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所欲论事今付 其三十 东晋 · 王羲之
 出处:全晋文卷二十三
六月十一日羲之报:道护不救疾,恻怛伤怀,念弟闻问,悲伤不可胜,奈何奈何!
曹妹累丧儿女,不可为心,如何?
二十三日书为慰,及还不次。
王羲之报。
大唐忠武将军薛王府典军上柱国平棘县开国男李府君墓志铭 唐 · 贾彦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一
君讳无虑。
字忠眷
陇西人也。
昔月贯于昴。
咎繇诞而迈德。
气感流星。
阳生而启圣。
惟彼降瑞。
因兹命氏。
曾祖贵。
太中大夫延州刺史凉国公
皇朝封陇西公
任切分忧。
宠加芳理。
朱旗映日。
皂盖生风。
属隋室道丧。
我唐天启。
畴庸锡壤。
俾崇旧勋。
封以陇西
昭其业也。
祖斌。
皇朝银青光禄大夫隰吉二州刺史
袭封陇西公
□高□御下以宽。
洗帻清心。
不言而理。
袭封本郡。
昭其祚也。
父□道皇金紫光禄大夫汾州刺史
股肱之郡。
公辅之材。
克著政□尤□人望。
镇军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上柱国
袭封陇西郡公
武库森森。
纵横矛戟。
智囊□风云焕乎钩陈设在兰锜。
乃祖乃父。
自公自侯。
昭其贵也。
君衣冠奕世。
礼乐□贤庆霭炳。
灵光昭茂。
大君有命。
人卫天和。
阶□呈祥。
仲由负三军之勇。
燕颔标异。
班超封万里之侯
弱冠于清边军立功。
游击将军左卫长上
明略经济。
雄心英果。
剋清妖孽。
饮至天庭。
师出以臧。
功宜上赏。
朱绂斯曜。
可不伟欤。
无何。
转授鄜州章州府右果毅
时关内按察使强□以君干蛊。
奏摄会州司马
又改授同州洪泉府左果毅
仍令长上
一贵一贱
喜愠不形于色。
或出或处。
宠辱无介于怀。
位□题舆□申庞统名参都尉
□屈曾洪有敕差充□野军副使
举不失德。
勤不告劳。
充国之务农。
扬雄执戟
军储是给。
□马赖焉。
寻为太原节度使李皓奏授薛王府典军
蔽捍雄城。
趋侍□每入招贤之观。
时陪乐□之游。
习习雄风。
和而扇物。
粲粲□宠而益□青春始华。
元夜秘景。
岁不我与。
天夺其运。
开元十七年五月七日
终于静恭私第。
春秋六十有二。
其年六月十一日
归葬于万年县神禾旧原陪光茔。
礼也。
呜呼哀哉。
贤王端忧。
故人啜泣。
垂天之翼。
必铩于紫霄。
经国之材。
俄辞于白日。
遂使瑶林琼树
瘗草木于佳城。
龙章凤姿。
没风烟于□嗣子□庭等。
孝履增感。
攀号无诉。
陈遗事。
俾刊丰石。
铭曰。
公侯之子兮累代其昌。
河岳之秀兮为龙为光。
克岐克嶷兮发言有章。
立功立事兮厥政其芳。
天何为兮速罹其殃。
哲人痿兮为代所伤。
飞旐翩翻兮出帝乡
素车逶迟兮西龙冈
闭以大隧。
墐于便房。
勒勋钟鼎。
画像旗常。
日黯黯兮愁欲暮。
风萧萧兮悲白杨
进元纲论表 中唐 · 吴筠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五
道士言。臣闻道资虚契。
理藉言彰。臣曩栖岩穴之时。
辄撰修行之事。伏以重元深而难赜其奥。
三洞秘而罕窥其门。使向风之流。
浩荡而无据。遂总括枢要。
谓之元纲。冀循流派而可归其源。
阐幽微而不泄其旨。至于高虚独化之兆。
至士登仙之由。或前哲未论。
真经所略。用率鄙思。
列于篇章。伏惟开元天宝圣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陛下为至道之主。
宏自然之训。品物咸熙于陶钧之际。
黎元辑宁于仁寿之域。岂纤尘有裨于崇岳。
爝火能助于太阳。然刍荛虽微。
明圣不弃。敢陈菲薄。
希瞩天光。所述旧文。
谨随表奉进。轻渎宸扆。
伏增战越。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谨言天宝十三载六月十一日中岳嵩阳道士表上。
冬荐官殷侑(前天德军防禦判官承奉郎试大理评事监察御史殷侑816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伏准贞元五年六月十一日敕。
停使郎官御史在城者。委常参官每年冬季闻荐者。
前件官兼通三传。傍习诸经。
注疏之外。自有所得。
久从使幕。亮直著名。
朴厚端方。少见伦比。
以臣所见。堪任御史太常博士
臣所谙知。不敢不举。
谨录奏闻。伏听敕旨。
进西北边图状京西京北州镇烽戍道路等图一面)821年6月11日 中唐 · 元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五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右。
臣先画圣唐西极图三面。
草本并毕。
伏候面自奏论。
方拟进呈。
前月十一日于思政殿面奉圣旨云。
诸家所进河陇图。
勘验皆有差异。
并检寻近日烽镇城堡不得。
令臣所画。
稍须精详。
伏缘臣先画西极图。
疆界阔远。
郡国繁多。
若烽镇馆驿尽言。
即山川榜帖太密。
恐烦圣览。
不甚分明。
愚臣数日之间。
别画一京西京北州镇烽戍道路等图已毕。
纤毫必载。
尺寸无遗。
若边上奏报烟尘。
陛下便可坐观处所。
若欲验臣此图与诸家所进何如。
