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朝奉郎魏君墓铭绍圣三年十月1096年10月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一、《后山居士文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朝奉魏君讳涛,字信卿,其先自魏徙徐,为彭城人
父吉,赠宣德郎
母王氏,寿安县太君
元祐二年四月六日卒于家,年五十七。
娶刘氏,昌乐县
有子曰衍。
绍圣三年十月十七日,葬于白鹤乡立德里之故茔。
衍有文行,力贫以葬曾妣而下八丧。
乡里既共其事,而师道又考次君之志行张施,而石铭之。
君始以进士濮州参军,贾以赂冒官族,脱市版,州下其事,君不受。
其为河东从事,佐经略使刘庠
契丹河东争界,而廷议欲割畀之,遣使临议,以属君,使不能屈则临以威,君不为动。
于是复宪州,筑惠宁、肃定、神木三堡,声势益张,契丹亦不竞也。
由是益知之,谓可当大事。
士有罪当赎,而后使欲刑,君独不可。
使武吏叫怒,僚吏却愕,君又独曰:「希意顺事,为自计耳,于公何有?
况又非某之所能也」。
使虽不喜而竟屈焉。
其知承县,两仇斗而伤,决遣而伤者死,仇不自冤,而君疑之,求其故而未得。
死者之子诉于监司,怒有恶语,君叹曰:「官可夺,囚不可杀」。
不为具狱。
后得其实,是夕罢归,醉骑及门,坠乃死,验其邻果然。
其治明毅,所至不冤,而承人思之。
至今衍常至其县,一县之人喜相告曰:「吾著作之子也」。
著作,君故官也。
其监团柏镇,军兴,运夫过其郭,突门劫库兵,君出告曰:「尔去家度塞,父母妻子数日待还,今虽挟利器,怀重宝,何所归乎」?
众谕稍去,遂定。
君生十年丧父,哭之过哀。
十八试礼部,闻母疾而还。
其孝盖天资也。
家产万金委群弟,不问所在,亡后争分,君又多予之。
有难之者,君不答,召衍而指其书,曰:「读此不患贫矣」。
君以不欺为心,亦不以告人,问其说,曰:「不自欺耳」。
而人信之。
外属为徐,守见而贤之,数荐宰相
将用矣,君辞。
或问之,曰:「班固以事窦氏为后所笑,可使后人笑我耶」?
铭曰:
魏氏隐微,及君而兴。
得不偿出,亦古之曾。
凡君之行,出于不欺。
邑人之传,我则著之。
题大宝箧经后1098年4月6日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三、《鸡肋集》卷七○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真觉大师志添传其远祖百花岩之道,受持大般若波罗密多安忍精进静虑之戒,诵百千旋陀罗尼,降伏诸魔,拯拔众患,有大名称于四方。
补之戊辰岁大师京师,已蒙教诱。
丁丑岁遭太夫人杨氏丧于丹阳,哭诣金山修水陆供。
大师忽于众中念旧拊孤,恻然慈闵。
后数日,入船临柩,宣秘密音,如出金石。
宴坐收足,忽起唱言:「汝母无苦,我佛如来有《大宝箧陀罗尼》,能为一切众生在生死者开大黑暗,灭罪增福。
作金刚幢,获不坏报,若顶若佩,若安舍宅,若冢墓中所在之处,则为有佛,乃授此经」。
补之奉行,如大师教。
戊寅岁,遇妹之婿陈琦金乡
不知补之尝受此经也,蹙頞而言:「我闻人言《大宝箧经》昔在朽塔,诸佛涕泣所共宣赐。
愿以荐先行,求积年,了不可得」。
补之惊惬,出经帽中,为赞说,再拜,授
即书写,命工刊印,普劝人子亡失父母如我苦者,恭敬供养,顶佩藏置,安像腹中,仗真正力,为升济资。
四月六日晁补之记。
殿中侍御史赵君墓志铭大观三年十月1109年10月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六、《鸡肋集》卷六八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君讳祐,字寿臣
其先赵州平棘县人
殿中丞讳符之曾孙,太常博士讳昉之孙,而尚书都官郎中讳盛之子也。
家世以财雄边州。
国初,北方用师,博士悉以家财助官军逐寇,赵人赖以全。
都官始葬磁州滏阳县,因家焉。
君幼警敏,不戏弄。
稍长,学通洽,中天圣五年进士第
初调冀州司理,考中,囹圄屡空。
雍丘,转大理丞,再知长垣临邛二县事,用举者擢知威州事。
威近蛮,苦侵剽,君下令毋先犯蛮。
蛮久感悦,至相帅拜庭下。
殿中丞通判相州事。
相守资政殿学士张公观奇之曰:「廊庙具也」!
会改守郓,即奏君通判郓州,迁太常博士
贾公昌朝御史中丞,言君方正,擢监察御史
弹劾不挠,仁宗眷待之。
杨崇勋以恩旧位将相,判成德军,其子宗诲受民金,崇勋因为释民罪。
事发,崇勋犹为营奏。
既逮捕宗诲,崇勋又篡取之。
君言:「阙庭至近,崇勋恣横如此。
臣闻制使李宗易有奏报,继遣种世材就问崇勋,但卧閤延制使,入对不合卤莽。
臣请选使臣以禁近送崇勋就对。
念以其尝官枢庭,务存大体,犹望与一散秩,许令致仕」。
上深然之。
保州卒叛,闭城拒守。
朝廷初遣中使招抚,继又发兵攻讨。
君言:「保塞近敌境,侦逻日至。
今发兵,速破则谓我边垒不固,未下则谓我战士无勇。
使遂克之,老幼鱼肉,帑廪灰烬。
可恤也。
又闻已遣枢密副使富弼宣抚河北龙图阁学士欧阳脩为都转运使
宜下、脩倍道走城下,晓谕归顺,不可淹久,启戎人窥觊之心,生逆党变诈之计。
或叛兵有邀请,亦务俛从,事定自可裁剸」。
上优纳之,而郑公、文忠公卒平保州
贾公为参知政事,君引嫌,请外官,遂以监察御史棣州事,仍不废言事,俄迁殿中侍御史,兴利除害,州以治。
参知政事王公尧臣引为三司户部判官
恩得任子,以与其弟祀,补郊社斋郎
时虏通耗朝廷,难奉使者,假君朝散大夫,守太常少卿,充接伴北朝国信使
还,经赵,宴其族人,语曰:「终愿复为平棘人,与族人处」。
因以钱二百万为贫者营产。
既还,遣视汴口。
陛辞,上曰:「卿此行归,当峻任卿」。
而君得疾汴口,既还,卒,庆历五年四月六日也,年四十有五。
上闻之,叹息曰:「赵祐乃止此」!
