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巡抚谢公画像记熙宁四年五月1071年5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净德集》卷一四、《成都文类》卷四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真宗景德三年夏四月,西南方有大星,占者谓应在蜀分。
上恻然动心,以为蜀去朝廷远,民之疾苦尤难知,天有异象,可畏不可忽,其择廷臣之贤而通世务者,往绥元元。
于是公以屯田员外郎巡抚利、益,又诏同九河张公咏议鼓铸利害。
乃考铁价,制钱币,重轻适均,物估用平,众甚便之。
时方寇乱之馀,百弊滋起,土俗凋困,惟九河公洎公相与谋议,作为宪令,安全舒息,极尽统要,俾其世世子孙,恃之以生。
故张公之治蜀,为天下最,实公有以助之也。
既而举部吏数十,执政以多为疑,公请连坐,冀其必用。
自尔奉使,举吏皆连坐,而公之举者,大半有立于时矣。
蜀土旧风,凡奉使来者,绘像天庆之仙游阁,公之后六十有四年,其孙司封郎中景初师厚按刑之命至,故亦绘公之像于壁,所以推崇先烈,而永蜀人之瞻也。
恭惟真宗皇帝承天下熙盛之极,恩隆泽厚,及民骨髓;
跂行喙息,罔不欣戴。
然而星变一出,则恐惧警戒,以蜀为忧,分命良臣,审究时病,岂非奉天爱民之心乎!
惟公纯诚大略,深体上意,施设有原,期底静安,岂非推己济物之义乎!
奉天爱民,圣君之令德;
推己济物,贤臣之能事。
王道之起,莫先于此。
而君臣两得,惠加远方,固可以著示后世,率为大范也。
公讳涛,字济之,为太子宾客陈留伯,薨,以子绛知制诰,赠礼部尚书
若乃出处之本末,勋烈之始终,则范文正公之碑、欧阳公之志、尹师鲁之行状,悉得而载,此特治蜀之一端尔。
师厚儒者,知治体风槩,落落有援世之意。
时方改作,以福斯民,而或忘义利之辨,师厚累疏列其不可,无愧于祖构云。
熙宁四年五月二十日
请尊显博学之士疏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七
臣向之所论者,专为学者而已。
然士之不学,非学者之患,而国家之所宜虑也,陛下无以臣为过。
士之不学,不过稠人中闭口结舌、面赤汗下,使天下以为口实而已也。
今之进士,类皆他日之公卿百执事也,彼方应举时,既无事于学,而其入仕之后,虽向之所读数书者又将捐去,则峨冠曳带所有者,特枵然之腹而已。
陛下置公卿百执事也,大则欲其谋王体、断国论,小则欲其辩权事而决疑狱,上以备左右之应对,下以与宾客言。
今以枵然之腹,立乎本朝之上,则陛下何望焉?
其不学之患,今日未见也,他日见之矣。
往者学士刘敞奉使北虏,虏人道使者由他径,以誇示其郡国之大。
素明于地理,因责问之,虏人畏服。
是时顺州山中有异兽,虏不能名,以问为言此駮也,虏益畏之。
父老为臣言,神宗皇帝时御殿放榜,进士暨陶者,有司读暨为洎,而不应。
侍郎苏颂曰:「吴有暨艳,既读为结,此得非其后乎」?
问之果然。
神宗皇帝喜谓曰:「果吴人也」。
庆历元丰之际,士皆深于学矣,然微此二臣,则堂堂大宋几何而不为外国之所鄙笑、多士之所讪薄乎?
奈何今日不劝之,使博学以储他日之用?
陛下欲有所问,则皆恍然相视,醉心拱手而不能知,然后仓猝四顾,而求多闻之士,不可得矣。
且夫效一官,总一职,非学亦不能也。
真宗皇帝尝因放榜,谓群臣曰:「天下至广,藉群学共治之,今又得千馀分理州县矣」。
以此而言,则是州县之吏亦欲其知学也。
子皮用一不学之人尹何以为邑,而子产譬之于伤锦,如吏部岁补数百尹何于天下,则数年之后殆无完锦矣。
自州县而上,其所职愈大,则所学当益富。
今士通于道德性命之理,诚前世所不及,然一为吏,则素所蓄积不过以善其身而已,是何预于天下之事,而骤布于郡国之间?
此臣之所以私忧也。
陛下幸以此教学者,又宜诏大臣岁择博学者以名闻而尊显之,如真宗崔偓佺肥乡主簿,而特置龙图阁直学士以处杜镐,则海内皆承风以不学为耻矣。
昔人有种漆者,乡人皆笑之,十年而漆可以为器,向之笑者悉取资焉。
士之学不学,于今诚未有损益。
臣之言若迂阔,然不十年,陛下必收其用矣。
惟陛下留神省察!
毕文简神道碑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九、《忠肃集》卷一一、《永乐大典》卷二○二○四
丞相文简毕公,既以景德三年郑州管城马亭卢村之原,而隧道之碑未果立。
后八十馀年,公诸曾孙从周、仲达等,乃相与经治纪刻,而使仲游抵书叙其故,以铭见属。
某视公之时良已远,然考其事迹,有门生故吏之状,幽宫之铭,太常有议,国史有传,家有谱集,又杂见于他书传记,与夫章章在士大夫者,类非一事,参验可信,皆合不诬,于是独掇大要而论次之。
惟毕氏出于姬姓,周文王之子高封国于毕,后以为氏。
后汉兖州别驾谌之五世孙曰众庆,为兖州中正
又五世曰憬,仕许州刺史
憬二子,构为户部尚书谥景公
栩为酆王府司马
栩曾孙諴相懿宗
构五世孙稹,为振武天德营田判官
积生宗昱,是为公之曾王父,为代州云中
王父球,本州别驾
考乂琳,澶州观城
及公贵,袖赠云中而下三世,为太子太保太傅太师,追封曾祖妣吴氏邓国,祖妣史氏韩国,妣药氏代国,祝氏郑国,并太夫人。
上世始居云中,太师既终,祝夫人谓公曰:「学必求良师友」。
乃相与如宋,又如郑,得韩丕、刘锡、杨璞,使公与游而卜居焉。
今为郑州人
公讳士安字仁叟,以学行为名进士
乾德四年王晋公祜知贡举,第公甲科,辟邠宁幕府
开宝三年,为济州推官太祖皇帝召对,廷授兖州管内观察推官
太平兴国初,改大理寺丞,领三门发运事。
吴越钱俶入朝,选知台州
既至,言:「钱氏上图籍,有司皆张侈赋数。
今湖海新民始得天子命吏,宜有安辑。
且州县文书具在,愿一用旧籍,以示惠泽」。
诏从之。
明年,以治最迁太子右赞善大夫,徙饶州,改殿中丞
归朝为监察御史
乾州以便亲,改监汝州稻田务。
雍熙中诸王出閤,召为左拾遗、冀王府记室参军
太宗皇帝延见,劳问蕃锡,迁尚书考功员外郎
端拱中,诏王府官各上所为文,帝问近臣曰:「文吾既知之,其行孰优」?
