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 相关资源
诗文库25541
人物库14888
活动2387
诗文库 正文
蕲州张倅 宋 · 仲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一、《浮山集》卷八
閒乃其分,久安岩壑之居;
用非所长,遽奉麾符之寄。
粤有名士,实在同僚。
庶亲议论之馀,少逭谴诃之及。
伏惟某官飞英腾茂,提要钩元。
观三代两汉之书,能守以约;
贯诸子百家之学,每尊所闻。
蔚为江左之胜流,早驰海内之隽誉。
抟风击水,宁淹沟渎之寻常;
就日望云,合侍轩墀之咫尺。
况久隆于人望,宜自结于主知。
夫何长材之未施,犹复馀刃之小试?
歌谣戴路,共高别乘之功;
誉望满朝,即庆锋车之召。
遂膺时用,益振家声。
粉泽典章,所赖燕公之力;
缘饰儒雅,更传京兆之风。
某本自疏庸,加之迟暮,适在长江之表,偶叨一障之荣。
闻高谊之凛然,知危踪之免矣。
徒索太仓之,宁不知惭;
获分蔀室之光,敢以自贺。
指日即期于参候,顺时犹冀于保调。
代人贽见婺守启 宋 · 仲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二、《浮山集》卷九
大名于宇宙,雅愿登门;
走贱役于尘埃,适谐望履。
迹自怜于么么,庇永托于帡幪。
幸岂人谋,思惟己独。
伏念某箪瓢贫饿,萍梗飘流。
少也从师,供洒扫应对之职;
长而试艺,乏雕虫篆刻之资。
决战徒勤,策勋何有。
蹭蹬场屋,莫厕千佛之名;
惆怅云霄,欲致诸天之问。
此心何在,一饱所驱。
未容辞箠楚而脱簿尉之中,宁有持旌麾而出幕府之望?
朅来泾水,祗役穷山。
去门墙跬步而遥,日蒙晖润;
环闾里千家之聚,岁幸丰穰。
蔼然弦歌,溢于达路。
踰年坐糜于饩廪,终朝绝简于簿书
父老均欢,非止干戈之不识;
官寮自幸,更看桴鼓之稀鸣。
自愧空餐,祗虞深谴。
赖密依于莲幕,每快睹于芝眉。
谓阅四十而无闻,虽赋资之极陋;
念陪三千而受业,亦用志之良勤。
假以色辞,慰此劳悴。
罚不胜而诛不至,以是为忧;
闵其劳而序其情,恃公为重。
虽阻陪于杖屦,已深篆于肺肝。
恩实知归,报将何所。
抱关击柝,自念有时而为贫;
毁瓦画墁,大类无功而得食。
疏庸安取,侥倖何多!
恭惟某官名擅斗南,气钟江左
见闻该洽,满诗书于腹中;
词藻渊源,挥云烟于笔下。
躬行孝悌,气蕴中和。
攻晓窗夜烛之勤,以春诵夏弦为乐。
箕裘世业,合视草于玉堂;
羽翼圣经,每撷英于黄卷。
令誉蔼闻于中外,清风称冠于古今。
丹桂一枝,凛诸儒之莫望;
灵芝三秀,偕群从以同登。
雁塔之书名,宜凤池之接武。
北门西掖行司帝制之严;
叠嶂双溪,暂借侯藩之重。
已看暖席,行即赐环。
重念某栖迟末路之有年,摆脱穷愁之无日。
已踰壮齿,蒲柳之质易衰;
久困穷檐,樗栎之材何用。
徒分阴之是惜,竞寸晷之无从。
仁不遐遗,已包荒之度;
善惟类举,尚希拔茹之私。
山似洛阳 清 · 姚鼐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出处:惜抱轩诗集诗外集·试帖
为爱金陵秀,中原地不殊。
洛阳山最胜,天阙景还符。
匝匼层峦涌,参差列岫敷。
入郊青未了,绕郭势如趋。
东晋西晋新都拟旧都。
有峰皆北向,凭水作横图。
太白方辞阙,轻舟竟入吴。
登临回忆处,嵩少梦游无?
