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正文
神农占 远古 · 炎帝
 出处: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正月上朔,有风雨。
三月谷贵,石五百钱。
八月有三卯,旱,大善。
无三卯,不善。
凡虫食李,则贵。
贵。
食杏,贵。
食荆,麻贵。
,丝贵。
正月朔日,风从东来,植禾善。
从南来,植黍善。
从北来,稚禾善。
四月四日,风从东来,植豆善。
西来,四日七日,中豆善。
七日十日,稚豆善。
十四日无风,不种豆。
冬至日到来年,满六十日,有大风雨折树木,大善。
从平朔至食时,植麦善。
至日中,中善。
至日入,稚善。
常以夏至后九十日可种。
四月朔日,风从东来,从平明至辰时,植黍善。
至日中,中黍善。
至日入,稚善。
月朔日入,清明蚕善。
正月有甲子,籴初贵后贱。
正月上辛,温者善,风寒者不好(《开元占经》一百十一)
灾异对 其一 西汉 · 谷永
 出处:全汉文 卷四十六
臣永幸得以愚朽之材为太中大夫,备拾遗之臣,从朝者之后,进不能尽思纳忠辅宣圣德,退无被坚执锐讨不义之功,猥蒙厚恩,仍迁至北地太守
绝命陨首,身膏野草,不足以报塞万分。
陛下圣德宽仁,不遗易忘之臣,垂周文之听,下及刍荛之愚,有诏使卫尉受臣永所欲言。
臣闻事君之义,有言责者尽其忠,有官守者修其职。
臣永幸得免于言责之辜,有官守之任,当毕力遵职,养绥百姓而已,不宜复关得失之辞。
忠臣之于上,志在过厚,是故远不违君,死不忘国。
史鱼既没,馀忠未讫,委柩后寝,以尸达诚
汲黯身外思内,发愤舒忧,遗言李息
经曰:「虽尔身在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臣永幸得给事中,出入三年,虽执干戈守边垂,思慕之心常存于省闼,是以敢越郡吏之职,陈累年之忧。
臣闻天生蒸民,不能相治,为立王者以统理之,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
垂三统,列三正,去无道,开有德,不私一姓,明天下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王者躬行道德,承顺天地博爱仁恕,恩及行苇,籍税取民不过常法,宫室车服不逾制度,事节财足,黎庶和睦,则卦气理效,五徵时序,百姓寿考,庶草蕃滋,符瑞并降,以昭保右。
失道妄行,逆天暴物,穷奢极欲,湛湎荒淫,妇言是从,诛逐仁贤,离逖骨肉,群小用事,峻刑重赋,百姓愁怨,则卦气悖乱,咎征著邮,上天震怒,灾异屡降,日月薄食,五星失行,山崩川溃,水泉踊出,妖孽并见,茀星耀光,饥馑荐臻,百姓短折,万物夭伤。
终不改寤,恶洽变备,不复谴告,更命有德。
《诗》云:「乃眷西顾,此惟予宅」。
夫去恶夺弱,迁命贤圣,天地之常经,百王之所同也。
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
陛下承八世之功业,当阳数之标季,涉三七之节纪,遭《无妄》之卦运,直百六之灾厄,三难异科,杂焉同会。
建始元年以来二十载间,群灾大异,交错锋起,多于《春秋》所书。
八世著记,久不塞除,重以今年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三朝之会,四月丁酉四方众星白昼流陨,七月辛未彗星横天。
乘三难之际会,畜众多之灾异,因之以饥馑,接之以不赡。
彗星,极异也,土精所生,流陨之应出于饥变之后,兵乱作矣。
厥期不久,隆德积善,惧不克济。
内则为深宫后庭将有骄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败,北宫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闲之处徵舒、崔杼之乱;
外则为诸夏下土将有樊并、苏令、陈胜项梁奋臂之祸。
内乱朝暮,日戒诸夏,举兵以火角为期。
安危之分界,宗庙之至忧,臣永所以破胆寒心,豫言之累年。
下有其萌,然后变见于上,可不致慎!
祸起细微,奸生所易。
愿陛下正君臣之义,无复与群小媟黩燕饮;
中黄门后庭素骄慢不谨,尝以醉酒失臣礼者,悉出勿留。
勤三纲之严,修后宫之政,抑远骄妒之宠,崇近婉顺之行,加惠失志之人,怀柔怨恨之心(《汉纪》作「士」)
保至尊之重,秉帝王之威,朝觐法出而后驾,陈兵清道而后行,无复轻身独出,饮食臣妾之家。
三者既除,内乱之路塞矣。
诸夏举兵,萌在民饥馑而吏不恤,兴于百姓困而赋敛重,发于下怨离而上不知。
《易》曰:「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传》曰:「饥而不损兹谓泰,厥灾水,厥咎亡」。
訞辞曰:「关动牡飞,辟为无道,臣为非,厥咎乱臣谋篡」。
王者遭衰难之世,有饥馑之灾,不损用而大自润,故凶;
百姓困贫无以共求,愁悲怨恨,故水;
城关守国之固,固将去焉,故牡飞
往年郡国二十一伤于水灾,禾黍不入。
今年蚕麦咸恶,百川沸腾,江河溢决,大水泛滥郡国十五有馀。
比年丧稼,时过无宿麦。
百姓失业流散,群辈守关
大异较炳如彼,水灾浩浩,黎庶穷困如此,宜捐常税小自润之时,而有司奏请加赋,甚缪经义,逆于民心,布怨趋祸之道也。
牡飞之状,殆为此发。
古者谷不登,亏膳,灾屡至,捐服,凶年不塈涂,明王之制也。
《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论语》曰:「百姓不足,君孰予足」?
