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郭逵北宋 1022 — 10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2—1088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仲通
郭遵弟。
仁宗康定中,为真定兵马监押,谕降保州叛卒。
忻州,据理拒绝契丹求天池庙地。
荆湖北路钤辖兼知澧州,徙南路,知邵州
英宗治平二年同签书枢密院,旋出领陕西宣抚使,判渭州
神宗即位,徙镇鄜延,挫西易地谋。
交阯邕管,召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荆湖、广南宣抚使,复、廉等州,以无全功贬。
哲宗立,复左屯卫大将军致仕,起为广州观察使
奉祠卒。
善用兵,为一时宿将。
有《五原集》、《兰江集》、《节制集》、《奏议》、《对境图释》等。
全宋文·卷一四二六
郭逵(一○二二——一○八八)字仲通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康定中录为三班奉职,隶范仲淹麾下,仲淹勉以问学。
京东驻泊将、真定兵马监押泾原都监湖北南路钤辖、知邵州泾原路副都部署。
治平二年,以检校太保签书枢密院,旋出领陕西宣抚使、判渭州
历判郓州,镇鄜延,判永兴秦州,知潞州太原
坐征交趾无功,贬左卫将军
哲宗初致仕,起知潞州、河中,改左武卫上将军提举崇福宫
元祐三年卒,年六十七,谥忠穆
著有《五原》、《兰江》二诗集及《节制集》五卷、《奏议》五十卷、《经制集》五十卷、《对境图释》五卷。
范祖禹检校司空左武卫上将军郭公墓志铭》(《1088' target='_blank'>范太史》卷四○),《宋史》卷二九○本传。
沈长卿南宋 ? — 1160
全宋诗
沈长卿(?
~一一六○),字文伯号审斋居士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进士(《吴兴志》卷八○)。
临安府观察推官婺州教授
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通判常州,改严州
二十五年因讪谤勒停除名,化州编管。
三十年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一六八、一八四)。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一九七
沈长卿(?
——一一六○),字文伯号审斋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靖康初太学生,上书言陈东事,劾李邦彦误国。
建炎二年进士,累官临安府观察推官婺州州学教授
绍兴五年,除秘书省正字
十八年通判常州,移严州
二十五年,以赋诗讥和议,编管化州
后复用,官至左朝奉郎主管台州崇道观
绍兴三十年叶义问使金,辟为书状官,至燕而病,比还,卒于保州
著有《西汉总类》二十六卷、《春秋比事》二十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职官七○之九、职官七八之四五,《宋史》卷四七三《秦桧传》,《宋史翼》卷一一。
张汇南宋
全宋文·卷四二五○
张汇兖州(治今山东兖州)人。
初从父行正守官保州,陷金不能归。
绍兴十年初,与燕人王晖等夜自新乡渡河赴行在,上疏言敌情利害,授初品文资。
淮西宣抚使张俊奏充本司准备差遣
著有《金虏节要》一书。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四,《三朝北盟会编》卷首引用书目。
郑徐懿北宋
简介
治平二年(1065)保州知州
石衍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越州新昌人字克美
石待举子。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怀仁县
时其父通判保州,死于难。
叛卒以窘降,诏原之,衍之徒跣诣阙乞诛,书五上不报。
终丧不复有仕意。
继调弋阳、青流二县,移疾不行。
神宗元丰中大理寺丞致仕,卒年七十三。
宋登科记考
石待举子。
字克美
越州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
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
右朝散郎,卒。
李纬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州楚丘人字仲文
李纮弟。
初补三班借职
杜衍荐任閤门祗候镇戎军瓦亭砦都监
累迁河北缘边安抚副使
韩琦荐,知保州
后以左骐骥使荣州刺史雄州
治军颇严,不事厨传,数与宦官争利害,又积公使钱贮米三千斛为常平仓,诏下其法施行他州。
官终西上閤门使
周师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州鄞县人字敦夫
仁宗皇祐五年进士
累迁提举湖北常平、通判河南府,仕至荆湖南路转运判官
时役法方行,师厚言四方风俗不同,复有劳逸轻重,不宜概赋。
章惇以溪洞蛮扰沅二州,议输常平以备边,师厚谓当使边卒广屯田为便,朝议称是。
全宋诗
周师厚字敦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为衢州西安
后由制置条例司提举湖北常平、迁转运判官,改湖南,又通判保州(《道乡集》卷三七《高平县太君范氏墓志铭》)。
官至朝散郎
哲宗元祐初卒(《范忠宣》卷二《祭周朝散文》)。
事见《延祐四明志》卷四。
全宋文·卷一五一四
周师厚字敦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皇祐五年进士,为西安
提举湖北常平、通判河南府保州,仕至朝散郎荆湖南路转运判官
时役法方行,师厚言四方风俗不同,不宜概赋,朝议是之。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延祐《四明志》卷四等。
王平甫北宋
简介
熙宁九年(1076)保州知州
张利一北宋
全宋文·卷一五一四
张利一字和叔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耆子。
以荫补供奉官光州都监
提点京东淮南刑狱,知冀二州,为河北缘边安抚都监閤门通事舍人、知广信军
治平二年雄州河北缘边安抚使,再任之。
熙宁九年保州,亦再任。
坐事改卫州钤辖
元祐五年沧州,寻改大名路总管、知澶州
相二州,终雄州团练使
时论多谓其才品俱下。
有《奏议》三卷。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二七八、四四九、四八○,《宋史》卷二九○《张耆传》有附传。
王予可北宋末金初 ? — 1172
全宋诗
王予可(?
