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文库
处治废太子党与诏开皇二十年十月乙丑 南北朝末隋初 · 杨坚
 出处:全隋文卷二
自古以来,朝危国乱,皆邪臣佞媚,凶党扇惑,致使祸及宗社,毒流兆庶。
若不标明典宪,何以肃清天下!
左卫大将军五原郡公元旻,任掌兵卫,委以心膂,陪侍左右,恩宠隆渥;
乃包藏奸伏,离间君亲,崇长厉阶,最为魁首。
太子左庶子唐令则,策名储贰,位长宫僚,谄曲取容,音技自进,躬执乐器,亲教内人,赞成骄侈,导引非法。
太子令邹文腾,专行左道,偏被亲昵,心腹委付,钜细关知,占问国家,希觊灾祸。
左卫率司马夏侯福,内事谄谀,外作威势,陵侮上下,褒浊宫闱
典膳监元淹,谬陈爱憎,开示怨隙,妄起讪谤,潜行离阻,进引妖巫,营事厌祷。
吏部侍郎萧子宝,往居省阁,旧非宫臣,禀性浮躁,用怀轻险,进画奸谋,要射荣利,经营间构,开造祸端。
前主玺下士何竦,假托玄象,妄说妖怪,志图祸乱,心在速发,兼制奇器异服,皆竦规摹,增长骄奢,糜费百姓。
凡此七人,为害乃甚,并处斩,妻妾子孙皆悉没官。
车骑将军阎毗东郡崔君绰、游骑尉沈福瀛州民章仇太翼等四人,所为之事,皆是悖恶,论其状迹,罪合极刑。
但朕情存好生,未能尽戮,可并特免死,各决杖一百,身及妻子资财田宅,悉可没官。
副将大匠高龙乂,豫追番丁,辄配东宫使役,营造亭舍,进入春坊
率更令晋文建,通直散骑侍郎、判司农少卿事元衡,料度之外,私自出给,虚破丁功,擅割园地。
并处自尽(《隋书·房陵王勇传》,《北史》七十一)
东宫官谥议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夫服勤官次。景行有彰。
终身则敬忌不忘。请诔而褒崇匪吝。
某人端明立身。公正楷俗。
践扬名级。晖映士林。
适自入奉承华。毗储季。
克宣令范。廉正有称。
谨按谥法云。廉直经正曰敬。
献岁宫臣 隋 · 杨广
 押庚韵
三元建(岁时杂咏作逮。)上京,六佾宴(《初学记》缺此字。)
朱庭容卫肃,青天春气明。
朝光(岁时杂咏作元。)动剑彩(岁时杂记作敛彩。),长阶分佩声。
酒阑钟磬息,欣观(文苑作睹。)乐成(○《初学记》四。古今岁时杂咏一。文苑英华百七十二。《诗纪》百二十。)
百官相见仪奏乾德二年九月 后周 · 陶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宋史》卷一一八《礼志》二一、《宋会要辑稿》仪制五之一(第二册第一九一六页)
省官除授、假使出入,并参宰相起居郎以下参同舍人
五品以上官,遇于涂,敛马侧立,须其过。
常侍以下遇三公三师尚书令,引避;
其值仆射,敛马侧立。
御史大夫中丞皆分路行。
起居郎以下避仆射,遇大夫,敛马侧立;
中丞,分路。
尚书丞郎郎中员外并参三师三公、令、仆,郎中员外兼参左右丞、本行尚书侍郎及本辖左右司郎中、员外
御史大夫以下参三师三公尚书令中丞兼参大夫知杂事中丞三院御史兼参知杂及本院之长。
大夫尚书令以上,遇仆射,敛马侧立而避。
大夫尚书丞郎、两省官诸司三品以上、金吾大将军统军上将军,皆分路。
馀官遇中丞,悉引避。
知杂兼避中丞,遇左右丞敛马侧立,馀皆分路。
郎中少卿监大将军以下,皆避知杂
三院同行,如知杂之例。
少卿监并参本司长官,丞参少卿
诸司三品遇仆射于途,皆引避。
诸卫大将军参本卫上将军
东宫官参隔品。
凡参者若遇于途,皆避。
公参之礼,列拜堂上,位高受参者答焉。
四赤县令初见尹,趋庭,受拜后升厅如客礼。
内客省使宰相枢密使以客礼,閤门使以上列拜,皆答,客省副使通事舍人诸司使枢密承旨不答焉。
枢密使副、宣徽使皆差降其礼,供奉官殿直教坊使副、辞令官、伎术官并趋庭,倨受。
诸司副使大使通事舍人閤门使防禦团练刺史谒本道节帅节度防禦团练副使谒本使,并具军容趋庭,延以客礼。
少尹幕府于本院长官悉拜。
