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叔祖居士张夫人墓志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四、《攻愧集》卷一○○
居士姓楼氏讳弆字元应,明之鄞人也。
先世居奉川,后徙焉。
曾祖杲不仕,祖郁以古学全德为乡先生,登第,主庐江簿,以禄不逮亲,不复仕进,终大理评事,累赠正议大夫
考肖,正议之季子。
笃学晚不衰,以特奏名补和州助教
居士世其家者也,读书敏而勤,百氏之言无不该贯。
句读音训,考證是否,有先儒之所未发。
朱黄雠校,学者取法焉。
小学尤精,鄙流俗简陋,手以古字写《春秋左氏传》、《礼记》、《庄子》,以课其子,用志如此。
然澹于荣利,少举进士,一再不遇,已甚厌之。
遂不复为场屋文,而学问益高。
夫人张氏,里人询之女。
勤俭静专,克相夫子。
早岁居贫甚,夫人心计有馀而济之以识,知所取予,未始与人为怨。
二人同心,而家益饶。
兄弟五人,居士处其仲,性孝悌。
和州病沈绵累岁,下二弟二妹皆幼稚未立,所以奉甘旨,毕婚嫁者,维力之尽。
夫人承其意,无不周悉。
他日罄先世家产四分之,独不取一金,夫人亦无难色,且赞其决。
正议好著书,手泽盈箧。
兵火仓猝,居士尤以为忧。
夫人捐金募人窖藏,至今得为家宝。
居士中年益薄世故,好浮屠氏之说。
名山古刹,意有所寓,假榻宴坐,一钵一衲,或累岁忘返。
间过亲族,所至如归。
为人乐易,无少长与之无间。
豪饮剧谈,衮衮竟夕,道古今,涉经史,旁出入释老稗官之说,如画一二,坐客倾听不暇。
倦游还家,屏处一室。
乾道癸巳岁,于是年七十有五矣,正月十有六日感疾以卒。
夫人既率诸孤以是年十二月二十有一日葬于阳堂乡梅湖之原,持门户愈谨,奉佛愈严。
平生自奉至薄,见华靡之服至瞑目不观,曰:「吾以俭之故,不妄取,不妄用。
虽不能甚富,亦未尝困乏」。
夫人治家之要也。
至赒人之急,虽多不较。
病给以药,死给以棺者日相踵,寺观营缮随所求而应之。
晚益了悟,叹曰:「吾焉能以垂尽之年尚较米盐耶」?
聚族而谋,尽以家所蓄分给子舍,戒以自力,毋轻费。
淳熙壬寅四月十有四日卒,享年七十有八。
将以明年闰十有一月十一日居士之墓而合葬焉。
子男五人:曰由仁,曰行仁,先居士卒;
曰珹,先夫人卒;
曰球,曰琰,俱业儒,承居士之训,书传如流。
女二人,福州怀安县杜友直其婿也,一早亡。
孙四人:铻、锾、铉、锦。
女六人:长适翁烜,次适丰有基,馀未行。
曾孙一人。
呜呼!
楼氏自先生起家皇祐中,衣冠相传六七世矣,岂惟祖考积善所至,盖先生教授乡校三十馀年,诸生皆当世名士,一门书种赖以不绝。
有如和州居士,虽不得施用,而力绍世业,流传典刑,使后生犹得沾丐,其所以维持之力为多,后来者可无念乎?
居士寔先祖少师之从第,葬之日,夫人以墓铭见属。
钥自念生晚,少见前辈,每侍居士,则爱诲良渥,尚历历能记馀论,又为字钥以「大防」也。
尝为诠次行事,未及成而夫人又亡矣。
乃以二叔之命并序而铭之。
铭曰:
学焉甚博,行也无阙、穷通有命,不系巧拙。
达人大观,欣戚泯绝。
不亡者存,厥有高节。
娈彼贤配,千载同穴。
孰发其潜?
