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释净梵北宋
全宋文·卷二三五三
净梵俗姓笪名佛护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十岁出家,十八受具戒,历师超果湛公、神悟处谦
元祐初,主姑苏大慈寺,讲天台三大部。
宣和初郡守敬其高行,补为管内法主
建炎元年(《释门正统》作二年)卒。
见《释门正统》卷六,《佛祖统纪》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二。
僧净梵
嘉禾人
姓笪氏
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佛。
因而怀娠。
生甫十岁依胜果寺出家祝发。
从湛谦二法师学教得其传。
初住无量寿院。
凡讲法华经十馀过。
大观中结二十七僧修法华忏。
每期方便正修。
二十八日连作三会
精恪上通感普贤受羯摩法。
净梵比丘名声如撞钟。
长洲县王公度亲目其事。
题石为记。
又尝梦黄衣人请入冥见王者。
令检簿云。
净梵比丘累经劫数讲法华经。
即遣使送归。
一日禅观中合众皆见金甲神人胡跪师前。
又在他处忏期蒙韦驮天点检。
大众中有戒不严净者。
先以预定后果忏法不全。
姑苏守应公有婢为崇所恼。
请师授戒。
其妖即灭。
葛氏请施戒荐夫。
见夫绕师三匝而去。
待制贾公见师道行。
即补为管内法主
师住持十馀年。
亡后焚躯有舍利五色。
净梵
嘉禾人
姓䉡
母龚氏。
梦佛光满室。
遂有娠。
及生因名佛护
十岁出家。
尝念阿弥陀佛。
或问。
年少何遽尔。
师曰。
我欲往他方丈。
求挂搭去。
十八受具戒。
即依超果湛公。
复谒神悟
屡亲讲说。
大契宿心。
元祐初
姑苏大慈。
讲三大部十馀过。
馀文称是。
禀师戒法者。
满城邑
尝率二十七人。
修法华三昧。
以二十八日为期。
如此三会
感普贤大士授戒羯磨。
至称净梵比丘
则洪声震响。
如撞巨钟。
师禅观之处。
众尝见金甲神。
跪于座前。
有时一处行忏。
见韦天按视忏堂。
行人有遭其点察者。
辄障起而退。
政和中。
太守应公。
婢为祟所娆。
歌笑不休。
请师施戒。
即刻神定。
信女葛氏。
请为亡夫施戒。
即见夫旋绕师座。
称得解脱。
尝夜居西院
君酷暑。
众不安卧。
师方披三衣。
坐水阁上。
忽风雪飞集。
凉气逼人。
旦谓众曰。
行冬令。
众皆叹仰。
知为神龙翊卫
变热为凉也。
宣和初
郡守贾公。
敬师高行。
补为管内主。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佛护字净梵姓笪氏嘉禾人
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佛,孕而生,因名佛护
十岁投圣果永忏主出家,常念阿弥陀佛。
或问:“年少念佛何为?
”曰:“我欲参访去。
”十八受具戒,投湛、谦二法师习教,得其传。
神悟,亲讲说,如夙习。
初住无量院,讲《法华》十馀会。
哲宗元祐初,主姑苏大慈,讲三大部,弟子遍踵吴地
尝率二十七僧修法华忏,每期方便正修,二十八日作三会,精恪上通,感普贤受羯摩法,至称净梵比丘者三,洪音如撞巨钟,三昧将圆。
有来二僧曰:“春至石梁礼圣迹。
”忽见空中飞花,异香非常。
遇一僧曰:“姑苏法主散花至此”,语毕辄不见。
某因得礼座下,长洲王公度亲时目其事,记刻于石。
元符中,有黄衣使者,请至冥府,时王者迎就坐,令吏检祥霭簿。
吏云:净梵比丘多劫讲演《法华》,王即起顶礼,遣使引还。
建炎元年十月朔日,坐亡,阇维时有五色光,塔择横塘之般若。
丘崇南宋 1135 — 12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208 【介绍】: 江阴军人字宗卿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
丞相虞允文奇其才,奏除国子博士
太常博士,出知秀州华亭县,修复捍海堰
光宗时,擢焕章阁直学士四川安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以吴氏世掌兵权为忧,请得便宜行事。
吴挺死,奏选他将代之,遂革除世将之患。
庆元府,与韩侂胄议北伐,谓不宜侥幸轻举。
江淮宣抚使淮北兵败后,扼守庐、和二州。
寻拜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
后以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拜同知枢密院事
卒谥忠定
全宋诗
丘崇(一一三五~一二○八)字宗卿江阴(今属江苏)人。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
建康府观察推官,历知华亭县吉州,召除户部郎中,迁枢密院检详文字
为接伴金国贺生辰使,被劾不礼金使奉祠
起知鄂州,移江西转运判官提点浙东刑狱,知平江府
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移帅绍兴十四年两浙转运副使(《嘉泰会稽志》卷二),以忧去。
光宗即位,擢四川安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庆元府(《宋宰辅编年录》卷二○)。
四年,改知建康府江淮宣抚使,寻拜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
以忤韩侂胄奉祠
