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张君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州安陆人
真宗景德间进士
历官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
大中祥符中,自御史台谪官宁海
真宗戚纶陈尧臣校正《道藏》,以等荐,得主其事,编次得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进之。
复撮其精要总计万余条,编成《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
全宋诗
张君房安陆(今属湖北)人。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
尚书度支员外郎
大中祥符中御史台谪官宁海,时真宗崇道教,选道士校定道藏,命君房主其事(《万姓统谱》卷三九),大中祥符九年(一○一六)著作佐郎杭州写本(《咸淳临安》卷八九)。
后知信阳三州,年六十三分司,归安陆
六十九岁致仕,七十六岁仍著诗赋杂文,卒年不详。
其子百药尝纂为《庆历集》三十卷,不传。
事见宋王明清麈史》卷中。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九
张君房安陆(今湖北安陆)人,一说开封人
景德二年进士,除知升州江宁县事。
大中祥符初开封府功曹参军,累擢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
祥符五年,自御史台谪官宁海
真宗秘阁道书付杭州,命戚纶校正《道藏》,君房主其事,遂除著作佐郎,与道士十人修校,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进上。
八年,出知钱唐县
乾兴中通判江陵
复撮《道藏》精要,成《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存)。
又著《潮说》三卷、《野语》三卷、《乘异记》三卷等。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四,《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七、八,《万姓统谱》卷三九,《楚纪》卷四三,《咸淳临安》卷八九,《直斋书录解题》卷八、一一、一二等。
主要活动
  • 真宗景德间,进士
  • 1024年-1026年,京西南路郢州(钟祥市),郢州知州
王安中宋 1076 — 11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6—1134 【介绍】: 中山阳曲人字履道号初寮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徽宗政和中,自秘书少监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以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承旨
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
三年,迁左丞
五年,授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
辽降将郭药师知府事,骄横跋扈,安中不能制,曲意奉之。
召还,为大名府
钦宗靖康初,为言者所劾,累贬象州安置。
善属文,尤工四六。
有《初寮》。
全宋诗
王安中一○七六~一一三四,此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宋史》本传推算,如按《文忠》卷一五《跋初寮王左丞赠曾祖诗及竹林泉赋》所记推算,生年提前一年),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
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
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秘书省著作郎
徽宗政和间,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蔡京罪,为翰林学士,迁承旨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五年,主联金攻,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二○)。
七年,宋金启衅,以上清宝箓宫使侍读召还(同上书职官五四之一一)。
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北京留守司。
钦宗靖康初,连贬随州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四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年五十九。
