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黄伯思索靖章草急救章后绍兴十四年七月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二、《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四八
索靖章草《急就章》一千四百五十字,阙七百五十九字。
余闻世有此唐人硬黄临本旧矣,不知藏谁氏,求之久不获。
绍兴甲子,偶得故秘书郎黄长睿双钩所摹于福唐
西晋钟、张、卫、索书帖存于今者,大抵皆无复真迹流传,誊拓既多,仅见其点画尔。
长睿好古,善隶楷,能得古人用笔意,其气韵精彩,尚可彷佛典刑。
兵兴以来,剽剥煨烬之馀,故家名流所藏殆尽,幸有遗者,不可无传于世。
闽无美石,乃使以版刻,置之燕堂,以示好事者。
杜子美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篆刻肥失真」。
古今所恨云。
七夕日石林叶梦得书。
按:《东观馀论》卷下,一九八八年中华书局影印宋刻本。
张天觉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炎而附,寒而去,喜朝而恶莫者,俗皆然。
方丞相汉东时,通书牍、接殷勤者,颍川先辈一士而已。
乃知任安砥柱之心,不独称于汉世。
政和元年七夕人黄□长睿父观于洛阳
汉简辨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东观馀论》卷上
近岁关右人发地得古瓮,中有东汉时竹简甚多,往往散乱不可考。
永初二年讨羌符文字尚完,皆章草书,书迹古雅可喜。
其词云:「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二十日丙寅,得车骑将军莫府文书,上郡属国都□□□□□丞廷义县三水
十月丁未到府受印绶,发夫讨畔羌。
急急如律令」。
范晔《后汉书·安纪》:永初元年夏先零种羌畔,遣车骑将军邓骘、征西校尉任尚讨之。
二年正月为羌所败于冀西。
七月戊辰诏有「羌貊畔戾,夙夜克己」之语。
其年十月庚寅任尚与羌战于平襄
十一月辛酉,拜大将军,召还。
则此简所谓车骑将军者即邓骘也,所讨畔羌者即先零也。
然以《纪》所书日月及汉简参考之,简云「六月丁未朔」,则二十日正得丙寅,而戊辰乃此月二十二日也。
六月末既有戊辰,则七月不应复有之,而《安纪》是年复有戊辰之诏,盖《纪》误也。
又据《安纪》,是年七月之后继书闰月闰月辛丑九月庚子,亦当复有辛丑,则是年闰当在七月
据汉简,六月丁未朔,则后百二十日得两丁未,故简又云「十月丁未」,正合也。
而据《纪》于七月,则丁未当在九月矣,又与简不相合,亦《纪》误也。
又《纪》书永初元年夏羌畔,遣讨之,二年冬始召还。
本传云:永初元年夏羌畔,于是诏左右羽林、北军五校及诸部兵击之,西屯汉阳
,召班师。
据《纪》,讨羌在元年夏,召在二年,汉简亦有二年之文,正与纪合;
而传云元年召还班师者亦误也。
简书甚明,乃当时文字,又月日首尾相应,非如史之先后差缪,宜以简所书为正。
于戏!
千载之下,幸是简偶存,得以考正范史所书之误,是以君子贵乎博学而多识也。
虞美人 其一 北宋 · 吴则礼
真香秀色盈盈女。一笑重阳雨。
不应解怯晚丛寒。眼底轻罗小扇、且团团。

吴云楚雁浑依旧。更把金英嗅。
鲜鲜未恨出闺迟。自许平生孤韵、与秋期
常州太守(一七)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五六、《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九
伏蒙遣骑致七夕羊酒之饷。
閒冷,重勤顾省,「暖热因忘蕙帐秋」,荆公诗云尔。
拜赐,唯有愧谢。
与五九兄提举 其三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六、《内简尺牍》卷四
自归耕,穰田望岁,与老农共为休戚。
春夏旱溢,两岸车声如雷,河底拆为十字,廪廪可畏。
七夕一雨,接踵而来,得与田夫、田妇共此一饱,遂复优游卒岁矣。
兄方即荣路,而勇退急流中,独擅一壑,想同此适也。
与常守徐计议 其四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八、《内简尺牍》卷七
连日苦河鱼之厄,既止复作,尚未脱然。
久不遣记,辱诲问,喜愧。
具审秋暑台候胜常。
七夕祈巧于天孙,剖瓜插,儿女纷然。
以某视之,殆求福于木居士之类耶?