开禧三年(一二○七),复知建康府
嘉定元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旋卒,年七十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二○)。
谥文定(《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九)。
有《丘文定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文定公词》一卷传世。
宋史》卷三九八有传。
今录诗十三首。
朱谔北宋 1068 — 110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8—1107 【介绍】: 秀州华亭人字圣与
初名绂
哲宗元祐六年进士
蔡京门人。
崇宁初,由太常丞累擢侍御史给事中
以同党籍人姓名,故改名。
大观初,拜尚书右丞
善迎合,无所建白。
卒谥忠靖
全宋文·卷二九六四
朱谔(一○六八——一一○七)字圣与初名绂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元祐六年进士,调忠正军推官
崇宁初,由太常丞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给事中,进御史中丞,兼侍读
徙兵、礼、吏三部尚书
大观元年,拜尚书右丞,居三月卒,年四十,谥忠靖
宋史》卷三五一有传。
姚述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嘉兴华亭人,寄籍临安钱塘字进道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孝宗淳熙间历知、信二州,旋改主管亳州明道宫
工词。
有《萧台公余词》。
全宋诗
姚述尧字进道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清乾隆杭州府志》卷六七)。
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乐清县清光绪乐清县志》卷七)。
九年权发遣处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六八)。
淳熙九年(一一八二)于知鄂州任放罢(同上书职官七二之三六)。
十五年,起知信州,旋改主管亳州明道宫(同上书职官七二之四九)。
全宋文·卷四九二二
姚述尧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乾道中历知乐清县事,权发遣楚州
淳熙中提点江淮等路坑冶。
九年,知鄂州,以言者论放罢。
十五年,被命知信州,旋改主管亳州明道宫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六、四九,食货三四之二六、二九,永乐《乐清县志》卷七,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汪梦斗宋末元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徽州绩溪人字以南号杏山
宋景定中,魁江东漕试,授承节郎江东司干官
宋亡,谢昌言荐于元世祖,被召至京师,不受官。
教授乡郡
有《北游集》、《云间集》。
全宋诗
汪梦斗字以南号杏山绩溪(今属安徽)人。
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江东漕试,授江东制置司干官
度宗咸淳间史馆编校,以事弃官归。
宋亡,元世祖特召赴京,于至正十六年(一二七九)成行,时年近五十,卒不受官放还。
北游集》即为此行往返途中所作诗词集。
从事讲学以终。
事见本集自序,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汪梦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游集》为底本,校以明隆庆三年廷佐刊《北游诗集》(简称明刊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二六一
汪梦斗字以南号杏山徽州绩溪(今安徽绩溪)人,晫孙。
尝学于徽州紫阳书院,景定二年江东漕试,调江东司干官
咸淳间史馆编校,与叶李等上书论贾似道不臣误国,忤旨,斥归。
元至元十六年,以尚书谢昌言荐,召入,不赴,遂授徽州路学教授
著有《北游集》(存)。
见《新安文献志·先贤事略》上,《宋史翼》卷三四。
黄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嘉兴府华亭人
度宗咸淳间太学生
工丹青,能文章。
宋亡不仕。
有《樵吟集》。
陆霆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嘉兴华亭人字伯灵
度宗咸淳间贡进士
宋亡,衣冠不易,栖隐讲授以终。
卫宗武宋末元初 ? — 12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9 【介绍】: 嘉兴华亭人字淇父号九山
理宗淳祐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
罢归,以诗文自娱。
宋亡不仕。
有《秋声集》。
全宋诗
卫宗武(?
