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庄必强南宋
简介
绍兴五年(1135)太常寺丞
绍兴六年(1136)兵部郎中
绍兴七年(1137)度支郎中
绍兴八年(1138)吏部郎中
绍兴十年(1140)祠部郎中
绍兴十一年(1141)任尚书右司郎中
绍兴十一年(1141)司勋郎中
绍兴十八年(1148)常州知州
主要活动
  • 1135年-113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寺丞
  • 1136年-1137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郎中
  • 1137年-11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度支郎中
  • 11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吏部郎中
  • 114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祠部郎中
  • 114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勋郎中
  • 1141年-11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右司郎中
  • 1148年-1149年,两浙西路常州(常州),常州知州
陈棠南宋 1101 — 1163
全宋诗
陈棠(一一○一~一一六三)字德召号澹斋居士常州(今属江苏)人。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二十七年知大宗正丞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宋会要辑稿》帝系六之二七、崇儒一之一○)。
三十二年国子司业(同上书选举二○之一五),同年致仕,十二月卒,年六十二(《周文忠公集》卷一六四)。
有诗集,已佚。
事见《渭南文集》卷一五《澹斋居士诗序》。
全宋文·卷四四二四
陈棠(一一○一——一一六三)字德召号澹斋居士常州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绍兴二年进士及第
曾任衢州教授
绍兴二十七年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明年知大宗正丞
三十年为考工员外郎三十一年国子司业
三十二年九月秘书少监十二月致仕,卒,年六十二。
见《宋会要辑稿》帝系六之二七、崇儒一之一○、选举二○之一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一八四、一九○,《南宋馆阁》卷七,《渭南文集》卷一五,《鸿庆居士》卷四,《周文忠公集》卷一六四,雍正《江南通志》卷一二○。
主要活动
  • 1132年,进士
  • 1159年-116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考功郎中
  • 1160年-116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国子司业,1162年8月仍在任。
  • 116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少监
霍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高宗绍兴中京西转运副使,迁知潭州
枢密使陈诚之称其有风力。
高宗至禁卫省部奉侍曲尽其道,有事即直奏,朝官皆畏惮之。
全宋文·卷三九八二
霍蠡(?
——一一五九),常州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端友子。
建炎中永嘉县
绍兴四年,为枢密院编修官,充赵鼎都督府干办公事
六年,任户部员外郎总领岳飞军钱粮,擢守司农少卿
九年权发遣江淮荆浙闽广路经制判官,徙陕西路转运副使
坐擅离职守及收受馈遗,落职,监新昌县酒税。
后起复京西路转运副使,知潭州
二十九年卒。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四六、食货五之二○、食货五六之四四、食货六四之七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六、一○五、一二三、一二五、一三三、一三六、一三七、一七○、一七七、一八一,《宋史》卷二八、二九,《南宋制抚年表》卷下。
主要活动
  • 1134年-1135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院编修官
  • 113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金部郎中
  • 1136年-11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郎中
  • 1136年-1139年,湖广江西湖北京西鄂州(湖北省武汉市),湖广江西总领财赋湖北京西军马钱粮
  • 1138年-113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农少卿
  • 1139年-1140年,陕西路秦州(甘肃省天水市),陕西路转运副使
  • 1140年,成都府利州陕西等路待考(待考),成都府利州陕西等路提举茶事兼陕西等路提举买马监牧公事
  • 1155年-1157年,京西南路洛阳(河南省洛阳市),京西南路转运副使
  • 1157年-1158年,荆湖南路潭州(长沙市),潭州知州兼安抚使
季咸北宋
全宋诗
季咸,一作季缄,武进(今属江苏)人。
真宗咸平间进士
事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五。
主要活动
  • 真宗咸平间,进士
孙汝翼北宋
全宋文·卷四一五○
孙汝翼字端朝常州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宣和中太学建炎二年同进士出身
绍兴间枢密院编修官七年建康府溧阳县
国子监主簿秘书丞提举两浙常平茶盐、提点江淮等路坑冶铸钱。
十九年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后为成都府路转运副使
二十四年,除荆南安抚使、兼知荆南府
宰相沈该子弟贩川货之荆南,为其所拘留,遂衔之,于绍兴二十六年落职。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一三七、一六七、一七○、一七二,《方舟集》卷一六,《吴郡志》卷七,《淳熙三山》卷二五,《景定建康》卷二七,《南宋馆阁》卷七,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主要活动
  • 1128年,进士
  • 1135年-1136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枢密院编修官
  • 1141年-11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秘书丞
  • 1146年-1147年,两浙西路苏州平江府(江苏省苏州市),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
  • 1147年-1149年,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饶州/虔州(江西波阳县/赣州),浙江荆湖福建广南等路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 1149年-1152年,福建路福州(福建省福州市),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
