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齐唐北宋 987 — 10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7—1074 【介绍】: 越州会稽人字祖之
齐廓弟。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两应制科秘阁皆首选,两对策皆在第一。
言论切直,遭排去。
后以著作佐郎富阳,改南雄州签判
交趾进麒麟,据史传非之,众服其博识。
职方员外郎致仕,筑庐于少微山以居。
有《学苑精英》、《少微集》。
全宋诗
齐唐(九八八~一○七四)字祖之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廓弟。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知杭州富阳县,改南雄州签判,以职方员外郎致仕。
神宗熙宁七年卒,年八十七。
有《学苑精英》三十卷、《少微集》三十卷,已佚。
事见《宝庆会稽续志》卷五,《宋史》卷三○一《齐廓传》。
今录诗十五首。
全宋文·卷三六二
齐唐(九八八——一○七四)字祖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少贫苦好学,博览强记。
天圣八年进士第
景祐中吉州司理参军,以累在外任不归养父母,坐责归。
后为处州军事推官庆历二年应制科未入等,特授许州节度推官
著作佐郎、知杭州富阳县
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嘉祐中南雄州签判
职方员外郎致仕,卜居鉴湖东北少微山
熙宁七年卒,年八十七。
著有《五经要旨》五十卷、《学苑精英》三十卷、《少微集》三十卷,又《策论》十卷。
宝庆会稽续志》卷五《齐唐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宋会要辑稿》选举十之二四、十之二八、蕃夷七之三○,《宋史》卷三○一《齐廓传》,《宋元学案补遗·别附》卷一。
宋登科记考
齐廓弟。
字祖之
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
职方员外郎
主要活动
  • 1030年,进士
谭烈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吉州永新人姓赵
端宗景炎二年兵破永新,抱婴儿与舅姑匿文庙中。
兵杀其舅姑,欲污其身。
大骂不屈,与婴儿同遇害,相传血渍于砖,作妇婴状。
释定光北宋 934 — 1015
全宋诗
释定光(九三四~一○一五)本名郑自严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
年十一出家,年十七至卢陵西峰圆净大师学。
太祖乾德二年(九六四)武平县南安岩。
真宗景德初虔州,终三年复返。
大中祥符八年卒,年八十二。
遗偈一百一十七首,苏轼郭祥正等尝有题咏,均佚。
永乐大典》卷七八九五引《临汀志》有传。
今录偈三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4—1015 【介绍】: 僧。
同安人
俗姓郑名自严
十一岁出家,十七岁为大僧出游,至庐陵契悟于西峰圆净大师,自此神异不可测。
武平南岩寺,迁南康郡槃古山,屡有奇行。
后还里卒。
谥定光圆应禅师
禅师讳自严
生郑氏
泉州同安人也。
年十一弃家。
建兴卧像寺沙门契缘为童子。
十七为大僧。
游方至庐陵
西峰耆宿云豁
清凉智明禅师高弟。
云门嫡孙也 太宗皇帝
尝诏至阙。
馆于北御园舍中。
习定久之。
恳之还山。
公依止五年。
密契心法。
辞去渡怀仁
江有蛟。
每为行人害。
公为说偈诫之。
而蛟辄去。
过黄杨峡。
渴欲饮。
会溪涸。
公以杖擿之。
而水得。
父老来聚观。
合爪以为神。
公遁。
去武平南黄石
岩多蛇虎。
公止住。
而蛇虎可使令。
四远闻之大惊。
争敬事之。
民以雨旸男女祷者。
随其欲应念而获。
家𦘕其像。
饮食必祭。
邻寺僧死。
公不知法当告官。
便自焚之。
吏追捕坐庭中。
问状不答。
索纸作偈曰。
云外野僧死。
云夜野僧烧。
二法无差互。
菩提路不遥。
而字画险劲。