~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出身世家,理宗淳祐间曾为朝官,出知常州
未几,“自毗陵投绂归垂三十载”(本集卷五《刘药庄诗集序》)。
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年逾八十。
有《秋声集》,都为退居后所作,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六卷,其中诗四卷。
事见本集卷首元至元甲午重九日张之翰序。
 卫宗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
馆臣漏辑诗三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一四八
卫宗武(?
——一二八九),字淇父自号九山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淳祐中历官尚书郎
开庆元年奉议郎、监尚书六部门出知常州
通议大夫
罢归,閒居三十馀年,以诗文自娱。
入元不仕,至元二十六年卒。
著有《秋声集》。
见《秋声集》卷首张之翰序,《重修毗陵志》卷八,《东维子》卷二六《尚絅先生墓铭》。
谢国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嘉兴华亭人字观夫号节斋
度宗咸淳间对策言时事剀切,主司贾似道,不使登第,补太学生
宋亡不仕。
元侍御程巨夫奉诏搜访遗贤,以国光荐,乃杜门称疾,坚辞不赴,隐居终身。
郭执中南宋 ? — 11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 【介绍】: 秀州华亭人
哲宗元符末应诏上书言事切直,徽宗崇宁初蔡京籍为元祐党人,遭禁锢居同谷二十年,因家其地。
高宗绍兴初,金人犯成州执中集乡豪守御,金遣人来招,立斩其使。
张浚在川陕,以执中嘉州
五年左朝奉郎直徽猷阁兵部员外郎,旋加都督府参议军事秘阁修撰,擢徽猷阁待制枢密都承旨
邵桂子南宋
全宋诗
邵桂子字德芳号玄同淳安(今属浙江)人。
本姓吴,因鞠于邵氏,从其姓。
度宗咸淳七年(一二七一)进士,授处州教授
宋亡不仕,娶华亭曹泽之女,因家焉。
凿池搆屋,名雪舟
卒年八十二。
有《雪舟脞录》《雪舟脞稿》等,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四存《慵庵小稿》一卷。
事见《慵庵小稿》所附小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二有传。
今录诗七首。
毛随北宋 1077 — 1131
全宋诗
毛随(一○七七~一一三一)字彦时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
叔度父。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调秀州华亭县尉,移明州鄞县主簿江宁府司户参军
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入为司封员外郎
绍兴元年卒,年五十五。
事见《北山》卷三三《朝散大夫尚书司封员外郎致仕毛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三二○一
毛随(一○七七——一一三一)字彦时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
绍圣四年进士及第,调秀州华亭县尉
秩满,调明州鄞县主簿
文林郎,为江宁府司户曹事。
崇宁初,入邪籍,罢归。
稍起,入为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
通判虔州
建炎四年秋,入对称旨,诏为尚书司封员外郎
以疾请老,诏以本官致仕。
绍兴元年四月卒,年五十五。
程俱尚书司封员外郎毛公墓志铭》(《北山小集》卷三三)。
李智远南宋 1234 — 1276
全宋诗
李智远(一二三四~一二七六)号谷隐野人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恭宗德祐二年元兵下华亭,书诗坐逝,年四十三。
事见《风馀韵》卷二。
王泰来宋末元初 1236 — 130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1308 【介绍】: 宋元间松江华亭人字复元号月友处士
宋末放浪江湖间。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被征入朝,馆于集贤院,未授官即乞归,还居钱塘