皆以公对。
帝喜曰:「是也」。
以本官知制诰
淳化二年,召为翰林学士
大臣以张洎言,帝曰:「洎视毕某,词艺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下」。
遂为学士
于时宋兴四十年,中外几平,文学、政事、言语侍从之臣辐辏朝廷,至论德行,则常以公为称首。
明年知贡举,转主客郎中,以疾请外,改谏议大夫、知颍州
真宗皇帝寿王开封也,召充府判官
皇太子,以兼右庶子,迁给事中
践阼,即日拜枢密直学士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以严正称。
凡官府常从授庭职而补外任者,必遣至公所受戒饬。
时近臣有怙势为不法,强买民家定婚子者,公请对,白其横,夺还之。
而公亦以礼部侍郎罢府。
还为翰林学士秘书监
契丹谋入寇,公首疏五事应诏,陈选将、饷兵、理财之策甚备,常多纳用。
于是中书宰相,乃进公吏部侍郎参知政事
入谢,曰:「未也,行且相」。
公顿首辞谢。
曰:「朕倚卿以辅相,岂特今日。
然方多事,求与卿同进者,谁其可」?
公复顿首谢曰:「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
臣驽朽,实不足以胜任。
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
曰:「闻其刚使气」。
对曰:「准资方正,慷慨有大节,忘身徇国,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积,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
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西北跳梁为边境患,正若者所宜用也」。
曰:「然当藉卿宿德镇之」。
不阅月,拜公本官平章事
寇公实并命,而以公监修国史,位在上。
既而契丹益犯边,北州皆警,二公始合议请澶渊时景德元年九月也。
契丹统军顺国王挞览引兵分掠威虏顺安北平,侵保州,攻定武,数为官军所却,益东驻阳城淀,遂攻高阳,不得逞,转窥贝、冀、天雄,兵号二十万。
帝坐便殿,问策安出?
公与寇公条所以禦备状,且言澶渊之行,当在仲冬
寇公谓当亟往不可缓。
卒用公议。
初,咸平六年云州观察使王继忠战陷敌中,至是为敌人奏请议和。
大臣莫敢如何其事,独公以为可信,乃赞当羁縻不绝,渐许其成。
谓:「契丹凶悍如此,恐不可保」。
公曰:「臣尝得降人,言今虽深入,屡挫不甚得志,阴欲引去而耻无名,且彼宁不畏人乘虚覆其穴?
此请殆不妄,继忠之奏,臣请任之」。
喜,乃手诏继忠,许其请和。
时已诏巡幸,而议者犹鬨鬨,二三大臣有进金陵成都图者,公亟同寇公请对,力陈其故,坚定前计,乃幸澶渊
军数十万,契丹大震,然猖狂乘众,犹掠德清,至澶渊北鄙,会官军伏弩发,射挞览死,众溃遁去。
曹利用使还,亦具得要领,与其使者姚东之俱来,讲和之计遂定。
呜呼!
朝廷惟无大事也,事一动,利害系其中而人蔽所见,甲曰如此,乙曰如彼。
方是时,非沈几达识以定其是,真忠大器以任其决,一反乎为全躯保妻子计,其成败之机,亦曰殆哉!
观景德之事,所以威灵抗于上,和好成于下者,公本精于策画,排纷决疑,力引寇公故也。
初,严兵将行,太白昼见,流星出上台,北贯斗魁。
或言兵未宜北,或言大臣应之。
公适卧疾,移书寇公曰:「屡请舁疾从行,而手诏固不许,今大计已定,惟在君勉之。
某将以身当星变而就国事,所愿也」。
已而少间,追至澶渊,见于行在。
及从还兵罢,乃按边要,选良守将易置之:雄州李允则定州马知节镇州孙全照保州杨延昭
他所择用,各得其任。
令塞上得境外牛马类者悉还之,以示信,遂通互市,除铁禁,招流亡,广储蓄。
未几,夏州赵德明亦款塞内附。
二方既定,中外略安。
量时制法,次第施行。
如榷酤毋得增额,平反已决死罪录为劳,讼不干己者坐以重,至今不易。
复置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科,以广取士。
每对,必为言崇俭息民,近忠直,远谀佞,是为政要。
故未几天下无事,号为至治
公素羸多疾,岁中求去位,章至七八,皆不许。
二年十月十二日将朝,至崇政殿庐得疾,诏问络绎,不俟辇,步至公所,敕太医及近侍随护肩舆还第而薨,年六十八。
即日临奠,哭之恸,赠太师中书令,废朝五日。
制服发哀,以皇城使爱州刺史卫绍钦治葬,有司给卤簿,大鸿胪持节护葬,谥曰文简
公资端重,伟仪观,少以名节自厉,贯于夷险,白首不易。
平生无一语过差。
虽贵,奉养无异平素,未尝殖产为子孙计,故天下称其清。
而其亡也,谓寇公曰:「毕某君子人也,事朕南府东宫,以至辅相,饬躬慎行,有古人之风」。
晚年益观书,所藏经史,字皆方寸,手自雠正
其文章典雅,以古为法,集为三十卷。
平生慎交游,无党援,为王晋公、吕公端见引重,王文正公、寇莱公、杨文公亿相友善。
王翰林禹偁、陈彭年皆门人也。
公既引寇公同政,而寇公守正疾恶,小人多不便,日思所以倾之者。
布衣申宗古告其交通安王元杰,寇公惶恐,莫知所自明。
公力辨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斩之,寇公乃安。
禹偁济州白屋子,尝以事至公官舍,阴识其非常童,留之教以学。
诲育奖进,学业日显,后遂登科,进用更在公前。
及公继知制诰,其命乃禹偁辞也。
公去潞州,州事连禹偁,亦谪黄州
公犹厚资其行,人称公知人为有终始者。
王文正公为相,尝面奏曰:「陛下前称毕某清慎如古人,在位闻之感叹。
仕至辅相,而四海无田园居第,没未终丧,家用已屈。
今其妻有贷于臣家者,其清可见。
真不负陛下所知。
然使其家假贷为生,宜有以周之者,窃谓当出上恩,非臣敢为私惠时也」。
闻叹息,赐白金五千两。
公娶骆氏,封陈国夫人
二子:曰世辰,公薨时为太子中舍,终于卫尉卿
曰庆长,时为大理寺丞,终于太府卿
孙九人:从善,光禄寺卿
从古,驾部郎中
从厚、从诲,检校水部员外郎
惠州博罗
从道,殿中丞
从范山南西道节度推官
从益,太常寺太祝
并亡。
从周,今为朝散郎、知洋州
孙仲达而下若干人,官多至郎、大夫,入文馆省寺,或出为郡守使者,世以为盛。
公以雅望耆德,被遇三圣,出入禁省,庄靖慎密。
及在大位,知贤能荐,谋虑国事,惟几惟深
辅政虽才逾年,而克有勋烈,中外乂安,郡国丰登,刑罚衰减。
忠清之德,有始有卒,天下至今称为名相。
铭曰:
真宗允文,考慎相臣。
孰以德进,毕公其人。
毕公文考之锡。
尹正于京,予曰羽翼。
束闱左右,忠孝子迪。
景德之始,旄头腾芒,戎马空国,尘我北方。
公来相予,赏罚纪纲。
公拜稽首,臣朽不胜。
有大忠义,以茹斯征。
协于一德,引宫应商。
图上吴蜀,彼谁弗臧。
两公谔谔,驾言观兵。
六飞绝河,于桥之阳。
威既远加,乃锡之平。
还曰咨,釐我庶治。
材钜守方,审政张驰。
惠经中国,底定四裔。
公在相位,时无几何。
有事有劳,有成可歌。
逝也胡亟?
