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米协麟晚清 1829 — ?
维基
米协麟(1829年—?
),字瑞符号景韩,回族,山东济宁州人晚清官员。
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
同治九年(1870年)泗水县训导,举立身经世之学以勉励诸生,士风为之一振。
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
原分福建知县用,因亲老,改分直隶
李鸿章直隶总督,派其在营务处任职。
“派赴各署审讯上控案件、主次清结,声名籍甚。
大蒙赏拔,叹为干济才。
” 因海运出力保直隶知州
后调任东明县知县,其间(1878年始)参与创办中兴矿局。
光绪八年(1882年)丁忧
光绪十年(1884年)服阕,调甘肃文县,任知县
后调平番(现永登)光绪十四年(1888年)驻藏大臣长庚过平番询藏中大计,以“道路险远用兵不便,宜和平办理”对;长庚非常赞成。
光绪十六年(1890年)静宁州知州
旋为蜚语中伤,年中即获甄别,后以教职改选。
光绪廿年(1894年)时年六十六岁致仕。
归里后著书自娱,不与外事。
光绪四年(1878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奏清廷,委派山东东明知县米协麟候补知县戴华藻等招集商股银2万两 (一说为5万元) ,筹办官督商办性质的山东峄县中兴矿局。
1880年正式创立。
1882年1月出煤。。
山东也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民族资本企业由此诞生。
吴华孙
维基
吴华孙(生年不详—卒年不详),字冠山
安徽省徽州府歙县(今属黄山市)人。
雍正四年1730年)丙午乡试举人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第二甲第二名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
雍正十一年(1733年)四月散馆,授编修
乾隆六年十二月十九日1742年1月25日),以编修出督福建学政
乾隆九年(1744年)离任。
有子吴绶诏,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
夏之蓉清 1698 — 17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8—1785 【介绍】: 江苏高邮人字芙裳号醴谷
雍正十一年进士,入翰林
乾隆元年举鸿博,授翰林院检讨
历任福建乡试正考官广东湖南字政。
后主钟山丽正书院。
通经史,善诗文。
有《读史提要录》、《半舫斋诗文集》。
谭献晚清 1830 — 19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1 【介绍】: 浙江仁和人原名廷献字涤生改字复堂号仲修
同治六年举人,历知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等县。
文师六朝,尤工词,家藏前人词曲甚富。
有《复堂类集》、《复堂》,又辑有《箧中词》。
词学图录
谭献(1832-1901) 字仲修号复堂初名廷献
仁和(今杭州)人。
同治六年(1867)举人
秀水教谕,迁歙县知县,调全椒,历知合肥宿松含山等县。
以疾告归。
晚岁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延主经心书院讲席
治今文经学,以求经世致用。
骈文规模六朝而不伤格调。
词学承张惠言周济之绪馀,力尊词体,上溯风骚,词之门庭,由是益廓。
自为词窈眇而沉郁,小令尤为精绝
有《复堂文》、《复堂诗》、《复堂》、《复堂日记》。
复庵词
谭献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生。
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
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少孤。
屡赴进士试不第。
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
后署秀水县教谕
纳资为县令,历署歙县全椒合肥知县
旋归隐,锐意撰述,为一时物望所归。
晚年受张之洞邀,主讲经心书院,年馀辞归。
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卒,年七十。
工骈体文,于词学致力尤深,选清人词为《箧中词》六卷,续三卷,至精审,学者奉为圭臬。
又曾评点《骈体文钞》及周止庵《词辨》,皆能度人金针者,亦近代词坛之一大宗师也。
复庵词·集评
陈廷焯复堂词品骨甚高,源委悉达,其胸中、眼中,下笔时独不屑为陈、朱,尽有不甘为梦窗、玉田处,所传虽不多,自是高境。
余尝谓近时词人,庄中白尚矣,蔑以加矣,次则谭仲修鹿潭虽工词,尚未升风、骚之堂也。
仲修小词绝精,长调稍逊,盖于碧山深处,尚少一番涵咏功也。
白雨斋词话》五 叶恭绰仲修先生承常州派之绪,力尊词体,上溯风、骚,词之门庭,缘是益廓,遂开近三十年之风尚,论清词者,当在不祧之列。
《广箧中词》二
搜韵网·鸣谢
复庵词》电子稿录入校勘陈忠平(号一得愚生
黄元宽
维基
黄元宽,中国清朝官员,福建福清县人
黄元宽雍正十三年(1735年)乙卯福建乡试第一名举人
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恩科进士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上任台湾府儒学教授
施士膺
全台诗
施士膺(?