臣愿陛下勿许加赋之奏,益减大官导官、中御府、均官、掌畜、廪牺用度,止尚方、织室、京师郡国工服官发输造作,以助大司农
流恩广施,振赡困乏,开关梁,内流民,恣所欲之,以救其急。
立春,遣使者循行风俗,宣布圣德,存恤孤寡,问民所苦,劳二千石,敕劝耕桑,毋夺农时,以慰绥元元之心,防塞大奸之隙。
诸夏之乱,庶几可息。
臣闻上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下主可与为恶而不可与为善。
陛下天然之性,疏通聪敏上主之姿也。
少省愚臣之言,感寤三难,深畏大异,定心为善,捐忘邪志,毋贰旧愆,厉精致政,至诚应天,则积异塞于上,祸乱伏于下,何忧患之有?
窃恐陛下公志未专,私好颇存,尚爱群小,不肯为耳(《汉书·谷永传》:元延元年北地太守。时灾异尤数,当之官,上使卫尉淳于长所欲言,对。)
历数议熹平四年 其二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二
议郎蔡邕议,以为历数精微,去圣久远,得失更迭,术数无常。
是以汉兴承秦,历用《颛顼》,元用乙卯。
百有二岁,孝武皇帝始改正朔,历用及初,元用丁丑。
行之百下产,孝章皇帝清河李梵之言,改从「四分」,元用庚申。
今光、晃各以庚申为非,甲寅为是。
案历法,黄帝、颛顼、夏、殷、周、鲁凡六家,各自有元。
光、晃所据,则殷历元也。
他元虽不明于图谶,各有一家之术,皆当有效于当时。
昔《太初》始用丁丑之后,有六家纷错,争讼是非。
太史令张寿王挟甲寅元以非汉历,杂候清台,课在下第,卒以疏阔,连见劾奏,《太初》郊验,无所漏失。
是则虽非图谶之元,而有效于前者也。
及用《四分》以来,考之行度,密于《太初》,是又新元有效于今者也。
延光元年中谒者亶诵亦非《四分》庚申,上言当用「命历序」甲寅元。
公卿百寮参议正处,竟不施行。
且三光之行,迟速进退,不必若一。
术家以算追而求之,取合于当时而已。
故有古今之异。
今术之不能上通于古,亦犹古术之不能下通于今也。
由此言之,有文于谶,无验于今,未必为是。
有验于今,无文于谶,未必为非。
《元命苞》、《乾凿度》皆以为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六万岁;
及《命历序》积获麟至汉,起庚午蔀之二十三岁,竟己酉戊子丁卯蔀六十九岁,合为二百七十五岁。
汉元年岁在乙未,上至获麟,则岁在庚申
推此以上,上极开辟,则元在庚申。
谶虽无文,其数见存。
而光、晃以为开辟至获麟二百七十五万九千八百八十六岁,获麟至汉百六十一岁,转差少一百一十四岁。
云当满足,则上违《乾凿度》、《元命苞》,中使获麟不得在哀公十四年,下不及《命历序》获麟至汉相去四蔀年数,与奏记谱注不相应。
当今历正月癸亥朔,光、晃以为乙丑朔。
乙丑之与癸亥,无题勒款识可与众共别者,须以弦望晦朔光魄亏满可得而见者,考其符验。
而光、晃历以《考灵曜》为本,二十八宿度数及冬至日所在,与今史官甘、石旧文错异,不可考校;
以今浑天图仪检天文,亦不合于《考灵曜》。
光、晃诚能自依其术,更造望仪,以追天度,远有验于图书,近有效于三光,可以易夺甘、石,穷服诸术者,实宜用之。
难问光、晃,但言图谶,所言服。
元和二年二月甲寅制书曰:「朕闻古先圣王,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
史官用太初邓平术,冬至之日,日在斗二十一度,而历以为牵牛中星,立春一日,则四分数之立春也,而以折狱断大刑,于气已迕,用望平和,盖亦远矣。
今改行《四分》,以遵于尧,以顺孔圣奉天之文」。
是始用《四分历》庚申元之诏也。
深引《河》、《洛》图谶以为符验,非史官私意独所兴构。
而光、晃以为固意造妄说,违反经文,谬之甚者。
昔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舜叶时月正日,汤、武革命,治历明时,可谓矣,且犹遇水遭旱,戒以「蛮夷猾夏,寇贼奸宄」。
而光、晃以为阴阳不和,奸臣盗贼,皆元之咎,诚非其理。
元和二年,乃用庚申,至今九十二岁,而光、晃言秦所用代周之元,不知从秦来,汉三易元,不常庚申
光、晃区区信用所学,亦妄虚无造欺语之愆。
至于改朔易元,往者寿王之术已课不效,亶诵之议不用,元和诏书文备议著,非群臣义者所能变易(《续汉·律历志中》,《宋书·历志一》,《御览》六十)
志林 其一 孙讨逆杀于吉事江表传所载不实 东晋 · 虞喜