有《初寮》七十六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王安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初寮集》为底本,校以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王安中(一○七六——一一三四)字履道号初寮中山曲阳(今河北曲阳)人。
元符三年进士及第,调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
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间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因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初尚书右丞
三年,为左丞
五年,授庆远军节度使、燕山府路宣抚使,与辽降将郭药师知府事
药师跋扈,安中不能制。
召还,除检校太保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北京留守司公事。
靖康初为言者所论,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
累贬象州安置。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
四年,卒,年五十九。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事迹又见周必大初寮集序》(《初寮》卷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
主要活动
  • 1100年,进士
  • 1114年-1115年,京畿路汴京(开封),著作郎
  • 1115年-111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秘书少监
  • 1116年-111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中书舍人
  • 111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御史中丞,9月为翰林学士
  • 1117年-111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翰林学士,1119年11月除尚书右丞
  • 1119年-112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参政,1121年11月迁尚书左丞1123年1月知燕山府
  • 1126年,河北路大名府(邯郸市大名县),大名尹兼安抚使
于大猷初唐 644 — 7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4—700 【介绍】: 京兆三原人字徽本
于立政子。
高宗显庆三年,解褐左千牛备身
累迁桂州都督府功曹
睿宗文明元年,为苏州司兵参军
武则天垂拱三年,为并州大都督府士曹参军
永昌元年,为洛州参军
累迁汾州长史
武周圣历元年,拜随州刺史
二年,改明堂令
郎简北宋 975 — 10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5—1063 【介绍】: 杭州临安人,一作钱塘人字叔廉一字简之号武林居士
真宗景德二年进士
历官秘书省著作佐郎利州路提点刑狱广南东路转运使右谏议大夫给事中等,以工部侍郎致仕。
好导引服饵,尤擅医术。
有《集验方》。
全宋诗
郎简(九六八~一○五六)字叔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咸淳临安》卷六一)。
宁国县,调随州推官
历知、泉、广江宁、扬、明等州府,以尚书工部郎致仕
仁宗嘉祐元年卒,年八十九(同上书卷六五)。
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二六八
郎简(九六八——一○五六)字叔廉一字简之自号武林居士杭州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幼孤贫,借书录之,多至成诵。
景德二年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宁国县
福清,调随州推官,知分宜县,徙窦州藤州通判海州提点利州路刑狱。
历知广、扬、明等州。
工部侍郎致仕。
嘉祐元年卒,年八十九。
知州县,所至兴水利,建学校,甚得民誉。
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传集验方数十于世。
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主要活动
  • 1005年,进士
  • 1025年-1027年,利州路利州(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利州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29年-1031年,福建路泉州(泉州),泉州知州
  • 1030年-1032年,广南东路广州(广州市),广南东路转运使
