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赵良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饶州馀干人字景程
赵汝愚曾孙。
少学于饶鲁
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冗官二十余载
度宗咸淳末吉州,加直秘阁
兵至,吴国定率援军留安吉,竟开南门引元兵入城。
城陷,良淳自缢死。
主要活动
  • 1275年-1276年,两浙西路安吉州(吴兴),安吉州知州
刘辰翁宋末元初 1232 — 12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297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会孟号须溪
少补太学生
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
江万里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
宋亡不仕,隐居以终。
工词,多抒家国之恨,沉痛真率。
有《须溪》、《班马异同评》、《放翁诗选后集》等。
全宋诗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仆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
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为临安府教授
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
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
元成宗大德元年卒。
遗著由子将孙编为《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为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
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为第一卷。
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为第二、三、四、五卷。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辰翁字会孟庐陵人
年十七,登陆象山之门。
年二十四,补太学生
宋景定壬戌,年二十九,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又除太学博士,皆固辞。
宋亡,托方外以归,隐居不仕。
元大德元年卒,年六十六。
会孟天资超特,人物伟然,以文章居当世之第一流。
宋社既屋,肠断哀些,抆泪讴吟,积至万首。
文祖先秦、《战国》、《庄》、《老》等书。
字体奇逸,自成一家。
有《须溪》二百卷。
草庐先生吴澄称其文典雅温润,明白敷畅,读之可见其为正人,非虚誉也。
词学图录
刘辰翁(1232-1297) 字会孟号须溪
吉州庐陵人
有《须溪》、《须溪词》。
全宋文·卷八二六二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少补太学生景定三年进士
以亲老请为濂溪书院山长。
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
宋亡,遂不复出。
贾似道当国,辰翁对策极言时弊,以是得鲠直名,文章亦见重于世。
元大德元年卒,年六十六。
好评点诗文,多达数十种。
著有《须溪》。
见《南宋书》卷六三,《宋史翼》卷三五,《宋季忠义录》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八八。
主要活动
  • 1262年,进士
  • 1264年-1265年,福建路建宁府建宁府(福建建瓯),佐幕,本年春,入江万里建宁幕府
  • 1265年-1267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教授,秋,随江万里重新还京,除府学教授,至第二年春。子将孙随侍左右。拔戴表元、何新之、马钧诸人
  • 1268年-1269年,江南东路太平州当涂(安徽当涂),漕幕,本年秋,随江万里镇太平,被辟为漕幕。
  • 1269年-1274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杭州),中书省架阁,随着江万里为参知政事,辰翁再次赴临安,被辟为中书省架阁
  • 1275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州(江西吉安),史馆检阅,丞相陈宜中欲除为史馆检阅,请辞
  • 1275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州(江西吉安),太学博士,本月除太学博士,因元兵逼近,断了江西前往临安的道路,未授
