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王寿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陈留人字鲁翁
祖无择外甥。
工篆书,得李阳冰笔意。
召至京师,使篆王安石《字说》,辞以与王氏之学异,遂布衣终身。
后为赵明诚篆所撰《古器物铭碑》。
年六十三卒。
全宋文·卷二八七四
王寿卿(一○六三——一一二五)字鲁翁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
工篆书,深得李阳冰意法。
绍圣间国子监镂《字说》颁学者,敕遣篆文,力辞不赴。
宣和中被旨篆《周礼》石经。
尝为赵明诚篆《古器物铭》碑。
宣和七年卒于京师,年六十三。
见《皇宋书录》卷中,《芒洛冢墓遗文》所载《王鲁翁墓志》。
张秉北宋 961 — 10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16 【介绍】: 歙州新安人字孟节
张谔子。
太宗太平兴国进士
监察御史右司谏,深为宰相赵普所器重。
真宗朝知、襄、凤翔、河南永兴军等州府,累官枢密直学士
屡历要职,而不重仪检,好为谐戏,人不重之。
全宋诗
张秉(九五二~一○一六)字孟节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
以荐得知郑州,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
后擢知制诰
真宗即位,除左谏议大夫,历知、襄、河南河阳、澶、滑、永兴军等州府,后转礼部侍郎,加枢密直学士,再知并州,徒相州
大中祥符九年卒,年六十五。
宋史》卷三○一、《新安文献志》卷九四有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
张秉(九六一——一○一六)字孟节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谔子。
进士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知郑州
后历仕盐铁判官度支员外郎知制诰判吏部铨知审官院。
真宗嗣位,进秩兵部郎中判昭文馆,知河南、滑等州府。
召归,复悉吏部铨,拜工部侍郎同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纠察在京刑狱
出知永兴军府,加枢密直学士,复知相州
大中祥符九年卒,年五十六。
宋史》卷三○一有传,又见《新安文献志》卷九四上。
许宣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新安歙县人
能诗。
睿宗景云时隐居莒州城阳山南坞,结庵以居,时负薪卖,拄杖醉归。
好事者题其诗于壁,李白东游,览诗叹曰:“仙人也!”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新安歙县(今安徽歙县)人。
睿宗景云中隐于城阳山南坞,结庵而居,年约四十余。
常负薪以卖,醉归则吟诗。
长安洛阳一带传舍中多题其诗。
相传玄宗天宝间李白见其诗后,至新安访之,不得,遂题诗于庵壁。
据云百余年后,懿宗咸通七年(866),有人于山中见之。
事迹见《续仙传》卷中、《唐诗纪事》卷七五。
全唐诗》存诗3首,其中《见李白诗又吟》为后人依托。
方太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青州千乘人字伯宗
少为小校
后晋出帝时累迁邢州留后
契丹入汴,命遥领洋州节度使,屯郑州,为兵士所迫,号郑王
潜奔洛阳,为河南府行留守事,击破张遇
后为武行德所害。
陈尧佐北宋 963 — 104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44 【介绍】: 阆州阆中人字希元号知余子世称颍川先生
尧叟弟。
太宗端拱二年进士
作《海喻》,人奇其志。
开封府推官两浙转运副使等,均有惠政。
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知河南开封府,累官至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先后同修真宗实录》、《三朝史》。
仁宗太后卒,罢知永兴军
景祐四年同平章事
致仕,卒谥文惠
少好学,曾从种放终南山
善古隶八分,点画肥重,世号堆墨书
工诗。
有文集。
全宋诗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号知馀子阆州阆中(今属四川)人。
太宗端拱元年(九八八)进士(《渑水燕谈录》卷七、《隆平集》卷五),为魏县通判潮州
真宗时直史馆,历知寿州滑州,除两浙京西路转运使
仁宗即位,入为三司户部副使知制诰史馆修撰
天圣二年(一○二四)河南府
三年,徙并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
累迁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
七年,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永兴军
景祐四年(一○三七)同平章事
五年,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判郑州
康定元年(一○四○)太子太师致仕。
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
谥文惠
有文集三十卷,又有《潮阳新编》、《野庐编》、《愚丘集》、《遣兴集》等,均佚。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陈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今录诗五十首。
全宋文·卷一九六
陈尧佐(九六三——一○四四)字希元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尧叟弟。
进士及第,为开封府司录参军推官,以言事忤旨,贬通判潮州
后为两浙转运副使,徙京西河东河北
天禧中,知滑州