辞免除龙图阁待制知临安府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三、《鸿庆居士文集》卷九
窜迹穷阎,叨荣膴仕,偶尘薄伎,遂蹈危机。
所愿铺张太平累洽之宏休,不虞遭值国家非常之大变。
靖康国破,渊圣表降。
亟欲援吾君挤陷于不测之危,岂复计此身诛绝于中兴之后。
比喧公议,请寘严科。
属乘舆方事于东巡,而旰食尚勤于北顾,仰勤睿断,申谕德音。
凡此误朝,谁为首祸?
并二圣辱在于泥涂而不问,则一时失言于翰墨而何尤?
卒解免于谴何,尚叨尘于器使。
逮明受勤王之举,正建康移跸之初,国步奠安,大明黜陟,台评建白,久逭诛夷。
兹谓众君子兴邦之时,岂容一小人辱国之罪?
始从吏议,追褫官资。
荐致溢恶之言,浸成不赦之咎。
敢图简记,未忍弃捐。
擢居严近之班,复备藩维之托。
顾疾病呻吟之久,积罪愆污累之馀。
众人籍躏而无嫌,群盗猖狂而未已。
百罹如此,行见死生祸福之分;
一饱无期,岂复富贵功名之望。
伏望皇帝陛下发好生之大德,推从欲之深仁,察臣瓶罍之量已盈,悯臣钟漏之期将尽,俾安馀命,以就穷途。
非敢效召平以故侯种东陵之谋,不几乎田横以庶人守海岛之意。
所有复待制恩命,未敢祗受,知临安府指挥,亦乞寝罢,依旧宫观差遣
三统历 西汉末 · 刘歆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一
夫历《春秋》者,天时也,列人事而目以天时。
传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
是故有礼谊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能者败以取祸」。
故列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以阴阳之中制其礼。
故春为阳中,万物以生;
秋为阴中,万物以成。
是以事举其中,礼取其和,历数以闰正天地之中,以作事厚生,皆所以定命也。
《易》金火相革之卦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又曰「治历明时」,所以和人道也。
周道既衰,幽王既丧,天子不能班朔,鲁历不正,以闰馀一之岁为蔀首。
故《春秋》刺「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于是辰在申,而司历以为在建戌,史书建亥
哀十二年,亦以建申流火之月为建亥,而怪蛰虫之不伏也。
自文公闰月不告朔,至此百有馀年,莫能正历数。
子贡欲去其饩羊,孔子爱其礼,而著其法于《春秋》,经曰:「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传曰:「不书日,官失之也」。
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
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言告朔也。
元典历始曰元。
传曰:「元,善之长也」。
共养三德为善。
又曰:「元,体之长也」。
合三体而为之原,故曰元。
春三月,每月书王,元之三统也。
三统合于一元,故因元一而九三之以为法,十一三之以为实。
实如法得一。
黄钟初九,律之首,阳之变也。
因而六之,以九为法,得林钟初六,吕之首,阴之变也。
皆参天两地之法也。
上生六而倍之,下生六而损之,皆以九为法。
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也。
律娶妻而吕生子,天地之情也。
六律六吕,而十二辰立矣。
五声清浊,而十日行矣。
传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
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
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
太极中央元气,故为黄钟,其实一龠,以其长自乘,故八十一为日法,所以生权衡度量,礼乐之所繇出也。
经元一以统始,《易》太极之首也。
春秋二以目岁,《易》两仪之中也。
于春每月书王,《易》三极之统也。
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易》四象之节也。
时月以建分至启闭之分,《易》八卦之位也。
象事成败,《易》吉凶之效也。
朝聘会盟,《易》大业之本也。
故《易》与《春秋》,天人之道也。
传曰:「龟,象也。
筮,数也。
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
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