释道诠唐末宋初 920 — 976年11月28日
禅师名道诠
生刘氏
吉州安福人也。
童子便弃家。
师事思禅师
为剃落。
受具足戒。
长沙慧轮禅师道价。
一见之。
时马氏窃据荆楚
建康接壤。
年二十馀。
结友冒险造焉。
会马氏灭。
刘言有其地。
以王逵代刘言领其事。
逵见辈。
疑以为江表谍者。
捕缚欲投江中。
怡然无怖。
逵异之。
以问曰。
此道人视死如见鼻端。
何种人乃能尔。
曰彼盖为法忘躯之人。
老僧虚名。
故来决择耳。
逵释之加敬。
傲然而去。
延寿十年
庐山
乾德初
庵于东南牛首峰之下。
开宝五年
洪帅林仁肇
请住九峰
赐大沙门
僧问。
闻和尚
亲见延寿来。
是否。
曰。
山前麦熟也未。
九峰山中还有佛法也无。
曰有。
曰如何是九峰山中佛法。
曰石头大底大。
小底小。
问如何是学人自己。
曰床窄先卧。
粥稀后坐。
问古人云。
不是风动。
不是幡动。
如何。
曰明日路口有市。
太平兴国元年
南康张南金
迁以居归宗。
雍熙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夜
跏趺辞众而化。
阅世五十有六。
坐三十夏。
禅师
名道诠
生刘氏
吉州安福人也。
童子弃家。
思禅师
为剃落。
受具足戒。
后闻长沙慧轮禅师
一见之。
时马氏窃据荆楚
建康接壤。
年二十馀。
结友冒险造焉。
会马氏灭。
刘言有其地。
以王逵代刘言
领其事。
逵见辈。
疑为谍者。
捕缚欲投江中。
怡然无怖。
逵异之。
以问曰。
此道人。
视死如见鼻端。
何种人乃能尔。
曰。
彼盖为法忘躯之人。
老僧虚名。
故来决择耳。
逵释之加敬。
傲然而去。
延寿十年殁。
庐山
乾德初
庵于东南牛首峰下。
开宝五年
洪帅林仁肇
请住九峰
赐大沙门
寻属江南国绝。
僧徒例试经业。
师之众并习禅观。
乃述一偈。
于州曰。
比拟忘言合太虚。
免教和气有亲疏。
谁知道德全无用
今日为僧贵识书。
州牧阅之。
僚佐议曰。
旃檀林中。
必无杂树。
惟师一院特免试。
太平兴国九年
南康张南金
请居归宗。
雍熙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夜
辞众而化。
胡幼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吉州永新人字成玉
度宗咸淳十年进士
节度推官,未上而宋亡。
遂退居山中,创读书楼,日讽诵其中。
主要活动
  • 1274年,进士
刘茂忠五代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至宋初吉州安福人
初名彻
少为盗,会赦书募盗为兵,出应募,且请擒盗以自湔洗。
诈亡命入盗中,为内应,又以计斩庐陵盗帅吴先,州里呼为小刘仆射
积功历吉州兵马都押牙
南唐李璟保大末,为袁州刺史
国亡,与吉州刺史申屠令坚相约不以主存亡易节。
令坚死,降宋,授登州刺史
还朝,病金创卒。
主要活动
  • 976年-980年,京东东路登州(蓬莱市),登州刺史
刘扬祖南宋
简介
咸淳九年(1273)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
咸淳十年(1274)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咸淳十年(1274)吉州知州
主要活动
  • 1273年-1275年,福建路福州(福建省福州市),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74年,广南东路韶州(广东省韶关市),广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 1274年-1275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
胡允升北宋
简介
天禧五年(1021)吉州知州
主要活动
  • 1021年-1022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
王冕北宋
全宋文·卷二八一
王冕睦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梅城镇)人。
咸平三年进士第
大中祥符中吉州
六年,移知漳州
天禧间南剑州
仁宗时湖州
见《景定严州续志》卷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一二三,雍正《福建通志》卷二四及所撰《漳州进珠表》。
主要活动
  • 1000年,进士
  • 1011年-1013年,淮南西路庐州(合肥市),庐州知州兼安抚使
  • 1012年-1014年,福建路漳州(漳州),漳州知州
  • 1020年-1023年,福建路南剑州(南平),南剑州知州
  • 1026年-1027年,两浙路江阴军(江阴),江阴军知军
  • 1027年-1029年,两浙路湖州(吴兴),湖州知州
徐仲儒北宋
全宋文·卷三六四
徐仲儒天圣中吉州判官
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之三。
按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载:徐仲儒南昌人,登大中祥符元年进士第