问谁后者,贾公以嗣子滋闻,而有司白君遗奏不应录子。
上曰:「与太庙斋郎」。
君平生以建明时事为己任,言多为民。
自佐郡为州,至官台省,内外如一。
尝疏决刑禁河北,鞫狱陕西,既毕,皆以其道所见利疚闻。
凡切于事者六:其一,庆历二年星变,又大旱,上避殿寅畏,敕寺观为道场斋醮事。
君言:「边患未宁,民力重困,此圣虑所宜先轸者也。
佛老亦化民趋善,然未闻遂以此答天谴也」。
其二,河北配籴民至二百万石,民蓄谷尽籍,加督责,户不聊生。
君言:「陈新未续,恐谷翔贵,转致流亡。
民为邦本,不可忽也。
请俟秋成,听民自入粟」。
其三,京东水患,令民各堑田畔以走水,因其土为防,植本防上。
君言:「民田有多寡,而堑深阔若一。
可施之广,不可施之狭。
请下田欲堑者从民便」。
其四,郓州户输乾食盐钱(君言盐钱名乾食者。),但岁抄浮户,计丁配之,皆里正邻伍专增损丁数。
又变输绢若䌷,费数倍,恐京东尽然,请悉输以钱,以当预买直。
官入优,民费省。
其五,陕西榷盐,较通商时,民不为便。
君言:「始改法,尽收客盐,官贸之。
已尽,则必配民辇致,或衙前督运,多破产。
又户无高下,给食历,贫食圭撮,官不圭撮贸,为病。
请通商如旧」。
其六,陕西户运粮至延州、保安军,又不许飞脚赍货,就籴其地。
君言:「陕虢以西,米斗钱五百至六百,此但输直,以五六谷价。
臣闻沿边入粟,甚耗中都钱。
今解盐以席计犹四百万,请入粟皆偿盐,且稍润之,则远民纾,中都实」。
事多施行。
君疏财尚义,识吴公奎于尝僚未有名时。
吴公从制举,为空室给其资,卒大显。
韩魏公文潞公亦与游,皆器之。
武功苏子美以诗豪,少所许可,与唱和盈笥。
娶李氏,封永宁县君
子滋,终汉州录事参军
二女,长适内殿崇班秦某,次适宣德郎王定
五孙:崇厚、崇烈、崇德崇仁、崇卞,皆进士
崇烈尝举礼部,后以贡士垂释褐,卒。
崇仁、崇卞皆夭。
录事君以滏阳葬,有河患,改卜下邳新安,未及事而殁。
故崇厚、崇德刻意能干其蛊,以大观三年十月甲子,举君及永宁县之柩合葬于新安,并举录事君以祔,成其先之志也。
铭曰:
惟天祚宋,削平僭乱,如舜禹升。
逮于仁宗,休养生息,文景致平
其同亶时,天为生贤,硕大光明。
庶尹百工,亦罔不正,可庸可承。
猗欤御史,崛起平棘,有直亮声。
士欲爱君,爱民为本,本固邦宁。
尚率尔祖,毋坏尔成,则后其兴。
宋故明州延庆明智法师碑铭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
释迦世尊鹤林灭度,法付声闻则维迦叶,其付菩萨则有文殊,领受言教则在阿难。
既有是三,孰可阙一?
迦叶之后,二十四传至于师子,或曰二十八传至于达磨。
达磨在梁武时,始来东度,于六度中特以禅名。
达磨壁观,人谓七年,我知何日。
虽曰顿示,有渐方便。
初传《楞伽》,后五六叶则尚《金刚》。
既而南北分宗,荡然同异。
在迦叶传十有三世曰龙树大士,所著大论,译传东度。
北齐时慧文禅师一见證入,以传陈南岳慧思禅师,九十日而證。
再传隋天台智者顗天师,十有四日而證。
于是乎备六度,融万法,定而三止,慧而三观。
质其宗焉,一言之曰具,二言之曰法性
离数而有三千,即经而专观心。
经之宗曰《法华》,则《华严》、《阿含》、《方等》、《般若》,终于《涅槃》,众皆为《法华》,其为迦叶、文殊、阿难,皆吾祖师。
天台实传章安灌顶,章安缙云智成,缙云东阳慧威东阳左溪玄朗左溪为达磨宗者二十年,乃自东阳荆溪湛然。
荆溪而后,智者之言毕载于书,智者之言悉归乎正。
其为一大时教,不可得而加已。
荆溪天台行满广修传物外,外传梁元琇传周清竦传有宋义寂
以上皆在天台
晚传四明义通,通传知礼,是谓四明尊者,亦曰四明法智
禀生知之上,思义于童子之时,其于天台之门,犹诸荆溪
于时斯教特盛,异同亦多,其人往往龙象重望,未易柔服
或始同而终异,或始异而卒同。
一言之辩,勤乎十返,往来江山,绵亘岁时,非苟合者。
如事理总别者,三千具造,不观真心,惟观阴入,至今称四明尊者云。
时有大禅德在雪窦,相与亦倾尽,具传广智尚贤
广智初得于《净名》,最深乎性相,审知佛法为境。
其传神智鉴文。
神智破众溃以澄法智之海,炎慧炬以缉广智之明者。
其载三智之美,可传而不可朽者,有永嘉继忠
其师神智而贤明智中立姓陈氏明州鄞人,父荣。
母朱初梦日入怀而生,夜不三浴啼不止。
初与群儿戏,儿辈怖之。
因使出家,才九岁,授经不再读。
嘉祐八年,试开封府得度。
治平元年受具足戒。
延庆智广智广异之,曰:「年少新学,能辨析如此」。
广智卒,遂师神智甚力。
熙宁中,神智开帏设问,凡二百馀人,无有出师右者。
延庆首座,代神智讲。
神智自谓不如。
去,礼天台智者塔,遂谒温州,周旋者二年。
将归,曰:「行必绍法智之席,予有私焉。
尝梦摩利、韦陀二天,幸为位于延庆忏堂」。
居有间,神智去延庆固辞不果,非特符忠之言,实慰远迩士众之望,二天位焉,后众道场咸取以为法。
元祐间高丽佑世僧统义天者,聪明瑰伟之士,初为嘉兴源公而来,才际海岸,见师升堂,闻未尝闻,咨嗟失色,且叹曰:「中国果有人焉」。
既而义接谈,辩者累夕,倾其所学,欲折其锋,竟不得毫发。
主客杨次公多之,为师作真赞,以师为玉池莲中之人。
盖师每以净土法门诱进学者,欲使人人知释迦有净土,弥陀来秽土。
他时所志于心者,一日必瞩于目。
乃依《十六观经》而出视之,为弥陀大象以临池,周之以十六观寮。
池莲凫雏,天风翱翔,观士槁坐,人音断绝。
一涉其境,道心百倍,宁论信与不信,固自疑其身非圣非凡。
其费巨万,而施者却之愈来,工度累岁年,而落成不周岁。
任其役僧介然,不劳不矜,若未尝有所事。
盖是境也,古未之有,今不知何为而有。
既二浙之所无,则天下之所无。
唐支硎山遵公所建法华道场,其能胜此者,有兵部刘尚书晏等所请敕号尔。
一日辞去,众留之不可,虽太守亦不得强,且曰:「待六十岁再来」。
居隐学山栖真寺。
众方从之卒业,会僧职须才,复不能舍师,太守躬驾者五六。
出住宝云,实其祖师通公之道场。
宝云颓圮,无一全椽,师复新之。
咸曰师前日隆其三世之居,今又兴其四祖之宅,孰谓像法之末哉!
