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巩宁隋至唐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至唐初阳翟人
隋炀帝时国子学生,上书请征,累官右候护军郎将
入唐,拜上柱国封淮阳郡公
武德五年,为虞州刺史
独孤开远唐初 ? — 6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2 【介绍】: 唐初河南洛阳人
独孤信孙。
高祖武德元年,授开府,寻迁辽州刺史
刘黑闼扰乱山东,所在多陷没,开远率励百姓,保州境。
邠州刺史
太宗贞观初,校猎昆明池,以示国威,令开远总统左厢六卫兵马,军令严肃,太宗大悦。
七年,授成州刺史,迁蒲州刺史左卫将军封考城县开国公
僧昙韵隋末唐初 ? — 6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2 【介绍】: 隋唐时僧。
瀛州高阳人
初厌世出家。
年十九,投恒岳蒲吾山。
栖隐禅师告修道以观心离念为要,即受而行之。
寻往五台山,初住北台木瓜寺二十余年,隋时历游晋中诸郡。
历六十余载,不希名利,不蓄侍人,惟以参禅传法为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高阳人
史不详氏族。
始出家诵法华经。
尚馀二卷。
以俗境纷嚣。
遂遁入恒岳蒲吾山。
以终习焉。
有禅者诲之曰。
道在观心离念。
非独诵经所能得也。
承此语。
即遍游五台
孑然携影。
住北台木瓜寺。
馀二十载。
然地高气寒。
夜行尽坐。
思略昏散。
前所诵经顿忆不忘。
隋仁寿间
瓒禅师方业定。
雁门川中。
背负绳床。
随处燕嘿。
闻而往依之。
既而赴禅定之诏。
复居比干山。
又适南部
离石龙泉文成等郡。
于是静学。
覃被夷夏矣。
且其地戒法所未及。
有薙落阅三十年。
而为沙弥者。
至是咸获受具。
之功诚多。
贞观十六年
无疾端坐。
而终于西河平遥山。
春秋八十馀。
自十九入山。
历六十年。
摄心无逸。
血气盛时身生蚤虱。
听其咂啮。
不忍弃捐。
虽土蚤之多。
毡席凝血。
亦曰我宿债合偿。
一弗除屏。
后于耳顺之年。
蚤虱并无。
此特血气衰耳。
然犹以为吾业未应尽。
何致尔。
尝谓门人曰。
吾见超禅师每宿有壁虱之房。
而不为所挠。
又食于蛊家。
而匙抄其虫。
置之器底。
使不为害。
蛊主惧焉。
吾德何以及此。
又欲写法华经。
忽有善书者。
请为书之。
未旬浃而功毕。
方将䞋谢竟隐去。
因宝而藏之岩窟。
屡经𡨥乱。
馀物虏掠殆尽。
惟此经委弃林莽间。
箱襆已烂。
而卷帙如新。
平居勒苦。
老而愈励。
苟跏趺稍倦。
遽起礼佛。
其自率皆此类。
释昙韵
不详氏族。
高阳人
初厌世出家诵法华经有馀两卷。
时年十九仍投恒岳蒲吾山。
就彼虚静讫此经部。
栖隐禅师曰诵经非不道缘。
常诵未即至道。
要在观心离念。
方契正道耳。
韵初承此告。
谨即受而行之。
专精念慧深具举舍。
又闻五台山者即华严经清凉山也。
世传文殊师利常所住处。
古来诸僧多入祈请。
有感见者具蒙示教。
元魏孝文
尝于中台置大布寺。
帝曾游止具奉圣仪
前种华园地方二顷。
夏中发艳状同铺锦。
光彩昱耀乱人心目。
如是嘉闻数发荡神悦耳。
遂举足栖焉。
遍游台岳备见灵相。
初停北台木瓜寺二十馀岁。
单身吊影处以瓦窑。
形覆弊衣地布草蓐。
食惟一受味不兼馀。