  • 1032年-1035年,广南东路广州(广州),广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32年-1035年,广南东路连州(广东省连州市),连州知州
  • 1036年-103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大理寺
  • 1037年-1039年,两浙路越州(绍兴),越州知州
  • 1039年-104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尚书刑部
  • 1040年-1041年,江南东路江宁府(南通),江宁府知府兼安抚使,1041年3月26日改知扬州
  • 1041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扬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41年-1042年,两浙路明州(鄞县),明州知州
王庭秀南宋 ? — 11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州慈溪人字颖彦
徽宗政和二年上舍及第。
历仕徽、钦、高宗三朝,建炎中累迁检正中书门下省诸房公事。
立朝敢言,与宰相议论不合,引疾求去,主管崇道观
杨时学,旁搜远绍,不趋好,文辞俊迈宏远。
有《磨衲集》。
全宋诗
王庭秀(?
~一一三六),字颖彦,先世居,父徙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上舍第。
乐寿泗州随州教授
李光荐为御史台检法官
金人扶掖张邦昌称帝,致仕。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为监察御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
三年,为殿中侍御史(同上书卷二一)。
出知筠州
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为吏部员外郎,守尚书左司员外郎(同上书卷六二、六三)。
因与宰相黄潜善议多不合,主管江州太平观。
归老于乡。
六年,卒(同上书卷一○四)。
有《相山集》(《延祐四明志》卷四)、《航海记》、《磨衲集》(《甬上耆旧传》卷二)等,已佚。
《乾道四明志》卷二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一三二
王庭秀(?
——一一三六),字颖彦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
政和二年上舍第,历官州县。
侍御史李光荐为御史台检法官,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建炎三年出知筠州次年弃城遁,勒停。
起复为承议郎,召为吏部侍郎检正中书门下省诸房公事。
宰相议多不合,引疾求去,提举崇道观。
绍兴六年八月卒。
庭秀为学旁搜远绍,不苟趋时好,造诣深远,有《磨衲集》。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八、二五、四二、四六、六二、六五、一○四,《乾道四明志》卷二,《宝庆四明》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宋史》卷三九九有传。
主要活动
  • 1128年-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1129年3月为殿中侍御史
  • 112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殿中侍御史,3月为侍御史
  • 1129年-1131年,江南西路筠州(高安),筠州知州,1131年2月在任
  • 1131年-113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郎中
  • 113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10月主管江州太平观
  • 113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左司郎中
李敬唐 649 — 7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9—722 【介绍】: 陇西成纪人字守敬
年十八,应制八科举擢第,补鄜州洛川,累迁城父,擢洪州长史,迁随州刺史,官至庆州都督
家有藏书万卷,亲览八千,尤好内典,晚年常焚香趺坐,素食而已。
王祚五代末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末宋初并州祁县人
初为郡小吏,擢为三司副使
后周隋州刺史,移刺商州,以俸钱募人开大秦山岩梯路,方便行旅。
后镇颍州,疏通商渠利舟揖,郡无水患。
入宋为宿州防御使,课民凿井以防火灾,筑城北堤以御水患。
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
主要活动
  • 960年-964年,淮南东路宿州(宿州市),宿州防御使,964年6月致仕