~?
),字伯扬凤山县人,为施世榜之哲嗣。
乾隆五年(1740),候选教谕辛酉(1741)拔贡,曾任古田县教谕〖参考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孙尔准福建通志台湾府》。〗。
(施懿琳撰)
陈兆崙清 1700 — 1771
维基
陈兆崙(1700年—1771年)字星斋号句山浙江钱塘县(今属杭州市)人。
经学家,工诗文。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进士福建即用知县
博学鸿词,赴京师试,授内阁中书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入直军机处,任汉军机章京
乾隆元年(1736年),举博学宏词,廷试二等,授翰林院检讨
历任左中允侍讲学士顺天府府尹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迁太常寺卿
乾隆帝谒陵时同官迎驾失仪,左迁太仆寺少卿
再迁太仆寺卿。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卒。
清史稿》有传。
李慈铭晚清 1830 — 18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894 【介绍】: 浙江会稽人字㤅伯号莼客
室名越缦堂。
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
数上封事,不避权要。
于人不轻许可,讥评所及,不免有信口雌黄之失。
甲午战争起,败讯至,感愤郁郁,卒于官。
学识渊博,为文沉博,诗尤工,自成一家,于史功力尤深。
日记三十余年不断,朝廷政事、读书心得无不收录,为一生心力所萃。
另有《白华绛跗阁诗词》、《越缦堂文集》等。
文章多从日记抄出,余著尚多,均无刻本。
李慈铭原名模字㤅伯一字莼客晚号越缦会稽人
光绪庚辰进士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
有《白华绛柎阁诗集》。
词学图录
李慈铭(1830-1894) 字爱伯号莼客又号霞川花隐初名模字式侯
会稽(今绍兴)人。
光绪六年(1880)进士
户部江南司郎中
监察御史
不避权贵,数上疏言事。
甲午之战报忧愤咯血,旋卒。
通经史百家之言,学殖渊博。
骈文雅秀可观。
所作日记,以宏富著称。
有《越缦堂文集》、《白华绛跗阁诗》、《杏花香雪斋诗》、《越缦堂日记》、《霞川花隐词》。
白华绛跗阁诗甲集至己集初定本·自序
白华绛跗阁者,先王母建以奉佛者也。
阁下植棠梨树一,高出阁甍,下承以紫薇二,皆与阁櫩齐。
予四五岁时即从王母识字于阁中,比十岁,好读唐人诗,先君子督课经甚急,不得携诗塾中,皆私置此阁,暇即取读,且仿为之。
此盖予学诗之始矣。
呜呼!
自此汔今,忽忽三十年,家之变凡几,国之变凡几,而予之诗亦凡几变其格。
丙午己酉壬子乙卯己未,凡五次删定其集,而始得此六卷,诗仅四百首,不其难而可感与?
平生所作之诗,不啻数千首也,所读之书与所为之业,自经史以及稗说、梵夹、词曲,亦无不涉猎而仿之也。
所学于史为稍通,见于作者,有古文,有骈俪文,有词,有乐府,有杂说杂考杂志,综之为笔记,而己所得意莫如诗。
其为诗也,溯汉汔今,数千百家,源流正变,奇耦真伪,无不贯于匈中,亦无不最其长而学之,而所致力莫如杜。
呜呼!
来者之工,吾不得而穷之矣,往者则历历可指也,以吾絜之,不知其同与?
异与?
过与?
不及与?
后世谁为论定吾文者,而并世悠悠之口,又不足恃,则还以吾定吾文而已。
夫贵远忽近,中智之士,多不能免,况予之孤特自晦,言貌禄位不足以动人,而又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今年三十有四矣,所得止此,而欲藉是以传,不亦悲乎?
