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逢丑父春秋齐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齐国人
齐晋鞍之战中为齐顷公车右。
齐师败,司马韩厥逐公。
丑父顷公易位而居中,使顷公下车逃逸。
韩厥以为顷公而俘之。
晋中军帅郤克以其能以死免其君,赦之。
一说邵克戮逢丑父
夙沙厘春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人
晋顷公时白狄鼓邑臣。
晋中行伯伐狄克鼓,被俘,但坚决不事鼓邑新主涉佗。
谓“委质为臣,无有二心”。
中行伯赞叹,言于顷公,使原鼓主田于河阴,以厘相之。
卞彬南齐 ? — 500
全齐文·卷二十一
字士蔚济阴冤句人晋中领军嗣之孙。
西曹主簿奉朝请员外郎
齐台建,除右军参军,出为南康郡,除南海王郎中令尚书比部郎、安吉、车骑记室
永元中为平越长史绥建太守
来护儿隋 ? — 6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江都人字崇善
卓荦不群,好立奇节。
贺若弼寿州时数往来于陈,刺探军情。
平陈之役有功,进位上开府
后屡从征讨浙江闽中,除泉州刺史
炀帝大业中帅师渡海征,屡破彼军。
左翊卫大将军封荣国公
宇文化及所忌。
江都之乱中被杀。
僧法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并州太原人俗姓段
少以诵《涅槃经》为业,通解全部,领悟非一。
文帝开皇中,敕为《涅槃》众主,住长安海觉寺。
仁寿初,送舍利于隋州,颇有异状。
复往辽州,亦有感应。
炀帝大业中卒,年七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并州太原段氏子也。
诵涅槃十馀年。
后听玄义乃领悟。
开皇中
诏为涅槃众主。
居海觉寺。
仁寿初
诏送舍利于隋州智门寺
四年春
又诏送于辽州下生寺
见瑞之祥。
如别记。
亦由是精进加倍。
大业间卒。
寿七十。
门人行等玄会
释法总
姓段氏
并州太原人也。
少以诵涅槃为业。
既通全部。
志在文言。
未遑听涉。
十馀年中初不替废。
后听玄义便即传讲。
前后二纪领悟非一。
而宽厚逊仰为物归投。
开皇中年
敕召为涅槃众主。
居于海觉。
聚结四方常敷至理。
无舍炎燠。
仁寿岁初。
敕送舍利于隋州智门寺
掘基三尺。
获神龟一枚。
色黄且绿状如彩绣。
头有八字云。
上大王八万七千年。
腹下有王兴二字。
驰步往来都无所食。
及舍利所。
由令人治道。
于隋侯。
桥侧柳树又雨甘露。
状如雨下。
香甜浓润众共饮之。
乃表闻。
帝敬谒灵祥。
恒以此龟置于御座。
与臣下观之。
有经年月。
帝游北苑放之清池。
虽汎泳少时。
还出绕池。
随逐帝躬前后非一。
陪卫咸睹共欣徵感。
四年春
又敕送舍利于辽州下生寺
放光分粒其相极多。
石函变为锦文及童子之象。
函之北面现于双树。
下有卧佛。
又于函南现金刚捉杵拟山之相。
又于函东现二佛俱立。
并一骐驎。
又于函西现一菩萨并一神尼
曲身合掌向于菩萨。
更有诸相。
略不述之。
又放大光聊乱而起。
动眩人目从冥达晓。
诸灯虽灭而光续照不异日月之明。
尔夕阴雨。
佛堂鸱吻放于黄光。
飞移东南。
三百馀步。
外人谓火。
走赴知非。
寻光所发。
乃从堂中舍利处。
出众皆通见大发道心。
八日将下五色云盖覆于塔上。
又感奇鸟素身乌尾赤觜口衔片云状如华盖亦现塔上。
斯瑞之感。
五万馀人一时同见。
及坟下讫云鸟皆灭。
四月九日基上放光。
分为五道直西而去。
色如采画。
数百里引之。
见者非一。
躬临此瑞。
喜发内心。
具图上闻。
敕封秘阁
后因故业讲诵不疲。
大业年中卒于海觉。
春秋七十矣。
门人行等
玄会嗣续擅名。
见于别传。
姓段
并州太原人
少以诵涅槃为业。
既通全部。
志在文言。
后听玄义。
便即传讲。
开皇年中。
敕召为涅槃众主。
居于海觉。
聚结四方。
常敷至理。
仁寿岁初。
敕送舍利于隋州智门寺
掘基三尺。
获神龟一枚。
色黄且绿。
状如彩绣。