视此幽碣。
绝句五十六首戊子夏日 其五 戊子 清末民国初 · 易顺鼎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八
可中亭下种花农,斟酌桥边卖菜佣。
如此斜阳宜著我,伍员箫与伯鸾四月十四日吴兴君谈虎邱,枨触书此。)
黄箓醮感应颂(并序 绍兴二十二年 南宋 · 海庵老人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二、《粤西金石略》卷七、《道家金石略》第三五一页
河东路威胜军沁源县人事、寄居静江府春台坊梁汝弼,伏为其母阎氏奄逝,小祥将临,预于四月十四日道士一十员就真山观,全依科范,开建黄箓盟真大斋法坛,补职说戒道场法事三昼夜,修设净醮二百四十分位,延降高真,荐导亡者,果获感应。
海庵老人睹兹胜因,叹未曾有,稽首作二颂,以纪其实云。
颂曰:
万里诚心一夕通,香云缥缈聚琳宫。
松间风月光坛宇,殿上烟霞降碧空。
符板炭文书迹合,亡灵真识梦魂同。
晓来甘雨何霶霈,尽洗冤愆离垢中。
钟磬齐音夜气清,羽衣长韵步虚声
千灯星灿辉尘境,三匣丹诚达玉京。
感格自然传众口,至诚无不竭凡情。
寄言来者宜知信,举目神祇事匪轻。
宋绍兴壬申岁四月望日,预醮同里道民郭显谨上石。
松阳叶君墓志铭乾道五年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五、《东莱吕太史文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宣和中,盗发帮源,旁郡奸侠,謼嘂趋和,贼势怒张。
大吏或叛官守、亡城社、羞污印韨。
闾里以气自许者,望旗鼓迎,自屈陨名队节,项背相望。
当是时,松阳叶君独以孝著。
君以眇然儒者,奉其父匿山中,猝与贼遇,奋前翼蔽其父,被三四创犹不少却。
贼内刃相顾曰:「是乃以死代父,孝子也,杀之不祥」。
逡巡引去,父子迄皆全。
乡老尝在兵间者,道叶君至今不去口。
呜呼,是可轶其传哉?
君讳洵仁,字行中
曾祖某,祖某,父某。
君少耆学,游场屋辄不耦。
既孤,家益落,太夫人忧劳甚。
君不忍私其力于铅椠,乃罢举治耕稼,以宽亲意。
居亡何,资用饶衍,侪辈交劝君卒业,君固已倦游,不复言课试事矣。
暇日亲程课子孙以学,复为儒家。
晚节传家政,觞咏自适,盖年八十有一而终,乾道四年四月十四日也。
娶潘氏。
男四,长瑅,次,次󰥁,次瑴。
󰥁先君卒,、瑴出继。
女二,长适秉义郎邵绩,次适进士周炤。
孙男五,重开、重光重熙、重规、重易。
孙女五。
曾孙景先,尚幼。
后一岁某月某日,瑅奉公丧葬于某山某原,重开来谒铭。
重开尝从予游,道君之葬,稽参古制,凡慝礼夷教悉屏弃勿用,其不怵于俗如此,可谓难也已。
铭曰:
寇方兴,时大棘
孚虓嚚,祗子职。
瑑之坚,竁之密。
维旌君,诏无极。
乞缮写秘阁见阙国史实录付秘阁收藏奏政和四年四月十四日 北宋 · 蔡攸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一五(第三册第二七六二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见秘阁所藏祖宗实录、国史,所有真宗正史仁宗、英宗、神宗、哲宗正史、实录并阙。
乞诏国史院秘阁见阙国史、实录各缮写一部,颁付本阁收藏。
仍不许本省官及诸处关借抄录,虽暴㬠点校,亦不得辄将擎下阁。
秘书省职事奏政和四年四月十四日 北宋 · 蔡攸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一六(第三册第二七六二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本省官校勘书籍,元承朝旨,令长贰总领,丞、著作郎秘书郎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每员日校书籍册叶背面二十一纸,以经史子集次序成部分校
仍逐官各置课程簿一面,将校过书籍上簿,十日一次具校过书籍名件叶数申省,抄上都课程簿,委长贰点检,至月终类聚,申尚书省
今点检本省虽有都课程簿,从来不曾抄转,如此无由关防校过功课。
今欲乞令秘书省依已降指挥,在省官各印给课程簿一面,经籍按季专差人吏掌管。
据在省官每旬具校过书籍名件叶数申省,抄上都课程簿,委长贰点检,至月终攒类都数,申尚书省
所有课程簿如不抄转,其掌管人吏从杖一百科罪,官员具名申尚书省
许御史台及季点官取索点检。
