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宝陀石题名元丰八年四月 北宋 · 吴询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三、《南通县金石志》页七
夷门吴询圣求颍川邓洵仁子由江都董天民觉老、天长刘涤致虚、住持释深仲模酌净智泉,登宝陀石,飘飘然真物外之游也。
元丰乙丑四月十四日题。
按:《江苏金石记》卷九,石刻史料新编本。
武成月日谱后1197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三五、《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五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右以孔注、《汉志》参考,大抵多同。
但《汉志》「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为差速,而四月「既生魄」与丁未庚戌先后小不同耳。
盖以上文一月壬辰旁死魄推之,则二月之死魄后五日且当为辛酉壬戌,而未得为甲子。
此《汉志》之误也。
又以一月壬辰二月甲子推之,则《汉志》言「四月既生魄越六日庚戌」当为二十二日,而经以生魄居丁未庚戌之后,则恐经文倒也。
历法虽无四月俱小之理,然亦不过先后一二日耳,不应所差如此之多也。
宗庙内事,日用丁巳,《汉志》乃无丁未,而以庚戌燎于周庙,则为刚日,非所当用。
而燎又非宗庙之礼。
且以翌日辛亥祀于天位,而越五日乙卯又祀馘于周庙,则六日之间三举大祭,礼数而烦,近于不敬。
抑亦经文所无有,不知刘歆何所据也。
颜注以为今文《尚书》,则伏生今文二十八篇中本无此篇。
颜氏之云,又未知其何所据也。
按:按张霸伪书有《武成》篇,刘歆误以为古文,说见《书序》疏中。
归国谣 为俞廙仙题彭雪琴画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四月十四日日记云:“为俞廙仙题彭雪琴画梅,调《归国谣》。”) 清末民国初 · 王闿运
 押词韵第八部
姑射貌。旧日酒边曾索笑。
春风吹醒人年少。花开花落情多少。
明蟾照。人间只有西湖(“西湖好”后,日记有“笔有仙气”四字。)
定州谢上表1048年4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三 创作地点:河北省河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定州市
臣某言:伏蒙圣慈就差臣充定州路都部署安抚使、兼知定州军州事,仍降诏旨不许辞免,已于今月十四日到任上讫。
窃以中山控边,素号雄重。
地形坦易,无坂泽之阻,先时虏骑入寇,必趋是途,故国家常聚重兵、择名将以制其冲。
自约和以来,不忘备预,至于守帅之任,未尝轻以属人。
然而敝稔于因循,兵骄于闲放,圣虑经远,赫然改图。
当此之时,臣谓宜得文武兼备之才,使抚靖而训辑之,不意猥以及臣。
臣退自省度,惧不能副朝廷寄责之重,避让莫获,无所措躬中谢。)
伏念臣徒守朴忠,无他绩效。
一辞枢柄,三易郡符,兢兢营职,茍脱罪咎。
岂谓伏蒙皇帝陛下天地之度,爱而全之,念求旧以惟人,不使人而求备。
于北道更制之始,首膺选用,荷恩诚厚,量力固忧。
况今狄人讲欢,务敦大信,经画之任,最为难处,凡百措置,不可默然。
而或必振颓纲,则张皇之沮及;
遂仍故态,则宴安之患深。
伏望皇帝陛下究易调之原,察理绳之渐,少宽衔策,俾尽驱驰。
事或建明,特加裁察。
臣敢不外图捍蔽,中戢营屯,动存机虑之先,或有万一之补。
忘身徇国,此臣夙心。
毅斋郑观文神道碑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一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七
开禧丁卯茂陵既诛韩窜陈,始亲政。
明年戊辰改元嘉定,策士于廷。
郑公性之对策云:「回天下之势易,定天下之势难」。
援古喻今,历陈梁冀、五侯、元振、元载之事,皆当时贵近所讳闻,公空臆万言。
上览而异之,擢冠多士,授承事郎佥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连丁内外艰。
四年夏,新进士唱名,公被召,以未历外任辞,差佥书奉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府尹王公介以公伦魁,不责以吏事,公曰:「吾岂敢以幕府为蘧庐乎」!
益尽瘁奉公。
六年正月召,三月对,以崇圣学、教太子为先,经筵讲论,廷臣奏对,监观古今,省览奏牍,无往而非学也。
又曰:「学而不思则罔,陛下之学固已博矣,亦尝审之乎?
臣谓䌷绎出于圣意,咨访发于王者,闻一言则必诘其言之是非,见一事则必穷其事之可否,进一贤必求其所以为贤,退一不肖必求其所以为不肖。
至于出一令,发一政,亦必明辨反覆,参之成宪为何如,察之民情,求之国体为何如。
以陛下之明圣而毡厦罕闻䌷绎,公卿鲜垂咨访,况远而疏贱之士乎!
皇太子仁孝夙闻,尊礼师儒,讲论经理,屡奏彻章,其学不为不勤。
然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知而不行,犹未知也。
仁宗方就学,章圣供奉官杨怀玉伴读,面戒不得堂中戏笑及进玩具,且使王亲近僚友。
是时王友张士逊在焉,章圣不以告士逊而谆谆于怀玉者,岂非以从容燕处,亲近怀玉辈之时多乎!
