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林鹏飞
维基
林鹏飞广东潮阳县人
林鹏飞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二甲进士
雍正十一年(1733年)任福建邵武府建宁县知县
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任福建台湾府凤山县知县
留保
留保字松裔满洲旗人
康熙辛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吏部侍郎
维基
留保字松裔完颜氏,清朝官员,出于内务府镶黄旗满洲的完颜氏家族,阿什坦之孙,鄂素之子、和素之侄。
康熙五十三年,乡试中举人
康熙六十年,赐进士,任内廷行走,后改庶吉士,任翰林院检讨,升任侍讲学士
雍正四年,任福建乡试副考官詹事
雍正六年,兼任通政使,署翰林院掌院学士
雍正十一年任礼部右侍郎;同年改礼部左侍郎
乾隆三年,任户部右侍郎
乾隆四年,任会试副考官
乾隆五年,任吏部右侍郎
乾隆八年,任内阁学士
乾隆六年,改任盛京工部侍郎
著有《大清名臣言行录》。
释隆琦明末清初 1592 — 1673年4月3日
字隐元
福建东林林氏子也。
父在田。
母龚氏。
生六岁。
父客于湘。
家产日耗。
难以攻读。
渐以耕樵为业。
每静夜与二三友。
坐卧松下。
仰观天河运转。
星月流辉。
谁系谁主。
缠度不忒。
心甚骇焉。
遂有慕佛之念。
年二十母与长兄欲定聘。
自思身为男子。
不知父之游踪。
急于娶。
非孝也。
因告母兄。
将聘金为路用。
直往豫章
南京
宁波舟山
见族叔。
又至绍兴
经历一载。
囊已空。
随香船至南海
朝观音。
见佛地庄严。
一时凡念冰释。
遂发心持斋
潮音洞主出家。
明年二月。
航海归闽省母。
母以为自天降下。
喜不自胜。
劝母奉斋归佛。
越明年。
归寂
鉴源于印林寺。
方便接引。
遂从削发。
即发愿精修。
辛酉
绍兴显圣寺。
听涅槃经。
时闻本师费和尚之名。
因遍处参寻。
壬戌
鹦窝顶听法华。
冬在夹石碧云。
听楞严。
忽闻密老和尚
来应金
即往参见。
随问学人初入禅门。
未知做工夫。
求开示。
密云
我这里无有工夫可做。
要行便行。
要坐便坐。
要卧便卧。
师云。
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
密云
一巴掌。
师有省。
便拜云。
某甲会得和尚掌中意。
和尚云道看。
师便喝。
和尚云。
再道看。
师又喝。
和尚云。
三喝四喝后如何。
师云。
今岁盐贵如米。
自此日常活泼泼地。
忽一日窗外风吹入。
寒毛卓竖。
通身白汗。
大彻底。
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
天下老和尚
情与无情。
尽在。
一毫头。
了了分明。
无二无别。
不可举似于人。
庚午春
黄檗本寺。
老和尚进山。
师同回寺。
辛未
众请住狮子岩
癸酉冬
马峰费和尚主席。
命师为西堂。
一日诸禅人颂百丈再参马祖
一喝三日耳聋。
黄檗闻之不觉吐舌因缘。
师亦颂云。
一声涂毒闻皆丧。
遍野髑髅没处藏。
三寸舌申安国剑。
千秋凛凛白如霜。
呈上。
费老人即圈出示众。
升座云。
吾有一枝拂子。
是从上用不尽的。
顾师云。
汝作么生奉持。
师喝便出。
到方丈。
师礼拜。
老人举拂云。
汝且将去行持。
师接著。
便打一拂。
老人云。
将为报恩那。
又打一拂。
便归寮。
甲戌回狮岩隐静。
丙子夏
本山请继黄檗法席。
却之不能。
岩下有侧石如舟。
俱以不平为叹。
师一夜在石中坐。
持大悲咒三遍。
默祝龙天。
此去黄檗
吾道大行。
为山增色。
此石可平。
默坐注香。
归室次。
蚤徒良哉报云。
石已自平。
师乃名为自平石。
法通专使送大衣流至。