如擘窠大篆。
吏大怒以为。
狂且慢已。
去僧伽梨。
曝日中。
既得释。
因以布帽其首。
而衣以白服。
公恨所说法。
听者疑信半。
因不语者六年。
岩寺当输布。
而民岁代输之。
公不忍折。
简置布束中祈免。
张晔欧阳程者。
相顾怒甚。
追至问状不答。
以为妖。
火所著帽鲜。
又索纸作偈曰。
一切慈忍力。
皆吾心所生。
王官苦拘束。
佛法不流行。
自是时亦语。
去游南康槃古山。
先是西竺波利尊者经始。
谶曰。
却后当有白衣菩萨。
来兴此山。
公住三年。
而成丛林。
乃还南安
江南眠槎。
为行舟碍。
公舟过焉。
摩挲之曰。
去去莫与人为家槎。
一夕荡除之。
有僧自惠州来。
曰河源有巨舟著沙。
万牛挽不可动。
愿得以载砖。
建塔于南海
为众生福田。
公曰此阴府之物。
然付汝偈取之。
偈曰。
天零灞水生。
阴府船王移。
莫立沙中久。
纳福荫菩提。
僧即舟倡偈。
而舟为动。
万众欢呼。
至五羊。
有巨商。
从借以载。
僧许之。
方解繂。
俄风作。
失舟所在。
沙弥无多闻性。
而事公谨愿
公怜之。
作偈。
使诵。
久当聪
偈曰。
大智发于心。
于心何处寻。
成就一切义。
无古亦无今。
于是世间章句。
吾伊上口。
公示人多以偈。
然题赠以之中四字于其后。
莫有识其旨者。
异迹甚著。
所属状以闻 诏佳之。
宰相王钦若
大参赵安仁已下。
皆献诗。
公未尝视。
置承尘上而已。
淳化乙卯正月初六日
集众曰。
吾此日生。
今正是时。
遂右胁卧而化。
阅世八十有二。
坐六十有五夏。
谥曰定光圆应禅师
赞曰。
圆通诮曹将军
而不屈。
问军旅事而不答。
此其识能知宗也。
南塔初不受南平王之请。
及闻移祸及人。
因屑就之。
此其行高一世也。
学者囿于法爱
故初公语分生死。
所以发其机。
至于定应。
则全提大用。
于其化时曰。
吾此日生。
于化时而曰生。
最后之训也。
临祸福死生之际。
能如彼四老人
则正宗已坠之纲。
尚可理也。
南安岩自严尊者
生郑氏
泉州同安人
年十一出家为童子。
十七为大僧。
游方至庐陵
西峰老宿豁公。
豁云门之孙也。
师依止五年。
尽得其法。
自是神异不测。
世传定光佛化身。
怀仁江。
有蛟害人。
师临渡说偈戒之。
蛟引去。
未几。
拥沙涨塞。
潭遂为洲。
梅州黄杨峡乏水。
师以杖擿之遂涌。
父老以为神来。
聚观师遁去。
所至遇旱涝。
书偈投之。
无不如愿。
平南黄石岩。
多蛇虎。
师止住。
蛇虎可使令。
师凡示人。
必以偈。
偈尾必题四字。
曰赠之以中。
世奠能测四。
远敬事师如神明。
家画其像。
饮食必祭。
邻寺僧死。
师不知法当告官。
便自焚之。
吏追捕坐庭中。
问状不答。
索纸作偈曰。
云外野僧死。
云外野僧烧。
二法无差互。
菩提路不遥。
字画险劲。
如擘窠大篆。
吏大怒。
以为狂且慢。
已去僧伽黎曝日中。
既得释。
因以布巾幪首。
而衣白服。
师恨所说法。
听者疑信各半。
因不语六年。
岩寺当输布。
民岁代之。
师不忍。
置书布束中求免。
吏得之愈怒。
追问亦不答。
以为妖。
焚其布帽。
火尽而帽益明鲜。
乃索纸作偈曰。
一切慈忍力。
皆吾心所生。
王官苦拘束。
佛法不流行。
自后稍发语。
后游南康槃古山。
先是西竺波利尊者。
经始谶曰。
却后当有白衣菩萨。
来兴此山。
师住三年成丛林。
乃还南安
江南眠槎。
为行舟碍。
师舟过焉。
摩挲之曰。
去去。
莫与人为害。
槎一夕荡除。
有僧自惠州来曰。
河源有巨舟著沙。
万牛挽不可动。
愿得以载砖建塔于南海
为众生福田。
师曰。
此阴府之物。
然付汝偈取之。
偈曰。
天零灞水生。
阴府船王移。
莫立沙中久。
纳福荫菩提。
僧即舟唱偈。
而舟为动。
万众欢呼。
至五羊。
有巨商从借以载。
僧许之。
方解繂。
俄风作。
失舟所在。
沙弥
无多闻性。
而事即谨愿。
师怜之作偈。
使诵久当聪明。
偈曰。
大智发于心。
于心何处寻。
成就一切义。
无古亦无今。
于是世间文字语言。
一览诵念。
无所遗忘。
偈语章句。
援笔立就。
师异迹甚著。
所属状以闻。
诏佳之。
宰相王钦若
大参张安仁以下皆赠诗。
师未尝视。
置承尘上而已。
淳化乙卯正月六日
集众曰。
吾此日生。
今正是时。
遂右胁而化。
谥定光圆应禅师
系曰。
至人。
聚于心者灵。
发于言者验。
寂音谓。
师偈语皆称性之句。
非智识所到之地。
良然。
良然。
才涉思惟。
便是鬼家活计。
自尚满身雾露。
安能使物不迷耶。
赵孟奎南宋 1238 — ?