宫僚皆天下之耆英,傥更遴选亲近储宫之人,庶合古人侍御仆从必求正人之意」。
次论人君之所以立国者在人才,人才之所以能立人之国者在气节。
「今开言路,擢端人,正论若少伸,然士气不振,有大异于昔。
间有班见对扬,指陈得失,上未尝厌薄而言者已自疑畏,凛凛若不能以安其身。
如是而欲使明理乱于未然,起国势于积弱,万万无是理也」。
时庙堂皆重望,言路多君子,而公之论如此。
三论楮令边事军政,谓官吏行一切之政而敛怨公上,将士无可恃之道而望敌惊骇。
秘书省正字
进《宁宗会要》,转宣教郎
十二月,除校书郎
七年正月磨勘奉议郎
九月,兼魏惠宪王府教授
八年正月,除秘书郎,轮对首言明国论,强国势,励节义,重大帅之权,久边守之任。
「去岁遣使,通国哗然,以为非便。
然卒遣之者,其说曰吾军政未修,一日绝币,兵连祸结,岂不甚于行李玉帛之费。
然国人之论未尝欲朝廷用兵,但愿陛下勿忘国雠,勿惮亡虏。
既而完颜氏自亡而不暇,岂复敢与我敌哉!
若使我朕能自立,尽殄群盗,西夏、鞑靼之兵非数年未易解,此天启我自治之时,奈何以兵端不可妄启一切排抑,遂使议者疑朝廷特借生事之戒以盖其怯畏之心,托待时之说以便其苟安之意!
臣尝论之,今日之忧不在于亡虏之□,在于新虏与中原崛起之豪杰。
盖亡虏乃新虏与中原诸豪之所易,吾方奔走听命于蔡州孤垒之馀烬,岂不大辱国体乎!
炎、绍之初,汪、黄误国,虏骑长驱,如蹈无人之境。
及鼎、浚诸臣协赞圣断,邦昌以僣诛,杜充、陈邦光、李悦以失守伏辜,南北之势始定,社稷于今赖之。
然则有天下国家,何可一日不励名节也!
边事万端,主相焦劳于上,未见有显然安强之效者。
昔种蠡相越而四方之外分以委人,盖任之专则思之精,规模出于一则行之有成效。
今惟当择二三大帅
若未得其人,当急求之;
若已得其人,则边陲之事悉以付之,听其所为,不由中覆可也。
边守数易,不可者三,送迎之费不与焉。
淮甸攻守之具,非三五年经理不能就,一不可也;
纵能就绪,代非其人则易其旧规,弃其前功,二不可也;
其人既不为久计,数日待迁,诿其责于后人,三不可也。
边郡不过数十城,以天下之大,岂无数十忘身殉国、自奋功名之士可任乎!
诚能精选而久任之,或四五年,或六七年,其绩效显著者使之建大将旗鼓,将见祜、预、琨、逖之流接踵而出矣」。
次论:「人主举国而听大臣,大臣分其责于一二材智之士,与之谋画。
虽以孔明之英特,不能不参用州平、幼宰。
及其久也,权之所在,谤之所归,一二材智者始负天下之责矣。
及观孔明《出师表》,自向宠、费祎、董允、郭攸之见于表者如此,他谋臣如蒋琬、姜维、杨仪,名将如关、张、黄忠辈,则其亲信不专于州平、幼宰矣。
此岂非大臣参用群臣之法乎」!
七月,乞补外,不允。
十二月再请,又不允,寻除著作佐郎
九年正月,兼权尚右郎官
八月丐补外,差知袁州
崇化厚俗为主,两造胜负者,虽负者亦服公之明。
母讼其子,公教谕之,遂为母子如初。
水旱精意祷祈,雨旸立应,去日民攀卧不忍舍。
十年三月磨勘承议郎
十一年六月,有旨入奏,丐祠不允。
入对言:「天下之患莫大于廷臣之不和。
今朝廷上下议论,有逊顺而无龃龉,有协合而无乖异,犹谓之不和,何哉?
和者,非苟同之也。
人主属国于大臣,又设参预以共图之,侍从议论之所出也,台谏耳目之所寄也。
国有政事,谋之大臣,参之执政
既相与可否矣,苟犹有未至焉,则侍臣得以献替,台谏得以论列。
谋或未尽,不厌其违覆;
理之所在,何间乎异同!
今国有大政,执政未必尽知,知之未必有所可否,此岂协心共济之意哉!
侍从之臣日请对者固多有之,然未免好同恶异。
间有忠愤不能自已者,则或肆讥诮,或加中伤。
司马光当国,祖禹在言路,或谓光、祖禹必能协济,正色曰:『光有过,祖禹独不言乎』!
今大臣无钦若之谲、夷简之诈,有光之公,然执政不能为宗道,从官不能为仲淹,台谏不能为祖禹,何耶」?