丁丑仲冬
至山开堂。
腊八示云。
昔日世尊升忉利天。
为母说法。
说甚么法。
蓦竖拂云。
也只是这个。
今日山僧不动本际。
为诸父老谈禅。
谈甚么禅。
也只是这个。
这个又是个什么。
正如八十翁翁入场屋。
真诚不是小儿戏。
向个里消息恰好去。
许汝入黄檗门。
黄檗人。
黄檗同条合命。
共气连枝。
不然。
尽是门外之绕汉。
要见黄檗毫毛也大难。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隆琦字隐元
姓林氏黄檗人也。
生有灵徵,幼志凝重。
因父远游不归,绝意婚娶,附舟诣补陀祷祝,睹大士境界,遂欲轶尘。
乃礼黄檗鉴源为师,薙染易服。
遍造诸方,潜颖真参,心光灿发。
密云金粟,径往依之,始露头角,机锋酬酢,迥出寻常,密云甚相契重。
逮受黄檗请,乃偕还旧山,结茅于师子岩。
隐安继主檗山本同,则延之领众,因继其法。
费隐既受别请,林御史汝翥与士众请居祖席,始出世焉。
坐夏十稔,指踰三千,鞭龙策象,声光远播。
万里扶桑,梯航申礼,祈教彼土,恳请尤挚。
亦自知信于东倭,实有宿缘,当为了之。
故扬帆破浪,海若效灵,遂底长
岛主欣迎,万象云拥。
驻锡兴福,益以崇福,兼兹二刹,法雨所施,罔不沾溉。
受请普门,国王、大将军咸来致敬,宠锡优渥,珍服名香,络绎充积。
亦漠然,惟思流通正教,弘我佛旨。
但每念祖庭,时有故山之思,国王感其眷恋,乃于太和山更起梵宫,仍名黄檗,以慰其心。
移居未久,举首座性瑫自代,退隐松堂,国王为建寿塔,优游泉石,十有馀载。
预知报谢,乃示微疾,彼国王臣慰问再四,皆裁偈酬答,端居而化,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三日也。
寿八十有二,腊五十有三。
得法者二十二人,有《七会语录》。
貌魁伟,秉性刚正,苦行高谊,具在年谱。
檗山大众仰其馀徽,为筑衣钵塔,释如幻弘为之记铭,见《瘦集》。
王士任
维基
王士任(1686年—1744年)字咸一号莘野山东威海卫人
清朝官员。
王士任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恩科进士
曾任汀州府知府
雍正九年(1731年)接替沈起元担任台湾府知府
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任福建盐道
乾隆二年(1737年)布政使次年福建巡抚
后因王德纯案牵连,被罢官。
吴开业
维基
吴开业字和众福建龙溪人清朝官员。
康熙五十年(1711年)海澄县学中举,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进士,授福州府学教授
雍正十二年(1734年),调任台湾府儒学教授
秩满后,于乾隆三年(1738年)升任安徽祁门知县,不久致仕归里,居家二十载
曾主讲芝山书院
享寿九十岁。
高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北沔阳人字子仁
高元美弟。
能诗画,山水尤为擅名。
所画苍崖古树,得元人笔意。
全台诗
高山(?
~?
),山东历城人
清雍正元年(1723)进士雍正八年(1730)巡台御史,秩满留任二年,主岁、科二试。
乾隆九年(1744)福建布政使,奉命再渡台湾清查官庄。
(廖振富撰)
吴大廷晚清 1824 — 18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4—1877 【介绍】: 湖南沅陵人字桐云
咸丰五年举人,累官台湾兵备道,在官能兴利除弊。
数为胡林翼曾国藩等所荐而仕不达。
卒赠太仆寺卿。
有《小酉腴山馆诗文钞》。
吴大廷字桐云沅陵人
咸丰乙卯举人历官福建台湾道
太仆寺卿。
有《小酉腴山馆诗钞》。
全台诗
吴大廷(1824~?