卫肤敏宋 1081 — 11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1—1129 【介绍】: 秀州华亭人字商彦
徽宗宣和元年进士
累官秘书省校书郎
六年,使金贺生辰,到燕山置币而返。
七年再使金,时金军南下,气焰甚盛,不为之稍屈。
钦宗靖康初始还,擢吏部员外郎
高宗建炎中,历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力持正议,凡命令不合公议者,皆极谏或即封还。
黄潜善汪伯彦所恶,因事斥之。
三年,召赴行在平江,请高宗移驻江宁,并陈所以守长江之策。
扈驾至临安,迁礼部侍郎,寻卒。
全宋文·卷三五○三
卫肤敏(一○八一——一一二九)字商彦嘉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宣和元年进士及第,授文林郎南京宗子博士,累官秘书省校书郎
靖康初,迁吏部员外郎
建炎中,历起居舍人,拜右谏议大夫侍读,俄迁中书舍人
坐考试卤莽,以集英殿修撰提举洞霄宫
三年,召赴行在,除礼部侍郎
卒,年四十九。
著有《谏议遗稿》二卷。
见《浮溪》卷二五《赠大中大夫卫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释惟政北宋 986 — 1049
全宋诗
释惟政(九八六~一○四九),一作惟正(《罗湖野录》卷三),俗姓黄字焕然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幼从临安北山资寿本如肄业,师惟素(《罗湖野录》作居素)禅师
住馀杭功臣净土院,出入常跨黄牛,世称政黄牛
皇祐元年卒,年六十四(《五灯会元》卷一○)。
有《锦溪》三十卷,已佚。
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三。
今录诗四首。
政黄牛者。
钱塘人
住馀杭功臣山。
幼孤为童子。
有卓识。
词语皆出人意表。
其师称于人。
大檀越奇之。
以度牒施之。
跪奉谢而不受。
其师问故。
曰。
恩不可轻受。
彼非知我者。
特以师之言。
施百千于一童子。
保其终身。
能施物不责报乎。
如来世尊。
大愿度生。
则有慈荫。
今妙法莲华经是也。
当折节诵持。
恩并归一。
于义为安。
其师自是益奇之。
年十八。
果以其志。
为大僧。
游方问道三十年乃罢。
其居功臣山。
尝跨一黄犊。
蒋侍郎堂
出守杭州
为方外友。
每来谒。
必巾持挂角上。
市人争观之。
自若也。
至郡庭下犊。
而谈笑终日而去。
一日郡有贵客至。
蒋公留曰。
明日府有燕饮。
师固奉律。
能为我少留一日。
因款清话。
诺之。
明日使人要之。
留一偈而去矣。
曰。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居嵓谷。
国士筵中甚不宜。
坐客皆仰其标致。
又作山中偈曰。
桥上山万层。
桥下水千里。
唯有白鹭鸶。
见我尝来此。
又作送僧偈曰。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秖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冬不拥炉。
荻花作毬。
纳足其中。
客至共之。
夏秋好玩月。
盘膝大盆中。
浮池上自旋其盆。
吟笑达旦。
率以为常。
工书笔法胜绝。
如晋宋间风流人。
尝笑学者临法帖曰。
彼皆知翰墨为贵者。
其工皆有意。
今童子书画。
多纯笔可法也。
秦少游字画。
必收畜之。
有问者曰。
以禅师名。
乃不谈禅何也。
曰徒费言语吾懒。
宁假曲折。
但日夜烦万象。
为敷演耳。
言语有间。
而此法无尽。
所谓造物。
无尽藏也。
九峰鉴韶禅师
尝客
坦率不事事。
每窃笑之。
一夕将卧。
使人呼。
不得已。
颦頞而至。
曰。
月色如此。
劳生扰扰。
对之者能几人。
唯唯而已。
呼童子使熟炙。
方饥意作药石。
久之。
乃橘皮汤一杯。
匿笑去。
曰无乃太清乎。
风调高。
老益清癯。
尝自赞其像曰。
貌古形疏倚杖
分明𦘕出须菩提。
解空不许离声色。
似听孤猿月下啼。
师名惟政
字涣然
华亭黄氏。
幼有卓识。
十八具戒。
即游方问道。
凡三十年。
罢参。
功臣净土院
出入常跨一黄牛。
庆历中
侍郎蒋公堂与师契密。
尝赠诗云。
禅客寻常入旧都。
黄牛角上挂瓶盂。
有时带笠穿云去。
便好和云作画图。
盖实录也。
或问师何不谈禅。
曰。
徒费言语。
吾懒。
宁暇曲折。
但日夜烦万象敷演耳。
性简率。
不附炉。
惟以荻花作毬。
纳足其中。
客至共之。
特好玩月。
每盘膝坐大盆浮池中。
自施转之。
吟啸达旦。
率以为常。
诗峭拔。
思致甚高。
一日蒋公曰。
明日府中宴客。
别设素馔延师。
愿同清话。
师诺之。
明日留一偈而去。