伏乞圣明于南衙及北军中召取一久任边将者。
或于中使内有经过边上校熟者。
宣示其道。
辨别精粗。
即知臣愚一一皆有依凭
不敢妄加增减。
其圣唐西极图三本。
伏缘经略意大事须面自陈。
伏恐次及降诞务繁。
未敢进状候对。
京西京北镇烽戍道路等图并序。
谨随状进呈。
天威径新凿海派碑 唐 · 裴铏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
巨浸无涯。
接天茫茫。
狂飙捲蹙。
骇浪屹起。
若流堆而走雪岫。
瞬息万里。
皑皑然纵天英之神威。
亦不能抑遏其势。
长鲸忧其蹭蹬。
巨鳌困其摆阖。
水族之伟者尚不得安。
况横越之舳舻。
焉能利涉耶。
即摧樯裂帆。
覆溺而不可拯。
有之乎。
今天威径者。
东汉马伏波欲剪二徵。
将图交趾
煎熬馈运。
间阔沧溟。
乃凿石穿山
远避海路。
及施功用。
死役者不啻万辈。
竟不遂其志。
多为霆震山之巨石。
自巅而咽之。
伏波无术不能禁。
乃甘其息。
自唐皇有三都护。
其旧迹俱没。
欲继其事。
遂命叠燎沃醯。
力殚物耗。
踵前功而不就。
又各殒数千夫。
积骸于径之畔。
迩者无有敢议其事者。
仆射渤海公剪荡蛮夷。
跨踰沧涨。
削平交趾
克复郡城。
错磨鋋殳。
驻罩卒伍。
然运走食。
尚阻洪涛。
召术徵谋。
未阅长策。
渤海公曰。
我再有丹徼。
重阐皇风。
聚兵安人
须便于事。
遂命摄长吏林讽湖南都将余存古等。
部领本将兵士并水手等一千馀人。
往天威径而疏凿之。
渤海公谕之曰。
天道助顺。
神力扶直。
今凿海派。
用拯生灵。
苟不徇私。
何难之有。
前时都护
乃犒师不至。
持法不坚。
博约营私。
人须怠惰。
今我则不然。
只要济其王事耳。
讽等遂唯而去。
咸通九年四月五日起手。
操持锹锸。
丰备资粮。
锐斧刚錾。
刊山琢石。
是石坚而顽。
盘而厚。
并手揭折。
丛力镌槌。
逾月之间。
似欲开济。
但中间两处。
值巨石崭崭焉。
缭亘数丈。
劲硬如铁。
势不可减。
凿下刃卷。
斧施柄折。
役者相顾。
气沮手柔。
莫能施其巧矣。
至五月二十六日当昼。
忽狂云兴。
怒风作。
窥林若瞑。
视掌如瞽。
俄有轰雷燐电。
自励石之所。
大震数百里。
役者皆股慄胆动。
掩聪蔽视。
移时而四境方⿵(门郭)
众奔验视。
其艰难之石。
倏而碎矣。
或有磊磊者。
落落者。
约人而不能举。
俱为雷之攫拿。
掷于两峰耳。
又其西坚确之石。
至六月十一日后。
大震如初。
霆雷之赫怒迅烈。
复愈于东之所震者。
众复验之。
是日以磨泯若有所失。
旁之盘陁者亦碎裂数十丈。
又其西复值巨石。
亦不可措手。
工人息攻。
皆仰恃穹昊。
意有所待。
复兴云。
雷又大震。
巨石乃隳裂。
有泉迸出。
味如甘醴。
此乃乾坤拯助。
造化扶持。
回换艰难。
一瞬夷坦。
渤海公心无私契。
精贯上元
使列缺之与丰隆。
矜神功而誇妙用。
风云接助。
增益勋庸。
感应如斯。
古无俦匹。
遂使决泄一派。
接引两湖。
中间合流。
无纤阻窒。
经过卒校。
梯溟涨而不艰危。
趱运仓储。
棹舟航而无覆没。
凡涉交趾履险之处。
昔如履冰。
宋洞沙之铧觜。
耕其沦涟。
女沤湾之石头。
涌其沸腾。
大蒙神之山脚。
蹴其汹涌。
舟人所历。
毛发自寒。
今则安流坦途。
不复经斯险矣。
于戏。
渤海公之功绩。
与凿汴渠开桂岭
可等肩而济其寰区耳。
讽与存古。
勤洁奉公。
精专办事
指麾之外。
更能审曲面势。
伐山徵材。
结构高亭。
创修别馆。
泉驱来而走碧。
桥架险以横虹。
神室雷祠。
道堂僧署。
无不克备。
皆能显宏。
至其年九月十五日毕工。
讽存古等坚请刻石纪次。
以示旷代。
渤海公从之。
因命于掌记
直书其事。
铏谬当秉笔。
不敢退让。
铭曰。
天地汗漫。
人力微茫。
渡危走食。
冒险驾航。
脱免者稀。
倾沈是当。
我公振策。
励山凿石。
功施艰难。
霆助震激。
泄海成派。
泛舟不窄。
渤海坦夷。
得饷我师。
天道开泰。
神威秉持。
唐太师南阳王罗公神道碑 唐 · 公乘亿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三
(上阙)公父(下阙)刺史(下阙)山□都知兵□□兼御史大夫
烈考讳珍。
魏博节度押衙亲事虞候
公少立奇节。
倜傥不偫。
交结时豪。
轻死重义。
鸡鸣狗盗
靡间于交游。
马圉牛医。
不忘于礼敬。
自此乡闾畏爱。
遐迩来投。
伏自何中令时。
以公正直。
致于肘腋。
韩太尉日。
公谨愿
委之心腹。
虽处上不骄。
临下不暴。
凡平昔交契。
未尝暂忘。
有却氏分财之仁。
有汜毓字孤之义。
屡移星琯。
一致如斯。
呜呼。
乾符三年六月十一日
遘疾薨于宽仁坊之私第。
享龄六十九。
遂使白日藏耀。
重云结阴。
里巷停舂。
行路增叹。
当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迁宅兆于贵乡县迎济乡蔡林。
礼也。
蒙恩赐工部尚书
孟知祥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
省所奏。
东川董璋
爰自为邻。
从初不睦。
尝厚诬于表疏。
每深閒于朝廷。
欲窃兵权。
来并土宇。
忽去年四月二十八日暴兴兵士。
至五月一日骤入汉州
寻差马步都指挥使兼知武信军节度留后李仁罕右厢马步都指挥使兼知宁江军节度兵马留后张知邺衙内都指挥使兼知昭武军留后李肇等各于界分警备。