~一一七二),字南云吉州(今江西吉安)人。
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间。
早年隶军籍,三十岁左右时大病后忽发狂,愈后能把笔作诗文,作品中多避宋讳,遂以诗文名,佯狂玩世。
金大定十二年兵乱,乱兵将领知其名,欲挈之北去,未几即病卒。
事见《中州》卷九,《金史》卷一二七有传。
今录诗八首。
予可南云吉州人父本军校南云亦尝隶籍年三十许大病后忽发狂久之能把笔作诗文及说世外恍惚事南渡后居上蔡遂平郾城之间在郾城为最久遇文士则称大成将军于佛前则谛摩龙什于道则驺天玄俊于贵游则威锦堂主人为人躯干雄伟貌亦奇古戴青葛巾项后垂双带状若牛耳一金镂环在顶额之间两颊以青涅之指为翠靥衣长不能掩胫故时人有哨腿王之目落魄嗜酒每入城市人争以酒食遗之夜宿土室中夏月或尸秽在旁蛆虫狼藉不恤也人与之纸落纸数百言或诗或文散漫碎杂无句读无首尾多六经中语及韵学家古文奇字字画峭劲遇宋讳亦时避之人或问以故事其应如响诸所引书皆世所未见谈说之际稍若有条贯则又以诞幻语乱之麻知几张伯玉与之㳺最狎说其所诗以百分为率可晓者才二三耳题崧山石淙云石裂雯华渍月秋盖石淙之石皆状若湖玉其高有五六十尺者石之文如虫蚀木如太古篆籀奇峭秀润一一在潭水中亲到其处知诗为工也蔡州北悬壶观仙榆云壶树苔波月渍皴醉后云一壶天地醒眠小宫体云万叠云山飞小雁射虎首句云风色偃貂裘即阁笔自戏云此虎来矣乐府云唾尖绒舌淡红甜又自戏云欲下犁舌狱耶和太白宫词云金盆水不暖翠雀啄晴苔又云凤蹴瑶华散龙衔桂子香西瓜云一片冷截潭底月六弯斜卷陇头云烹茶云帘捲绿阴花外月玉山冰雪醉扶翁凌霄花云啼鸟倒衔金羽舞惊蛇斜傍玉帘飞威锦堂乐府云凤环捧席带香屏鲸杯倚伎和云(屏疑作凭)此类尚多人亦多赠南云诗者李子迁云石鼎夜联诗笔健布囊春醉酒钱粗真南云传神诗也壬辰兵乱为顺天将领所得知其名窃议欲挈之北归馆于州之瑞云观南云明日见将领自言云我不能住君家瑞云观也不数日病卒后复有见之淮上者
高遵治北宋
简介
元丰七年(1084)保州知州
曹诵北宋
简介
元丰五年(1082)任判军器监
元丰八年(1085)枢密副都承旨
元祐元年(1086)保州知州
元祐六年(1091)雄州知州
张赴北宋
全宋文·卷二三四一
张赴章惇妻弟。
熙宁间供奉官军器监勾当公事,后迁内殿承制
元祐三年乾宁军
绍圣三年权知邢州保州,知雄州河北沿边安抚副使
元符二年泾州,俄提举崇福宫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四○九、四九○、五○九、五一七,《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九。
种谊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洛阳人字寿翁
种世衡子。
种谔弟。
以战功累转西京使。
哲宗元祐中,知岷州,一战擒鬼章。
徙知鄜州
夏人犯延安,受命统诸将,敌闻其至,皆溃去。
时称“得,胜精兵二十万”。
熙河钤辖、知兰州,迁保州团练使
卒年五十五。
曾孝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仲锡
曾公亮从子。
哲宗元祐中,累官水部员外郎
河决内黄,奉诏行视,疏苏村,凿巨野,导之北流,纾、深、瀛诸州之害。
都水使者,治洛水,消除水患。
累官户部尚书,罢知杭州
知成德军太原府
卒年六十。
全宋文·卷二五六九
曾孝广字仲锡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从子。
元丰末北外都水丞
元祐中,出通判保州
久之,复都水丞
元符初水部员外郎,以导河北流功迁都水使者
出为陕西京西转运副使,擢户部侍郎,进尚书
崇宁四年,罢为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徙知、饶、广州,历成德军、太原府
复故职而卒,年六十。
有文集二十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二五、方域一五之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五、五一九,《宋史》卷二○、二○八及三一二本传,《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三、四、五。
商倚北宋
全宋诗
商倚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哲宗元祐中太学博士
绍圣四年(一○九七)通判保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殿中侍御史
崇宁三年(一一○四)入党籍。
事见《元祐党人传》卷六。
今录诗十八首。
刘方北宋
简介
绍圣四年(1097)保州知州
元符二年(1099)雄州知州
释净梵北宋
全宋文·卷二三五三
净梵俗姓笪名佛护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十岁出家,十八受具戒,历师超果湛公、神悟处谦
元祐初,主姑苏大慈寺,讲天台三大部。