然此山寒厉林生涧谷。
自外峰岭坦然遐净。
夜行昼。
坐思略昏情。
庆其晚逢也。
前所诵经心口不缘三十馀载。
会隙历试一字无遗
乃更诵残文成其部帙。
至仁寿年内有瓒禅师者。
结集定学背负绳床。
雁门川中若为业。
居山日久思展往怀。
闻风附道便从众。
一沐清化载仰光猷。
随依善友。
所谓全梵行也。
属隋高造寺偏重禅门。
众失其主。
人各其诚散归林谷。
遂投于比干山。
又游南部离石龙泉文成等郡。
七众希向夷夏大同。
十善聿修缁素匡幸。
原此河滨无受戒法。
纵有志奉皆往太原
夷夏情乖人皆怯。
往致有沙弥三十其岁者。
化行即传斯教。
山城两众皆蒙具足。
唐运伊始兵接定阳
屡逢屯丧本业无毁。
以夜系昼摄心乖逸。
幽栖积久衣服故弊。
蚤虱聚结曾不弃捐。
任其𠲿啖寄以调伏。
曾以夏坐山饶土蚤。
既不屏除毡如血凝。
但自咎责愿以相酬情无吝结。
如此行施四十馀年。
岁居耳顺忽无蚤虱。
犹深自责曰。
计业不应即尽。
当履苦趣受其报耳。
又告门人曰。
吾见超禅师寄他房住。
素有壁虱不啖超公
乃两道流出向馀房内。
又见在蛊家食饭。
匙接蛊精置于叠下。
而快食如故。
又不为患。
蛊主惧焉。
吾德不及
何为致此。
每年于春秋二时依佛名法。
冬夏正业则减食坐禅。
尝愿写法华誓须洁净。
数年已来不能可办。
忽感书生无何而至。
告云。
善解抄经。
邀以法据。
并谓堪能。
遂乃安于石室立净书之。
旦入暮出深怪其行。
未盈一旬七轴俱了。
将以礼䞋目前不见。
及遭贼抄藏经岩窟。
世静往收。
乃委于林下。
箱襆久烂而卷色如初。
斯感验奇异率此类也。
又常居别室自勤修业。
馀有众侣难嗣其踪。
每云。
吾年事如此何可放舍。
若坐昏闷即起礼佛。
尝策四仪以道量据。
自见胜达鲜伦其德。
贞观十六年端坐终于西河平遥山。
春秋八十馀矣自十九入山六十馀载。
不希名利不畜侍人。
不隶公籍不行己任。
凡有所述职。
皆推寄于他焉。
刘洎初唐 ? — 64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45 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
隋末仕萧铣黄门侍郎
入唐,授南康州都督府长史
太宗贞观七年(633),拜给事中封清苑县男
十五年,转治书侍御史,拜尚书右丞
十七年散骑常侍十八年侍中
太宗,兼太子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留辅太子监国
十九年,为褚遂良所诬赐死。
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刘洎生性疏峻敢言。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刘洎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录存刘洎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收诗1首。
字思道
荆州江陵人
萧铣黄门侍郎
败归国。
南康州都督府长史
贞观七年累拜给事中
封清苑县男
累迁侍中
太宗
太子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
留辅太子监国
十九年
褚遂良所诬赐死。
文明初诏复爵。
杨师道初唐 ? — 647
唐诗汇评
杨师道(?
