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苏符南宋 1087 — 1156
全宋文·卷三八七八
苏符(一○八七——一一五六)字仲虎,迈子,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以遗恩授假将仕郎,调随州司刑漕事,丞黎州确山县,为秦凤路经略安抚司干办公事
建炎初国子监丞,寻知蜀州
绍兴初夔州路提点刑岳。
五年进士出身,除司勋员外郎
七年监修《哲宗实录》。
八年太常少卿起居郎
九年给事中,拜礼部侍郎
十年权礼部尚书侍读
十三年遂宁府
二十五年敷文阁直学士提举崇道观。
二十六年卒,年七十。
苏山所撰《苏符行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一五、九四、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六八、一六九、一七二、一七五,《宋史翼》卷四。
主要活动
  • 1128年-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国子监丞
  • 1133年-1135年,夔州路恭州,夔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35年,进士
  • 1135年-113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勋郎中
  • 1136年-113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封郎中
  • 1137年-11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 11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起居郎
  • 11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少卿
  • 1138年-11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舍人,1139年2月试给事中
  • 11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给事中
  • 1139年-114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侍郎
  • 1140年-11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尚书
  • 11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尚书,权
  • 1143年-1146年,潼川府路遂宁府(遂宁),遂宁府知府,2月在任
  • 1154年-1155年,江南东路饶州(鄱阳县),饶州知州,7月知饶州1155年1月提举台州崇道观
萧敷南齐 ? — 497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敷 昭王 梁文帝第二子502年追封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7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仲达
梁武帝兄。
少有学业。
起家齐后军征虏行参军,累迁随郡内史,招怀远近,有善政。
征为庐陵王咨议参军
追封永阳郡王谥昭
牛皋宋 1087 — 114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7—1147》 【介绍】: 汝州鲁山人字伯远
南宋初,聚众抗金,屡胜。
北方沦陷,降伪齐。
高宗绍兴三年,归宋。
岳飞部,为神武后军中部统领,收复随州襄阳
五年,从岳飞镇压杨么军,俘杨么。
又两度随岳飞北上攻金,屡建战功,累官宁国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
岳飞死后,仍反对宋金和议,为都统制田师中所毒死,或言秦桧指使师中为之。
主要活动
  • 1130年,京西南路襄阳府(襄阳市),京西南路提点刑狱公事
曹逵明 1495 — ?
维基
曹逵(1495年—?
),字履中号沙溪直隶苏州府太仓州民籍常熟县人
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三甲一百名进士,授蕲水县知县,累迁监察御史,弹劾汪鋐,被杖责五十,外放随州判官
江西南城县知县,升南京工部主事
经三年,迁广州府知府,调云南府,擢按察司副使,备兵临安
主要活动
  • 1529年,进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郑昈唐 700 — 7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荥阳人
郾城北海
安禄山反,率众击杀附逆者,迁沂州刺史,谕降五千人。
滁州刺史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0—777 排行二十荥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开元中进士第,累迁大理评事
天宝四载(745)岭南经略使彭果判官
六载果犯赃,坐贬光化,移北海
安禄山反,县民有应之者,击杀之。
累迁太子中允
肃宗乾元后累历、莱、滁四州刺史
代宗大历六年(771)罢职闲居扬州十二年二月卒。
生平事迹散见白居易《故滁州刺史荥阳郑公墓志铭并序》,新、旧《唐书·郑云逵》。
