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创作日期
北湖集序宣和四年三月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一一、《北湖集》卷首
豫章吴则礼字子副,赠少师名中复公之初子。
公博古雄赡,仕仁庙朝,居言路,直言极谏,耸闻五府,上书「文儒铁御史」五字以褒荣之,宜其有子,克绍家学。
子副少习贤良科,未及设施而被赏延。
虽处富贵间,䌷绎书传,商略古今,罔有间断。
著为文字,发为诗文,无一点脂粉气,自巧至拙,不少下于古人。
诗人谓穷乃工,盖流离顿挫,有不得其平者,故用心独苦。
子副当忧患之际,与夫平居无事之时,著述觅句,淡然如一,此又见其所养者厚。
其间高妙不群处,不待举似表见,观者当识之。
公既卒于虢之正寝,后一年,其子坰缀缉诗文,为三十卷。
自号北湖居士,而以是行于世,因名其集,且乞叙于余。
余与公厚善,又乐附名于思友之遗编,义不得辞,辄特书于卷首。
宣和壬寅清明日韩驹序。
储端中字序宣和四年九月 宋 · 周行己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二、《浮沚集》卷四
人学然后知道,知道然后善学。
博于古今而不知道,谓之多闻可也,而不可谓之善学。
善于辞章而不知道,谓之能文可也,而不可谓之善学。
然则如之何斯可谓之学乎?
在于明吾之善以诚吾之身。
明,然后知道之为道也;
诚,然后知道之为道也。
由公之学,以达公之明,以达公之诚,其有不至于道者哉?
古之圣人皆由乎道,舍是其无适矣。
宣和四年九月一日
水调歌头 其六 1122年 宋 · 朱敦儒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中秋一轮月,只和旧青冥。
都缘人意,须道今夕别般明。
是处登临开宴,争看吴歌楚舞,沈醉倒金尊。
各自心中事,悲乐几般情。

烛摧花,鹤警露,忽三更。
舞茵未卷,玉绳低转便西倾。
认取眼前流景,试看月归何处,因甚有亏盈。
我自阖门睡,高枕笑浮生。
水调歌头 其五 对月有感1122年 宋 · 朱敦儒
 押词韵第七部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
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
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
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

诏六丁,驱狡兔,屏痴蟾。
移根老,种在历历白榆边。
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
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
宋故王鲁翁先生墓志铭宣和四年 北宋 · 李侁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芒洛冢墓遗文》卷四
先生讳寿卿鲁翁字也。
曾祖世则左正言直史馆
妣张氏。
祖宗立,潭州观察推官,赠职方郎中
宁国县太君陈氏。
父师元,职方员外郎
崇德县君祖氏,龙图学士无择之女。
其先盖京兆万年太傅陵之裔,自唐末柳州刺史权之后,散徙、安、荆、许间。
至职方公葬河南,遂为河南人
先生早孤,天资旷迈,童稚时已有高世志。
九岁苦学,婴疾若有所遇而瘳,不火食累年。
长入太学,群书无不究览,文词典赡,尤长于古文歌诗,翰墨得欧颜之要。
因病近世篆法不传,作者无天成之妙,杜门刻意,绝人事学之,一以李监为师。
沈研钻极,遂名其家。
太史黄公庭坚称其篆法俊伟,甚逼阳冰,于今为天下第一。
章伯益、陈规圣皆出其下风。
复戏之曰:「杜元凯左氏之忠臣,王鲁翁李监之上嗣,见其用笔,可以酒酹阳冰之冢」。
由是声闻四海。
又谓高洁少许可,人难亲附,则涵养大度,渟蓄于中者,讵止字画而已哉!
