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文库
神仗儿 明 · 汤显祖
 出处:六十种曲 紫箫记 第七出
宫臣上:灵辰青昊。
春晖日耀。
听流莺报道。
今岁风光及蚤。
喜人日是今朝。
广袖欲登高。
忽听西园召。
皇孙南郡王冠议 南齐 · 王俭
 出处:全齐文卷十一
皇孙冠事,历代所无,礼虽有嫡子,无嫡孙,然而地居正体,下及五世。
南郡王体自储晖,实惟国裔,元服之典,宜异列蕃。
案《士冠礼》:「主人玄冠朝服,宾加其冠,赞者结缨」。
郑玄云:「主人,冠者之父兄也」。
寻其言及父兄,则明祖在,父不为主也。
《大戴礼记·公冠篇》云:「公冠自为主,四加玄冕,以卿为宾」。
此则继体之君及帝之庶子,不得称子者也。
《小戴礼记·冠义》云:「冠于阼,以著代也。
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注称「嫡子冠于阼,庶子冠于房」。
《记》又云:「古者重冠,故行之于庙,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据此而言,弥与郑注《仪礼》相会。
是故中朝以来,太子冠则皇帝临轩,司徒加冠,光禄赞冠。
诸王郎中加冠,中尉赞冠。
今同于储皇则重,依于诸王则轻。
又《春秋》之义,「不以父命辞王父命」,《礼》「父在斯为子,君在斯为臣」,皇太子居臣子之节,无专用之道。
南郡虽处蕃国,非支庶之列,宜禀天朝之命,微申冠阼之礼。
晋武帝诏称汉、魏遣使冠诸王,非古正典。
此盖谓庶子封王,合依公冠自主之义,至于国之长孙,遣使惟允。
宜使太常持节加冠,大鸿胪为赞,醮酒之仪,亦归二卿,祝醮之辞,附准经记,别更撰立,不依蕃国常体。
国官陪位拜贺,自依旧章。
其日内外二品清官以上,诣止车集贺,并诣东宫南门通笺。
别日上礼,宫臣亦诣门称贺,如上台之仪。
既冠之后,克日谒庙,以弘尊祖之义。
此既大典,宜通关八座丞郎,并下二学详议(《南齐书·礼志》上。永明五年,有司奏南郡王昭业冠,求仪注未有前准。尚书令王俭议。又见《通典》五十六。)
奏请罢颜岐职事疏靖康元年七月二十八日 宋 · 胡舜陟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五、《胡少师总集》卷二、《靖康要录》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窃观陆贽奉天制书,武人悍夫闻之,无不感动流涕。
封敷作诏,慰边将伤痍者,语切而理胜,有补于时。
今国家多事,兵革方兴,宜得语言侍从之臣如辈,高文大笔,诞扬德意。
伏见朝廷赐颜岐出身,使为中书舍人
岐之名迹初不闻于人,及赐出身,居词掖,人已疑骇;
令为书命,动辄乖缪,士夫传笑,以为口实,播告四方,有累初政。
岐之为文,初不知句法文律古今所承用者,但肆意妄言,不中绳约,多或冗长,少或不足,褒或过实,贬或失真,固不足以润色皇猷,鼓舞天下。
其有害于理者,臣请言之:《除晁说之中书舍人制》曰:「知世掌美,又润色于丝纶」。
此用杜甫诗「欲知世掌丝纶美」之句,乃曰「知世掌美」,成何等语耶?
《除孙傅侍读制》曰:「朕念元子出就外傅,从学之始。
左右前后,羽翼既多,宜得知孔氏正道者,以长率之」。
东宫官词也。
傅已罢东宫官矣,侍读而为此语,岂非昏谬之甚乎?
郡守承流宣化也,《怀州霍安国再任》乃曰:「宣流河内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除钱伯言真定》乃曰:「增重运筹之胜」。
至于可怪之语,若《除程瑀正言》曰「送丽使金,士望任体」;
《许景衡兼太子谕德》曰「心静身安」;
《李旦屯田员外郎》曰「稍迁应宿之郎,增耀起土之部」;
《王云出守》曰「昔自琐闱之拜,肃持金国之书」。
其词不典如此,奈何处以代言之任?