又契勘秘书省见补完三馆秘阁书籍,元得朝旨,先自昭文馆为始,续补秘阁等。
臣看详所补书籍,合先将诸库所有门类考校少剩相补外,据所阙数补完。
昭文馆经史库阙书,而集贤院经史库有二部,即可以互相补完,更不须书写。
今相度,欲乞委秘书省先将三馆秘阁诸库帐内部秩考校多寡,除留一部收藏本馆外,馀均以次阙书馆分互相补填讫,其尚有阙数,即依已降朝旨,先自昭文馆为始,续补以次馆分。
内有印版者即补印,更不抄写。
如此不惟减省功力,庶免重复。
又契勘秘书省所隶昭文史馆、集贤、秘阁,所管职事关防书籍之类,各有奉行条令,自来并修入秘书省法,本省从来不曾釐析,亦不曾誊下逐处,致妨检用,显未允当。
欲乞令秘书省昭文史馆、集贤、秘阁合用条令抄录成册,颁降逐处遵守施行。
遣使考覈诸路监司元丰八年四月丁丑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九四
昨先帝以诸路监司责任不轻,朝廷当加考覈,其烦急掊克与旷弛不职者,当有所惩。
去岁已诏修立分遣郎官御史察举之法,可依先帝诏旨施行。
江南西路监察御史陈次升福建路监察御史黄降
新招拣禁军与限指教诏元丰八年四月丁丑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四
殿前马步军司,凡前后新招拣禁军兵士,先令在营指教百日,不及第二等,再限两月;
限满又未及,即于教场再教两月;
候又限满,不入等人,马军改充步军,步军改充厢军。
仍令枢密院管军臣僚说论。
执政文学政事行谊可充馆阁之选者诏元祐元年四月辛丑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五、《宋大诏令集》卷一六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六(第三册第二七五七页)、《太平治迹统类》卷一八
朕惟古之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
《诗》曰:「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兰台、延阁,皆图书秘记之所藏,而校雠论撰,位序多阙。
永维祖宗乐育贤隽,尝诏二府荐士,置之秘府,养其德器,以待试用,朕甚慕焉。
执政大臣,吾之所甚重也,宜各举文学政事行谊之臣可以充馆阁之选者三人,亟以名闻,朕将考观其材器而甄升之。
奏辟本州官诏元祐元年四月辛丑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五
路知州安抚使者,许奏辟本州官二员,馀路知州安抚使太中大夫以上带一路钤辖,及知河南府应天府,不以官叙知雄州,各许奏辟本州官一员,使相及曾任执政官添举一员。
虽不系合辟官处,亦许奏辟本州官一员。
仍各结罪保举闻奏。
即不得奏辟通判及权升职任。
承务郎以上许替见任官。
成资阙选人替年满阙,若已差下替人及半年者,亦不得冲移。
国忌抱香斋宿事诏元祐元年四月辛丑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五
今后国忌抱香合只选差太常卿赞者。
如遇本宫行事合斋宿,并于道院斋宿,及次日早两刻开宫门。
殿侍系归明徭人寻医侍养不限年参班诏元祐元年四月辛丑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五、《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六(第五册第四一四五页)
今后殿侍系归明徭人寻医侍养,各不限年,许参班。
内有已授下差遣或在任人,却依元路分与合入差遣
夏国元祐八年四月庚申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四、《宋大诏令集》卷二三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三
省所上表,遣使诣阙,悔过上章,及献纳兰州一境地土,绥州义合寨亦取直画定,却有塞门乞还赐夏国等事,具悉。
朕统御万邦,敦示大信,眷尔嗣藩之始,亟驰请命之诚,爰给土疆,复颁岁币。
岂谓受赐而往,辄兴犯顺之师,中外交章,神民共忿。
朕以尔在位未久,势匪自由,姑戢伐罪之大兵,聊用禦边之中策。
仍敕疆吏,许尔自新。
今则遣使来庭,托辞悔过。
何乃谢章之初达,遽形画境之烦言?