诗自甲辰壬戌,分甲、乙、丙、丁、戊、己六卷,都为一集,写定于京师周相国邸中。
时贼破乡里,焚阁已一载矣。
后二十五年,为光绪丁亥,颓然老矣。
同人多劝手定诗文集,以为身后计。
文尚未暇,先定诗集。
乃属同邑年家子娄生同轨续写壬戌以后诗,至甲戌,复得四卷,编为《白华绛柎阁诗初集》,将以次年戊子属友人持往吴门,觅佳手刻之。
未及时而余大病,病甫起而余妇疾作,淹历岁时,至戊子四月之末,遂有臼炊之梦。
所积剞劂之资,悉耗于丧病,事复辍矣。
岁庚寅,吾友王子继香由庶常授官编修,乞假归,乃持是集以往,竭束修所得,缮写付刊,写官梓人,皆精其选,雠校之役,皆身任之
王子,余中景瑗先生之中子也,家世雅故,契谊日竺。
其学锐晋迨群,文藻葩流,照映一世,视余之朽驽钝废,不足一哂。
而殷殷此覆瓿之文字,惟恐其不传,此非特性情之癖嗜,盖以余之一身葡人世之百艰,其所经者,由家及国,沧海之变故,固亦多矣,存其诗,亦足以徵闾里之见闻,乡邦之文献,而国是朝局之是非,亦或有可考焉。
夫身后之名,本不足恃,况以余之谫劣,其不传于后无疑也,而王子之盛心,则不可以无述。
刻既成,聊于前序之后缀而记之。
其同时之力欲传余集者,则故尚书潘文勤公、前祭酒王君益吾、故福建知府何竟山)、同年陶仲彝县令在铭)、曾圣与比部(之撰)、王韬水部彦威),及门樊云门庶常(增祥)、孙子宜孝廉(星华),皆黾勉相率,切于己事,或摘尤杀青,或写副未竟,其古谊乐善,皆后人所当知也,并记之。
辛卯七月十三日越缦老人慈铭再记于京邸轩翠舫。
光绪乙亥以后,为《杏花香雪斋诗》二集,当次第写出之。
又记。
杏花香雪斋诗·樊增祥序
光绪癸巳,余宰渭南,初刻《樊山》。
以书抵李会稽师求序,先生诺之。
二年未下笔,遽于甲午冬归道山矣。
人情于所厚善,每思为垂世之文以传之,视之愈重,则出之亦愈艰。
余生平师友若张文襄鹿文端、李会稽、黄醴陵四公,皆欲列其行状以待后之史官,若廉生伯熙祭酒,又生前以志铭相属者,而至今犹负诺,责诚重之,诚难之也。
越缦堂诗文集》凡一再刻,而《日记》数十册直至庚申岁甫经蔡鹤庼太史集资付印,起同治癸亥四月,讫光绪己丑七月,凡廿七年,得书五十一本,分为八函。
劭学之士,几欲家置一编矣。
先生诗集刊至甲戌冬而止,后此所作,皆在日记中。
同门孙君师郑晚隶门墙,笃于风谊,举先生未刻稿手自编录,都七百六十一篇,釐为十卷,将以付诸剞劂,以余与先生积数十年性情文字之契,属为弁言。
先生之诗,自为之而自道之,已屡见于日记中矣。
世以其言近誇大,不无后言,其实先生之学原本经术,而于三通、廿四史致力尤□且深,又天姿高亮,记诵精博,故其为诗也,无一语不鲜明,无一字不典覈。
其朝庙诸作,如国有大事,王臣蹇蹇廷立而议;林诸作,如吴越湖山,烟水岚,鲜翠夺目;其忧愤诸作,如寒熊吼林,怒马突阵,而语无偏宕,少陵稷卨之心也;其閒适诸作,如幽谷鸣禽,烟畦采玉,又如老坡瓢笠,飘然与神仙游华阳真逸之侣也。
至于悼念弟妹,哀挽友朋,语挚情深,泪长心远,如玄鹤唳夜,青鹃挂枝,使读者如辞汉铜仙,汍澜无已。
若夫寄耳琴笙,游目衫扇,题红笺于北里,貌翠饰于西园,莫不百琲成文,十香在抱,是又极閒情之致,拾香草之遗焉。
先生于词,无所不有,而剔其纤者、琐者、妖者、亵者;于体无所不工,而去其僿者、僻者、晦者、犷者。
盖不知几经简斥,几经烹煅,而始成此金昭玉粹、天高日晶之至文也。
犹忆癸未冬谒选入都,别三年矣。
见出别后日记示余曰:「此中有《包英姑歌》《题北齐校书图》二篇,乃晚年最经意之作。
」余读竟叹曰:「《校书图》诗,金风亭长容能为之,然考据略同,赡丽必逊。
至《英姑歌》,则竹垞不能为,西河或能为之,然有此古音,无此奇采。
至《题校书图》,则西河又不能为。
国朝二百年诗家坛席,先生专之矣。
先生莞尔曰:「吾门有赐,可与言诗。
」又尝语增祥曰:「今作者虽多,皆仅有其一体。
倘杂试十题,鲜不缩手噤口者。
若夫精深华妙,八面受敌而为大家,则吾与子不敢多让。
」言既,相视而笑。
呜呼!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邱」,古人且不欲过西州门,吾忍复读先生之诗哉?