防禦团练判官谒本道节帅,并趋庭。
上佐、州县官宰相枢密使及本属长官,并拜于庭(天长、雄武等军使宰相枢密亦如之。)
参本府宾幕官曹掾,县簿、尉参令,皆拜。
王府官见亲王如宾职见使长,府县官兼三馆职者见大尹同。
县令、六品以下未尝参官,见宰相枢密及本司长官,并拜阶上。
流外见流内品官,并趋庭。
诸司非相统摄,皆称移牒。
分路者不得笼街及占中道,依秩序以分左右。
遇于驿舍,非相统摄及名位县隔,先至者居之。
台省官当通官呵止者,旧式。
文武官不得假借呼称,以紊朝制。
当避路者,若被宣召及有所捕逐,许横度焉。
请以太子三师为表首议乾德二年六月 后周 · 陶谷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宋会要辑稿》仪制七之一四(第二册第一九五六页)、《宋史》卷一二○《礼志》二三
按唐制,上台、东宫并是廷臣,当时以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为正宰相
贞观末,带同中书门下三品者方为宰相
贞观中太子太师长孙无忌、太子太傅房玄龄、太子太保萧瑀并免师傅之任,许之,以萧瑀同中书门下三品,东宫三师之为重明矣。
马周中书令,兼左庶子
高宗显庆中中书令来济太子宾客崔敦礼太子少师
当时仆射为正宰相,犹居少师之下。
仆射既非宰臣,合在太子三师之下,理固不疑。
若以宫僚非廷臣,即宰相岂当兼领?
今若先二品而后一品,升后列而退前班,紊其等威,事恐非顺。
请以太子三师为表首。
翠华歌奉寄白岩乔司马 明 · 皇甫涍
 出处:皇甫少玄集卷十八
翠华遥在钟山侧,五云松柏空愁色。
长干街头飞落花,秦淮树上啼早鸦。
雁门旌旗塞江口,蛾眉哭声彻南斗。
翩翩渔猎百草长,紫鳞白额随龙骧。
赤心将军射雕手,马上弯弓天子傍。
京尘北风暗麟玉,梨园子弟争驰逐。
彭蠡中丞赤松,留都司马哀黄竹
御苑朝天杨柳垂,锦缆牙樯那得知。
寄书惆怅话王室,一夜秋风鬓欲丝。
左右仆射东宫三师为表首议乾德二年六月 五代至宋初 · 窦仪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皇朝文鉴》卷一○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九、《宋会要辑稿》仪制七之一五(第二册第一九五七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
尚书省牒,奉前月二十八日敕节文,御史台太常礼院左右仆射、东宫三师为表首,未有所从,令臣等参议以闻者。
臣等今详东宫三师为表首,讨论故实,全无證据。
左右仆射,援引制敕,合为表首者,其事有六。
谨按《周官》,先叙六官
又准《六典》,尚书为百官之本。
今自一品至六品常参官,每班以尚书省官为首,则仆射合为表首一也。
又按《唐会要》及《礼阁新仪》,贞元二年十月七日御史台奏:每有庆贺及须上表,并令上公行之;
如无上公,即尚书令、仆已下行之。
嗣王合随宗正,若有班位,合依王品。
此则嗣王虽一品,不得为表首二也。
又据故事,仆射位次三公,则仆射合为表首三也。
又准故事,仆射是百寮师长,即无东宫一品为师长之文。
是知上台表章,仆射当为表首四也。
又准晋天福二年敕节文:今后凡有谢贺上表,并令上公行之;
三公阙,令仆射行之。
则上台表章,仆射当为表首五也。
又立班之制,卑者先入后出,尊者后入先出。
见今东宫一品立定,仆射乃入。
仆射既退,两省班退后,东宫一品方出。
即轻先重后之礼较然可知。
仆射合为表首六也。
伏以百王仪制,历代遵承,凡欲改更,必求典故。
御史台检讨有凭,事理甚允。
议者或引百寮起居之日,宰相偶不押班东宫一品在前,不可却通仆射
臣等答曰:必若合通前立之者,则两省官班在前,如通最在前班,必宰相之次为首,则非上台仆射而谁?