又令副使权知武泰军节度留后赵季良在府巡守
左厢马步都指挥使兼知保宁军节度留后赵廷隐先次部领兵士三万人出次新都
卿自统领衙队二万人骑继进。
至三日交战。
杀败董璋
斩首万馀级。
执八千人。
擒贼将校八十馀员。
甲马七百匹。
收衣甲器械十万事。
董璋与男光嗣
四日巳时走入东川
陵州刺史王晖父子首级。
来献军门。
寻收下东川城
又奏。
夏方议赏功。
文武将吏等众意难违。
巳取六月十一日权兼东川指挥
公事具悉。
朕以董璋位列山河。
名兼将相
全昧输忠事主。
以礼睦邻。
辄恣凶狂。
拟谋吞噬。
谮卿则妄呈章奏。
诳朕则欲窃兵权。
奸计未成。
贼机寻露。
既无閒于搆惑。
唯有志以攻侵。
卿虽认包藏。
久从含忍。
但务戢兵而静治。
只期应敌以禦冲。
俟落彀中。
即加剪扑。
若居度外。
且示协和。
董璋果出妖巢。
暴兴叛党。
忽犯成都之境。
骤踰汉郡之疆。
蚁聚蜂屯。
鸱张豕突。
谓锦川而可取。
谓天网而可逃。
及卿密运戎机。
张军势。
剑戟川排而亘野。
旌旗云布以蔽天。
鹅鹳才交。
豺狼巳殄。
弃甲者追擒既尽。
投罗者剿戮无遗。
寻迫元凶。
遁归孤垒。
不暇守陴而恸哭。
便当传首以迎降。
恶蔓顿除。
祸胎全拔。
永肃潼江之波浪。
尽收郪道之封疆。
不有贤良。
谁分忧寄。
傥非英特。
孰静方隅。
纪功而焕耀旂常。
载德而辉华册。
捷音初至。
庆快良深。
嘉叹之馀。
旌酬是切。
况闻众恳。
巳请兼权。
实契朕怀。
即加真命。
其为眷瞩。
无忘寐兴。
其立功将校权兼留务李仁罕张知邺李肇赵季良巳下。
咸著忠良。
亦须正授。
续行渥泽。
相次奖酬。
想宜知悉。
洪州云盖山龙寿院光化大师宝录碑铭 五代吴 · 欧阳熙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九
大师俗姓刘氏。法讳怀溢
本无诸倚郭闽县人也。即巨唐相国彭城刘公瞻之次子也。
童年慕道。不习儒宗。
时龆龀之岁。厥父携同诣京师
固辞弗往。渐登九岁。
俄自发心。弃捐俗务。
投立磨山普资院杜禅师门下。求为弟子。
愿侍巾瓶。禅师立性孤僻。
抱直严难。未许升堂。
不容入室。且坚苦节。
每励劳形。涉历年华。
经逾炎冷。身齐槁木。
心类寒灰。一自入山。
久淹出谷。十年精□午夜志疲。
师长念及功勤。知为志器。
于年十九。方为落发披□结束法衣。
遣求和合。恭承严旨。
高别林泉。星夜登途。
望风取路。遥山独步。
峻岭孤征。时往日来。
俄之中岳会善寺琉璃坛。欣逢法侣。
敕启霜坛。大扇律风。
高悬戒月。夙缘谐偶。
曩善冥符。不上牛车。
便探衣宝。并三衣而为一衲。
弃五事而整一盂。松下冢间。
行头陁行。虽行是行。
参问匪忘。遍历遐方。
访寻知识。无道场不逢古德。
有请皆遇宗师。其奈不凑元机。
情源拥塞。如渠聚土。
状当衢。须议芟薙。
终期决抉。而乃直抛衡岳
专簉灌溪。函杖而誓扣元关。
抠衣而立融阶雪。澧源和尚一观奇特。
许厕门墙。久而弥芳。
渐升堂室。况乎居犹学地。
道未博通。仍于异时。
侍立左右。和尚演于法颂云。
五蕴山中古佛堂。毗卢昼夜放圆光。
大师才聆妙说。顿入清凉。
悟即刹那。迷流沙劫。
一言契合。万虑情亡。
豁若云开。皎同月朗。
既除疑滞。不慕游方。
遰袭传灯。嗣何宗祢。
曹溪六祖付法让大师让大师马祖
马祖百丈。百丈分黄檗
黄檗之林际。得林际密旨者。
惟灌溪焉。入灌溪室。
续焰挑灯者谁。即云盖大师矣。
大师然以元天月白。觉海波清。
真灯未烛于祖堂。雷振停开于蛰户。
维广明初上都。值黄戎犯阙。
僖宗皇帝驾幸三峰。暂避狂徒。
敕选十员禅律经论诗赋文章大德。驾前供奉。
和尚禅宗一位也。敕赐福田禅师
止三峰。再赐大自在禅师
尔后狼烟息爇。草孽停争。
时属太平。寰宇宁静
光宅四海。庆洽万邦。
特轸睿毫。更于岁号。
光化元年。实谓山呼蹈。
舜日尧云。百辟称庆于龙廷。
三宝承欢于帝泽。悉衔雨露。
亟被沾濡。和尚光化大师
仍颁命服。禅袍改为椹色。
简诰迥锡皇恩。旋闻海晏河清
远播民舒物泰。銮驾将回于万乘。
宝位却复于九重。帝绩丕昌。
龟图鳌负。皇帝升于大内
庆叶千灵。金鸡才树于琅玕。
瑞渥旁流于遐迩。遂抽御椠。
挥当玉扆之前。茂发金言。
缀向霜笺之上。遂改光化天复元年
当年上表。乞养疾以归南。
别天颜而出北。既遥凤阙。
坚驻龙沙山二年。时有镇南军节度使中书令南平王钟公。
作镇乘时。虚襟扣寂。
位崇列土。心仰元门。
一礼慈悲。三申延请。
洪钟预扣。难藏众耳之音。
幽谷传声。已播多人之口。
和尚弗能违命。遂许宣扬。
志出池隍。深奇水石。
府主钟公捐清俸鬻白源立山云□为称伐材搆院。奏额龙寿。
彰名既毕。庄严遂陈。
延请开堂演法。垂手度人。
蚁聚禅徒。蜂来道侣。
于兹三十馀载。问法千数万人。
吴大和六年甲午岁杪夏十一日。示疾松堂。
迨于中秋二十八日夜子时。归真丈室。
俗龄八十八。僧腊六十七。
当年冬十月二十□日。移龛瘗乎真塔。
去院法堂东北隅二十步之外。初终覼𧢃。
罄树丰碑。事集一时。
弥流永古。上足小师院主道归典座小师道环维那僧绍微直岁小师道聪堂中上座僧照徒众僧师荡等。
并禅河舟楫。奈菀芝兰。
咸伫分灯。续开筹室。
虑以先师岁华迢远。莫纪芳猷。
故镂贞珉。命为斯记。
儒宗后派。学苑微材。
恨罔侍于指南。嗟未亲于丈室。
恭承来命。合掌虔诚。
顶想慈悲。敢为铭曰。
开士垂仪。觉皇真子。
洞究元微。达乎志理。
不受毫。宁容彼此。