—647),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隋观德王杨雄子。
入唐,尚高祖桂阳公主,除吏部侍郎,改大常卿,封安德郡公
贞观十年,拜侍中参预朝政,迁中书令
罢为吏部尚书,从太宗,摄中书令
还,稍贬工部尚书,复为太常卿,卒。
有《杨师道集》十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岑文本隋末唐初 595 — 64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95—645 字景仁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人。
迁居江陵(今湖北荆州)
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善属文,工飞白书。
14岁至司隶台为父伸冤,作《莲花赋》,下笔成章,莫不叹赏。
高祖朝署行台考功郎中
太宗贞观初,授秘书郎,上《藉田颂》、《三元颂》,其辞甚美,进中书舍人,迁中书郎中专典机密
预撰《周书》,书成,封江陵县
后拜中书令
太宗,至幽州,暴疾而卒,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日宪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曾预修《大唐氏族志》、《文思博要》。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文集6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马周初唐 601 — 648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01—648 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茌平)人。
少孤贫好学,尤精《诗经》、《春秋》,然落拓无为。
高祖武德中博州助教
后西游长安,为中郎将常何门客,代为条陈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太宗召见,令直门下省,拜为监察御史
侍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治书侍御史中书侍郎等职。
贞观十八年(644),迁中书令
太宗,留辅皇太子
及还,以本官摄吏部尚书
二十二年卒,赠幽州都督
高宗即位,追赠尚书右仆射高唐县
生平事迹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
旧唐书·经籍志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均著录有《马周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1首。
刘仁轨初唐 602 — 68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01—685 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高祖武德间入仕。
高宗显庆中青州刺史,随高宗,平百济时颇立战功,授带方州刺史
其后曾先后率兵征高丽、伐新罗、御吐蕃入侵,战功颇著。
高宗武后时,曾三度为宰相
光宅元年(684)封乐城郡公
玄宗开元间追谥文献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著有《河洛行年记》20卷,记隋末史事,已佚。
白氏长庆集》卷三四、《容斋五笔》卷八存其诗1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丘孝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洛阳人
丘和子。
太宗贞观十九年,为征总管
二十一年,为中郎将,受命造船。
高宗龙朔初,为莱州刺史
又为卫尉卿广州都督封安南公
释志超隋末唐初 571 — 641年3月11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田氏
其先同州冯翊人
后徙并之榆次
小欲脱俗。
而二亲以无他子。
常抑绝之。
弱冠强为纳室。
夜坐床上。
为妻说法。
妻亦感激流泪。
久之辞去。
年二十七。
依里之开化慧瓒禅师薙落。
既受具。
即往定州探律禀教。
阅五载而学有成绪。
乃入太原之西北山
创立禅林。