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馀四十九,所当用也,故以为数。
以象两两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又归奇象闰十九及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是为月法之实。
如日法得一,则一月之日数也,而三辰之会交矣,是以能生吉凶。
故《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并终数为十九,《易》穷则变,故为闰法。
参天九,两地十,是为会数。
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是为朔望之会。
以会数乘之,则周于朔旦冬至,是为会月。
九会而复元,黄钟初九之数也。
经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
时所以记启闭也,月所以纪分至也。
启闭者,节也。
分至者,中也。
节不必在其月,故时中必在正数之月。
故传曰:「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
履端于始,序则不愆;
举正于中,民则不惑;
归馀于终,事则不悖」。
此圣王之重闰也。
五位乘会数,而朔旦冬至,是为章月
四分月法,以其一乘章月,是为中法。
参闰法为周至,以乘月法,以减中法而约之,则六扐之数,为一月之闰法,其馀七分。
此中朔相求之术也。
朔不得中,是谓闰月,言阴阳虽交,不得中不生。
故日法乘闰法,是为统岁。
三统,是为元岁。
元岁之闰,阴阳灾,三统闰法。
《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阳九;
次三百七十四,阴九;
次四百八十,阳九;
次七百二十,阴七;
次七百二十,阳七;
次六百,阴五;
次六百,阳五;
次四百八十,阴三;
次四百八十,阳三。
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
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是以《春秋》曰:「举正于中」。
又曰:「闰月不告朔,非礼也。
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
不告闰朔,弃时正也,何以为民」?
故善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至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至,失闰,至在非其月。
梓慎望氛气而弗正,不履端于始也。
故传不曰冬至,而曰日南至
极于牵牛之初,日中之时景最长,以此知其南至也。
斗纲之端连贯营室,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
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凡十二次。
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故曰「制礼上物,不过十二,天之大数也」。
经曰春王正月,传曰周正月「火出,于夏为三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
夏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三代各据一统,明三统常合,而叠为首,登降三统之首,周还五行之道也。
故三五相包而生。
天统之正,始施于子半,日萌色赤。
地统受之于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化而白。
人统受之于寅初,日孽成而黑,至寅半,日生成而青。
天施复于子,地化自丑毕于辰,人生自寅成于申。
故历数三统,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甲。
孟仲季叠用事为统首。
三微之统既著,则五行自青始,其序亦如之。
五行与三统相错。
传曰「天有三辰,地有五行」,然则三统五星可知也。
《易》曰:「参五以变,错综其数。
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太极运三辰五星于上,而元气转三统五行于下。
其于人,皇极统三德五事。
故三辰之合于三统也,日合于天统,月合于地统,斗合于人统,五星之合于五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土合于填星。