 出处:全晋文 卷六十三、全晋文 卷八十二
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师于吉所得神书于曲阳泉水上,白素朱界,号《太平青领道》,凡百余卷。
顺帝建安中,五六十岁,于吉是时近已百年,年在耄悼,礼不加刑。
又天子巡狩,问百年者,就而见之,敬齿以亲爱,圣王之至教也。
吉罪不及死,而暴加酷刑,是乃谬诛,非所以为美也。
喜推考桓王之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
是时曹、袁相攻,未有胜负。
夏侯元让与石威则书,袁绍破后也。
书云:「授孙贲长沙,业张津以零、桂」。
此为桓王于前亡,张津于后死,不得相让,譬言津之死意矣(《吴志·孙讨逆传》注)
请增兵粮图蜀表 其一 北魏 · 邢峦
 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三
扬州成都,相去万里,陆途既绝,唯资水路。
萧衍兄子渊藻,去年四月十三日发扬州,今岁四月四日至
水军西上,非周年不达,外无军援,一可图也。
益州顷经刘季连反叛,邓元起攻围,资储散尽,仓库空竭,今犹未复,兼民人丧胆,无复守固之意,二可图也。
萧渊藻是裙屐少年,未洽治务,及至益州,便戮郑元起、曹亮宗,临戎斩将,则是驾驭失方。
范国惠津渠退败,锁执在狱。
今之所任,并非宿将重名,皆是左右少年而已,既不厌民望,多行残暴,民心离解,三可图也。
之所恃,唯阻剑阁,今既克南安,已夺其险,据彼界内,三分已一。
南安向涪,方轨任意,前军累破,后众丧魄,四可图也。
刘禅据一国之地,姜维为佐,邓艾既出绵,彼即投降。
苻坚之世,杨安朱彤三月取汉中,四月至涪城,兵未及州,仲孙逃命。
桓温西征,不旬月而平。
地昔来恒多不守,况渊藻萧衍兄子,骨肉至亲,若其逃亡,当无死理。
脱军克涪城渊藻复何宜城中坐而受困?
若其出斗,庸蜀之卒,唯便刀稍,弓箭至少,假有遥射,弗至伤人,五可图也。
臣闻乘机而动,武之善经,攻昧侮亡,《春秋明义
未有舍干戚而康时,不征伐而混一。
伏惟陛下纂武文之业,当必世之期,跨中州之饶,兼甲兵之盛,清荡天区,在于今矣。
是以践极之初,寿春驰款,先岁命将,义阳克辟。
淮外谧以风清,荆沔于焉肃晏。
方欲偃甲息兵,候机而动,而天赞休明,时来斯速,虽欲靖戎,理不获已。
至使道迁归诚,汉境伫拔。
臣以不才,属当戎寄内省文吏,不以军谋自许,指临汉中,惟规保疆守界
事属艰途,东西寇窃,上凭国威,下仗将士,边帅用命,频有薄捷。
藉势乘威,经度大剑,既克南安,据彼要险,前军长迈,已至梓潼新化之民,翻然怀惠,瞻望涪益,旦夕可屠。
正以兵少粮匮,未宜前出。
为尔稽缓,惧失民心,则更为寇。
今若不取,后图便难,辄率愚管,庶几殄克,如其无功,分受宪坐。
益州殷实,户馀十万,比寿春义阳,三倍非匹,可乘可利,实在于兹。
若朝廷志存保民,未欲经略,臣之在此,便为无事,乞归侍养,微展乌鸟(《魏书·邢峦传》)
造定光像记 北魏 · 释法衍
 出处:全后魏文卷六十
永平三年四月四日比丘尼法衍敢用敬心造定光石像一区,并二菩萨。
□愿永离□□,无有苦患。
愿七世父母,□缘着属,现在师□,亦□共福。
一切众生,咸同斯庆(碑拓本)
中书令汾阴薛振行状685年4月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高祖德。
魏给事中黄门侍郎史中尉散骑常侍直閤辅国将军齐州刺史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华州刺史
谥曰简懿
曾祖孝通
魏中书黄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关西道大行台右丞太守汾阴侯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齐郑二州刺史
祖道衡。
齐中书黄门侍郎
吏部史二侍郎上开府仪同三司陵邛潘襄四州刺史襄州总管司大夫
皇朝赠上开府临河县开国公
父收。
皇朝上开府兼陜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天策上将军记室参军文学馆学士上柱国汾阴县开国男
定州刺史太常寺卿
谥曰献
河东郡汾阴县薛振年六十二字元超状。
昔者唐尧之协和万邦也。
有若四岳之敬顺昊天。
历象日月。
虞舜慎徽五典也。
有若八元之忠肃恭懿
宣慈惠和
夏禹之分别九州也。