十二月四日,除侍左郎官,轮对言:「为皇太子选妃宜择用范祖禹纳后四事,一族姓,二女德,三隆礼,四博议,与大臣议而行之」。
次言:「淮东忠义虽曰区处得宜,然主客之势不宜偏重。
童贯欲处常胜军,使其进有所依,退有所惮,固一时之良策,议者恨其不早尔,今宜取其策而戒其失。
京口一军自泗州失利之后,缺额极多,老弱大半,若覈实招捕,择将训齐,则精神折冲,渐复旧观。
淮西关隘命宪臣经理,颇见次第,或言其奏请率多捍格,宜假以事权,生其智勇。
浮光守将前者垂去,后者未至,设有缓急,付之何人,则荆襄尝为谍者所误,轻易调发,罔功而还,宜以为戒。
帅臣信义固不为欺,但恐其为下所欺,不自知之。
蜀得重帅,朝廷信任,不疑不贰,仰见陛下将将之道,然闻其每有申请,一切顺从
郭子仪拟除州县官一人,不报。
或谓宰臣不知事体,子仪曰:『自兵兴以来,姑息武将,求得欲从。
今某除吏不行,是朝廷不以武臣见待也』。
岂非今日待蜀帅之法乎」?
又言:「祖宗用法宽厚,惟于赃吏独严。
近贪风复扇,苞苴公行。
威王烹阿封墨而齐国大治,杨绾当朝,减声乐、省驺从、撤第舍者有之,转移在君相尔」。
十三年八月磨勘朝奉郎
十二月,除将作监
东宫虚位,中外皇皇,公乞早定大计,且以立长为言,上嘉其请。
十四年六月,进《孝宗宝训》,推恩转朝散郎
九月,除秘书少监
丐祠再,不允。
十五年正月,玺赦转朝请郎
四月,奏告宝玺,转朝奉大夫
弟国子进士厚身亡,三丐祠,不允。
九月,除起居舍人,控辞不允。
十月磨勘朝散大夫
十六年春,同知贡举,不以掌文衡自居,时至考官房商搉去取,故多得名儒。
蒋公重珍卷为考官所黜,公奇其策而取之。
三月,升起居郎,力辞不允。
未几,谏议大夫朱端常以私憾论公,疏留中。
公力丐归,除职予郡,除右文殿修撰赣州
公五上免章,不允。
冬十二月,始之任。
俗素剽悍,接连溪峒,公开府抚之以恩,御之以威,卒以帖息。
盗发,臬使移文调兵,自诡讨捕。
公曰:「赣守以兵钤系衔,讨贼吾职也,岂敢以其责诿于监司乎」!
潜设方略,与幕僚宁都彭铉密筹之。
盗平,境内以安。
郡当二水之会,久则城市泛溢,公俾登城而居,散粥以食之,潦缩则计户赈济有差,赣人至今德之。
十七年秋八月茂陵升遐,公帅僚属哭尽哀。
穆陵登极,公拜捧诏书,以昨该胪唱一字犯上潜邸旧名,乞以字代之,盖公早以字行。
始公受学于朱文公,询其字,叹曰:「好大名大字」!
期公者远矣。
素与郑公斯立友善,郑以弘、公以毅名斋,取佩韦之义,皆客于度支郑公肇之之塾,至是与弘斋度支之子仲路同登。
早定交于北山龙图陈公孔硕北山抑斋元枢友焉。
十二月,除集英殿修撰、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
宝庆元年四月,该遇龙飞恩,转朝请大夫
治洪之政与袁、赣同。
虽位高权重,然一路休戚、民间隐瘼,下情皆得自通。
处人父子骨肉争讼之间,必委曲镌晓,以还其天。
南昌襟带江湖,与淮右隔,一衣带水。
公募舟师千人,犒激练习,隐然为江面屏蔽。
俄兼漕职,食少事烦,遂苦疾晕。
丐祠,不允。
三年五月,除宝章阁待制、升安抚使仍旧任。
八月磨勘朝议大夫
累乞归,绍定元年正月提举玉隆万寿宫
公还里寓僧舍,角巾野服与亲友自于水光山色之间。
三年三月,有旨再任。
九月磨勘中奉大夫
四年四月,庆典转中大夫
五年春祠满,不复请。
六年正月,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
七月,升敷文阁待制建宁府,力辞不允,诏趣之任。
未行间,十月召赴行在奏事,辞不允。
端平元年元日,除吏部侍郎
公未拜请对,四月内引,首言:「闻尧舜授受,不过执中之一语,又有人心道心危微精一之辨,岂圣人之费辞耶?