有诗名。
白居易称其“尤善五言诗。
王昌龄王之涣崔国辅辈联唱迭合,名动一时”。
全唐诗》存诗1首。
李愿唐 ? — 76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2 【介绍】: 陇右临洮人
李晟子。
少谦谨。
领夏绥银宥节度使,政简而严。
节度凤翔,近声色而政荒。
宣武,坐事贬随州刺史
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复拜河中、绛等节度使
军政愈弛,几乱。
卒赠司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代宗宪宗间诗人。
令狐楚编《御览诗》收其诗2首,《全唐诗》据以收入。
其时名李愿者有3人:一为名将李晟之子李愿(?—825)陇右临洮(今青海乐都)人。
因父功入仕。
宪宗穆宗间历任夏绥、武宁、凤翔、宣武、河中诸镇节度使
全唐诗》小传谓即此人。
但此为武人,史籍中未云能诗。
二为韩愈友人,隐于孟州济源盘谷自号盘谷子
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韩愈作《送李愿盘谷序》,推重其德行。
宪宗元和六年(811),卢汀作诗二章送之,韩愈有诗奉和。
事迹见《韩昌黎集》。
三为金部郎中李思谅之孙,李敬臣之子,出赵郡东祖房,事迹不详,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
3人之中,当以隐士李愿之可能性为大。
又《全唐诗外编》补李愿诗2首亦难以断其归属。
阎元明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河东安邑人
至孝,名闻乡里。
孝文帝太和五年除北随郡太守
以违离亲养,日悲哀。
母亦思念涕泣而丧明,乃悲号上诉,许归奉养。
母目复明。
母亡服终,每逢忌日往往悲动邻人
僧利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西域人
结侣东游,遇玄奘得度。
玄宗开元中京兆大安国寺。
时有韦玎请废释道二教,玄宗将从之,利涉抗言力争,事遂罢。
后徙南阳龙兴寺
有《立法幢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西域天竺人,婆罗门种姓。
早年结侣欲游中国,途遇玄奘,遂同来长安
通群经众论,为门贤哲,深得中宗及朝中贵礼遇。
玄宗开元中,曾在大安国寺宣讲《华严经》,尝与韦玎内殿辩论,赋诗相讥。
晚年谪居汉东,寻移南阳龙兴寺
续高僧传》卷一七有传。
全唐诗》存诗1首。
另《敦煌掇琐》中存其诗偈4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西域人
婆罗门种姓也。
蚤年结侣。
捋游震旦。
玄奘三藏
方东反。
遇诸金梭岭。
而获师事焉。
遂为门高弟。
宏放冲达
中宗尤器重之。
朝野士贵。
莫不愿交。
开元中
讲华严于安国寺
四众奔拥。
无容膝地。
檀施云委。
而忮求者颇侧目。
时有大理评事总校韦打。
上言。
释道二教。
蠹政久矣。
臣乞与较所学。
若果优长。
则国家存之。
何不可者。
诏三教各选百人。
集内殿辨论。
定其胜负。
于是玎先升高座。
唱所问难。
道士叶静能
沙门思明
皆屈挫。
次升座。
辞指注射。
往复数百千转。
而端绪条畅。
彼常不足。
而此常有馀。
旁观为之骇汗。
乃从容问玎曰。
子先升座。
岂非主耶。
然则主人何姓。
以儒则姓孔。
以道则姓李。
以佛则姓释。
如是则子其姓孔矣。
玎曰。
姓韦
即于座长哦曰。
我之佛法是无为。
何故今朝得有韦。
无韦始得三数载。
不知此复是何韦。
待卫百僚。
闻之悚然。
上因忆韦后事。
遽变色曰。
玎是庶人族。
辄敢轻蔑祖教。
淩𨏦释门哉。
玎惧下殿。
俯伏待罪。
叩头言。
臣非庶人族属。
上怒终不解。
诏贬象州
号明教大师
助钱帛。
明教寺以彰其能。
后以小罪。
谪居汉东
南阳龙兴寺
慧忠国师以山野进见。
识之曰。
汝将来当以道德。
为天子模范。
勉之。
非吾辈敢比也。
且遗之衣物。
其藻监类此。
著立法幢论一卷行世。
大历中
西明寺翻经沙门圆照
为作传成十卷。
则其美言懿行之富。
可知。
释利涉者。
西域人也。
即大梵婆罗门之种姓。
夙龄疆志机警溢伦。
宗党之中推其达法。
欲游震旦结侣东征。
至金梭岭遇玄奘三藏
行次相逢礼求度。
既而群经众论凿窍通幽。
特尔远尘归乎正道。
难其移转矣门贤哲辐凑。
季孟于光宝之间。
其为人也犹帛高座之放旷。
中宗最加钦重。
朝廷卿相感义与游。
开元中安国寺讲华严经。
四众赴堂。
迟则无容膝之位矣。
檀施繁炽利动人心。
颖阳人韦玎。
垂拱中中第。
调选河中府文学
大理评事秘校
讲筵币帛堆积。
就乞选粮所获未厌。
表请释道二教定其胜负。
言释道蠹政可除玄宗诏三教各选一百人。
都集内殿。
韦玎先陟高座
叶静能及空门思明
例皆辞屈。
次登座解疑释结。
临敌有馀。
与韦往返百数千言。
条绪交乱相次抗之。
棼丝自理正直有归。
重问韦曰。
子先登席可非主耶。
未审主人何姓。
玎曰。
姓韦
将韦字为韵揭调长吟。
偈词曰。
我之佛法是无为。
何故今朝得有为。
无韦始得三数载。
不知此复是何韦。
之吟作百官悚然。
帝果忆何韦之事。
凛然变色曰。
玎是庶人宗族敢尔轻懱朕玄元祖教。
及凌𨏦释门。
玎下殿俯伏待罪。
叩头言。
臣非庶人之属。
贵其钳利口以解疏狂。
奏曰。
玎是关外之人。
非玄贞之族类。
敕贬象州百姓。
钱绢助造明教寺
加号明教焉。
二教重熙之力也。
因著立法幢论一卷。
公卿间有言曰。
涉公是韦掾之膏盲也。
曰。
此举也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自此京城无不改观。
言谈讲者以为最焉。
晚节遭其谴谪汉东
寻属宽宥移徙南阳龙兴寺
惠忠国师知重名。
聊款关相谒曰。