光绪己丑后讫甲午六月,尚有日记八本存敝箧中,其中约有诗文百馀篇,会当检出付师郑续钞,以成全璧。
辛酉腊日受业樊增祥谨序。
二家词钞·樊增祥序
会稽李先生尝曰:「今世词家,独吾与子珍云门耳。
」然见人佳作,辄称叹不置。
尝曰:「周东鸥人品猥下,至其小词,《花间》不逮。
」又从余扇头见张蘩父大令词,叹曰:「世未尝无作手也。
」居常轻复堂先生,及见复翁评余《溪草堂乐府》,则又曰:「非解人不为此语。
」世皆疑先生褊心易怒,不知其爱才若渴,月旦极公也。
先生填词始道光庚戌,其少作曰《下集》,仅存十三首。
自己未入都,乙丑还浙,中间羁旅幽忧,兵戈危慄,感时伤逝,永叹长言,所为乐府,探原《小雅》,把臂三闾,温、韦以下不中作仆。
辛未计偕再官农部,自是遂无归之日。
贺湖烟水,禹庙莺花,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时或结兴兰荃,寓情巾舄,要归无邪之义,无愆正始之音。
洎乎晚年,弥入化境。
余少先生十六岁。
辛未春为登龙之始,一见若平生欢。
丙子报罢,居先生宅,过夏遂汝翼韬夫仲彝子珍同受业焉。
先生尤重余。
是冬居保阳书局,先生寓书曰:「文章骨肉之契,微吾子无可语者。
」每有所作,必录以见诒。
余所得先生诗词书牍,积一巨簏,燬于庚子之变,为可惜也。
先生诗及骈体文,先有刻本,散文则甲申岁余寿平钞得四十许篇,今已散轶。
词则辛未以前手钞成帙,自后所作,散见《日记》中。
韬夫京卿录为一册,先生并手稿授之曰:「吾词尽于是矣。
先生殁四年,余再入都,韬夫以词钞授余,俾付手民,迟至今日始果。
此缘因先生视余为黄梅慧能,苏门之淮海附拙词于后,题曰《二家词钞》。
恨秦越间阻,求子珍词不可得。
吾曩欲刻四家馆课,近欲刻三家词,皆仅得二家而止。
伯熙廉生子珍者,并人海虬鸾,神仙官府,遗鳞坠羽,俱足千秋。
终当蒐求付梓,以竟吾志,不使幽冥之中负此良友也。
光绪壬寅五月樊增祥叙。
会稽李莼客先生词章考据之学为清季冠,读书馀暇,尤工为诗词,自髫龀迄于老不辍。
而其手定刊行者仅《白华绛跗阁初、次集》十卷,自甲辰甲戌,八百五十首。
乙亥以后所为《杏花香雪斋诗》二集,迄未付梓。
岁壬戌,得北京浙江公会景印先生越缦堂日记》五十一册,公馀浏览,则先生未梓之作悉散见于《日记》中。
因顺次编录自乙亥甲申之诗,都为十卷,以继《白华绛跗集》之后。
于是先生平生所作殆十得八九矣。
先生一生备历艰屯,家国变故一寓之于诗,自谓:「存之足以徵闾里之见闻,乡邦之文献,而国是朝局之是非亦或有可考焉。
」至其沉酣典籍,摛词渊雅,气息醇粹,功候湛深,读者当自得之,固无俟卮语之导扬也。
共和十一年冬姚安由云龙识于涵翠楼。
杏花香雪斋诗·跋
右《杏花香雪斋诗》八集,合古今体得八百二十八首,老后《白华绛柎阁集》而作也。
甲寅冬,湘于袁梦白词丈欧钵罗室获睹钞本,宝之,亟借钞甲乙丙丁戊五集,寄老之哲嗣承侯世丈,丐其雠校,馀以它故不竟。
乙卯秋,湘在沪辑《大夏丛刊》,录载不数十章,《丛刊》以忤项城帝政而殇,深惜不获以全豹示世。
今年春,吾友陈子瘦厓于《越铎报》有《国学选粹》之辑,索稿于湘,乃出向所钞者实之。
时梦丈已参军皖省,复驰柬索己庚辛三集。
历时数月,始克成书,匆促会椠,鲁鱼亥豕,间不能免。
至壬癸二集,搜访几遍,卒不可得。
老未曾检订?