中者,天下之正理,天地得之则阴阳和、寒暑平、万物生,人得之则心正身修气和体平而万善备。
盖圣人与天地民物本同一体,吾心一正则天地定位,而民物各得其所矣。
而其所以能执此中者,亦惟于人心道心之辨而致其谨焉。
唐魏徵能致其君于贞观而不能杜其晚节之穷黩,宋璟能致其君于开元而不能绝其末年之淫侈,裴度能佐其君平淮蔡而不能防其用聚敛之小人,盖三臣者,知正君而不能格君。
陛下方行尧舜之道,视唐三君盖优为之。
臣非不能高谈皋、夔、稷、契而犹援三臣以讽陛下,亦区区陈善闭邪之意」。
次劄言:「今圣断赫然,忠邪贤佞固已判别,但君子待小人常失之恕,小人之仇君子必穷其毒。
裴延龄陆贽大用,显挤之也;
卢杞真卿使希烈,阴祸之也。
承璀荐李鄘叔文杜佑,小人情状,巧伪百出。
古人铸鼎象物,魑魅魍魉,各图其状」。
且历言元祐之盛,以马、吕之贤而不能胜京、卞之奸,宜监往事以毖后患。
荆襄图上八陵,公言:「朝陵之使不可已,中原之机不可失,然治内治外,固有本末,柔远能迩,亦有先后。
自开禧用兵误国,嘉定堇堇自守,规模不立,既不能制亡虏垂绝之命,何以遏彊寇方张之势。
鞑人与我固无雠隙,兽心无厌,岂知逆顺?
顷犯襄蜀,既知我地利,后诱我夹攻,又知我无力。
今小使未反,万一突然其来,何以禦之?
惟有守卫三边,为绸缪户牖之计,绥怀遗黎,示经略中原之渐」。
四月十四日,御笔除左谏议大夫越十日侍读,皆辞,不允。
上殿首言:「近都堂集议,观范、子才论奏书牍,议论蜂生,气吞四夷,岂天将混一宇宙,遂生斯人,为时用耶!
然兵重事,非可易言。
臣退而端坐深思,终不得其说。
今范改图易谋,不胶前说,而气愈锐,谋愈决。
勾践生聚教训,十年而后平吴;
诸葛亮闭关绝栈,二十一年而后出师。
淮东,甫及数月,而欲建规恢之功,古人何难,何易耶!
臣方草此疏,得荆襄帅臣嵩之所申,言关河之未易守,且饷道尤难通。
荆襄之失,议者罪其始谋之不审,而今者所奏则不可例以为非。
嵩之淮东沮其和议,荆襄忌其成功。
惟陛下取二帅臣之奏,则是非得失可以互知」。
次言:「二台臣交诋,臣叨谏长,罪实在臣。
陛下奋发独断,擢其一言于西掖,然后天下知正论之必伸。
台臣尚多缺员,宜拔直谅以其选」。
又五月对首言:「故相当国垂三十年,虽无经纶而有把握,旁溪曲径,一切塞绝,若不出其意则人主号令不可行于殿陛。
然欲人主无好恶,而己之作好作恶则无所不私;
欲外戚无侥倖,而己之亲故意所欲予者则所求必得;
宦官女子绝干请,而己之嬖奴宠妾则招权纳贿。
狼籍难掩,趍者澜倒,知有私室而不知有公朝,知有权臣而不知有君父。
臣愿大权在人主而政本归中书
盖权在人主,下无专政之嫌;
政由中书,则上无自用之私。
君臣之间,两尽其」。
次言:「陈御史,上问所以为御史之道,对曰:『使臣拾遗补阙则可,使之掇拾臣下短长以沽直名则不能』。
臣虽不敏,请事斯语」。
又言:「范镇契丹当宽河东河北之民,备灵夏当宽关陕之民。
臣亦今日欲经理中原,则其势当宽江淮之民。
民之困于籴买、困于工役、困于夫运者,以臣所闻,沿边郡县官吏诛求殆尽,骎骎及于沿江之民矣。
臣愿陛下下霈然之诏,以先臣镇之论风厉沿边帅守麾节之臣,稍宽科抑,为国家爱惜根本,天下幸甚」。
六月,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二年八月,升同知枢密院事
十一月,兼权参知政事
以目病,又以雷发非时,屡丐祠,不允。
三年七月,除参知政事
以淫雨三乞待罪,上自引咎,眷留甚至。
公益感奋,知无不言。
属议明堂,郎官陈康熙奏乞以太祖太宗、宁宗并配,公搜检祖宗典故及先朝诸臣王圭、钱公辅、孙抃、吕诲、张方平、吕大防、胡直儒等所议,条画以奏曰:「唐飨明堂,皆由曲学误引《孝经》『严父配天』之文。
至我朝高宗皇帝圣见超绝,决于独断,以绌祖进父为非,专用有周明堂之典,专奉太祖太宗以配天,此万世不易之礼也」。
奏入,上从之。
九月十七日,以雷雨左右相清之、行简并册免,是夕宣押乔公回,除侍讲
二十一日奉御笔兼同知枢密院事
又奉御笔,命公与李公鸣复轮日当笔。
力辞,并乞屏归田里,降诏不允,继颁御笔勉留。
虽与李公协赞而事多取决于公。
察官唐璘尝劾某士,某士盖当时朝家倚以治赋者,上欲留之,公言不可。
不知,反疑公庇之,遂劾公宽而无制,懦而多私。
出公门下,其改秩登畿皆用公荐疏入,朝论骇之。
公言:「璘素孤直,所言深中臣罪」。
遂出漕江东,俄擢广帅。
余与布衣交,晚使番禺,与语及公,未尝不服公之雅量而自悔其轻发也。
公益求去,不获请。
其冬乔公再相。
嘉熙元年二月一日,除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丞相每朝奏事,上辄顾公问曰:「卿以为何如」?