况西蕃故疆,中国旧地,已载前诏,不系可还。
其分界虽曾商量,在用兵亦合隔绝。
然则塞门之请,殊非所宜,定西以东,已有前谕。
河东鄜延路新边界至许从前约,令逐路经略司依前后诏委官开立壕堠外,兰岷路未了地界,亦已令兰岷路经略司依先降朝旨委官,候夏国差到官,详先降指挥同共商量分画。
缘夏国自元祐通贡受赐,后来累次犯边,仍候诸路地界了日,可依前别进誓表,然后常贡岁赐,并依旧例。
河东陕西路帅府敢勇一百人为额诏元祐七年四月丙寅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二
河东陕西路帅府敢勇一百人为额,募有户籍行止,年二十以上壮勇堪任使唤、稍识字、不曾犯徒、武艺中格人收补,专隶经略司
河南得雨志喜乾隆丁卯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四十
天时不可必,水旱何能齐。
惟此饥溺心,黔黎想共知。
屡敕守牧臣,毋诩丰亨词。
苟存文饰意,有司职遂亏。
一遇赈恤行,宁滥毋或遗。
今年被恩早,连接甘膏滋。
王畿千里间,盈陇翠色披。
所愿遍寰宇,时若皆如兹。
而奈南北殊,如愿安可希。
豫省苦春旱,封章早阅批。
自此望洛云,戚戚常在怀(叶)
每对时雨降,卜度凝双眉。
知近而忘远,彼民其恃谁。
首夏月将望时四月十四日,嘉音自南来(叶)
连朝盈尺沾,芒种刚及期。
禾黍既种袖,麦收仍半之。
真堪喜不寐,益励乾惕思。
江氏小山祖墓记大观四年四月1110年4月14日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九、《北山小集》卷一九、光绪《开化县志》卷一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开化县开元乡,故常山县地也。
县宇之北,有丘墟隐然,域以垣堑,族葬其中,望之松槚蔚然者,江氏之祖岁郳之墓也。
按江氏家谱,系出济阳,统之八世孙曰世源官信安,留家不去,实始为信安人
又五世孙岁郳等五丧葬常山县开化乡之万岁里小山村,其地四十亩,则此墓是也。
繇始葬及今十六世,子孙益蕃,属远。
又散处郊邑,或仕或游,藉令归且处,岁时祭扫,上不过四世而已。
小山墓地既广,近族之贫者往往寓着其间,岁且久,因以为己产,稍斥卖之。
又四域之外,耕艺者相接,岁攘日蹙,莫之谁何。
大观三年,乡豪汪氏遂欲葬墓域中,县又取西北隅地构丞舍。
会诸孙之官学者皆在里中,大骇且惧,则相与愬于县
未得直,乃出康定、皇祐二牒以为證。
其一太常少卿钧任两浙转运使日,具墓地界,俾宗子乃等主之,岁一补治垣墙,则宗司白宗长凡宗人共其事。
其一尚书郎钺以邻人之侵其地也,言于县,县按所侵地归之,俾宗人祐主之。
既出二牒,争者语塞,县即日徙丞舍,凡违法之契尽毁之。
于是子孙乃始周域其地为垣墙,稍树松槚,揭其阡曰「江氏皇祖之墓」。
然不能四十亩矣。
余友仲嘉褒既与其族父兄子弟事其事,它日,一二语余,且曰:「余惧来日之无穷也,事寖远而寖忘,则其不为前日之𢦤败者几希。
余将列其事于石,揭之墓道。
然非文不传也,莫如子能」。
余曰:「古人以谓君子之泽不过五世。
先王制礼,必以远近戚疏为之节,凡祖子孙上下不能十世,而服则五等而已。
盖先王所以教天下之中,其制不得不然也。
先王之制则有节,而人之恩性顾岂有量哉。
今而以世观之,则虽近而已疏,即吾身以推之,则虽远而益恩,是何言也?
且吾之生者为子,子之孙为曾孙,曾孙之曾孙则已不能名矣。
夫吾之委蜕适数世耳,而遂至于不知何人,岂非虽近而已疏乎,夫安得不悲?
然今吾视听食息于是者,父母之遗体也。
求生之所自生,则由祖而上百世可也。
使人而无祖,则乃今安得视听食息于是者哉?
以是推之,岂非虽远而益恩乎,夫安得不思?
思且悲,则其惙惙不忘于心者岂有穷耶?
然则制虽有远近戚疏,而恩性则有至于不能忘者,何可夺也。
且江氏小山之祖至太常府君十三世,至仲嘉又四世矣,而其族父兄子弟不忍其墓地之不除,而途人皆得以攘蹙锄刈也,相与出力而营之,以为庶几神灵之复安,而后世知所本也,岂非所谓中有不能忘者故耶?
今子碣于是,俾后之人过是者知敬戒,岂唯江氏之子孙?
人孰不生且死也,思所以奉祖先、训子孙、保坟墓者,人情均也。
繇是而思之,则虽已暴之骨、无名之丘,有不忍易而𢦤之者矣。
其为利顾不博哉!
然则余其敢爱荒陋之文而无以成子之善也」?