全宋文·卷八三二四
赵孟奎(一二三八——?
),字宿道太祖十一世孙,居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
宝祐四年进士第咸淳间奉直郎权发遣衢州军州事。
编有《分门类纂唐歌诗》。
见《宝祐四年登科录》,林希逸慧通大师真身阁记》(《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一○),及本书所收二文。
主要活动
  • 1256年,进士
  • 1265年-1268年,两浙西路江阴军(江阴),江阴军知军
王庭圭宋 1080 — 11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72 【介绍】: 吉州安福人字民瞻号卢溪
徽宗政和八年进士
茶陵丞,有能政。
高宗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等,谪新州庭圭独以诗送行。
绍兴十九年,坐讪谤编管辰州
死,许自便。
孝宗即位,除国子监主簿
乾道中直敷文阁
博学兼通,工诗,尤精于《》。
有《卢溪集》、《易解》、《沧海遗珠》等。
全宋诗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
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
宣和末年退居乡里。
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圭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
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
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
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
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
八年,卒,年九十三。
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
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
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圭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
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简称四库)。
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
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
全宋文·卷三四○六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号卢溪真逸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人。
政和八年进士第,调衡州茶陵丞。
宣和末弃官归,教授乡里。
绍兴中胡铨因上疏乞斩秦桧罢和议安置岭南庭圭以诗送行,有「痴儿不了官中事」之句,指也,坐是除名流辰州
死,许自便。
孝宗召对便殿,除直敷文阁
乾道八年以疾卒,年九十三。
著有《卢溪文集》五十卷、《易解》二十卷、《六经讲义》十卷、《论语讲义》五卷、《语录》五卷、《杂志》五卷、《沧海遗珠》五卷、《方外书》十卷、《校字》一卷、《凤停山丛录》一卷。
周必大直敷文阁王公行状》,胡铨王公墓志铭》(《卢溪文集》附录),《南宋书》卷六三,《宋史翼》卷七。
主要活动
  • 1118年,进士
  • 1119年-1123年,湖南茶陵,县丞,本年调衡州茶陵县丞
  • 1119年-1162年,湖南株洲茶陵,茶陵县丞,先生调衡州茶陵县丞
  • 1163年-1170年,浙江杭州,左承奉郞;国子监主簿;主管台州崇道观,此日,授左承奉郞,除国子监主簿,主管台州崇道观
  • 1171年,浙江杭州,直敷文阁;主管崇道观,此日,先生应召至临安。对内殿。除直敷文阁,仍主管崇道观
谢祖信北宋 ? — 1140
全宋文·卷三四○五
谢祖信(?