法嗣灌溪。灯分林际。
水上呈靴。长安骏骥。
拽杖京师。皈崇明帝。
号紫衣僖宗恩赐。
处世界兮。如把虚空。
若莲华兮。真不著水。
故演慈悲。强云出世。
南平钟公。虔迎驻止。
偫生缘尽。化终已矣。
出没难拘。浮沉自在。
月隐元天。龙潜觉海
师示来兮。混四生中。
师归去兮。超三界外。
劳生恋兮。谩自悲伤。
若蝉蜕兮。有何惜爱。
平淮南德 后周 · 柴荣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六
王者经营四方。式遏乱略。
怀安逸而忘战伐。则雄图莫震。
有雪霜而无雨露。则岁功不成。
日者革辂亲征。灵旗问罪。
正阳之役。吴师无匹马之归。
六合之征。楚甲有齐山之积。
长江以北。半为我疆。
赖将相协谋。貔貅宣力。
破彼勍敌。成兹茂勋。
宜敷旷荡之恩。用慰轻扬之俗。
泽既沾于动植。宠岂忘于忠勤。
声教惟新。甄赏斯在。
可特赦淮南道诸州管内见禁罪人。取显德三年六月十一日巳前。
凡有违犯。不问轻重。
并不穷问。其江北诸州县有未收复处。
宜令行营大将。明申招谕
傥能知几变。归顺朝廷。
其向来名位。俱一切如故。
仍选名藩大郡。厚加旌赏。
其军都自长行巳上。并与优给。
其中有愿归江南者。亦听自便。
应随驾淮南行营诸军等。或破敌成功。
或攻城效力。或收降州县。
护卫乘舆。咸积忠勤。
宜加酬奖。各与等第优给。
从驾职官。及诸色人员等。
从征在外。奉事有劳。
各与加恩。以奖勤干。
诸州夫役。自来有没于矢石者。
其本户放免三年差徭。仍每人支赐赠孝绢三匹。
淮南道诸州县。先属江南之时。
颇有非理科徭。无名配率。
今后一切停罢。事有不利于民。
无益于时者。宜令长吏条奏以闻。
海州谢恩表992年6月11日 北宋 · 田锡
 出处:全宋文卷八九、《咸平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连云港市
臣锡言:伏蒙圣慈以臣莅事疏遗,录问淹滞,尚宽恩宥,责授检校右散骑常侍海州团练副使,已于今月十一日到州讫。
祗膺朝命,感惧难任中谢。)
臣闻惩劝欲行,赏刑必正,示无私于天下,表至理于区中。
实圣明所守之先,纲纪有常之始。
臣素无才识,本乏声尘。
每念生于剑南,鄙在草野。
父母训励,早令读书;
乡里荐称,遂谋干禄。
相继数举,未成一名。
洎朝廷书轨混同,文物光被,臣始携持老幼,涉历险艰,往来咸秦,羁旅京阙。
值陛下嗣登宝位,振起儒风,微才不遗,群英咸至。
臣年三十九及第,便授官资;
达不因人,骤升华贯。
阁下三载,每愧忝尘;
淮阳二年,遂致遗旷。
据其罪戾,合窜遐荒,尚蒙宥过之恩,俾列副戎之秩。
东海之郡,去京不遥;
南风之薰,顺流而下。
程途自便,骨肉随行。
罪重责轻,恩深感极,泄涕知幸,惊魂省躬。
循过咎之所因,生成之罔极。
披陈愚恳,虽在表章;
叙罄感怀,合贡歌咏。
谨奉表称谢,并进五言《感圣恩》诗二十三韵,干冒宸严以闻。
宋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侍中孟公墓志铭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河东先生集》卷一五
天下譬如人身,朝廷犹心腹也,四方犹四支也。
心腹有疾,四支病不治;
心腹无病,可治。
口、耳、目,纳邪蛊内,作疾心腹也。
去是,跌打伤缓,封针饵补,宁害焉?
建隆年后,平四方甚易,由无心腹疾也。
孟氏王蜀,二代三十九年。
乾德乙丑岁兵降,公为主太子二年,年二十八,偕主浮嘉州江,循峡出荆,行襄州道仲夏丁丑京师
太祖礼以之见(礼谓降国之礼。)封主秦国公,公帅兖。
六月庚戌,主疾殂谥恭孝王。)
公起复,拜命留阙下。
后三年,帅贝州
明年春太祖并州,从还,公就任。
母赵妃,早殒蜀(在蜀追册为名。)
主之内有楚、越国三夫人(在蜀皆为妃号。)
幸洛时,公朝。
越国忧,以诸母居丧。
太祖曰:「非嫡母也」。
召入加特,归贝州
今上初祀圜丘上帝,公觐,移帅定州,进开府阶。
上临真定,御戎肆诛晋,晋附虏若叔。
出旁道为奇,必蹊定,定折虏南翼左络,边安。
郡栅城多兵,复公镇,摄。
摄之,晋平
上促师夺燕,公卫。
环燕壁西偏,众怠莫剋,遽旋。
敕公驰定,以宁下。
迎上,上归,公止。
当增甲益校,计备虏来。
寇败诸徐河。
大施赏,公封滕国公
筹塞事,卒群躁音嚣,罢公奉朝请
钟齐国丧,起复,授金吾统军
来年权执金吾
去知滑州
间有疾,告养,诏公弟右神武统军玄珏代之。
公病既贫,乞理傍淮一小郡自给,得知滁州
淳化二年,楚国夫人卒。
起复,公如旧。
公风痹,废常杖。
必扶即起坐。
三年秋九月辛亥,欻从中堂独行及外,召伶师肄乐,笑嬉曰:「恙,吾祛也」。
呼子语,与坐饮。
夜初半,老仆夫宿公堂牖外,声魇彻公寝。
公呼,即疾反,不能语,且薨。
上闻罢朝,锡赠侍中
清河郡夫人,公元妃张也,谕诸子证、诂、说、诠来奔(证任曹州观察推官,诂知丰乐县事。说吉州,诠秀州,并任军事推官。皆登进士第。)
哀子供奉官諲,以谏、谔、谠、谂、询皆殿直,弗果来。
譓、译、谧、护悉幼(公十五子,名之上一字并曰隆。)
冬季丙子,用证谋,奉公由庐适洛。
某年月日,葬北邙山
有身有位、有家有国者,破亡黜辱,属有道,得非道(谓圣朝降也。)
属非道,得非道(谓前蜀王氏降后唐也。)
是颠危有幸不幸也。
元明惟仁全,有仁昏不乂,若公,其幸欤!