仁宗立,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徙度支,特擢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
累迁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天圣七年,以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寻以给事中参知政事,迁尚书吏部侍郎
明道二年,罢知永兴军,徙郑州
景祐四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次年罢,判郑州
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文惠
曾预修《真宗实录》、《三朝史》,有文集三十卷。
欧阳修文惠陈公神道碑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杨德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华州华阴人
初为洛阳,性酷烈,尝杖杀人吏以立威。
高宗末,历相四州刺史,治有威名,郡人语曰:“宁食三斗,不逢杨德干。”
蔡安特北宋
简介
政和元年(1111)淮南江浙荆湖路发运副使
政和四年(1114)河南府知府安抚使
王承衎北宋 961 — 10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09 【介绍】: 洛阳人字希悦
王承衍弟。
太祖开宝中闲厩使太宗太平兴国中出监徐州军。
历知潭州澶州延州代州并州、天雄军,官终左武卫大将军、知寿州
颇涉学,喜为诗,晓音律,多与士大夫游。
全宋诗
王承衎(九六一~一○○九)字希悦,其先辽西人,徙家洛阳(今属河南)
审琦子。
太宗太平兴国中徐州军。
真宗咸平中相继知、代、并三州。
景德中知天雄军。
大中祥符元年(一○○八)寿州
二年卒,年四十九。
有集,已佚。
宋史》卷二五○有传。
王熙元北宋 961 — 10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18 【介绍】: 河南洛阳人
王处讷子。
幼习父业,太祖开宝中司天历算
真宗景德中司天少监
奉诏缵阴阳事十卷,真宗为制序,赐名《灵台秘要》。
司天监,以择日差谬降少监
以目疾改将作监,致仕卒。
韩熙载五代 902 — 97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70 【介绍】: 五代时潍州北海人字叔言
少隐嵩山
后唐庄宗同光中进士第
工文章书画,名闻京洛,时称“韩夫子”。
韩光嗣坐事诛,熙载奔南唐。
初补校书郎,出为、和、常三州从事
李璟时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又令兼太常博士,擢知制诰
书命典雅,有元和之风。
累官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充铸钱使
李煜时吏部侍郎,拜兵部尚书
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衣冠常制新格,为当时风流之冠。
尤长于碑碣。
然性细谨,蓄妓数十辈,纵其出入。
卒谥文靖
有《拟议集》、《定居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2—970 字叔言,其先为南阳(今属河南)人,后家于齐,遂为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
后唐同光四年(926)进士第
天成元年(926),南奔归,为校书郎,出为、和、常三州从事
南唐烈祖时,召为秘书郎
元宗嗣位,拜虞部员外郎,历史馆修撰,贬和州司士参军
后召为虞部员外郎,迁郎中,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后主时,改吏部侍郎,徙秘书监
后任兵部尚书,充勤政殿学士承旨
熙载目睹国势日蹙,且以北人南来,身处疑难,遂广蓄女乐,彻夜宴饮以排遣忧愤。
坐托疾不朝,贬为太子右庶子分司东都
复召为秘书监兵部尚书
官终中书侍郎、充光政殿学士承旨
开宝三年(970)卒,谥文靖
生平事迹见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本传、徐铉韩公墓志铭》。
熙载高才博学,又精音律,善书画。
为文长于碑碣,颇有文名,当时求其为文章碑表者甚多。
其所作制诰典雅,人称“有元和之风”(《湘山野录》卷下)。
熙载所撰诗文颇多。
郡斋读书志》卷四中著录《韩熙载集》5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〇记其《格言》5卷等,皆佚。
全唐诗》存诗5首,《全唐诗外编》补收诗1首。
唐诗汇评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后迁居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
后唐同光中,登进士第
南奔吴,释褐校书郎,为、和、常三州从事
南唐烈祖受祥,官秘书郎
中主即位,以为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复以本官知制诰,为权要所嫉,贬和州司士参军
征拜中书舍人,迁户部侍郎,充铸钱使
后主即位,历吏部侍郎秘书监兵部侍郎,迁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卒。
熙载审音律,善书画,工文辞,有《格言》五卷、《拟议集》十五卷、《定居集》二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五首,残句一。
全唐诗补逸
韩熙载字叔言北海人
弱冠擢进士第
李建南唐,召为秘书郎傅东宫
李璟立,迁虞部员外郎
言事切直,宋齐丘冯延巳忌之,贬和州司马
起为中书舍人
后主煜袭位,为兵部尚书,累官光政殿学士承旨
宋开宝三年卒,年六十九。
(据徐铉撰《唐故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昌黎韩公墓志铭》)熙载工文,与徐铉齐名,称韩徐。