有若咎繇之谟明弼谐。
允迪厥德。
殷汤之南征北怨也。
有若伊尹之格于皇天。
姬文之受命作周也。
有若虢叔之闻于上帝。
自唐虞而列考。
及秦汉而无讥。
元首必藉于股肱。
方隆太平之化。
贤者必待于明主。
克致崇高之业。
若夫骖驾六龙。
驱驰七圣。
斟酌元气。
财成天道者
其惟圣人乎。
宏阐大猷。
发挥神化。
匡正八极。
阜成兆人。
其惟良宰乎。
大唐之建国也。
粤若神尧
明扬侧陋。
文王叶于朕卜。
迎太公于渭水。
高宗求于朕梦。
良弼于傅岩。
若岁大旱以为霖雨
济巨川以为舟楫者也。
公含天地之间气。
依日月之末光
能备九德。
兼资百行。
探赜索隐
极深研几
龆龀之际。
羞言霸道。
词赋之间。
成王佐。
年六岁袭爵汾阴男
十一太宗召见。
宏文馆读书。
十六为神尧皇帝挽郎
十九尚和静县
高宗升储之日也。
敕公为太子通事舍人
二十二除太子舍人
高宗践位。
诏迁朝散大夫
给事中
年二十六。
寻拜中书舍人宏文馆学士
三十二丁太夫人忧去职。
起为黄门侍郎
固辞不许。
修东殿新书毕。
进爵为侯。
公毁瘠过礼。
多不视事。
出为饶州刺史
上梦公。
徵为右成务。
四十复为东台侍郎
是岁也。
李义府于邛笮。
旧制流人禁乘马。
公为之言。
左迁简州刺史
岁馀。
上官仪伏诛。
词翰往来。
徙居越巂
五十三赦还。
正谏大夫
五十四迁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三品检校太子左庶子
五十九迁中书令
车驾幸洛阳
诏公兼户部尚书
皇太子居守
俄以风疾不视事。
高宗崩。
舆疾往成都
抗表辞位。
至于再至于三。
诏加金紫光禄大夫
仍听致仕。
光宅元年季冬旁死魄
薨于洛阳丰财里之私第。
呜乎哀哉。
公地藉膏腴。
姻连戚里。
鼎湖长往。
拜卿子而为郎。
金榜洞开。
徵列侯而尚主。
遂乃弹冠筮仕。
策名委质
天门画阙
攀凤翼于紫宸
凡升右辖者一年。
外台者两郡。
四迁门下。
二入中书
用能燮理我阴阳。
经纬我天地。
盐梅我宝鼎
梁栋我宸极。
理百官而察万人。
平邦国而和上下。
借如风后天老。
左右轩皇。
萧何曹参
谋猷汉室。
未有一心事主四十馀年。
两宫而出入。
三台而陟降。
合其道也。
大壑纵其鲲鹏。
遇其时也。
名山出其云雨。
功成辅弼。
德迈几深。
星象不愆。
方践中台之位。
山川并走。
竟游东岱之魂。
天不慭遗。
民将安仰。
越翼日。
诏赠光禄大夫使持节都督成武渭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
馀如故。
赐物四百段。
米粟四百石。
东园秘器凶事。
给仪仗至墓所往还。
司宾卿监护。
玺书吊祭。
别降中使敛衣一袭。
杂物百段。
又诏陪葬乾陵
依故事也。
公袭封之年也。
受左传于同郡韩文汪。
天王河阳
乃废书而叹曰。
周朝岂无良相。
得以臣召君。
文汪异焉。
神尧皇帝婕妤河东郡夫人
公之姑也。
每侍高祖词翰
高祖尝顾曰。
不见婕妤侄数日。
便谓社稷不安。
其见重如此。
上幸温泉射猛兽。
公奏疏极谏。
上深纳焉。
后因闲居谓公曰。
我昔在春宫。
与卿俱少壮。
光阴倏忽。
已三十年。
往日贤臣良将。
索然俱尽。
我与卿白首相见。
卿历观书传。
君臣共终白首者几人。
我观卿大怜我。
我亦记卿深。
公呜咽稽首谢曰。
先臣早参麾盖。
文皇委之以心膂。
臣又多幸。
天皇任之以股肱。
誓期杀身报国。
致一人于
伏愿天皇遵之术。
养生卫寿。
则天下幸甚。
赐金二百镒。
公有事君之节也。
不亦忠乎。
每读孝子忠臣传。
未尝不慷慨流涕。
以为帝舜非孝子。
朱云非忠臣。
客有讥之者。
公曰。
宁有扬君父之过。
称忠孝哉。
太夫人薨。
公每哭呕血。
杖而后起。
上见公柴毁
泣曰。
朕遂不识卿。
卿事朕。
君父一致。
遂至于灭性。
可谓孝乎。
中书省有一磐石。
内史府君常踞而草诏。
及公挥翰跃鳞。
每见此石。
未尝不泫然流涕。
公有至性之道也。
不亦孝乎。
其年修晋史。
笔削之美。
为当时最。
孝敬崩。
诏公为哀册。
上幸九成宫
皇太子行在所
置酒别殿。
享王公以下。
太子英王侍。
皇帝酒酒酣。
公献寿曰。
天皇合易象。
乾将三男震坎艮。
今日是也。
上大悦。
百官舞蹈称万岁。
赐杂物百段。
银镂钟一枚。
吐蕃不庭。
英王元帅
总戎西讨。
公赋西征诗一首。
上称善。
嗟叹者久之。
因代英王属和。
御笔缮写。
朝以为荣。
公有属词之美也。
不亦文乎。
黄门侍郎上疏荐高智周任希古郭正一王义方顾彻孟利贞等。
后皆有重名。
历登清贯。
及兼左庶子
