首预进擢之伍,中念恩施则厚矣,而将何以称之哉?
不宁是而已,相公知其巽懦不武,吏事本非素习,可以策励,独惟文辞,而又学植鄙薄,加流落荒废之日久,故仍使之优游道山,示将终成其不肖之质,则又大赐也。
于某之自为谋,无以易此,然私窃自惟念,以谓方今中原未复、国雠图报之日,相公方辅主上以经营大业,栉风沐雨,无即安之意,智者莫不竭其谋,壮者莫不耆其力,而某既不堪充戎行扬威武,又不能出一议论以辅有为之时,独获安居无治事,徒尽力于铅椠之间,坐耗县官廪食,而终无以佐一日之急,以此上负君相,下赧友朋,无可言者。
不胜知感知幸、惶恐荷戴、激切屏营之至,谨具劄子陈谢,兼叙始终知遇之恩,私心所以衔感者如此。
伏惟钧慈,俯垂鉴念。
唐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都督广州诸军事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田观察制置管经略等使东海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徐公行状806年4月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曾祖仁彻。吉州太和县丞
祖元之。皇考功员外郎
吏部郎中谏议大夫。考义。
汾州司户参军。赠信州刺史
京兆府万年县青盖乡交原里东海徐公。年七十二。
公讳申。字维降
东海剡人永泰元年
寄籍京兆府。举进士秘书省正字
初辟巡官江西。又掌书记岭南行营。
哥舒氏之乱平。奏授大理寺评事
司直监察御史。赐绯鱼袋。
又充节度判官于朔方。改太子司议郎殿中侍御史
选授洪州都督府长史。时刺史曹王江西兵讨李希烈
故以长史行刺史事。任职有成。
曹王荐之。迁韶州刺史
四十馀年刺史相循居于县城州城与公田三百顷皆为墟。
县令丞尉杂处民屋。公乃募百姓能以力耕公田者。
假之牛粟种与食。所收其半与之。
不假牛犁者。三分与二。
田久不理。草根腐。
地增肥。又连遇宜岁
得粟比馀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
将复筑室于州故城。令百工之伎以其艺来者。
有差。刺史临视给与。
吏无所行其私。以故人皆便信
应募者数千人。陶人不知墁而涂有馀。
圬人不板筑而墙有馀。筑人不操斤斧而工有馀。
陶者圬者筑者工者。各以其所能相易。
未十旬而城郭室屋建立如初。刺史官属迁于新城
县令之下。各返其室。
创六驿新大市二道四馆器用皆具。曲江县五百人以状诣观察使
请作碑立生祠。公自陈所为不足述。
假令如百姓言。乃刺史职宜如此。
何足多者。不愿以小事市名
观察使嘉其让。密以状闻。
合州刺史。其始来也。
韶之户仅七千。凡六年迁合州
其去也。倍其初之数。
又盈四千户焉。初先夫人殁于江西
遭贼难未克返葬。寓于西原
公不赴合州。表请奉丧归祔于河南偃师县
既沧景观察使奏请景州刺史阙。其帅辄以其僚属将校自为之。
不请有年矣。宰相累进刺史名。
皆不出。及召公入。
言合上旨。遂下诏迁朝散郎使持节景州诸军事景州刺史
充本州团练使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
寻加节度副使其明年景节度使始朝。
二年又朝。遂留。
诏以其从父兄代之。奏以公充行军司马
公遂以信州府君茔近漕河。表求改葬于重山。
诏许之。既徵入京师
朝散大夫使持节都督邕州诸军事邕州刺史管经略招讨使御史中丞赐紫如初。
是岁贞元十七年也。诘俚盗。
除其暴。掠良聚攻。
禁下如令。通蛮夷道
责土贡。大首领黄氏率其属纳质供赋。
黄氏周氏韦氏侬氏。皆偫盗也。
黄氏之族最强。盘亘十数州。
周韦氏之不附之也。率偫黄之兵以攻之。
而逐诸海。黄氏既至。
偫盗皆服。于是十三部二十九州之蛮宁息无寇害。
其明年制迁使持节都督广州诸军事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岭南节度观察处置本管经略等使。
散官赐如故。前节度使殁。
掌印吏盗授人职百数。谋夜发兵为乱。