晓夕修定。
玄侣闻风。
不远而至。
大业初
有司禁僧。
不得檀出寺门。
京师将以闻上。
内史以事非要害。
拥蔽不通。
季年𡨥盗充斥。
并部尤甚。
徒众云臻。
粮粒山积。
一夕持炬排门。
白刃交临。
而坐者株杌。
略不摇动。
贼皆拜伏。
因随宜诱掖。
以导其善。
高祖起义。
亦迁住凝定寺。
义宁二年
入京奉贺受禅。
引见太极殿
左仆射魏国公裴寂于邀其第之别院以居。
无何而沙门
灵润智信智光等。
以贵游之地。
非宴寂之场。
乃延之蓝田山化感寺。
武德五年
又徙晋之介山抱腹岩。
既而复治汾州介休县之严寺。
盖山林则便于练行。
朝市则易于接物也。
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一日
卒于严。
寿七十有一。
汾城南山
释志超
俗姓田
同州凭翊人也。
远祖流寓遂居并部之榆次焉。
少在童龀智量过人。
精厉不群雅度标远。
厌世从道贯彻藏俞。
而二亲恃更无兄弟。
虽述其志常用抑之望嗣宗族。
遂从儒流遍览流略。
年垂壮室私为娉妻。
闻之避斯尘染。
乃逃窜林野。
亲姻周觅藏影无方。
既被执身抑从伉俪。
初则合[承/巳]为踪。
终亦同掩私室。
冀行婚礼也。
惟置一床乃抽毡席地。
令妻坐上。
躬自处床。
俨思加坐勤为说法。
词极明据。
妻便流泪礼谢辞以相累。
频经宵夕事等金形。
屡被𧧷劝诚逾玉质。
既确乎难拔。
亲乃捐而放之。
年二十有七。
并州开化寺慧瓒禅师
志德澄明行成众范。
未展度限历试诸难。
志超洁正身心勤履众务。
僧徒百数供杂五行。
两食恒备六时无缺。
每有苦役必事身先。
亲阅验。
其情守节度令受具。
自进戒品专修行仪。
即往定州寻采律藏括其精要删其繁杂。
五夏不满三教备圆。
乃返故乡依岩综习。
初入太原之西比干山。
栖引英秀创立禅林。
晓夕勤修定慧双启。
四仪托于戒节。
二行凭于法依。
学观诜诜无威而肃。
致使闻风不远而至。
大业初岁政网严明。
拥结寺门不许僧出。
闻之慨而上谏。
被衣举锡出诣郡城。
望有执送将陈所谏。
而官私弗顾。
乃达江都即以事闻。
内史以事非要害。
不为通引。
还遣并部。
至隋季多难寇贼交横。
民流沟壑死者太半。
结徒劝聚馀粮不穷。
但恐盗窃相陵便欲奔散乃以法诫劝无变尔情。
镜业既临逃响何地。
众感其言心期遂爽准式禅礼课时无辍。
尝夜坐禅。
忽有群贼排门直进。
炬火乱举白刃交临合坐端然相同仪象。
贼乃投仗于地拜伏归依。
因随宜诱引量权授法。
咸发心敬合掌而退。
其刚略摄御皆此类也。
高祖建太原
四远咸萃。
惟道在生灵。
义居乘福。
即率侣晋阳住凝定寺。
禅学数百清肃成规。
道俗钦承贵贱恭仰。
及皇旗南指三辅无尘。
义宁二年
率弟子二十馀人奉庆京邑
武皇夙承嘉望。
待之若仙。
引登太极叙之殊礼。
左仆射魏国公裴寂
挺生不世器琏宏深。
第中别院置僧住所。
邀延一众用以居焉。
亟历寒暑业新弥厉。
但为贵游諠杂外进无因。
必附林薄方程慕远。
蓝田山化感寺沙门灵闰智信智光等。
义解钩玄妙崇心学。
同气相求宛然若旧遂延住彼山。
栖志得矣。
摄缘聚结其赴如云。
贤圣语默互相敦重。
而寺非幽阻隶以公途。
晦迹之宾卒难承业乃徇物关表意在度人。
还返晋川选求名地。
武德五年
入于介山创聚禅侣。
岩名抱腹四方有涧。
下望百寻上临千仞。
泉石结韵于仙室。
风雨飘清于林端。
遂使观者至止陶铸尘心。
自强诲人无倦请益。
又于汾州介休县治立严寺。
殿宇房廊躬亲缔搆。
赫然宏壮有类神宫。
故行深者岩居。
道浅者城隐。
师资肃穆竞业其诚。
聆音察色惟若不足。
忽因遘疾便知不久。
诫累殷勤示以祸福。
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一日卒于城寺。
春秋七十有一。
山世同嗟宾主齐恸。
德仁既往学肆斯分。
葬于城南山阜。
自服膺释种。
意在住持。
昼夜剋勤摄诸后学。
所以日别分功礼佛五百。
禅结四时身诫众侣。
有亏殿罚。
而自执熏炉随唱屈礼。
未尝置地及以亏拜。
及坐禅众也互相惩诫。
才有昏睡亲行励率。
有来投造无不即度授以戒范。
进止威仪摄养将迎礼逾天属。
时遭严敕度者极刑。
而曾无介怀。
如常剃落。
致陆海慕义避世逸僧凭若大山依而修道。
时讲摄论维摩起信等。
并详而后说。
深致适机。
尝以武德七年止于抱腹。
僧徒仅百偏资大斋。
惟六石同置一仓。
日磨五斗用供常调。
从春至计费极多。
怪而检覆止磨两斛。
据量此事幽致可思。
又数感异僧乘虚来往。
虽无音问仪形可验。
才若堕者便蒙神警。
至于召众钟声随时自响。
石泉上涌随人少多。
灵瑞屡兴如此者非一。
而奉敬戒法罕见其俦。
护慎威仪终始无替。
自隋唐两代亲度出家者近一千人。
范师遗训在所闻见。
传者昔预末筵蒙诸惠诰。
既亲承其绩故即而叙焉。
姓田
同州冯翊人
少在童龀。
智量过人。
厌世从道。
而二亲恃
望嗣宗族。
遂从儒流。
遍览流略。
年垂壮室。