未知是否一人。
主要活动
  • 1008年,进士
范念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建阳人字伯崇
范如圭子。
学于朱熹,深潜温厚。
初为庐陵县主簿,遇事无所苟,以干敏闻,就辟吉州录参
仕终宜黄
全宋文·卷六一五九
范念德字伯崇建宁府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如圭子。
朱熹游,调庐陵簿,辟吉州录事参军
累迁朝奉郎江东帅司机宜文字
淳熙中尤溪县
庆元六年朱熹卒,念德时为铸钱司主管官,率同门会葬,被劾离次会葬,镌官罢任。
仕终宜黄
见嘉靖《建阳县志》卷九、《两朝纲目备要》卷六、《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
孙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赵州平棘人字升伯
进士
将作监丞,累迁太常博士
河决棣州,受寇准命按视,还言:徙州动民,不如塞河为便。
遂知棣州
从秋至春,凡四决,皆塞之。
殿中侍御史
移知襄州
又以侍御史京西转运,塞滑州决河,权知滑州
累擢刑部郎中,历湖北河东转运使,知河中府潞州同州,所至以强干称。
官至给事中
全宋诗
孙冲字升伯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
明经,历古田青阳盐山丽水主簿
后举进士,登甲科,授将作监丞,历通判保州,因事降监吉州酒,累迁太常博士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棣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八),八年(一○一五)徙知襄州(同上书卷八四)。
后罢知河阳,累迁刑部郎中,历湖北河东转运使
入判登闻鼓院,改兵部郎中直史馆、知河中府,徙潞州,复为河东转运使,迁太常少卿,擢右谏议大夫,复知潞州,迁翰林院学士,再迁给事中,卒。
有《五代纪》七十七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九),今不存。
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七七
孙冲字升伯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
明经,历古田青阳盐山丽水主簿
后登进士甲科,授将作监丞,历通判保州,知棣州,徙知襄州,以侍御史京西转运。
权知滑州,罢知河阳,历湖北河东转运使
入判登闻鼓院,以目疾改兵部郎中直史馆、知河中府,徙潞州
复为河东转运使,复知潞州,徙同州,迁给事中
尝四次塞河决,著《河书》以献。
另有《五代纪》七十七卷。
见《宋史》卷二九九本传、卷二○三《艺文志》二。
主要活动
  • 进士、明经科
  • 101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殿中侍御史
  • 1014年-1019年,京西南路襄州(襄阳市),襄州知州
  • 1016年-1018年,两浙路润州(镇江),润州知州
  • 102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侍御史
  • 1023年,京西路襄阳/洛阳(湖北省襄阳市/河南省洛阳市),京西路转运使
  • 1023年-1025年,京西北路滑州(河南滑县),滑州知州
  • 1024年-1025年,荆湖北路江陵府(荆州市),荆湖北路转运使
  • 1025年-1027年,京西北路孟州(河南孟县),河阳知州
  • 1026年-1032年,河东路潞州(山西省长治市),河东路转运使
  • 1028年-102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鼓司
  • 1029年-1030年,永兴军路河中府(河东),河中府知府,11月20日任命
  • 1029年-1034年,河东路潞州(山西省长治市),潞州知州
  • 1033年-1034年,永兴军路同州(大荔),同州知州
王梦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潭州攸县人字圣与一字静得
度宗咸淳十年进士
庐陵
兵陷临安端宗景炎二年,在潭州任上,与赵璠、张虎、张唐吴希奭陈子全等起兵邵、永间,以应文天祥,又遣使通帅,遂复萍乡
天祥师溃,梦应收合溃卒奔永新依颜明叔,阖门疫死。
有《春秋集议》。
全宋诗
王梦应字圣与一字静得攸县(今属湖南)人。
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进士,调庐陵
兵陷临安,起兵勤王,崖山兵败,奔永新,未几卒。
事见《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七、清道光湖南通志》卷一二七。
今录诗十二首。
主要活动
  • 1274年,进士
杨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临江军新喻人,其先庐陵人字宣卿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累官光禄卿