纳衣小僧向前某被门徒朝要连坐于此。
适观师当有贵气。
可作高道国德。
勿同吾也。
乃开箧提物令师曳娄。
由此襄邓之人皆惊如此悬记。
师道声又光阐焉。
望重之故也。
上元二年师入供养。
肃宗时入宫起居。
太上皇乃引见上皇曰。
此人何如利涉
则知才业优长帝王器重。
复多著述。
大历中西明寺翻经沙门圆照传成一十卷。
足知言行之多也矣。
王忠嗣盛唐 705 — 7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749 【介绍】: 太原祁人,居华州郑县。
初名训,九岁时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因得养于宫中,赐名忠嗣
为人雄毅寡言,有武略。
幼尝与玄宗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
及长,以战功累迁朔方、河东河西陇右节度使
以不愿出兵攻吐蕃石堡城,忤玄宗
李林甫素忌其功,遂趁机诬以谋立太子,几陷极刑。
部将哥舒翰力陈其冤,请以己官赎其罪,始得贬汉阳太守,卒。
忠嗣
华州郑人
始名训。
父海宾。
吐蕃战死。
尚辇奉御
时年九岁。
因入见。
赐今名。
养禁中。
试守代州别驾
以功累迁左威卫将军代北都督
封清源县男
开元二十九年封河东县公
河西陇右。
权朔方河东
佩四将印。
吐谷浑于墨离。
平其国。
李林甫忌其功。
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
云欲奉太子
讯验罪应死。
哥舒翰请以官爵赎其罪。
乃贬汉阳太守
汉东卒。
年四十五。
宝应元年追赠兵部尚书
赵方南宋 ? — 12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2 【介绍】: 潭州衡山人字彦直
张栻学。
孝宗淳熙八年进士
历知随州,时宋金议和,诸郡弛备,独招兵择将。
累迁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力主抗金,数解枣阳之围。
又败金驸马阿海淮西
太中大夫权刑部尚书
帅边十年,以战为守,使京西一境屡免金人蹂躏。
能拔识人才,知名士陈赅游九功及名将扈再兴孟宗政,皆为擢任。
得疾归,犹贻书宰相,论疆埸大计。
全宋诗
赵方字彦直衡山(今属湖南)人。
少从张栻学。
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调蒲圻
大宁监教授,改知青阳县
京湖李大性辟知随州
提举京西常平转运判官提点刑狱
改京湖北转运判官兼知鄂州
宁宗嘉定八年(一二一五)江陵府
十年,改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
数败金人。
十四年,以端明殿学士致仕。
宋史》卷四○三有传。
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六四三八
赵方字彦直衡州衡山(今湖南衡山)人。
少从张栻学。
淳熙八年进士,调蒲圻,历提举京西常平转运判官提点刑狱,寻加直秘阁,改湖北转运判官兼知鄂州,知江陵府,又权工部侍郎宝谟阁待制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
数败金人,进显谟阁直学士权刑部尚书
徽猷阁直学士京湖制置大使
卒谥忠肃
宋史》卷四○三有传。
主要活动
  • 1181年,进士
  • 1209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鄂州知州,湖北转运判官兼知鄂州
  • 1209年-1211年,京西南路襄阳府(襄阳市),京西南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10年,京西南路襄阳,京西南路提举常平等事
  • 121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金部郎中
  • 1212年-1213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 1214年-1216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江陵府知府兼安抚使,1216年R7月在任
  • 1216年-121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 1217年-1221年,京西南路襄阳府(襄阳市),襄阳府知府,京湖制置使1221年7月,为京湖制置大使
丘无逸北宋
全宋诗
丘无逸,一作水丘无逸
仁宗皇祐初屯田员外郎、知梁山军
(《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三)。
嘉祐中成都府路转运使(《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
终知随州(《伐檀集》卷上《哭丘随州无逸》)。
吕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云南昆明人
举人成化中随州,数岁,外户不闭。
卒祀名宦。
孟宗政南宋 ? — 12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23 【介绍】: 绛州人,徙居随州字德夫
宁宗开禧间率义士抗击金将完颜董,夺其辎重,为赵方所荐,任京西钤辖,驻襄阳
嘉定十年,节制神劲、极捷、忠义三军,击败金兵,解枣阳围,权知枣阳军
攻克湖阳县,金人自此不敢窥襄、枣阳
擢荆鄂都统制,仍知枣阳
发廪赈济来归之中原遗民,并给田屋,籍其勇壮者号忠顺军,出没唐、邓间,威震境域。