三辰五星而相经纬也。
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
五胜相乘,以生小周,以乘《乾》《坤》之策,而成大周。
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象,二象十有八变而成卦,四营而成易,为七十二,参三统两四时相乘之数也。
参之则得《乾》之策,两之则得《坤》之策。
以阳九九之,为六百四十八,以阴六六之,为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阴阳各一卦之微算策也。
八之,为八千六百四十,而八卦小成。
引而信之,又八之,为六万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为十三万八千二百四十,然后大成。
五星会终,触类而长之,以乘章岁,为二百六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而与日月会。
三会为七百八十七万九千六百八十,而与三统会。
三统二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于太极上元,九章岁而六之为法,太极上元为实,实如法得一,阴阳各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气体之数,天下之能事毕矣(《汉书·律历志》上:向子歆,作《三统历》及谱以说《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案《律历志》下,仅末一条系班固所补,其全卷皆《三统谱》也,文多不录,褚少孙《历术》以下放此。)
陈东浦方伯江宁移任安徽三十二韵 清 · 姚鼐
五言排律 押虞韵 出处:惜抱轩诗集十
衡岳群舒地,横江六代都。
风烟通上下,民俗别荆吴。
驻节方从化,移辕有待苏。
生申元四国,借寇岂私吾。
白下公初莅,黄中信早孚。
从容文礼乐,谈笑奠江湖。
小察羞誇智,吁猷始作谟。
五年休息意,四境荡平途。
爱士怜弹铗,知音辨滥竽。
古风宣頀夏,伪体辟榛芜。
岂以文防政,真看效是儒。
甘棠方苃舍,瓠子计搴刍。
天语褒丹凤,人心絷白驹。
皖公先在望,泗上且须臾。
四载俄安宅,双旌遂载驱。
同州淮海合,分省井疆殊。
作伯临诸帅,投閒有一夫。
登龙惭郭泰,伏鹄愧南趎。
江远林烟澹,霜初岸草枯。
远偕迎竹马,近即送樯乌。
回首思乡郡,倾心仰大炉。
土风兼侠武,邻域急军需。
狗有生氂逸,人无佩犊粗。
依仁谐众愿,舞德况微躯。
剧邑将辞醴,归村更饮酺。
瓶开惟说尹,襁负共将雏。
九派浔阳会,千峰天柱孤。
词源瞻几杖,坐上又醍醐。
此地朱訾口,他时北斗枢。
旬宣宁楚尾,羽翼上天衢。
业广同环海,恩周讵向隅。
形容群作颂,传咏慰吴歈。
夫人陈氏墓铭 宋 · 仲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三、《浮山集》卷四
某年某月某甲子,江都仲某始以某州某县某乡某原葬其配陈氏者,乃泣叙而铭之。
夫人先世居建业,当五季之乱,徙毗陵,后为毗陵人
曾大父光荣故不仕。
大父延祐与其昆弟勤力起家,闺门辑睦,间言不闻于外。
与人约不踰时顷,闾里信之。
虽潜晦未仕,而东南称陈氏与世族巨室等。
勉其子弟业儒,闻名士贤大夫,厚礼币,使其子弟从之游。
夫人皇考与犹子棠偕游庠序,课试先诸生,不幸年四十而没。
夫人讳某,字静婉
生三岁,丧其母夫人顾氏。
后八年,皇考又即世,哀慕终其身不衰。
平居容止甚饬,凡组绣女工之事有所业,不尽其艺不止。
事一历耳,辄记不忘。
事诸父如其皇考,事诸母如其母夫人,诸父、诸母亦爱之如己生。
待侪辈和而有礼,未尝失辞色。
御婢妾不怒而严,人人畏爱,不敢侮,亦不忍欺
年十八归仲氏,予时转徙,衣食故窭狭,夫人素富家,为予条画生业,若久于予家者。
家公见之曰:「吾为有妇矣」。
予每行役,夫人为治饘橐甚具。
或未旦,支枕呼婢子,丁宁口授数四,已又起视之曰:「如是吾心始安焉」。
既就道,絺絮寒燠无失宜,肴核脯醢,随所求辄具。
予游道路如归家。
闻乡闾妇有毁节者,叹息再三曰:「独无死乎」!
后每言之,必为之蹙额不乐。
金人连犯淮甸,谓予曰:「敌来,缓急不相救,子奉吾舅行。
吾不足累子也,誓守吾志,践吾言尔」。
某人为某氏妇,抚前人之子异己子,又叹息语余曰:「为人母当如是邪!
恨冯君无出耳」。
冯君盖予初室也。
夫人归予之明年,生一女,喜且谓曰:「吾缘薄,是女子亦当藉浮屠法保持之,名之如比邱尼云」。
予后因夫人之意,取浮屠语名之曰灵湛。
又明年,生男子,曰存诚
生二十六日而夫人不起,实绍兴四年十月丙寅
宗族无内外长少,哭之皆过悲。
初,夫人之姑适高氏,无子。
既寡,兄弟迎致之家。
自夫人之幼,拊鞠必躬,长又训饬成就之。
夫人恩报之亦无不尽。
闻夫人之丧,哀戚过甚,为之不饘粥者累日。
曰:「奈何夺吾孝女」!