先是伽蓝神腹中得愿文一纸,后更百年,肉身菩萨重兴此地,师复退白云山,视隐学山为远,殆绝人迹。
众以师之来居,为之筑庵像宝云院,凡四年,亦无一日不讲。
至止观不思议境,叹曰:「吾道极此矣,有不思议境,则有不思议心」。
为作《不思议境辩正》。
又指五章之裂大纲曰:「寄果明因,以解成行。
举佛摄生,全生是佛」。
作《止观裂纲指归释疑》。
太守俾令佐请师出住西山资教院,辞之。
又请住延庆,不得辞,时六十岁。
之道业日厉于前,四众依归,亦视前为盛。
政和四年甲午四月辛亥,师谓侍者法维曰:「吾尝疾病,今闻异香,吾意甚适」。
乃召十六观寮长忏人出曰:「吾今与汝辈诀别」。
各默坐久之。
明日又告法维曰:「异香载闻」。
悉召其徒至曰:「各宜修进,再相见于诸佛会中」。
趺坐面西而逝。
越三日掩龛,颜色如生。
享年六十九岁,塔在南城崇法院祖塔之东。
师首度弟子十有四人,禀法弟子、领徒传道者百馀人,其往来登门者不啻万人。
佛事中所谓岁忏者,行于江浙,盛于温、明,明之盛又在延庆
师率其徒数百馀人,七昼夜行道坐禅,岁复增盛。
其在岁忏外,又择其徒法华忏者十年,一日,忏终禅观中见大舟一,众欲乘之不可,师独以往来,自是慧解一发。
其讲《法华玄义文句》、《止观》、《净名》、《金光明经》凡数十过。
师身不及中人,而望之凛然。
其言平居殆不胜出口,而讲雄毅,耸听折心。
或退接于室中,屈辩申谈,云兴泉涌,不足为喻。
具与儒生言,则反质之曰:「此道在孔子如何?
此语在《诗》、《书》如何」?
儒生不能对。
与申言之曰:「无乃其若是乎」?
盖师于周、孔、老、庄之书亦无不究观,翰墨诗章皆出人上。
其诵《法华经》,平生以万数,诸佛号不在数中。
所著述曰《蛣蜣示迷》、《裂网指归释疑》、《不思议境辩正》各一卷,《南岳止观科》二卷,又有《诸经题义》、《诸文问答》、《门人授辞》、《杂文义》四种,未就卷第。
师晚在延庆,为众置田数十顷,曰:「愿以有限之田,为无尽之供」。
连年为俱僧大佛会中,曰:「不作因,焉得果」?
之所为,必兼本迹,而后得之。
至于音声之馀,咒诵之功,除民疾,却鬼魅,救旱灾者,则人莫得而言矣。
之高弟曰法中等,以说之顷岁宦游四明,庶几知师者,乃以法维状师行实,走东里求说之为之碑,义不得为辞。
伏念智者之为智也,异哉!
龙藏之传,身而觏之,固宜毕载。
而三观之外复著乎《圆觉》,四行之成就著乎《楞严》,智者言之于隋,其经译之于唐,虽欲不信,其可得乎?
所谓灵山亲闻者,此亦其躅与?
是故其教东及于日本,西返乎天竺,未之与亢也已。
或曰教外别传,不知教无等等,何外之有?
传授圆成,何外之有?
韶国师者,故自斥之。
当绝语言,不知此方以何为佛事?
或曰不立文字,不知文字非真亦非妄,乃以何者为文字?
尝求乎其人矣。
前乎智者而导其教者,曰梁傅大士北齐稠禅师
后来推极智者之教而尊之者,曰南山律师
其馀达磨法门义同赞者曰皎然禅师,晚则韶、寿二禅师
其密弘而取證者永嘉禅师,虽异涂而不敢不赞者曰贤首藏师,或叛去而窃用其意者曰华严观师,有公而异同,而意自有所在曰慈恩基师
唯是圭峰密弘用其言,而妄相排斥,专以四禅八定次第之学,何异儿戏以侮耆德。
唐谏议大夫杜正伦尝作《台教记》,惜其不传。
善乎梁肃之言曰:「佛法以天台司南」。
李华左溪言曰:「祗树园内,常闻此经,燃灯佛前,无有少法」。
柳子厚为无姓和尚言曰:「佛道愈远,异端竞起,惟天台得其传」。
又于永州龙兴净土院书《天台十疑论》于墙宇,使观者起信。
又为龙安禅师言曰:「传道益微,言禅最病。
今之空空愚夫纵傲自我者,皆诬禅以乱其教,冒乎嚚昏,放乎淫荒。
吾将合焉,马鸣、龙树之道也」。
唯是明智,其生既晚,异端益肆,积德于躬,无辩于彼,将自屈伏。
我言则光,顾予何者,辄与斯事?
窃少闻大道于圆照禅师
且有言曰:「他日勉读经教」。
其后三十年果得明智四明,视彼暗證禅魔禅鬼定文字法师乘坏驴车,无以正之,则不敢不自勉。
谨为明智序禅教之本末,而为之铭曰:
佛道译,圣言弥彰。
祸人以惧,仁人以昌。
有来达磨,壁观而止。
传失其序,竛竮之子。
前是龙树,五百年馀。
传乎迦叶,承乎文殊。
著论既,阿难所集。
我道已圆,佛乘之一。
慧文禅师,龙树崔嵬。
邃乎南岳,焕乎天台
惟我天台,法华三昧。
昔在灵山,雨华同会。
荆溪四明,先后有声。
一念三千,克一圆乘。
山外山众,孰如三智。
立公昭昭,三德而四。
既隆父席,亦兴祖基
百界千如,非我而谁?
宝舟,独乘而上。
岂我敢私,诸佛所向。
待绝灭绝,其然胡然?
秽土不除,净土现前。
法华净名,金光明观。
所未及者,涅槃缘断。
儒生之来,有文可载。
宴默何居,白云油海。
异端久出,矧我所逢。
我不尔辩,冰泮于风。
蛊神疠鬼,咸知尊事。
虽曰盲俗,岂不思致。
异香既闻,我将以归。
其归有所,涕泗孰依?
祖塔之东,琢此新石。
以告来者,永敬修德(《嵩山文集》卷二○。又见《四明尊者行录》,《宝云振古集》,《佛祖统纪》。)
智广:疑当作「广智」。
游山录 北宋 · 赵鼎臣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八三、《竹隐集》卷二○
政和甲午夏四月,余与犹子奕祖德将诣奉高
辛亥,发韦城,仲兄美之,暨里中亲友饯别于罗固村之酒家。
饮至日昳,乃就道,夕次卫南县
壬子,次开德府
癸丑,次永平镇
甲寅,次濮州
祖德马忽惊逸数百步,得行人执之乃免。
晚宿范县
乙卯,次麟台铺,谒宣圣祠,读李文叔所撰碑,因憩僧舍,酤酒于市,颇美。
晚宿寿张县
囊辄告匮,以金缯鬻于市,皆不售。
丙辰,窘甚,仆马皆告病
郓州,乃仆马遂饱而前。
丁巳,发郓州,夕宿新镇
戊午,次翔鸾镇,去奉符二十里许,大风且雷,俄雨不沾衣。
止夕至奉符县,馆于西寺
己未,复谒岳帝祠下,周览庙貌久之。
至炳灵公祠,因游玉女池,池水尽竭,出败楮钱如山。
邂逅县尉曹馀庆者,语余曰:「岁至四月八日,则四方之来者益希,因决水取池中所投物,籍而归之观中。
吏察焉,仆为是来也」。
余问以今岁所得,曰「凡得黄金二百铢有奇,白金数倍其重,缣缯衣服,下至袜履,亦数百」云。
晚与祖德游会真馆,登瑞云亭,且观章圣皇帝金字所刻碑,而羽衣之徒无可与语者,归。
于是,余将登山,假舆徒于邑中,辄不具,怠而欲止。
奉符有姜子华居实者,余故人子方之子也,闻之,造门曰:「子欲登山耶?