以论王安石新法不合,出知济州,多善政,寻乞致仕。
吕大防表其所居为耆德坊。
全宋诗
杨申字宣卿,其先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迁新喻(今江西新余)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
上饶丞,入为太常少卿,迁光禄卿
王安石论新法,不合,出知济州
后乞归,以中散大夫致仕。
苏洵梅尧臣友善。
事见《江西诗徵》卷六、清光绪江西通志》卷一四三。
主要活动
  • 1024年,进士
王克贞宋初 930 — 9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0—989 【介绍】: 吉州庐陵人字守节
五代时南唐进士
累官观政院副使
宋初知汉州
太宗时直舍人院,诰命典正,为时人推重。
曾预修《太平广记》。
出知、梓三州,所至皆有善政。
全宋文·卷五○
王克贞(九三○——九八九)字守节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举南唐进士,累官至中书舍人枢密副使
宋初授太子中允,知汉州,历户、兵二部员外郎,礼、户二部郎中
太宗闻其有文词,命直舍人院,诰命典正,时人推重之。
太平兴国二年敕与修《太平广记》。
出知、梓三州,所至皆有善政。
端拱二年梓潼还京,道卒于兴州,年六十。
徐铉王君墓志铭》(载《徐公文集》卷二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主要活动
  • 五代时南唐,进士
  • 978年-980年,京西北路滑州(河南滑县),滑州知州
  • 985年-987年,京西南路襄州(襄阳市),襄州知州,986年南唐进士
  • 987年-989年,梓州路梓州(三台),梓州知州兼安抚使
徐卿孙南宋
简介
德祐元年(1275)吉州知州
主要活动
  • 1275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
陈子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攸县人
庐陵丞。
端宗景炎中主簿吴希奭、尉王梦应勤王,复袁州
后湘郡诸县陷没时,中流矢死。
希奭梦应亦力战死,庐陵称为“三忠”。
全宋诗
陈子全攸县(今属湖南)人。
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入山为僧。
端宗景炎间文天祥奏为架阁,率邑人勤王,中流矢死。
事见清同治攸县志》卷三六。
周天骥南宋
简介
德祐元年(1275)吉州知州
德祐二年(1276)2月以城降。
主要活动
  • 1275年-1276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1276年2月以城降
尹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商老
徽宗政和八年进士
江陵新喻守,礼待耆老,整顿风俗,为官清廉,不畏豪强。
江西宪属,历吴兴通判,官至正卿
有《易解》、《冬官解》及文集。
全宋文·卷三九二二
尹躬字商老吉州永新(今江西永新)人。
宣和三年进士第
江华新喻县令江西签书,官止通判
博闻强记,然性狷介寡合,少为人知,故仕不显。
著有《易解》、《冬官解》、文集等。
见《独醒杂志》卷六,《万姓统谱》卷八○,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七五。
主要活动
  • 1118年,进士
释守珣宋 1079 — 1134
全宋诗
释守珣(一○七九~一一三四)俗姓施安吉州(今浙江吴兴)人。
初与佛鉴在蒋山分座说法。
出住庐陵禾山
退藏故里,道俗迎居天圣
后徙安吉何山及天宁。
佛灯守珣禅师,为南岳下十五世,太平勤禅师法嗣。
高宗绍兴四年卒,年五十六。
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四十二首。
释守珣号佛灯
郡之施氏子也
初参广鉴瑛和尚不契。
遂谒佛鉴
随众咨请。
邈无所入。
乃封其衾曰。
今生若不彻去。
誓不展此。
于是昼夜霄立如丧考妣。
逾七七日忽佛鉴上堂曰。
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
闻顿悟。
鉴曰。
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
乃诘曰。
灵云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如何是他不疑处。
曰。
莫道灵云不疑。
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
鉴曰。
玄沙道谛当甚谛当。
敢保老兄未彻在。
那里是他未彻处。
曰。
知和尚老婆心切。
鉴然之。
拜起呈偈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鉴嘱令护持。
是夕展衾厉声曰。
这回上座稳睡去也。
圆悟闻窃疑其未然乃曰。
