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谢昌元宋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资州人字叔敬
类试四川第一,调绍庆府教授
理宗开庆元年太学博士
太常博士、知封州,兴学校。
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奏蠲盐银,以宽民力。
恭帝德祐元年著作郎秘书少监
入元为礼部尚书,预议中书省事
元庭朝议,皆得预闻。
后以老告归。
句涛宋 1081 — 114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81—约1141 【介绍】: 成都新繁人字景山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
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史馆修撰给事中
参与重修《哲宗实录》,继修《徽宗实录》。
荆湖北路安抚使,知潭州秦桧尝令人谕意,欲与共政,为涛所辞。
上书论时事之害政者,高宗嘉其忠直。
秩满,提举太平观
有文集、《西掖制书》等。
全宋文·卷三七七三
句涛(一○八三——一一四一)字景山成都府新繁(今四川成都)人。
崇宁二年进士,调嘉州法掾
建炎初通判黔州
绍兴六年召对,除兵部郎中
七年,迁右司员外郎,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
八年,除史馆修撰,修《哲宗实录》、《徽宗实录》,迁给事中
徽猷阁待制池州,改提举江州太平观
十一年四月卒于秀州,年五十九。
有《西掖制书》十卷、《奏议》十卷、《文集》十卷。
见《蜀中广记》卷九九,《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张君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磁州滏阳人字士衡
以父战死契丹补官。
累功迁右班殿直
仁宗天圣初,以左侍禁签书滑州修河都监,以护滑州堤功,特迁内殿崇班
京师数罹水灾,请委官疏凿近畿诸州古沟洫。
复为滑州修河都监,迁供备库副使,改西作坊使,就迁钤辖
有吏才,尤明于水利,朝廷每访以利害。
全宋文·卷三一七
张君平(?
——一○二七),字士衡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
以父承训与契丹战死,补三班差使殿侍黔州指挥使,以功迁奉职,除驻泊监押,徙容、白等州巡检
閤门祗候管勾汴口。
天圣初签书滑州事兼修河都监,召同提点开封府县镇公事。
复为滑州修河都监,迁供备库副使,改西作坊使,就迁钤辖,卒。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宋史》卷三二六有传。
勾涛北宋 1083 — 1141
全宋诗
勾涛(一○八三~一一四一)字景山成都新繁(今四川郫县东北)人。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调嘉州司法参军,川陕铸钱司属官。
高宗建炎初通判黔州
召为兵部郎中,迁起居舍人,除中书舍人
绍兴八年(一一三八),除史馆修撰,迁给事中
出为荆湖北路过发抚使、知潭州
十二年,卒于秀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年五十九。
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崔翰五代至宋初 930 — 9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0—992 【介绍】: 京兆万年人字仲文
五代后周世宗时,以功补军使
入宋,从征泽、潞。
太祖开宝九年,领端州刺史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为殿前都指挥使
四年从征太原,流矢中颊,神色不变,督战益急。
又与契丹战。
以功擢武泰军节度使
出为感德军节度使。
后移镇镇安军。
淳化三年召还,谓“既以身许国,不愿死于家”。
赴镇,卒。
谥武毅
蒋介南宋
全宋诗
蒋介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武举进士正奏名,补秉义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八)。
十二年,权知黔州(同上书职官四八之一三二)。
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为太常寺主簿(同上书选举二一之六)。
四年,以閤门宣赞舍人为使金副使(《止斋集》卷一四《阁门舍人蒋介奉使回特转一官》)
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在知夔州任除名勒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二七)。
黄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洪州分宁人小字小德
黄庭坚子。
生母出身贫贱,故庭坚有诗:“解著《潜夫论》,不妨无外家。
”又庭坚黔中与王泸州帖,称其“骨相差庞厚”。
卢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魁
邵武人字公奎一字强立
徽宗政和二年进士
官至江西转运判官
晚年居黔中
其学多得于杨时
尝撰《毋我论》,故人称“卢毋我”。
有《笔录》等。
全宋诗
卢奎(一作魁),字强立一字公圭(《闽中理学渊源考》),邵武(今属福建)人。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进士
学于杨时,尝作《毋我论》,为众所推。
号卢毋我
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为礼部员外郎
二十年,除江南西路转运判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
有《笔录》十卷,已佚。
事见《南宋馆阁》卷八、《宋元学案》卷二五。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三六三六
卢奎,一作卢魁字公奎一字强立邵武(今福建邵武)人。
游太学有声,作《毋我论》,时称「卢毋我」。
政和二年进士及第绍兴十二年礼部员外郎
二十年除,仕至江南西路转运判官
晚寓黔中,有《笔录》十卷。
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一三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一六四,《南宋馆阁》卷八,《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宋元学案》卷二五《闽南道学源流》卷八。
苗授北宋 1029 — 109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95 【介绍】: 潞州上党人字授之,一作受之
少从胡瑗学。
以荫至供备库副使
王韶攻羌,屡立战功,尽得河湟地。
德顺军,又以战功迁知河州
泾原都钤辖熙河副总管
神宗元丰间,与李宪西夏,师行百日,转战千里。
哲宗元祐三年,累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
次年,以保康节度潞州
卒谥庄敏
卢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太原文水人
为神卫都头,从刘平西夏战,兵败,被执,脱归。
仁宗引问状,因自陈失主将当死。
帝义其言,赦之。
供奉官贝州王则起事,迁内殿承制
官至武泰军节度使
卒年七十五。
于观南宋
全宋文·卷四六四九
于观绍兴末朝请郎夔州路提刑提举事,通判黔州
见嘉靖《思南府志》卷一,乾隆《贵州通志》卷一七。
张克明北宋
全宋文·卷一八二九
张克明熙宁间内殿崇班黔州元丰间梓夔路钤辖管勾泸南沿边安抚司兼知泸州,官骐骥副使皇城使果州刺史,直至元祐六年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三、三三一、四六五。
黄叔达北宋 ? — 11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洪州分宁人字知命
黄庭坚弟。
少有奇节,常有出尘超俗之举。
刘师道李公麟等友善。
作小诗、乐府,清丽可爱。
全宋诗
黄叔达(?