胡不告我?
舆徒细事耳」。
即径出,俄顷复至曰:「舆徒谨具,请从子游,迟速唯命」。
居实、祖德三人者,步至岱岳观而饮。
饭已,穿西北支径而上,读唐显庆所刻碑。
过大小水帘,次回马岭登黄岘。
舁者惫,与居实弃车而徒至御帐,大中祥符所临幸也。
道傍巨石,往往窍穿尚存,盖幄坐所系维云。
自是山愈奇,路益险,深岩邃壑,应答不暇。
至龙口,泉水出石缝间,其寒凝冰,其甘天成,非世俗饴蜜所可比方也。
余素惮饮寒,至是亦满腹。
俄登十八盘至绝顶,小憩于玉女殿之旁舍。
居实约曰:「日且暮矣,请与二子薄游而亟归,归当饮吾酒于此」。
因戒守舍儿具饭甚急。
既而相与至日观峰,则月已出矣。
是夕望也,自山俯视,见太阴如盘,亭亭于霄汉之表,意象甚奇。
余大叫呼姜曰:「君酒安在?
可亟饮我」!
姜立命僮奴挈三榼以至,髹外而木中,形方如椟,不类酒尊。
余大喜,席地而饮。
俄闻悉窣有人行声,余忽心动曰:「山中暮夜,安得此声耶」?
左右告曰:「去此数百步有庵,居之道人,非怪也」。
亟遣人连呼之,皆不应。
则又传声谕之曰:「是间有酒,请与道人饮之」。
语未绝,左右大呼笑曰:「应矣」。
有顷,即至,延于坐,问之,则密州道人张景岩也。
年五十馀,居太山七八年矣。
须鬓皆黑漆,语言纯直,无方士虚诞之气。
饮数行,探怀出茯苓松花数种荐酒,茯苓出地未久,齧之如粉而甘,松华渍以盐,皆辛芳可爱,众益喜。
俄而倚风歌道家曲数阕,飘飘有出世间意,盖傍若无人者。
酒尽,穿东岭而登道中,月明可数毛发。
遍至秦、汉、唐以来封禅坛,观李斯所刻石,摩挲始皇巨碑久之。
碑高数丈,石莹然如玉,而表里通洞,无文字铭识,俗号没字碑
古者丰碑以系牲,初无铭识,皆出于后世之弥文,秦犹近古意,其此类也欤。
稍降至山侧,则唐显庆、开元、本朝大中祥符磨崖所刻碑在焉。
既而归卧,月已亭午矣。
辛酉夜未艾,率二子夙兴,揽衣寒甚,挟纩被毳而出。
方行数十步,则道人者已候于中路矣,复至日观峰上。
山间莽苍,晓色未分。
俄有赤光发于极望之东,道人曰:「未也,是阳辉之先至者尔」。
须臾,霞采四出,炫晃腾射,众皆注目视之。
少顷,金规一缕,隐起于青冥杳霭之间,道人呼曰:「日将旦矣」。
既而大明赫然涌出云端,恍如车轮,万里直上,光耀所烛,东极沧海,波涛动摇,远接天际。
是时,山下荫翳,尚未辨色。
道人以手加额曰:「贫道居山七八年,昨宵之月色与今旦之日光,天宇清明,洞彻太虚,殆未曾有也」。
因邀至所居庵,具盥沐,设汤剂,礼意勤甚。
环庵之内,皆素所储药,余偶谓曰:「松根、茯苓,与夫黄精、紫参,皆君所厌饫矣,颇常得异草、灵芝不死之药乎」?
道人色变,徐曰:「吾以昨日之旦,登明月嶂之绝壁,获紫芝一本,虽吾弟子不知也,子何自知之」?
因取以遗余曰:「请以为子寿」。
且曰:「吾庵虽陋,方将改筑,而增大之,以待四方之至者。
今幸遇子,子其为我名之」。
余辞,不可,则请以「采芝」命庵。
道人喜,自于岩间取方石,滑平如纸,曰:「子并为我书之,吾将刻诸此」。
余虽不解书,然亦不能逆其意。
复自东岭取道而还。
将命驾,道人携酒来别。
余爱其直率,因不复辞。
饮已,厚相郑重,乃去。
下山益险,不可以车,余与居实挟以二黔,杖策而步。
于是道中游人,尚班班往来,有陟者,有降者,有跣而进者,有负而趋者。
流泉玲珑,飞鸟间关,耳目所接,无不可意。
余行疲甚,往往掬水以饮,枕石而眠。
延缘溪谷中,撷幽花,探怪石,欣然不自知其足力之劳也。
次黄岘,小休,饮于道旁之酒家。
水帘,登其颠,水中发巨石,得伏蟹十数,其小如钱,居实贮于瓶以归。
既而复抵岱岳观,假寐,至暮乃还县。
壬戌,发奉符,将宿迎鸾镇;
既而不及,宿于吕店之逆旅。
癸亥,次郓州,浴马于州之七里涧而后入。
甲子,次石虎铺。
乙丑,过寿张,次麟台,复饮于向之僧舍,醉而就枕,醒乃起行。
范县,不宿,夕次王村铺
丙寅,次濮州,祖德先趋开德,余为故人盛公远所留,宿于驿。
丁卯公远置酒;
日暮,次永平镇
戊辰,次开德府
乙巳,祖德留开德,余夜半先发,由北城绕故河至南城,阍者守关严甚,拒仆久之,方听客去。
晡时,次卫南县
薄暮,次罗固村。
闻郡从尝来逆予,以日晏不至而复。
酒家者揽余马请饮,余辞以夜,不果饮。
二鼓,呼门入城,还舍。
盖自往而复,凡十有八日也。
南安军判官范致祥圹志崇宁三年四月 北宋 · 范致君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
有宋范氏长兄编修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致君,次兄殿中侍御史致明尚书兵部侍郎侍讲、同修国史致虚,季弟国学进士致厚,同葬殁故南安军判官致祥于先府君通直墓之东北隅
鸰原之痛,风树缠悲。
呜呼哀哉!