不宣。
宫词 其六十二 北宋 · 赵佶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七夕新秋玉露清,月钩遥挂碧云平。
珍庭祈巧贪娱宴,唯恨残更促晓声。
成都府七夕排当登大慈寺门楼诏政和六年五月二十一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三、《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六五(第七册第六五二八页)
访闻成都府大慈寺门楼斜廊安设鸱尾,沿袭五季专恣之弊,僭侈无度。
帅府监司七夕率皆登临宴饮,无复忌惮,吏民聚观,不可以训。
今后七夕排当登寺门事可罢。
如更有以此亏违典礼者,仰帅臣禁止施行。
乞酌定宗子博士叙位事奏大观二年七月七日 北宋 · 叶莘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九之四(第三册第二五九三页)
伏睹见行条令,大理评事叙位杂压,在国子博士之下,遇大礼并许封赠。
今朝廷置立国子博士宗子博士,叙位杂压,即未有明文。
如宗子合在国子之上,伏望详酌,特许比类,大礼封赠。
七夕 北宋末 · 周紫芝
七夕相逢说牛女,晋魏以来传乐府。
金冠玉帔照灵河,不见此身(明抄校作事)闻此语。
何如当日两神仙,空中一别五千(徐本作百)年。
五龙驾车各异色,万里乘云来九天。
麻姑女子十八九,青丝作髻爪为手。
擗麟荐酒进行厨,撒米成沙只回肘(原作一时,据徐本改)
为言东海扬尘蓬莱水浅无升斗(三字原缺,据徐本补)
蔡经得道心尚凡,背痒自速方平鞭。
上界真仙足官府,牛女之说真茫然。
䌽楼对月谁家倩,更就天孙乞针线。
何不苦学麻姑仙,养取红颜如玉烂。
乞募兵劄子建炎元年六月二十八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九九、《梁溪集》卷六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臣窃以祖宗建国,以兵为重。
熙、丰盛时,内外禁卒马步军凡九十五万人。
承平既久,阙额三分之一,失于招填。
比年西鄙丧师,江浙、山东寇作,继之以燕山陷没,所亡失者又半。
重以靖康之变,金人再犯都城,诸路禁军往往溃散,流为盗贼,天下之兵,所存者无几矣。
朝廷以蜡书召天下勤王之师,皆募于田亩之间,及游手浮浪之人,虽其数甚众,环绕畿甸,不得毫发之力,而东南公私财物为之一空。
大抵起一兵,公私所费非五十缗不可,而沿路供给钱粮之费,又倍于此。
是一兵率费百千,而起万兵则所费百馀万缗矣。
今秋期不远,理当拣择留之,分屯沿河要害之地,则所费不过日给钱粮而已。
朝廷初不校此,应勤王之师已行放散,披甲戟而归者项背相望于道路,亦有才至中途不待令而自返者。
不知将来防秋,于何所取兵而可也?
禁兵之数既已不多,而民兵又不可复起,虽起之必无应者,秋高马肥,虏骑或复深入,其何以支吾哉?