又曰:一品为尊,二品为次。
臣等答曰:班秩之内,紧慢是分,或有自四品入三品为黜官,丞郎卿监是也;
四品入五品为进秩,少卿郎中是也。
四品在三品之上,诸行侍郎卿监是也;
七品、八品在杂五品之上,殿中侍御史、补阙、拾遗、监察于三丞、五博是也。
若不以省台紧慢次第相准,居此官者肯以品为定乎?
又大凡尊卑各有伦等,虽系君臣之际,可论父子之间。
上台则君父之官也,东宫则臣子之官也。
若或品位悬邈,亦可尊卑各申。
奈将台职紧慢不同,实恐统摄不得。
假若轻重虽等,亦须推奖上台。
议者又曰:新定合班,最可为准。
臣等答曰:近敕合班之位,仆射与东宫三师不曾改移。
上件所引故实、敕文,当时与今无异。
此乃仍旧,不是新条。
又议者曰:仆射重轻,不同往日。
臣等答曰:此官崇重,仪亚三公,上事旧规,典册具在。
公参之礼,立朝之仪,见今可知,何曾损减?
又议者曰:假如百寮同署一状,必须依次署名。
臣等答曰:此议只为表章,独以一人结衔为首,且云「文武百寮臣等」,此则是总统文武众官。
见有正衙重官,太子宫臣难以为首。
若援引依次连署,实又与此不同。
又议者曰:表首之人,近亦曾有三少
臣等答曰:今为在朝见有仆射表首,难定宫臣
历朝典据分明,都来不取,近或重轻颠倒,却引为凭。
脱或不论官曹,不取紧慢,不以近尊为重,但只据品而言,则上来班位于资品,以至仆射出入,今后并合改更。
若变旧章,于时何益?