崇宁二年七月卜地,次年四月六日掩圹。
按:《文物》一九八八年第一一期。
文彦博恩礼诏元祐元年四月壬寅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七、《宋大诏令集》卷七○、《宋会要辑稿》礼四七之六(第二册第一四七三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七、《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九五
朕绍宣皇绪,临御宝图,涉道未明,罔知攸济。
乃眷元老,弼亮三朝,功被生民,名垂当世。
天锡眉寿,既艾而昌,宜还师臣,辅我大政。
已降旨授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可一月两赴经筵六日一入朝,因至都堂执政议事。
如遇有军国机要事,即不限时日,并令入预参决。
其馀公事,只委仆射以下佥书发遣。
俸赐依宰臣例。
张孝祥所辑先人手泽宣和六年四月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八四、《芦川归来集》卷末
仲宗尊祖追远之志,叙事记久之文,余不复赞。
其赠言皆百世之士,后之观仲宗者,可以知其为人矣。
宣和甲辰四月六日鄱阳汪藻书。
赵彦昭墓志铭政和元年十二月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六、《浮沚集》卷七
士患不立,不患不闻。
元丰作新太学,四方游士岁常数千百人。
温海郡去京师阻远,居太学不满十人,然而学行修明,颇为学官先生称道。
一时士大夫语其子弟,以为矜式,四方学者皆所服从而师友焉。
蒋元中沈彬老不幸早死,不及禄;
刘元承今为监察御史元礼中书舍人许少伊今为敕令删定官,方进未艾,戴明仲临江军教授赵彦昭为辟廱正以卒。
张子充最早有闻,每举不利,今以八行荐于朝。
凡此吾乡之士皆能自立于学校,见用于当世
其间或先或后,或贵或贱,或寿或夭,则有命也,然不可谓不闻矣。
明仲之丧,某尝为志以哀不幸。
彦昭葬,又来求铭。
呜呼,吾于彦昭其可辞乎!
彦昭为人博学,知古今,姓嫉恶,喜论天下事。
自其少时已不群。
方十岁,能为《猛虎行》,乡里大人先生莫不奇之,以为必自立。
少孤,季父析其资产,与兄异材。
稍长,曰:非也。
悉举以属其兄,独游京师
已而有名,登崇宁二年进士第,主颍昌府长葛簿。
属天子益修学法,州置学官,选为济州州学教授
导学者以笃学力行,不专务科举,士有成材。
考满,朝廷以为能,迁辟廱正,兼摄司业,浸向用矣。
不幸有疾,遂至不起,年才四十八,官才承直郎
呜呼,悲夫!
彦昭讳霄,其先盖会稽人五代之乱,始徙永嘉
曾祖某,祖某,父某,皆隐德不仕。
先娶同郡薛氏,生男二人:宁孙、享孙。
女三人:长归沈琮,次归陈亶,次在室。
再娶括苍祝氏,生男一人:孙,早死。
宁孙、享孙皆才美而善学,人以为彦昭有子也。
仅胜冠,相继以死。
彦昭之亡,几至绝世,家人求得遗子于外,曰绍孙,今才十岁。
呜呼!
彦昭才而为善者也,其报若此,岂天之于人,丰其名者啬其福乎?
其殁于京师辟廱官舍,大观三年四月六日也。
其葬也,于其乡李奥之原,政和元年十二月八日也。
铭曰:
贵贱寿夭属于天,仁义忠信属于人。
达非其通穷非屯,殁而不朽为有闻。
旁可万家李奥原,善无不报尚后昆。
长清灵岩寺题名 宋 · 赵明诚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一七
东武赵明诚德甫、东鲁李擢德升、跃时升,以大观三年九月十三日同来,凡留两日乃归。
后四年,德父复自历下将如奉高,过此。
政和三年闰月六日
丙申三月四日复过此。
德父记。
按:《文物》一九八四年第六期。
乞将本路灾伤州县合起折帛钱依条限催纳奏状1136年4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一四、《梁溪集》卷八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右,臣今月初四日到本任交割职事,初六日都转运司公文:「准尚书省劄子节文,勘会本路合发折帛钱,元责限三月桩足,系指拟应副大军,欲督责两漕臣拘催,日下并要起发尽绝。
奉圣旨依,仍展十日」。
检准绍兴敕诸税租日限,江南东、西路夏料五月十五日起催,八月十五日纳毕。
又敕:诸人户输纳有期限,而官司辄促其常限者,徒一年;
因至逃亡,加一等。
洪州去年十二月九日尚书省劄子:「勘会江西合纳夏税及和买物帛,每岁例系量度分数折纳价钱。
其绍兴六年分人户折纳之数,未曾立定折纳之数,理合预行措置,以便人户输纳。
十二月八日奉圣旨,除准衣并丝更不折钱外,其馀䌷绢绵并以十分为率,绢二分,䌷四分,绵三分。
赵子淔预先依此分明开坐,行下所部州县,候来年合入输纳物帛条限,即依今来立定名色分数折纳见钱。
仍仰从第四等已下人户折纳,如不足即通第三等人户纳钱。
其合纳本色物帛,亦仰依限催理送纳,起发前去郢州」。
今年二月初三日本州承转运司公文:准诸路军事都督行府劄子节文,今岁合起折帛钱,限三月已前收桩数足,计置发往郢州下卸。
今来又承前件三月二十九日指挥,合至四月初十日限足。
窃缘被受指挥四月初八日,其折帛钱虽已行下催促,并未纳到,必致有违朝限。
臣契勘本路人户合纳今年夏税和买物帛,朝廷元降指挥立定分数,从第四等已下折纳价钱,依条限催理,系是优恤下户,以便输纳。
今来催纳限至四月十日了毕,正是蚕麦未熟、新陈不交之时,下户何由了纳?
况本路所管诸州去年亢旱尤甚,洪、吉、筠、袁、江、抚州兴国临江军皆是灾伤至重去处,所有第四等已下人户多是贫困、官中见行抄劄给米赈济之人,何缘更有积蓄,非时预行输纳?
复州县逐急措置,先从上户有力之家预催折纳见钱,即将来合输本色之数,却当于第四等已下人户催科,显见重困,必至流移,所害非细。
臣窃读近降亲笔诏书,令劝诱积米之家出粜以济流殍之苦,加惠元元,诚意恻怛。
今来所降指挥如此,何以取信于民?
伏望圣慈特降睿旨,将本路灾伤州县合起折帛钱依条限催纳;
其不系灾伤去处,自依今来立限指挥,庶几下户得被实惠,不致逃亡。
臣已行下灾伤州县,更切听候朝廷指挥外,见不妨本职待罪。
东莱诗集序乾道二年四月 宋 · 曾几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爱日精庐藏书志》卷三一、《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三○、《皕宋楼藏书志》卷八二
文集莫盛于唐,亦莫盛于本朝。
唐则韩退之柳子厚,本朝则欧阳文忠公实为之冠。
是数公固出类拔萃,巍巍乎不可尚已。
编次而行于世,退之李汉子厚梦得文忠公东坡先生
或其门人,或其故旧,又皆与数公深相知。
盖知之不深,则岁月先后,是非去取,往往颠倒错乱,不可以传。
近世张文潜秦少游之流,其遗文例遭此患,知与不知之异也。
东莱吕公居仁以诗名一世,使山谷老人在,其推称宜不在无己下,然即世多历年所,而编次者竟无人焉。
墨客词人相视太息,曰:「居仁所谓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欤」?