恸而嗟。
三师正令,禭赙有加。
溱洧之右,既葬既久。
立碑墓旁,龟趺螭首。
铺张清风,以诏不朽。
孰究孰营,公有孙曾。
清白之祉,百世之承。
明州鄞县镇国禅院记嘉祐五年十月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四、《都官集》卷八
世传五土九宫之书,嵬琐不经,其义殆不可得而诘之矣。
凡其说者以乾、坎、震、离同凶,坤、艮、巽、兑同吉。
持而考诸天下千夫之州、百室之邑,陵园庙塔之负据面势,往往得其所由废兴者。
故上至朝廷,为立官局,置署丞长,以日相讲肄,人著其说为篇。
下至公卿大夫士,虽好古信道之人,犹或畏以信。
甚则杂以耕夫野老之言,张福祸之验如影响,以动蚩蚩之民,使生者不得保其安宅,死者火燔水溺而无以葬。
痛哉,贼道祸俗,而莫之能救也!
予十五年间,再官于天台四明之二州,此古所谓天下奇山。
复即其雄伟险怪、古今有称于山者而游焉,求其所以。
凡得不坠者,不独物象之特出而不可蔽塞,亦必世有材力之人主而起之。
一日,镇亭山镇国院之僧某乙持其所居之形胜,及兴作之历事,诣予请文为记。
且其僧有殿,其法有堂,其居有室,其廪有厨,钟台浴屋,崇扉修庑,焕乎无一不备,而又盛矣。
其门之辟则曰丁,其路之行则曰丙,其山水之会则曰巽。
考其然,则曰:「是本于五土九宫之书所同吉者」。
嘻,将有是耶?
将适然耶?
及问其初,则曰:「唐贞元六年,其徒曰慈云,居而基焉。
会昌中悉废。
大中九年,曰灵持乃复兴葺。
中和五年,始得今号。
皇朝天禧二年,曰普光庆成又广基构。
景德三年,曰宝宁主之,及今传袭不绝,故大成。
推而言,废兴圮完,果系乎时?
及其人之能不能,而不在乎吉凶之说者矣。
不然,何一吉而中废,垂二百七十三年而始备?
《诗》曰:「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因书而授焉,且告惑者。
嘉祐庚子十月癸未记。
先公太中家传1090年4月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八、《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二、乾隆《河南府志》卷八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先公太中讳珦字伯温
旧名温,字君玉,既登朝,改后名。
景德三年丙午正月二十三日,生于京师泰宁坊赐第。
性仁孝温厚,恪勤畏慎。
开府事父兄谨敬过人,责子弟甚严,公才十馀岁,则使治家事。
事有小不称意旨,公恐惧若无所容。
自少为族兄文简公所器。
开府终于黄陂,公年始冠,诸父继亡,聚属甚众,无田园可依,遂寓居黄陂,劳身苦志,奉养诸母,教抚弟妹。
时长弟璠七岁,从弟瑜六岁,馀皆孩幼。
后数岁,朝廷录旧臣之后,授公郊社斋郎,以口众不能偕行,遂不赴调。
文简公义之,为请于朝,就注黄陂县
任满,又不能调,闲居安贫,以待诸弟之长。
至长弟与从弟皆得官娶妇,二妹既嫁,乃复赴调,授吉州庐陵县尉
刘丞相沆已贵显,其子弟有恃势暴横于乡里者,郡守以下皆为之屈,公独不与接。
刘丞相闻而愧之,待公甚厚。
再调润州观察支使
侍禁曹元哲者,挟权要势,与人争田。
守畏逼,属公右之,公弗为挠。
润当途,事烦剧,多赖公以济,声闻甚著。
部使者至,无有不论荐者。
大理寺丞,知虔州兴国县事。
虔人素号难治,而邑之衣锦乡尤为称首,自昔治之与他乡异。
前令欲以惨酷威之,盛冬使争者对立于庭,以雪埋及膝,而人益不服。
公善告谕之,与他乡一视,人遂信服。
在邑几二年,而狱空者岁馀。
江西狡民善为古券契,田讼最为难辨,而虔尤甚。
旁邑有争,积十馀岁不能决,部使者以委公。
根连證佐,嚣然盈庭,公独呼争者前讯之,不十数语,尽得其情,遂皆服。
事决于顷刻之閒,人以为神。
就移知龚州事。
宜州反獠欧希范既诛,乡人忽传其降,言当为我南海立祠,于是迎其神以往,自宜至龚,历数州矣,莫之禁也。
公使诘之,对曰:「过浔州,守以为妖,投奉神之具于江中,逆流而上,守惧,乃更致礼」。
公曰:「试再投之」。
越人畏鬼,甚于畏官,皆莫敢前。
公杖不奉命者,及投之,乃流去,人方信其为妄。
在州二岁,部使者未尝入境。
潘师旦提点刑狱,最称严察,一道𢥠畏。
尝过境上,以书谢公曰:「既闻清治,不须至也」。
太子中舍
明堂覃恩,改殿中丞
代还在涂,而侬智高作乱,破州城,后守贷死羁置,人皆以公获免为积善之报。
授知徐州沛县事。
会久雨,平原出水,谷既不登,晚种不入,民无卒岁具。
公谓俟可耕而种,则时已过矣,乃募富家,得豆数千石以贷民,使布之水中,水未尽涸而甲已露矣。
是年,遂不艰食。
有丐于市者,自称僧伽之弟,愚者相倡,争遗金钱,公杖之而出诸境。
国子博士,赐绯鱼袋。
归监在西染院,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凤州事。
凤当川、蜀之冲,轺传旁午,毁誉易得。
为守者相承,务丰厨传,主吏多至破产。
公裁减几半,曰:「是足以为礼,未为薄也」。
汉中不稔,饥民自褒斜山谷而出。
公教于路口为糜粥以待之,所济甚众。
司门员外郎
丁崇国太夫人忧,服除,权判鸿胪寺
英宗嗣位,覃恩,迁库部员外郎,知磁州事。
磁城,赵简子所筑,东南隅水泉恶,灌濯亦不可用。
居民安于久习,妇女晨出远汲,不惟劳,且乏用,风俗以之弊。
历千馀岁,无为虑者。
公度城曲之地,曰:「此去濠水数步之近,渐渍既久,地脉当变矣」。
穿二井,果美泉也,人甚赖之。
时久雨,自河以北,城垒皆圮。
公言于帅府,请发众治之。
帅不敢主,使听命于朝。
公请于朝者三,不报。
盖自北虏通好,未尝发众治城
韩魏公秉政,使人谕公曰:「城坏,州当自治,何以请为」?
公曰:「役大,法不许擅兴。
且完旧,非创筑,何害」?
乃得请。
后数月,始概命诸州治城
每岁春首,兴役治河,民閒自秋成则为之备,贫室尚患不及。
是年,二役并兴,人甚苦之。
独磁先已毕工,民得复营河役之用,又筑于未冻之前,城得坚固。
水部郎中
神宗即位,覃恩,迁司门郎中
是岁,城中瓦屋及濠水上,冰澌盘屈,成花卉之状,奇怪骇目,郡官皆以为嘉瑞,请以上闻。
公曰:「石晋之末尝有此,朝廷岂不恶之」?