  • 1150年-1155年,荆湖北路荆南府(荆州),荆南府知府兼安抚使,1154年9月离任?1155年12月罢
  • 1152年-1154年,成都府路成都府(成都市),成都府路转运判官
霍洞
全宋诗
霍洞字太清自号筠寮武进(今属江苏)人。
端友从孙。
居城东梅坡
事见《咸淳毗陵志》卷一九。
今录诗二首。
路远北宋
简介
嘉祐五年(1060)常州知州
主要活动
  • 1060年,两浙路常州(常州),常州知州
王伯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平江路常熟人字师德
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
湖州德清县,又试教官,授温州教授
工诗,与张孝祥友善。
卒年五十。
有《听雨集》。
全宋诗
王伯广字师德常熟(今属江苏)人。
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进士,调湖州德清
温州教授,移常州教授,未赴而卒,年五十。
有《听雨集》,已佚。
《琴川志》卷八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六四三
王伯广字师德平江府常熟(今江苏常熟)人。
绍兴十二年进士第,调湖州德清,选授温州教授
伯广工于诗,四六亦为人所称。
张孝祥游,诗简往复。
著有《听雨集》。
见《重修琴川志》卷八,《吴中人物志》卷七,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宋元学案补遗》卷二九,《宋诗纪事补遗》卷四二。
主要活动
  • 1142年,进士
释宗本北宋 1020 — 1100
全宋诗
释宗本(一○二○~一一○○)俗姓管字无诘(《咸淳临安》卷七○),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
天衣怀禅师法嗣,青原下十一世。
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
又十年,剃发受具。
又三年,游方至池州,谒景德义怀禅师
英宗治平初,居杭州承天、兴教二寺。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苏州福臻院。
未几,召对,命住相国寺慧林院。
哲宗即位,加号圆照禅师
元祐元年(一○八六)以老请归。
晚居苏州灵岩寺
元符二年(一○九九)十二月甲子卒,年八十。
禅林僧宝传》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今录诗二首。
圆照禅师
讳宗本
出于管氏。
常州无锡人也。
性质直。
少缘饰。
貌丰硕。
言无枝叶。
年十九。
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
方道价重。
丛林归之者如云。
弊衣垢面。
操井臼。
典炊㸑。
以供给之。
夜则入室参道。
升曰。
头陀众良苦。
亦疲劳乎。
对曰。
若舍一法。
不名满足菩提。
实欲此生身證。
其敢言劳。
升阴奇之。
十年
剃发受具。
服勤三年。
乃辞升。
游方遍参。
初至池州景德。
义怀禅师
言下契悟。
众未有知者。
尝为侍者
而喜寝。
鼻息齁齁。
闻者厌之。
言于怀
怀笑曰。
此子吾家精进幢也。
汝辈他日。
当依赖之。
无多谈。
众乃惊。
怀公徙住越之天衣。
常之荐福。
皆从之。
治平初
怀公退居吴江之圣寿院。
部使者李公复圭
怀公
夜语曰。
瑞光法席虚。
愿得有道衲子主之。
怀曰。
无踰此道人者耳。
既至瑞光。
集众击鼓。
鼓辄堕。
圆转震响。
众惊却。
有僧出呼曰。
此和尚法雷。
震地之祥也。
俄失僧所在。
自是法席日盛。
众至五百人
杭州太守陈公襄。
以承天兴教。
二刹坚请。
欲往而苏人留之益甚。
又以净慈恳请之曰。
借师三年
为此邦植福。
不敢久占。
啧啧曰。
谁不欲作福。
苏人识其意。
听赴之。
学者又倍于瑞光。
既而苏人。
以万寿龙华二刹。
请择居之。
迎者千馀人。
曰。
始借吾师三年
今九载矣。
义当见还。
欲夺以归。
杭州使。
县尉持卒徒护之。
乃不敢夺。
元丰五年
以道场付其门人善本。
而居于瑞峰庵。
苏人闻之谋夺之。
惧力不胜。
欲发而未敢也。
时会待制曾公孝序
适在苏。
盖尝问道于
而得其至要。
因谒之庵中。
具舟江津
既辞去。
送之登舟。
语笑中载而归。
以慰苏人之思。
于是归本于穹窿山福臻院。
时年六十三矣。
未几 神宗皇帝
相国寺六十有四院为八。
禅二律六。
以中贵人梁从政
董其事。
驿召主慧林。
既至。
遣使问劳三日 诏演法于寺之门。
万众拜瞻。
法会殊胜。
以为弥勒从天而降人间也。
翌日召对 延和殿。
司使习仪而后引。
既对山呼罢。
登殿赐坐。
即就坐盘足跏趺。
侍卫惊相顾。
自若也。
赐茶至。
举盏长吸。
又荡撼之 上问受业何寺。
对曰承天永安 上喜其真喻。
以方兴禅宗。
宜善开导之旨。
既退 上目送之。
谓左右曰。
真福慧僧也。
上元日 车驾幸相国寺
止禅众无出迎。
师奉承 睿奖。
阐扬佛事。
都邑四方。
人以大信 神宗登遐。
福宁殿说法。
左右以尝为 先帝所礼敬。
见之呜咽。
不自胜 哲宗加号禅师
皇叔荆王亲赍敕授之。
元祐元年
以老求归 朝廷从其请 敕任便云游。
所至不得抑令住持。
因欣然升座。
辞众曰。
是无家客。
那堪任便游。
顺风加橹棹。
船子下杨州
既出都城
王公贵人。
送者车骑相属。
诲之曰。
岁月不可把玩。
老病不与人期。
唯勤修勿怠。
是真相为。
闻者莫不流涕。
真慈善导
感人如此。
非特然也。
其住瑞光
民有屠牛者。
牛逸赴
跪若自诉。
遂买而畜之。
其住净慈
岁大旱。
湖井皆竭。
寺之西隅。
有甘泉自涌。
得金鳗鱼。
因浚为井。
投鱼其间。
寺众千馀人。
汲以不竭。
民张氏有女子死。
梦其母曰。
我以罪为蛇。
既觉得蛇于棺下。
持以诣
乃为说法。
复置故处。
俄有黑蝉。
翔棺上。
而蛇失所在。
母祝曰。
若我女。
当入笼中。
当持汝再诣净
如其祝。
复为说法。
是夕梦女曰。
二报已解脱矣。
其显化异类。
又如此。
平居恂恂。
未尝以辩博为事。
至其说法。
则虽盛名隆势。
无所少假。
高丽僧统义天
以王子奉国命。
使于我朝。
名。
请以弟子礼。
见问其所得。
以华严经对。
师曰。
华严经三身佛。
报身说耶。
化身说耶。
法身说耶。
义天曰。
法身说。
曰法身遍周沙界。
当时听众。
何处蹲立。
义天茫然自失。
钦服益加。
太子少保李公端愿
世以佛学自名。
问曰。
十方同聚会。
个个学无为
既曰无为
作么生
李公不能答。
雪窦道法。
大盛。
老居灵岩
闭门颓然。
而四方从者相望。
于道不释也。
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
将入灭沐浴而卧。
门弟子环拥请曰。
和尚道遍下(或一云。
名满天下)。
今日不可无偈。
幸强起安座。
熟视曰。
痴子。
我寻常尚懒作偈。
今日特地图个什么。
寻常要卧便卧。
不可今日特地坐也。
素笔大书五字曰。
后事付守荣。
掷笔憨卧。
若熟睡。
然撼之已去矣。
门弟子塔师全身于灵岩山
阅世八十。
坐五十二
赞曰。
富郑公居洛中。
见颙华严。
诵本之语。
作偈寄之曰(或一云。
富郑公弼。
得心要于颙华严。
有偈寄曰)。
因见颙师悟入深。
寅缘传得老师心。
东南谩说江山远。
目对灵光与妙音。
王显谟汉之。
初见登座。
以目四顾。
乃證本心。
余闻马鸣云。
如来在世。
众生色心殊胜。
圆音一演。
随类得解。
今去佛之世二千馀年。
而能使王公贵人。
闻风而悟。
瞻颜而證。
则常随而亲炙之者。
可知矣。
江西八十馀人。
则倍之。
近代授法之盛。
无能加者。
非愿宏法道。
行契佛心。
何以臻哉(一本云。
自瞻颜而證之下。
但云。
则其大愿真慈之力。
无愧绍隆之职者也)。
释圆照
讳宗本
出于管氏。
常州无锡人也。
性质直少缘饰貌丰硕言无枝叶。
年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
其住瑞光
民有屠牛者。
牛逸赴跪若自诉。
遂买而畜之。
其住净慈
岁大旱湖井皆竭。
寺之西隅有甘泉自涌。
得金鳗鱼因浚为井投鱼其间。