或已散佚与?
湘懵昧末学,景企先型,欲附微辞,深虞玷污,然频挹墨香,益證缘定,不敢自閟,勉缀数言。
老有灵,或所笑恕。
质诸袁、,毋诮唐突则幸矣。
丁巳七月,后学张钟湘天汉谨跋,李徐生翁为之书。
杏花香雪斋诗·识
先族曾祖莼客公博览强记,经史大家。
馀事韵语,冠绝当代。
昔公之门人王子献太史为梓《白华绛柎阁诗初集》十卷,为甲辰甲戌三十年间之作,皆公手自编定。
其乙亥以迄癸巳,曰《杏花香雪斋诗二集》,亦十卷,民初时里人张君天汉谋于公之嗣子承侯公,刊于《越铎日报》之《国学选粹》栏,逐日刊布,别成单行本一种,但仅甲至辛八卷耳,其壬、癸二卷则久湮无闻矣。
由君云龙就日记中乙亥年以降所存诗,著为《越缦堂诗续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以继《白华绛柎阁》之后。
校以张君之刊,则遗落甚多。
盖张君仅印数部,由君与商务主者俱未曾见,又不知别有诗草存焉。
春初,族祖璧臣公殁,发遗笥,得此本以归公家。
而承侯族祖早卒,后人昧昧不复知文,辄流落坊肆。
夏归里,以重金访得之。
观其书迹修整,非寻常钞胥所能。
求鉴于嘘尘族祖,识为承侯公手笔,而以民国四年随日记携以之平,由樊云门先生定者
予既幸后卷之出,又获观承侯公之楷法与樊先生之校字,发石渠之秘笈不是过矣。
所缺憾者,则公之原草竟佚亡不可得见,而前八卷之钞本又于前年转辗入杭人王君之手,乃不胜其怅怅耳。
但即以此赓续张君之刊,俾成完璧,亦无憾矣。
虽然,典我敝裘,易此遗迹,再欲谋梓,何可希冀?
嗟乎!
以白屋为名山,固公之幸而不幸;荒斋有遗编,亦寒而不寒也。
已抱残守缺,以待梓者。
二十四年九月,李济锵谨识。
越缦堂诗话·序
清季诗家以吾越李莼客先生为冠。
《白华绛柎阁集》,近百年来无与辈者。
去冬,北京浙江公会景印《越缦堂日记》手稿成,都五十一册。
余因举记中论诗之语,编录为三卷,不特先生宗旨即此可见,诚细籀之,其于诗学岂曰小补?