),字桐云湖南沅陵人
咸丰五年(1855)顺天乡荐。
初以拔贡任内阁中书;后因军功,任福建盐道
同治五年(1866)十月移调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
同治六年(1867)三月十二日,美船罗妹(Rover)号在台湾南端触礁沉没,船上十馀人从龟仔角鼻山(今屏东县)登陆后,遭当地原住民狙击遇难。
四月驻厦美国领事李仙得向清廷交涉,闽浙总督吴大廷台湾总兵刘明灯处理此事。
吴氏以:「生蕃之地不隶中国版图,难用兵究办」回应之。
美方认为台湾地方官推诿责任,再度率军鉴于六月十二日前来,遭原住民反击,失利而返。
吴大廷担心美船复来,遂与李仙德商议与当地原住民面议和约,冲突始解。
同治七年(1868)二月吴氏卸任离台;同治十三年(1874)曾参与福建船政与沈葆桢巡视台湾事宜。
所撰《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对其在台任内诸措施,颇多记述。
  吴氏撰述颇丰,除《自著年谱》二卷外,又有《小酉腴山馆文集》十二卷、《小酉腴山馆诗集》八卷。
其中与闽台相关者,有〈福建票盐志略〉、〈台湾进退志〉等,可惜今未得见。
以下所收录作品,见于《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附录。
(施懿琳撰)
吴全美清 ? — 18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4 【介绍】: 广东顺德人
道光间应募为团练勇目,善水战。
咸丰间,屡与太平军战于福建江苏等省水面,累擢福建水师提督
光绪间,署广东提督琼州镇总兵
谭行义清 ? — 175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3 【介绍】: 四川三台人
康熙五十八年武举陕西西宁卫千总,官至福建陆路提督
曾先后镇压贵州及楚粤苗民起事。
程崟
人物简介
程崟字平川号夔州江都歙县人康熙癸巳进士,官刑部郎中
维基
程崟(yín)字夔州号二峰一字南陂,原籍江南歙县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进士,官至福建清吏司郎中
程崟岑山渡程氏家族的成员,原籍江南徽州府歙县岑山渡,世代在扬州经营盐业,寄籍扬州府江都县
他是两淮盐务总商程增(字维高)第三子,工部主事、全浙督粮道程銮(字坡士)之弟,家门鼎盛,居仪征城南仓巷。
程崟少时师从方苞望溪)学习古文,康熙戊子(1708年)举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恩科中进士2甲46名,充武英殿纂修官,授兵部方司主事,升武造司员外郎,会考府左司事,官至福建清吏司郎中加二级,诰授中宪大夫
程崟致仕后,回到仪征,在市河半湾西南筑园林七星泉,乾隆癸酉(十八年,1753年)春写《七星泉记》。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倡浚仪征市河。
程崟尤嗜音律,常自编剧目,如由钱谦益金陵名妓柳如是故事改编的“拂水剧”。
年八十一卒。
著《二峰文稿》,刊刻卢轩《韩笔酌蠡》、《望溪全集》等。
觉罗雅尔哈善
全台诗
觉罗雅尔哈善(?
~?
),正红旗满洲人
清翻译举人
雍正十年(1732)福建按察使
〖参考范咸重修台湾府》,台银本。
〗(施懿琳撰)
吴赞诚清 ? — 18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4 【介绍】: 安徽庐江人字存甫
咸丰元年以拔贡朝考知县分发广东同治间累迁顺天知府督办福建船政。
光绪间诏赴台湾筹办防务,官终光禄寺卿福建巡抚
人物简介
吴赞诚字春帆庐江人道光己酉拔贡,咸同间历官广东诸县,官至光禄寺卿福建巡抚
萧孚泗清 ? — 18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4 【介绍】: 湖南湘乡人
咸丰三年入湘军,官至福建陆路提督
转战江西湖北安徽
破天京后,以获李秀成、洪仁达,封一等男
卒谥壮肃
徐树铭晚清 1824 — 1900
徐树铭字寿蘅号澄园长沙人
道光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官至工部尚书
有《澄园遗集》。
维基
徐树铭(1824年—1900年)字寿蘅湖南省长沙府长沙县(今属长沙市)人。
清朝后期政治人物、翰林
徐树铭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咸丰元年(1851年)四川乡试副考官
咸丰二年(1852年)任山学政
中允,累迁内阁学士
咸丰七年(1857年)兵部右侍郎
次年督学福建典试兴、泉。
调停莆田同安吕、黄二氏械斗。
任满后请求归养。