王德用北宋 979 — 10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57 【介绍】: 郑州管城人字元辅
王超子。
年十七随父出击李继迁
累迁内殿崇班
仁宗时,历殿前都虞候知枢密院事宣徽南院使
因状貌类太祖,降知随州
契丹求关南地,以兵压境,拜保静军节度使、知澶州,徙真定府定州路都总管,训练士卒,加强守备。
累拜同平章事、判澶州,以太子太师致仕。
再起,历官枢密使封鲁国公
卒谥武恭
主要活动
  • 1025年-1029年,河北路冀州(河北冀州),冀州知州
  • 1033年-103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枢密副使,10月迁枢密副使1035年2月同知枢密院事
  • 1036年-1056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枢密使,1039年5月以武宁军节度使免1056年11月以领忠武军节度使
  • 1039年,京东西路徐州(徐州),徐州知州
  • 1039年-105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群牧使,6月兼群牧制置使
  • 1040年-1042年,京东西路曹州(曹县),曹州知州
  • 1042年,京东东路青州(青州市),青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42年,河北路定州(河北省定州市),定州知州
  • 1042年-1051年,河北路澶州(濮阳),澶州知州
  • 1043年-1044年,京西北路陈州(淮阳县),陈州知州
  • 1044年-1046年,河北路相州(河南省安阳市),相州知州
  • 1047年-1054年,京西北路郑州(郑州),郑州知州
陈豪晚清 1839 — 191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9—1910 【介绍】: 浙江仁和人字蓝洲号迈庵晚号止庵
同治九年优贡,以知县湖北
光绪三年,署房县
后历署应城蕲水汉川随州
勤于听讼,有善政。
工诗善画,有《冬暄草堂诗集》。
陈豪字止庵号兰洲仁和人
同治庚午优贡,官汉川知县
有《冬暄草堂诗集》。
董遵诲唐末宋初 926 — 9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981 【介绍】: 涿州范阳人
随父从契丹后汉,署遵诲随州牙校
后周时,从世宗南北征战,屡立军功,迁骁武指挥使
宋初,得太祖重用,从慕容延钊李筠,迁马军都军头
乾德六年,授通远军使。
太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
不知书,然多方略,武艺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安抚一面,诸族酋首及夏人皆悦服。
主要活动
  • 968年-981年,永兴军路通远军(环县),通远军使,981年3月卒
释重显北宋 980 — 10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0—1052 【介绍】: 僧。
遂州人
俗姓李字隐之
家世豪富,以儒业传。
幼承家学而志存出世,因离俗入道。
得法于智门祚禅师
明州雪窦寺
仁宗皇祐中赐号明觉大师
有《瀑泉集》。
全宋诗
释重显(九八○~一○五二)字隐之俗姓李号明觉大师遂宁(今属四川)人。
早年于益州普安寺出家,以释仁铣为师。
出游荆渚间,又北游至复州,从北塔祚禅师五年
真宗天禧中灵隐(《三宝赞》自序),滞留数年,后主明州雪窦寺
仁宗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
有《祖英集》两卷、《瀑泉集》、《拈古集》各一卷。
禅林僧宝传》卷一一有传。
 重显诗,据《四部丛刊续编》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祖英集》、《颂古集》为底本。
祖英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颂古集》校以元至正二年大明寺住持释海岛刊本(简称元刊本),编为三卷。
全宋文·卷三二六
重显(九八○——一○五二)俗姓李字隐之遂州(治今四川遂宁)人。
幼出家,受具足戒。
方至随州,参云门宗大师智门光祚,居五年,尽得其道。
池州景德寺首座讲僧肇《般若无知论》。
后为苏州洞庭山翠峰寺住持。
曾会请,住持明州雪窦山贤圣寺三十一年,朝廷赐号明觉大师
重显工翰墨,曾举古代公案百则,以韵语颂其奥旨,此即《雪窦颂古》,于禅宗影响深,云门宗风由是大振,世称「云门中兴」。
皇祐四年卒,年七十三。
著作除《颂古集》一卷外,尚有《祖英集》二卷、《瀑泉集》一卷、《拈古集》一卷等,门人集其著述及语录,后合编为《明觉禅师语录》六卷(存)。
事迹详见吕夏卿明觉大师塔铭》(大正藏卷四七《明觉禅师语录》卷六附)。
禅师名重显
字隐之
遂州人
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
生于李氏。
幼精锐。
读书知要。
下笔敏速。
然雅志丘壑。
父母不能夺。
竟依益州普安院。
沙门仁铣为师。
落发受具。
出蜀浮沈。
荆渚间历年。
典客大阳。
与客论赵州宗旨。
客曰。
眼禅师