亦艺苑之宝书矣。
同治癸亥以前十四册,光绪己丑以后八册,(蔡元培氏撰《印行日记缘起》同治癸亥,「同治」误「咸丰」;光绪己丑,「己丑」误「戊子」。
癸亥同治二年先生三十五岁。
己丑光绪十五年先生六十一岁。
)缘事未付印,诗话之编仍未得全耳。
考节刊先生日记者,以《绍兴公报》社为最蚤,清宣统庚戌冬也。
次《古学汇刊》,次《文艺杂志》,次《文艺丛书》,卷帙皆无多,或才数叶,然有为景印本所无者。
盖皆自未印稿本中出。
今检录之,得如干条,别为「卷下之下」云。
共和十年四月望,晨起啜茗已,谨识。
后学诸暨蒋瑞藻。
(录入:顾青翎)
维基
李慈铭(1830年—1895年)初名模字式侯字伯「㤅」为「爱」之古字。
,号客,因读书于越缦堂,称越缦先生,又自号越缦老人,清末诗人。
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人,五十二岁始中进士,因性情清高狂放,官止于御史
自幼好学,“为文沉博绝丽,诗尤工,自成一家”,嗜书成癖,“于书无所不窥”,承乾嘉汉学之馀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
光绪六年(1881年)进士
同年五月,授户部郎中光绪十六年,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文廷式指责李慈铭御史时,多明哲保身,对李鸿章这等大人物“不敢置一词”,“观其日记,是非亦多颠倒”。
周祖培曾说他“能读书而不能做官”。
李慈铭曾与表妹珠婴私订终身。
但十四岁时祖母病重,为了冲喜延寿,家人强迫他娶大他五岁的表姐马淑人为妻,不料祖母仍在大婚当日过世,至此对表姊耿耿于怀,夫妻感情不睦。
婚后无子,为传宗接代,先后纳了三名小妾,但都未能有后,因此常流连于风月场所,据说因为常到妓院可看尽天下美女,与当时名伶朱霞芬、仙、傅芷、时琴香等都交往甚密,还记在日记里。
《孽海花》中的李纯客,便是以李慈铭为原型的。
李慈铭过惯官场糜烂的生活,又“戌削善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战败,闻讯忧惧,咯血而死。
李鹤年清 ? — 18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0 【介绍】: 奉天义州人字子和
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由编修御史,转给事中
同治间,累擢河南巡抚
增募毅军、嵩武军各万余人,以攻捻军。
擢闽浙总督,署福州将军
光绪间河东河道总督,兼任河南巡抚
以河决,发军台效力,未几释归。
宣统初,开复原官。
李鹤年字子和义州人
道光乙巳进士,改庶吉士,官至东河河道总督
许应骙晚清 1830 — 19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3 【介绍】: 广东番禺人字筠庵
道光三十年进士
翰林院侍读学士甘肃学政,迁兵部侍郎光绪间累官礼部尚书
戊戌维新期间,守旧迂谬,阻挠新政
政变后,擢为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
维基
许应骙(1830年—1906年)字昌德号筠庵
祖籍潮州府澄海县广东番禺人(今广州市越秀区),同进士出身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广东乡试举人次年联捷庚戌进士
庶吉士散馆检讨
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左右庶子甘肃学政詹事府少詹事内阁学士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顺天府学政仓场侍郎等职,升左都御史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工部尚书
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礼部尚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李鸿章许应骙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七月十九日,以抑格言路,首违诏旨,夺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侍郎坤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等职。
最后戊戌变法失败,九月,擢为闽浙总督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拳乱引发八国联军时,参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山东巡抚袁世凯四川总督奎俊等人的东南互保。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解职,1906年7月22日逝世。
杨浚晚清 1830 — 1890
杨浚字雪沧侯官人
咸丰壬子举人,官内阁中书
有《冠悔堂诗钞》。
全台诗
杨浚(1830~1890)字雪沧号健公又号冠悔道人
祖籍福建晋江,后迁福建侯官
咸丰二年(1852)中举,同治四年(1865)内阁中书,及国史、方略两馆校对官
杨氏为福建著名藏书家,同治五年(1866)应左宗堂之邀,入福州正谊书局,重刊先贤遗书。
同治八年(1869)游台,受淡水同知陈培桂之聘,纂修淡水厅》;并应郑用锡子嗣郑如梁之请,编纂北郭园全集》,首开清代台湾文学专著出版之先河。
同治九年(1870)修志完成后离台。
晚年致力讲学,曾任教于漳州丹霞书院、霞文书院,厦门紫阳书院,金门浯江书院。