众皆服。
代还,知汉州事,迁库部郎中
蜀俗轻浮,而公临之以安静。
视事之翌日,上谢表,命园中取竹为筒。
众吏持筒走白,杀青而文见于中,曰「君王万岁」。
公知其伪,不应,吏惧而退。
中元节开元寺,盖盛游也。
酒方行,众呼曰:「佛光见」。
观者相腾践,不可禁。
公安坐不动,顷之乃定。
大兴州学,亲视敦勉,士人从化者甚众。
汉守有园圃公田之入,素称优厚,至者无不厚藏而归。
公始被命,亲旧以其素贫,皆为之喜。
公择而取之,终任所获,布数百匹而已。
熙宁中,议行新法,州县嚣然,皆以为不可,公未尝深论也。
及法出,为守令者奉行惟恐后,成都一道,抗议指其有未便者,独公一人。
李元瑜使者,挟朝廷势,凌蔑州郡,沮公以为妄议。
公奏请不俟满罢去,不报。
乃移疾,乞授代,不复视事。
归朝,愿就闲局,得管勾西京嵩山崇福宫
岁满再任,迁司农少卿
南郊恩,赐金紫。
以年及七十,乞致仕。
家贫口众,仰禄以生,据礼引年,略不以生事为虑,人皆服公勇决。
两经南郊恩,以子叙,迁中散大夫中大夫
今上即位,覃恩,迁太中大夫,累封永年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勋上柱国
元祐五年正月十三日,以疾终于西京国子监公舍。
先居暖室,病革,命迁正寝,享年八十有五。
太师文彦博西京留守韩公缜、今左丞苏公颂等九人,相继以公清节言于朝。
诏赐帛二百匹,仍命有司供其葬事。
四月十五日,葬于伊川先茔之次。
少师五代河北之多乱,徙葬少监京兆兴平,将谋居醴泉
及贵,赐第于泰宁坊,遂再世居京师
嘉祐初,公卜葬祖考于伊川,始居河南
公娶侯氏,赠尚书比部员外郎道济之女,封寿安县君,先公三十八年终,追封上谷郡君
男六人:长曰应昌,次曰天锡,皆幼亡;
次曰颢,任承议郎宗正寺丞,先公五年卒;
次颐也;
次韩奴,次蛮奴,皆幼亡。
女四人:长幼亡,次适奉礼郎席延年,次幼亡,次适都官郎中李正臣
公孝于奉亲,顺于事长,慈于抚幼,宽于治民。
一岁丧母,祖母崔夫人抚爱异于他孙,尝以漆钵贮钱与之。
公终身保藏其钵,命子孙宝之。
开府再娶崇国太夫人
时方八岁,已能亲顺颜色,崇国爱之如己出。
奉养五十年,崇国未尝形愠色。
开府喜饮酒,公平生遇美酒,未尝不思亲。
颐自垂髫至白首,不记其曾偶忘也。
遇人与开府同年而生者,士人也无贤愚高下必拜之,贱者亦待之加礼。
开府尝从赵炎者贷钱五千,未偿。
公记其姓名,而不知其子孙乡里,终身访求,以不获为恨。
始公抚育诸孤弟,其长二人仕登朝省,二十馀年閒皆亡。
长弟之子九岁,从弟之子十一岁,公复抚养,至于成长,毕其婚宦。
育二孤皆再世,亦异事也。
前后五得任子,以均诸父子孙。
嫁遣孤女,必尽其力;
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
伯母刘氏寡居,公奉养甚至。
其女之夫死,公迎从女兄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
既而女兄之女又寡,公惧女兄之悲思,又取甥女以归,嫁之。
时小官禄薄,克己为义,人以为难。
后遇刘氏之族子于襄邑,偶询其宗系,知姻家也。
未几刘生卒,其子立之才七岁,公取归教养,今登进士第,为宣德郎矣。
公慈恕而刚断。
平居与幼贱语,惟恐有伤其意,至于犯义理,则不假也。
左右使令之人,无日不察其饥饱寒煖。
与人接,淡而有常。
不妄交游,于所信爱,久而益笃。
在虔时,假倅南安军,一狱掾周惇实,年甚少,不为守所知。
公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果为学知道者,因与为友。
及为郎官,故事当举代,每迁授,辄一荐之。
闻人有庆乐事,喜之如在己。
不为皎皎之行,平生不亲附权势,而请谒常礼,亦不废也。
至于亲旧之贵显者,既不与之加亲,亦不示之疏远,故贤者莫不敬爱,不贤者亦无敢慢。
寓居黄陂时,主簿贪凶人也,曰:「谚云明镜为丑妇之冤,君居此照我,何其不幸也」!
遂颇自敛。
欧阳乾曜者,以才华自负,多肆轻傲,易公年少,以语侵公,公如不闻。
后公官岭下,乾曜适倦道路,公以人船济之。
乾曜曰:「可谓汪汪如千顷之陂也」。
南昌黄灏有高才,名动江表,然颇不羁,稠人广坐,无所不狎侮,公时最少,独见礼重,常目公曰:「长者无笑我」。
自少时德度服人已如此。
居官临事,孜孜不倦。
历守四郡,温恭待下,身率以清慎,所至,寮属无有敢贪纵者。
自朝廷行考课法,无岁不居上。
平生居官,不以私事笞扑人。
公之亲爱者有所怒,坚请杖之,曰:「吏卒小人,不加以威,是使之慢也」。
公曰:「当官用刑,盖假手耳,岂可用于私也」?
终不从。
谦退不伐善,欿然自不以为足;
所能者,虽曲艺小事,人莫知也。
平生所为诗甚多,自谓非工,即弃去;
退休后所作,方稍编录,亦未尝以示人也。
少师以来,家传清白,而公处己尤约,官至四品,奉养如寒士,缣素之衣,有二三十年不易者。
终身非宴会不重肉。
既谢事,遂屏朝衣。
宾客来者,无贵贱见之,虽公相亦不往谢。
方仕宦时,每叹曰:「我贫,未能舍禄仕。
茍得早退,休闲十年,志愿足矣」。
自领崇福,外无职事,内不问家有无者,盖二十馀年。
居常默坐,人问:「静坐既久,宁无闷乎」?
公笑曰:「吾无闷也」。
家人欲其怡悦,每劝之出游,时往亲戚之家,或园亭佛舍,然公之乐不在此也。
尝从二子游寿安山,为诗曰:「藏拙归来已十年,身心世事不相关。
洛阳山水寻须遍,更有何人似我闲」?
顾谓二子曰:「游山之乐,犹不如静坐」。
盖亦非好也。
晚与文潞公、席君从、司马伯康为同甲会,洛中图画,传为盛事。
年八十,丧长子,亲旧以其慈爱素厚,忧不能堪,公以理自处,无过哀也。
颐时未仕,阖门皇皇,不知所以为生,公不以为忧也。
及颐被召,叨备劝讲,人皆庆之,公无甚喜也。
尝有疾,召医视脉,曰:「无害」。
公笑曰:「吾年至此矣,有害无害皆可也」。
虽疾病,服药必加巾。
年七十,则自为墓志,纪履历始终而已。
书其后以戒子孙曰:「吾历官十二任,享禄六十年,但知廉慎宽和,孜孜夙夜,无勋劳可以报国,无异政可以及民,始终得免瑕谪,为幸多矣。
葬日,切不用干求时贤,制撰铭志,既无事实可纪,不免虚辞溢美,徒累不德,只用此文刻于石,向壁安置。
若或少违遗命,是不以为有知也」。
不肖孤奉命不敢违,于葬既无铭,述家传所记,不敢一辞溢美,取诬亲之罪,承公志也。
真宗高宗故事论天变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三
真宗景德三年司天五月朔日蚀。
上避正殿。
既而阴晦不见。
上语宰相曰:「此非朕德所致,但喜分野之民不被其灾耳」。
高宗绍兴元年,日有黑子。
上曰:「日为太阳。
人主之象。
应天之道以实不以文,若朕实德未至,徒为文饰,恐难动天。
其在君臣相与尽心,行安民利物之事。
庶几天变不至为灾」。
臣闻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
苟人心说于下,则天变销于上,犹影响之相应也。
夫天佑民而作君,君承意以从事,苟一念之形必以为民为先,一政之施必以害民为戒,矜怜抚育,布德行惠,使无一夫不被其泽,则形声和而天地应,尚何灾变之足虑?