昔解后觉铁觜者。
金陵
赵州侍者也。
号称明眼。
问曰。
赵州柏树子因缘。
记得否。
觉曰。
先师无此语。
莫谤先师好。
法眼拊手曰。
真自师子窟中来。
觉公言无此语。
而法眼肯之。
其旨安在。
曰。
宗门抑扬。
有规辙乎。
时有苦行。
韩大伯者。
貌寒寝侍其旁。
辄匿笑而去。
客退。
数之曰。
我偶客语。
尔乃敢慢笑。
笑何事。
对曰。
笑知客智未正
择法不明。
曰岂有说乎。
对以偈曰。
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
空向枯桩旧处寻。
阴异之。
结以为友。
盛年工翰墨。
作为法句。
追慕禅月休公
尝游庐山栖贤时。
禅师居焉。
简严少接纳。
藞苴不合。
作师子峰诗讥之(师子峰在栖贤之后)。
曰踞地盘空势未休。
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
不得云擎也出头。
齐岳者为侣。
同谒五祖戒禅师
于山前庄。
先往。
机语不契。
亦竟不见。
北游至复州
北塔祚禅师者。
香林远公嫡子。
云门之孙也。
蜀人
知见高。
学者莫能觏其机。
俊迈。
爱之。
遂留止五年
尽得其道。
学士曾公会厚善。
相值淮上。
何之。
曰将游钱塘绝西兴。
天台雁荡。
曾公曰。
灵隐天下胜处。
珊禅师吾故人。
以书荐
灵隐
三年。
陆沈众中。
俄曾公奉使浙西。
访灵隐
无识之者。
时堂中僧千馀。
使吏捡床历。
物色求之。
乃至曾公问。
向所附书。
袖纳之曰。
公意勤。
然行脚人非督邮也(一本曰。
然行脚人。
于世无求。
敢希荐达哉)。
曾公大笑。
珊公以是奇之。
吴江翠峰虚席。
举显出世。
开法日。
顾视大众曰。
若论本分相见。
不必高升此座。
乃以手指曰。
诸人随山僧手看。
无量佛土一时现前。
各各子细观瞻。
其或涯际未知。
不免拖泥带水。
于是登坐。
又环顾大众曰。
人天普集合。
发明何事。
岂可互分宾主。
驰骋问答。
便当宗乘去。
广大门风。
威德自在。
辉腾今古。
把定乾坤。
千圣只言自知。
五乘莫能建立。
所以声前悟旨。
犹迷顾鉴之端。
言下知归。
尚昧识情之表。
诸人要识真实相为么。
但以上无攀仰。
下绝己躬。
自然常光现前。
个个壁立千仞。
还辩明得也无。
未辩辩取。
未明明取。
既辩明得。
便能截生死流。
踞佛祖位。
妙圆超悟。
正在兹时。
堪报不报之恩。
以助无为之化。
后住明州雪窦。
宗风大振。
天下龙蟠。
凤逸衲子
争集座下。
号云门中兴
尝经行植杖。
众衲环之。
忽问曰。
有问云门。
树凋叶落时如何。
露金风。
云门答遮僧耶。
为解说耶。
有宗上座曰。
待老汉有悟处。
即说。
熟视。
惊曰。
韩大伯乎。
曰老汉瞥地也。
于是令挝鼓众集。
曰。
大众今日。
雪窦宗上座。
乃是昔年大阳韩大伯
具大知见。
晦迹韬光。
欲得发扬宗风。
幸愿特此座。
宗遂座。
僧问。
宝剑未出匣时如何。
曰神光射斗牛
又问出匣后如何。
曰千兵易得。
一将难求。
僧退。
宗乃曰。
宝剑未出匣。
神光射斗牛
千兵虽易得。
一将实难求。
便下座。
一众大惊。
暮年悲学者寻流失源。
作为道日损偈曰。
三分光阴二早过。
灵台一点不揩磨。
贪生逐日区区去。
唤不回头争奈何。
馀敷扬宗旨。
妙语遍丛林。
皇祐四年六月十日
沐浴罢。
整衣侧卧而化。
阅世七十三。
坐五十
建塔山中。
得法上首天衣义怀禅师
窦禅师
名重显
字隐之
遂州李氏子
幼精锐抗志尘表。
普安诜上人。
出家受具。
遍历讲筵
游刃经论。
问辩风驰。
同学敛气。
不敢伸。
弃而归禅。
出蜀入
典客大阳。
与客论赵州宗旨。
客曰。
眼禅师
昔解后觉铁觜于金陵
赵州侍者也。
号称明眼。
问曰。
赵州柏树子因缘。
记得么。
觉曰。
无此语莫谤先师。
法眼拊手曰。
真自师子窟中来。
觉公言无此语。
法眼肯之。
其旨在。
师曰。
宗门抑扬。
有规辙乎。
时有苦行名韩大伯者。
貌寒寝侍其傍。
辄匿笑而去。
客退。
师数之曰。
我偶客语耳。
乃敢慢笑。
笑何事。
对曰。
笑知客未正。
择法不明。
师曰。
有说乎。
对以偈曰。
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
空向枯椿旧处寻。
师阴异之。
结以为友。
师盛年工翰墨。
作为法句。
追慕禅月休公
有诗云。
红芍药边方舞蝶。
碧梧桐里正啼莺。
离亭不折依依
况有春山送又迎。
尝依栖贤湜公
机不合。
作师子峰诗而去。
齐岳者为侣。
同谒五祖戒师。
于山庄前。
先往。
机语不契。
师亦竟不见。
遂南游。
智门祚禅师
者。
香林远公嫡子。
云门之孙也。
知见高。
学者。
莫能觏其机。
师俊迈。
智门爱之。
一日伸问曰。
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智门召师。
师近前。
智门以拂子蓦口。
打拟开口。
随又打。
师豁然开悟。
依止五年。
尽得其道。
师与学士曾公会厚善。
相值淮上。
问师何之。
曰将游钱塘绝西兴。
天台雁荡。
曾公曰。
灵隐天下胜处。
珊禅师吾故人。
以书荐师。
师至灵隐
三年陆沉众中。
俄曾公。
奉使浙西访师。
灵隐无识者。
时堂中僧千馀。
使吏捡床历。
物色求之。
乃至曾公问向所附书。
师袖纳之曰。
公意勤然。
行脚人非督邮也。
曾公大笑。
珊公以是奇之。
师出世。
初住吴江翠峰。
后迁明州雪窦。
曾公守越时。
敦请也。
上堂云。
春山叠乱青。
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
独立望何极。
便下座却顾谓侍者曰。
适来有人看方丈否。