平时虽他人亦以为慈母孝女,非特姑侄也。
棠与予为同年进士,中乙科,今为衢州州学教授
视夫人如同气云。
夫人少孤多难,嫁未再岁,年甫二十而终。
嗟乎!
世孰有如夫人者!
予念夫人,未尝不惕然心悸,泫然涕下,而恍然若犹未隔世也。
非铭,何以泄予思。
铭曰:
所袭之长兮,所佩之芳兮。
有女在膝,儿卧旁兮。
百年几何?
掩晨光兮。
琅玕其音,曷日忘兮。
清芳不坠,镵铭章兮。
噫天与人,勿坏勿伤,夫人之藏兮。
舟中家报 明 · 于慎行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泽国三千里,题书转自愁。
乡心河畔草,客梦雨边舟。
月落维扬夜,江深建业秋。
归程应未远,时抚大刀头
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 清 · 姚鼐
 押词韵第一部 出处:惜抱轩诗集一
我如惰农春未种,已失农祥土膏动。
室如悬磬待遗秉,大腹便便乃空洞。
由来人苦不自知,未免心侈还口纵。
君方锐敏有奇怀,远驾千古谁能共。
渥洼天马或跅弛,那遽柔心受持鞚。
高掌擘分二华岳,开胸吞纳九云梦。
何由菖歜独嗜余,不惜揄扬杂谏讽。
心亲料应尘埃稀,迹奇反致嫌猜众。
子舆一病殊跰𨇤,惟有拥衾看屋栋。
时余独处复谁怜,乔木虚庭响寒哢。
蟋蟀俄惊旅舍秋,蛜蝛颇恻幽房空。
昨君新愈幸来过,依旧雄谈閒歌诵。
短袖百尺光熊熊,未出霜缣目先送。
千帆寒水下金陵,一雁秋声横铁瓮
远思瞑浦落帆还,苦怨骚人薄寒中。
旧游曾对孙登,新诗欲作唐衢恸。
磊落君才祗自知,支离余德弥无用。
惭非大厦任帲幪,耻作小玑号游贡。
神全聊当比木鸡,德衰岂敢歌苞凤。
方今圣德足兼包,坐御共球凑居重。
南塞宣房万福来,北治匈奴一方痛。
有道未谷奚为耻,薄植乘时反足恐。
云霄未上且沈冥,幅巾步屧鸱夷从。
明朝墙角见黄花,泥酒相将一喧閧。
浣溪纱 其十 江南秋词十首,乙卯九月金陵题壁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先韵 出处:望帝词卷四
独酌空楼思渺然。
寒潮吞吐晚风前。
江头宫殿问渔船。

山到台城秋更绿,夕阳如此断肠天。
朱颜白发自流年。
临江仙 徐州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望帝词卷四
如此江城烟草绿,山庭燕子飞飞。
英雄也怯暮春时。
落花风底,含泪对空枝。

一自台城春去后,年年幽恨谁知。
无由相见但相思。
觉来窗暗,惆怅绿阴肥。
鹤林 北宋 · 赵文昌
 押支韵
江声撼群山,万马东南驰。
盘盘铁瓮城,鼓角缠秋悲。
维天有设险,实为奸雄资。
阿奴何许来,王业自此基。
金陵气已基,虎口馀义熙
潜机寿阳发,凛凛天象垂。
划然九州鼎,竟属卖履儿。
中原自汉蹶,神器良屡移。
黄屋如传舍,与夺谁汝疵。
顺守尚有策,嗜杀徒自隳。
山阳作虞宾,豚犬犹能知。
零陵一累囚,互亡何足疑。
凶德一至再,鬼责其何辞。
殄歼肘腋来,泉壤悔莫追。
惜哉勤王功,一臭万古遗。
我登黄鹤山,指顾生嗟咨。
茫茫六合内,俯仰几盛衰。
尧年与桀日,究竟孰纲维。
东去云悠悠,西来风飔飔。
把酒呼山灵,听我鹤林诗。
怀寄张玉阳年丈二首 其一 明 · 于慎行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怊怅前年别,绵绵岁月征。
积薪从古叹,投杼至今惊。
春雪梁园道,秋江建业城
行踪何处问,愁绝雁来声。
伯玑新居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学馀诗集卷之三十六
金陵游子倦初还,徐孺亭前屋数间。
小院空阶留种竹,高楼短槛得看山。