头有八字云。
上大王八万七千年。
腹下有王兴二字。
于隋侯桥侧柳树
又雨甘露。
状如雨下。
香甜浓润。
众共饮之。
乃表闻。
帝敬谒灵祥。
恒以此龟置于御座。
与臣下观之。
有经年月。
帝游北苑。
放之清池。
虽沉泳少时。
还出绕池。
循逐帝躬。
前后非一。
陪卫咸睹。
共欣徵感。
及四年春。
又敕送舍利于辽州下生寺
放光分粒。
其相极多。
石函变为锦文。
及童子之像函之北面。
现于双树。
下有卧佛。
又于函南。
现金刚捉杵拟山之相。
又于函东。
现二佛俱立。
并一麒麟。
又于函西。
现一菩萨。
并一神尼
曲身合掌。
向于菩萨。
又放大光。
撩乱而起。
动眩人目。
从瞑达晓。
诸灯虽灭。
而光续照。
不异日月之明。
尔夕阴雨。
佛堂鸱吻。
放于黄光。
飞移东南三百馀步。
寻光所发。
乃从堂中舍利处出。
众皆通见。
大发道心。
八日将下。
五色云盖。
覆于塔上。
又感奇鸟。
素身乌尾赤觜。
口御片云。
状如华盖。
亦现塔上。
四月九日
基上放光。
分为五道。
直西而去。
色如彩画。
数百里引之。
见者非一。
躬临此瑞。
喜发内心。
具图上闻。
敕封秘阁
巩宁隋至唐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至唐初阳翟人
隋炀帝时国子学生,上书请征,累官右候护军郎将
入唐,拜上柱国封淮阳郡公
武德五年,为虞州刺史
独孤开远唐初 ? — 6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2 【介绍】: 唐初河南洛阳人
独孤信孙。
高祖武德元年,授开府,寻迁辽州刺史
刘黑闼扰乱山东,所在多陷没,开远率励百姓,保州境。
邠州刺史
太宗贞观初,校猎昆明池,以示国威,令开远总统左厢六卫兵马,军令严肃,太宗大悦。
七年,授成州刺史,迁蒲州刺史左卫将军封考城县开国公
僧昙韵隋末唐初 ? — 6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2 【介绍】: 隋唐时僧。
瀛州高阳人
初厌世出家。
年十九,投恒岳蒲吾山。
栖隐禅师告修道以观心离念为要,即受而行之。
寻往五台山,初住北台木瓜寺二十余年,隋时历游晋中诸郡。
历六十余载,不希名利,不蓄侍人,惟以参禅传法为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高阳人
史不详氏族。
始出家诵法华经。
尚馀二卷。
以俗境纷嚣。
遂遁入恒岳蒲吾山。
以终习焉。
有禅者诲之曰。
道在观心离念。
非独诵经所能得也。
承此语。
即遍游五台
孑然携影。
住北台木瓜寺。
馀二十载。
然地高气寒。
夜行尽坐。
思略昏散。
前所诵经顿忆不忘。
隋仁寿间
瓒禅师方业定。
雁门川中。
背负绳床。
随处燕嘿。
闻而往依之。
既而赴禅定之诏。
复居比干山。
又适南部
离石龙泉文成等郡。
于是静学。
覃被夷夏矣。
且其地戒法所未及。
有薙落阅三十年。
而为沙弥者。
至是咸获受具。
之功诚多。
贞观十六年
无疾端坐。
而终于西河平遥山。
春秋八十馀。
自十九入山。
历六十年。
摄心无逸。
血气盛时身生蚤虱。
听其咂啮。
不忍弃捐。
虽土蚤之多。
毡席凝血。
亦曰我宿债合偿。
一弗除屏。
后于耳顺之年。
蚤虱并无。
此特血气衰耳。
然犹以为吾业未应尽。
何致尔。
尝谓门人曰。
吾见超禅师每宿有壁虱之房。
而不为所挠。
又食于蛊家。
而匙抄其虫。
置之器底。
使不为害。
蛊主惧焉。
吾德何以及此。
又欲写法华经。
忽有善书者。
请为书之。
未旬浃而功毕。
方将䞋谢竟隐去。
因宝而藏之岩窟。
屡经𡨥乱。
馀物虏掠殆尽。
惟此经委弃林莽间。
箱襆已烂。
而卷帙如新。
平居勒苦。
老而愈励。
苟跏趺稍倦。
遽起礼佛。
其自率皆此类。
释昙韵
不详氏族。
高阳人
初厌世出家诵法华经有馀两卷。
时年十九仍投恒岳蒲吾山。
就彼虚静讫此经部。
栖隐禅师曰诵经非不道缘。
常诵未即至道。
要在观心离念。
方契正道耳。
韵初承此告。
谨即受而行之。
专精念慧深具举舍。
又闻五台山者即华严经清凉山也。
世传文殊师利常所住处。