曰有。
师曰。
作贼人心虚。
师举宗教三十馀年。
海内奇衲子争赴之。
暮年。
悲学者寻流失源。
作为道日损偈曰。
三分光阴二早过。
灵台一点不揩磨。
贪生逐日区区去。
唤不回头争奈何。
又书壁文。
戒进后学。
其略曰。
身如行厕。
利称软贼。
百年非久。
三界无
惜寸阴
当求解脱。
读者鼻为之酸师一日偶经行。
植杖于林下。
众衲环之。
忽问曰。
有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
露金风。
云门答这僧耶。
为解说耶。
有宗上座出众对曰。
待老汉有悟处即说。
师熟视惊曰。
韩大伯乎。
曰老汉瞥地也。
于是令挝鼓。
众集。
师曰。
大众。
今日雪窦宗上座。
乃是昔日大阳韩大伯
具大知见。
晦迹韬光。
欲得发扬宗风。
幸愿特升此座。
宗遂升座。
僧问。
宝剑未出匣时如何。
曰。
神光射斗牛
又问。
出匣后如何。
曰。
千兵易得。
一将难求。
僧退。
宗乃曰。
宝剑未出匣。
神光射斗牛
千兵容易得。
一将实难求。
便下座。
一众大惊。
宗即承天宗禅师也。
师一日游山。
四顾周览。
侍者
何日复来此。
侍者哀乞遗偈。
师曰。
平生惟患语之多矣。
翌日出杖履衣盂。
散及徒众。
乃曰。
七月七日复相见耳。
至期盥沐摄衣。
北首而逝。
阅世七十三。
坐五十夏。
塔全身于寺之西坞。
赐号明觉禅师
系曰。
云门一宗。
得雪窦而中兴。
不然亦扑扑矣。
师器宇凝重。
即袖中一书。
三年仍还本人。
便足气压千古。
家声浩浩。
子孙绳绳。
岂偶然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重显字隐之姓李氏遂宁人也。
普安仁铣出家,受具后,横经讲席,究理穷玄,诘难转深,机辨无敌,咸钦法器。
元莹讲《圆觉疏》于大慈寺往复辩难,莹不能屈,曰:“闻南方有得诸佛清净法眼者,彼待子之求也久矣。
”往诣石门,留居三年,殊无所契。
负簦南游,首造智门𧙓,即申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门召近前,击以拂子。
方儗陈词,又忽击之,遂豁然开朗,无可言说。
将造钱塘,值曾学士淮南以书荐于珊禅师
灵隐,浮沈众中,忽焉三载
曾奉使归访之灵隐,无识之者,乃于净头寮舍物色得之。
曾询荐书,出袖中纳之,曰:“公意勤勤,然行脚人非书邮也。
由是奇之。
有《为道日损偈》曰:“三分光阴二蚤过,灵台一点不楷磨。
区区逐日贪生去,唤不回头争奈何?
”出住翠峰,忽迁净慈,未几移主雪窦。
上堂,僧问:“雪覆芦花时如何?
”曰:“点。
”曰:“如何则为祥为瑞也?
乃颂曰:“雪覆芦花欲暮天,谢家人不在渔船。
白牛放却无寻处,空把山童赠铁鞭。
”一日游山,四顾瞿瞿,悠然神远。
久之,谓侍者曰:“何日复来于此?
侍者哀乞遗偈,曰:“平生唯患语之多矣。
”翌辰,出杖履衣盂散及徒众,乃曰:“七月七日,复相见耳。
”至期,盥沐摄衣,北首而逝,塔于寺之西坞,追谥“明觉”。
尝同于秘丞赋瀑泉:“大禹不知凿,来源亦自成。
色应怜众白,声合让孤清。
远势曾吞海,飞流未喷鲸。
灵槎如可放,天际问归程。
”《雪窦漫兴》:“春山乱叠青,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
”《日暮东涧》:“极目生晚照,幽情春兰芷。
白蘋叶里风,不在秋江起。
”《送僧下雪窦》:“云衣轻拂下层峦,桂生风触袖寒。
谁问亲游乳峰意,百千年后与人看。
”《寄大平瑞》:“千朵危峰杳霭间,石房长带瀑声寒。
鸟啼花发寻常事,松木青青雪里看。”
种世衡北宋 985 — 10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5—1045 【介绍】: 洛阳人字仲平
少尚节气,家产悉予兄弟,惟取图书。
以荫补将作监主簿
签书同州鄜州判官
西夏用兵,守备不足,请因废垒筑城以固延安之势,城成,赐名“青涧”。
知城事,有政绩。
仁宗庆历中,擢环庆路兵马钤辖,屡败夏人。
被病受命筑古细腰城以断羌人交结西夏之路,城成而卒。
全宋文·卷三三二
种世衡(九八五——一○四五)字仲平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种放兄子,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累迁太子中舍
泾阳县通判凤州,以冤流窦州,徙汝州,赎为孟州司马
历监随州酒,签书同州鄜州判官事。
康定元年,由大理寺丞签书定国军节度使判官事改内殿承制、知延州青涧城
二年,为鄜延路兵马都监
庆历二年环州,累官环庆路兵马钤辖
五年一月卒,年六十一。
宋史》卷三三五有传。
主要活动
  • 1042年-1045年,永兴军路环州(环县),环州知州
张棱南宋
全宋文·卷六四○三
张棱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淳熙间随州绍熙二年初由知信州秀州
见所作《跋米芾帖》及《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六。
主要活动
  • 1190年-1191年,江南东路信州(上饶),信州知州,1191年1月与秀州知州两易
  • 1191年-1192年,两浙西路秀州(嘉兴),秀州知州
王显唐末宋初 932 — 10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2—1007 【介绍】: 开封人字德明