臣愚以谓济今日一时之急,莫若取财于东南,募兵于西北。
夫东南之财已竭矣,而臣以谓不得已犹有可取者,当诱上户物力有馀之家,出财以助募兵,朝廷量多寡以名目酬之。
民知国家有兵而后家室可保,则亦不以为厉己也。
国家岁漕东南财谷以为上供,又榷茶盐之利以实中都,盖以养兵,且给六宫百官之费,待祭祀宾客之用,供玩好宴游之奉。
今六宫百官之费、祭祀宾客之用省矣,而陛下节俭,无玩好宴游之娱,故凡上供财谷、茶盐之利,除经费外,一切裁损,专以养兵,则亦无不足之患。
臣愿下募民出财之令,且降旨委官措置,于京东京西陕西、河北募兵,优立例物之数,创为军号,团结训练,一切以新法施行,分隶将佐,逐处屯泊,以时教阅。
比之起东南勤王之兵,其利害不同者有三:东南之人柔弱,不耐劳苦,一也;
不服水土,类多疾病死亡,二也;
屯驻稍久则有思归之心,往往逃亡溃散,三也。
而募西北之人以为兵,则无三者之患。
团结训练,积以岁月,皆为精兵,与夫起乌合之众暂聚复散,岂不相远哉!
河北、河东京东西为金人所扰,民不能归业者甚众,而陕西素号产兵之地,愿及时遣使于数路募兵,于合屯驻路分建置营房,更番以卫行在,以镇四方,以备征讨,此时不可失也。
伏望圣慈特赐详酌施行。
拟募新军号/骁胜军。
壮捷军。
忠勇军。
义成军。
龙武军
虎威军。
折冲军。
果毅军。
定难军。
静边军/欲陕西路钱盖河北路张所,各募伍万人。
京西路谢贶京东路委程弼孺,各募二万五千人。
每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其招填等仗例物,月给钱粮,并依上禁军法,团结训练并依新军法。
每招填及一军,就本路选差有材武大小使臣统制官部队将量给盘缠钱,管押起发赴行在,听候指挥,于合屯泊去处驻劄。
其不及等仗人,听充本路帅府要郡募兵及厢军,馀依新降募兵指挥施行。
再乞拨还韩京等军马奏状1132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梁溪集》卷七一
七月二十八日,准枢密院劄子:准枢密院七月七日劄子,勘会已差拨兵马计二万一千六百馀人付李某使唤。
奉圣旨,依已降指挥疾速星夜前去之任。
劄送臣疾速施行。
臣已遵依圣旨指挥,自吉州兼程前去湖南之任外,须至奏闻者。
右,臣契勘昨蒙朝廷降下画一,依江东安抚大使吕颐浩例,踏逐差兵二万人。
已差到任仕安下人兵共计二千七百馀人,辛企宗下人兵三千三百馀人,郝晸下人兵二千八十馀人,已上共计七千九百馀人,准枢密院劄子拨到见在湖南屯驻韩京吴锡、吴全三项军马。
方行勾抽、取问人数,未到间,续准枢密院劄子,令岳飞将带韩京吴锡、吴全等兵前去江州驻劄,却令臣于程昌禹下勾抽杜湛人兵八千馀人,及勾抽张忠彦下人兵四千馀人使唤。
已上通约计二万馀人。
杜湛人兵只系二千馀人,并近招收到彭筠兵五千馀人,通约计八千人。
程昌禹申,鼎、澧州见今有钟相杨华残党出没作过,别无兵将可以捍禦,乞存留依旧使唤。
契勘鼎、澧州湖北要害去处,上件杜湛等兵难以全行勾抽,及张忠彦兵见在广东福建路宣抚司,及岳飞勾抽使唤,并不前来。
臣累行移文前去,亦不报应,见委广东经略安抚使向子諲前去措置外,其杜湛张忠彦下人兵乞朝廷特赐豁除,或别承差使,不充二万人之数。
韩京吴锡、吴全等兵已系先降指挥拨隶臣本司,后来续降指挥,令随岳飞前去江州驻劄。
今来岳飞已蒙朝廷依旧存留湖南路驻劄,更不前去江州,其韩京吴锡、吴全等兵,却合隶臣本司。
臣除已劄送逐人照会外,伏望圣慈特赐睿旨施行。
赵相公第九书七月初九日1136年7月9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八、《梁溪集》卷一二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某闲退之久,乍当繁剧,加以承旱暵缺乏之馀,种种料理,不无违咈,人情去处,谅多谤讟,尘溷钧听。