公具以实对,当轴者忌焉。
有旨条其边防,公言两淮各宜招游击军以为诸城之援,公安置立重屯以为江陵屏蔽,又欲于鼎、澧之间招万兵,以制猺蛮,以防蜀道。
江西、湖南冲要处,皆宜增兵守备。
乔公欲置籍考覈诸郡逋负版曹岁计者,公言朝廷当令宰相督责版曹,上作而下不应,当易其人。
乔公终以公所言咈己为不乐。
六月京城火灾,宰执中独公挺身出传上旨,谕诸将士,皆用命,燎原之势俄顷扑灭。
先是,都人有黑龙传令之谣,公生于辰,岂其谶与!
杭相李文清公每见公论事,必曰:「平生但以公为宽和长厚人,今亲见乃如此」。
深切叹服。
是冬十一月谏议大夫蒋岘观望当轴论公事,章不付出。
公乞罢机政,诏除资政殿大学士绍兴府、浙东安抚使
辞不拜,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公既归里第,治园池,植花竹,与族戚朋友相徉其间,仿洛社诸公为真率集。
城南五里濒江有钓台寺,乃公旧日讲学之所,扁曰精舍,暇日渔钓,乐而忘返。
遇水旱,必为里人告地主,蠲赋役,议赈贷,虽乐人之乐而未尝不忧人之忧。
乡人如竹湖李公、抑斋陈公,皆敬而爱之。
年甫七十乞挂冠,七疏然后得请,除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致仕。
晚岁以「拱极」名楼,上书扁额以赐。
公自还政以至纳禄,独备人间五福,然念及时事,必颦蹙而言,初不以出处进退为间。
宝祐三年五月,与客夜坐纳凉,忽感胁痛,虽饮食寝少,然神明不衰。
六月二十四日薨于正寝,年八十四。
闻者如丧亲,哭于家者,哭于途者,望门而哭者,肩摩袂属。
遗表闻,上辍朝,赠少傅谥文定
公世为福州侯官县人,旧居清溪。
曾祖可大,累赠太傅
妣陈氏,鲁国夫人
祖奖,累赠太师、汉国公
妣陈氏,周国夫人
考汝永,累赠太师、齐国公
妣黄氏,越国夫人
娶潘氏,赠鲁郡夫人,先公二十八年卒,公为卜宅兆于长乐县阮山。
及公薨,启视温洁如新,遂以其年十一月壬寅合葬焉。
初,公与瓜山潘君柄同师紫阳翁,瓜山知公必贵,妻以兄子。
公虽魁辅,潘虽匹士,然世两贤之,犹管幼安、华子鱼,未可以贵贱判优劣也。
子男一人,德起,擢嘉定癸未第,后改奏京秩。
尝列属奉常,力辞莆垒,改奉玉局以便亲养,故家中之原明、公休也。
终于朝散大夫主管华州云台观
孙男一人,绍祖承奉郎
初,云台公请余论次阮山隧碑,余属藁,忽闻云台仙去,余哭之恸。
承奉君以书来责前诺,余视前藁或仓猝未就绪,或简短不盈幅,先发书吊承奉君,乃掩涕抑哀而秉笔焉,距公之薨与葬十有四年矣。
公于孝友素隆,上世田庐悉推与弟,官其二子二孙,于二妹尤笃,奏荐及其二甥;
视弟之女如己出。
此虽细行,亦叔季所难也。
有廷对策、奏议、诗文、杂著若干卷,藏于家。
铭曰:
余周游斯世兮博考前载,乡俗之薄兮喟然深慨。
有二士兮逢昭代,一攀龙兮一峨豸。
受解衣之知兮,蒙割裒之爱。
居则曰生死临前兮不相负背,忽忘胶漆之情好兮怵毛发之利害。
其发也,如含沙之蜮兮入怀之虿。
闻者莫不瞿然兮疑而骇,受者若无所闻兮静以待。
曰此孤直兮蹈祸不悔,所言简切兮是臣之罪,与之终始兮更迭中外。
呜呼!