当今能文者甚多,何必用污辱训诰?
伏望罢职事,所有赐出身指挥,乞不施行。
奏请诏东宫官孟子靖康元年八月七日 宋 · 胡舜陟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五、《胡少师总集》卷二、《靖康要录》卷一○、《宋史》卷三七八《胡舜陟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见中书舍人晁说之奏,乞皇太子讲《孝经》,读《论语》,閒日读《尔雅》,而废《孟子》。
臣窃谓孔氏之后,深得圣道者孟子而已。
汉扬雄曰:「诸子者,以其知异于孔子也,孟子异乎不异」。
又曰:「孟子知言之要,知德之奥,非苟知之,亦允蹈之」。
唐韩愈以为「道者尧传之舜,舜传之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孔子传之孟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又曰:「孟氏醇乎醇,功不在禹下」。
又曰:「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本朝欧阳修曰:「孔子之后,惟孟轲最知道」。
苏洵曰:「孟子之文,语约而意深」。
苏轼曰:「自孔子没,诸子各以其所闻箸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
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矣」。
又曰:「晚而读《孟子》,而后观乎百家小说而不乱」。
神宗皇帝圣学高明,尤好其书,故以之设科取士。
说之本州县俗吏,初无学术,岂知孟子
乃以为百家而黜之,不惟欺罔圣聪,使皇太子不闻七篇之义,以开发智慧。
臣恐此说一传,惑天下学者,使后进相习成风,妄出臆见,诋经诮史,无所不至,害教甚矣。
愿陛下诏东宫官依旧例先读《论语》,次读《孟子》。
咸淳辛未十二月初一日转对劄子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二、《陵阳先生集》卷八
臣一介疏贱,误玷周行,每窃惟念,自先臣子才以来,世受国恩,至深至厚,涓埃未报,日惧空官。
兹者皇帝陛下视朔前殿,诸门洞开,旦气清明,而臣以此时猥当转对,天光所临,其敢具文以塞故事?
臣尝伏读国史,窃观元祐三年五月一日苏轼转对,条陈三事。
其一条曰:「唐太宗司门令式云: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与仗家引奏,不许关碍。
祖宗之制,自两省两制近臣、六曹监长贰有所欲言,及典大藩镇、奉使一路,出入辞见,皆得奏事殿上。
其馀小臣布衣,亦时特赐召问。
非独以通下情、知外事,亦以考察群臣能否情伪,非苟而已。
伏望更与大臣商议,除台谏、开封知府已许上殿外,其馀臣僚,旧制许请间奏事及出入辞见许上殿者,皆复祖宗故事」。
元祐六年八月一日范百禄转对,亦条陈三事,其一条曰:「太祖皇帝建隆三年,诏『自今每五日内殿起居,翰林学士及文班常转官转对』。
既又命尚书省集官议其可者而行之。
真宗皇帝诏有司录转对章疏一本留守
祖宗之于转对,其勤且至如此。
今一岁之中,侍朝者有数,臣僚每次一员转对,不过十馀人。
借使人悉知而言,言皆见用,亦不过十数事耳。
望诏执事,审议转对之制,悉由太祖、真宗旧章」。
二臣之言,大抵因转对以通下情、以广上意而已。
臣尝谨心考观元祐五六年间,大小之臣,类无不得其言者。
或入见上十事,或经筵陈三劄,此言及君德者也。
或议差役,或争回河,此言及政事者也。
或言陕西地震,或言冬温不雪,或言日食六分之变,此言及灾异者也。
或十九疏论章惇,或十三疏论蔡确,或十疏论安焘,此言及小人者也。
或乞免浙西五谷力胜钱,或乞蠲放户部馀剩钱,或乞取常平敕令删为一书,且放秋成收籴斗斛,此言及民事者也。
或乞昭宝元庆历令,内侍省取先朝帐籍,比较近年用度之数,或言奉宸库已取珠子六十斤,户部已用金三千六百两,此言及节用者也。
禁中求乳母,则刘安世等言之,内中朱红车子乱行,则苏轼劾之,其言及宫闱者如此。
皇太后亲属向宗良邢州,则苏辙言之,皇太后亲属模断酒务少欠宫属钱均作七年送纳,则曾肇等言之,其言及戚畹者如此。
随龙冯宗道迁转,则王岩叟言之;
内批钱班干当牛羊司、刘言干当翰林司,则曾肇言之。
宋用臣叙复中州刺史,则范祖禹以为官弃兴土木,不可以复用;
陈景元校黄本道书,则范祖禹又以为异端虚诞,不可以成宗
夫其一时更进迭谏,议论之有馀,并包兼容听受,已甚美,而臣、臣百禄,犹惓惓以复旧制、议转对为言,岂过计哉?