宣和初郡守敬其高行,补为管内法主
建炎元年(《释门正统》作二年)卒。
见《释门正统》卷六,《佛祖统纪》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二。
僧净梵
嘉禾人
姓笪氏
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佛。
因而怀娠。
生甫十岁依胜果寺出家祝发。
从湛谦二法师学教得其传。
初住无量寿院。
凡讲法华经十馀过。
大观中结二十七僧修法华忏。
每期方便正修。
二十八日连作三会
精恪上通感普贤受羯摩法。
净梵比丘名声如撞钟。
长洲县王公度亲目其事。
题石为记。
又尝梦黄衣人请入冥见王者。
令检簿云。
净梵比丘累经劫数讲法华经。
即遣使送归。
一日禅观中合众皆见金甲神人胡跪师前。
又在他处忏期蒙韦驮天点检。
大众中有戒不严净者。
先以预定后果忏法不全。
姑苏守应公有婢为崇所恼。
请师授戒。
其妖即灭。
葛氏请施戒荐夫。
见夫绕师三匝而去。
待制贾公见师道行。
即补为管内法主
师住持十馀年。
亡后焚躯有舍利五色。
净梵
嘉禾人
姓䉡
母龚氏。
梦佛光满室。
遂有娠。
及生因名佛护
十岁出家。
尝念阿弥陀佛。
或问。
年少何遽尔。
师曰。
我欲往他方丈。
求挂搭去。
十八受具戒。
即依超果湛公。
复谒神悟
屡亲讲说。
大契宿心。
元祐初
姑苏大慈。
讲三大部十馀过。
馀文称是。
禀师戒法者。
满城邑
尝率二十七人。
修法华三昧。
以二十八日为期。
如此三会
感普贤大士授戒羯磨。
至称净梵比丘
则洪声震响。
如撞巨钟。
师禅观之处。
众尝见金甲神。
跪于座前。
有时一处行忏。
见韦天按视忏堂。
行人有遭其点察者。
辄障起而退。
政和中。
太守应公。
婢为祟所娆。
歌笑不休。
请师施戒。
即刻神定。
信女葛氏。
请为亡夫施戒。
即见夫旋绕师座。
称得解脱。
尝夜居西院
君酷暑。
众不安卧。
师方披三衣。
坐水阁上。
忽风雪飞集。
凉气逼人。
旦谓众曰。
行冬令。
众皆叹仰。
知为神龙翊卫
变热为凉也。
宣和初
郡守贾公。
敬师高行。
补为管内主。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佛护字净梵姓笪氏嘉禾人
母梦光明满室,见神人似佛,孕而生,因名佛护
十岁投圣果永忏主出家,常念阿弥陀佛。
或问:“年少念佛何为?
”曰:“我欲参访去。
”十八受具戒,投湛、谦二法师习教,得其传。
神悟,亲讲说,如夙习。
初住无量院,讲《法华》十馀会。
哲宗元祐初,主姑苏大慈,讲三大部,弟子遍踵吴地
尝率二十七僧修法华忏,每期方便正修,二十八日作三会,精恪上通,感普贤受羯摩法,至称净梵比丘者三,洪音如撞巨钟,三昧将圆。
有来二僧曰:“春至石梁礼圣迹。
”忽见空中飞花,异香非常。
遇一僧曰:“姑苏法主散花至此”,语毕辄不见。
某因得礼座下,长洲王公度亲时目其事,记刻于石。
元符中,有黄衣使者,请至冥府,时王者迎就坐,令吏检祥霭簿。
吏云:净梵比丘多劫讲演《法华》,王即起顶礼,遣使引还。
建炎元年十月朔日,坐亡,阇维时有五色光,塔择横塘之般若。
毋宾古北宋
简介
咸平元年(998)三司度支判官
咸平三年(1000)许州知州
大中祥符二年(1009)遂州知州
李虚己北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建安人字公受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
累官殿中丞,出知遂州,以能称。
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擢右谏议大夫
权御史中丞给事中,知河中府洪州
工部侍郎、知池州分司南京
喜为诗,与曾致尧晏殊唱和,精于格律。
卒年六十九。
有《雅正集》。
全宋诗
李虚己字公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
累迁殿中丞,知遂州
入为龙图阁待制,历判大理寺,迁右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
权御史中丞,后进给事中
真宗天禧五年(一○二一),知洪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
又知池州,求分司南京,卒,年六十九。
有《雅正集》十卷,已佚。
宋史》卷三○○有传。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二六七
李虚己字公受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历沈丘县,知城固县,知遂州
通判洪州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徙淮南转运副使
兵部郎中,为龙图阁待制判大理寺
特迁右谏议大夫,出知河中府,召权御史中丞
给事中、知洪州
尚书工部侍郎分司南京卒。
喜作诗,精于格律,有《雅正集》十卷。
宋史》卷三○○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