寺众千馀人汲以不竭。
民张氏有女子死。
梦其母曰。
我以罪为蛇。
既觉得蛇于棺下。
持以诣
乃为说法。
复置故处。
俄有黑蝉翔棺上。
而蛇失所在。
母祝曰。
若我女当入笼中。
当持汝再诣净慈。
如其祝。
复为说法。
是夕梦女曰。
二报已解脱矣。
其显化异数如此。
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将入灭。
沐浴而卧。
门弟子环拥请曰。
和尚道遍天下。
今日不可无偈。
幸强起安坐。
索笔大书五字曰。
后事付守荣。
掷笔憨卧若熟睡然。
撼之已去矣。
门弟子塔师全身于灵岩寺
阅世八十。
坐五十二
宗本
常州管氏子。
性质少缘饰。
貌丰硕。
言无枝叶。
年十九。
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
弊衣垢面。
操井臼典炊㸑。
以供大众。
夜则入室参。
道升劳之。
对曰。
若舍一法。
不名满足菩提。
实欲此生身證。
其敢言劳。
阴奇之。
十年剃发受具。
服勤三年。
乃辞游方。
初至池州
怀禅师
言下契悟。
众未有知者。
尝为侍者
喜寝。
鼻息齁齁。
闻者厌之。
言于怀
怀笑曰。
此子吾家精进幢也。
汝辈。
他日当依赖之。
无多谈。
众乃惊。
怀公徙住越之天衣。
常之荐福。
皆从之。
治平初
怀公退居吴江之寿圣。
部使者李公复圭
怀公
夜语曰。
瑞光法席虚。
愿得有道衲子主之。
怀曰。
无踰此道人耳。
既至瑞光。
众大集至五百人
杭州太守陈公襄。
以净慈恳请之曰。
借师三年
为此邦植福。
不敢久占。
学者倍于瑞光。
既而苏人。
以万寿龙华二刹。
请择居之。
迎者千馀人。
曰始借我师三年
今九载矣。
欲夺以归。
杭守使县尉
持卒徒护之。
不得夺。
元丰五年
以道场付其门人善本。
而居瑞峰庵。
苏人闻之。
谋夺之益急。
惧力不胜。
未敢发也。
待制曾公孝序
适在苏。
盖尝问道于师者。
因谒之庵中。
具舟江津
既辞去。
师送之登舟。
语笑中载而归。
以慰苏人之思。
于是。
归师穹窿山福臻院。
时年六十三矣。
未几。
神宗皇帝
相国寺六十四院。
为八禅二律。
驿召师主慧林。
既至。
召对延和殿。
山呼罢。
登殿赐坐。
即就坐。
盘足跏趺。
侍卫惊相顾。
师自若也。
上问受业何寺。
对曰。
承天永安。
至。
举盏长吸。
又荡撼之。
上喜其真。
喻曰。
禅宗方兴。
宜善开导。
既退。
上目送之。
谓左右曰。
真福慧僧也。
上元日
车驾幸相国止师。
众无出迎。
师奉承睿奖。
阐扬佛事。
都邑四方人以大信。
神宗登遐。
召师入福宁殿说法。
左右以师为先帝所礼敬。
见之呜咽不胜。
元祐元年
以老求归。
朝廷从其请。
敕任便云游。
所至不得抑令住持。
因欣然座。
辞众曰。
是无家客。
那堪任便游。
顺风加橹棹。
船子下扬州
既出都城
王公贵人送者。
车骑相属。
师诲之曰。
岁月不可把玩。
老病不与人期。
唯勤修勿怠。
是真相为。
闻者莫不感涕。
晚居灵岩
其嗣法传道者
不可胜纪。
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
将入灭。
沐浴而卧。
门弟子环拥请曰。
和尚道遍天下。
今日不可无偈。
幸强起安坐。
师熟视曰。
痴子。
我寻常尚懒作偈。
今日特地图个甚么。
寻常要卧便卧。
不可今日特地坐也。
遂酣卧若熟睡。
撼之已去矣。
弟子塔全身于灵岩山
阅世八十。
夏五十有二。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宗本字无哲
姓䇾氏无锡人
既受度,参天衣怀禅师,念佛有省,后居杭州净慈寺
岁大旱,湖井皆竭,寺西隅忽涌甘泉,得金鳗鱼,浚为井,寺僧千馀赖以汲饮。
张氏有女死,母梦女为蛇。
既觉,得蛇棺下,持诣为说法。
俄有黑蝉翔棺上,而蛇失所在。
母祝曰:“若吾女者,可入笼中,当再持诣净慈。
”如其祝,复为说法。
是夕,女复见梦曰:“二报已解脱矣。
”其母因问:“生死轮回是信有之,何以得免?
”女曰:“六道四生如井上辘轳,无一人可免,唯修出世法,当得脱耳。
盍问净慈法主乎?
”其显化类如此。
尝奉诏入东京慧林寺,赐号“圆照禅师”。
生平密修净业。
雷峰才法师神游净土,见一殿殊丽,问之,旁一人曰:“以待净慈本禅师耳。
”又资福曦公,至慧林礼足施金而去。
人诘其故,曰:“吾定中见金莲华,有神人言以俟慧林本公
其他莲华无数,云以待受度者。
或有萎者,云是退堕人也。
”晚居姑苏灵岩寺
元符间,将示寂,沐浴而卧。
弟子环拥请偈,曰:“我向无偈,今复何为?
寻常犹卧,今日何须坐?
”遂吉祥而瞑,若熟睡然。
钱公辅北宋 1021 — 10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武进人字君倚
钱冶子。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
历知明州,进知制诰
英宗即位治平十议》。
谪为滁州团练使
神宗时知谏院,忤王安石,出知江宁府,徙扬州,改提举崇福观。
卒年五十二。
全宋诗
钱公辅(一○二一~一○七二)字君倚武进(今江苏常州)人。
少从胡翼之学,有名吴中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宋诗拾遗》卷四)。
通判越州、知明州,擢知制诰
英宗即位,谪滁州团练使
神宗立,拜天章阁待制邓州,复知制诰知谏院
熙宁四年(一○七一),由知江宁府徙知扬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三)。
五年,卒(同上书卷二四○),年五十二。
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一四二五
钱公辅(一○二一——一○七二)字君倚常州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冶子
皇祐元年进士甲科
通判越州,为集贤校理同判吏部南曹
开封府推官户部判官、知明州,进知制诰
英宗即位,谪为滁州团练使
踰年,起知广德军
治平四年,神宗立,拜天章阁待制,知邓州,复知制诰知谏院
熙宁二年,因忤王安石,罢知江宁府
四年五月,徙知扬州
五年改知越州提举崇福观。
十一月卒,年五十二。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北宋经抚年表》卷二、四,《宋诗纪事》卷一八。
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主要活动
  • 1049年,进士
  • 1056年-1057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吏部南曹
  • 1058年-1060年,两浙路明州(鄞县),明州知州,《长编》卷一九一:“(嘉祐五年二月)乙亥,户部判官、太常博士、集贤校理钱公辅知明州。”《宝庆志》:“钱公辅,太常博士、秘阁校理。嘉祐中。”在鲍轲后一人。则钱氏知明在嘉祐五年,本年及下年知明者似当为鲍轲。
  • 1059年-1060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三司户部判官,1060年2月知明州
  • 1061年-106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修起居注
  • 1063年-106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三司度支勾院
  • 1063年-1064年,京畿路汴京(开封),判吏部流内铨
  • 1063年-1072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制诰,1069年8月知江宁府1071年5月知扬州
  • 1064年,两浙路润州(镇江),润州知州
  • 1065年-1067年,江南东路广德军(广德),广德军知军
  • 1067年-1068年,京西南路邓州(邓州市),邓州知州
  • 1068年-1069年,京畿路汴京(开封),知谏院
  • 1069年-1071年,江南东路江宁府(南通),江宁府知府兼安抚使,8月26日知府事1071年5月改知扬州