又表郑祖元沈伯仪贺觊邓元捷颜强学崔融等十人为学士
天下服其知人。
公为右成务。
封禅书平夷策。
上深纳焉。
或有抵罪者。
同类数百。
经赦令。
狱官评经年不决。
竟以死论。
公上疏陈其滥。
诏百寮廷议。
狱官及诸宰臣未有所决。
公酬对如响。
众咸服焉。
上叹息曰。
几令我杀无辜之人。
百寮莫不震惧。
又上疏陈请备塞垣。
未几而匈奴背诞。
公有神通之鉴也。
不亦明乎。
仪表魁杰。
鬓眉若画。
身长七尺四寸。
望之俨然。
喜愠不形于色。
虽至于近习左右。
胥徒仆妾。
莫不待之以礼。
公有行已之方也。
不亦恭乎。
饶州六年。
以仁明驭下。
鄱阳北冈上。
忽生芝草一株。
郡人以为善政所感。
共起一舍。
号曰芝亭
因立碑颂德。
公有驭人之术也。
不亦惠乎。
在邛都十馀载。
沈研易象。
韦编三绝
赋诗纵酒。
以乐当年。
有醉后集三卷行于世。
公有和之德也。
不亦康乎。
上初览万几。
公上疏论社稷安危。
君臣得失。
上大惊。
即日召见。
不觉膝之前席。
叹曰。
览卿疏。
若暗室而天光。
临明镜而睹万象。
此后宠遇日隆。
每军国大事。
参谋帷幄。
中书独掌机务者五年。
出纳帝命。
口占数百。
上曰。
使卿长在中书
一夔足矣。
大驾东巡。
诏公骖乘。
上曰。
朕之留卿。
若去一目。
若断一臂。
关西事重。
一以委卿。
因赐物百段。
公有社稷之勋也。
不亦重乎。
若夫有官功者赐其官族
有大行者受其大名
公叔列国之陪臣。
社稷。
黔娄匹夫之介节
不忘仁义。
古今以为通训
书籍以为美谈。
况乎辅佐明主。
宁济天下。
生死无二。
始终若一。
业高于六相。
道贯于五臣。
其生也荣。
同心比于周召。
其死也哀。
陪葬均于卫霍。
岂使易名之典。
不及于会同。
赐谥之文。
不传于终古。
门生故吏。
愿述德音。
博士礼官
伫闻清议。
是则钟繇之策。
降于皇魏之年。
王导之疏。
寝于中兴之日。
谨状。
垂拱元年四月四日
中书令汾阳公功曹姓名谨状文昌台考功
窃闻生为贵臣。
车服昭其令德。
死而不朽。
谥号光其大名
今谨桉故府主中书令汾阴公赠秦州都督薛元超
以王佐之才。
逢太平之会。
抚绥万国。
康济兆人。
力牧辅轩皇。
未为尽善。
皋陶大禹
犹有惭德。
名遂身退。
生荣死哀。
羽父之请鲁君。
抑惟旧典。
卫侯之谥文子
庶几前列。
谨上。
玄宗口授铭序 唐 · 王绍宗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三
垂拱二岁孟夏四日。恍曶寅卯之际。
吾六兄同人见疾大渐。惟几将迁冥于未始。
委化于伊洛之间。侨居惠和里之官舍。
自古有死。于乎哀哉。
他日。先诰其第七弟绍宗曰。
吾宅性元乡。保和仁里。
寄居偫有。游心太无。
乘阳以生。遇阴而灭。
物之恒也。汝固知之。
化后汝可依道家无为之事。诸子侄行儒教丧纪之迹。
吾闻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
触处而安。不须择日。
单车时服。不俟营为。
绍宗敬奉绪言。不敢失坠。
此时沛国先生道彦。亦在吾兄之侧。
因歔欷而报曰。此真率之理。
道流所尚。有情有信。
安敢违之。其后升真潘先生门徒同族名大通
中岳而来。自远问疾。
知吾兄真命巳毕。又申劝曰。
傥或不讳。愿归神中顶石室之中。
曩者升真临终。亦令宅彼。
况与先师平生居止。宿昔神交。
冥期不昧。宜还洞府。
再三敦请。则又从之。
此吾迹也。重违尔。
然不须别凿堂宇。恐伤土石。
但托体山阿而巳。吾尝幽赞真诰。
肇创元图秘录。别传内本。
人境不传。如或不忘款志。
傥存其兆。可取一块青石。
其上有自然平者。刊刻为字。
俾诸来裔知吾之用心也。其铭文皆力疾绵微。
勉情𢫀课。含精宇爽。
藉响乘光。仿佛暧昧。
不获巳而口授之。外姻密友。
凭真考行。强号曰太和先生
庶追道迹。光众妙也。
幽州长史薛楚玉契丹露布 唐 · 樊衡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二
臣闻天地设险。
圣人则之。
士生悬弧。
其来尚矣。
黄帝涿鹿之战。
重华三苗之役。
汤伐有扈。
文王克崇。
至于不得已而用之。
其实一也。
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乘五圣之资。
踞六合之大。
德光天下。
威振百蛮。
四方无金革之事。
盖亦久矣。
蠢兹凶寇。
东胡馀孽。
日者关内未通。
隔在荒外。
自相杀戮。
君臣无序。
不能独立。
交臂屈膝。
求我国家以安之。