忠言利行,固不厌其多;
王道利宣,固不嫌其广也。
伏惟皇帝陛下作共即位,于今八年,凡其所建植施置,壹是皆以元祐为的,而听言一事,尤极谦隆。
初元诏书,尽复祖宗旧制。
间因臣僚避对,则又戒饬申严,导人使言,固已无所壅蔽。
乃自比岁顿异,流传皆谓诸臣进言,稍有忤拂,圣意厌惮,玉色弗怡,或顾左右而言他,或视屋霤而不答。
人臣犯颜逆耳,本为难事,藉令未能施用,奈何更加阻伤,遂使循默成风,此岂盛世宜有?
我朝以言立国,列圣相传,未尝罪一言者。
虽中更大拂乱、大伤败,而社稷之长久,终有赖于人言。
然则人言何负于国?
傥陛下不察,径销废之,志士忠臣宁不为之解体?
况外而边事孔繁,内而阴邪伺隙,日食不见,天且忘予,而入冬过燠,寒气未敛,其何以兴来岁
寇敚相挺,或能胜予,而丰岁且然,脱有水旱,其何以善其后?
惟有一线言脉,所当极意扶持。
今日果已尽如元祐,则听言之法,固当益循于元祐。
今日或未尽如元祐,则听言之法,尤当百倍于元祐。
陛下试取元祐诸臣之论奏,与夫愚臣前者之条陈,蠖护燕间,特赐观省,圣明之意,必将有槩于中。
其继自今,益恢圣听,毋疑其归过而责直,毋嫌其立异而要名。
凡有苦口之言,率皆虚心以考。
其恳恻恂忱者,欣然容受;
其忠实有补者,则立见施行。
或者偶非其人,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当以人而废言。
或皆无可采,则川泽纳污,山薮藏疾,亦当容之而勿问。
庶几听言之美,一与元祐同符,天下幸甚。
臣于二臣,无能为役,特援转对之比,以写忧爱之私。
干冒天威,惟陛下幸赦。
太学石鼓歌 清 · 曾国藩
 押灰韵 出处:曾文正公诗集卷二
韩公不鸣老坡谢,世閒神物霾寒灰。
我来北雍抚石鼓,坐卧其下三裴徊。
周宣秉旄奠八柱,岐阳大狩鞭风雷。
四山置罦匝天布,群后冠带如云来。
东征北伐荡膻秽,方召啴啴何雄哉。
铭功镌石告无极,欲镇后土康八垓。
自从七国战龙虎,荒荒王迹沦蒿莱。
嬴颠刘蹶六代沸,把酒但劝长星杯。
陈仓流落一千载,霜饕日剥空黄埃。
国子先生老好事,欲比郜鼎珍琼瑰。
东都相公右辅,始舁泮沼剜苍苔。
五季蜩螗颇星散,司马刺史初重恢。
是时十鼓嗟失一,抛弃不辨何山隈。
博搜民閒得异臼,秦关复赎连城回。
宣和天子向儒雅,太清书画千云堆。
诏移此石归汴水,圜桥观听何轰豗。
行填字钩发光怪,照耀艮岳金碧开。
岂知六龙卒北狩,法物曾不禳凶灾。
高车大牛辇万货,填坑咽谷惊三才。
是鼓苍黄亦北徙,重器始此蟠燕台。
道园诗翁主太学,兴举百废扶倾颓。
中门两枨与位置,华楹大栋增崔嵬。
承以砖坛护以槛,清阴四羃连疏
迩来春秋阅五百,光气夜夜腾斗魁。
圣清文明迈巢燧,搜抉书契穷根荄。
从臣技能半史籀,别作新鼓相追陪。