  • 1071年-1072年,淮南东路扬州(扬州市),扬州知州兼安抚使
柴愿南宋
全宋文·卷七四○八
柴愿字伯恭嘉定时常州(治今江苏常州)人。
见所撰《潜山石牛古洞题名》。
郑作肃北宋
全宋诗
郑作肃字恭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监察御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三年,守尚书左司员外郎(同上书卷六九)。
历知常州吉州镇江府三十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同上书卷一八五)。
三十二年,改知湖州
事见民国《吴县志》卷六五。
全宋文·卷四○一三
郑伯肃,字恭老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绛子。
宣和三年进士绍兴五年常州,历吉州湖州,均有惠政。
见《吴中人物志》卷五,《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六。
全宋文·卷三五○六
郑作肃字恭老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
绛子。
宣和三年进士
镇江府学官
建炎间通判临安府。
绍兴中监察御史太府少卿太常少卿,出知常州吉州湖州,均有惠政。
程俱门人。
见《吴中人物志》卷五,《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六,《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一、六六之七七、刑法二之一○一,及其所作《北山集后序》。
主要活动
  • 1121年,进士
  • 113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祠部郎中
  • 1132年-113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1133年10月守左司员外郎
  • 113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左司郎中
  • 1133年-1134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尚书右司郎中
  • 1135年-1137年,两浙西路常州(常州),常州知州
  • 113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少卿
  • 1152年-1154年,江南西路吉州(吉安),吉州知州,1154年8月知吉州还
  • 1159年-1160年,两浙西路镇江府(镇江),镇江府知府
  • 1160年-1161年,两浙东路衢州(西安县),衢州知州
  • 1162年-1164年,两浙西路湖州(吴兴),湖州知州,十二月到任
周林南宋
全宋诗
周林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左从事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八年左奉议郎十二年刑部员外郎十八年左朝散郎(《宋会要辑稿》兵五之二九、选举二○之六)。
全宋文·卷三九一四
周林常州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
重和进士
绍兴间历官左从事郎左奉议郎、敕令所删外官、太常博士刑部员外郎
绍兴十二年五月,以言者论「与市井小人计较锱铢之末」罢。
后起为左朝散郎
尝知睦州
见《江南通志》卷一一九,《浙江通志》卷一一五。
主要活动
  • 1139年-114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太常博士
  • 1141年-1142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郎中
  • 1149年-1151年,两浙西路严州(建德),严州知州
王安石北宋 1021年11月12日 — 1086年4月6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6 【介绍】: 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
王益子。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签书淮南判官
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
舒州通判、知常州
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
知制诰,以母丧去职。
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侍讲
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
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
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
八年,复相。
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
元丰三年封荆国公
卒谥文
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
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
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全宋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为群牧判官
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
嘉祐三年(一○五八),入为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
六年知制诰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
寻召为翰林学士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
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江宁府
八年,复相。
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江宁府
十年,免府任,为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
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
后改封荆。
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
太傅
绍圣中谥文
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
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著《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
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
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为底本。