——一一四○),邵武(今福建邵武)人。
宣和六年进士第
绍兴元年迪功郎江西提刑司干办公事从事郎,四年充敕令所删定官五年正月监察御史五月殿中侍御史十月宗正少卿十一月罢知吉州
七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公事,九年太常少卿,旋复殿中侍御史权尚书吏部侍郎,以徽猷阁待制出知潭州
绍兴十年十二月卒。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七七、八四、八九、九四、九五、一○八、一二六、一二七、一三八,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三。
主要活动
  • 1124年,进士
  • 113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
  • 113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宗正少卿
  • 1135年-11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殿中侍御史,1139年4月权尚书吏部侍郎
  • 1138年-1139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市),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39年,荆湖南路潭州(长沙市),潭州知州兼安抚使,12月卒
  • 11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侍郎
  • 11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少卿
胡公霸
简介
开宝八年(975)吉州刺史8月吉州
主要活动
  • 975年-980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刺史,8月知吉州
文天祐南宋
全宋诗
文天祐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天祥弟。
天祥军抗元。
端宗景炎三年(一二七八)海丰兵溃,天祥被执,天祐死难。
事见清同治庐陵县志》卷三○。
今录诗二首。
祖士衡北宋 988 — 10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26 【介绍】: 蔡州上蔡人字平叔
少博学,为杨亿等所知。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
大理评事
累官史馆修撰
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
义为言者劾以在郡不修饰,降监江州税。
全宋诗
祖士衡(九八七~一○二五)字平叔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
通判蕲州
召直集贤院,迁起居舍人知制诰,为史馆修撰
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复降监江州税。
三年卒,年三十九。
有《敝帚》、《西掖》、《乾兴》等集,不传。
事见祖无择宋尚书礼部员外郎中祖公墓志铭》(《辅仁学志》民国十九年二卷一期),《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三
祖士衡(九八八——一○二六)字平叔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大中祥符九年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蕲州,再迁殿中丞、直集贤院,改右正言户部判官
起居舍人知制诰,为史馆修撰
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复降监江州税。
三年卒,年三十九。
士衡博学有文,为李宗谔杨亿刘筠等所知,著有《西斋话记》一卷(存)。
见《龙学文集》卷一四《状元紫微始末》,《宋史》卷二九九本传。
主要活动
  • 1008年,进士
  • 1011年-101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度支判官
  • 101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户部判官
  • 1018年-101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提举在京诸司库务
  • 1019年-102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审官院
  • 1019年-102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制诰,1022年7月落职知吉州
  • 1021年,开封府开封府(开封市),在京纠察刑狱
  • 1021年-102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通进银台司,1022年7月落职知吉州
  • 1022年-1023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1023年3月22日在任
萧定基北宋 989 — 10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42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守一
真宗天禧三年进士
历知新喻县
累官监察御史侍御史,极为仁宗所称。
广西安抚使,召还,除三司盐铁判官
官终江淮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全宋文·卷三九二
萧定基(九八九——一○四二)字守一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天禧三年进士岳州军事推官,徙虔州观察推官
大理寺丞,知新淦县,移监成都府买务,知黎州
累迁太常博士、兼监察御史里行
再迁至侍御史,历江西广西交州转运使
还,除三司盐铁判官江淮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庆历二年卒,年五十四。
王安石萧公神道碑》(《临川先生文集》卷八九)。
主要活动
  • 1019年,进士
  • 1035年-103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监察御史
  • 1035年-1038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殿中侍御史
  • 1039年-1040年,江南西路昪州(待考),江南西路转运使
  • 1040年-1041年,广南西路桂州(桂林市),广南西路转运使
  • 1041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盐铁判官
  • 1041年-1042年,淮南江浙荆湖等路真州(江苏省仪征市),淮南江浙荆湖等路发运副使
  • 1041年-104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