小儒昏钝无所识,得从棫朴备条枚。
细思物理穷显晦,茫茫人事不可推。
作歌聊继二公后,不羞驽蹇随龙媒。
跋汤徽献昌言录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二九、《陵阳先生集》卷一五
绍熙甲寅七月五日,太上不克执爽于重华,逊位东宫改元庆元,实赵忠定公之谋也。
韩侂胄不过传导之劳,乃欲专定策功,凭藉肺腑,居中用事。
群小惎之,首去旧宫僚,又出御批去侍讲朱文公,以撼忠定
其势已非乳媪陈谢所可解,生再扑所可除。
乙卯五月忠定竟贬死。
遂以逆党伪学,设为厉禁,一时诸贤,皆在戊午谠议中。
国空无人,奸凶愈肆,卒至启衅称祸,流毒海宇而后已。
甲寅之初,徽献汤公为学官,建言太上,未须移公,又言朱公不当骤去,与忠定意向实同。
忠定既贬,公亦外补,甲子始入为丞,即时朝论渐平故也。
继待次台州乙丑改知常州
尝移书于韩,极论其非,且论苏师旦、周筠之过。
时北事已有萌,中外汹汹。
丙寅盛夏,出师败于虹县,公又移书数其罪状,视前益峻。
丁卯招接北来人,意在再举,公以应办钱粮不继,降谪赣州,犹逞前憾也。
是冬师旦诛,未几侂胄殛,公甫得自便。
黄巾贼起而后赦党人之罪,斡离不中山府而后言党人之忠,汤公所遭不幸适类是。
呜呼,可胜叹哉!
四世孙丹阳晖老,父子世其科,追念先烈,裒集遗事为《昌言录》。
赵南塘,以忠定党获重谴者,其挽词并附见焉。
五世孙弥昌少领乡荐,前鄱阳书院山长。
其兴未艾,忠义之报也。
自余友越教姚式示以此录,敬观感慨,辄以所闻识于后云。
洪仁山诗卷 明 · 申叔舟
 出处:保闲斋集卷第十
影响应形声,风云随龙虎。
真主抚景运,豪杰相接武。
玄圃集璆琳,仁山我所钦。
雄姿拔群类,有目皆倾心。
结发破万卷,大义窥坟典。
倏起隆中龙,手引抟桑茧。
天衢扶日驭,羽翼恣飞翥。
奇勋纪旗常,千古垂令誉。
东胡昔相惊,蚁聚时猩狞。
受命分阃寄,万里同死生。
老夫但唯诺,赖君恢壮略。
奔崩巢穴空,电掣横绝漠。
归降恐或后,络绎杵投臼。
归来圣恩,胡越同尊酒。
陈诗赞伟绩,更有东溟客。
至美众所喜,声名及东极。
丈夫遇知己,事业固如是。
云台凌烟阁,辉映相彼此。
诸公各铺张,为君极称述。
我亦岂无言,终始以相勖。
虾蟆背1059年 北宋 · 苏轼
 创作地点:湖北省宜昌市虾蟆背
蟆背似覆盂,蟆颐似偃月。
谓是月中蟆,开口吐月液
根源来甚远,百尺苍崖裂。
当时龙破山,此水随龙出。
入江江水浊,犹作深碧色
禀受苦洁清,独与凡水隔。
岂惟煮茶好,酿酒应无敌。
县尹时俊席上赠郭府判(有后序) 元末明初 · 王逢
 出处:梧溪集卷五
袁州府八十强,徒步海曲何踉蹡。
世殊衣帽不肯改,意气忿激言慨慷。
天历天王位九二,众蛇随龙一蛇弃。