偈曰。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居岩谷。
国士筵中甚不宜。
又山中偈曰。
桥上山万重。
桥下水千里。
惟有白鹭鸶。
见我常来此。
又送僧偈曰。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常自赞其像曰。
貌古形疏倚杖
分明画出须菩提。
解空不许离声色。
似听孤猿月下啼。
人皆传诵焉。
笔法有晋人风。
秦少游尤所爱玩。
凡见其笔迹。
必取蓄之。
世称为政黄牛
赞曰。
高韵超俗  清吟绝尘  一笠牛背  林间水滨 貌癯趣淡  莫得而亲  何以自怡  岭有白云
惟政
秀州华亭黄氏子。
幼从钱塘资圣院本如肄业。
且将校艺有司如。
使祷观音求阴相。
师谢曰。
岂忍独私于己哉。
郡人朱绍安。
闻而嘉叹。
欲启帑度之。
师慨然曰。
古之度人。
以清机密旨。
今反是。
去古远矣。
吾堕三宝。
数当有其时。
已遇祥符覃恩。
得谐素志。
独拥毳袍且弊。
同列慢之。
师曰。
佛乎佛乎。
仪相云乎哉。
僧乎僧乎。
盛服云乎哉。
后有愿输奉岁时用度。
俾继如之院务。
亦复谢曰。
闻托钵乞食。
未闻安坐以享。
闻历谒诸祖。
未闻废学自任。
况我齿茂气完正在筋力为礼。
从事屋庐之秋也。
于是提策东引。
学三观于天台
复旋径山
咨单传旨于老宿惟素。
素董临安功臣净土院
师辅相之久。
而继其席。
然为人高简。
律身精严。
名卿巨公。
多所推尊。
蒋侍郎堂钱塘
与师为方外友。
师每谒之。
则跨一黄牛。
以军持挂角上。
市人争观之。
师自若也。
至郡庭。
始下牛。
笑谈终日。
一日蒋公留师曰。
适有过客。
明日府中。
当有会。
吾师固奉律。
为我少留一日。
因[款-士+止]清话。
师诺之。
明日使人要之。
留一偈而去矣。
曰。
昨日曾将今日期。
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居岩谷。
国土筵中甚不宜。
坐客皆叹其标致。
又作山中偈曰。
桥上山万重。
桥下水千里。
惟有白鹭鸶。
见我常来此。
平生制作三十卷。
曰锦泾集。
且工书笔法胜绝。
秦少游
见必收畜之。
师冬不拥炉。
荻花作毬。
纳足其中。
客至共之。
清论无穷。
秀气逼人。
夏秋好玩月。
盘膝大盆中浮水上。
自旋其盆吟笑。
达旦以为常。
九峰韶禅师
尝客于院将卧。
师挽之曰。
月色如此。
劳生扰扰。
对者几人。
唯唯。
而已久之。
呼童子使热炙。
方饥。
意作药石。
既乃橘皮汤一杯。
笑曰无乃太清乎。
或问曰。
以禅师名。
而不谈禅。
何也。
师曰。
徒费言语吾懒。
宁假曲折。
但烦万象敷演耳。
言语有间。
造物无尽藏也。
皇祐元年孟夏八日
语众曰。
夫动以对静。
未始有极。
吾一动历年六十有四。
今静矣。
然动静本何有哉。
遂泊然而逝。
禅客寻常入旧都。
黄牛角上挂瓶盂。
有时带雪穿云去。
便好和云画作图。
蒋侍郎赠师诗也。
师自有诗曰。
貌古形疏倚杖
分明画出须菩提。
解空不许离声色。
似听孤猿月下啼。
二作佳致。
正相对会。
一时禅悦之盛。
可想见也。
释宗印南宋 1148 — 1214
全宋诗
释宗印(一一四八~一二一四)字铁牛又字元实号空叟赐号慧庆俗姓陈盐官(今浙江海宁盐官镇)人。
先入南湖,后谒象田圆悟演,又归南湖
历住正觉、上竺、德藏、圆通、超果、灵山
宁宗时灵隐寺
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卒,年六十六。
南岳下十七世,佛照德光禅师法嗣。
释门正统》卷七、《补续高僧传》卷四、《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一有传。
今录诗十一首。
宗印
字元实
盐官人
竹庵之神足也。
解悟有骨气。
凡诸祖格言。
必诵满千遍。
南湖修长忏。
周氏延以庵居。
以租量非法劝革之。
岁减五百斛。
往谒象田圆悟演。
演反质西来意。
师答曰。
有屈无叫处。
演肯之。
智者忌辰。
夜炷香殿炉。
悲泣失声。
演感其意。
以厚礼送。
南湖
次首众于资教从空。
虚堂之延也。
堂著宗极论。
智涌
事理各立一性之旨。
师设九难。
宗极为之义负。
通守苏玭
领师之法。
请居正觉
时飓风大作。
拔木飘瓦。
诸屋尽坏。
仅存藏殿。
师守死不去。
召还。
要师偕行曰。
盖西还。
相与弘赞。
居东二十四年。
至是复还浙右。
讲止观于上竺。
主者。
以得人为忌。
去隐雷峰毛氏庵。
道者沓至。
历迁德藏圆通超果。
北禅道德之誉既行。
土木之绩亦就。
海空英辞灵山
举以自代。
诏可之。
召对便殿。
问佛法大旨。
语简理明。
上大悦。
锡号慧庆法师
后行化至松江
谓其徒曰。
吾化缘毕此。
即右胁安庠而寂。
时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也。
藏龛慈云塔傍。
师之衣准律。