校以南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为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證,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
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
为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词学图录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人
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
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
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签书淮南判官
仁宗历官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以母丧去职。
神宗即位,起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侍讲
熙宁二年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
次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新法遭保守势力强烈反对,七年,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
八年,复相。
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
次年封舒国公元丰三年改封荆国公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
绍圣中谥曰文
崇宁三年追封舒王
安石善属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传世。
另著有《三经新义》(已佚,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字说》等。
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主要活动
  • 1042年,进士
  • 1042年-1045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校书郎,签书淮南节度判官,此日,授校书郎,签书淮南节度判官。
  • 1045年,淮南东路扬州江都(江苏扬州),大理评事,签书淮南节度判官,是年夏,由校书郎转大理评事,与韩琦、王珪等共赏扬州芍药,蔚为盛事。
  • 1045年,江南西路抚州临川(江西抚州),待职,归临川,撰外祖母黄夫人墓表。
  • 104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点检试卷官,此日,充点检试卷官。
  • 1046年-104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待职,在京与王回、王向兄弟为友。
  • 1047年-1050年,鄞县知县,春末,离京赴知鄞县,别十四叔。
  • 1050年,两浙路越州余姚县菁江(浙江余姚),待职,离鄞至菁江,东望赋诗。
  • 1050年-1051年,两浙路杭州钱塘(浙江杭州),殿中丞,九月,在杭以明堂恩授殿中丞。
  • 1051年-1054年,江南东路江宁府上元(江苏南京),舒州通判,殿中丞,受命通判舒州,遂上书相府,乞一就近差遣。
  • 1054年,淮南西路舒州怀宁(安徽潜山),殿中丞,舒州任满,赋诗离别。
  • 1054年-1055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群牧判官,殿中丞,此日,除群牧判官,力辞。以欧阳修谕之,方就职。
  • 1055年-105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由殿中丞转太常博士。
  • 1056年-105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群牧判官,太常博士,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此日,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
  • 1057年-1058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常州知州,四月,罢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知常州。
  • 1058年,两浙路常州武进(江苏常州),提点江南东路刑狱,祠部员外郎,此日,自知常州移提点江南东路刑狱。
  • 1058年-1059年,江南东路饶州鄱阳(江西鄱阳),三司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此日,除三度支判官,作诗。
  • 1059年-106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三司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作诗送陈靖归武陵。
  • 106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以三司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为送伴使,为送伴使,被敕送契丹使者归国,作诗。
  • 106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三司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撰劄子,重申当法先王之意,改易更革天下之事。
  • 106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以三司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为契丹正旦使(辞行),此日,以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为契丹正旦使,辞行。
  • 106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三司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与吴奎等上疏言马政之弊,荐薛向。
  • 1060年-106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三司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此日,与司马光同修起居注。力辞,乞一州军差遣,未许,乃受。作状。
  • 106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三司度支判官,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由祠部员外郎转刑部员外郎。
  • 106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三司度支判官,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六月,召试知制诰,撰制词。