~一一○○),字知命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庭坚弟。
哲宗绍圣二年(一○九五)庭坚黔州,同年叔达携家及山谷子自芜湖登舟,历尽坎坷,于三年五月黔南
元符三年江南,卒于荆州途中。
事见黄𧦬《山谷年谱》(《山谷》附)。
 黄叔达诗,今存十九首,附见山谷诗集中。
今以武英殿聚珍版《山谷内集诗注》为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二六三四
黄叔达(?
——一一○○),字知命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弟。
少负奇节,性豪爽,以躄废,优游终老。
元符三年卒于荆州,年未及五十。
亦工诗词书法,小诗乐府清丽可爱。
黄庭坚《题知命弟书后》(《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三○)、《祭知命弟文》(《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一),陈师道《李夫人墓志铭》(《后山》卷一六),楼钥《跋黄知命帖》(《攻愧集》卷七五)。
黄庭坚北宋 1045年6月12日 — 11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5 【介绍】: 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叶县
神宗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才能为文彦博所重。
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哲宗立,累进秘书丞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鄂州
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等安置。
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复谪宜州
工诗词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论诗推崇杜甫,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开创江西诗派
长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全宋诗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为底本。
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
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
《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𧦬《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系于诗题下。
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迹、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
山谷》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赞、颂(其中多为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
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为第四十九卷。
词学图录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
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宗主。
宋宋四大书家之一。
有《豫章集》、《山谷》。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时校书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贬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别驾,处世泊然不以迂谪为意。
其诗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调独特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
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家。
有《山谷》《豫章黄先生词》等。
元祐年间(1086—1094),多次游览黄鹤楼南楼,曾作《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等。
其中“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为黄鹄山南楼自宋以来见称于世的名句。
黄鹤楼碑廊现存诸可权黄庭坚墨迹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联语碑”。
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庶次子。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第,调叶县
神宗熙宁五年北京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改知吉州太和县,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擢起居舍人秘书丞等。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二年,新党谓其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
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还,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
崇宁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
庭坚工诗,主学杜甫,开创江西诗派
善草书、行书,列宋四大家。
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外集》、《别集》、《遗文》、《山谷老人刀笔》、《山谷琴趣外篇》等。
事迹见黄㽦山谷年谱》、《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阳枋南宋 1187 — 12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7—1267 【介绍】: 合州巴川人初名昌朝字宗骥一字正父号字溪
理宗淳祐元年进士出身
昌州监酒税、大宁理掾绍庆学官
尝从□渊游,人称大阳先生
有《易说》、《字溪》。
全宋诗
阳枋(一一八七~一二六七)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巴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学。
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冠乡选。
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因蜀乱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四年,监昌州酒税。
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
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有诗词、讲义等十二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字溪》十二卷。
事见本集附录《纪年录》、《字溪先生阳公行状》。
 阳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断句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四七七
阳枋(一一八七——一二六七)初名昌朝字宗骥,易名字正父自号字溪居士合州巴川(今四川铜梁东南)人。
端平元年冠乡选,淳祐元年同进士出身历官昌州酒税、大宁理掾绍庆学官
晚以子炎卯贵加官至朝散大夫
咸淳三年十月卒,年八十一。
为㬊渊弟子,人称大阳先生
有《易说》、《字溪》。
见《有宋朝散大夫字溪先生阳公行状》,《纪年录》(《字溪》卷一二),《宋元学案》卷七○。
王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果州人
黔南,受太守之请以教黔之学者。
黄庭坚被谪黔州,二人交往甚密。
庭坚曾为书以颂其德,称其“循理而不竞,诚心而不疑”。
冉木南宋
全宋文·卷七三○九
冉木字震父合州(今重庆合川)人。
嘉定十五年承议郎通判黔州
绍定初通判绵州,见所收文署衔。
宋史》卷二○四《艺文志》三载冉木《潜藩武泰志》十四卷」,或即其人。
郭振南宋
全宋文·卷四八九二
郭振绍兴末鄂州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隆兴间镇江府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乾道初特与转奉国军承宣使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
五年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淮南西路安抚使,升武泰军节度使,兼知庐州
卒赠太尉
见《宋会要辑稿》礼四四之二三、舆服五之二九、仪制一一之二一、职官五七之八七、食货五○之二一、兵五之二一、兵一九之一五等。
窦敷南宋
全宋文·卷四八七七
窦敷仙井监仁寿(今四川仁寿)人。
绍兴进士
绍兴三十一年左朝请大夫权通判黔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乾道元年潼川府路转运判官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五之二五,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阎允成
全宋文·卷六二七○
阎允成字德章颍川(今河南许昌一带)人。
历官黔州通判
见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卷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