自夫阙政舛令有以干阴阳之和,故谪见于天,以示警戒。
苟能因灾而惧,是究是图,举行宽恤之政,俾斯民无愁叹怨恨之声,犹可以上回天意,转妖为祥。
若徒避正殿、减常膳以示贬损,而无宠绥四方之意,是特循故事耳,果何以尽感格之实哉?
真宗因日蚀不见,不以为朕德所致,而惟喜分野之民不被其灾,而高宗因日有黑子,而欲行安民利物之事者,其意盖为是耳。
比者日官预占薄蚀,陛下首颁御札,亟率旧章,御便朝,损珍羞,严恭寅畏,不遑朝夕。
复发德音,赦过宥罪,恤流移而蠲租赋,抚士卒而惠鳏寡。
仁心一形,天心随格,阴云布濩,灵耀靡亏,若可以上宽忧虞,导迎嘉贶。
而谦冲退托,称庆之礼既不举行,复常之请又未俞允,虽虞舜之惟时惟几,文王之小心翼翼,何以踰此?
应天以实不以文,动人以行不以言。
必戒谨其所不睹,恐惧其所不闻,而始终如一,然后可以应天
必官吏谨于奉行,遐迩罔不周遍,而不为文具,然后可以动人。
天人之间既和同而无间,则开重晕之祥,建中兴之业,可指日以冀矣。
登州召还议水军状1085年12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文编》卷一九、道光《蓬莱县志》卷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元丰八年十二月□日,朝奉郎、前知登州军州事苏轼状奏:右,臣窃见登州地近北虏,号为极边,虏中山川,隐约可见,便风一帆,奄至城下。
自国朝以来,常屯重兵,教习水战,旦暮传烽,以通警急。
每岁四月,遣兵戍驰基岛,至八月方还,以备不虞。
自景德以后,屯兵常不下四五千人。
除本州诸军外,更于京师南京、济、郓、兖、单等州,差拨兵马屯驻。
至庆历二年知州郭志高为诸处差来兵马头项不一,军政不肃,擘画奏乞创置澄海水军弩手两指挥,并旧有平海两指挥,并用教习水军,以备北虏,为京东一路捍屏,虏知有备,故未尝有警。
议者见其久安,便谓无事。
近岁始差平海六十人分屯密州信阳板桥、涛洛三处,去年路安抚司又更差澄海二百人往莱州,一百人往密州屯驻。
检会景德三年五月十二日圣旨指挥今后宣命抽差本城兵士往诸处,只于威边等指挥内差拨,即不得抽差平海兵士。
其澄海兵士,虽无不许差出指挥,盖缘元初创置,本为抵替诸州差来兵马,岂有却许差往诸处之理。
显是不合差拨。
不惟兵势分弱,以启戎心,而此四指挥更番差出,无处学习水战,武艺惰废,有误缓急。
伏乞朝廷详酌,明降指挥今后登州平海、澄海四指挥兵士,并不得差往别州屯驻。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张咏益州重修公署记后系景德三年 唐末宋初 · 梁周翰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成都文类》卷二六、《乖崖先生文集》卷八、《全蜀艺文志》卷三四
夫九州之险,聚于庸蜀,为天下甲也;
五方之俗,擅于繁侈,西南为域中之冠也。
多犷骜而奸豪生,因庞杂而礼义蠹。
朝廷精求良牧,忧在远人,每难其材,颇精厥虑。
亦时有违咈上意,侵铄下民,理丝而数棼,澄水而屡挠。
公属贼锋肆虐之馀,主将骄兵之后,收其污染,涤惠泽以天波;
拯其伤夷,示大造于圣诏。
万族有其生意,比屋返其营魂。
伊公之推心,合主上素志。
顾公府之故治,皆伪政之遗基。
乃削大壮之宏规,俾循列郡之常式。
不劳弊于民力,不縻散于国财。
岁未云周,民观骤改。
凡视事之所,洎燕劳之堂,寮吏之所休,游赏之所适,竹树花卉,所至毕臻。
自韦南康骄悍之馀,孟先主僭悖之后,共安其过,习以成风。
若今之所营,实驱以合道,轻浮潜厚,凶忮寖仁,循吏所能,允克皆践。
茍采访之吏,亟以状闻,而畴庸之恩,遄当下霈,参三事之庶政,翊大君之鸿猷,休泰之辰,恢阐益威,乃中外之同词也。
周翰柴愚有素,颜铸宁希。
自罢禁林,出判上馆,渐迫老传之齿,复多负薪之忧。
滞思本微,小才疑尽,远承延瞩,久未称怀。
明公语营缮之源,叙致周密
垂劝戒之旨,通协神聪。
止以宠示之文,便为贻代之式。
辄书后系,聊赞元功。
学士侍郎授代归朝之年,撰行之日,周翰谨述于碑之阴云。
景德三年记。
真宗论拣选强壮失信咸平六年三月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咸平集》卷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八、《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睹去秋已来,霖雨作沴,近畿诸处,水潦为灾。
虽闻检覆蠲免租税,又闻相度低下,开决沟渠。
虽忧恤之心,似有所济;
而利害相半,莫知适从。
古者不夺农时,虑妨营种,或遇歉岁,即念困穷,故有赈贷粮储,除放徭役,免令凋瘵,不至流亡。
今国家为少阙军兵,防备边戍,遂于曹、郓、宋、亳、陈、蔡、汝、颍之间,点集乡村,拣选强壮,得五七万人。
访闻始降宣命指挥,只令在本城防守;
及至奏闻都数,即并抽赴京师
昨近臣何以商量,如此失信;
令下民皆怀怨望,岂得无词?
况陛下常好读书,有儒臣时得侍讲
《春秋》谓「君命无二」,又曰「信不由中」。
谅在圣聪,尽达微旨。
岂有命令既宣于群下,而诚信不由于厥中?
若外国差人在京探事,事无巨细,境外既必尽知;
知而图谋,边上未得安静。
其所谋者,谓古者以民为邦本,食为民天。
今国家取丁壮为兵,以失邦本;
以灾伤去食,宁有民天?
粮储何止无馀,边备亦恐不济。
以此得计,以此乘时,此外国所谋之小者也。
其所谋之大者,以关西去年秋稼不登,京东今岁春种已失,国家营救之不暇,庙堂图虑之未精,欲以新集未惯之兵,授非才无勇之将。
侥倖求胜,轻敌寡谋,此外国所谋之大者也。
加以自以来,多阴少晴,每遇朔风,其来数日不定。
阳春和平之令,入边塞动静之占。
臣不晓占书,不知兵略,但以经史所言之事,求灾祥可见之證,以愚意裁量,望圣慈采纳。
虽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民为邦本,不得已而取之。
今五七万人并离农亩,日近更差使臣拣点,岂无物议忧虞?