古来诸僧多入祈请。
有感见者具蒙示教。
元魏孝文
尝于中台置大布寺。
帝曾游止具奉圣仪
前种华园地方二顷。
夏中发艳状同铺锦。
光彩昱耀乱人心目。
如是嘉闻数发荡神悦耳。
遂举足栖焉。
遍游台岳备见灵相。
初停北台木瓜寺二十馀岁。
单身吊影处以瓦窑。
形覆弊衣地布草蓐。
食惟一受味不兼馀。
然此山寒厉林生涧谷。
自外峰岭坦然遐净。
夜行昼。
坐思略昏情。
庆其晚逢也。
前所诵经心口不缘三十馀载。
会隙历试一字无遗
乃更诵残文成其部帙。
至仁寿年内有瓒禅师者。
结集定学背负绳床。
雁门川中若为业。
居山日久思展往怀。
闻风附道便从众。
一沐清化载仰光猷。
随依善友。
所谓全梵行也。
属隋高造寺偏重禅门。
众失其主。
人各其诚散归林谷。
遂投于比干山。
又游南部离石龙泉文成等郡。
七众希向夷夏大同。
十善聿修缁素匡幸。
原此河滨无受戒法。
纵有志奉皆往太原
夷夏情乖人皆怯。
往致有沙弥三十其岁者。
化行即传斯教。
山城两众皆蒙具足。
唐运伊始兵接定阳
屡逢屯丧本业无毁。
以夜系昼摄心乖逸。
幽栖积久衣服故弊。
蚤虱聚结曾不弃捐。
任其𠲿啖寄以调伏。
曾以夏坐山饶土蚤。
既不屏除毡如血凝。
但自咎责愿以相酬情无吝结。
如此行施四十馀年。
岁居耳顺忽无蚤虱。
犹深自责曰。
计业不应即尽。
当履苦趣受其报耳。
又告门人曰。
吾见超禅师寄他房住。
素有壁虱不啖超公
乃两道流出向馀房内。
又见在蛊家食饭。
匙接蛊精置于叠下。
而快食如故。
又不为患。
蛊主惧焉。
吾德不及
何为致此。
每年于春秋二时依佛名法。
冬夏正业则减食坐禅。
尝愿写法华誓须洁净。
数年已来不能可办。
忽感书生无何而至。
告云。
善解抄经。
邀以法据。
并谓堪能。
遂乃安于石室立净书之。
旦入暮出深怪其行。
未盈一旬七轴俱了。
将以礼䞋目前不见。
及遭贼抄藏经岩窟。
世静往收。
乃委于林下。
箱襆久烂而卷色如初。
斯感验奇异率此类也。
又常居别室自勤修业。
馀有众侣难嗣其踪。
每云。
吾年事如此何可放舍。
若坐昏闷即起礼佛。
尝策四仪以道量据。
自见胜达鲜伦其德。
贞观十六年端坐终于西河平遥山。
春秋八十馀矣自十九入山六十馀载。
不希名利不畜侍人。
不隶公籍不行己任。
凡有所述职。
皆推寄于他焉。
刘洎初唐 ? — 64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5 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
隋末仕萧铣黄门侍郎
入唐,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
太宗贞观七年(633),拜给事中封清苑县男
十五年,转治书侍御史,拜尚书右丞
十七年散骑常侍十八年侍中
太宗,兼太子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留辅太子监国
十九年,为褚遂良所诬赐死。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刘洎生性疏峻敢言。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刘洎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录存刘洎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
字思道
荆州江陵人
萧铣黄门侍郎
败归国。
南康州都督府长史
贞观七年累拜给事中
封清苑县男
累迁侍中
太宗
太子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
留辅太子监国
十九年
褚遂良所诬赐死。
文明初诏复爵。
杨师道初唐 ? — 647
唐诗汇评
杨师道(?
—647),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隋观德王杨雄子。
入唐,尚高祖桂阳公主,除吏部侍郎,改大常卿,封安德郡公