补诗一首。
熙载字叔言
潍州北海人
后唐同光中进士第
奔吴补校书郎
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
南唐代吴。
召为校书郎
嗣主袭位。
累除中书舍人
户部侍郎
后主袭位。
吏部侍郎
兵部尚书
坐托疾不朝。
谪授太子右庶子分司南都
复为兵部尚书
中书侍郎
光政殿学士承旨
开宝二年卒。
年六十九。
右仆射同平章事
谥文靖
作品评论
《湘山野录》
韩熙载字叔言,事江南三主,时谓之神仙中人,风彩照物……制诰典雅,有元和之风,
韩熙载知贡举,人皆以为巨题。
熙载是夕自赋五首,旦视诸生,皆有可观。
及著格言五十馀篇,时辈罕及。
诱掖后进,号“韩夫子”。
来阿八赤元初 ? — 12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7 【介绍】: 元唐兀人。
宪宗时宿卫,监纽璘军攻宋蜀地。
世祖时,督运河南北器械粮储,供应围攻襄樊之用。
累授征东招讨使,招徕降附,辽东得以安宁。
湖广等处行尚书省右丞,从皇子镇南王攻安南,中毒矢卒。
王曙北宋 963 — 10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34 【介绍】: 河南人字晦叔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累官知益州,为政峻严。
仁宗天圣七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以疾请罢,出知陕州,徙河南府,复召为枢密使
景祐元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性喜佛,深自抑损,方严简重。
卒谥文康
有文集及《周书音训》、《唐书备问》等。
全宋诗
王曙(九六三~一○三四)字晦叔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巩县主簿,调定国军节度推官
真宗咸平中又举贤良方正(《隆平集》卷一○),授著作佐郎,预修《册府元龟》。
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枢密直学士益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五)。
入为给事中太子宾客
天禧四年(一○二○)因岳父寇准罢相,出知汝州
乾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郢州团练副使
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工部侍郎、知永兴军
七年,入为御史中丞理检使参知政事
明道元年(一○三二)陕州
二年,知河南府,召为枢密使
景祐元年同平章事,卒,年七十二。
谥文康
有文集四十卷,已佚。
事见《河南》卷一二《王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六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九七
王曙(九六三——一○三四)字晦叔,祖籍河汾,徙居河南(今河南洛阳)
淳化三年进士及第,任巩县主簿
咸平中,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定海县
代还,为群牧判官太常丞判三司凭由理欠司
再迁尚书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徙淮南转运、勾当三班院权知开封府
后历知、汝、襄、潞、陕州河南府
明道二年枢密使明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康
著有《群牧故事》六卷、文集四十卷、《周书音训》十二卷、《唐书备问》三卷、《戴斗奉使录》二卷,集《两汉诏议》四十卷。
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二《王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二八六有传。
曾纡宋 1073 — 11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3—1135 【介绍】: 建昌军南丰人字公兖晚号空青老人
曾布子。
以荫补承务郎
哲宗绍圣中复中弘词科。
徽宗崇宁二年,坐党籍编管永州
高宗绍兴初,除直显谟阁,上书辨说宣仁后诬谤。
进直宝文阁、知信州,寻移知衢州,未上任卒。
有《空青集》。
全宋诗
曾纡(一○七三~一一三五)字公衮晚号空青先生南丰(今属江西)人。
布第四子。
初以荫为承务郎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布为二后山园陵使,辟为从事
崇宁二年(一一○三),入元祐党籍,编管永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八六之七)。
会赦,调监南京河南税,改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
通判镇江府,知楚州秀州提举京畿常平江南东路转运副使
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再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移两浙路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抚州
三年,除江南西路转运副使
四年,改福建路提点刑狱
五年,除知信州,未之官卒,年六十三。
有《空青遗文》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南游纪旧》一卷(同上书卷一一),已佚。
事见《浮溪》卷二八《右中大夫宝文阁衢州曾公墓志铭》。
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三○八四
曾纡(一○七三——一一三五)字公卷(一作公衮),晚自号空青老人