  • 1061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以三司度支判官,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就秘阁考试制科,此日,与吴奎、杨畋等就秘阁考试制科。
  • 1061年-1062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三司度支判官,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此日,有诏令监司保荐知州军监等再任。上劄论之。
  • 1062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三司度支判官,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同勾当三班院,此日,徙同勾当三班院。
  • 1063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以三司度支判官,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同勾当三班院知贡举,此日,与范缜、司马光同知贡举。
  • 1063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三司度支判官,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同勾当三班院,此日,宠籍卒。撰制词。
  • 1063年-1065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丁母忧,解官,丁母忧,解官归江宁。
  • 1065年-1067年,江南东路江宁府上元(江苏南京),工部郎中、知制诰(不赴任),此日,服除,复为工部郎中、知制诰,召赴阙。
  • 1067年,江南东路江宁府上元(江苏南京),江宁知府,此日,诏知江宁府。韩维等数誉于神宗。
  • 1067年-1068年,江南东路江宁府上元(江苏南京),翰林学士,此日,除翰林学士。
  • 1068年-1069年,京西北路河南府巩县永昭陵(河南巩义),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兼侍讲,有诗题永昭陵。
  • 1069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此日,自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兼侍讲,除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 1069年-107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摄司徒、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此日,摄司徒,与吕公弼同持节册命皇后。
  • 1070年-1074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礼部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此日,为礼部侍郎、平章事、兼修国史。是日,百官造门奔贺,书“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与寄此生”明志。
  • 1074年-1075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此日,罢相,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荐韩绛代己。是日,神宗赐手诏,令晤韩绛。
  • 1075年,江南东路江宁府上元(江苏南京),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此日,再入相,自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知江宁府除依前官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是日,婿吴安持以详定行户免行法成升一任。
  • 1075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加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此日,进呈军器监比较文字。是日,以修《三经义》成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入见,辞所迁官,神宗不许,慰勉有加;子雱加龙图阁直学士,辞所迁职。
  • 1075年-1076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加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兼监修国史,此日,兼监修国史。
  • 1076年-1077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开封),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此日,罢相,为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
  • 1077年,江南东路江宁府上元(江苏南京),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集禧观使,此日,罢判江宁府,以使相领集禧观使。
  • 1078年-1080年,江南东路江宁府上元(江苏南京),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此日,辞使相,以本官领集禧观使。
  • 1080年-1085年,江南东路江宁府上元(江苏南京),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特进,此日,拜特进,改封荆国公,加食邑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上谢表。
  • 1085年-1086年,江南东路江宁府上元(江苏南京),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司空,此日,以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守司空,上表辞谢。弟安礼赐宽衣、金代、银、帛。
  • 1086年,赠太傅,此日,卒,赠太傅,推遗恩七人。
岳飞宋 1103 — 11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42 【介绍】: 相州汤阴人字鹏举
农家出身。
徽宗宣和中从军,以功迁秉义郎,隶宗泽部下。
高宗建炎元年上书反对京师南迁,被夺官。
改从王彦,与金兵战于太行山
复随宗泽开封,任统制
死,随杜充南下。
四年,败金兵于常州镇江,收复建康
后参与平定李成曹成等割据势力,擢任都统制
绍兴四年,大破金与伪齐兵,收复襄阳等六郡,任清远军节度使。
五年,镇压杨么起事。
六年,驻兵襄阳,收复洛阳西南部分州县,联络太行山义军。
十年,率师北伐,连败金兀术,获郾城大捷,进军朱仙镇
高宗秦桧力主和议,一日降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被迫班师。
十一年,受召赴临安,被解兵柄,任枢密副使
旋被诬入狱,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