向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人字君章
向经弟。
历官歙县通判桂州常州,知、密、沂七州
善治剧,于奸恶不少恕。
仕至中散大夫
主要活动
  • 1053年-1055年,荆湖北路鼎州(常德市),鼎州知州
  • 1055年-1056年,福建路漳州(漳州),漳州知州
  • 1059年-1060年,京东东路密州(诸城市),密州知州
薛向北宋 1016 — 10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6—1081 【介绍】: 河中万泉人字师正
以荫入仕。
历权陕西转运副使制置解盐,损盐价,减畦户而边用以足。
迁江、浙、荆、淮发运使,改革漕运,募客舟与官舟分运,岁漕有余。
权三司使,时河洮用兵,所费不可计,而供给不乏。
神宗元丰元年,累官同知枢密院事
因议养马法不合,为舒亶所论,斥知颍州,改随州
卒谥恭敏
全宋文·卷一○五一
薛向(一○一六——一○八一)字师正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以荫任太庙斋郎,为永寿主簿,权京兆户曹
国子博士,监在京榷货务,知鄜州
提点河北刑狱、入为开封度支判官,权陕西转运副使制置解盐。
罢知汝州,旋复为陕西路转运使
种谔事,罢知绛州,再贬信州,又改潞州
熙宁中,累迁江淮等路发运使天章阁待制权三司使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工部侍郎,出知定州
元丰中累迁枢密直学士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加正议大夫,知颍州,改随州
元丰四年卒,年六十六,谥恭敏
宋史》卷三二八有传。
主要活动
  • 1051年-1053年,永兴军路鄜州(富县),鄜州知州
  • 1057年-1059年,河北路恩州(清河县),河北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6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度支判官
  • 1060年-1065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副使
  • 1064年,京西北路汝州(汝州市),汝州知州
  • 1066年-1067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使
  • 1067年,永兴军路延州(延安),延州知州,12月知绛州
  • 1067年-1068年,河东路绛州(山西省新绛县),绛州知州
  • 1068年-1069年,河东路潞州(山西省长治市),潞州知州
  • 1068年-1070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信州知州
  • 1069年-1071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使
  • 1071年-107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使,1074年2月知定州
  • 1074年-1078年,河北路定州(河北省定州市),定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75年-1076年,江南西路昪州(待考),江南西路转运使
  • 1078年-108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枢密副使,1080年9月迁枢密副使,9月罢同知枢密院,知颍州
  • 1080年,京西北路颍州(阜阳市),颍州知州
刘彝北宋 1017 — 10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86 【介绍】: 福州闽县人字执中
幼从胡瑗学。
仁宗庆历六年进士
朐山,有惠政。
神宗时都水丞,改知虔州,著《正俗方》,以医易巫
直史馆,知桂州
以禁与交阯人互市而失、廉、邕三州坐贬,除名为民。
哲宗元祐初召还,卒于道。
有《七经中义》、《水经注》、《明善集》、《居阳集》等。
全宋诗
刘彝(一○二一~一○九一)字执中福州(今属福建)人。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淳熙三山》卷二六)。
邵武尉,调高邮簿,移朐山
神宗熙宁初制置三司条例司官属,以言新法不便罢。
后除都水丞,转两浙转运判官,知虔州桂州
九年(一○七六),交阯攻陷、廉、邕三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安置随州,又除名为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
哲宗元祐六年都水丞召,病卒于道,年七十(《淳熙三山》卷八)。
有《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三三四、《东都事略》卷八六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四四
刘彝(一○一五——一○九一)字执中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幼从胡瑗学,登庆历六年进士第,为邵武尉,调高邮簿,移朐山
颇有政绩。
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
熙宁初,为制置三司条例官属,以言新法非便罢。
都水丞,为两浙转运判官,知虔州
熙宁七年加直使馆,知桂州