私为聘妻。
闻之。
避斯尘染。
乃逃窜林野。
亲姻周觅。
抑从伉俪。
初则合卺为踪。
终亦仝掩私室。
唯置一床。
乃抽毡席地。
令妻坐上。
躬自处床。
俨思伽坐。
勤为说法。
词极明据。
妻便流泪。
礼谢辞以相累。
频经宵夕。
事等金形。
屡被訹劝。
诚逾玉质。
既确乎难拔。
亲乃捐而任之。
年二十有七。
并州开化寺慧瓒禅师
出家受具。
自进戒品。
专修行仪。
即往定州
寻采律藏。
括其精要。
删其繁杂。
五夏不满。
三教略圆。
乃返故乡。
太原之西北千山。
栖引英秀。
创立禅林。
晓夕勤修。
定慧双启。
大业初岁。
政纲严明。
拥结寺门。
不许僧出。
闻之。
慨而上谏。
披衣举锡。
出诣郡城。
乃达江都
即以事闻。
内史以事非要害。
不为通引。
至隋季多难。
寇贼交横。
民流沟壑。
死者大半。
结徒欢聚。
馀粮不穷。
但恐盗窃相陵。
便欲奔散。
乃以法诫劝。
无变尔情。
镜业既临。
逃响何地。
众感其言。
心期遂爽。
准式禅礼。
课时无辍。
尝夜坐禅。
忽有群贼。
排门直进。
炬火乱举。
白刃交临。
合坐端然。
相同仪像。
贼乃投伏于地。
拜伏归依。
因随宜诱引。
量权授法。
感发心敬。
合掌而退。
高祖建太原
四远咸萃。
惟道在生灵。
义居乘福。
即率侣晋阳
住凝定寺。
禅学数百。
清肃成规。
道俗钦承。
贵贱恭仰。
及皇旗南指。
三辅无尘。
义宁二年
率子弟二十馀人。
奉庆京邑
武皇夙承嘉望。
待之若仙。
引登太极。
叙之殊礼。
左仆射魏国公裴寂
第中别院。
置僧住所。
邀延众居。
亟历寒暑。
业新弥厉。
蓝田山化感寺。
沙门灵润智信智光等。
义解钩玄。
妙崇心学。
同气相求。
延住彼山。
挕缘聚结。
其赴如云。
武德五年
入于介山
创聚禅侣。
观者至止。
陶铸尘心。
又于汾州介休县治。
严寺。
赫然宏壮。
有类神宫。
师资肃穆。
忽因遘疾。
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五日
卒于城寺。
春秋七十有一。
李并盛唐 699 — 7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9—764 【介绍】: 赵郡高邑人
明经登第,直崇文馆
玄宗开元十三年,为雍丘
后历交城榆次
萧县,治汴水之害,民歌其政。
太原法曹参军
安史乱起,守城有功,累迁太子右谕德
官至扬州右司马
仆固怀恩唐 ? — 765
怀恩。
铁勒部人。
世袭都督
天宝中左领军大将军
郭子仪李光弼广平王破贼。
前后皆立殊功。
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
封丰国公
乾元二年进封大宁郡王
工部尚书
代宗即位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河北副元帅尚书左仆射中书令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单于镇北大都护方节度使
太子少师
充朔方都知兵马使节度副大使
广德改元
册勋拜太保
仍赐铁券。
名藏太庙。
画像淩烟阁。
辛云京与怀恩有隙。
奏其反状。
怀恩令子玚率众攻云京
进围榆次
朝廷以郭子仪代怀恩。
子仪河中
怀恩率麾下数百骑渡河。
北走灵武
啸聚亡命。
上念其勋旧。
遥授太师中书令大宁王
永泰元年
怀恩糺合诸番。
南犯京师
鸣沙县病甚。
还死灵武
部曲焚其尸以葬。
李袭吉唐末 ? — 90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6 【介绍】: 名或作习吉
唐末洛阳人
自言为李林甫之后,父李图为洛阳,因家焉。
僖宗乾符中进士,为河中节度使李都榷盐判官
后之晋为榆次,遂为李克用掌书记,迁节度副使,官至谏议大夫
尝为克用作书谕梁,辞甚辨丽,多传于世。
袭吉博学,多知唐故事。
为人恬淡,以文辞自娱。
袭吉
洛阳人
言左相林甫之后。
乾符末进士
遇乱避地河中。
节度使李都为榷盐判官
后去之太原
李克用署为府掾
出为榆次
光启初署为掌书记
三年节度副使
右谏议大夫
天祐三年卒。
后唐同光二年追赠礼部尚书
边光范后唐 901 — 9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973 【介绍】: 并州阳曲人字子仪
后唐时起家榆次
历仕后晋后汉后周,有吏才,官至户部侍郎
宋初征泽、潞,受命为前军转运。
累迁知襄州,兼桥道使,修道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
官终御史中丞
全宋文·卷一○
边光范(九○一——九七三)字子仪并州阳曲(今山西定襄)人。
性谦退和雅,有吏材。
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