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
有《岳武穆集》。
全宋诗
岳飞(一一○三~一一四二)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三)应募从军,屡立战功。
高宗康王时至相,命为承信郎
高宗即位,因上言北伐夺官。
后投河北招讨使张所,充中军统领,以战功累迁枢密副使
为主和派秦桧忌,且金人亦以杀为和议条件。
绍兴十一年,以谋反罪被害于大理狱中,年三十九。
为著名抗金将领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追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追封鄂王
遗著后人辑为《岳武穆集》。
宋史》卷三六五有传。
今录诗十三首。
词学图录
岳飞(1103-1141) 字鹏举孝宗谥武穆,宁宗追封鄂王,理宗改谥忠武
相州汤阴人
有《岳武穆集》,词存三首。
岳飞(1103—1142) 南宋初期抗金名将。
字鹏举
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
曾先后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官拜太尉
卒后谥武穆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
高宗绍兴四年(1134)起,任汉阳军制置使
绍兴五年改称后护军,在武昌驻屯长达8年之久。
绍兴八年再次“还军鄂州”时,作《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词一首,希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为纪念岳飞黄鹤楼公园建有岳武穆遗像亭、岳飞铜雕、“精忠报国”牌坊和岳飞手迹“还我河山”石刻。
全宋文·卷四三三五
岳飞(一一○三——一一四二)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
出身农家,少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宣和中应募从军,累迁至统制
建炎四年,率部袭击金军,收复建康有功,升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
绍兴初,参与讨破李成、范汝为等,擢都统制,屯驻九江
所部军纪严明,英勇善战,时称「岳家军」。
江西荆南鄂岳制置使
四年,收复襄阳,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驻鄂州
平杨么,除宣抚副使,进驻襄阳,除宣抚使招讨使
派兵深入伪齐境,收复洛阳西南州县。
十年,大举北伐,克复蔡州郑州洛阳等地,大败兀术于郾城,进兵朱仙镇,欲渡黄河。
高宗秦桧主和,一日以十二金牌促退兵。
次年枢密副使,夺其兵权。
寻使万俟卨等诬,逮父子入狱。
此年末,以「莫须有」之罪名被杀害,年三十九。
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
事迹详见《鄂国金佗稡编》及《续编》,《宋史》卷三六五有传。
主要活动
  • 112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省杭州市),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落阶官,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
  • 1122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省杭州市),江南西路制置使,诏落沿江二字,改充江南西路制置使
  • 1122年-1134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省杭州市),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为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置司江州
  • 1124年-1126年,河东路平定军平定(山西省平定县),偏校,擢为偏校
  • 1126年,河东路平定军平定(山西省平定县),进义副尉,补进义副尉
  • 1126年,河北西路相州安阳(河南省安阳市),承信郎,补承信郎
  • 1126年,河北西路相州安阳(河南省安阳市),成忠郎,转成忠郎
  • 1126年,河北西路相州安阳(河南省安阳市),保义郎,改保义郎
  • 1126年-1127年,河北东路大名府元城(河北省大名县),秉义郎,迁秉义郎
  • 1127年,河北东路大名府元城(河北省大名县),修武郎,转修武郎
  • 1127年,河北东路大名府元城(河北省大名县),武翼郎,转武翼郎
  • 1127年,京东西路应天府宋城(河南省睢阳区),修武郎、閤门宣赞舍人、充中军统领,自白身借补修武郎、閤门宣赞舍人、充中军统领
  • 1127年-1128年,京东西路应天府宋城(河南省睢阳区),统制,升统制
  • 1128年-1129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省开封市),武功郎,转武功郎
  • 1129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省开封市),武经大夫,转武经大夫
  • 1129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省开封市),武略大夫、英州刺史,转武略大夫,借补英州刺史
  • 1129年-1130年,京畿路开封府开封(河南省开封市),武德大夫、英州刺史,转武德大夫,授真刺史
  • 1130年-1131年,两浙西路常州宜兴(江苏省宜兴市),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州镇抚使、泰州知州,迁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州镇抚使兼知泰州
  • 1131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江西省南昌市),神武右副军统制,充神武右副军统制,权留洪州,弹压盗贼
  • 1131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江西省南昌市),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授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讨建州范汝为起义军
  • 1131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江西省南昌市),神武副军都统制,为神武副军都统制,仍以所部屯洪州
  • 1132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江西省南昌市),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诏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
  • 1132年,广南西路贺州(广西省贺州市),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以破曹成功,迁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