臣等欲请依唐贞元晋天福诸故实,并今御史台众议,以仆射为表首。
一则正上台之纲纪,一则遵历代之楷模,免至凿空,骤从臆说,俾其名分,不至夺伦。
奉和献岁宫臣 隋末唐初 · 虞世南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履端初起节,长苑命高筵
肆夏喧金奏,重润响朱弦。
春光催柳色,日彩泛槐烟。
微臣同滥吹,谬得仰钧天。
永穆陵复土随龙除官甚盛 南宋至元初 · 陈杰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故王沉愤九重泉,先帝焦劳四十年。
已有含桃荐新庙,独无麦饭洒荒阡。
挽回天怒当初政,扶植人伦在众贤。
此邸最关宗社计,加恩莫放代来先。
题山水扇面 其二 元末明初 · 胡奎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雨过嵩阳玉女峰,峰头云气总随龙
至今一片青天月,挂在西溪石上
魏王泰物料踰东宫 隋末唐初 · 褚遂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遂良言。昔圣人制礼。
尊嫡卑庶。谓之储君
道亚睿极。其为崇重。
用物不计。泉货财帛。
与王者共之。庶子体卑。
不得为例。所以塞嫌疑之渐。
除祸乱之源。而先王必本人情。
然后制法。知有国家。
有嫡庶。然庶子虽爱。
不得超越嫡子。正体特须尊崇。
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当亲者疏。
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
乘机而动。私恩害公。
或至乱国。伏惟陛下功超邃古。
道冠百王。发号施令。
为世作法。一日万几。
未尽其美。臣职在谏诤。
无容静默。伏见东宫料物。
岁得四万段。付市货卖。
凡直一万一千贯文。魏王支别封及廪物。
一年凡直一万六千贯文。此便储后俸料。
翻少于诸藩。朝野闻见。
以为非是。陛下往年行幸。
洛阳还。太子于阙首献食。
家令无物可用。遂内出绫䌽。
货充鼎实。预是宫臣
谁不闻见。陛下以为魏府支用见不足。
人多费广。此理可通。
然则至于储君。更宜增益。
臣谨按汉明帝披舆地图。等储君户口诸子。
租岁不过二千万。明德马后为言。
亦不偏得。此则防其嗜欲。
节其骄恣。伏愿陛下颇择汉法。
宏荡无偏。储君之用。
微附古昔。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
至于成立。上圣深慈。
偏所钟爱。传曰。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
忠孝恭俭。义方之谓。
国家于东宫。略同魏府。
即目所睹。未有殊别。
语其将来。不可不虑。
若多其室宇。唯欲崇高
赐以金贝。使其盈积。
家人多于馀国。良马超于列藩。
王成童之年。已得如此。
长世以后。嗜欲方生。
岁增则欣喜。微减则失意。
财多则溢。罕有克全。
宠禄过骄。安能自制。
汉窦太后景帝。并不识义方之理。
遂骄恣梁孝王。封四十馀城。
苑方三百里。大营宫室。
复道弥望。积财镪巨万计。
入警出跸。小不得意。
发病而死。宣帝亦骄恣淮阳宪王
几至放败。赖其辅以退让之臣。
仅乃获免。且魏王既新出閤。
恒存礼制。言提其耳。
且示节俭。自可在后月加岁增。
爱子岂虑不足。微臣庸暗。
不知大体。所有管见。
愿悉言之。特愿天明曲垂省览。
即日诸王僚佐。皆选上才。
或干职有馀。识见犹阙。
莫不诱王财贿。偏曲闻奏。
他王皆不得。我王独得之。
以此自矜。以兹为美。
即日僚佐。率多如此。
愚臣所见。特谓不然。
传曰。上之化下。
如风之靡草也。则众人万语。