历仕
入宋,拜太常卿建隆中襄州开宝中御史中丞
开宝六年卒,年七十三。
宋史》卷二六二有传。
光范字子仪
并州阳曲人
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
召为殿中丞
长兴四年太常丞
晋天福中累迁光禄少卿
少帝即位
右谏议大夫
给事中
开运元年权知郑州
二年入为枢密直学士
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
翰林学士
汉初改检校刑部尚书卫尉卿
周广顺初出知陈州
秘书监
召拜御史中丞
复为礼部侍郎
世宗即位
刑部侍郎
户部
开宝四年卒。
侯章五代至宋初 ? — 96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7 【介绍】: 并州榆次人
初仕后唐
后晋出帝开运末,为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
后汉隐帝乾祐初,镇邠州,无善政,傲上剥下,以贪猥闻。
后周世宗即位,累为武胜军节度
宋太祖建隆元年,罢节镇,授太子太师封楚国公
伊审徵后蜀至宋初 914 — 9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4—988 【介绍】: 并州人字申图
初随父仕后蜀,累官宁江军节度同平章事,进掌机务,常以康济经略为己任。
宋师入境,首奉降表,时人笑之。
归宋,授静难军节度,移镇延安,官至右屯卫上将军、判右金吾卫仗。
翟守素五代至宋初 922 — 9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2—992 【介绍】: 济州任城人字昭俭
后晋出帝天福中,以父荫补殿直
后周世宗时为承天军使
宋太祖乾德中,为引进副使,从王金斌伐蜀。
蜀平,擢判四方馆事,复入经略诸郡,以防变乱。
开宝三年,为剑南十州都巡检使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塞河决,平山洞蛮。
吴越降,为两浙诸州兵马都监,安抚诸郡,知杭州
后历知延州大名府潞州凤翔府,为并州兵马钤辖,屯夏州,徙石州
以老病乞归。
历事四朝,所至有治绩。
断狱谨慎,宽仁容众。
张永德南唐至宋初 928 — 10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8—1000 【介绍】: 并州阳曲人字抱一
后周太祖婿。
世宗时从征南唐契丹,以战功官至殿前都点检,旋解禁卫兵权,加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恭帝时忠武军节度使
曾资助赵匡胤聘纳孝明皇后。
入宋,加兼侍中,授武胜军节度使太祖常待以故旧之礼。
安化军泰宁军节度使河北路排阵使
真宗时封卫国公,授检校太师彰德军节度、知天雄军。
全宋文·卷四九
张永德(九二八——一○○○)字抱一并州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周太祖婿。
太祖登位,授永德左卫将军、内殿直小底四班都知,加驸马都尉,领和州刺史
后擢殿前都指挥史。
世宗时从征南唐契丹,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恭帝时忠武军节度使
宋太祖即位,加兼侍中,授武胜军节度使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封邓国公,历知州节度都部署
真宗即位封卫国公
咸平三年秋卒,年七十三。
宋史》卷二五五有传。
袁继忠五代至宋初 938 — 9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8—992 【介绍】: 并州人
后周时,以父任补右班殿直
宋太祖乾德中从征
蜀平,知云安军
太宗时屡立战功。
淳化初引进使
性长厚忠谨,前后赐赉钜万,悉以犒赏士卒。
死之日,家无余财。
符昭愿五代至宋初 945 — 10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1001 【介绍】: 陈州宛丘人字致恭
符彦卿子。
后周广顺中以荫补天雄军牙职,领兴州刺史
宋太祖开宝七年,累迁西京作坊副使
太宗北汉,为御营四面巡检使
及攻辽于幽州,与定国军节度宋偓率兵置砦城南。
师还,拜蔡州刺史,知澶二州
复移并门兼副部署
真宗咸平初,任天雄军、邢州钤辖
以疾归朝,赐名方御药,拜本州防御使,寻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