湖中片月依人近,浦外浮云尽日閒。
爱尔幽居多古意,茅堂稍似宛溪湾。
钱詹事座上观沈石田 清 · 姚鼐
 出处:惜抱轩诗集二
三百年中画第一,天趣横流腕閒出。
弟子尚作文徵明先生自入董源室。
长卷大树为者难,屈伸神鬼开云关。
忽移拔地风霆閒,纸上已作千年斑。
常熟萧梁七星,七株今尚三株在。
一株横空偃圆盖,二株曾遭雷火焚,直干依然挺灵怪。
海气沉霾古观中,行人太息虞山外。
徵君携客游观之,自从图成复写诗。
岂徒草木生颜色,谈笑风流皆可思。
吾家乃在舒州住,未过镇江东一步。
曾闻此桧不曾逢,却忆江帆建康路
壬申之岁给事园,往看六朝松树
长鬣上激虬龙呜,蜷身下作狻犀怒。
江寒浪涌排风烟,日落天空走云雾。
此松此桧遥相望,神物而今独亡。
樵薪荆棘谁当念,寂寞岩阿亦可伤。
人閒贵贱诚难测,且展烟霞吐胸臆。
作画看山终此身,富贵不以离其亲。
已逢洪治升平日,更作东吴偃卧人。
古树江南春复春,可怜轮辙尽劳薪。
世閒诗画犹馀事,令我长思真逸民。
泰安东轩 其二 明 · 李承召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三滩先生集卷之四
外家先业起南边,荷宠皇元有伣天。
万户英名存竹帛,大夫雄笔散云烟。
当时盛美曾无比,叔世中微仅得连。
今幸耳孙来仗节,扶骑竹共欣然(自注。有讳庄。姓李氏。籍泰安。入大元。授耽罗军民上万户。子讳英秀嗣职。元亡。归于我朝。生开城少户讳卿。少尹通政大夫司谏左司谏大夫讳荟。以诗文鸣世。尝侍王世子。入见永乐皇帝金陵。帝出菩䔒古诗。命赓进。韵强。在行者。皆错愕莫敢操笔。司谏即应制以进。帝奇其能。司谏检校汉城李孟云女。生我慈亲故云。)
将军(此诗收于《台湾诗报》,又载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 清 · 查元鼎
 出处:吴幅员《台湾诗钞》、陈汉光《台湾诗录》
将军银印大如斗,统制东南江左右。
日费军糈数万金,连营千里长相守。
相守于今已十年,不教训练不屯田。
百万貔貅江上列,旌旗日色相新鲜。
巨寇从来称狡猾,将军好武不好杀。
一旦鼓鼙动地来,兵刃未接(编者按:「接」,《台湾诗报》、《台湾诗钞》均误作「拔」,今改。)营先拔。
张皇六师竞奔走,借问吾头犹(编者按:「犹」,《台湾诗报》作「有」,从《台湾诗钞》。)在否。
将军退守姑苏台骂贼睢阳功不朽。
长蛇封豕恣吞吴,飞来海外徵兵符。
三千师旅仓皇募,六月重洋泛舳舻。
爷娘妻子走相送,喃喃番语声哀恸。
威尊命贱备戎行,耀武无非乌合众。
闻道将军忌异才,营前驱策皆驽骀。
贼来破阵如破竹,天下雄兵安在哉。
半壁东南数千里,剿何艰难失何易。
况令贼势更猖狂,军前谁许同生死。
子胥江作怒潮声,细柳营垓下营。
父老江东咸属望,诸君何以答升平。
眼儿媚江南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押尤韵 出处:集外词
六朝如梦总悠悠。
遥思起千秋。
台城花月,广陵江水,处处都愁。

皇后主今何在,往事想风流。
郁孤山下,酒边风雨,清泪孤舟。
范仲淹 北宋 · 张唐英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二、《范文正公褒贤集》卷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三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武宁军掌书记、赠太师墉之子。
幼孤,母适朱氏,祥符八年登进士第,曰朱说者是也。
累迁大理寺丞上相府书,极陈天下之利害,当时皆以王佐许之。