当年夙称强项令,馀生独念厖
蕲人崛然报(一作起)桑枢,身急上马一夜驱。
漕河风涛阻刍粟,雷塘城郭埋萑蒲。
塞翁得失付大𠽁,主家林涵紫微箔。
少时良晤别亦乐,勿效谢公重作恶。
按:公讳额森布哈字彦桢顺德内丘人也性刚峭有风槩中书右丞相哈喇哈逊引见成宗器之俾事太子累年以母王宜人齿迈告有旨江浙左丞相特古勒德尔禄养之就养丞相寻薨公护丧还时拜布哈新拜相义壮之属左丞张士瞻为娶名门邓氏女补省之克埒穆尔齐克埒穆尔齐者汉言通事也调湖广秩满始官琼山县会文宗潜邸饩廪衣药躬备如仪间以鲠戆差多忤意上每顾左右曰额森布哈昔宠遇先皇今复竭劳效忠于我苟得承祀纂统当以金蒙之琼妇风尤媮靡帕胸禅髀制自公始黎聚蜑落顺令效使五年将乐尹辟建龟山书院洗冤锄梗民肖像祠之文宗即位使南者传诏公遂乘传入凡一时重臣皆尝约为昆弟既入见上掇赐所啜黑汤比退重臣以御史荐上曰彼居三日朕亦效(作劾)矣他日复召问曰卿宿拜布哈丞相家耶对曰然上曰卿从其求进耶公曰丞相念臣旧用馆谷臣惟进退在陛下诸重臣犹儗省迁公公谢曰非出圣意竟不陛辞返上怒欲罪给传内外官属大夫力谏曰陛下独不记金蒙之旨乎上由是霁威因赐闽醝引若干该楮镪万锭公损半受之沾丐亲旧野处武昌镇南王世子威顺王出镇物色得之日聆谠言恐后赠袭衣鞍马文宗崩嗣君入继召除湖广省员外郎旋改华亭尹民有以伪钞偿物价告者公曰彼偶误耳付诸火易真钞予之他类此一县倾向而府倅忌焉诬事叱去帽公自投帽仆地对了不为绌是日移文迁父赠内丘尹讳善葬祔先茔及还政闻大驰代士民群拜马首取靴悬东门以存遗爱转杭州宣课提举当要冲岁课钞十馀万逋负箠械率视常职公剔蟊刬弊廉已宽税商不忍欺吏莫敢私能闻擢彬州路判官行省檄总湖南一道路军饷先期而竣临武宜章二县猺蛮作乱官兵进讨不克公单骑入谕福祸猺悉归农移袁州路判官时蕲人叛僣由储偫来江浙不久袁陷而公年当致仕慨然长啸曰华亭禽鱼草木不吾怪也遂隐迹凡二十载而卒子忠奉葬县之横云山从邓宜人兆其先有讳瑞者仕邢州节度使生震元初内丘主簿因占籍生定定生兴兴以从军西川战死兴生善夔路招讨使司经历出镇思播田扬定远等处以王事殁公善之次子也年甫十三奔父丧既抵汉阳殡所取骸骨有同姓者误持函往公直于官咸称孝云逢仅与公有一日雅读钱衮所著行状始得其详于乎公四命为郎三命大夫所至籍甚虽材志不尽施而保身叔世登寿九帙子孙安全天之厚公侈矣衮于公为门吏有请因摭其槩并书前赠公诗以归之
宫臣直从诏延昌三年 北魏 · 元恪
 出处:全后魏文卷十
自今已后,若非朕手敕,勿令儿辄出。
宫臣在直者,从至万岁门(《魏书·扬播附传》。肃宗在怀抱之中,至于出入,左右乳母而已,不令宫寮闻知。杨昱谏,于是诏。)
东宫官属令 南梁 · 萧统
 出处:全梁文卷十九
威明昨宵奄复殂化,甚可痛伤!
其风韵遒上,神峰标英,千里绝迹,百尺无枝,文辩纵横,才学优赡,跌宕之情弥远,濠梁之气特多,实俊人也!