今则财赋粗足,官兵俸米既尽支本色,料钱亦排日支给,庶几自此浮言稍息。
然迂拙有素,多招意外之谤,更望钧慈覈实而审察之,不胜幸甚。
吕侍郎书中尝道钧意,仰荷爱念,故敢僣易及此,惶恐无地。
某衰病无堪,强颜于此,虽不敢不黾勉自力,以副朝廷委任之意,终恐迂疏,仰负使令。
近已具奏,乞依旧外任宫祠,尚未报行,敢望钧慈早赐陶铸,使得息迹山林,实终始之惠,岂胜幸甚。
干冒,惶恐。
累以本路防秋缺兵,控告朝廷及都督行府,近得行府劄子,许差王彦一军,但须候其到乃始差拨。
王彦尚在荆南秋期已至,深虑道里辽远,虚费日月,军马有往返跋涉之劳。
虽已再具申禀,缘行府巡按淮上,恐得报后时,有失事会,敢望朝廷特赐指挥,得专遣使臣赍劄命迤逦前来截留,一路不胜幸甚。
伏冀垂念。
近以洪州积欠钱米干闻朝廷,伏蒙钧慈悉皆蠲免。
自非相公留情旧治,察见本末,何以及此?
某与一州士民同受大赐,岂胜感激。
目前虽不至乏绝,然防秋之计,殊无赢馀,已尝援例申陈,更望特赐矜察,幸甚。
张相公第七书(二十一日)1136年7月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梁溪集》卷一二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伏承垂谕诸帅进屯措画大略一二,不胜叹仰。
士风不振,勇者孤进,惰者偷安,莫相应援,遂使巨寇积稔逋诛,而恢复之功未建者,职此之由。
某前疏所论,正为此设也。
今者号令既行,臂指之势既顺,则捍禦侵轶,乘机决胜,亡不可者。
非相公威德足以服之,未易致此。
然蜂虿有毒,盗贼多智,更望临敌慎重,于不必备处过为之防,不胜幸甚。
伏蒙宠谕,遣发军马,仰荷钧念。
某累具申禀,本路不可无兵,利害事理之极,谅蒙照察。
近具劄子论岳飞移军襄阳,财用粮饷仰给本路,使秋高江上有警,无兵捍禦,则州县骚动,何所取财?
粮道梗塞,何由可达?
一军坐困,此行府所当忧也,利害尤大。
前劄恐未达钧览,今再录呈。
又恐钧虑谓江东两军既行,事体相若,此大不然。
江东去伪境远,前有大兵蔽障,而又去朝廷、行府近,缓急声援可及;
本路去伪境近,江南北并无兵控扼,而又去朝廷、行府远,此不可不察也。
惶恐惶恐。
本路比来雨旸以时,早稻既获其收,数倍常年,米价顿减,人情少苏。
但以秋期在近,方朝廷用兵之时,控扼绝无军马,不免惶惑。
又前此数年类屯重兵,今独无有,士大夫往往以此见责,实无以答之。
虔、吉间盗贼纷纷日滋,所由此故。
敢望钧慈特赐矜察,于所乞军马中先次差拨数千人,及秋初至此,以安人心,以弭物议。
或诸帅下未可差师,乞于麾下摘那,不胜幸甚。
前所陈乞于刘、岳军中差兵屯驻舒、蕲、黄州,事理似顺,并望垂念。
某近以赈济劝粜就绪,衰病日甚,不敢当一路重寄,已具奏闻,乞依旧在外宫祠,未奉指挥
然不敢以欲去之故,苟简灭裂,在此一日则料理一日之事。
如招填卒伍教习训练,制造器甲,修建营房,措置钱粮之类,皆渐成次第,仰托大芘,庶免旷责。
惟是士风未靖,奔竞苟得,尤觉过于往时,辟缺不足以副其求,供须不足以满其意,则往往造为谤讟,以务中伤,此尤非患难之馀所可堪者。
如蒙钧慈矜照,借以一言之重,使得脱此忧恼,复自遂于山林之间,实始终之赐,悚息悚息。
吕安老侍郎第一书七月六日1136年7月6日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二、《梁溪集》卷一二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某顿首启安老咨议侍郎台座:比数拜书,人还,亦叠蒙宠诲,备闻动静,岂胜感慰!