宰相晏殊荐其文,召试秘阁校理
上欲以冬至率百僚上太后寿,抗疏言不可,遂罢出通判河中府
陈州
屡上疏言内降之弊,引韦后为戒。
章献厌世,擢为右司谏,言杨妃不当称太后郭后不当废,降知睦州
苏州,召为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
论事益切,执政忌之,命知开封府,欲处以烦剧,而不暇他议。
仲淹明敏通照,决事如神,京师谣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每上殿奏事,多陈治乱,以开悟人主。
历诋人臣不法,言者以仲淹离间君臣,落职知饶州事。
司谏高若讷言贬黜太轻,欧阳脩上书责之,亦得罪;
余靖尹洙皆坐朋党被黜。
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以详其事,不肖指若讷也。
宝元初,元昊叛,上知其才兼文武,复职,知永兴军,道授陕西都转运,迁龙图阁直学士
延安新被围,朝廷择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
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
贼闻之,第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
戎人呼知州为「老子」,大范谓范雍也。
城青涧,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不宜轻动。
贼诈以书请和,仲淹以元昊国之叛贼,不可俾朝廷报贼,乃自作书,与陈逆顺。
贼寻陷好水,仲淹益信报贼书为是,而执政以其擅报,当诛。
上以为阃外之事,专之不足罪,止移知耀州
寻起知庆州,兼经略招讨
未几,贼兵三万叩城,仲淹鏖兵血战,贼兵奔北,遂戒诸将无追奔,既而果有伏兵。
又夺贼马砦为大顺城,及筑细腰,复胡芦等砦。
招明珠、灭臧二彊族万馀人,及命环州种世衡招千馀人,自是属羌皆为用。
久之,王师再丧于定川仲淹昼夜领兵赴援。
初,关辅人心动摇,及见仲淹耀兵,号令严明,威震戎落,人心遂安,第相贺曰:「边上自有龙图公为长城,我属何忧」!
初,上闻定川之败,颇以关中为忧,曰:「若得仲淹出援,可无虑」。
及闻仲淹出师,甚喜。
时议黥乡军,仲淹惟令刺其手,及兵罢,环庆路皆复得为农。
上寻以四路都招讨委之,开府于泾。
仲淹韩琦协谋,必欲收复灵、横山之地,元昊大惧,称臣。
明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以郑戬代之。
秋,拜参知政事,乃上取士、课吏、减任子、更卫兵、择守宰、谨赦令、厚农桑之策,塞侥倖之涂,开公正之路,天下侧耳,以听太平。
凡所措置,十未行一,而权势者大恶之。
明年,契丹与元昊争银瓮,旋而麟府奏警,仲淹自请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二虏闻之,皆不敢动。
恳以边事为请,以资政殿学士复总四路之师,开府邠州
以疾请邓州,移杭州青州,迁户部侍郎
又请汝阴,至徐州而薨,年六十四。
奏至,上嗟悼泣下,曰:「朕方将大用,不谓其早死」!
兵部尚书谥文正
子纯佑,有才识,以疾废于家;
次纯仁,登进士第,有父风,今为都官员外郎
送千二十侄五首 其四 南宋 · 李吕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江左风流久擅名,成章掷地作金声。
清新俊逸俱难及,若比前贤更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