以灾沴之馀,寇盗若起,适足为戎狄之利,有劳宵旰之怀。
检灾伤乃是虚名,行赈贷且非实事。
斯乃今日之务最急也,非时之患可忧也。
臣谓非十年不足以聚蓄财货,非十年不足以生育黎元。
二十年间,治之得其宜则无虑,治之失其宜则有患。
非二十年,尚未能聚蓄财货,生育黎元,况临事欲制置乎?
望陛下思今日之急务,虑非时之所忧,示信以结之,善谋以成之。
若信不由中,事出虑外,恐国家多难,自今日始。
臣受先帝拔擢,不敢不言;
臣受陛下指挥,不敢不奏。
灵州馈运奏真宗至道三年七月二十六日997年7月26日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未喻陛下降诏以来有人上言否?
未审下诏之后有人抗疏否?
若未有人上一言,未有人抗一议,即望陛下再降优诏,曲谕圣心,虚伫以待贤良,矜容以求直谅,则怀才抱器者安敢有所隐,蹈忠履信者必尽有所伸。
臣昨日所上奏章,所陈鄙见,止为关右一时之弊,止为河西一处之言,馀未悉陈,虑烦圣览,须至备述,庶补达聪。
灵州闭坚壁以待馈粮,无外援不敢禦寇。
昨闻百姓馈送粮草,死者十馀万人;
粮草二十五万,到者七八万。
粮草不到者,非戎人劫掠之;
百姓不来者,非戎人杀戮之。
是自相蹈籍,或因被劫夺。
饥饿既众,死亡遂多,去虽援之以甲兵,回即害之者士卒。
关西父哭子,弟哭兄,妻哭夫。
悲哀之声,感动行路;
冤枉之苦,轸恻圣心。
臣谓非十年未见生其民,民生十年方可充力役;
臣谓非十年未能聚其财,财聚十年方可备供亿。
于三十年间,陛下生之、聚之、教之、化之,然后致太平,然后臻至理。
今臣年五十八,事陛下十二年,年七十,已当外退。
十二年间,愿伸微劳以答圣恩,愿罄真诚以报大造。
然犬马之年未必保馀龄,葵藿之心幸得承委照。
则未退休间,有合言不敢不言;
未陨越间,有合奏不敢不奏。
愿陛下所务者广大,所图者几微。
几微者事之先,广大者君之体。
陛下方欲求至理致太平,无忽事之未萌,勿轻事之未兆。
臣闻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之君与厮役处。
与师处则无为,无为是无事;
与友处则机务简易,德业光大。
驳杂者霸道,不足为陛下言之;
暴慢者亡国,安敢对陛下陈之。
道尊德盛者帝之师,才高识远者王之友。
今陛下睿圣既与天同极,听断乃与日惟新。
若道尊德盛者,陛下劳谦以师之;
才高识远者,陛下推诚以友之;
友之则四友斯来,师之则三师可至。
师道见尊,则天下何忧不理;
王道得友,则天下何虑不宁。
臣昨日所奏,望陛下且留中不出,为言地震灾祥之必有,为言下动叛离之将作,非外人所可得而知,非大臣不可得而议。
留中未出之际,略与大臣言之,其中可行之事,更令近臣议之拟之而后动。
天下无异议,中外无异言,择善而从之,从长而行之,不为横议所非,不为非理所破,岂独微臣之幸,其实国家之福。
宋故益州路诸州军水陆计度转运使直史馆护军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工部侍郎李公神道碑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六、《乐静集》卷二九
公讳某,始系出陇西成纪,后为齐州金乡人
曾祖某,祖某,袭儒服,恬晦不仕。
父某閒居读书,教授乡党子弟,无求于人,人敬其有德,累赠度支郎中
公即度支之长子也。
幼聪警,笃学有大志,初七岁,日持一卷书置几上,若有所思,群稚戏走不顾,未晡,已默记数百言。
或问之,颇晓大意,度支异之,曰:「大吾门必此儿也」。
景德三年,以明经中第,释褐为陈州司户参军
未几,丁度支忧。
终丧,再调沂州沂水
进士,试礼部,偶不如格,公曰:「学行之上也,安用虚名」?
遂弃场屋。
以祖母丧去官,服除,授开封府考城县主簿
岁大饥,朝廷贵尹择良吏赈给,尹状公治行应旨。
公躬行饘粥,授病者以药,朝暮数问劳,如其家人,得活者数千人,相率谢公曰:「父母生我,能脱吾死者主簿也,世为牛马以偿不称」。
感泣再拜。
公卿间由是知公有仁术可用,荐充大理寺详断官
每议狱,必平心定气,审阅数十,然后丽法,法一定,惨恻终日,得从轻议,喜见颜色。
暇日一切罢造谒,惟学是务。
客至,相与论天下事,纚纚然忘倦,皆爱其有庙廊之器,而不知其为法吏也。
祥符中,朝廷无事,四方奏符瑞,上方喜弄翰墨,图绘太平,公作《祥源观赋》,夸丽诙诡,放荡排骋,几数千言,卒之以法度,并奏疏以献,上喜纳之。
太子中书通州棣州
达州事。
并山无井,负致良苦,公破竹架䨥,泉注城中,人不病汲。
寻迁莱州
胶东之士喜诵数,略文义,公召郡之秀民日与讲解,执经坐堂上者满席,因奏增岁贡,朝廷从之,自是莱之学者数倍他郡。
有大奸李翼挟赀长雄,肆夺为不法,阴拾吏短长,掣其手,使不得钩擿。
一日潜缚致庭下,件责其罪,黥窜远方,人闻之举手加颡,叹公神明。
岁终考课第一。
撰《天圣策要》四十篇奏于朝,其言感慨切直中事情,愿急世用五谷丝枲以治饥寒。
宗爱其才,召试舍人院,赐进士第,改屯田员外郎提点成都府路州狱。
代返,擢三司度支判官,上殿,赐金紫,出为江西路转运使
夏贼扰边,调度方窘,公以本道羡钱二十万助军费,赐诏奖谕。
淮南,未行,徙两浙
数月,除成都路,迁工部郎中、直秘阁
雅州有巨狱,头,数十人,吏滋不决,公夙驾驰险行五日至,属道已感病,至之日遂卒,享年五十九。
公为部使者务从大体,去苛急,讯狱平恕,不喜深致人罪而示己精明。
治财有本,未尝操智数掊克,以歛民怨。
前后两使蜀,人狎其,讣闻,官吏恸泣,居民为之罢市。
公以恺悌待物,而处己庄重,故人乐其易亲而畏其不可犯。
荐吏几三百员,始疑其阔略无节,后自州县躐美官,班班有名绩,时论称其知人。
居家清俭,不妄笑语,不饮酒,俸廪所馀不以入门内,周乎族姓之贫者,助其嫁娶。
平生嗜好一寓之坟史,有馀力必论事著书,不以世不知自废。
古今之治乱,圣贤之出处,强国乂人,治身修性,其言易知,与道同贯。
至于涉世应事,得丧悲乐,吟咏情性,发于所感,宽而不迫,乐而无怨,有古诗人之作焉。
凡论策、章奏为卷若干,杂文、古风、律诗为卷者若干,椟而藏之。
异日诸子白大人,请治资产,公推椟示之曰:「怀此待价,利不赀,能行吾言,当如吾不负汝」。
后三十年,子孙涖官行己,皆有能名,通朝籍者二,为郎者三,举于乡者连以文艺中第,公之言益验。
一时名士大夫游公之门者,多在高位。