同治五年(1866年),被重新起用,代理礼部左侍郎
次年,督浙江学政,因荐举已遭罢职的俞樾而被追究,谪迁太常寺少卿
光绪元年(1875年),任鸿胪寺卿,因父丧丁忧停职。
守丧结束,授通政司副使
光绪十年(1884年)太常寺卿
任内永定河决口,树铭奉命勘察。
中法战争期间,因海路被阻,上疏请漕粮重新改归河运,敕命直隶总督治南运河。
光绪十二年(1886年),补为左副都御史
光绪十五年(1889年),授工部右侍郎
光绪十七年(1891年),充顺天乡试副考官光绪二十二年(1892年)充经筵讲官次年光绪二十三年(1893年)任浙江乡试正考官,迁左都御史
上疏请行蚕政。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官拜工部尚书
次年,义和团事起,病卒。
清史稿》有传。
邵基清 1693 — 17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浙江鄞县人字学址
康熙六十年进士
雍正初编修
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掌院学士
乾隆元年出为江苏巡抚
家居隘巷低屋,有清名。
维基
邵基(1693年—1743年)字学阯号思蓼
历康雍乾三朝,曾任江苏巡抚
浙江鄞县人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考中浙江乡试举人第一名(即解元)。
康熙六十年,考中进士,改授庶吉士、庶常。
雍正三年,授翰林院编修
考选后任福建道监察御史
雍正六年,任巡城御史
雍正八年,掌河南道事监御史
巡抚直隶顺德大名广平三府,以廉勤称道,外地官员争相贿赂,邵基一概严拒不受。
雍正九年升迁户科给事中雍正帝并命他在上书房行走。
雍正四年升迁任国子监祭酒,在国子监立教术五条,勉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后历任右通政使左佥都御史,并仍兼任国子监祭酒
雍正九年十年,任鸿胪寺少卿
雍正十年,转任光禄寺少卿,并任通政司右参议江西乡正考官通政司左参议右通政史。
雍正十一年,任经筵讲官
雍正十二年升迁任左、右副都御史
并擢升任吏部侍郎
不久后,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雍正十三年,任皇清文颖馆副总裁江南乡正考官吏部左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右侍郎
乾隆元年,充任博学鸿词阅卷官顺天乡试副考官会试副考官
外放任江苏巡抚,有清名。
乾隆八年,卒于任上。
张从政
全台诗
张从政(?
~?
),字达夫
台湾府治东安坊人
少失怙,事母尽孝。
清雍正元年(1723)台湾县贡生,拣选州判乾隆五年(1740),分修府志。
著有《刚斋诗文稿》。
子岳,乾隆元年(1736)举人
〖编者按: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重修姓氏」「分辑」人员中有「恩贡生张从政」,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选举〉记「雍正元年张从政台湾
恩。
拣选州判)」。
鲁鼎梅重修台湾县》〈人物〉有传。
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记《刚斋诗文稿》内容提要:「从政诗文,遣词工丽,运意清新,惜累经兵燹,书已不存,今所传者仅〈台山赋〉一篇。
薛志亮续修台湾县》、鲁鼎梅重修台湾县》〈艺文〉志俱收录〈台山赋〉。
〗(许俊雅撰)
王丕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江苏华亭人字述文号东麓
雍正五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
工书画,颇得古趣。
兼能诗。
有《春晖堂集》。
维基
王丕烈字述文号东麓江苏省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进士出身
雍正五年,登进士,改庶吉士
雍正八年,任翰林院编修
雍正九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
雍正十一年,任吏科给事中广东广韶学政会试同考官
后任户科掌印给事中
乾隆四年,任福建兴泉永道
乾隆六年,任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次年河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潘思矩清 1695 — 17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5—1752 【介绍】: 江苏阳湖人字絜方号补堂