圣朝矜其输诚。
且以护塞。
故列于朝贡。
编于鸿胪
故再册名王。
累降重主。
魁渠豪首。
靡不沾渥。
自开复营州
二十年内。
部落不耸。
安农互商。
金帛山积。
我国家之于惠贷亦深矣。
而野性易动。
狼心不革。
中复背诞。
寇我柳城
我是以有平卢之战。
当为兵少城孤。
不暇追北。
尽其巢穴。
残凶游魂。
假气绝徼。
自以为黄河泾渭。
可以保天险。
悬塞沙漠。
可以逃灵诛。
陆梁穷荒。
迷肆不复。
我王师远略。
是以有黑山之讨。
突厥分兵。
助为声援。
官军既会。
万弩齐发。
逆顺不敌。
贤王失阵。
契丹东龙钟走林奔穴。
瓯脱不守。
髦头匿光。
可突干挟马浮河。
仅获残喘。
谓其困而知悟。
面缚请降。
而西连匈奴
东搆渤海
收合馀烬。
窥我阿降奚。
我是以有卢龙之师。
当是时也。
四蕃云屯。
十万雨集。
动兵鼓噪。
声闻百里。
山川昼昏。
土木皆震。
势欲朝驱降户。
夕通河朔
我行军七千。
乘天假威灵。
黜之硖石
单于之爱子。
契丹之积卒。
众虏奔逃。
扶伤不暇。
于是从散约解。
云卷雾消。
投戈弃甲。
莫敢回视。
我降户完然坚利。
而西蕃辎畜。
十遗半矣。
突厥乘天骄。
两蕃藉其锐悍。
所向得志。
其来久矣。
汉高祖以三十万众。
猛将如云。
谋臣若雨。
平城之下。
七日不食。
竟以计免。
万岁通天中
亦愤其不恭。
雷霆发怒。
驱熊罴之卒。
貔武之将。
以数十万。
相继而出。
没之峡中。
只轮不返。
卒使赵定陷没。
河北涂炭。
数十年閒。
疮痏不复。
所以敢轻犯官军之众者。
以往事之骄。
我国家偏师不满七千。
当十万之寇。
绵险提寡。
扬桴而出。
势同解
兵不留行。
于戏。
前事也如彼。
今事也如此哉。
盖顺人心。
因神怒。
察地利。
用天时。
威灵之所覆。
而逆顺不敌也。
然自黄龙举烽。
无岁不战。
惊骇我城栅。
虔刘我亭戌。
劳轶我师徒。
糜耗我广输。
实已四稔于兹矣。
若乘胜不殄。
无以一戎。
所以战士愤惋。
馀怒未泄。
将斩踏顿以染锷。
头曼以衅鼓。
彷徨北兵。
望烟尘而不肯返旆者久之。
臣以为突厥锐而逃。
渤海慑惧。
势未敢出。
契丹大战之后。
人马俱羸。
其心不振。
又恃以荒远。
必无我虞。
而诸军蓄锐。
久思奋发。
新闻破贼。
无不增气。
若驱而袭之。
可不血刃而取也。
臣又与侍御史王审礼节度副使乌知义及将士等佥议。
咸以为然。
议犹未决。
适会敕令臣讨逐。
已准敕书。
当日宣布。
三军之士。
莫不踊跃。
于是拔距蒙轮之伍响应。
投盖超乘之卒景集。
节度副使右羽林军大将军乌知义
即令都护裴旻理兵述职。
大阅于松林
管内勇士万人。
驹千里
拔三丈者。
得七十匹。
轻帜迅走之乘。
鹰扬貔武之士。
左赢粮。
右持械者。
日越七百里。
朝发蓟门
夕宿碣石者。
得八千人。
励以威神。
节以金鼓。
既而饶乐归义王李诗衙官可支刺史伊觅𣇲烛禄并里水扶馀者违未卢东胡杂种君长之郡。
左射人
右射马。
翼迅霆转。
沙振角者。
二万五千馀骑。
铁甲霜野。
朱旗火天。
遂陵赤山
下塞谷。
绝泱漭。
横大漠。
四月二十三日夜
衔枚渡黄河。
质明顿兵松漠。
漠庭疾雷暴惊。
天落地动。
偫凶狂顾。
周章自失。
于是三军横亘。
风偃电扫。
乌知义都统主中权。
裴旻领三千骑与宣慰计会。
兵马使内给事蓟思贤副使内寺伯李安达右领军卫翊府郎将李良玉军前讨击副使大将军钥高等为先锋。
中郎内供奉李先寿领马步五千。
与宣慰内供奉奚官局令王尚内供奉中郎李延长上折冲内直右骁卫左郎将王抱一经略军副使左卫率府右郎将永定咸宁府军李车蒙领马步五千。
宣慰使内谒者监刘元向供奉长上折冲康太和供奉长上折冲白延宗长上果毅高处谋永宁府果毅阎鼎副将布折等为右翼。
中郎将裴倩马步五千。
与摄副使内供奉左骁卫郎将抱忠英乐府折冲李瓒等为殿。
奚王李诗与内供奉长上折冲归州刺史韩仙衙官段志忠等统其部属知虏掠。
北郡长上折冲儒州都督乌承恩与供奉将军恩卢延宾平卢军摄副使遂城县折冲桓善珍经略军副使政和果毅杨元亨军前讨击副使果毅路顺清夷军子将英乐府右果毅樊怀璧等四面云合。
烟尘俱起。
两翼掩进。
前后夹攻。
数百里閒。
沸声若雷。
波骇云乱。
穷寇夺气。
僵仆相藉。
弓不暇张。
戈不敢振。
虽蒙茸奔穴。
町疃走险。
轥轣所暨。
尽为鲸鲵。
其馀孱幼匿车。
惕喘穹帐。
烈火既焚。
与烟俱销者。
不可胜数。
遗奔迸脱。
扼据峻岭。
聚徒啸侣。
拟欲鸣吠。
而左萦右拂。
咸在彀中。
伤鸟恶弦。
举弓皆落。
于是韬兵弛甲。
俯伏请命。
俘虏蔽于原野。
羊牛填于坑谷。
遗械如草。
流膏成川。
然后戮渠魁。