范蜀公镇、石公扬休,皆布衣时从公讲学,后致身禁从,为时名臣。
公独奔走四方以死,命也。
以某年月日葬公于某之原。
公娶扶风马氏,宜家,有令德,先公四年卒。
男四人:长曰群,终国子博士
次曰安,郊社斋郎,早亡;
曰兟,右朝奉郎、知成州
曰众,终右承议郎
女一人早亡。
孙男十六人:公寿、公度并终虞部员外郎
公约监处州松阳县高亭场;
公渊、公裕举进士
公祐进士中第,莱州莱阳主簿,皆卒;
公济进士出身,隰州隰川县尉
公立、公忠、公才、公敏未仕。
孙女十人:长适秦州司理闾丘圭;
次适晁损之,次适张斁,次适卞之美,次适刘师文,皆举进士
次适广济军定陶主簿崔翰,次适隰州司法鲁永安,次幼。
朝奉君状公行事,求文于某。
晚进竦闻绪馀,敢不从命。
谨考次先后,为之铭曰:
士孰不学,寡见浅闻。
富哉李公,涵养有源。
取之其身,经世道民。
器大用狭,而感子言。
岁不我与,遗诸子孙。
馀波浑沦,仕学满门。
左阳之西,为公兆阡。
人望松槚,正其衣冠。
死亦腐骨,其人若存。
命也不厚,德名则尊。
始终业履,有考斯文。
大书端首,以觉后人。
书先君墓碣后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绩语堂碑录》(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编本)
至道乙未岁,得是碣于太原,元之时或有谓母氏存焉,置碣非矣;
抑又分命南北,成立未遑。
洎历郎署于五兵,改服色于三品。
景德丙午十月二十一日,由史职闻先妣真定县太君(累封至真定也。)哀讣,泣血京师
有司具奏旒扆,翌日诏遣中贵宣谕,赐钱十万,仍许奔丧而全礼制。
大中祥符改元戊申,皇上封泰山之岁,十二月十日,迁先妣葬于军垒之北崇业乡宝峰里桃枝原,幸今福建路按察刑狱、直集贤院丁逊礼丞为墓之志,焕乎其文章,昭然其事迹。
且曰:「合葬非古也」。
故不祔左司之茔(先君亦累封至左司郎中。)
明年六月二十九日,树兹碣于城南五里长亭之右,先君郎中坟路之左。
卫之以墙屋,期不朽于云来;
临之以康庄,庶无隐于遐迩。
靖亦以是日,遵途而归阙,故叙记于碣后。
进士翁允成书,进士钱勋篆额,郑舜镌字。
详定选集事宜奏景德三年二月 北宋 · 向敏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二
奉诏与判铨官详定选集事宜。
谨按选人至多,见在任官一年者,向来铨司已注替人,或致不成二考,未为允当。
今欲令诸色合该投状选人,今后每至冬季一集,候见任官二周年半即得注替。
如未有阙,晓示各令待阙,并许春夏秋冬每一集,旋依次注拟,更不使隔季员阙。
其两川、广南、漳泉等处见任官,并许成资日注替。
乾明寺僧堂记大中祥符二年四月 北宋 · 查道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缁门警训》卷六
乾明寺者,去郡百里,古曰石门,因敕易之。
高山峻谷,虎豹所伏,岐路硗确,人烟夐绝,非志于道者,罔能栖其心也。
游宦之徒,羁束利名,虽观其胜绝,而罕能陟其境。
道守郡日,知有学者法字守荣,自雍熙三年参寻而至。
后安禅之堂,卑隘隳坏,于是发心重构,克坚其志,聚落求化,多历年所。
召良工,市美材,迄景德三年始告成,凡五间十一架。
,有学徒慧果,携锡至京,请余识之,将刊于石。
乃书曰:自佛法广被,达磨西来,具信根者,求證本源,星居旷野,蔽身草木,衣不禦寒,食不充腹。
及正法渐漓,人法替怠,百丈禅师乃营其栋宇,以安老病。
迩来禅刹,竞构宏壮,少年初学,恣卧其间。
殊不知化缘者劳形苦骨,施财者邀福忏罪,明因果者如卧铁床,若当冤敌。
自非朝夕密密,增长圣胎。
其次亲善知识者,志求解脱,可以暂容其形,龙神攸护。
其或心汩盖缠,身利温煖,不察无明,不知命缩,唯记语言,自谓究竟,韶尽迁谢,坠彼恶趣,丈夫猛利,得不动心者哉?
荣公生凤翔虢邑,出家于雍州鄠县白云山净居禅院大中祥符二年四月八日记。
按:《云卧纪谭》,《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二十一套第一册。
吴氏族谱引 北宋 · 王旦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
余见故家旧族,语及谱,问其先世,则懵然不知。
呜呼!
此谱学不讲之弊也。
且豺獭皆知报本,人灵于物者,不知祖宗之所自出,枝派之所由合,亲疏之所以别,昭穆之所以序,豺獭之不如也。
吴氏始于周,泰伯仲雍封于吴,子孙以国为氏,历今千百年,以嗣以续,如视诸掌。
其子孙之得大可知矣。
余嘉其克绍先志,僭为引。
景德三年秋八月上浣之吉,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原王旦书于长安向阳精舍。
按:《吴氏族谱》卷一,旧抄本。
康郡守题名记序 北宋 · 马亮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景定建康志》卷一三
金陵古之名地也
周太王长子避位奔江南,百姓从而君之,自号「勾吴太伯」。
吴亡于越,越亡于楚,楚亡于秦,其间千馀年,不常厥居。
秦有天下,置三十六郡。
涉历两汉,其地尚属丹阳郡
三国时孙权始建都邑
晋室渡江,宋、齐、梁、陈因之,无迁易焉。
隋灭陈而禅唐,至玄宗时乃为升州
唐祚告绝,五代继立。
当是时也,九州分裂、海内横流,擅其地而称霸王者非一。
江淮则杨氏据之而都广陵李氏承之而都金陵
宪章纪律,惟李氏可采,金陵则辄号江宁府矣
圣宋开基,混一区宇,后主开宝八年乙亥岁十一月二十七日城陷归阙,金陵复为升州
至丙午岁凡三十二年,且牧守一十七人,虑年代寖远,好事者无以诘其姓名。
余忝守郡条,职参史氏,故为题名记,欲使往者来者,得以显其名位、到罢月日,庶几乎千载之下,知皇宋之有人焉。
请依司天监言权殡明德皇后景德元年四月四日 北宋 · 孙何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七
准诏详定园陵月日者。
伏以宗庙之仪,飨祀为大。
三年不祭,则阙孰甚焉。
司天监丙午岁方利大葬,今岁止可于壬地权攒,仍勿动土。
臣等再三询问,复有论列,安敢以礼官博士之议,拒冯相、保章之说?