不及陛下一言能成就保全。唯在陛下留意子弟。
置严师傅。诸王之国。
弟归藩。何尝不德音恳切。
示其成败。此皆皇唐美制。
以为称首。诸王尊奉。
则无愆失。然则刍荛之说。
更有可观。愚臣千虑。
或一可采。伏愿陛下广加教谕
他王皆求请。有一王独足。
陛下则崇赏之。他王皆戏。
有一王独爱学。陛下则崇赏之。
他王好猎。有一王独不游。
陛下则崇赏之。他王皆营作。
有一王独静处。陛下则崇赏之。
上好之则下为之。上赏之则下趋之。
雕琢诸王。皆成退素。
如斯陷败。臣所不闻。
薰风所扇。日驰千里。
既教之以谦俭。又劝之以文学
惟忠惟孝。因而奖之。
道德齐礼。乃为良器。
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者也。
臣以不才。叨居谏职。
甘从鼎镬。轻敢以闻。
烦讟之愆。伏增战慄。
皇太子 初唐 · 薛元超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九
元超启。
臣闻位隆载鼎。
居之者匪易。
业峻承祧。
守之者为重。
何则。
天下之本。
属在元良
历选前修。
蔼寻往传。
伏惟殿下画堂凝祉。
幼彰岐嶷。
雕宫诞睿。
夙擅温文。
大孝因心。
不由于外奖。
深仁植学。
惟禀于自然。
故能聿膺景福。
式光正绪。
皇基永固。
宸构克昌。
加以识赡机物。
天姿独秀。
生知之量。
振古莫俦。
比者监守务殷。
亲览政事。
所关视听。
决断如流。
凡在朝野。
佥论归美。
况臣委质阶陛。
齿迹宫闱
闻喜跃。
实百恒品。
区区所望。
惟愿盛德日新。
励兹三善。
无忘四术。
率土苍生幸甚。
见去年之内。
数召学士等入。
讨论经籍亹亹不倦。
此之令问。
播于迩遐。
在外闻者。
谁不欣然。
今夏已来。
接对遂简。
讲艺之道。
有谢曩时。
臣之事君。
在于无隐。
敢缘兹义。
辄献愚忠。
但臣知识庸浅。
未足以发明雅训。
求之史传。
请扬搉而言焉。
昔汉苑招贤。
高轩洞敞。
曹园爱客。
飞盖连阴。
此乃副君之待士也。
亦有推心郑众
每伫于咨询。
降礼桓荣
用承于诲命。
此则副君之尊师也。
魏太祖并州
太子在邺。
颇出畋猎。
崔季圭进而谏曰。
盘于游田。
书之所诫。
鲁侯观鱼。
春秋讥之。
周孔之格言。
二经之明义也。
深惟储副以身为宝。
今忽驰骛陵险。
诚有识者所以恻心。
太子燔翳捐毕。
以塞众望。
太子报曰。
昨奉嘉命。
广开正路。
翳巳坏矣。
毕亦去焉。
师傅之言。
实获我心。
晋明帝之在东宫
中庶子温峤中舍人阮放谏马射曰。
臣闻千金之子。
犹不垂堂。
以万乘之贰。
若有骇驷之艰。
岂可不熟念。
殿下纵一日之娱。
忘万代之基。
凡人犹知其不可。
况在圣明。
太子答云。
省所陈。
明卿等动静数示。
此则副君之纳谏。
不以为嫌者也。
非独一时之美事。
固亦千载之芳猷。
且思患预防。
著于易象。
乐不可极。
陈之礼经。
列圣典谟。
可为龟镜。
殿下昔在藩邸。
时以打毬为戏。
当此之日。
已经坠马。
近取诸身。
足为深鉴。
又陛下仁孝之德。
闻于四海。
自车驾发后。
天慈许入苑内。
臣窃惟殿下之意。
既承恩旨。
始复出游。
适以上副圣怀。
非徇盘游之乐。
固以苑囿之地。
草树极深。
绝磴危峤。
往往而有。
控纤离之马。
影踰流电。
拥太阿之剑。
气骇奔星。
截轻禽。
逐狡兔。
倘有冲动之变。
虽悔何追。
如户奴等色。
非是一种。
或反逆之裔。
或破亡之馀。
夷狄遗丑。
兼在其数。
密计凶谋。
理难悬测。
忽有潜心翳荟。
侍卫不虞。
白龙鱼服
事出虑表。
臣每一思至此。
魂爽飞越
夫为人子者。
不登高。
不临深。
恐近于危辱也。
乐正子春下堂伤足。
数月不出。
犹有忧色。
弟子问之。
子春曰。
君子跬步不敢忘孝之道。
是以有忧色也。
子春匹夫。
尚知爱其身体。
储后之尊。
何可以不慎焉。
傥马逢惊佚。
微致毁伤。