一尔过隙,永归长夜。
金刀掩芒,长淮绝涸。
去岁冬中,已伤刘子;
今兹寒孟,复悼王生。
俱往之伤,信非虚说。
庾肩吾四咏诗二首(《诗纪》云。玉台旧本作简文帝。艺文作昭明。按肩吾简文宫臣。当以玉台为正。) 其一 莲舟买 南梁 · 萧纲
 押灰韵
采莲前岸隈,舟子屡徘徊。
披衣可识,风疏香不来。
欲知船度处,当看荷叶(○玉台新咏七。《诗纪》六十九。)
庾肩吾四咏诗二首(《诗纪》云。玉台旧本作简文帝。艺文作昭明。按肩吾简文宫臣。当以玉台为正。) 其二 照流看落钗 南梁 · 萧纲
 押东韵
相随照绿水,意欲重凉风。
流摇妆影坏,钗落鬓花空。
佳期在何许,徒伤心不同(○玉台新咏七。《类聚》十八。《诗纪》六十九。)
言修纂太上皇帝并今上皇帝日历合行申请事宜奏绍熙五年闰十月十六日 南宋 · 王容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一○六(第三册第二八○六页)
本所修纂太上皇帝日历并今上皇帝日历,合行申请:
一、本所见修太上皇帝日历,依已降指挥,自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起修,见行修纂。
今欲候将来书成日申请进呈,仍以《太上皇帝日历》为名。
一、恭睹今上皇帝登极修纂日历,合自绍熙五年七月五日起修,所有开局日分,欲乞下太史局选定。
一、合要登宝位及藩邸盛迹等事,并应干合照修文字,乞朝廷劄下随龙祗应官属、藩邸旧僚,限在日近编类申所。
一、本所旧有提举诸司承受御药主管诸司官,今来更不差置。
所有开局并将来进书合行事件,乞就便差实录院提举诸司官等相兼,排办施行。
优诏答司马皓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一
主父从戮,孔车有长者之风,彭越就诛,栾布得陪臣之礼,庶子乡国已改,犹怀送往之情,始验忠贞,方知臣道,即敕荆州,以礼安厝(《陈书·司马皓传》承圣中太子庶子江陵陷,随例入关。而梁室屠戮太子,瘗殡失所,宫臣,乃抗表周朝,求还江陵改葬,辞甚酸切。周朝优诏答。案承圣三年悯怀太子元帝同遇害,又三年而周受禅。此诏不知当周何时,入阙名类。)
韩侂胄无君之心十事奏开禧三年十二月六日 南宋 · 雷孝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六一、《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四八(第七册第六七一七页)
尝观汉诛梁冀,而张纲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
韩侂胄而视所为,其罪恶盖有加焉。
谨条列而言之:侂胄恣情专擅,凡所欲为,不复奏禀,伪作御笔批出。
同列惮其权势,不敢争执。
此其无君之心一也。
庙堂以徐邦宪尝请建储,欲召用之,侂胄驾言上怒未已,每辄沮止,不知其意安在。
此其无君之心二也。
机速房乃军国要密之地,而辄置于私第,凡所调发,与群吏为密,庙堂不得与闻。
此其无君之心三也。
金字牌合自御前给降,而擅留于私家,凡所遣发,未尝关白于上。
此其无君之心四也。
周筠本侂胄仆厮,乃作恭淑皇后亲属补授。
此其无君之心五也。
苏师旦侂胄书吏,而阶衔辄带随龙
此其无君之心六也。
寝室上下四围皆用罗木,如木围之制。
此其无君之心七也。
诸婢房閤皆宫禁之物,各有内中镌记。
此其无君之心八也。
搜索其家,有北界榜文三纸、逆曦伪蜀榜文一纸,皆不以上闻。
此其无君之心九也。
寿慈宫钱物宝玩,侂胄皆先用掌记抄录,择其所欲,盗归私第,其馀伪作太皇太后分赐。