绍圣间国子监镂《字说》颁学者,敕敦遣先生篆其文,力辞而归。
宣和四年,被旨篆《周礼》石经,乃幡然喜曰:「李阳冰篆绝古今,舒元舆谓天以字宝瑞吾唐,阳冰又尝自举于时,愿刻石备书六经立于明堂,为不刊之典,迄无受者。
今圣天子在上,恢崇文化,聿新先圣祠宫,銮舆临幸,大发挥千载儒者之光,何期得以篆籀仰承休命,完一代之典,垂法于后世,固所愿也」。
未几,忽寝疾,从容语家人曰:「物莫逃乎数,我当去矣」。
遂洒然如蜕,实在京师六月乙巳,享年六十三。
娶赵氏,魏国公安仁之曾孙。
子五人:劭、增、垍,二未名而卒。
垍以宗女夫为承节郎,偕增早世。
孙一人,曰宜生
劭与母卜九月庚申,举先生及增等柩归葬于河南府河南县平乐乡杜泽里先茔之次。
以侁尝预门人之列,泣授先生之友王能定所叙状,属为铭,且曰:「鸿儒宗师,欲名我先人者众,独于子亲且厚,毋辞焉」。
噫!
先生性端重寡合,俭洁不饮酒,日常一食,随所寓必葺作两室,曰旅舍、蘧庐,图史之外澹如也。
然鉴裁精敏,博洽典故,方其订正是非、臧否人物,锋论壁立不可屈;
平居閒暇,则宽简有容,怡怡自适,剧谈围棋,与物无所忤。
好古博雅,朝贤士大夫论文辨疑,日踵于前,巨公伟人,争先延接。
丞相范公纯仁、翰林苏公轼,俱以才称之。
名臣碑志得其笔,人以为荣。
其死也哭者盈门,匪惟贤德卓异,孰使人爱慕之不已如此!
有遗文《刍狗集》五十卷,藏于家。
铭曰:
昂霄耸壑,千尺之材。
礧砢若是,其望卓哉。
乐道忘怀,优游篆籀。
阳冰继斯,公踵于后。
天啬其禄,而与之文。
以彼易此,得丧奚论。
平乐之乡,杜泽之里。
归安泉扃,铭实无愧。
雄州及沿边州军人户拖欠斛㪷展限三年送纳诏宣和四年二月十八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之一○(第六册第五五一三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六一九页
雄州先承籴便司抛下岁籴军储,有自政和八年宣和二年客人、民户拖欠未纳斛斗,逐州为见籴便司举发,顿行拘催,例将元揽人户监锢,估卖财产,籍没家计,以偿欠数,往往逃移星散。
事干两输地分,深属未便。
仰莫、雄州指挥到,将所欠斛斗人户特与转限三年送纳,沿边州军准此。
诸路近岁增收税钱并拨归应奉司充御前支用诏宣和四年二月二十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七之三一(第六册第五○九九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六七九页
应诸路近岁增收税钱,旧充应奉,既非漕计,又非诸司所隶,无会计之法,吏缘为奸,十失八九。
可并拨归应奉司,充御前支用。
仍委诸路提刑司拘辖稽察,岁终具逐州县收支见管,应奉司依已降指挥驱磨以闻,他司辄陈乞或移用者,以违御笔论。
监司知州通判例替成资依熙丰旧制诏宣和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
监司知州通判熙宁至元丰奉行官制以后,例替成资,可并遵依熙丰旧制。
其治绩显著,及专委主管合满三年,或令再任者,自依专降指挥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二五(第四册第三七四五页)。又见同书职官四五之一四(第四册第三三九八页)。
太学韦寿隆梁师成等诏宣和四年三月辛酉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群书考索》后集卷二七
朕惟神宗皇帝稽古恢儒,训迪天下。
眷成周大比之法,实寓六卿,乃辟成均,肇行舍选。
褒制订议,积年于兹,陈纪立经,是为可继。
异时议者乃欲推广兹意,咸暨四方,缉为繁文,诪张迂阔,而玩岁揭日,终莫能行。
士困踬道涂,牵挛较试,仰事俯育,咸咈其心。
致操行溺于嚣浮,艺文袭于剽□。
去古益远,朕甚悯之!