太宗时历官枢密使
真宗咸平三年,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定州
契丹入侵,大破之,擒获其名王贵将十五人。
河阳三城节度
景德初,徙知天雄军,以疾还京卒。
谥忠肃
全宋文·卷五三
王显(九三二——一○○七)字德明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太宗在藩邸,尝给事左右。
太宗即位,屡加擢迁。
太平兴国八年枢密使
淳化二年黜授随州刺史,徙知延州
咸平初出知镇州
二年,拜枢密使
三年,改山南东道节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定州路行营都部署河北都转运使兼知定州
河阳三城节度
景德初徙知天雄军府
四年卒,年七十六,谥忠肃
宋史》卷二六八有传。
主要活动
  • 983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枢密副使,6月进枢密使
  • 983年-100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枢密使,991年9月责授随州刺史、崇信军节度使1000年2月以山南东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免
  • 994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994年-996年,永兴军路延州(延安),延州知州
  • 996年-998年,秦凤路秦州(天水),秦州知州兼安抚使
  • 997年-999年,河北路镇州(石家庄正定县),镇州知州
  • 1000年,河北路定州(河北省定州市),定州知州
  • 1001年-1002年,河北路大名府(河北省大名县),河北路转运使
  • 1002年-1007年,京西北路孟州(河南孟县),河阳三城节度使
  • 1004年,河北路大名府(邯郸市大名县),天雄军府知府
释正寿武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夙游禅社。
见南塔慥公有开解。
随慥住汉东山光寺
谯王重福者。
中宗次子也。
尤敬事慥。
预为慥造塔。
高七十尺。
及慥疾笃。
王使问孰可以继者。
慥答以寿可。
于是召寿至。
寿即白慥。
试塔
乃入塔跏趺坐而逝。
世因号寿试塔和尚
王闻而叹赏。
寻别造塔以遗慥。
释正寿者。
不知何许人也。
风仪峻整节概高强。
肩锡曳囊宗师皆谒。
然以因缘相扣附丽有归。
于南塔慥禅师门。
决开疑网。
密修资益。
寿杜默于随部山寺。
人皆不识。
谯王重福者。
中宗次子也。
神龙初韦庶人谮云。
张易之兄弟构成重润之罪。
均州刺史
密加防守不听视事。
韦后临朝添兵士捍卫。
及韦氏被诛睿宗即位
集州刺史未行。
然忽忽不乐。
而归心于慥禅师
为其造生藏塔。
举高七十尺。
极为宏壮。
于时慥师疾已危笃。
谯王使问师后孰继高躅。
慥曰。
贫道有正寿在。
王问。
诸僧谁为正寿
或曰。
和尚有弟子在山光迹韬晦。
王遣使召到。
寿白慥师曰。
喜王为檀越。
其塔已成。
某欲为先试得否慥曰。
善为否试。
是时寿摄衣合掌入塔敛容瞑目。
结加趺坐便即灭度
全身不散。
号为试塔和尚
谯王闻已叹嗟终日。
曰弟子犹尔。
乃别议改图。
为慥禅师营构焉。
系曰。
先人有夺人之心。
寿公先其慥矣。
夫直往者必能径来也。
业累弗羁樊笼弗罩。
脱羁开罩生死自由。
既然自由已跻果位矣。
俗谛观之寿公出蓝之青也矣。
而能乘心矫迹出其师之前。
一日千里。
其是之谓乎。
乔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同州冯翊人
乔知之弟。
武周大足间学士,预修《三教珠英》。
中宗时,出为随州刺史沈佺期有诗送之。
玄宗开元初,为兖州都督
与兄乔知之、弟乔备皆以文词知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乔知之之弟。
武后时学士,预修《三教珠英》。
中宗时,曾任隋州刺史
玄宗开元初,为兖州都督
生平事迹散见《旧唐书·乔知之》、《唐诗纪事》卷六、沈佺期《送乔隋州侃》诗。
乔侃以文词知名。
沈佺期交谊较深。
全唐诗》存诗1首。
钱俨吴越至宋初 937 — 10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7—1003 【介绍】: 宋临安人字诚允
本名信
五代吴越国君钱俶异母弟。
袭国封,命为镇东军安抚副使
入宋,历官随、金等州观察使,出判和州
博涉经史,为文敏赡,时越国中词翰多出其手。
京师后,与朝廷文士游,唱咏不绝。
有《吴越备史》、《备史遗事》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7—1003 字诚允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第十四子。
本名弘信,后去弘字,宋太宗淳化初改名俨
幼为僧。
乾祐间镇东军安抚副使
显德四年(957)衢州刺史
建隆初曾使宋。
开宝三年(970)湖州
归宋后为随州观察使,改金州
后出判和州,历17年而不改。
卒谥静宣
宋史》有传。
能诗善文,钱俶越国词翰多出其手。
晚年颇以整理故国文献为己任。
今存《吴越备史》。