仪真沈公宗师,名卿之子,少卓荦有奇志,方党禁未解时,不顾流俗,专与元祐故家厚。
居仁尤知之,往来酬唱最多。
沈公之子公雅,以通家子弟从居仁游,居仁称之甚。
乾道初元,几就养吴郡,时公雅尚书郎擢守是邦,暇日裒集居仁诗略无遗者,次第岁月,为二十通,锓板置之郡斋。
居仁之知沈氏父子也深,故公雅编次之也备。
几亦受知于居仁者也,公雅用是属几题其后。
窃自伏念,与居仁皆生于元丰甲子,又相与有连雅相好也。
绍兴辛亥,几避地柳州居仁桂林,是时年皆未五十,居仁之诗固已独步海内,几亦妄意学作诗。
居仁一日寄近诗来,几次其韵,因作书请问句律。
居仁察我至诚,教我甚至,且曰:「和章固佳,本中犹窃以为少新意」。
又曰:「诗卷熟读,治择工夫已胜,而波澜尚未阔。
欲波澜之阔,须令规模宏放以涵养吾气而后可。
规模既大,波澜自阔,少加治择,功已倍于古矣」。
几受而书诸绅,今三十有六年,顾视少作,多可愧悔。
既老且病,无复新功,而居仁之墓木拱矣。
遗文为之绝叹,因记居仁教我之言于篇末,使后生知前辈相与情实如此。
且以见几于居仁之言,虽老不忘也。
乾道二年四月六日赣川曾几题。
按:《东莱先生诗集》卷首,四部丛刊二编本。
建炎笔录 其一 建炎三年己酉岁 宋 · 赵鼎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二
正月,车驾在维扬。
是月末,金人侵宿、泗。
前一月,已有南侵之报,遣苗傅以所部兵扈卫隆祐太后杭州
二月,车驾在维扬。
初一日,急奏至,朝廷不以为然,上独忧之。
是日遣刘正彦以所部兵从皇子六宫往杭州是晚出门。
初二日皇子六宫渡江。
初三日,上御殿。
执政奏事未退,御前所遣探事小黄门驰骑告急,上即日出门渡江幸浙西。
十二日,车驾至
二十二日,某买舟泛钱塘江之衢。
是月,中书侍郎朱胜非右仆射翰林学士叶梦得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张澄尚书右丞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并罢。
三月,车驾在杭。
是月初,叶梦得罢。
初五日苗傅刘正彦签书枢密院王渊,诛宦者,遂成明受之祸。
是日,某至衢,泊舟门外浮石渡。
初七日是夜明受赦过。
初十日,准尚书省劄子:二月某日奉圣旨,赵某召赴都堂审察,仍令閤门引见上殿。
初,车驾至杭,百官至者十无一二,有旨,都司侍从各荐二人,右司员外郎黄槩以应诏
十一日,准尚书省劄子,催赴行在所
二十八日,发衢州,趋行在所
四月,车驾在杭州
初二日,上复辟,隆祐太后垂帘同听政。
苗傅刘正彦皆建节,赐誓书铁券,充京西制置使,俾提兵而去。
是日,杭州门外,且闻勤王兵至,乃入门。
初三日苗傅刘正彦引兵拒韩世忠临平山下,世忠死战,二贼大败,是晚拔寨而遁。
初四日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入见。
是日,隆祐太后卷帘。
初五日知枢密院事张浚签书枢密院事吕颐浩至。
初六日,宣制,吕颐浩右仆射
初,车驾渡江,命颐浩签书密院,充沿江制置使,控扼大江
又命中书侍郎朱胜非、礼部侍郎张浚平江,控扼海道胜非寻入相,独留。
洎明受之变,统制官张俊密计勤王。
议既定,以书招颐浩刘光世,既而韩世忠自淮扬至,遂举勤王之师。
先是,进士冯轓间道入杭,贻书执政,且诘二贼以明受之事,请以上为皇太弟总兵北伐,皇子为皇太侄监国
二贼始惧,乃命知枢密院事,趣令还阙供职,不至。
二贼请以兵诛,隆祐难之,遂谪散官安置,不奉命。
至是乃命颐浩作相,仍旧知枢密院
寻以翰林学士李邴参知政事御史中丞郑瑴签书枢密院
冯轓者,前此既预返正之议,自白衣一命奉议郎工部员外郎,仍赐绯鱼。
十三日奉恩除司勋员外郎
十九日,车驾幸建康,发杭州,百司扈从齐发。
遂遣韩世忠追捕苗傅刘正彦
是月末,又以翰林学士滕康同签书枢密院
五月初一日,车驾至无锡
初三日,车驾至镇江
始供职,百司水陆从便。
初十日建康
前一日车驾已至,以保宁寺为行宫。
十五日真州报:知枢密张浚高邮薛庆拘留。
镇江径渡往彼抚谕,欲邀厚赏,故胁留之三日,乃以兵卫之而出。
上初闻忧甚,遣统制官王𤫉提兵往平其事。
𤫉始渡江,已归矣。
十八日归。
初得真州报,有旨罢知枢密院,既归,仍旧。
六月,车驾在建康
初一日对。
先是,以黄槩荐,得旨上殿;
张浚至杭,又荐对。
至是,以郎官初除,合是三者,对于行宫。
初三日,有旨,以久雨多寒,召郎官以上赴都堂条具时政阙失,可以弭天变、收人心、召和气者。
是日,韩世忠生致苗、刘二贼,献于行在,并伏法。
十五日进呈入官属,上独留,欲除言事官。
是日有旨,赵某令上殿奏事。
先是,被命充川陕宣抚使,议以主管机宜文字,即始荐之意也。
二十日蒙恩除左司谏
先有旨奏事,未对间,有是命。
七月,车驾在建康
初一日对。
自是以言事数对,不复记。
初七日蒙恩除殿中侍御史
是月,皇子薨。
签书枢密院郑瑴薨于位,参知政事李邴资政殿学士王绹参知政事兵部尚书周望同签书枢密院
八月,车驾在建康
十三日执政率百官辞太后内东门
先是有旨,以百司闲慢细务、常程注授之类,并从太后洪州,谓之从卫三省枢密院
签书枢密院滕康资政殿学士,主行其事,吏部尚书刘珏资政殿学士副之,恩数并同二府
闰八月,车驾在建
初一日,有旨召百官赴都堂议巡幸岳、鄂、吴、越利害。
始,张浚入蜀,议定幸岳、鄂,庶几声援相接;
至是议者多以吴、越为便,遂改前议。
十三日,宣制,右仆射吕颐浩左仆射知枢密院事杜充右仆射
自在京留守,除知枢密院,召还。
上以委寄之重,恐其意未满,遂拜相。
十四日执政率百官迎太庙神主于清凉寺
十六日,天宁观辞太庙神御。
是日,有诏以二十六日幸浙西,留右仆射充镇守建康刘光世太平州韩世忠镇江王𤫉常州,并听节制。
是时刘、韩各提重兵,畏严峻,论说纷纷。