我须勘过始得。
令人召至。
因与游山。
偶到一水潭。
圆悟入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曰。
潭深鱼聚。
曰见后如何。
曰。
树高招风。
曰见与未见时如何。
曰。
伸脚在缩脚里。
圆悟大称之。
后出世初主禾山
天圣何山及天宁。
绍兴甲寅居士郑绩曰。
十月八日佛鉴先师忌日。
吾时至矣。
乞还障南。
至十月四日续遣弟僧道如讯之。
曰。
汝来正其时也。
吾虽与佛鉴同条生。
终不同条死。
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
道如曰。
要长者高者。
曰。
高五尺许。
越三日鸡鸣端坐平时。
侍者请偈。
曰。
不曾作得。
言讫而逝。
阇维舌根不坏。
号佛灯
郡之施氏子也
初参广鉴瑛和尚
不契。
遂谒佛鉴
随众咨请。
邈无所入。
乃封其衾曰。
今生若不彻去。
誓不展此。
于是昼坐宵立。
如丧考妣。
逾七七日。
佛鉴上堂曰。
森罗及万象。
一法之所印。
闻顿悟。
鉴曰可惜一颗明珠。
被这风颠汉拾得也。
乃诘曰。
灵云道。
自从一见桃花后
直至如今更不疑。
如何是他不疑处。
曰。
莫道灵云不疑。
只今觅个疑处。
了不可得。
鉴曰。
玄沙道。
谛当。
甚谛当。
敢保老兄未彻在。
那里是他未彻处。
曰。
知和尚老婆心切。
鉴然之。
拜起呈偈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鉴嘱令护持。
是夕展衾。
厉声曰。
这回上座。
稳睡去也。
圆悟闻。
窃疑其未然。
乃曰。
吾须勘过始得。
令人召至。
因与游山。
偶到一水潭。
圆悟入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曰。
潭深鱼聚。
曰见后如何。
曰。
树高招风。
曰见与未见时如何。
曰。
伸脚在缩脚里。
圆悟大然之。
后出世。
初主禾山
天圣
何山
及天宁。
绍兴甲寅
居士郑绩曰。
十月八日
佛鉴先师忌日。
吾时至矣。
迄还鄣南。
至十月四日
遣弟僧道如讯之。
曰。
汝来正其时也。
吾虽与佛鉴同条生。
终不同条死。
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
道如曰。
要长者。
高者。
曰。
高五尺许。
越三日鸡鸣。
端坐平时。
侍者请偈。
曰。
不曾作得。
言讫而逝。
阇维舌根不坏。
守珣
号佛灯
安吉施氏子。
初参广鉴瑛禅师
不契。
遂造太平。
随众咨请。
邈无所入。
乃封衾自誓曰。
不彻不展此。
于是岌立宵昼。
如丧考妣。
逾七七日。
佛鉴上堂曰。
森罗及万象。
一法之所印。
师闻顿悟。
鉴曰。
可惜一颗明珠。
被这风颠汉拾得也。
因举灵云悟语诘之。
了无疑滞。
拜起呈偈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入众厉声曰。
这回上座。
稳睡去也。
圆悟闻之。
疑其未然。
乃曰。
须我勘过始得。
令人召至。
拉与游山。
偶到一水潭。
忽推师入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随声应曰。
潭深鱼聚。
曰。
见后如何。
曰。
树高招风。
曰。
见与未见时如何。
曰。
伸脚在缩脚里。
悟大称赏之。
师出世凡四坐道场。
声光赫奕。
后殁于天宁。
将化。
谓双槐居士郑绩曰。
十月八日
佛鉴先师忌辰。
吾将至矣。
乞还鄣南。
四日
郑公遣弟僧道如讯之。
师曰。
汝来正其时也。
吾虽与佛鉴同条生。
不与同条死。
明早为我觅一只小船子来。
高五尺足矣。
越三日鸡鸣。
端坐平时。
侍者请偈。
师曰。
不曾作得。
言讫而逝。
火浴。
舌根不坏。
郡人陈师颜。
宝函藏于家。
痊骨于普应院之侧。
师法貌清整。
举扬宗旨。
绰有祖父之风。
有时谓众曰。
兄弟有省悟处。
不拘时节请来。
露个消息。
忽雪夜一僧叩方丈门。
师唤入。
震威喝曰。
雪深夜半
求诀疑情何为。
威仪不具。
僧顾视衣裓。
师喝出。
机锋严峻类如此。
其住何山也。
因岁旱。
郡守请祷于师。
师勉从为升座。
怒目瞪天骂曰。
阿谁教尔强为天。
雨应声而至。
人呼为骂天。
禅师名守珣
号佛灯
出吉安州施姓巨族。
早岁弃家。
得道于太平佛鉴勤公
初参广鉴瑛不契。
竟谒佛鉴
佛鉴孤硬难入。
乃封其衾而矢曰。
此生不悟。
不展此也。
于是昼坐宵立。
逾七七日。
惫甚。
佛鉴垂语曰。
森罗万象一法所印。
踊跃便出法堂。
即投灵云。
桃花颂曰。
终日看天不举头。
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
透得牢关即便休。
佛鉴曰。
如何是灵云不疑处。
对曰。
只今觅个疑处。
了不可得。
曰玄沙道未彻在。
那里是未彻处。
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
佛鉴喜之。
会佛果至。
鉴称见处稳实。
且曰。
此子自治。
严刻密室。
如对大宾
后当有造。
佛果佯诺。
乃私招游山。
偶到一潭。
佛果推落水。
遽问曰。
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对曰。
潭深鱼聚。
见后如何。
曰。
树高招风。
见与未见时如何。
曰。
伸脚在缩脚里。
佛果乃大笑。
宣和改元
佛鉴蒋山