此其无君之心十也。
侂胄罪恶,所宜肆诸市朝,与众弃之。
陛下曲为容贷,俾其全躯,又活其孥,而天下之人但知称兵首乱残民误国,至其蓄无君之心有如此十事者,或未尽知。
乞下臣此章,播告中外,使咸知侂胄负滔天之罪,而陛下圣度优容如此,以诏天下来世。
吴调昭君词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五言排律 押萧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五十
诏遣良家子,更衣自下朝。
征行威塞域,宠礼赉宫僚
关吏开边驿,单于叩渭桥。
甘泉花满树,灞曲垂条。
玉辇看辞豹,金钿敕赐貂。
寒螗遮鬓薄,去马抱鞍娇。
沙里随鸣雁,云中逐射雕。
胭脂颜色改,烽火黛烟销。
北度踰瓯脱,南看负斗杓。
星稀通夕落,草短及春烧。
苜蓿宫名远,葡萄帐影遥。
愁逾当日侍,形减旧时标。
上舞三朝奏,閒弦七曲调。
吴声才一弄,双泪落瀌瀌。
八月三十日上赐翰林院诸臣御河鲜恭纪一十八韵 明末清初 · 毛奇龄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西河集卷一百五十三
晓日瀛台厂,秋风水殿凉。
赏花开宝㡢,收蔤荐银塘。
敕使宣中秘,分甘出上方。
宫僚皆受赐,翰苑独先尝。
种献蓬山远,根蟠太液长。
红衣销紫漫,缃菂坠青房。
垛去如堆雪,横来似截肪。
蒲枝联作带,菰叶织成筐。
嚼入冰淘冷,烹疑茗粉香。
慢剸包笋白,且掩覆齑黄。
洗骨回仙岛,虚心答昊阊。
缠深知节苦,折处见丝飏。
鼎俎堪呈质,污泥不染肠。
量材逾七,挫沈得三浆。
不畏相如,何愁孔凯狂。
盘倾金掌露,七割玉台霜。
华井谁含片,天池甫佐觞。
愿将千岁碧,早晚进西王西王母千年碧
宣州开元观建中三门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二、全宋文卷二四、《徐公文集》卷一三、《全唐文》卷八八二
夫清净玄默,道之基也;
宫馆坛墠,道之阶也。
生知者因基以成构,勤行者升阶而睹奥。
故君子德业玄挺,仁慈积中,必广驯致之方,乃形兼爱之迹。
为科诫以检其情性,为象设以致其诚明。
情性平则和气来,诚明通则灵符集。
由是登正真之境,入希夷之域,旷矣无际,薰然大和。
斯实兴化致理之方,还淳反朴之本,岂与夫延方士、尚秘祝、求长生以自奉者同年而语哉?
宣州开元观,远拟清虚,独标形胜。
敬峰崇峻镇其后,句溪澄澈经其阳。
钟一方淳粹之精,结三素氤氲之气。
泰陵尊道,揭圣历于华题。
蔼尔殊庭,居为福地。
及运缠百六,数偶三灾,虽栋宇不渝,而制度多阙。
灵踪必复,有待而兴。
主上嗣位之七年,皇室再造之一纪,今储后徇臧、札之操,让德承华;
体间、平之贤,总戎藩服。
台司而握师律,镇京口而领宣城
其为政也,质以先正,咨于耇老,义以果断,仁以发生,民力不偷,阙政咸举。
而斯观路门久废,遗址将芜,非所以敬教尊祖,会昌建福者也。
乃命执事,即从经度。
民多暇日,府有羡财,勤而不劳,成而勿亟。
巨栋山立,层檐翼舒,六扉洞开,方轨并入。
重廊助其回合,秘殿表其深严。
十绝之幡,拂文楣而绚彩;
九龙之骖,轧金铺而振响。
瞻之者有凌云之气,经之者疑驾歘之游。
信足以励下士之进修,福苍生于仁寿。
既而功宣纳麓,望集抚军,大壮之制斯成,重离之位亦正,贞符允塞,盛德宜书。
道士孙洞虚,素业淳深,至诚敦悫,发扬真迹,启迪嘉猷。
永为不朽之功,愿纪它山之石。
宫臣执笔,以谨岁时。
戊午秋九月庚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