五辛刚制。
道力纯至。
幽明俱感。
且格邪拯滞。
除瘵息疠。
一有祈叩。
无不得愈。
常谓。
讲者须备三法。
肃威仪以临大众。
提大纲以尽文义。
具宗眼以示境观。
备此三者。
始无愧宣说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宗印字铁牛姓陈氏盐官人,得法于育王佛照光禅师
宁宗时,主灵隐,上堂,举“南泉示众“云:“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食他国王水草,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草,如今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
”颂曰:“不如随分纳些些,唤作平常事已差。
绿草溪边头角露,一蓑烟雨属谁家。”
柳约宋 1082 — 11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1145 【介绍】: 秀州华亭人字元礼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霸州教授
累官监察御史权殿中侍御史
高宗初年直龙图阁严州,兼浙西兵马都监
金兵南下,率军坚守孤城,擢权户部侍郎
感恩尽言,为当路所忌,被诬,罢为提举太平观
绍兴和议后,起知蔡州
未几以敷文阁待制致仕。
全宋文·卷三六三五
柳约(一○八二——一一四五)字元礼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大观三年上舍进士,累迁监察御史
靖康初,兼权殿中侍御史
尚书工部员外郎,进左司员外郎
丁父忧去官,服除,以直显谟阁御营司参谋官,迁太常少卿,以直龙图阁严州,兼浙西兵马都监,节制管内兵马。
金兵大入,力保孤城,进右文殿修撰
权户部侍郎
以进言为当路所忌,罢为提举太平观
居七年,复秘阁修撰,知蔡州
未几以敷文阁待制祠禄
绍兴十五年卒,年六十四。
周必大文忠》卷二九《左朝议大夫敷文阁待制致仕柳公约神道碑》,《宋史》卷四○四本传。
释可观宋 1083 — 11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2—1182 【介绍】: 僧。
华亭(今属上海)人,俗姓戚字宜翁号解空别号竹庵
得法于本溪卿法师
高宗建炎初,主寿圣寺
绍兴间,移主当湖德藏寺,旋去。
孝宗乾道七年,主北禅寺
后复归当湖
有《圆觉手鉴》、《竹庵集》、《山家义苑》。
全宋诗
释可观(一○八三~一一八二)字宜翁号竹庵俗姓戚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得法于车溪卿法师
高宗建炎初,主嘉禾寿圣寺
绍兴间,迁当湖德藏寺
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主吴之北禅寺,时年八十九(生年据此推算)。
淳熙九年卒(《释疑年录》据《释门正统》七,亦卒于本年,然卒年九十一,则生年为一○九二,与前说异)。
有《竹庵集》,已佚。
补续高僧传》卷三有传。
今录诗三首。
可观字宜翁号竹庵自称法界庵主
云间戚氏子。
十三祝发,宗天台教,历钱塘南屏车溪等山。
建炎初,住持海盐当湖镇德藏寺
退居竹庵
后复住延庆祖刹。
入门适九日,因指座作诗。
寻归当湖,凿山月池,搆风台。
淳熙九年,年九十九,端坐而化。
有《山家义苑》、《菊坡》等集。
塔在德藏西北隅,为筑城所毁。
邑令谢良弼梦一紫衣老僧曰:“我竹庵和尚也,以塔累公。
”旦日,因为缮治立石表之。
全宋文·卷三七九八
可观(一○八四——一一八二)字宜翁号竹庵俗姓戚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年十六受戒,受法于车溪择卿法师
建炎初嘉禾寿圣寺,迁当湖德藏寺,撰《楞严经补注》。
乾道中姑苏北禅寺,徙延庆寺,仍归当湖
淳熙九年二月卒,年九十九(《释氏疑年录》卷八据《释门正统》云年九十一)。
著有《园觉手鉴》、《竹庵草录》一卷(存)、《山家义苑》二卷(存)。
见《补续高僧传》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姑苏》卷五八,《吴中人物志》卷一二,《宋诗纪事》卷九三。
字宜翁
华亭戚氏子。
年十六具戒。
车溪声振江浙。
负笈从之。
一日闻举唱云。
般若寂寥。
忽有悟入。
如服一杯降气汤。
师闻而心服。
慧觉横山
命师偕行。
读指要。
至若不谓实铁床非苦变易非迁。
叹曰。
语言文字。
皆糠秕耳。
建炎初
嘉禾寿圣。
当湖德藏。
居阅世堂。
为楞严补注。
霅以祥苻延阅二载
以疾返当湖南林。
一室萧然。
人不堪之。
乃曰。
风山月。
此我无尽衣钵也。