铭曰:
玄哲公名遵圣字,居坤用物少而粹。
归中列镇殒且瘁,驰山雪黡亶作蔽。
公年出彼洎卒此,并算两齐均厥齿。
昭然秉生超特异,坎坎邃堂恭孝次。
公无后忧多令子,六女五殡侯王嗣
二主阙书国有史。
寿州谢上任表1041年7月7日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宋景文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
臣某言:伏奉去岁六月十一日敕书,差臣知寿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即于今月七日到任礼上讫。
初违侍橐,出总州
地控翰垣,政兼民稷。
引章揆宠,处阁知惭。
窃念臣本以孤生,仰陶上教。
措辞简斐,少不名家。
投策猥并,遽叨署第。
用沿仕牒,寖剽宸猷。
匪智也愚,自知其天分;
谓多而拙,罔待于人言。
朝不汝瑕,谊无过废。
料于未至,靡有先容。
次补者六官,乃正台郎之秩;
内迁者四职,遂玷从臣之联。
朝夕参承,岁时赉予。
亲逢云幸,平进罕阶。
故尝昼昃亡餐,夜分置寝。
算劳念得,则微横草万分之勤;
计过悟非,则有坎檀一介之刺。
内讼左数,宁舍靡遑。
昧死闻陈,乞邦自试。
书下丞相之府,久已见俞;
笔阁承明之庭,兹焉获遣。
洪惟盛世,慎择长人。
申勖表乎诏文,共治形于宸叹。
俯循极陋,曷称敷求。
此盖皇帝陛下善育人材,勤恢教职
谓屡经于策励,审一出于忠愚。
特委细文,俾临善地。
况楚畴沃衍,淮产夥丰。
潜圣作藩,国封攸启。
元戎疏镇,帅节甚雄。
憬彼东南,此实都会。
臣敢不悉心庀务,安节首公?
宣谕本朝之恩,刺候斯民之瘼。
冀逃诿事,姑服彝箴。
但念夙侍轩墀,未尝去国,自同犬马,宁不恋君?
魂栖交戟之严,心结觚棱之邃。
傥使赐环仍在,踦履终收,则奉计来朝,敢三年而惮远;
省躬论报,虽九殒以犹生。
感惕自中,涕洟横集。
寿州到任谢两地启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宋景文集》卷五五
奉去年六月十一日敕差知寿州,已于今月七日礼上讫。
东楚地雄,左符任剧。
祗膺简授,举萃震惶。
伏念天与朴愚,仕缘熙泰。
向由冗剧,超备从官。
尝用亲嫌,不任烦使。
费大官之膳,坐代上农之耕。
间不遑居,恳求自试。
事关三府,恩许一麾。
值剧部之将更,果细书而被选。
淮肥之奥,国府递经。
夫井浩繁,稻鱼丰贱。
承邦条之宽大,洽方俗之乐和。
虽曰不能,蕲新与政。
斯盖门下迈兹九德,模我彝伦。
在善埴以埏和,俾薄材而进齿。
扪心揆宠,念德知归。
署吏牍以云初,扣车茵而未日。
参并感结,拙喻端倪。
皇宋放商盐颂(并序明道二年六月 北宋 · 张仲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一、《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三、《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八九
睿圣文武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缵临大宝,承天之序,昭显令德,纳民于中。
英声茂实,靡不攸暨;
万务成宪,底于太宁。
乃眷解梁,沃饶近盬,驾盐之役,人用告劳,日居月诸,奏牍交委。
上知而悯之,乃择大臣中熟于利害者,议定可否以闻。
繇是参酌古今,考详微隐,列状而上,佥以放商为便。
翌日颁诏,自三京而下数十州,罢总榷之法,于入官之直止取其□,馀之羡剩归于民。
闻命令既□,公私咸敕。
细□臣贾,云屯栉比;
千艘万轴,水行陆进。
出纳之数,昼夜无穷。
以是解之民无少长,蹈舞称庆,更相□曰:「禁网既缓,为一定之制,咸别滋味,用广货□乂。
而今而后,绝荡离之患,保父子兄弟,守先人之庐,无非辜,无滥刑,享终天年,以续世绪,熙熙然□太平民也」。
守臣仲尹闻而美之,曰:□□□圣人在于上,非专利于□,而与民共其利;
非利于一时,而利于千古也。
孟子曰:「亦有仁义而已矣」。
观斯□,是谓发明王道,抑薄霸业,□□□□王常行之典也。
《书》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其是之谓矣。
我皇帝贻谋□□,六叶继明,□□□□□□□□□□□□清□源,敢谓□□□之微,而得王道之深矣。
俾噍嗷之俗,蹈华胥之乐,反拂郁之气,协冲一之味,见之于今日矣。
下臣醺酣圣谟,沐浴醲化,嗟欢不足,敢扬颂声,辞曰:
惟皇御极,钦崇俭德。
稽古行道,体天立极。
乃眷解梁,孕兹宝泽。
出若波注,□如山积。
岁运所须,曰劳民力。
道涂之上,昼夜不息。
车无□□,□程窣云。
首尾相贯,上下成群。
辇于太仓,在河之濆。
督责峻厉,怨怼纫纮。
资随产竭,名由籍存。
飞章叠至,睿听升闻。
爰命法臣,□□□害。
宜停总榷,俾臻阛阓。
惠民之馀,实边为大。
官□惟一,商获其倍。
舟运车□,输金纳贿。
普率之下,公私咸赖。
圣念曰藏,德音□□。
□□□□,致利于商。
彼□□霸,我尚于王。
率由中道,袤□皇纲。
还淳反朴,超虞逸唐。
形诸颂声,勒石流芳。
赵郡□□□□。
明道二年岁在癸酉夏六月甲午朔十一日甲辰建。
儒□郎、试秘书省校书郎、监解县盐池理县梁坚书。
孙长卿为台谏所劾事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九
孙侍郎长卿环庆路总管,拜集贤院学士,为河东都转运使
台谏交章论列长卿守边无状,宜加降黜。
中书长卿无败事,昨因朝廷起孙沔于致仕,欲委以西事,而长卿以岁满得代,无过可黜。
而台谏论奏不已,最后贾中丞二章,六月十一日进呈。
上厉声曰:「已行之事,何可改易」!