此风惟魏公之镕陶兮,与潞国之荐介。
世岂无伟人兮,常病其德度之隘。
李恶、曾之浮薄兮,范讶徂徕之怪。
昔熙丰、元祐间兮,理乱消长之会。
惟戆叟伯淳于此兮,乃瞭然如蓍蔡。
涑水之褊小兮,叹韩、富之不在。
孰能剖扃之鐍兮,纳之于吾闼之内。
余历评群公兮,皆未若毅斋之大。
镇物如山兮容物如海,题之冢上兮以俟南董氏之采。
皇后受册宝礼仪日分奏绍兴十三年闰四月 宋 · 王赏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二七、《中兴礼书》卷一八九
今具按雅乐、习仪、奏告等日分下项:十三日,应差充奏告天地宗庙社稷等处行事官,各赴逐处致斋。
十四日,奏告行事,同日宰执并礼部太常寺官、都大主管官尚书省按雅乐。
十五日,奉册宝使副并行事应奉官及文武百僚,赴文德殿习仪,其册宝下官再赴穆清殿门外习仪。
十六日,应差充册宝下行事应奉官并祗应人等,并赴垂拱殿门外宿卫
十七日,皇帝御垂拱殿,次诣文德殿发册宝。
奉册宝使副并行事应奉及文武百僚,趁赴行礼立班毕,皇后诣穆清殿受册宝行礼。
四月十四日同嘿园宰平上方山兜率寺乙卯 清末至民国 · 陈宝琛
 押阳韵
畿南之山最大房,石廪层沓摩穹苍。
银陀峻极古弗贵,伟此岩壑称上方。
峰回涧束合林翠,森壁留罅穿天光。
折盘开阖路几绝,数武一换山阴阳。
岂无飞流与争道,上有栏楯临洸洋。
石梯历级三百尽,复磴稍坦云屏张
庵堂七二半颓陀,错落丹碧仍相望。
入门古柏俨初祖,建寺或者真情唐。
洞游岩坐絜先后,争取馀晷腰脚强。
经行荦确亦劳止,差喜所得堪汝偿。
职田诏天圣九年四月辛卯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
天下职田,其土地肥瘠不等,宜令所在具顷亩及岁入之数,批逐官历子,上审官三班院、流内铨,其岁入已优者,毋更入优处。
刺配罪人权送本处重役营分收管诏建炎二年四月十四日丁卯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
诸州刺配罪人断遣讫,权送本处重役营分收管,俟道路通快日遣行。
陆少卿墓志铭宣和七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九九、《杨龟山先生集》卷三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讳恺,字疆仲姓陆氏,其先吴郡人
六世祖权,唐末为建安县,值中原乱,不克归,因家福州之侯官,故今为侯官人
曾祖中和,赠职方员外郎
祖廙仕左侍禁
长宾,任大理寺丞,累赠通议大夫
母吴氏,赠太硕人
公自幼颖拔不群,博览强记。
元丰初,未冠,游太学,标望绝人,一时名儒往往忘辈行蹐门愿交。
元祐更新学校,祭酒孔公武仲得其文,奇之,称誉不离口,学者益歆慕之。
元符三年进士第,调庐州司法参军
太守龚公原一见待以殊礼,侍御史彭公汝霖祭酒丞相白公时中俱荐试学官
召檄至,公曰:「吾困科举二十馀年,晚得一官,朝廷不吾知,欲使之裹饭复入场屋,吾不能也」。
卒辞不就。
崇宁大兴学校,郡以公兼掌钱谷,士不之教官之庐,而公之户外屦常满矣。
执经考疑,虚往实归。
秩满,用荐者迁通仕郎丞相刘公正夫给事中兼领外诸司,辟公管勾文字
阅半岁,改宣教郎
诸司罢,公之子调官济南,怜其少,求与之近,乞监密州板桥镇
镇濒海,舶至多异国珍货,吏习为奸欺以渔取。
公以身先之,一毫不少黩,海商便之。
以外诸司赏典转奉议郎,又以八宝恩转承议郎
逾年,御史中丞石公公弼辟为检法官
已而石公以罪去,坐是二岁不迁。
吴公执中复以儒学荐,召至政事堂,除太府寺丞
明年迁司农寺丞磨勘朝奉郎
上方搜访人才,刘公以中书侍郎有异眷,荐士三人,以公为称首,赐对称旨,擢司勋员外郎
车驾幸尚书省,转朝散郎,迁光禄少卿
刘公既相,除宗正少卿
方将力荐,引以自助,刘公遽以病去,故弗克。
时修玉牒,公纂缉上临御以来政事之大者,十年为一书,上之,转朝请郎磨勘朝奉大夫
太常少卿缺员,有旨遴柬,丞相郑公居中、余公深以公启,拟命下之。
数日,侍御史张朴进对,论事毕,上忽谓曰:「朕用陆某奉常,识其人否」?
对陆某老于儒学,有士望。
上深然之。
崇宁置议礼局,至是并归礼寺,公于拟议参订为多。
又修《因革礼》一百卷,上览嘉之,转朝散大夫磨勘朝请大夫
补外,乃以直徽猷阁均州,关决庶务,无钜细剧易皆亲之,吏敛手不敢为非。
先是,人惰农,不知灌溉之利。
公出郊为之劝相,人始尽力。
岁大稔,父老勒石道傍,为耕者之劝。
公之爱民,出于诚心。
因旱祷龙祠,三日不雨,公对神自咎曰:「守土之不职,宜菑其身,民何辜,将不粒食矣」。
因泫然,左右为感动,未旋车,大雨。
邻郡飞蝗蔽地千里,过境弗下,父老候公出,迎拜,以手加额曰:「微公德化所感,民其饿殍矣」。
襄邓大饥,仰于我郡,人请闭籴。
公曰:「今天下一家,非秦晋比,奚此疆彼界之异?