斩封豕。
责元归罪。
祐众启降。
二十五日收获南驱。
二十七日次于乌鹘都山。
前后大小三十一阵。
旗鼓所向。
莫不奔溃。
野绝遗寇
万里肃清。
然后顿军休士。
大阅俘实。
约生级羊马驼驴器械。
都获三十馀万口匹头数。
其馀瀑潦奔注。
浮涧涉河。
揭厉未毕。
而中流汨没。
不入见数者。
十馀二三。
所斩丁将豪健。
暴骸相藉者。
亦三万馀级。
所焚车帐农具。
器械储粮。
老小灰熸烬灭者。
不知涯极。
于是椎牛买酒。
散赏高会。
宣慰使内谒者监普心寂与判官掖庭局监潘进忠别敕行人李如意等衔命至。
便申慰谕。
三军蹈舞。
呼声动天。
将吏等令驱蛮夷而袭虏庭。
因寇粮以赡军用。
亦降奚所勤恳也。
伏惟敕俘虏许战士奚等内附。
赏饵因而用之。
且不踰时。
礼也。
羊十六万口。
牛四万头。
马四万匹。
车五十乘。
并生级除留堪进九千人已上。
馀四万众悉降奚。
既以蛮夷出攻。
亦以蛮夷入赏。
俘获数广。
行程不多。
自振旅而旋。
日役数十。
今月四日兵马并平安到平卢。
蕃汉健儿。
惟六人损一人死。
臣闻善战不阵。
良将难之。
臣等不才。
承命出师。
远征劲虏二十三部落。
并不钝锋。
士马完归。
军容益整。
非陛下神威所覆。
则臣等碎首必然。
今幸睹洪勋。
不胜庆快之至。
谨遣战将摄副使行军虞候总管檀州密云果毅都尉赐紫金鱼袋车仙恽奉露布以闻。
其所获首级器械。
别录申上。
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803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夫人姓苗氏。讳某
字某上党人
曾大父袭夔。赠礼部尚书
大父殆庶。赠太子太师
父如。仕至太子司议郎汝州司马
夫人年若干。嫁河南法曹卢府君讳贻
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谓甲乙者。
先夫人卒。夫人生能配其贤。
殁能守其法。男二人。
于陵。浑。
女三人。皆嫁为士妻。
贞元十九年四月四日。卒于东都敦化里。
年六十有九。其年七月某日。
祔于法曹府君墓。在洛阳龙门山
其季女婿昌黎韩愈为之志。其词曰。
赫赫苗宗。族茂位尊。
或毗于王。或贰于藩。
是生夫人。载令闻。
爰初在家。孝友惠纯。
乃及于行。克媲德门。
肃其为礼。裕其为仁。
法曹之终。诸子实幼。
茕茕其哀。介介其守。
循道不违。厥声弥劭。
三女有从。二男知教。
闾里叹息。母妇思效。
岁时之嘉。嫁者来宁
累累外孙。有携有婴。
扶床坐膝。嬉戏欢争。
既寿而康。既备而成。
不歉于约。不矜于盈。
伊昔淑哲。或图或书。
嗟咨夫人。孰与为俦。
刻铭寘墓。以赞硕休。
歙州重筑新城 唐末至五代 · 杨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七
天祐丁卯岁月直辛亥。有星自积水流入于舆鬼。
知天者曰。舆鬼之宿。
是为鹑首。于辰在未之衡。
日丑为星纪。则牛斗之分也。
据兹星祥。秦之鄣郡
汉之丹阳。其有水为沴乎。
厥应当在戊辰之丁巳。明年夏四月辛丑
宣歙睦雨。周一甲子。
平地水丈馀。四日而后止。
新安郡新城。继为暴水所汨。
雉堞咸圯。郡帅太尉浔阳公周视其坏。
色沮神戚。将捐去而莫修。
则功存之可秘也。将徵役以完旧。
则民勚之可惮也。迨于两月。
不遑发命。又念强敌未殄。
方砺镞伺间。岂可惜费重力。
慢蓄轻守。以速寇心乎。
秋八月。乃颁役于五邑。
先降简于邑。且诫其程功。
无使隐民厄于豪族擅诸利。俾率怨于下以益上者。
匪德也。邑令承命。
躬自阅籍。功之延促。
事之繁简。由窭向丰。
罔有弗均。于是五邑之民。
不再命而麇至于新城之下。凡板干畚筑之用。
皆未令而具。初公巡垒观设。
审颐厥由。且叹其虽新水之异以害兹城。
亦始构之疏以稔其失也。乌有于泛沙流石之上。
而能为永永之基哉。乃命指挥使刘赟徐璋三城使朱环及节级等。
各画分而督役。遂谕以城之旧址。
浮而斯滥。今当发深一仞。
抉去砂石。实以精壤。
重加镇筑。然后广其宿基。
增诸石版。必使坚永。
侔于铁壁。役或务。
则民瘃。筑或务戚。
戚则民疲。弗弗戚。
系尔曹宽猛之有中也。无以苛忍相矜。
无以遄速为代。诸侯受教。
夙夜胥勖。勉于恪勤。
以励厥躬。故执畚者绳绳。
操斧者诜诜。辇壤输财。
列子臻。笑语忻忻。
争先有期。自旭及晡。
役未尝懈。远而望之。
则叠巘层峦。屹如天设。
迫而视之。则崇冈连阜。
捷若神化。回合丛倚。
崖束山抱。建邦则险。
此焉是觏。自八月庚子兴役。