秋暑异常,伏惟台候万福。
见报小司寇新除及有从军之命,士夫为之增气,谅惟忠义所激,不以远适为劳也。
张丞相北渡以临泗上,虽祖逖渡江,志清中原,裴度亲师,誓不与贼俱生,何以远过?
赖幕府婉婉之画,其蔑不济矣。
更冀益摅素蕴,协赞大功,使衰病得托馀芘,果安山林,莫大之幸。
馀惟为国自重。
某再拜启:区区抵豫章忽三月矣,随分料理,目前粗可支梧。
早稻既稔,公私少宽,殊为拙者之幸。
秋期已至,所以为防守之备者缺然,屡请兵于朝,第云关送都督行府
屡告督府,第云见议遣兵。
以一路数千里,但付一书生,欲使之谈笑折冲,恐无此理。
已上疏复丐宫祠,犹未得报。
去意已决,实不敢虚任此责也。
虽大兵移屯淮上,斥堠益远,然其间控扼疏阔,缓急敌人为乘间捣虚之作,则无如江西者。
上流重地,岂可不置思虑哉!
近具状申行府,乞截留王彦一军,犹未到。
昨日忽得行府劄子,欲分此军前来,但须候到行府乃始差拨,深恐后时,及军马有往返之劳,曷若就便存留之为利?
万一别有措置,俟防秋后遣还未晚也。
已有申状及于右相书中力恳之,更烦一言,使决如所请,乃幸。
某虽已为去计,然一路利害,不敢但已,千万留念。
此军在荆南,本以四川财赋,留此则钱粮亦当预有以处之,已于申状声说,并幸照察。
杨龙图妻恭氏墓志政和三年七月 北宋 · 魏介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
夫人恭氏,开封人
天资纯厚,二十二岁来杨氏,事龙图公甚谨。
踰年,生子祖仁
八月龙图公薨。
夫人不忍去,鞠育教诲,以至成人。
莅官不苟,累升为大夫,夫人之力也。
封长寿县太君
夫人好读佛书,诣理趣,存心养性,喜怒不形。
将终,澹然曾不以死生为念。
政和三年五月乙酉卒于尊贤之第,享年七十五。
大夫君卜以其年七月乙酉葬于洛阳县贤相乡杜翟里先茔之西南隅。
龙图公为世显人,赖夫人生子,不殒其后;
而夫人克享眉寿,生得其养,死得其葬。
呜呼,可以无憾矣!