臣修奏曰:「臣等不为已行难改。
若朝廷果是除授不当,能用台谏之言改正,足以上彰陛下从谏之圣。
至于臣等能不遂非而服义,改过不吝,圣贤所难,亦是臣等好事。
但以长卿除授不为过当,若曲从台官之言,使彼衔冤受黜,于理岂安?
故难行也」。
韩公曰:「自陛下亲政已来,台谏所言,施行者少。
外人之议,谓致人主有拒谏之名者,是臣等之过。
若其言有可行者,臣等岂敢不行?
直以长卿无过,难徇言者滥行黜罚耳」。
上皆然之。
上又曰:「人言台谏夺权」。
臣修奏曰:「此则为陛下言者过也。
朝廷置台谏官,专为言事,若使默然,却是失职。
茍以言事为夺权,则台谏无职可供矣」。
尚书屯田员外郎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1055年3月24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五、《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续集卷七、《文编》卷六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
世为彭城人,后徙吴兴,自君之七世祖宝,又徙常州之武进
曾祖讳某。
祖讳某。
父讳某。
当唐末五代,钱氏起馀杭,据浙东、西为吴越王
于是时,常州或属江南,或属吴越,而武进钱氏独不显,方以儒学廉让行于乡里,连三世不仕。
宋兴,取江南常州归于有司。
君始以州进士举,中景德二年甲科,试秘书省校书郎
扬州广陵潮州海阳县令,迁宁国军节度推官、监黄州麻城茶场,遂知县事
著作佐郎,知蕲州蕲水怀安军金堂县,又迁秘书丞,知泰州如皋县
再迁屯田员外郎通判宣州,未行。
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
家贫,其母贤,尝躬织纴以资其学问。
每夜读书不止,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年二十三,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
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馀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
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
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
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
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
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
某家诚冤」。
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宣州,数决大狱,乃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
工部侍郎凌策宣州,尤称君文学,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
欲荐其文,未及而卒。
初,宣州官岁市泾县,命君主之。
策子不肖,以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益以此知君。
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
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
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
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
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
县人为君立生祠。
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曰:「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
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
君在如皋,时年五十。
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
蔡文忠公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
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馀篇,号曰《晦书》。
君之皇考,赠殿中丞
母诸葛氏,封万年县太君,徙封福昌
娶蒋氏,初封乐安县君,又封福清
子男五人,曰公餗、公瑾、公辅、公仪、公佐。
蒋氏有贤行,自君之卒,日以君所为勖其五子以学。
蒋氏后君二十年以卒,卒时,公瑾、公辅皆以进士及第公瑾新郑公辅以文章知名当世,为太常丞集贤校理
钱氏自其祖宝徙武进,其居与葬,皆在其县之遵教乡敦行里。
庆历三年九月庚申,公餗等葬君于其居之东北原皇里水之北。
至和二年三月壬午,以蒋夫人从。
欧阳修曰:钱姓出陆终,盖颛顼之苗裔。
始以士为周官,久而以为姓。
自三代以来,无甚显者。
至唐末,钱氏多居东南。
乘乱世,起馀杭,有地十三州,号兼吴越而王者几百年,而武进钱氏独以隐德累世不显,岂以力者如彼,而以德者如此哉!
岂其盛衰迟速之理,固有不同哉!
武进之钱,自宝七世,至君有闻,又有贤子,不坠益彰,其势孰止!
盖恃力者虽盛而必衰,以德者愈迟而终显。
立石刻辞,其示弥远。
太子太傅胡公墓志铭1067年11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五、《黄氏日抄》卷六一、《文编》卷六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四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太子少师致仕、赠太子太傅胡公讳宿字武平
其先豫章人也,后徙常州之晋陵,世有隐德,为晋陵著姓。
公举进士,中天圣二年乙科,为真州扬子
县大水,漂溺居民,令不能救,公曰:「拯溺,吾职也」。
即率公私舟活数千人。
岁满,调庐州合淝主簿
张丞相士逊称其文行,荐诸朝,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与修北史。
集贤校理通判宣州
三迁太常博士,判吏部南曹赐绯衣银鱼。
湖州,为政有惠爱,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大兴学校,学者盛于东南,自湖学始。
公丁母夫人忧去,而州人思之,名其塘曰胡公塘。
学者为公立生祠于学中,至今祠之。
公居丧,毁瘠过礼,三年不居于内。
服除,为三司盐铁判官,转尚书祠部员外郎判度支句院,知苏州两浙路转运使
召还,修起居注,以本官知制诰,兼句当三班院,已而兼判吏部流内铨。
入内都知杨怀敏,坐卫士夜盗入禁中惊乘舆,斥出为和州都监
怀敏用事久,势动中外,未几,召复故职。
公封还辞头,不草制,论曰:「卫士之变,踪迹连怀敏,得不穷治诛死,幸矣,岂宜复在左右」?