岂不上贻二圣之忧。
下乖兆人之望。
伏谓打毬驰射。
深是危机。
天后所赐诫书。
殷勤至切。
网罗今古。
罕得名言。
窃循旨要。
在于披怀虚已。
书云。
山林隐逸。
草泽高人。
总萃春坊
冀朝夕设对。
采其匡赞。
广纳忠规。
机务之馀。
游心坟籍。
莹襟灵于艺圃
散耳目于书林。
披帙横经。
克勤无怠。
此之至戒。
亦何不思。
殿下敦崇儒术。
阐扬文艺。
爰置学士
奖拔人物。
应斯举者。
若登龙津
莫不延颈企踵。
恩承顾盼。
皆愿堕肝胆。
露款诚。
布衣之交。
一言相托。
尚有怀知已之遇。
衔国士之恩。
殿下数存接引。
与其切磋道义。
竭忠进善。
必日有异闻。
则玉裕弥光。
金声自远。
顷日时景炎爝。
不敢望以引召。
今高秋戒序。
景物渐凉。
伏乞听政馀閒。
留情坟典。
所读班史。
请毕残功。
前者别敕赐物。
本录殿下书进时。
请临池染翰。
使笔力转遒。
仍请逐月一两度。
总唤学士
因为设食。
文学张君相素明庄老。
命之谈说。
能畅元风。
殿下假以温颜。
人各申其艺业。
钩深理窟者思愤怀蛟。
摭实词条者文成吐凤。
此亦一时之奇观。
可以澡虑怡神。
预在宫僚
人知自效。
便僻取容者疏之。
正直不挠者亲之。
弃不急之务而省游娱。
绝无益之欲而敦节俭。
以儒墨为城池。
翱翔其际。
以礼义为干橹。
栖息其间。
一则遵天后诫书。
不敢失坠。
二则挹古人遗范。
有所发挥。
岂不美欤。
岂不盛欤。
殿下居养德之辰。
天下属望。
聪明睿智。
何所不察。
若稍加引纳。
广德音。
臣曲荷财成。
滥蒙委任。
云雨之施。
预沾于品物。
邱山之恩。
久越于涯涘。
惧速官谤。
罔寘心灵。
不揆謏闻。
轻陈短见。
庶同纤壒。
敢类涓埃。
所冀增山之高。
裨海之润。
元超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谨言。
逍遥咏 其三 北宋 · 赵炅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含胎长养尽笼罗(原注:始自一阳,迨乎秋望,在胎十月,含育英华。凡云长养之资,尽在笼罗之内。),岂离玄谈道理么(原注:圣人谈其玄门,后学慕其师范,虽千变万化,然岂离于妙道耶。)
狐兔几曾能乳马(原注:燕雀不生于凤皇,狐兔不乳于良马,得非性贵纯一,小不育大者乎。),麦田断定不生禾(原注:蓬麻性异,禾麦根殊,且夫道尚真淳,丹经诫杂,是知一气不可相乱也,)
目前便是真佳境(原注:抱朴守素,道岂远乎?丹田或合于药虚,目前便为于真境。),汞内消停自合和(原注:以四神之灵,和二气之妙,汞内之消停得所,玄中之寥廓自通,里外体和,长生可保。)
认取门庭深见解(原注:开二八之门,随龙虎之候,依之修鍊,便契杳冥,体认不虚,是深见解矣。),红砂奇异涌恒河(原注:丹台告晓。金鼎成功,赫奕红砂,显彰奇异,涌变无尽,如昆秋之注恒水焉。)
补史十忠诗(十首并序) 其四 参政丞相事陆公秀夫 宋末元初 · 刘埙
 押阳韵
天地无托足,海天同隰光。
明知复何为,不忍隳三纲。
祼荐觊少延,讴歌宁远忘。
或者在齐,聊且帝一方。
竭蹶竟委顿,臣谋非不臧。
运去天莫留,力尽心弥强。
终不负吾主,名义天地长。
怀玺随龙游,举室水中央。
斯人文华士,乃尔百鍊钢。
机云傥通谱,应羞朝洛阳
王述谓子痴1098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五、《历代名贤确论》卷六○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王坦之为桓温长史
温欲为子求婚于坦之
及还家省父,而爱之,虽长大,犹抱置膝上。
坦之因言温意,大怒,即排下,曰:「汝竟痴耶,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