事觉奔走。公至。
阴以术得首恶杀之。不问其馀。
军中以安。蛮夷俗相攻击偫聚。
缘盗发辄捕斩。无复犯者。
蕃国岁来互市。奇珠玳瑁异香文犀。
皆浮海舶以来。常贡是供。
不敢有加。舶人安焉。
商贾以饶。二十一年进阶银青光禄大夫
元和元年诏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封东海郡开国公
食邑二千户。馀如故。
诏书未至。有疾薨于位。
凡三佐藩屏之臣。五为刺史
一为经略。一为节度观察使
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爵超进为开国公
官亟迁为礼部尚书。其事业皆足以传示后世。
为子孙法。享年七十。
虽不登于上寿。儒者荣之。
前夫人渤海高氏。子皆夭。
后夫人扶风窦氏。封国夫人
有子元弼。前右卫仓曹参军
以读书属文为业。谨具历官行事如前。
伏请牒太常编录。谨状。
来南809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元和三年十月。翱既受岭南尚书公之命。
四年正月己丑。自旌善第以妻子上船于漕。
乙未。去东都。
韩退之石浚川假舟送子。明日
及故洛东吊孟东野。遂以东野行。
浚川以妻疾自漕口先归。黄昏到景云山居。
诘朝登上方。南望嵩山
题姓名记别。既食。
韩孟别予西归。戊戌
子病寒。饮葱酒以解表
暮宿于巩。庚子
洛下河。止汴梁口。
遂泛汴流。通河于淮。
辛丑。及河阴
乙巳。次汴州
疾又加。召医察脉。
使人入卢。又二月丁未朔
宿陈留戊申
庄人自卢又来。宿雍邱
乙酉。次宋州
疾渐瘳。壬子
永城甲寅
至埇口。丙辰
泗州。见刺史假舟。
转淮上河如扬州庚申
下汴渠入淮。风帆及盱眙
风逆天黑。色波水激。
顺潮入新浦壬戌
楚州丁卯
扬州戊辰
上栖灵浮图。辛未
大江润州戊寅
常州壬午
苏州癸未
如虎邶之山。息足千人石。
剑池。宿望海楼
观走砌石。将游报恩。
水涸舟不通。无马道
不果游。乙酉
松江丁亥
官艘隙。水溺舟败。
戊子。至杭州
己丑。如武林之山。
临曲波观轮桩。登石桥。
宿高亭。晨望平湖孤山江涛。
道。上新堂
周眺偫峰。听松风。
灵山永吟叫猿。山童学反舌声。
癸巳。驾涛江逆波至富春
丙申七里滩睦州
庚子。上杨盈川亭。
辛丑。至衢州
以妻疾止行。居开元佛寺临江亭后。
三月丁未朔。翱在衢州
甲子。女某生。
四月丙子朔。翱在衢州
侯高宿石桥。丙戌
衢州戊子
常山上岭至玉山庚寅
信州甲午
望君阳山。怪峰直耸似华山
丙申。上于越亭。
己亥。直渡担石湖
辛丑。至洪州
岭南使。游徐孺亭。
荷花五月壬子
吉州壬戌
虔州己丑
韩泰安平渡江。游灵应山居。
辛未。上大庾岭
明日。至浈昌
癸酉。上灵屯西岭。
韶石甲戌
宿灵鹫山居。六月乙亥朔
韶州丙子
始兴公室。戊寅
入东荫山。看大竹如婴儿。
浈阳峡己卯
宿清远峡山癸未
广州。自东京广州
水道。出衢信七千六百里。
出上元西江七千一百又三十里。自洛州下黄河汴梁过淮至淮阴一千八百有三十里。
顺流。自淮阴邵伯三百有五十里。
逆流。自邵伯至江九十里。
润州杭州八百里。渠有高下。
水皆不流。自杭州常山六百九十有五里。
逆流。多惊滩
索引船。乃可上。
常山玉山八十里。陆道。
谓之玉山岭。自玉山至湖七百有一十里。
顺流。谓之高溪
自湖至洪州一百有一十八里。逆流。
洪州大庾岭一千有八百里。逆流。
谓之漳江。自大庾岭浈昌一百有一十里。
陆道。谓之大庾岭
浈昌广州九百有四十里。顺流。
谓之浈江。出韶州谓之韶江。
贺行军陆大夫796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某月日。
布衣李翱寄贺书谨再拜大夫阁下。
窃闻阁下白宰相
使汴州人执邓惟恭归于京师
奏天子处其轻重生死罪。
伏睹诏书。
惟恭死罪。
俾永为黔首于汴州
九月时上宰相书言政刑。
中有词曰。
亲戚怀二。
杀之可也。
况怀二且非亲戚哉。
当是时。
惟恭在其位。
故不直书而微其词。
然则惟恭之罪。
闻知于四方。
其孔甚已。
呜呼。
乱本既除矣。
自兹日厥后。
汴宋颍亳人其无事矣。
岂汴宋颍亳人而已。