交阯陷钦廉邕三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安置随州
又除名为民,编隶涪州,徙襄州
元祐初,复以都水丞召还,病卒于道,年七十。
著有《洪范解》六卷、《七经中义》一百七十卷、《赣州正俗方》二卷、《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等。
见《宋史》卷三三四本传及卷二○六、二○七《艺文志》。
主要活动
  • 1046年,进士
  • 1068年-1069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市),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 1069年-1070年,两浙路杭州(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判官
  • 1069年-108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都水监丞,9月已在任。
  • 1072年-1074年,两浙路处州(丽水),处州知州
  • 1072年-1074年,江南西路虔州(赣州),虔州知州,1074年3月16日知桂州
  • 1074年-1075年,广南西路桂州(广西省桂林市),桂州知州兼安抚使
许拯北宋 1015 — 10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83 【介绍】: 开封襄邑人字康伯
仁宗景祐中,以通三经登第。
应山县
迁知麟游县,历泉州录事参军,黄、军、亳四州观察推官随州支使,后知京兆应天县,以奉议郎致仕。
历官所至有治绩,平居清约,不求人知,去官唯敝衣数箧,人以为清官。
伍希闵明 1437 — 1499
维基
伍希闵(1437年—1499年)名訚,以字行,改字仲孝号顺德江西承宣布政使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安福县)人。
早年出身国子生,以《春秋》中式天顺六年(1462年)壬午江西乡试第四十五名。
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进士,授湖广随州知州,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
平寇之功。
主要活动
  • 1475年,进士,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僧石藏唐 718 — 79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18—约799 【介绍】: 唐僧。
随州人俗姓吕
幼入开元寺为僧。
受戒后,礼嵩山普寂禅师,得悟禅法。
后住定州大像山定真院,孤坐冥寂,数夏安然。
陶化一州,从者颇众。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吕氏
汉东人
年几小学
即从亲求出家。
听隶开元寺落发受具。
久之礼嵩山寂禅师
寤心妙。
燕嘿中山大像峰石室间者数夏。
而参扣之侣。
望风而至。
蔚成丛社。
博陵之习俗为变。
州帅李公卓。
翘仰切至。
愿迎入府供养。
谢曰。
山野之性。
不闲礼法。
恐屑威棱。
卓不敢强。
乃尽屏驺从。
登山执弟子礼。
访问。
奏请院额曰定真云。
藏之亡。
先一日诀众竟坐逝。
春秋八十二。
贞元十六年正月入塔。
释石藏
姓吕
汉东人也。
年邻小学露成人之度。
跪告堂亲愿为佛子。
遂志入开元寺削染受戒。
剋愿礼嵩山寂禅师豁悟禅法。
中山大像峰间石室。
孤坐冥寂数夏安然。
同好者望风而至。
蔚成丛众。
陶化博陵人咸欣戴。
会州帅李公卓。
翘仰之切。
命入城住贵亲玄论。
谢云。
野性难拘。
不闲礼法。
恐玷威陵。
卓躬登山访问。
款密交谈深开昏昧。
奏院题额曰定真焉。
预白众诀别。
明日坐亡。
春秋八十三。
贞元十六年正月入塔。
立碑颂德云。
赵时逢南宋
全宋文·卷六七六五
赵时逢字遁可随州(治今湖北随州)人,嘉泰间宗正寺丞,出知赣州
开禧元年朝散郎、直秘阁为浙东提刑
入为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特授试将作监
著有《山窗斐稿》一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八三,卫泾后乐》卷一,《会稽续志》卷二,《宋史》卷二○八,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二,《赣石录》卷一。
主要活动
  • 1201年-120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宗正丞
  • 1204年-1205年,江南西路赣州(赣州),赣州知州
  • 1204年-120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
  • 1205年-1206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市),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1206年1月召赴奉旨除左曹郎官
  • 120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郎中
  • 1206年-120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判将作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