况事系园寝,理要便宜。
今参详丧葬之义,古有变礼。
合附自乎姬旦,始墨由乎晋襄,书之简编,亦无讥诮。
谨按《礼》云:「葬者,藏也,欲人不得见也」。
既不欲穿圹动土,则莫若便就司天监所择地,依《丧记》王后之殡,居棺以龙輴,攒木题凑,象椁上四注,如屋以覆,盖尽涂之,所合埋重。
若不欲入土,即至时菆之。
如此,即是用攒礼,而存葬名。
所冀稍合典经,便可升附神主。
九虞之祭,至日可行;
七庙之尊,三年获荐。
按:《宋会要辑稿》礼三一之三一(第二册第一一六九页)。又见同书礼三七之五○(第二册第一三四四页)。
明德皇太后升祔事驳赵安易状奏景德元年四月 北宋 · 孙何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
安易状言:「礼云『既虞作主』。
虞者,已葬设吉祭也,明未葬则未立虞主及神主。
所以周制但凿木为悬重,以主神灵。
王后七月大葬,则埋悬重,掩玄宫。
凶仗、辒辌车、龙輴之属焚于柏城讫,始可立虞主。
吉仗还京,备其九祭,复埋虞主,然后立神主,升庙室。
自旷古至皇朝,上奉祖宗陵庙,遵行此礼。
何以今日乃违典章,茍且升祔?
方权攒妄立神主,未大葬辄埋悬重;
奈棺柩未归园陵,则神灵岂入太庙?
祭柏城未焚凶仗,则凶秽唐突祖宗」者。
本院先按《晋书》羊太后崩,废一时之祀,天地、明堂,去乐不上胙。
又按《礼》王后崩,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
所言「五祀不行」,则天地之祭不废。
遂议以园陵年月不便,须至变礼从宜,又缘先准礼文,候神主升祔毕,方行飨祀。
若俟丙午岁,则三年不祭宗庙,于礼文既有所阙,在孝思抑亦不为。
明德皇太后德配先朝,礼合升祔。
遂与史馆检讨同参详,以为庙未祔则神灵不至,伏恐祭祀难行;
攒既毕则梓宫在郊,可以葬礼比附。
遂按《礼》云:「葬者,藏也,欲人不得而见也」。
既不欲穿圹动土,则龙輴,攒木题凑,象椁上四注,如屋以覆,盖涂之,所合埋重,一依近例,便可升附神主。
中书门下以为国家之事,得合便宜;
宗庙之祠,免于旷阙。
用兹定议,实亦无嫌。
议允所奏下有司,寻蒙诏可。
伏以宗庙之事,至重至严,诚非职司所敢轻议。
详此,盖安易本不知书,直谓未升附间,诸庙既及七月,即合依时荐飨:所以妄逞瞽言,谓凶仗为凶秽,目群官为颠倒,指梓官直名棺柩,令百司分析园陵,浼渎圣听,诬罔臣下。
又云:「昔日睹群官尽公,奉二帝诸后,并先山陵、后附庙;
今日睹群官颠倒,奉明德皇太后,独先附庙、后园陵」者。
本院详当时先山陵、后附庙,盖为年月便顺,别无阴阳拘忌。
孝章皇后乃太宗嫂氏,不妨宗庙祭飨。
今既年月未便,礼合从宜。
未埋重则礼文不备,未升附则庙祭犹阙,须从变礼,以合圣情。
夫三王不相袭礼,五帝不相沿乐,愚夫则执而守之,妄生异议。
况已经中书参定,诏命颁行,兼明德皇太后将赴权攒。
安易所称「柏城未焚凶仗,则凶秽唐突祖宗」。
本院按《檀弓》云:「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也」。
郑玄注云:「谓迁柩于庙」。
又云:「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
商朝殡于祖,周朝而遂葬」。
今亦遥辞宗庙,岂可以《礼》经所出,目为颠倒;
吉凶具仪,谓之唐突?
又云:「孝章皇后至道元年崩,亦缘有所嫌避,未赴园陵。
出京权攒之时,不立神主入庙。
直至至道三年,西去园陵礼毕,然后奉虞主还京,易神主附庙,以合典经」。
本院检详当时文籍,孝章太宗嫂氏,上仙之时,止辍五日视朝,百官不曾成服,已与今来不同。
从初亦无诏命,令住庙飨。
明德皇太后母仪天下,主上孝极曾、颜。
上仙之初,即有遗命,权停飨祀。
按于《礼》文,固合如此。
安易荒唐庸昧,妄有援引,以大功之亲,比三年之制。
欺罔君上,乃至于斯!
本院所议,并明称典故,旁考时宜,虽曰从权,粗亦稽古。
在宗庙则不乖祭祀,于园陵则无失便安。
昔墨衰起于晋襄,󲦤绅不议;
合附出于姬旦,贤达无讥。
孝章配世祖于更衣,见称范史;
叔孙作原庙于复道,载美班书。
岂不以为所虑者远图,所成者大事,务叶通人之论,不妨近俗之讥?
就而酌中,雅合权变;
颠倒茍且,孰为而然!
究经询议,而爽丕式,伏请一依本院状施行。
按:《宋会要辑稿》礼三一之三二(第二册第一一六九页)。又见同书礼三七之五二(第二册第一三四五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七,《宋史》卷二五六《赵普传》附《赵安易传》,《续通典》卷七九。
益州名画录序景德二年五月 宋 · 李畋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四
大凡观画而神会者鲜矣,不过视其形似。
其或洞达气韵,超出端倪,用笔精致不谓之工,傅采炳缛不谓之丽,观乎象而忘象,意先自然,始可品绘工于彀中,揖画圣于方外,有造物者思,唯是得之。
江夏黄氏休复字归本,通《春秋》学,校左氏、公、谷书,暨摭百家之说。
鬻丹养亲,行达于世,恬如也。
加以游心顾、陆之艺,深得厥趣,居常以魏晋之奇纵,隋唐之懿迹,盈缣溢帙,类而珍之
适值博雅之士欸扉求见,则敞茅屋,拂榻尘,架而陈之,娱宾赏心,万虑一泯。
及其僧舍道居,靡不往而玩之,环岁忘倦。
盖益都多名画,富视他郡,谓唐二帝播越及诸侯作镇之,是时画艺之杰者游从而来,故其标格楷模,无处不有。
圣朝伐蜀之日,若升堂邑,彼廨宇寺观前辈名画,纤悉无圮者。
淳化甲午岁,盗发二川,焚劫略尽,则墙壁之绘甚乎剥庐,家秘之宝散如决水,今可觌者十二三焉。
噫!
好事者为之几郁矣。
黄氏心郁久之,又能笔之书,存录之也。
故自李唐乾元初至皇宋乾德岁,其间图画之尤精,取其目所击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离为三卷,命曰《益州名画录》。
书来,谓余有陶隐居之好,恨无画之癖,首贶读之,序以见托。
且曰,画之神妙功格,往躅前范,黄氏录之详矣;
至如蜀都名画之存亡,系后学之明昧,斯黄氏之志也。
故其书婉而当,博而有伦,体而不乱,信夫学者得意忘象。
观前贤之逸轨,然后考黄氏之四格,则思过半矣,非独鸣图画之誉于坤维者哉。
时景德三年五月二十日,虞曹外郎致仕李畋序。
按:《益州名画录》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秋分日享寿星及角亢七宿奏景德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北宋 · 王钦若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三、《文献通考》卷八○、《玉海》卷一○一
臣谨案《月令》:八月命有司,秋分日享寿星于南郊。
唐开元二十四年七月,敕所司特置寿星坛,以千秋节日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著之常式者。
伏以皇帝陛下光润鸿猷,严重大事,三代之礼,莫不兼修,百神之祠,于焉咸秩。
而萧芗之祭,独略寿星;
󲦤绅之谈,皆谓阙典。
加以德星之出,实居角宿之间。
况今已届中秋,伏望特诏礼官,俾崇祀典。
庶几祖宗运祚,传之亿万也。
按:《太常因革礼》卷八○,宛委别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