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人。
布第四子。
以荫补官,绍圣中复中宏词科
崇宁二年,坐党籍贬○陵。
建炎中两浙转运副使
绍兴二年,除直显谟阁
历知、信、衢三州。
官终直宝文阁
绍兴五年卒,年六十三。
汪藻曾公墓志铭》(《浮溪》卷二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之一四,《宋人法书》第三册等。
柴守礼五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邢州龙岗人字克让
妹嫁郭威,无子,以守礼柴荣为子。
柴荣嗣位为后周世宗守礼光禄卿致仕。
徙居洛阳
尝杀人于市,世宗不问。
官至太傅
杨昭俭后唐至宋初 902 — 97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2—977 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后唐长兴中进士第,累官左拾遗,迁殿中侍御史
后晋天福初,出使契丹回,授职方员外郎,迁虞部郎中知制诰
六年(941),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后任河南少尹,改秘书少监,复为中书舍人
后周显德二年(955),改御史中丞,后以鞫狱之失,贬为武胜军节度行军司马
入宋任太子詹事礼部尚书
太平兴国二年(977)卒。
生平散见《南部新书》卷癸、《宋史》本传。
昭俭善谈名理,能诗善文,尤长史才。
曾预修《明宗实录》及《开元通礼》。
全唐诗》存诗1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2—977 【介绍】: 京兆长安人字仲宝
后唐长兴中进士
历官殿中侍御史
后晋时中书舍人,尝以河南少尹兴役治河。
柴荣后周,召为翰林学士,改御史中丞
宋初,为太子詹事,以工部尚书致仕。
善谈名理,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
全宋诗
杨昭俭(九○二~九七七)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后唐明宗长兴中进士
仕后唐、后晋、后周,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宋太祖开宝二年(九六九)太子詹事
六年,以工部尚书致仕。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一
杨昭俭(九○二——九七七)字仲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父景,梁左谏议大夫
昭俭后唐长兴中进士第,解褐成德军节度推官
后迁殿中侍御史
晋天福初,改礼部员外郎
寻拜中书舍人,又为翰林学士
骄将张彦泽泾原,暴杀从事张式昭俭上疏请诛彦泽以谢军吏,为权臣所忌,停官。
后起为河南少尹中书舍人
开宝二年太子詹事六年工部尚书致仕。
太宗即位,就加礼部尚书
太平兴国二年卒,年七十六。
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昭俭字仲宝
京兆长安人
后唐长兴中进士
殿中侍御史
累迁中书舍人
周显德中翰林学士
御史中丞
出为武胜军节度行军司马
入宋。
累官礼部尚书
太平兴国二年卒。
宇文珽初唐 618 — 6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682 【介绍】: 河南人字叔珉
宇文神举孙。
初为国子生,擢第,授道王府参军郑州参军
遂州司户,改绛州翼城
入为符玺郎,迁职方员外郎
出为晋州司马,寻迁长史
官至同州长史
王孙满春秋周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周人
周定王大夫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之戎至,陈兵周郊。
满奉定王命劳楚军。
庄王周九鼎之大小轻重,意欲取周。
满答以“在德不在,……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庄王乃归。
李垂北宋 965 — 10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5—1033 【介绍】: 博州聊城人字舜工
真宗咸平间进士
累迁著作郎馆阁校理,上《导河形胜书》,欲复九河故道,为时论所重。
因不附丁谓,罢知亳州,迁绛三州
仁宗明道中还朝,欲用为知制诰,因不愿私谒宰相而出知均州
全宋诗
李垂(九六五~一○三三)字舜工聊城(今属山东)人。
真宗咸平中进士,为解州闻喜
累迁秘书省著作郎秘阁校理
历知、绛、均诸州。
仁宗明道二年卒,年六十九。
事见《河南》卷一七《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二○七
李垂(九六五——一○三三)字舜工博州聊城(今山东聊城)人。
咸平中进士第,上《兵制》、《将制》书。
闻喜湖州录事参军,召为崇文校勘,迁著作佐郎馆阁校理,上《导河形势书》三篇。
又累修起居注
以不附丁谓,罢知亳州,迁绛三州
明道初还朝,旋出知均州
二年卒,年六十九。
尹洙河南》卷一七《李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九本传。
于敬之
敬之
河南人
江宁县
周定王春秋周国 ? — 前58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姬瑜 定王 前606年—前586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86 【介绍】: 春秋时周国君
姬姓,名瑜
襄王孙。
楚庄王陆浑戎至,陈兵周郊,使人问九鼎之轻重大小,有窥伺天下之意。
王使王孙满劳楚王,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对。
兵乃去。
在位二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