已而光世移屯江州世忠江阴常州境上,由是所统者王𤫉及其旧部曲陈淬岳飞数头项而已。
二十日御史中丞范宗尹到台供职。
二十一日,降旨,百司及六曹都司检正以二十二日先发至平江侍从台谏以二十三日先发至镇江以俟。
二十三日,某登舟解缆,是夜宿靖安港中。
二十八日,车驾至镇江
九月,车驾在镇江
初一日,上不御殿,百司守局,以司天奏当日蚀也。
是日某先发,宿冷口。
初二日,车驾发镇江
初六日,车驾至平江
十一日,御殿,百官始朝谒。
中司对,因及某自司谏除殿中之误。
上曰:「吕颐浩多历外官,不详典故」。
十二日,某蒙恩除侍御史
二十五日,降旨幸越。
二十八日,百司侍从先发。
是月,翰林学士张守同签书枢密院事
十月,车驾在平江
初一日,台谏发,大雨不可行。
次日出门。
初四日,车驾发平江
同签书枢密院周望充浙西宣抚使置司平江,留兵数项,委以控制。
初十日,车驾至
十五日,车驾渡钱塘江
十七日,某渡钱塘,出陆宿西兴,待舟不至。
十一月,车驾在越。
初三日冬至,是日颁巡幸赦。
初六日,报潭州军变。
十四日,报金人游骑至和州,又一项由陈、蔡趋蕲、黄。
十六日,报金人已渡大江,至兴国军
是日有旨,召从官赴都堂议。
十九日,出城奉迎万寿观神御,即真宗皇帝章惠皇后温成皇后也。
步军闾勍自京师奉迎至。
二十一日对,始至榻前,上即谓某曰:「隆祐太后此月初九日已离洪之虔州矣」。
二十二日给事中汪藻、中书舍人李正民献议,请车驾幸平江迎敌,缓急登海舟以避。
从之。
二十三日,黄榜幸浙西迎敌诏,士民读之,有流涕者。
二十五日,车驾进发,从官从后,节次赴行在。
是夜四更得报,金人犯广德,车驾复回。
杜充奏,二十日大战江上,王𤫉不策应,是致军败。
二十六日,车驾还
是夜范宗尹参知政事
二十八日,有旨巡幸四明
是日雨大作,车驾出门驻城外。
某同台谏泊曹娥堰下。
二十九日,御舟过曹娥堰,舟船拥并,留三日不能前,遂出陆。
十二月初一日,车驾在馀姚路中。
初四日,车驾至明州
初九日,参知至都堂问边报。
凌晨,闻卫士作闹,中军统制辛永宗以兵入卫,少顷即定。
先是,遣监察御史林之平使闽广发船运,至是米舟百只至岸,朝廷以为天赐此便。
兼闻敌骑已犯建昌,且遣人传檄邵武,遂有乘桴之计。
即下令每舟一只载卫士六十人,人不得过两口。
渠辈相谓曰:「我有父母」。
或曰:「我有二子,不知所以去留」。
诉于皇城司内侍陈宥,宥率众人同禀于朝。
是日宰执入奏事,至殿门,宥迎诸公言之。
卫士立砌下,人既众,陈诉纷纷,稍出不逊语,间有斥骂者。
殿帅李质挺身当立止遏之,诸公趋入殿门,遂止。
事出一时,非本谋为乱也。
初十日,某蒙恩除御史中丞,日下供职。
十二日,诛亲从四人为首者,馀皆分隶诸军。
明日又诛数人。
于是除衡门外卫士,尽废。
十四日,报杭州守贰而下皆遁,敌骑至城下,城中不知。
十五日,雨大作。
先是,某上言:「车驾仓皇迁避至明,已近旬日,未曾御殿,何以慰安中外?
乞依常礼见百官卫士,以解危疑之心」。
有旨,十五日御殿,依例望拜二帝。
至是,百官班未入,闻杭州之报,上擐甲坐小殿,排办出城。
士大夫去者有风涛之患,留者有兵火之虞,相别殿门外,皆面无人色。
是日上登舟。
十六日,御舟乘早潮发至定海
十七日,有旨,差某同汪藻明州商量军事。
前一日得报,敌遣人使入明州界,不欲令至行在,遂遣宗尹复回四明应接之,因令宗尹尽护诸将,且应报诸路文字。
宗尹请某同行,及欲汪掌制撰文字也。
十八日,回舟至明,奉使卢伸来自金军,云:七月同崔纵河北被留,伸随军前来。
初渡江,杜充战不利,差人下劄子议事,意欲投降者。
既至建康领兵而遁。
所遣使即破和州所得归朝官程晖,非其国人也。
宗尹商量,既非专使,恐不必见,遂不复见之。
伸所携国书语极不逊。
二十日,闻郭仲荀退遁嵊县
先是,车驾发越州,以仲荀浙东宣抚副使张俊浙东制置使
既勾回罢制使,复以李邺为之,仲荀遂退师。
是日李迨奏,仲荀所遣钱塘江把隘兵二千馀人焚劫萧山而去。
信州报,敌破抚州,掳知州王仲山洪州,需金银来赎。
乃以仲山之子为抚倅,使之括取抚州之物。
杜充所遣属官直徽猷阁陈起宗至,云金人昨在太平州界夹沙渡对岸下寨,我为备甚严,敌时以一二小舟渡江近岸,即杀退之,或沉其舟。
一日正昼对江拽阵而去,五军旗帜一一可数。
把隘兵相贺云敌退矣,不知其绐也。
是夜,用数十舟载马百馀匹横江直渡,支备不及,因致溃散。
其馀敌骑皆浮而济,以江水极浅故也。
充欲领众归行在,今既路阻,不能归矣。
是晚颐浩宗尹书云,杜在真州甚的。
又得信州报,敌犯吉州境,知州杨渊而下弃城而去。
二十二日,报敌骑于十八日巳时钱塘江,在鱼浦。
至十九日骑渡,绝不知其数。
是日得旨发回,晚复登舟。
二十三日,至定海,大风鼓浪,舟反侧不定,凡三日方止。
二十六日,出江口,泛海洋,趋昌国而去。
晚泊一山下,得富直柔报云:李邺报,贼使人招降越州,恐直趋四明,已定二十七日之天台矣。
二十七日早,至昌国,同宗尹入见舟中。
是日食时,御舟发昌国
先是,告报每闻御舟笛响,即诸舟起碇而发。
御舟以红丝缨为号,馀各以一字,如参政即以「参」字,枢密即以「枢」字之类,书之黄旗之上,插之舟尾。
二十八日,风不顺。
舟人云,每岁尽,海上即数日南风,谓之送年风。
答淩季文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九九、《北山文集》卷九
二月间叔倚附至缄书,五月义荣又附到四月六日所寄,厚意荐蒙,愧荷深矣。
即辰暑雨未收,伏惟远业益茂,动止愈佳。
某初闻季文能增置房赁,有度日之计,如己有之。
旋闻回禄一行,一扫而尽,今复窘短如故。
有自盐官来者,则云季文在乡里,不免图锱铢以纾目前,闻之使人惊叹。
才名盖世,人如冰雪,而使公为是,信乎贫之能累人也。
方欲附书,奉勉作书会,而四月六日之书已报。
越帅有谋授之请,欣慰可胜言哉!