其命遂止。
久之,拜公翰林侍读学士,迁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判馆事,兼端明殿学士
累迁尚书左司郎中,兼知通银台司审刑院群牧使提举在京诸司库务、醴泉宫,判尚书礼部,遂判都省,再加礼部贡举。
奉使契丹,馆伴北朝人使,亦皆再,而虏人严惮之。
公为人清俭谨默,内刚外和。
群居笑语欢哗,独正容色,温温不动声气,与人言,必思而后对。
故其涖官临事,慎重不辄发,发亦不可回止,而其趣要归于仁厚。
朝议:在官年七十而不致仕者,有司以时按籍举行。
公以谓养廉耻,厚风俗,宜有渐,而欲一切以吏议从事,殆非所以优老劝功之意,当少缓其事,使人得自言而全其美节,朝廷嘉其言是,至今行之。
皇祐新乐成,议者多异论。
有诏:新乐用于常祀朝会,而郊庙仍用旧乐。
公言书称「同律」,而今旧乐高,新乐下,相去一律,难并用,而新乐未施于郊庙,先用之朝会,非先王荐上帝配祖考之意,皆不可。
近制,礼部四岁一贡士,议者患之,请更为间岁。
议已定,公独以为不然,曰:「使士子废业,而奔走无宁岁,不如复用三岁之制也」。
众皆以公言为非。
行之数年,士子果以为不便,而卒用三岁之制。
仁宗久未有皇子,群臣多以皇嗣为言,未省。
公以学士当作青辞祷嗣于山川,即建言储位久虚,非所以居安而虑危,愿择宗室之贤者立之,以慰安天下之心,语甚切至。
公学问该博,兼通阴阳五行、天人灾异之说。
南京鸿庆宫灾,公以谓南京,圣宋所以受命建号,而大火主于商丘,国家乘火德而王者也,今不领于祠官,而比年数灾,宜修火祀。
事下太常,岁以长吏奉祠商丘,自公始。
庆历六年夏河北、河东京东同时地震,而登、莱尤甚。
公以岁推之,曰:「明年丁亥,岁之刑德,皆在北宫
阴生于子,而极于亥。
然阴犹彊而未即伏,阳犹微而未即胜,此所以震也。
是谓龙战之会,而其位在乾。
今西北二虏,中国之阴也,宜为之备,不然,必有内盗起于河朔」。
明年,王则以贝州叛。
公又以为登、莱视京师东北隅,乃少阳之位也,今二州并置金坑,多聚民以凿山谷,阳气损泄,故阴乘而动。
县官入金,岁几何?
小利而大害,可即禁止,以宁地道。
皇祐五年正月,会灵宫灾,是岁冬至,祀天南郊,以三圣并配。
明年大旱,公曰:「五行,火,礼也。
去岁火而今又旱,其应在礼,此殆郊丘并配之失也」。
即建言并配非古,宜用迭配如初诏。
其后,并州议建军为节镇,公以星土考之,曰:「昔高辛氏之二子,不相能也。
尧迁阏伯商丘,主火,而商为宋星;
迁实沈于台骀,主水,而参为晋星。
国家受命,始于商丘,王以火德。
京师当宋之分野,而并为晋地,参、商,仇雠之星,今欲崇晋,非国之利也。
自宋兴,平僭伪,并最后服,太宗削之,不使列于方镇八十年矣」。
谓宜如旧制。
公在翰林十年,多所补益,大抵不为茍止而妄随。
故其言或用或不用,或后卒如其言,然天子察公之忠,欲大用者久矣。
嘉祐六年八月,拜公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公既慎静而当大任,尤顾惜大体,而群臣方建利害,多更张庶事以革弊。
公独厌之,曰:「变法,古人之难,不务守祖宗成法而徒纷纷,无益于治也」。
又以谓契丹与中国通好六十馀年,自古未有也,善待夷狄者,谨为备而已,今三边武备多弛,牧马著虚名于籍,可乘而战者百无一二。
又谓沧州宜分为二路以禦虏,此今急务也。
若其界上交侵小故,乃城寨主吏之职,朝廷宜守祖宗之约,不宜争小利而隳大信,深戒边臣生事以为功。
在位六年,其论议类皆如此。
英宗即位,拜给事中
治平三年,累上表乞致仕,未允。
久之,拜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
为政不略细故,或谓大臣不宜自劳,公曰:「此民事也,吾不敢忽」。
以是民尤爱之。
明年今上即位,迁左丞
五月,公以疾告,遂除太子少师致仕。
命未至,而公以六月十一日薨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三。
即以其年十一月某日,葬于某州某县某乡之某原。
公之曾祖讳持,累赠太傅
曾祖妣欧阳氏,追封晋陵郡太夫人
祖讳徽,累赠太师
祖妣杨氏,追封华阴郡太夫人
余氏,嘉兴郡太夫人
余氏,丹阳郡太夫人
龚氏,武陵郡太夫人
父讳㝝,累赠太师中书令
妣沈氏,追封东阳郡太夫人
贝氏,南阳郡太夫人
李氏,金城郡太夫人
公累阶光禄大夫,勋上柱国,开国安定,爵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推诚保德戴功臣
初娶吴氏,追封兰陵郡夫人
再娶何氏,封南康郡夫人
子男五人:长曰宗尧,今为都官员外郎
次曰遵路,早卒;
次曰宗质,国子博士
次曰宗炎,著作佐郎
次曰宗厚,秘书省正字,早卒。
女四人,皆适士族。
孙:志修,太常寺太祝
行修,守秘书省校书郎
简修试秘书省校书郎
世修、德修、安修、奕修、慎修、益修。
公自为进士,知名于时。
杨文公亿得其,题于秘阁,叹曰:「吾恨未识此人」!
其举进士也,谢阳夏公绛荐公为第一,公名以此益彰,而谢公亦以此自负。
少尝善一浮图,其人将死,谓公曰:「我有秘术,能化瓦石为黄金,子其葬我,我以此报子」。
公曰:「尔之后事,吾敢不勉?
秘术,非吾欲也」。
浮图叹曰:「子之志,未可量也」。
其笃行自励,至于贵显,常如布衣时。
有文集四十卷。
铭曰:
允矣胡公,顺外刚中。
惟初暨终,一德之恭。
公之燕居,其气温温。
举必可法,思而后言。
公在朝廷,正色侃侃。
蔚有嘉话,忧深虑远。
不迎利趋,不畏势反。
有或不从,后必如之。
久而愈信,孰不公思?
侍从之亲,枢机之密。
名望三朝,清职峻秩。
恺悌之仁,宜国黄耇。
七十而止,孰云多寿?