属者祗绍诒谋,一遵前烈,惟克果断自朕心。
遹观厥成,万世无斁。
爰饬庶役,增建大成,命驾来临,式示延伫。
尔其敏修厥德,日就月将,用副朕乐育之诚,以章先帝洪业休德、无穷之闻,惟尔与焉。
亶兹在庭,其体至意。
逐路解发有道行道士两三人赴道录院审察诏宣和四年三月丙子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七
提举神霄宫监司,解发有道行、能行天心正法及拜章有应验道士,逐路各两三人赴提举道录院审察取旨。
招谕幽燕诏宣和四年四月十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宋会要辑稿》兵八之一四(第七册第六八九四页)
朕惟皇天尽付中国,使宅九有之师,取乱侮亡,拓其疆土,景命所仆,惟有德者能克飨之。
朕服绍丕基,仰承先帝休德夙夜祗惧,不敢荒宁。
天降康,登兹极治,声教所暨,远逮要荒,东踰朝鲜,西迈积石,南越牂牁之境,罔敢不廷。
乃眷幽燕,实惟故壤,五季不造,陷于北戎。
惟尔邦君,暨厥臣庶,怀风慕义,思欲来归,忠愤之诚,久而弥著。
今上帝降祸于虏,秽德腥闻,弛绝纲维,俶为暴乱,横赋强敛,诛剥无厌,谗慝作仇,胁权相灭,至上凌下替,妖孽并兴。
倾国丧家,自取逋窜。
白水之败,亟闻篡攘,调赋益繁,人不堪命。
且复盗贼蜂起,所至绎骚,哀此下民,恫怨无告。
朕诞膺骏命,俯顺人心,选将出师,复兹境土。
是谓致天之罚,仁伐不仁,拯尔群黎,取诸涂炭。
已遣领枢密院事童贯董兵百万,收复幽燕故地,与大金国计议画定封疆。
大信不渝,中举外应,维天之命,莫我敢承。
王师霆击雷驱,数路并进,前角后犄,万旅一心,威以济德,孰敢有遏厥志?
然念王师无战,而天道好生,亶兹告猷,迪尔有众。
尔其深计远虑,览于兴亡。
如能举城自归,望风响应,使市不易肆,士不援旌,舍覆巢之危,从奠枕之逸,是为自求多福。
惟天矜尔万民,永奠一方,惟朕以怿。
已降处分,秦晋国王如纳土来朝,待以殊礼,世享王爵
应收复州县城寨文武长官并依旧职任,事平第功,不次擢用。
军兵守戍之士,并加优赏,愿在军者厚与存录,愿归农者给复三年。
收复之后,蕃汉一等待遇,民户除二税外,应该差徭科率无名之赋一切除放。
大军所至,务在安集官吏百姓,不得误有杀伤,或焚毁庐舍,掳掠人畜,犯者并行军令。
如或昧于逆顺,干我王诛,若犹豫怀疑,弗克果断,身膏原野,实尔自贻。
惟予肃将天威,敢有逸罚,时弗可失,其尚勉哉!
祸福无门,惟尔自召。
朕言不再,师听惟明。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皇第三十子柄授官制宣和四年五月十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宋大诏令集》卷三四
门下:王假有家,立爱厚民风之睦;
天被尔禄,多男符命祚之昌。
眷言嗣德之贤,增衍宸闱之庆。
爰稽旧典,诞启初封。
旅绅韠以告猷,涣丝纶而叙爵。
皇第三十子柄英材挺秀,妙质凝和。
纯懿禀于天资,岐嶷成于日就。
良玉匪琢,夙彰润美之文;
朱芾斯皇,雅合柔嘉之则。
将及胜衣之拜,甫临剪鬌之辰。
考《戴礼》之言,制令名而称德;
参汉庭之奏,择吉日以具仪。
宠贲徽章,允谐佥议。
公圭而合秩,位左棘以联华。
推毂授师,建汝南旄钺
分茅胙土,彻昌国之山川。
食衍真腴,邑陪多赋。
式示眷怀之渥,丕昭物采之隆。
于戏!