贞观十年,拜侍中参预朝政,迁中书令
罢为吏部尚书,从太宗,摄中书令
还,稍贬工部尚书,复为太常卿,卒。
有《杨师道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岑文本隋末唐初 595 — 64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95—645 字景仁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人。
迁居江陵(今湖北荆州)
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善属文,工飞白书。
14岁至司隶台为父伸冤,作《莲花赋》,下笔成章,莫不叹赏。
高祖朝署行台考功郎中
太宗贞观初,授秘书郎,上《藉田颂》、《三元颂》,其辞甚美,进中书舍人,迁中书郎中专典机密
预撰《周书》,书成,封江陵县
后拜中书令
太宗,至幽州,暴疾而卒,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日宪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曾预修《大唐氏族志》、《文思博要》。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文集6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马周初唐 601 — 648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01—648 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茌平)人。
少孤贫好学,尤精《诗经》、《春秋》,然落拓无为。
高祖武德中博州助教
后西游长安,为中郎将常何门客,代为条陈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太宗召见,令直门下省,拜为监察御史
侍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治书侍御史中书侍郎等职。
贞观十八年(644),迁中书令
太宗,留辅皇太子
及还,以本官摄吏部尚书
二十二年卒,赠幽州都督
高宗即位,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
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有《马周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刘仁轨初唐 602 — 68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01—685 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高祖武德间入仕。
高宗显庆中青州刺史,随高宗,平百济时颇立战功,授带方州刺史
其后曾先后率兵征高丽、伐新罗、御吐蕃入侵,战功颇著。
高宗武后时,曾三度为宰相
光宅元年(684)封乐城郡公
玄宗开元间追谥文献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著有《河洛行年记》20卷,记隋末史事,已佚。
白氏长庆集》卷三四、《容斋五笔》卷八存其诗1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丘孝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洛阳人
丘和子。
太宗贞观十九年,为征总管
二十一年,为中郎将,受命造船。
高宗龙朔初,为莱州刺史
又为卫尉卿广州都督封安南公
杨巍明 1514 — 1605
字伯谦海丰人
嘉靖丁未进士,除武进知县