惟善在人,刻铭不朽。
上皇帝书论尺律皇祐四年六月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三
六月十一日,具位臣镇昧死再拜上书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皇帝陛下:臣伏以陛下制乐,以事天地宗庙,以扬祖宗之休,兹盛德之事也。
然自下诏以来,及今三年,有司之论,纷然未决,盖由不议其本,而争其末也。
臣为礼部官时,与乡人房庶同上尺律,讲之甚详。
已归,臣又罢职,而臣犹冒侵官之罪以进其说者,不敢自诬有所隐默,以负陛下制作之意也。
臣切惟乐者和气也,发和气者声音也。
声音之生,生于无形,故古人惧后人不能知也,乃以有形之物传其法,俾后人参考之;
参考而是,然后无形之声音得,而和气可导也。
夫形者何?
也,律也,尺也,龠也,釜也,斛也,算数也,权衡也,钟也,磬也。
是十者必相合而不相戾,然后为得也;
今皆相戾而不相合,则为非是矣。
有形之物非是,而欲求无形之声音和,安可得哉!
臣谨条十者非是之验列于左,惟陛下裁择焉。
臣谨按《诗》:「诞降嘉种,维」。
诞降者,天降之也。
许慎云:「,一稃二米」。
又云:「一秠二米」。
后汉任城县产秬黍,三斛八斗,实皆二米,史官载之,以为嘉瑞。
又古人以为酒者,谓之秬鬯。
宗庙降神,惟用一尊,诸侯有功惟赐一卣,以明天降之物,世不常有,而贵重之也。
取之民间者动至数斛,皆一米,河东之人谓之黑黍
设有真,以为取数至多,不敢送官,此为非是,一也。
又按先儒皆言律空径三分,围九分,长九十分,容千二百,积实八百一十分。
今律空径三分四釐六毫,围十分三釐八毫,是围九分外其大一分三釐八毫,而后容千二百
除其围广,则其长止七十六分二釐矣。
说者谓四釐六毫为方分,古者以为律,竹形本圆,而今以方分置算,此律之为非是,二也。
又按《汉书》,分、寸、尺、丈、引本起黄钟之长,又云九十分黄钟之长。
黄钟之长者,据千二百而言也。
千二百之施于量则曰黄钟之龠,施于权衡则曰黄钟之重,施于尺则曰黄钟之长。
今违千二百之数,而以百黍为尺,又不起于黄钟,此尺之为非是,三也。
又按《汉书》言龠,其状似爵。
爵谓爵盏,其体正圆,故龠当圆径九分,深十分,容千二百,积实八百一十分,与律分正同。
今龠乃方一寸,深八分一釐,容千二百,是亦以方分置算也,此龠之非是,四也。
又按《周礼》釜法,方尺,圆其外,深尺,容六斗四升。
方尺者,八寸之尺也;
深尺者,十寸之尺也。
何以知尺有八寸、十寸之别?
按《周礼》:「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
璧羡之制,长十寸,广八寸,同谓之度尺、以为度,则八寸、十寸俱为尺矣。
又《王制》云:「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
八尺者,八寸之尺也;
六尺四寸者,十寸之尺也;
同谓之周尺者,是周用八寸、十寸尺明矣。
故知以八寸尺为釜之方,十寸尺为釜之深,而容六斗四升,千二百八十龠也,积实一百三万六千八百分。
今釜方尺,积千寸,此釜之非是,五也。
又按《汉书》斛法,方尺,圆其外,容十斗,旁有庣焉。
隋时,汉斛尚在,故《隋书》载其铭曰:「律嘉量斛,方尺,圆其外,庣旁九釐五毫,幂百六十二寸,深尺,容一斛」。
今斛方尺,深一尺六寸二分,此斛之非是,六也。
又按算法,圆分谓之径围,方分谓之方斜,所谓「径三、围九、方五、斜七」是也。
今圆分而以方法算之,此算数非是,七也。
又按权衡者,起千二百而立法也。
周之釜,其重一钧,声中黄钟之宫。
《汉书》之斛,其重二钧,声中黄钟。
釜、斛之制,有容受,有尺寸,又取其轻重者,欲见厚薄之法,以考其声也。
之轻重未真,此权衡为非是,八也。
又按钟有大小,有轻重,有厚薄。
今无大小,无轻重,无厚薄,而一以黄钟为率,此钟之非是,九也。
磬一律谓之博,二律谓之股,三律谓之鼓,凡此者十二律各别也。
今之磬一以黄钟为率,是磬之非是,十也。
凡此者皆有形之物也,易见者也。
使其一不合,则未可以为法,况十者皆相戾乎?
臣固知其无形之声音不可得而和也。
请以臣章下有司,问之二米与一米孰是;
律之空径三分与四分四釐六毫孰是;
律之起尺与尺之起律孰是;
龠之圆制与方制孰是;
釜之方尺、圆其外,深尺,与方尺孰是;
斛之方尺、圆其外、庣旁九厘五毫,与方尺、深尺六寸二分孰是;
算数之圆分与方分孰是;
权衡之重以二米矩忝与一米孰是;
钟磬依古法有大小、轻重、长短、厚薄而中律,与不依古法而中律孰是。
是不是定,然后制龠、合、升、斗、釜、斛以校其容受;
容受合,然后下诏以求其真
至,然后可以为量、为钟磬;
量与钟磬合于律,然后可以为乐也。
今尺律本末未正,而详定、修制二局工作之费无虑千万计矣,此议者所以云云也。
然议者不言,有司议论依违不决,而顾谓陛下作乐为过举,又言当今宜先政令,而礼乐非所急,此臣之所尤惑也。
傥使有司合礼乐之论,是其所是,非其所非,陛下亲临决之,于政令不已大乎?
昔汉儒议盐铁,后世传《盐铁论》。
今陛下定雅乐以求废坠之法,而有司论议不著盛德之事,后世将何考焉?
愿陛下令有司人人条件,据经史论议,合为一书,则孰敢不自竭尽,以副陛下之意?
如以臣议为然,伏请权罢详定、修制二局,俟真至然后为乐,则必得至当而无事于浮费也。
臣不胜区区之愚,臣镇惶恐昧死再拜。
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六九。又见《宋会要辑稿》乐二之二五。第一册第三○三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二,《太平治迹统类》卷七,《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九六,《玉海》卷一○五,《文献通考》卷一三一,《宋史》卷七一《律历志》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宋代蜀文辑存》卷八。
河北河东陕西沿边夜间筵会诏皇祐四年六月十一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五、《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三○(第七册第六五一○页)
河北、河东陕西沿边,今后不得夜间筵会,及令逐路经略安抚使、转运提刑司觉察,如违,奏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