著有《冠悔堂诗文钞》、《冠悔堂赋钞》、《冠悔堂骈体文钞》、《冠悔堂楹语》、《杨雪沧稿本》。
  兹以泉州图书馆藏之《冠悔堂诗钞》为底本进行编校。
该诗钞收录道光二十七年光绪十六年(1847~1890)间古今体诗共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卷三己巳(1869)至庚午(1870)共十九首,为杨氏在台之作。
许宗衡于诗集前序文云:「卷中各体均深稳有骨,七言律尤高迈,间有似冬郎玉溪生者,而风格转胜。
盖韵味非常,不可以貌袭也。
七古有逸气略近太白,题魏午庄鹰鹿图一作,又似元遗山,皆非近时率尔为诗者所解。
」由此略可见其诗之风格与特色。
连横台湾诗乘》、吴幅员《台湾诗钞》中亦辑有杨浚诗,可作为编校参考。
(施懿琳撰)
清诗别裁集
字瞻衡江南昆山人
诸生
瞻衡处困穷,有客欲招之北往,已卜期矣,缘其配病痫不能往,一二年,夫妇并寒饿死。
文人之卮,此为尤甚。
方邦基清 1701 — 1750
维基
方邦基(1701年—1750年)字乐只号松亭浙江仁和县(今属杭州市)人,同进士出身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进士,后来前往闽台任地方官。
历任福建沙县凤山县(今高雄市屏东县知县,任满后因丁忧去职。
乾隆七年(1742年)台湾府海防补盗同知,任内修筑五妃墓,并在坟前建庙祭祀,后人多称「五妃庙」,乾隆十二年(1747年)因政绩颇佳,升任台湾府知府,两年后护理福建分巡台湾道
翌年,在返闽叙职当中,船只遭台风在福清南日岛倾覆,方邦基遇难。
朝廷追赠朝议大夫布政使司参议,赐祭葬。
哈攀龙清 ? — 17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60 【介绍】: 直隶河间人
乾隆二年一甲一名武进士,授头等侍卫
福建兴化城守副将河南南阳镇总兵,调福建海坛漳州
十三年,从征金川,力战有功。
次年,署固原提督
旋调湖广
官至贵州提督
葛德润清 1701 — 177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1—1771 【介绍】: 河南人,一作山西安邑人字泽躬号述斋
雍正十一年进士
礼部主事,迁员外郎,升浙江道监察御史,转福建道陕西道
乾隆间两主云南乡试。
维基
葛德润(1702年—1771年)字泽躬号述斋山西安邑县人清朝官员。
进士出身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二甲进士,本以候选知县任用,捐主事
雍正十三年(1735年)任礼部仪制司主事,历升礼部员外郎刑部郎中
乾隆八年(1743年)起,历任浙江道、福建道监察御史
乾隆十二年(1747年),出督福建学政
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湖北学政
戈岱
维基
戈岱字东长号叔麓直隶景州人
清朝翰林
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进士
庶吉士散馆翰林院编修
考选福建道监察御史
毕定邦晚清 1832 — 18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2—1857 【介绍】: 山东淄川人字康侯
以武童投效漳州军营,随游击饶廷选镇压小刀会起事。
太平军转战于江西福建
官至副将
白水墩中弹死。
谥悯烈
刘瑞祺晚清 1832 — 1891
维基
刘瑞祺(1832年—1891年)字伯符号景臣谨丞江西省九江府德化县(今江西省九江市)人,进士出身
咸丰九年,乡试中举。
同治元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次年,授翰林院编修同治三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同治七年,任会试同考官
同治八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
同治十年,任掌湖广道监察御史同治十三年,再任会试同考官
光绪元年,任甘肃乡试副考官
光绪四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掌四川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
光绪七年,任兵科给事中
光绪九年,任户科掌印给事中福建督粮道
光绪十二年,任浙江按察使河南布政使
光绪十六年,任福建布政使山西巡抚,坐衔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经闻
维基
经闻字薪传号华亭,苏完富察氏,内务府满洲正白旗人
雍正乙卯举人乾隆壬戌进士
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福建乡试副考官
黄兴仁清 1702 — 17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2—1756 【介绍】: 安徽休宁人字元长号蔼堂
雍正间援例为刑部江南司员外郎,擢福建司郎中
乾隆初湖南衡州知府
去官后迁居苏州狮子林乾隆帝南巡,五至其处。
有《南征集》、《南归集》、《松园编》、《师林纪胜》。
卞宝第清 ? — 18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3 【介绍】: 江苏仪徵人字颂臣
咸丰元年举人
入赀为刑部主事,累迁浙江道监察御史
同治间历任河南布政使福建巡抚
光绪间湖南巡抚,尝镇压哥老会。
湖广总督,擢闽浙总督,兼管福建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