吴懋宋 1080 — 11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34 【介绍】: 常州宜兴人字禹功
徽宗崇宁五年进士
授当涂主簿,有能声。
宿松
邑大治。
累迁礼部员外郎
钦宗靖康末金人立张邦昌抨击用事者,不屈而归。
高宗即位,擢知明州,改吉州,终直秘阁
主要活动
  • 1106年,进士
  • 1126年-112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礼部郎中
  • 112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郎中
  • 1130年-1131年,两浙东路明州(鄞县),明州知州
  • 1134年,荆湖北路鄂州(武昌),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 1134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
陈谊北宋
全宋诗
陈谊吉州(今江西吉安)人。
曾题诗螺江庙。
太宗太平兴国中张脊贤为江南西络转运使,至庙览其诗,称赏之。
事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六。
许伸北宋
简介
天圣三年(1025)吉州知州
天圣五年(1027)韶州知州
天圣六年(1028)建州知州,《八闽通志》卷三一作“许绅”。
宝元二年(1039)广南西路转运使
主要活动
  • 1025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
  • 1027年-1028年,广南东路韶州(广东省韶关市),韶州知州
  • 1028年-1030年,福建路建州(建瓯),建州知州,《八闽通志》卷三一作“许绅”
  • 1039年-1040年,广南西路桂州(桂林市),广南西路转运使
令狐挺北宋 992 — 1058
全宋诗
令狐挺(九九二~一○五八)字宪周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仕吉州军事推官,迁荆南府节度掌书记,监鄂州茶场
通判延州,知彭州,改提点两浙路刑狱公事,后又知秀州单州
嘉祐三年卒,年六十七。
事见《西台集》卷一二《令狐公墓志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题鄜州相思铺》诗1首,列世次爵里无考作者,同书又互收此诗于令狐楚名下。
令狐挺(992—1058)字宪周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历官吉州军推延州通判彭州知州,迁提点两浙刑狱公事,移江东路,官至司封员外郎、知单州
事迹详见宋毕仲游西台集》卷一二《令狐公墓志铭》。
全唐诗》作令狐挺收入,系沿《万首唐人绝句》卷五一之误;另作令狐楚,则为误据《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五引《倦游录》而收入。
诗应为令狐挺通判延州时作。
宋诗纪事》卷三一收令狐挺此诗,题作《题相思河》。
主要活动
  • 1027年,进士
  • 1046年-1047年,两浙路越州(绍兴市),两浙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51年-1052年,江南东路饶州(波阳县),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052年-1055年,两浙路秀州(嘉兴),秀州知州
  • 1056年-1058年,京东西路单州(单县),单州知州
赵文宋末元初 1239 — 131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9—1315 【介绍】: 吉安庐陵人字仪可一字惟恭初名宋永号青山
尝三贡于乡,由国学上舍南雄府教授
宋亡,入闽依文天祥
兵下汀州,文与天祥相失,逃归故里。
后起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郡文学
有《青山》。
文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人
初名宋永,从弟宋安字功可,以文章齐名,号「二赵」。
先生尝三贡于乡,由国学上舍南雄府教授,宋亡,隐居不出。
时当路屈耆年硕学主湖山讲席,强起为东湖书院山长,寻授清江儒学教授
青山为诗文脱略涯岸,独自抒其所欲言。
晚年颇以理学自任,进进未已。
临川吴澄尝答书云:「迩来举子业废,稍能弄笔遣辞者,英华无所发泄,拈掇小诗之外,间或以此为务。
合东西数道,可偻指者不三四,而足下其一也。」
全宋诗
赵文(一二三九~一三一五)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曾冒宋姓三领乡荐,后以本名入太学
宋末,入闽依文天祥
兵陷汀州,与天祥相失,遁归故里。
入元后为东湖书院山长,南雄郡文学
元仁宗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七。
有《青山稿》三十一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青山》八卷。
事见《雪楼》卷二二《赵仪可墓志铭》、《养吾斋集》卷二九《赵青山先生墓表》。
 赵文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赵师𢍰南宋 1148 — 12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8—1217 【介绍】: 宗室,字从善自号无著居士又号东墙
赵伯骕子。
孝宗淳熙二年进士
司农簿、金部郎中,奏请设财政总计,以绝吏奸。
后知吉州,即山炼铜,铸钱积二十万贯。
户部郎官淮东总领
光宗初,知秀州,改淮南运判
时铁钱不行,盐商弗至,师𢍰请发度牒、出仓粟,以收铁钱,盐利遂通。
宁宗时,谄事韩侂胄,得转工部尚书知临安府
侂胄将用兵伐金,师𢍰持异议而遭劾罢。
侂胄死,获起用。
凡四尹临安府,有能声。
然以谄附权贵,为时论所鄙。
卒谥宣敏
全宋诗
赵师𢍰(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从善自号无著居士又号东墙
太祖八世孙伯骕子。
进士第,累迁司农卿,三知临安府,除宝谟阁直学士,进兵部尚书
卒年七十。
宋史》卷二四七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六四一二
赵师𢍰(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从善,宗室。
进士,除司农簿,迁金部郎中,历知吉州,进户部郎官淮东总领
光宗初,擢太府少卿、知秀州,改淮南运判
累迁司农卿、知临安,媚韩侂胄,进工部尚书
侂胄用兵,师𢍰持异论,侂胄死,以此除宝谟阁直学士镇江府,复除兵部尚书
嘉定十年卒,年七十,谥宣敏
见《宋史》卷二四七《宗室传》四,《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六。
主要活动
  • 1175年,进士
  • 1178年-118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理寺丞
  • 117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理寺正
  • 1180年-118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郎中
  • 1182年-118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金部郎中