乾道七年
丞相魏𣏌。
出镇姑苏
请主北禅。
入门适当九日。
指座云。
胸中一寸灰已冷。
头上千茎雪未消。
老步只宜平地去。
不知何事又登高。
魏公击节不已。
次以皇子魏王命主延庆
时已八十九岁。
行李寂寥。
人所叹服。
不二载仍归当湖
自题其像曰。
维摩诘不坏于身。
而随一相老竹庵
坏与不坏。
初无欠长。
到处江山风月。
不是这个伎俩。
淳熙九年二月
无疾而逝。
师五住当湖
皆退隐于竹庵
因以自号。
大慧杲尝过之。
对语终日。
叹之曰。
教海老龙也。
师见斋房安像。
即诫之曰。
汝起居无礼。
说无益语。
少时焚香之敬。
不补终日媟嫚之罪。
其谨慎微细如此。
塔。
在德藏西北隅
为筑城所夷。
知县谢良弼
梦一紫衣老僧
谓曰。
竹庵也。
以塔累公。
谢寻访。
果得塔。
因为缮治。
复立石表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可观字宜翁,年十六依南屏出家,复从车溪卿有省。
宋建炎初,主嘉禾圣寿,选当湖德藏,补注《楞严》,一室翛然,人或不能堪,顾而乐之,且曰:“风山月,此我无尽衣钵也。
乾道七年丞相魏杞请主吴之北禅,入门适当九日,指坐云:“胸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茎雪未消。
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何事又登高。
”魏公闻之,击节称赏。
尝五住当湖,皆退隐于竹庵,因号“竹庵”云。
大慧尝访之,对语终日,退而叹曰:“教海老龙也。
”有《竹庵集》、《山家义苑》行世。
汪元量宋末元初 1241 — 13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
度宗咸淳间进士
以善琴供奉内廷。
宋亡,随北去。
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
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
有《水云》、《湖山类稿》。
全宋诗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琳第三子。
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
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
尝谒文天祥于狱中。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钱塘
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
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
著《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
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为《增订湖山类稿》五卷。
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乾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为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
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
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词学图录
汪元量(约1241-约1317) 字大有号水云
钱塘人
以善琴事谢后、王昭仪,宋亡,随三宫留燕,后南归为道士
有《水云》、《湖山类稿》、《水云词》。
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唐人
水云集、湖山类稿。
全宋文·卷八三二七
汪元量(一二四一——一三一七)字大有号水云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以善琴供奉掖庭。
德祐二年恭帝降元,元量随三宫入燕,多历年所,后乞为黄冠钱塘
元量又工诗,著有《湖山类稿》(存)、《水云》(存)。
其诗多慷慨悲歌,大凡亡国之戚、去国之苦、间关愁叹之状,皆备见于诗篇,故当时闻人多推为诗史。
见《南宋书》卷六二,马廷鸾《湖山类稿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