坦之乃辞以他故。
温曰:「此尊君不肯耳」。
乃止。
若以辞婚得罪于温,以至狼狈,则见痴。
若以婚姻从桓温者,则见坦之之痴。
王述年迫悬车,上疏乞骸骨,曰:「臣曾祖父魏司空昶白文皇帝曰:『昔与南阳宗世林,共为东宫官属。
世林少得好名,州里瞻敬。
及其年老,汲汲自谋,遂见废弃,时人咸共笑之。
若天假其寿,致仕之年,不为此公婆娑之事』。
其言慷慨,乃实训戒」。
迎龙曲 元末明初 · 胡奎
 出处:明诗纪事 甲签·卷二十二
朝迎龙,暮迎龙,旱火烧天龙在宫。
县官投牒石潭中,山南山北鼓逢逢。
蜿蜒跃入杨枝水,山云一缕随龙起。
龙未离山雨到城,城中三日不得晴。
明朝打鼓送龙去,愿龙十日行一雨。
种田有水刈乾,年年谢龙神亦欢。
上论不当立伪学之禁书嘉泰元年九月 宋 · 吕祖泰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四、《道命录》卷七下、《两朝纲目备要》卷六、庆元党禁、《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二九、《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一二、《宋史》卷四五五《吕祖泰传》、《南宋书》卷四五、《金华先民传》卷四、《经世八编》卷一二五、《宋史纪事本末》卷一二、《续资治通鉴》卷一五五、《宋忠定赵周王别录》卷五
九月十一日进士吕祖泰谨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臣闻道与学,自古所恃以为国也。
丞相汝愚,今之有大勋劳者也。
立伪学之禁,逐汝愚之党,是将空陛下之国,而陛下不知悟邪?
陈自强何人也?
徒以侂胄童孺之师,躐致禁从,陛下旧学之臣,若彭龟年等今安在哉?
苏师旦平江之吏胥;
周筠,韩氏之厮役,人共知之。
师旦乃以潜邸随龙,周筠以皇后亲属,俱至大官,不知陛下在潜邸时,果识所谓苏师旦者乎?
椒房之亲,果有厮役之周筠者乎?
其自尊大而卑陵朝廷,一至于此!
愿陛下亟诛侂胄及苏师旦、周筠,而罢逐陈自强之徒。
故大臣在者,独周必大可用,宜以代其任。
不然,事将不测,惟陛下亟图之。
臣昧死再拜。
清狂丁未 清 · 黎简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五百四峰堂诗钞卷十七
朝暮海光阔,东南日晷长。
中原动晼晚,平地气苍凉。
舴艋随龙户,芙蓉漫水乡。
江天媚暄暖,衣食足清狂。
徐员外太子舍人寓直之作 初唐 · 郭震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太子元良宫臣伟长
除荣辞会府,直宿总书坊。
露湿幽岩,风吹便坐
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
叶死无气,荷枯水不香。
遥闻秋兴作,言是晋中郎。
懿昭世孙挽词壬申 清 · 南有容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䨓渊集卷之六
疏派璇潢正,隆名玉册煌。
青丘磐石国,朱芾室家王。
接曜前星后,依光北极傍。
麟雎相应瑞,鸾凤自雕章。
在抱知尧舜,含饴乐姒姜。
未言能辨字,随指不迷方。
孝爱形时见,聪明嘿处藏。
瞻聆均拭耸,讴颂溢陵冈。
若有其来意,胡然适去忙。
笑咷俄顷变,苗秀古今伤。
匣宝悽新故,笥衣委短长。
宿温留御膝,馀弄僾慈床。
谥法应垂永,廞仪不用殇。
悠悠辞玉阙,缈缈陟云乡。
仙仗悲初路,宫僚宛旧行。
群工今日望,观理圣躬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