八统驭民,兼迪亲贤之义;
五仪辨等,荣超侯伯之崇。
载彊百世之本支,益固万邦之屏翰。
永绥寿祉,茂对恩光。
可特授检校少保淮康军节度使、昌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一千户。
童贯收复幽燕三策御笔宣和四年四月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宋会要辑稿》兵八之一五(第七册第六八九四页)
如燕人悦而服之,因复旧疆,策之上也。
耶律淳能纳款称藩,策之中也。
燕人未即悦服,按兵巡边,全师而还,策之下也。
复州县曲赦宣和四年十月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
朕膺天骏命,作民之师,夜寐夙兴,惟祖宗之是绍。
赖帝敷佑,中外敉宁,远暨海隅,罔不率俾。
乃眷燕云之境,实我旧封,五季不纲,陷于北狄。
属者虏酋失道,自绝于天,怨结兵兴,势似瓦解。
惟予克相上帝,宠绥兆民,爰命六师,大申吊伐。
繄尔有众,怀德惟素,霈然率吁,群心奔走来归,莫之能遏。
王师无战,而先志是承;
四海永清,惟朕心以怿。
兴念兹土,久困暴昏,上下相陵,人用无告。
典型屏弃,罪及无辜,崇奸贼贤,毒痡犹在。
以宽代虐,帝命惟新。
收复及已归附州县见禁罪人,除抗拒王命及谋为不顺外,馀罪无大小并放;
见停废文武官、将校、公吏人并许所在自陈,当议尽行甄收,随材任使;
流配人并放还,逃亡及为盗贼者并释罪,令归业。
惟尔有官,体兹德意,奉承罔怠,以称朕恻隐之诚,庶一方亟蒙休泽。
故兹亲札诏示,咸使闻知。
被受条制置册编录诏宣和四年四月十二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八五(第七册第六五三八页)
应被受条制置册编录者,并用印,当职官以所受真本逐一校读讫,付吏人掌之。
如违,杖一百。
蠲除新复州县科率手诏宣和四年十月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宋会要辑稿》兵八之一七(第七册第六八九五页)
应日前无名科率押配及积奸弊政一切烦苛之令,敕诸州一一具闻,当悉行蠲罢;
不必待报者,宣抚司除之。
积久税赋若公私子钱皆免,人户委州县长吏招诱以归,加意存抚;
贫乏饿民并以官粟赈给,无令失所;
掠获人口者各寻付其家。
违者,重寘典刑。
谭稹陈亨伯等审度江浙被贼焚劫州县租赋诏宣和四年正月二十七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宋会要辑稿》七○之一八○(第七册第六四六○页)
江浙被贼焚劫州县除免租赋三年,议者咸谓姑息太甚,中都上供粮斛钱帛及逐路漕计恐无以善其后,常平钱谷又无以赒济复业之民。
谭稹陈亨伯两浙江东帅司、转运、提刑常平廉访所四处审切审度,参酌措置中制以闻。
要在有以宽恤民力,而用无乏事,不得怀私自便,苟简灭裂。
仍限一月疾速行下,参酌措置闻奏。
甄擢新复州县贤才手诏宣和四年十月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宋会要辑稿》兵八之一七(第七册第六八九五页)
见在官耆俊若有公卿士大夫已议褒擢外,有怀才抱艺湮沉下僚,或素为乡里所推未被试用者,敕宣抚及州县长吏询采以闻,当不次擢用。
其以忠直得罪虏酋,或为权倖排斥,或以诖误抵罪者,并以名闻,咸当甄擢,永用为劝。
置补完校正文籍局诏宣和四年四月十八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
朕若稽古训,祗率先猷,肆命臣工,载新秘府
比因万机之暇,命驾临观。
重惟三馆图书之富,而历岁滋久,简编脱落,字画讹舛,较其卷秩,尚多逸遗,甚非所以示崇儒右文之意,朕甚悯焉。
乃命建局,以补缉校正文籍为名,设官综理,募工缮写,一置宣和殿,一置太清楼,一置秘阁,仍俾提举秘书省官兼领其事。
凡所资用,悉出内帑,毋费有司,庶成一代之典,顾不韪与!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二三(第三册第二七六六页)。又见同书崇儒四之一二(第三册第二二三六页)。
除放倚阁江浙被焚劫州县借贷钱斛诏宣和四年二月十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一八○(第七册第六四六○页)
大观元年以前借贷过钱斛特予除放,大观二年以后至政和元年以前数权行倚阁,仍限十年带纳,馀依旧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