实天下皆受其利。
昔阁下为建州刺史
人足食与衣。
且知廉耻礼义。
治平为天下第一。
其为信州
建州也。
其为汝州
信州也。
汴人苦其政。
失其心。
十五年矣。
久则不易变矣。
亦惟阁下孜孜不怠。
汴州汝州也。
天下莫不幸甚。
则喜乐乎万世之民。
所以然者。
夫陋巷短褐躬学古知道之人。
其所以异于朝廷藩翰大臣王公卿士者。
口未尝餍乎肥甘尔。
体未尝焕乎绮纨尔。
目未尝悦乎采色尔。
耳未尝乐乎声音尔。
居处未尝宿乎华屋尔。
出游未尝乘乎乘黄尔。
禄利未尝入于家尔。
名字未尝得进于天王尔。
其如此而已。
至若忧天下之艰难。
幸天下之和平。
乐天下之人民。
得与其身臻乎仁寿。
思九夷八蛮解辫发椎髻。
同车书文轨。
则虽朝廷藩翰大臣王公卿士。
亦未必皆甚乎陋巷短褐躬学古知道之人者也。
若必皆甚焉。
则天下之理得日变化。
可以如响之应乎声也。
故天地山川草木鳞羽之瑞有一可以为升平之符者。
时政有一可以教民者。
藩屏之臣有一可以长人行化者。
则未尝不私自喜乐也。
万类含育有一伤和平之气者。
夷狄蛮戎之俗有一咈乎道者
时政有一不毗于下民者。
则未尝不私自忧惧也。
而况其远者大者乎。
天下之一善。
故不足以喜乐。
然多其善。
则太平之基。
可庶几乎。
天下之一不善。
故不足以忧惧。
然累其不善。
则颠覆之形。
殆将至也。
太平之基。
颠覆之形。
从政者之所喜乐忧惧尔。
其为布衣守道之人不同任。
如耳之不司采色文章也。
而与知之者。
士之躬学古知道者
固与夫天下百姓同忧乐。
而不敢独私其心也。
虽不肖。
未尝瞬息动心而不景行乎此也。
是以忧乐乎万世之民也。
亦惟少加意焉。
再拜。
检校工部员外郎任君墓志铭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九
君讳佶。
字叔正
乐安人
殿中侍御史元植之孙。
灵府功曹日新之子。
君少遭父丧。
养母以孝称。
京兆尹崔光远表试左清道率府兵曹参军
敕摄富平县知县事
及克复京师
以功授成都府犀浦县
又以优授泾阳县
吐蕃犯都。
代宗陕州
君召募吏人保守佛寺。
寇不敢逼。
擢为本县令
充渭北十县团练使
及驾还京。
为同列潜搆。
功不得论。
仆射裴冕冤而奏之。
长安县
转本县丞
太府寺丞
未几。
监察御史京畿馆驿使判官
中书侍郎元载为潭漕使
请为判官
殿中侍御史
检校工部员外郎侍御史判官如故。
元载得罪。
君左授建州建安
杨炎入相。
君以书戒之。
由是杨怒而不用。
又移虔州司户
再授信州司马
观察使鲍防以为判官权知饶州事。
遘疾归。
卒于信州
权窆于州西原
有诗两卷。
前娶宗王氏女
生男冀。
邠州司法参军
三女各为士妻。
后娶杜氏女
生子三人。
曰溆曰羡曰并。
女五人。
长女嫁长洲源咸季。
次女适权㯋。
三女早卒。
少女二人未许嫁。
溆历佐大府。
以吏能有声。
度支武营田使
得试协律郎
监察御史
元和十四年
杜氏卒。
溆乃自信州府君之丧。
合葬于万年杨村。
从先人旧茔。
溆尝与同事岭南府。
知溆之才。
亟荐于时。
故溆来请志。
铭曰。
士生于时兮。
所贵者才。
有才无命兮。
古今所哀。
噫。
运司范少师 宋 · 张嵲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八、《紫微集》卷三六
玉登庙琏,畴功蓝田
凤鸣朝阳,载惟丹岩。
常人之情,识庸智鄙。
陋据所见,为说如此。
岂知盛德,厚则流光。
阴功阳报,取如探囊。
谢良有子,弼谐晋王
栖筠之善,钟于吉甫
上天相贤,浚源殖根。
身不及禄,庆绵子孙。
惟公之生,恂恂乡里。
彫后松柏,阴成桃李。
延及芳嗣,入陪政机。
佐佑勋华,为皋为夔。
庙堂前矢,如石投水。
取太阿柄,还之天子。
身使臂指,势在本朝。
上兵伐谋,边烽浸销。
鲁初虞宋,惠礼未备。
乃援缌服,载坚漆絮。
皇帝曰嘻,有臣如斯,厚终尔亲,余忍忘之。
乃命有司,庀用具器。
帑缗史日,克谨襄事。
引绋上饶,挽者载涂。
漂水之源,归于古都。
五緉之纶,生不预饰。
之孤之棘,乃贲幽穸。
天之祚德,帝之旌贤。
子之荣亲,可无憾焉。
惟漕承乏,载鸠乃役。
恭遣属吏,豆觞是饬。
尚飨!