介夙与大夫君游,且熟夫人之行,大夫君有请,辞不获避,故为之叙次云。
奉议郎管勾温州南真宫、赐绯鱼袋魏介志。
刊者祁处恭
按:《国家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四二册第二九页,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年版。
中秋夜清坐读欧阳公正统论二首 其一 宋 · 赵鼎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稍觉清凉换縠衣,独怜衰鬓与秋期
清樽浪作经年计,黄卷长怀万古悲。
蛩咽幽吟愁露草,鹊翻寒影绕风枝。
此生此念能忘否,梦破苍龙西去时。
建炎笔录 其一 建炎三年己酉岁 宋 · 赵鼎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二
正月,车驾在维扬。
是月末,金人侵宿、泗。
前一月,已有南侵之报,遣苗傅以所部兵扈卫隆祐太后杭州
二月,车驾在维扬。
初一日,急奏至,朝廷不以为然,上独忧之。
是日遣刘正彦以所部兵从皇子六宫往杭州是晚出门。
初二日皇子六宫渡江。
初三日,上御殿。
执政奏事未退,御前所遣探事小黄门驰骑告急,上即日出门渡江幸浙西。
十二日,车驾至
二十二日,某买舟泛钱塘江之衢。
是月,中书侍郎朱胜非右仆射翰林学士叶梦得尚书左丞御史中丞张澄尚书右丞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并罢。
三月,车驾在杭。
是月初,叶梦得罢。
初五日苗傅刘正彦签书枢密院王渊,诛宦者,遂成明受之祸。
是日,某至衢,泊舟门外浮石渡。
初七日是夜明受赦过。
初十日,准尚书省劄子:二月某日奉圣旨,赵某召赴都堂审察,仍令閤门引见上殿。
初,车驾至杭,百官至者十无一二,有旨,都司侍从各荐二人,右司员外郎黄槩以应诏
十一日,准尚书省劄子,催赴行在所
二十八日,发衢州,趋行在所
四月,车驾在杭州
初二日,上复辟,隆祐太后垂帘同听政。
苗傅刘正彦皆建节,赐誓书铁券,充京西制置使,俾提兵而去。
是日,杭州门外,且闻勤王兵至,乃入门。
初三日苗傅刘正彦引兵拒韩世忠临平山下,世忠死战,二贼大败,是晚拔寨而遁。
初四日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入见。
是日,隆祐太后卷帘。
初五日知枢密院事张浚签书枢密院事吕颐浩至。
初六日,宣制,吕颐浩右仆射
初,车驾渡江,命颐浩签书密院,充沿江制置使,控扼大江
又命中书侍郎朱胜非、礼部侍郎张浚平江,控扼海道胜非寻入相,独留。
洎明受之变,统制官张俊密计勤王。
议既定,以书招颐浩刘光世,既而韩世忠自淮扬至,遂举勤王之师。
先是,进士冯轓间道入杭,贻书执政,且诘二贼以明受之事,请以上为皇太弟总兵北伐,皇子为皇太侄监国
二贼始惧,乃命知枢密院事,趣令还阙供职,不至。
二贼请以兵诛,隆祐难之,遂谪散官安置,不奉命。
至是乃命颐浩作相,仍旧知枢密院
寻以翰林学士李邴参知政事御史中丞郑瑴签书枢密院
冯轓者,前此既预返正之议,自白衣一命奉议郎工部员外郎,仍赐绯鱼。
十三日奉恩除司勋员外郎
十九日,车驾幸建康,发杭州,百司扈从齐发。
遂遣韩世忠追捕苗傅刘正彦
是月末,又以翰林学士滕康同签书枢密院
五月初一日,车驾至无锡
初三日,车驾至镇江
始供职,百司水陆从便。
初十日建康
前一日车驾已至,以保宁寺为行宫。
十五日真州报:知枢密张浚高邮薛庆拘留。
镇江径渡往彼抚谕,欲邀厚赏,故胁留之三日,乃以兵卫之而出。
上初闻忧甚,遣统制官王𤫉提兵往平其事。
𤫉始渡江,已归矣。
十八日归。
初得真州报,有旨罢知枢密院,既归,仍旧。
六月,车驾在建康
初一日对。
先是,以黄槩荐,得旨上殿;
张浚至杭,又荐对。
至是,以郎官初除,合是三者,对于行宫。
初三日,有旨,以久雨多寒,召郎官以上赴都堂条具时政阙失,可以弭天变、收人心、召和气者。
是日,韩世忠生致苗、刘二贼,献于行在,并伏法。