晋之不义,《春秋》犹讥焉,吾不忍为也」。
于是转输相属于道,饥民赖之以济,其为德厚矣。
三舍之法罢,士不知所归,公至,聚生徒,择属吏之有学行者为之师,讲肄课试,悉视成均。
郡人争遣子弟,献腴田以资其费,唯恐后,士风复振。
于暇日又时往临之,申之以孝弟之义。
郡大治,士民咏歌之,为《均阳乐》十篇以颂其德。
未几受代到阙,除知泉州
未行得疾,终于京师,实宣和六年四月辛酉也。
享年六十有五。
娶黄氏,有贤行,配公无违德。
子男五人:曰震,承议郎太学博士,以学行知名于时;
曰涣,宣教郎开封府曹掾
曰鼎,以疾废不仕;
曰巽,曰需,皆将仕郎
诸子俱好学有立。
女适从政郎汀州司仪曹事薛锐。
孙男六人,女二人。
公少孤,事母以孝闻。
其为人敦厚笃实,一言之出,终身可复。
遇人以礼,无贵贱贤愚之间。
平居恂恂,似不能言者,徐而叩之,亹亹无倦。
其文纯深,析理论事,足见其志。
其为诗平淡清远,有晋人之风。
虽应用辞章,有典则。
践更省事殆十年,同进者衮衮登禁从,公回翔不出故列,无滞淹之叹。
尝谓人曰:「吾学古入官,期以报国利民,顾天下事非辅相大臣不得行,非谏官御史不得言,非侍从之臣不得与国论。
今久处朝行,无一毫补,殆非素志。
吾老矣,得一郡为朝廷布宣德意,牧养小民,其可也」。
遂抗章力请。
既得郡,治有成绩,如其言,士论韪之。
公在均阳,岁荐丰,筑亭临汉上,时从僚吏往游焉,与民同乐。
又赋诗以广其意,郡人悉播之乐章。
至是闻公之亡,登是亭者皆为之感涕。
诸孤将以七年十二月辛酉葬公于怀安县马鞍山,以毗陵守何公衮之状来请铭,余未暇作也。
葬有期,又不远千里走仆致书速余铭。
昔余在熙宁中,与其兄忱相友善。
是时公尚少,颉颃诸兄间,眉宇秀发,意其必为令器,以诗见贻,有成人风度。
已而学益进,行益修,挺然为时闻人,则余之知公,盖在诸公之先也。
虽位不称德,而见于事业者,亦足以垂世传后矣,乃为之铭曰:
昔公兄弟,联车至止。
公方妙龄,鸾鹄停峙。
问学日滋,浸以文鸣。
旋登于朝,为时名卿。
出藩于外,蔚有成绩。
飞蝗不下,神监其德。
邦人之思,形于咏歌。
勒铭幽宫,百世不磨。
秘书省合撰乐章等并长贰分请官撰诏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二四(第三册第二七六六页)
秘书省合撰乐章、赞、颂、敕葬、敕祭文、夏国人使到驿宴设教坊白语、删润经词及答高丽书本,并依旧制,长贰分请官撰。
秘书省官轮季点检太史局等诏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二五(第三册第二七六七页)
秘书省所辖太史局测验浑仪刻漏所文德殿钟鼓院,长、贰、丞、郎轮季诣点检。
内有系在禁中置局者,前期报皇城司及经由门户听入。
秘书省官转官诏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二五(第三册第二七六七页)
本省官正字通除京朝官、选人。
内选人到任一年有四考,许自陈,据状奏闻,如合入官,其省官不替人。
秘书省书库官楷书员额诏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二五(第三册第二七六七页)
秘书省权置书库官二人,楷书十人。
候就绪日,具元额申尚书省裁定。
戊辰四月十四日。赴西都行在。金郊驿途中作 明初 · 郑总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复斋先生集上
松山一发渐微茫,瘦马长途欲夕阳。
弓矢载韬何日是,风尘昧目客心伤。
陈泥丸真人翠虚篇嘉定十年六月 南宋 · 陈与行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六一、《琼琯白真人集》附录
余舅新广东盘庄老人黄公庸,自其少时足迹半天下,喜与方士高人游,得服饵长生之诀,今逾七望八,状貌强健如壮年。
每每道泥丸陈先生之名,慨慕不可得而见,余从旁窃识之。
嘉定丙子,余来金华海南白公比岁再遇,邂逅辄弥日款。
议论滚滚,无非发明其师之道,平生出处甚悉,盖泥丸学者徒也。
神仙之事渺茫恍惚,不可控搏,而传记所载奇变万状,同出一源。
若泥丸者岂可不传,以补列仙之轶?