某异时在乡里,衣食窘迫,又不能借温于俗子,时亦营营,自过省后,即不复为。
今在乡里,教授四五童蒙,以所得添助岁租,得亦不至阙食。
然自经费之外,谨不敢动,殊未见有官况也。
一笑。
季文孤寒无援,亦与小人相似,得熟忍贫贱,此外无他术也。
陈仲文诸公君试宗卿学官魁中,皆所未闻,殊见报。
同年轩翔,秪益歆叹。
彦柔近蒙幅纸之问,意不忘。
有一书附谢,切为辱佳便达之。
力行古道,前副异宠,区区之愿也。
申依应起发前去京城靖康二年 南宋 · 赵子崧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
大元帅府四月六日劄子,令依前措置事理,奉迎二圣,图保万全。
所有抑逼城中、推立僭伪事,或非本心,请进兵近城,按甲不动,以俟当府遣人通问。
如金贼有存留下官吏兵马,即尽行掩杀者。
右,子崧已催发何志同翁彦国节次入援,及依应今来王旨外,子崧亦起发前去京畿,至都城以来,听候大元帅行府指挥
伏乞王慈子崧等累申事理,速赐移府近京,庶几奸计不行,早见兴复。
不胜祈恳之至。
〔小贴子〕十二日向子諲报,有称御前赍文字人,初七初八夜半亳州前去庐州,认是邦昌往问其母。
子崧先已申禀,乞下庐州讥察
未奉王旨,不免便宜于初七日移文庐州知州冯询提举茶盐范冲存恤其母,讥察其弟邦基,及权添差朝奉郎赵令儦充通判,专一防禦外,使万一先为逆使所得,州郡未知事体,或致尊奉,或遂残害,皆害大事。
伏乞行府速赐遣官星夜前去说谕冯询范冲儦,示以宽大之意,仍将逆使拘执,及取索元书缴申。
贺州捷报申省状绍兴二年1132年闰4月6日 宋 · 岳飞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四一、《金佗稡编》卷一九 创作地点:广西贺州市
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神武副军都统制、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岳飞状申:闰四月六日进兵离贺州二十馀里,曹成贼兵三万馀人占据山险,迎敌官军。
即时鼓率士卒掩杀,贼兵败走。
又率兵追至贺州城东江岸,其贼望桂岭路逃遁前去。
寻勾本军离贺州二十馀里下寨,并不曾放人入城。
贺州钱粮系广西经略安抚许中统制欧阳临、罗选等差丁兵占守。
所有一行军马只沿路就贼粮斛食用。
见行进兵,前去桂岭县,破灭曹成大队次。
谨具申尚书省枢密院,伏乞照会,谨状。
满江红 四月初六 宋 · 梅坡
 押词韵第十七部
天佑生贤,安排个、麦秋六日
人尽道、英雄慷慨,中兴人物。
佛祖庆生宜后两,洞宾初度犹迟七。
急流勇退作神仙,如何得。

州县考,劳书绩。
东西府,今虚席。
看台星北拱,寿星南极。
即见紫泥书下逮,须还玉笋班头立。
愿得君、千载庆风云,齐箕翼。
紫岩易传跋嘉定十三年十一月 宋 · 张献之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皕宋楼藏书志》卷一、《紫岩易传》卷一○、《经义考》卷二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六一、道光《绵竹县志》卷四一、道光《永州府志》卷九上、《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九
曾王父忠献公潜心于《易》,尝为之传。
前后两著稿,亲题第二稿云:「此本改正处极多。
绍兴戊寅四月六日,某书」。
始为定本矣。
献之顷尝缮录之,附以《读易杂说》,通为十卷,藏之于家。
忠献尝与屏山刘公书云:「无他用心,惟静默体道,卒究圣人心法」。
又《答澹庵胡公书》云:「杜门亦惟圣贤之道是求」。
夫求而得之者,其在是矣。
惜其传之未广。
朅来舂陵,刻于郡斋,与学者共之。
嘉定庚辰仲冬吉日,曾孙献之百拜谨书。
与仲玘书 其三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七、标点本《陆游集》附录
游顿首。
智者堂头禅师
即日春残,伏惟法候胜阙别却不知瓶锡所寓。
无遣一纸问,动静不可得,惟有驰心尔!
忽法云送翰札来,乃知说法名山,玉烟珠气,要是不可埋没也。
游去春已请老,一生扰扰,遂得结局。
尽出馀芘。
正月,忽被命寓直内阁,殊非野人所宜,一味惭恐耳!
崖蜜蜡烛分寄,足见旧好不替。
感激,感激!
末由握臂,唯万万为大法自重,不宣。
游顿首。
四月六日
陆郎中墓志铭1194年5月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四八、《渭南文集》卷三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公讳沅,字子元会稽山阴人
曾大父圭,国子博士,赠太尉
大父佃,中大夫尚书左丞,赠太师楚国公
考寘,右中散大夫,赠少师
公于某为从父兄,某盖少公十五岁。
方为童子时,公已学成行著,以两浙转运司进士试礼部,不中,试博学宏词,又不中,乃以世赏试吏部,再为第一人。
所与交,多一时知名士。
每见某,必谆谆道其所与共学,日夜磨砻浸灌,以希古人者,曰时然、进之。
时然庄氏,名革,早死不显。
而进之则故相汤岐公也。
及岐公以文章事业相高皇帝,公犹沉浮州县。
久之,乃得监行在都进奏院,监尚书六部门。
岐公每见,必留公道往昔相从讲习时事,抵掌笑语,公辄俯首踧踖自引去。
岐公亦叹息,以为不可亲疏。
后辈躐进大官者相望,公顾处百僚底,自若也。
岐公免相,门下士多牵联以罪斥,未去者亦不自安。
公独澹然如平时,人亦莫指议者。
初,少师山阴四明,已数十年,婚姻皆在焉,盖四明人也。
史魏公入为参知政事,为右丞相,与公实姻家,少相从,魏公亦器待公,而公未尝数谒见,朝士亦莫知其相国亲且厚也。
监门岁满,迁太府寺丞权尚书户部郎
久次当为真矣,而公亟求归养,得提举两浙市舶,权知舒州提举福建市舶,遭母益国夫人忧以归。
初,通判泉州者,尝有所请,以法拒之。
公去,而提点刑狱权舶司事,通判者因榜提点刑狱,以危法中公。
公平日以恭谨闻,又方以举职被赏迁一官,朝论右之。
公虽得罪,犹傅轻比。
于是公𢾅门绝交游,诵佛书,以夜继日,多至万卷,不复言再仕,亦绝口不及仇家,对客清谈而已。
自束发至老,无一日废书,尤长于诗,闲澹有理致。
在场屋时,以赋称,老犹自喜,子孙及族党从之讲贯,皆有师法。
为人夷雅旷远,与人言,惟恐伤之,然遇事必力行所知,无所挠屈。
尝为丹徒丞,朝廷用言者,遣使籍江上沙田,立税额,使指甚厉,吏莫敢违,亦或从而张虚数以为功。
使者至郡,闻人人称公详练,乃檄与偕往,公既极论其不可,又为诗陈民情。
诗流传至朝廷,遂止不行。
沙人砻石刻其诗,今犹可考。
其使福建也,有中贵人所亲皇甫甲者,辄讽公以珍货别进,公正色拒之,戒典客者,他日谒至勿复通。
其不阿类如此。
公仕自修职郎朝奉大夫而废。
二十三年,以绍熙五年四月六日卒,享年八十有五。
娶卢氏,封宜人,先公十二年卒,享年亦八十有五。
六子:曰梓,通直郎,知宁国府宣城县,先公十二年卒。
曰格,举进士
曰之瑞,国学免解进士。
曰橦,曰檍,曰之详,皆举进士
一女,适文林郎、监淮东总领所籴场楼钧。
六孙:曰炳,曰焕,曰炎,曰熺,曰燮,曰熨。
四孙女。
诸孤以庆元元年九月二十五日,遵治命返葬于会稽湴坞,望少师墓百步,且来属某为铭。
铭曰:
仕踬于时,年登耄期。
孰夺孰与,理莫可推。
铭识于幽,孰知我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