佛果移书与鉴。
必以首蒋山众。
由是湖海名。
建炎间
天圣
开堂时。
内翰王公问。
三圣逢人则出话。
笑曰。
公曾阅诗否。
曰馆务之暇何所不览。
曰。
诗云。
湖光潋滟晴遍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王公乃大称。
于朝待制潘良贵
尝以南泉斩猫话。
请益于
曰。
如今士夫说禅说道。
秖依著义理便快活。
似将钱买油糍。
吃了便不饥。
其馀便道。
是瞒他亦可笑也。
贵领旨后。
居士身。
之道。
何山
晚居天宁。
每怜学者根器不妙。
委曲援引。
如瓶泻秋河。
间有窃议。
不遑恤也。
尝举婆子烧庵话曰。
大凡扶宗立教。
须是其人。
你看他婆子。
虽是个女人。
宛有丈夫作略。
二十年蓰油费酱。
固是可知。
一日向百尺竿头做个失落。
直得用尽平生腕头气力。
自非个俗汉。
知几洎乎巧尽拙出。
然虽如是。
诸人要会么。
雪后始知操。
事难方见丈夫心。
又举沩山一日见野火。
乃问道吾。
还见火么。
曰见。
沩曰。
从何处起。
曰除却经行坐卧。
请师别致一问来。
沩山休去。
乃曰。
连天野火了无涯。
起处犹来辨作家。
眼里瞳人双翳尽。
面前遍界绝空花。
道吾老也堪誇。
且道毕竟从甚处起。
汲水僧归林下寺。
待船人立渡头沙。
有僧问宾中宾。
答。
客路如天远。
候门似海深。
中主
答。
长因送客处。
忆得别家时。
主中宾。
答相逢不必问前程。
中主
答一朝权
谁是出头人。
僧曰。
向上宗乘又如何。
曰。
大海若足。
百川应倒流。
又尝谓众曰。
兄弟若有省悟处。
不拘时节。
须来露个消息。
会雪夜有僧。
直扣丈室。
起秉烛。
震威喝曰。
雪深夜半。
求决疑情。
因甚威仪不具。
僧顾衣裓。
便逐出。
绍兴甲寅
从天宁归鄣南告寂。
侍者请遗偶。
曰。
不曾做得。
即逝火浴。
舌根不坏。
塔于宝应院。
初在庐山日。
有僧彦威
冬月用荻花纸衣
见大瞋曰。
你少年辄求温煖如此。
岂有心学道耶。
威大惊。
退问兄弟。
时堂中有荻花衣者。
才三四人。
皆年七十馀矣。
赞曰。
佛灯于七七之际。
顿了大事。
圆悟尚剥啄之。
何也。
如海底珊瑚。
不以铁纲举而出之。
焉得珍灼于人间世哉。
佛灯以清简之风震一世。
足徵其源。
亦不愧也矣。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守珣字佛灯姓施氏安吉人也。
初参广鉴瑛不契,遂谒佛鉴,随众咨请,亦无所入,乃对其衾曰:“今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
”于是,昼夜峭立,如丧考妣,逾七七日,忽佛鉴上堂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
闻顿悟。
鉴曰:“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
”乃诘曰:“灵云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他不疑处?
曰:“莫道灵云不疑,只今觅个疑处了不可得。
”鉴曰:“玄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那里是他未彻处?
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
”鉴然之,拜起,呈偈曰:“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
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
”鉴嘱令护持。
是夕,展衾厉声曰:“这回上座稳睡去也。
圆悟闻之,窃疑其未然,乃曰:“我须勘过始得。
”令人召至,因与游山隅,到一水潭,圆悟入水,遽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曰:“潭深鱼聚。
”曰:“见后如何?
曰:“树高招风。
”曰:“见与未见时如何?
曰:“伸脚在缩脚里。
圆悟大称之。
后出世,初主禾山,次天圣,徙何山及天宁。
绍兴甲寅,谓居士郑绩曰:十月八日佛鉴先师忌日,吾时至矣。
乞还障南。
至十月四日遣弟僧道如讯之,曰:“汝来正其时也,吾虽与佛鉴同条生,终不同条死,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
道如曰:“要长者?
高者?
曰:“高五尺许。
越三日,鸡呜端坐平时,侍者请偈,曰:“不曾作得。
”言讫而逝。
阇维,舌根不坏。
董储北宋
全宋文·卷二七七
董储字尧卿密州安丘(今山东安丘)人。
真宗时进士第
仁宗天圣初滑州观察判官翰林侍读学士孙奭举之,诏特与太子中允
景祐初,以屯田员外郎宿州
龙图阁学士范讽以事贬官,善,坐黜为吉州通判
宝元二年都官员外郎眉州,与苏洵游。
工书,苏轼谓近世少其比。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一一六,《东坡全集》卷八,王十朋东坡诗集注》卷二九,《皇宋书录》卷中。
主要活动
  • 真宗时,进士
  • 1034年-1036年,淮南东路宿州(宿州市),宿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