十五日进呈入官属,上独留,欲除言事官。
是日有旨,赵某令上殿奏事。
先是,被命充川陕宣抚使,议以主管机宜文字,即始荐之意也。
二十日蒙恩除左司谏
先有旨奏事,未对间,有是命。
七月,车驾在建康
初一日对。
自是以言事数对,不复记。
初七日蒙恩除殿中侍御史
是月,皇子薨。
签书枢密院郑瑴薨于位,参知政事李邴资政殿学士王绹参知政事兵部尚书周望同签书枢密院
八月,车驾在建康
十三日执政率百官辞太后内东门
先是有旨,以百司闲慢细务、常程注授之类,并从太后洪州,谓之从卫三省枢密院
签书枢密院滕康资政殿学士,主行其事,吏部尚书刘珏资政殿学士副之,恩数并同二府
闰八月,车驾在建
初一日,有旨召百官赴都堂议巡幸岳、鄂、吴、越利害。
始,张浚入蜀,议定幸岳、鄂,庶几声援相接;
至是议者多以吴、越为便,遂改前议。
十三日,宣制,右仆射吕颐浩左仆射知枢密院事杜充右仆射
自在京留守,除知枢密院,召还。
上以委寄之重,恐其意未满,遂拜相。
十四日执政率百官迎太庙神主于清凉寺
十六日,天宁观辞太庙神御。
是日,有诏以二十六日幸浙西,留右仆射充镇守建康刘光世太平州韩世忠镇江王𤫉常州,并听节制。
是时刘、韩各提重兵,畏严峻,论说纷纷。
已而光世移屯江州世忠江阴常州境上,由是所统者王𤫉及其旧部曲陈淬岳飞数头项而已。
二十日御史中丞范宗尹到台供职。
二十一日,降旨,百司及六曹都司检正以二十二日先发至平江侍从台谏以二十三日先发至镇江以俟。
二十三日,某登舟解缆,是夜宿靖安港中。
二十八日,车驾至镇江
九月,车驾在镇江
初一日,上不御殿,百司守局,以司天奏当日蚀也。
是日某先发,宿冷口。
初二日,车驾发镇江
初六日,车驾至平江
十一日,御殿,百官始朝谒。
中司对,因及某自司谏除殿中之误。
上曰:「吕颐浩多历外官,不详典故」。
十二日,某蒙恩除侍御史
二十五日,降旨幸越。
二十八日,百司侍从先发。
是月,翰林学士张守同签书枢密院事
十月,车驾在平江
初一日,台谏发,大雨不可行。
次日出门。
初四日,车驾发平江
同签书枢密院周望充浙西宣抚使置司平江,留兵数项,委以控制。
初十日,车驾至
十五日,车驾渡钱塘江
十七日,某渡钱塘,出陆宿西兴,待舟不至。
十一月,车驾在越。
初三日冬至,是日颁巡幸赦。
初六日,报潭州军变。
十四日,报金人游骑至和州,又一项由陈、蔡趋蕲、黄。
十六日,报金人已渡大江,至兴国军
是日有旨,召从官赴都堂议。
十九日,出城奉迎万寿观神御,即真宗皇帝章惠皇后温成皇后也。
步军闾勍自京师奉迎至。
二十一日对,始至榻前,上即谓某曰:「隆祐太后此月初九日已离洪之虔州矣」。
二十二日给事中汪藻、中书舍人李正民献议,请车驾幸平江迎敌,缓急登海舟以避。
从之。
二十三日,黄榜幸浙西迎敌诏,士民读之,有流涕者。
二十五日,车驾进发,从官从后,节次赴行在。
是夜四更得报,金人犯广德,车驾复回。
杜充奏,二十日大战江上,王𤫉不策应,是致军败。
二十六日,车驾还
是夜范宗尹参知政事
二十八日,有旨巡幸四明
是日雨大作,车驾出门驻城外。
某同台谏泊曹娥堰下。
二十九日,御舟过曹娥堰,舟船拥并,留三日不能前,遂出陆。
十二月初一日,车驾在馀姚路中。
初四日,车驾至明州
初九日,参知至都堂问边报。
凌晨,闻卫士作闹,中军统制辛永宗以兵入卫,少顷即定。
先是,遣监察御史林之平使闽广发船运,至是米舟百只至岸,朝廷以为天赐此便。
兼闻敌骑已犯建昌,且遣人传檄邵武,遂有乘桴之计。
即下令每舟一只载卫士六十人,人不得过两口。
渠辈相谓曰:「我有父母」。
或曰:「我有二子,不知所以去留」。
诉于皇城司内侍陈宥,宥率众人同禀于朝。
是日宰执入奏事,至殿门,宥迎诸公言之。
卫士立砌下,人既众,陈诉纷纷,稍出不逊语,间有斥骂者。
殿帅李质挺身当立止遏之,诸公趋入殿门,遂止。
事出一时,非本谋为乱也。
初十日,某蒙恩除御史中丞,日下供职。
十二日,诛亲从四人为首者,馀皆分隶诸军。
明日又诛数人。
于是除衡门外卫士,尽废。
十四日,报杭州守贰而下皆遁,敌骑至城下,城中不知。
十五日,雨大作。
先是,某上言:「车驾仓皇迁避至明,已近旬日,未曾御殿,何以慰安中外?