另有文集74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宋诗
钱俨(九三七~一○○三)本名弘信,后去弘名信,太宗淳化初改今名,字诚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吴越文穆王子。
太祖开宝三年(九七○)湖州,充宣德军安抚使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累授新、、儒、随、金等州观察使,出判和州
真宗时,加检校太傅
咸平六年卒,年六十七。
谥静宣
宋史》卷四八○、《十国春秋》卷八三有传。
全宋文·卷六○
钱俨(九三七——一○○三)原名信字诚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钱俶异母弟。
幼为沙门
钱俶袭国,为镇东军安抚副使
入宋,为随州金州观察使
出判和州,在职十七年。
咸平六年卒。
谨慎好学,博涉经史,文辞敏赡。
著有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吴越备史》十五卷、《忠懿王勋业志》三卷等。
今存范坰、林禹《吴越备史》,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托名范、林所作,《四库全书总目》谓陈「似得其实」。
宋史》卷四八○有传。
主要活动
  • 987年-1003年,淮南西路和州(和县),和州知州,1003年卒
柳元景南朝宋 406 — 4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6—465 【介绍】: 南朝宋河东解人字孝仁
善骑射,以勇称。
刘骏(孝武帝)镇襄阳时,以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
孝武帝大明三年尚书令太子詹事侍中中正改封巴东郡公
累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南兖州刺史,留卫都下
孝武帝死,与江夏王刘义恭尚书仆射颜师伯并受遗诏辅幼主。
前废帝戴法兴元景忧惧,密谋废立,事泄被杀。
全宋文·卷四十三
元景字孝仁河东解人
元嘉初江夏王义恭召补抚军参军,迁殿中将军,复为义恭司空参军,随府转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历孝武安北中兵参军、随王诞后军中兵参军,加建威将军弘农太守,除宁朔将军京兆广平郡太守,又除冠军司马襄阳太守
孝武举义,以为咨议参军,领中兵,加冠军将军
及即位,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转前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未行,徙领军将军,加攻骑常侍封曲江县公
孝建初抚军,假节,复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以破臧质功封晋安郡公
复为领军太子詹事,加侍中
寻转骠骑将军本州大中正
大明中尚书令改封巴东郡公,加左光禄大夫,寻授侍中骠骑将军南兖州刺史
前废帝即位,迁尚书令,领丹阳尹,以谋废立遇害。
明帝即位,赠太尉谥曰忠烈公
宗悫南朝宋 ? — 4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5 【介绍】: 南朝宋南阳涅阳人字元干
宗炳侄。
少有大志,任气好武,自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宋文帝元嘉中,除振武将军
攻克林邑,珍宝山积,一毫无犯。
元嘉三十年刘劭文帝自立,随刘骏(孝武帝)出兵击杀
孝武帝即位,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
累迁豫州刺史
大明三年,随沈庆之讨平竟陵王刘诞
前废帝时,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卒谥肃
全宋文·卷二十一
字元干,炳兄子,元嘉中振武将军,后为随郡太守,迁广州刺史
孝武举义,以为南中郎咨议参军,领中兵。
及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
大明中入为左卫将军,徙光禄大夫,加金紫。
前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戚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州楚丘人字仲本
戚同文长子。
少以文行知名。
进士
建隆二年屯田员外郎曹王府翊善
真宗景德二年,以迂懦循默,不能规戒罢。
曾为随州书记,累官职方郎中太常少卿
致仕卒,年八十一。
全宋诗
戚维字仲本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
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屯田员外郎曹王府翊善
累官职方郎中,以太常少卿致仕。
卒,年八十一。
事见《宋史》卷四五七《戚同文传》、《万姓统谱》卷一二三。
主要活动
  • 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