  • 1183年-118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将作少监
  • 1184年-1186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
  • 1185年-1187年,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饶州/虔州(江西波阳县/赣州),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 1187年-1189年,淮南东路楚州(江苏省淮安市),淮东总领军马钱粮
  • 1189年-119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府少卿
  • 1193年-1194年,淮南路待考(待考),淮南路转运副使
  • 1193年-1194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94年-1195年,淮南西路建康府(江苏省南京市),淮西江东总领军马钱粮
  • 1196年-1198年,两浙路临安府(杭州市),两浙路转运副使
  • 1197年-119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农卿
  • 1197年-1210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杭州),临安府知府兼安抚使
  • 119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 119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 1201年-1204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扬州知州兼安抚使
  • 1203年-120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尚书
  • 120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尚书
  • 1206年,两浙东路绍兴府(绍兴),绍兴府知府
  • 1206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庐州知州兼安抚使
  • 1208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江陵府知府兼安抚使,1月到镇江,7月与宫观
  • 1208年,两浙西路镇江府(镇江),镇江府知府
  • 1209年-121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尚书
胡衍宋初
全宋诗
胡衍号云峰,其先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生于后梁
宋初,行医至博罗(今属广东),遂家其地。
白玉蟾
事见《罗浮山志会编》卷五。
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四三
胡衍号云峰
其先庐陵人,宋初行医至博罗,遂居焉。
自少仰慕仙道,性喜施与,炼药捣三千杵,成八百丸,号胡氏宝丹,治病疫,全活者众。
常居罗浮山水帘洞,师白玉蟾,行九九六六之法,得道行六世,称胡六真人,即玉蟾所称胎仙也。
雅能诗。
卒之日,举尸如空衣,火之,得舍利三十六颗,大如绿豆,色黄紫。
事载胡氏家谱。
清康熙五十六年宋广业罗浮山志会编》卷五、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三二九有传。
诗三首。
方仲弓北宋
简介
天圣九年(1031)吉州知州
明道二年(1033)4月太子中舍、监丰国监
主要活动
  • 1031年-1033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1033年4月为太子中舍、监丰国监
邓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中甫号中斋
本名剡字光荐
理宗景定三年进士
宋末避于闽,赵总卿辟为干官,荐除宣教郎宗正寺簿
帝炳厓山,除秘书丞礼部侍郎权直学士院
宋亡,屡投海不得死。
为元将张弘范所得,待以宾礼。
后同文天祥燕京,尝教弘范次子。
得放归,卒于元成宗大德初
有诗名,与文天祥为同门友。
有《东海集》,一名《中斋集》。
全宋诗
邓剡字光荐一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
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避兵于闽。
端宗音炎元年(一二七六)辟干官
二年,除宗正寺簿
帝炳祥兴元年(一二七八)扈驾至崖山,除秘书丞权礼部侍郎
二年权直学士
崖山败,投海未死,与文天祥同被执北行,至建康,从黄冠归。
元大德初卒。
有《东海集》,已佚。
事见《广州人物志》卷二四,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七六。
今录诗二十三首。
全宋文·卷八二六○
邓光荐本名剡,以字行,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景定三年进士
宋末入文天祥幕,举家入赵总卿辟为干官,除宣教郎宗正寺簿
随驾至厓山,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迁直学士
国亡投海,为元兵所救,与文天祥同拘建康,后得释。
元将张弘范礼致之,以教其子。
晚隐于乡。
著有《东海集》、《中斋集》;又有《文丞相督府义传》一卷,今存。
文天祥《集杜诗·邓礼部序》,《南宋书》卷六○,《宋季忠义录》卷一○,《宋史翼》卷三四。
主要活动
  • 1262年,进士
  • 1276年-127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礼部侍郎
王益北宋 993 — 10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3—1038 【介绍】: 抚州临川人字舜良
王安石父。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
历知新淦庐陵新繁县
仁宗天圣间韶州,穷治奸淫伤风化者。
兵将谋变,捕治首谋者五人,事遂定。
官终都官员外郎
有诗文集。
全宋诗
王益(九九三~一○三八)字损之,年十七时改字舜良临川(今属江西)人,安石父。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为建安主簿,改殿中丞、知新繁县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韶州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九)。
宝元元年卒,年四十六。
有歌诗百馀篇,不传。
事见《临川先生文集》卷七一《先大夫述》。
今录诗五首。
主要活动
  • 1014年-1015年,广南东路潮州(广东省潮州市),潮州知州
  • 1015年,进士
  • 1030年-1032年,广南东路韶州(广东省韶关市),韶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