李位建州司马 中唐 · 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
信州刺史李位。心希秘术。
迹狎匪人。谓捕景之可求。
乃先风之是黜。名教之内。
本无异端。典刑之中。
岂容僻好。可守建州司马
差往办理截漕之仓场侍郎刘秉恬奏报得雨及一切事宜诗以志慰乾隆壬子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四
本因直豫截漕(作平声)四月中旬因直𨽻之顺德广平大名三府豫省之彰德卫辉怀庆三府雨泽缺少应即豫为设法接济随今梁肯堂驰赴天津会同该侍郎商办截留漕粮六十万石分予两省临时酌量拨用该侍郎即前往临清地方督同道府办理截留兑运事宜),孰谓齐西雨亦乖。
兹乃临清泽沾报(自后又闻山德州临清一带亦未得有透雨节经降旨询问并叠次加恩缓徵酌借矣兹据刘秉恬奏临清地方自四月廿五得雨后天气久晴正在殷望之际兹于五月二十七日得雨一寸又于二十九日自戌至子雷电交作得雨入土四寸已种早谷高棉花藉以滋长未种大田并可上紧翻耕赶种荞麦杂粮幸冀有收览奏似可不致成灾堪为欣慰),并称运道水增皆(并奏称运河水势于次日长水四寸所有江西南昌等七帮粮艘暨赴沧州交卸兵米之广信十二船正在料理起拨得此水势更属易办一二日内即可全数开行)
抵通虽计一月(至刘秉恬奏称现在东境粮船只馀江西七帮核计行走情形六月内可过天津七月内通坝全漕可冀告竣与前两年完漕日期仍属相仿等语查前岁全漕抵通系七月初八日去岁系六月三十日更早八日今岁有闰四月若以前两岁计之则实迟一月矣谓水势未能充足挽运较迟则可若不计闰而竟称相仿所奏殊未核实也),较日仍同昨岁排(年来全漕早抵通坝亦为回空船只可以早抵水次受兑不误开旧例此次抵通日期连闰计之虽迟一月然以七月全抵将来回空南下仍与昨岁不殊亦可幸耳)
事在人为诚不爽,敕几宵旰敢忘怀。
总河李奉翰等奏报南粮首帮入山东境诗以志事乾隆癸丑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八
乙巳以来漕多脱乙巳年河南安徽等省被旱洪泽湖水较少清口微弱不能抵黄致有停沙又以微山湖水收蓄不及旧志亦致不能济运频年有截漕守冻情事因再三申谕南北河臣妥为办理节次命管干珍和琳分投督令疏通浅阻又令明兴驰往山东将支干各河一律疏浚于是微山湖水收逾定志南北运河始得通畅自己酉以后全漕率于中秋前抵通而回空船只方能不误开旧制事在人为理固不爽),督催疏浚每廑吾。
近年幸觉如期到,昨岁复劳速运呼(惟上年又因直𨽻景州一带春夏之间雨泽缺少运河浅阻致二进三进帮船过天津关有脱帮十七日及三十馀日者此固未可因循复启疏懈之渐然亦实因水浅所致且幸而催运遄连已于六月廿九日起卸完竣计至秋初回空之船可抵水次是尚与近岁无殊耳)
江广开行已揽牍(近据陈淮江西赣州首帮漕船于上年十二月初一日间行其吉安广信等十三帮均于初三日起至二十二日全数开行上年正月姚棻江西各帮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全数开行较从前已赶早一月而上年又早二日矣又据福宁湖北漕船于十二月十二三等日开行姜晟湖南漕船于十二月初五日开行至十六日全帮已扫数出境),淮齐递进此登途(至南粮漕船据李奉翰等奏头进首帮及淮安卫头帮三十四只于正月二十五日山东黄林庄境随后之火河前扬州二三等帮亦即衔尾前进其东豫二省漕船据吉庆奏于正月初二三等日开行至二十四日亦全数趱出德州境是今岁漕运既不误开兑旧制将来抵通之期自当益早)
毫釐失致千里谬,可曰不亲细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