四年四月壬午,北原程俱记。
乞从隆祐太后遗诰服期制奏 宋 · 章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四
臣等伏睹四月十四日大行隆祐皇太后遗诰,方时艰难,合行礼仪难以备举,皇帝服期,以日易月,仍不候除服,听朝御政。
又奉四月十五日手诏:「朕以继体之重,当从重服,以称孝思之意」。
臣等恭读大行皇太后遗诰,则谦慈之心,周密之虑,固已合于礼经,宜于时事,有司训典,未易改易。
陛下追崇恩礼,务极孝诚,尚以期制为轻,荐降重服之诏。
虽改薄从重,将以风励四方,实为盛德之事,然舍轻从重,校之先王礼仪,有紊隆杀之节。
大行隆祐皇太后遗诰服期之制已应礼典,伏望皇帝陛下少抑圣情,俯就中制,以为天下后世之训。
四月十四日晚陈列之见顾追凉玩月于东桥之上辄成长句以写一时风景之胜 宋 · 李光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小桥浮动似乘槎,坐看归牛带晚鸦。
风捲断云飞玉马,水摇明月走金蛇。
影翻凤尾槟榔叶,香散龙涎茉莉花
绝景胜游仍有伴,不妨流落在天涯。
养生堂记1144年4月 宋 · 李光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七、《庄简集》卷一六 创作地点:广西梧州市藤县
予兄德充寓居馀姚,实在龙泉之北,江山映带,最为胜壤。
尝于南偏作堂,爽垲而深隐,外不假台池苑囿之玩,内不列琴书图画之观,萧然一榻,而日游息其中,吐纳导引,以求长年,因榜之曰「养生」。
客有过而问曰:「子于治生则信有术矣,何自而知养生乎」?
德充曰:「嘻!
子乌知治生?
使子而知治生,则可与论养生之妙矣。
予今燕坐一室,心超三际,方以形为舍宅,神为主人,灌漱乎玉池之清泉,以溉丹田;
呼吸乎玄牝之冲气,以营尺宅。
锄胸中之荆棘而生,薅害稼之稂莠而嘉谷植。
子视予之养生,果异于治生乎」?
客无以应。
某方谪处南荒,书来告曰:「予辟养生堂,世俗之人或以为疑,予虽告以大略,意有未尽,汝其为我记之」。
某自少年喜阅道书,游走四方,延见方士多矣。
神仙之说,虽传记备载,然皆虚荒幻怪,不足考信。
陶隐居以正一之道授王知远、潘师正、司马子微,皆蝉蜕而去。
然其法后世罕传,惟抱朴子论最简而易行者。
其说以住息为妙,盖息息之中,神气相合,如婴儿之处乎胞胎;
及其至也,如释氏之入定,六根皆废,心想都灭,胎从复气中结,气自有胎中息。
然非真积力久、功行俱圆者,未易到也。
世人不能捐弃外事,澄心观照,而日奔趋乎是非利害之境,遂使气自出入乎内,神自驰乎外,神气各行,子母不相守,至于夭死者,非不幸也。
古之善养生者,莫如广成子
庄周之书载黄帝问答之语最详,摘其要言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又曰:「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老氏五千言,虽泛论道德之旨,其要言则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此二者皆胎息之门户也。
德充学道垂三十年,平生寡欲,无所嗜好。
悟厚禄高位之伤德,故每安于卑官;
知珍脆肥浓之害性,故自甘于藜藿。
以慈俭为可宝,故无侈汰之过;
以朴素为可尚,故绝声色之娱。
今以从心之年,白须红颊,浮沉里巷,无一不如志者,虽使不知吐纳咽漱之理,固可与数子争年而比寿矣,尚何慕于彼哉?
虽然,广成子修身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
老氏则跨历商周至秦,莫知所终。
又有深于此者,西域圣人已成等正觉,视身犹浮云,斯须变灭,惟圆明一点,历劫而常存,今大乘诸经备载斯事。
德充倘兼修此道,暇时访寻禅宿,参透西来的的意,则飞行自在,出没去来,真游戏事。
古所谓神形俱妙,殆谓是也。
某去乡四年,忧伤困悴,有他人不能堪者。
德充万里致书,必以此道过勉策,且有白首相从之语,览之悽然,因书其末以见区区之志。
异时倘遂生还,将筑室泥湾之上,风雨对床,其必有日矣。
绍兴甲子孟夏几望藤州寓亭北窗,某谨记。
四月十四日发京 元 · 傅若金
 押阳韵 出处:傅与蛎诗集卷二
六龙西北驰,群鸟东南翔。
感我客游士,心神随飞扬。
迢迢踰大河,恍恍越崇冈。
已惊时序易,复念道路长。
驱车出东门,浩歌慨以慷。
燕蓟岂不乐,吴楚为我乡。
父母久违侍,兄弟不在旁。
当兹遂归志,聊可慰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