  • 1134年,荆湖北路鄂州江夏(湖北省武汉市),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荆南鄂岳州制置使,诏兼荆南鄂岳州制置使
  • 1134年-1135年,荆湖北路鄂州江夏(湖北省武汉市),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潭州制置使,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潭州制置使。中兴后,诸将建节,未有如飞之年少者
  • 1135年,两浙西路平江府吴(江苏省苏州市),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神武后军统制、荆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依前神武后军统制充荆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进封武昌郡开国侯
  • 1135年,两浙西路平江府吴(江苏省苏州市),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充神武后军都统制,将所部镇压湖湘地区起义军杨幺
  • 1135年,荆湖南路潭州长沙(湖南省长沙市),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蕲黄州制置使,诏兼蕲黄州制置使,以目疾乞解军事,乞除一在外宫观
  • 1135年,荆湖南路潭州长沙(湖南省长沙市),检校少保、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神武后军都统制、蕲黄州制置使,加检校少保,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进封鄂国公
  • 1135年-1136年,荆湖北路鄂州江夏(湖北省武汉市),荆湖南北襄阳府路招讨使,除荆湖南北襄阳府路招讨使
  • 1136年-1137年,荆湖北路鄂州江夏(湖北省武汉市),湖北京西宣抚副使,为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徒镇武胜定国,襄阳府置司
  • 1137年,两浙西路平江府吴(江苏省苏州市),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太尉,赏商虢之功,拜太尉。
  • 1137年-1139年,两浙西路平江府吴(江苏省苏州市),湖北京西宣抚使、太尉,升宣抚使
  • 1139年-1140年,荆湖北路鄂州江夏(湖北省武汉市),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宣抚使、太尉,授开府仪同三司,加食邑食封
  • 1140年,荆湖北路鄂州江夏(湖北省武汉市),少保、河南府路陕西河东河北路招讨使,授少保兼河南府路陕西河东河北路招讨使,加食邑食封
  • 1140年,荆湖北路鄂州江夏(湖北省武汉市),少保、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李宝等杀死鹘旋郎郡,复败金人于黄河南岸,作申省状
  • 1140年-1141年,荆湖北路鄂州江夏(湖北省武汉市),少保、河南府路陕西河东河北路招讨使,改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 1141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省杭州市),枢密副使,除枢密副使,加食邑实封
  • 1141年,两浙西路临安府(浙江省杭州市),万寿观使,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
汤允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池州贵池人
徽宗宣和间进士
通判常州,有叛卒及境,允恭单骑诣其营谕之,遂解去。
刑部员外郎,能平反冤狱。
累擢兵部侍郎
全宋文·卷四三七七
汤允恭贵池(今安徽池州)人。
宣和六年进士第,累官通判常州
绍兴十九年大理丞刑部员外郎,除监察御史
又任司农卿
二十一年殿中侍御史二十三年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公事除都大总管四川茶马盐政公事,二十四年复为司农卿二十八年四月权尚书兵部侍郎
后养老齐山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五九、一六○、一六三、一六四、一七九,《宋会要辑稿》选举四之二九,《宋史》卷二一六,嘉靖《池州府志》卷七。
主要活动
  • 徽宗宣和间,进士
  • 114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刑部郎中
  • 1149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大理寺丞
  • 1149年-1150年,两浙路临安(杭州),监察御史,1150年10月迁殿中侍御史
  • 1150年-1151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殿中侍御史,1151年10月试司农卿
  • 1151年-115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司农卿
  • 1153年-1154年,成都府利州陕西等路待考(待考),成都府利州陕西等路提举茶事兼陕西等路提举买马监牧公事
  • 1154年-1157年,四川利州(四川省广元市),四川总领财赋军马钱粮
  • 115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户部侍郎
  • 1158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兵部侍郎
杜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常州无锡人,徙居开封
杜镐孙。
以祖荫补官。
累任监司,终少府监
以文雅知名,善吟咏,仁宗皇祐中尝有诗刊石州治。
全宋文·卷五八○
杜植杜杞兄。
世为金陵人,徙开封(今河南开封)
以文雅知名,历驾部员外郎比部郎中,知虔州
治平中荆湖南路转运使光禄少卿,知安州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七,《宋史》卷三○○《杜杞传》。
主要活动
  • 1063年-1064年,荆湖南路潭州(长沙市),荆湖南路转运使,1064年8月知安州
  • 1064年-1065年,荆湖北路安州(安陆市),安州知州
  • 1068年-1070年,江南西路洪州(南昌),洪州知州兼安抚使
李镇北宋
全宋诗
李镇武进(今属江苏)人。
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清康熙常州府志》卷一七)。
奉议郎
有《天潜集》,已佚(同上书卷二二)。
主要活动
  • 1063年,进士
尤著宋 1105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5—? 【介绍】: 常州无锡人字少蒙号西僖居士
尤辉子。
高宗绍兴二年进士
累官礼部郎中太子詹事权工部侍郎
致仕后徙居鹅湖西僖里。
全宋文·卷四三八○
尤著(一一○五——?
),字少蒙无锡(今江苏无锡)人,辉子。
年二十八,登绍兴二年进士第
太学录博士宗正簿、兵礼二部郎中太子詹事,官至权工部侍郎
致仕后徙居鹅湖西僖里,因号西僖居士
见《万柳溪边旧话》。
主要活动
  • 1132年,进士
  • 1153年,两浙路临安(杭州),工部侍郎
李氏女
全宋诗
李氏女毗陵(今江苏常州)人。
十六岁能诗(《墨客挥犀》卷二)。
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