先生陈氏子,讳楠字南木惠州博罗人,以盘栊箍桶为业,浮湛俗间,人无知者。
一日作《盘栊之偈》曰:「终日盘栊圆又圆,中间一位土为尊。
磨来磨去知多少,个里全无斧凿痕」。
《箍桶之偈》曰:「有漏教无漏,如何水泄通。
既能圆密了,内外一真空」。
其言下超诣如此,所得盖不凡矣。
人以疾苦,撮土与之,随疗而愈,故俗呼泥丸先生
其自号则翠虚翁也。
西华真人传之张紫阳张传之石翠玄,石传之薛紫贤,薛传之陈翠虚。
得太乙刀圭火符秘诀、景霄太雷琅书,以雷法行于世,所至与人治鬼。
潮阳民家女苦狐厌,狂易无度,先生用雷符熏狐魅,杀之。
时被发走,日行四五百里,鹑衣百结,尘垢满身。
喜食蛇狗之肉,终日烂醉,莫测所如。
而济人利物,效验有不可掩。
尝之苍梧,遇郡祷旱,人忧暍死。
先生执铁鞭,下渊潭驱龙起,须臾阴云四合,雷雨交作,境内沾足,遂为丰年。
三山大义渡,洪流湍悍,舟不敢行,先生浮笠而济。
行钦管道上,遇群盗拉杀,瘗之。
后三日,盗散复苏。
长沙,冲帅节,执拘送□州,去数夕又回长沙矣。
中夜坐定,或含水银,越宿吐视,已成白金,乞与其徒不顾也。
嘉定四年春,作颂言出世意,四月赴鹤会于朝阳,执事者以其茹荤膻恶涕,坐之户外。
适有持片若箍桶者,人呼之起,与喧争,至危桥,俱溺而逝。
道家所谓水解云。
时葛川往湖南省亲,遇先生宁乡是年四月十四日也。
先生自言阅岁四十三,而人有三世见先生者,亦异矣。
平生著述有《紫庭经》,察判潘公景良
《翠虚篇》,真息子王公思诚续编之。
自丹经行于世几千万卷,高者入虚无,下者骋怪幻,如先生之书刬烦趋要,剔伪辨真,开后学以从入之涂、归宿之地,凿凿乎有所据依。
以为人皆可学,而卒莫有能学之者,岂真不可学耶?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夫道一而已矣。
翠虚之门有鞠九思、沙道昭、白玉蟾,皆心传口授,其高弟也。
是三人者不可得而见,幸白公岁一逢焉。
翠虚之道得白公而益显,而白公浮游飘忽,又将离世绝俗,而立于独,吾忧其不可得见也,故并书之,以贻好事。
嘉定丁丑六月初伏日承议郎通判婺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陈与行书于风月堂。
张夫人墓志铭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丹渊集》卷四○、乾隆《遂宁县志》卷九、乾隆《四川通志》卷四六、光绪《潼川府志》卷七
夫人张氏,其上世为武信军大姓。
少丧父,以孝谨事母兄,有闻里巷宗族。
凡称道夫人者,必曰是性固所有,不待训戒而后能也。
年二十,嫁始平先生希元
希元有才名,夫人既归之,人皆以嘉耦贺两家,然恨已失舅姑,不得以滫𤅵从事
希元旧结庐墓侧,夫人与同去,不入城市凡十年。
撤纨绮,屏脂泽,惨惨朝暮,奠馈有法。
希元以经史教子弟,夫人亦班班成诵之。
讲解义训,无不通晓。
希元喜接士,宾客日满门下,终岁未尝独执匕箸以食。
夫人多自调絮和齐,供儗无少倦。
至猝遽无有,乃解装构物,以治其具,惟恐一缺,不能相属者。
生四子:正己、正雅、正卿。
皆不许视家事,督之学,常以愿成汝父之志励之。
故正符以《春秋》学,为龙图阁直学士刑部侍郎、知梓州何公取其书闻朝廷。
正雅以明经正卿进士,为郡国所贡。
一门佳士,乡人仰伏,夫人力也。
三女:长适乡贡进士王贲,次适进士贾端,次适前青石县公锡
治平元年三月十日夫人以疾卒,享年五十八。
三年四月十四日,葬于小溪县永寿乡凤凰山之先茔。
曾祖德权,祖昉,父奎,皆不仕。
正符以余与其父子游,见余哭且拜,求铭夫人之墓。
余铭之曰:
幽闲而为女,柔婉而为妇,慈严而为母。
是皆有令誉,余岂愧铭其墓兮?
岳飞乞同齐安郡王士袅等祗谒陵寝以观敌衅答诏绍兴九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鄂国金佗续编》卷四
敕:具悉。
朕以伊、瀍顷隔于照临,陵寝久稽于汛扫,逮兹恢复之日,亟修谒款之仪。
卿慨然陈情,请为朕往,虽王事固先于尽瘁,然将阃不可以久虚。
殆难辍于抚绥,徒有怀于忠荩,寤寐于是,嘉叹不忘。
已降指挥,止差将官一、两员,部押壕寨人匠、军马,共一千人,随士袅、张焘前去,卿不须亲往。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辛未四月十四日 明初 · 李种学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关东录
恰到失迷院,吟哦动客心。
断桥溪水急,平岸树阴深。
野衲归携影,山禽过送音。
红尘今已远,但恐有相寻。
殿前司寄养御前良马草料诏绍兴十三年闰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二之五一(第三册第三○三一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四一一页
殿前司寄养御前良马,见破十分草料,自闰四月一日已后每马减乾草八分正,支破二分,至九月一日听本院关报,依旧支请。
今后每年四月一日依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