乞依常礼见百官卫士,以解危疑之心」。
有旨,十五日御殿,依例望拜二帝。
至是,百官班未入,闻杭州之报,上擐甲坐小殿,排办出城。
士大夫去者有风涛之患,留者有兵火之虞,相别殿门外,皆面无人色。
是日上登舟。
十六日,御舟乘早潮发至定海
十七日,有旨,差某同汪藻明州商量军事。
前一日得报,敌遣人使入明州界,不欲令至行在,遂遣宗尹复回四明应接之,因令宗尹尽护诸将,且应报诸路文字。
宗尹请某同行,及欲汪掌制撰文字也。
十八日,回舟至明,奉使卢伸来自金军,云:七月同崔纵河北被留,伸随军前来。
初渡江,杜充战不利,差人下劄子议事,意欲投降者。
既至建康领兵而遁。
所遣使即破和州所得归朝官程晖,非其国人也。
宗尹商量,既非专使,恐不必见,遂不复见之。
伸所携国书语极不逊。
二十日,闻郭仲荀退遁嵊县
先是,车驾发越州,以仲荀浙东宣抚副使张俊浙东制置使
既勾回罢制使,复以李邺为之,仲荀遂退师。
是日李迨奏,仲荀所遣钱塘江把隘兵二千馀人焚劫萧山而去。
信州报,敌破抚州,掳知州王仲山洪州,需金银来赎。
乃以仲山之子为抚倅,使之括取抚州之物。
杜充所遣属官直徽猷阁陈起宗至,云金人昨在太平州界夹沙渡对岸下寨,我为备甚严,敌时以一二小舟渡江近岸,即杀退之,或沉其舟。
一日正昼对江拽阵而去,五军旗帜一一可数。
把隘兵相贺云敌退矣,不知其绐也。
是夜,用数十舟载马百馀匹横江直渡,支备不及,因致溃散。
其馀敌骑皆浮而济,以江水极浅故也。
充欲领众归行在,今既路阻,不能归矣。
是晚颐浩宗尹书云,杜在真州甚的。
又得信州报,敌犯吉州境,知州杨渊而下弃城而去。
二十二日,报敌骑于十八日巳时钱塘江,在鱼浦。
至十九日骑渡,绝不知其数。
是日得旨发回,晚复登舟。
二十三日,至定海,大风鼓浪,舟反侧不定,凡三日方止。
二十六日,出江口,泛海洋,趋昌国而去。
晚泊一山下,得富直柔报云:李邺报,贼使人招降越州,恐直趋四明,已定二十七日之天台矣。
二十七日早,至昌国,同宗尹入见舟中。
是日食时,御舟发昌国
先是,告报每闻御舟笛响,即诸舟起碇而发。
御舟以红丝缨为号,馀各以一字,如参政即以「参」字,枢密即以「枢」字之类,书之黄旗之上,插之舟尾。
二十八日,风不顺。
舟人云,每岁尽,海上即数日南风,谓之送年风。
京师七夕率赋 北宋 · 张继先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七夕风光岂易阑,一年一度巧相干。
不惊高处流星过,尽向今宵仰面看。
花月有情天阙冷,胭山随分酒杯寒。
从兹肃肃秋阴后,却恐衣衾未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