雍正二年进士
刑部主事,升员外郎
乾隆间安徽巡抚,调福建
所至兴水利,救灾荒。
卒于福建任上。
谥敏惠
有《周易浅释》等。
维基
潘思矩(1695年—1752年)字絜方号补堂江南武进县(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
中国清朝官员。
潘思矩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改庶吉士
雍正三年(1725年),分配至刑部学习。
雍正六年(1728年)散馆补为刑部主事
累迁郎中
雍正八年(1730年),授广东南雄知府
十三年(1735年),迁海南道
乾隆四年(1739年),迁按察使
乾隆七年(1742年),迁浙江布政使
乾隆十一年(1746年),授安徽巡抚
之后调任福建巡抚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卒。
乾隆帝命于京师贤良祠祭祀。
谥敏惠
王忠孝明末清初 1593 — 1666
全台诗
王忠孝(1593~1666)字长孺号愧两福建惠安人
明崇祯元年 (1628)进士,担任户部主事,由于个性耿介,任官尽职,不徇私包庇,因而得罪宦官邓希诏,先后两次遭构陷,入狱长达廿八月。
后虽有多次平反机会,但均未能复职。
崇祯十七(顺治元年‧1644)年甲申之变后,他曾投入福王幕下,为反清复明奔走数年。
永历十七年(康熙二年‧1663)十月,清师攻下厦门、金门两岛。
忠孝知事无可为,乃应郑成功之邀,与好友辜朝荐永历十八年(康熙三年‧1664)三月东渡澎湖,四月移居台湾
忠孝留台期间,颇受郑氏父子礼遇,与宁靖王沈光文徐孚远诸遗老时相过从,于旅台之第四年病逝台湾,享年七十四岁。
王忠孝生平诗作无多,据《惠安王忠孝公全集》一书,自卷九迄卷十一,所载诗作不过九十五题,约百馀首。
王忠孝诗的内容,主要以反映明清鼎革之际的时代动乱为主,可纳入明代遗民文学的传统来观察
  目前可见王忠孝作品,最齐全者为台湾省文献会于1994年排印出版的《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根据书前〈点校说明〉,该书乃据王忠孝后裔所辑之未刊本,原有十二卷,而台湾省文献会之刊印本,仅保存传志类中的〈王忠孝传〉、〈王氏谱氏〉二文为附卷,故今刊印本,共分十一卷,另有附卷一卷。
另外,江苏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王忠孝公集》(福建丛书第二辑之八),由福建师大教授宝川根据上述抄本重新整理,并以福建师大抄本为底本刊印。
以下所录即以方宝川编校的《王忠孝公集》为底本,参考台湾省文献会出版之《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廖振富撰)
维基
王忠孝(1593年7月21日—1666年5月31日)字长儒号愧两福建惠安南埔乡沙格村(今惠安泉港区南埔镇沙格村)人,明末政治人物。
明朝、南明时期王忠孝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六月廿三日1593年7月21日)。
崇祯元年(1628年)王忠孝进士,并授户部主事,由于个性耿介,以及任官尽职、不徇私包庇的关系,所以得罪宦官邓希诏,先后两次遭构陷,入狱长达28月
崇祯十七年1664年)甲申之变后,王忠孝投入福王朱由崧(后来的弘光帝幕下为反清而努力。
南明弘光帝授之为绍兴府知府,擢副都御史王忠孝推辞不受。
隆武帝朱聿键王忠孝兵部左侍郎,后辞。
永历帝授之为兵部右侍郎太常寺卿,再次辞而不受。
周学健
维基
周学健(生年不详—1748年),字勿逸又字力堂
江西省南昌府新建县(今属南昌市)人。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癸卯恩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同年联捷第二甲第六名进士出身
翰林院庶吉士
雍正三年(1725年)翰林院散馆,授编修
一统志馆纂修
雍正七年(1729年),因丁父忧返乡。
十年(1732年)服阙,复官翰林院编修
顺天乡试同考官
十一年(1733年),充会试同考官
十三年(1735年)五月,充四川乡试副考官
九月编修提督福建学政十一月四日赴任。
乾隆元年(1736年),迁翰林院侍讲,仍任福建学政
次年侍讲,迁右庶子,仍任福建学政
乾隆四年(1739年),改右庶子正月三礼馆纂修
二月会试同考官
三月翰林院侍讲学士
六月侍读学士
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充日讲起居注官
六月詹事府少詹事十二月六日内阁学士,充三礼馆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