兵科给事中,出为山西佥事,历参议副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改陕西,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
入为兵部侍郎,改吏部,以终养归。
起南户部尚书,召为工部尚书,改户部,进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少保
有《梦山存家诗稿》八卷。
(《四库总目》:魏中岁学诗,与唐高适相类。
而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壒,独发清音。
《海岳灵秀集》:萝山诗不事雕绘,旨趣天成。
邹观光孚如集》:杨公诗高旷玄远,冲夷澹泊。
河朔魏允中击节诵公《晋中》诗:「灯前梳白发,马上萝青山。
」思沈而致远,非唐人不能道。
分甘馀话》:吾郡杨太宰萝山五言冲古淡泊,在高子业华子潜季孟间,如:「远道令人愁,况近单子垒」,「秋风入雁门,羽书日三至」,「微微齐景流,天坏色俱素」,乡心生塞草,世事入秋风」,「风雨楼国,关山李牧」,「闲将流水引,萝与古人居」,「雨响残秋地,城分不夜天」,「古石苔生偏,泉香麝过馀」,皆逼古作。
静志居诗话》:读萝山诗,如水仙十囊,江梅一萼,嫣然薄冰残雪之外。
田按:《萝山集》五律最胜,直擅右丞、文房胜境,馀子不足道也。
自书《存稿》后,乃谓得于曹纪山吕时臣为多。
雅抱冲襟,令人翛然意远。)
张光纪明初
清州搜玉
张光纪字肃仲号小泉青县半截河人(明初青县河间卫),万历十九年(1591)举人二十三年(1595)三甲第二百名进士,初授衮州府东阿县知县,得罪上司,调任信阳,郁郁而终。
著有《晋中草》、《杜律评解》等。
《张氏族谱》录其散句若干。
黄承玄明 1564 — 1620
承玄字履常号与参洪宪子。
万历丙戌进士,以水部郎治河,张浚伽之议,实经始焉。
升湖西臬长,修梅林、玉峡诸道,均永新屯田之糈,饬万安营军之规。
晋中右辖,裁监兑,左辖关中减岁额。
后以副都抚闽,归卒。
有盟鸥堂集。
冯瑗明 1572 — 1627
维基
冯瑗(1572年—1627年)字德韫号栗庵,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临朐县人
曾祖冯裕贵州按察副使
祖父冯惟敏嘉靖举人散曲名家。
父冯子升。
少从叔父贞静先生学,为文超然颖脱。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举于乡,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联捷进士,授湖广茶陵知州,调山西泽州,迁户部贵州司员外郎,出监税两浙、漕运粮,独先完,还京,疏陈商民疾苦,司农赵世卿深器之。
晋云司郎中,督京粮,尽剔夙弊,以母病请告就家。
晋中参政,丁内外艰,服阕,补湖南,临行辞部,冢宰郑公诧曰:此君岩岩可当要地也。
遂调开原,以病归。
里居十余年,以文史自乐,卧起与俱,绝口不言仕宦,一时高之。
子冯士称,负才名,以恩拔入太学
李用质明末
维基
李用质字文含山东兖州府济宁州人
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进士,任山西襄陵县知县,尝摄篆临汾,三年奏最,擢刑部江西司主事
逆闯渡河,晋中沸扰,用质易名姓,间道还里。
清军入关,收定山东,奉檄赴部,除知淮安清河县,入为兵科给事中,出使还朝,将据所睹闻及治襄治清利病,渐次入告,先疏济宁钱粮递年私派包赔之弊,得旨行抚按、总河察勘,会卒于京邸,事庋未覆,济人惜之。
乙酉丙戌分校南北两闱,力汰浮华,务检英俊,今自纶、屏卿贰内外,济济在位,天下推为知人。
荀藐西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人字公然
榆次,为政以德。
晋武帝下诏褒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