十月壬寅而役罢。工者函斧。
筑者閤锸。太尉浔阳公建旆而巡诸。
乃曰。城之完。
屋之新。实丽实坚。
诸邑之奉公。焉得民不扰而力齐乎。
非诸校之尽节。焉得役不烦而功速乎。
所以见二三子之忠勤。以佑吾政也。
自公之临是邦也。法明而兵劲。
刑审而罚中。故民乐其化。
安其土。及徵庸。
而属邑之民。父诲其子。
兄教其弟。以公之问俗也。
未尝有猾吏之扰。以公之抚封也。
未尝有外寇之虞。以公之治戎也。
葵藿之禁。无敢有触者。
以公之奖善也。鳞介之美。
无敢有侵者。故十五馀年。
绰绰焉如鳞之潜遇其广渊。雍雍焉若禽之获栖其蒙翳。
绝钓网之虑。无毕弋之患。
诗所谓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见于我公矣。今水坏城垒。
重兴畚筑。苟或进退不副公之用。
是谓奸慈父之命。其为悖戾。
神岂尔容哉。故民不俟令而争集。
不劳促而自课。非恩信之昭感。
何以迨乎此哉。于戏。
事有奇。绩有异。
不克称颂以流于裔。秉笔者之过也。
阌乡杨夔。自胜弁力学。
以暨于发落齿堕。属兹丧乱。
洎在民伍。获承公殊众之遇。
每叹其有志无时。许将其促鳞弱介。
游泳于丰沼。无以酬奖之意。
敢撰重筑新城记以献。时岁在降娄周正之月十一日记。
重建宓子贱碑阴记太平兴国五年正月二十日980年1月20日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徐公文集》卷二八、《永乐大典》卷一九七八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单父县宓子贱旧碑,贾至文,梁耿书,天宝十年四月四日柳载建。
始致于故县北隅琴堂之上,光化二年,以县为郡署,县令李知杰移理于今所,碑亦随徙。
措置不谨,风雨所摧,因折为数段,扶置垣墙之间,及今八十年矣。
皇宋抚运,书轨大同,人文化成,清静为理。
县令毛君名庶几,越自江左,来抚斯民,见贤思齐,好古博雅。
以为宓子之化,人犹不忘;
贾君之文,人共称赏。
若弃之而不修,非所以训民事神也。
于是再建隆碣,重书旧词。
以铉尝学篆籀,见求运笔。
梁氏之迹,本自非工,仍为倒薤之势,非八书之正也,而又字体󸈠俗,文词舛误。
今以贾氏集校而正之,远拟秦李斯,改为玉箸。
立于宓君之祠庭,事之宜也。
以改作之意,附于碑阴云。
太平兴国五年正月二十日记。
宰相等表乞封太山答诏太平兴国九年四月甲申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
朕常乙夜观书,鉴前王之事迹多矣!
若乃至圣同尧,大功超舜,底绩类于伯禹,敷佑比于成汤,然后可以高蹈介丘,遐登日观,告成功于上帝,祈景福于下民,历万代以流光,冠百王而擅美者也。
其或功亏治定,德谢钦明,道未洽于黎氓,信未孚于宇县,安可告成天地,展礼云亭
朕自缵丕图,若涉渊水,方思日慎,以答天休,止期粗洽于小康,焉敢辄言于大礼?
卿等忠于事主,善则称君,诚虽可嘉,事则未暇,省览数四,愧畏良深!
所请宜不允(《太宗皇帝实录》卷二九。又见《宋大诏令集》卷一一六)
论历差奏端拱二年四月己未 北宋 · 张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宋史》卷七○《律历志》三
今夕一鼓,占荧惑在轸末、角初,顺行也。
据历法,今月甲寅至轸十六度,乙卯顺行,验天差二度。
臣占荧惑明润轨道,兼前岁逆出太微垣,按历法差疾者八日
此皆上天祐德之应,非历法之可测也。
宋故殿中丞梅州陈公墓碣康定元年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五、《武溪集》卷二○ 创作地点:广东省韶关市
公讳坦然,字某,其先颍川人
高祖父效官容管,属唐季之乱,岭道梗塞,不克北还,遂为普宁郡人
曾祖讳某、祖讳某、考讳某,并仕刘氏,为私署官。
考终于知绣州营田事,皇朝赠大理评事
妣陶氏,赠永昌县太君
公即绣州第三子。
博学善属词,有胆勇,多权谋,尚然诺。
进士未第,归乡里。
景德中宜州兵杀守帅,胁判官卢成均以叛,伪称南平王,拥众数千人,北攻象州
成均者,公同郡人也,公乃单骑行贼围,为书约矢射成均帐下,为陈祸福。
其略曰:「国有患难,乃见忠良。
贪人之利,而背其君,非忠也;
怯人之威,而失其志,非勇也。
君甲科进士,当以才识济理。
今佐一郡,不能抚其众,以至于乱。
又不能死,乃更甘心伪号,提乌合之徒,剽却郡县。
朝廷封疆万里、带甲百万,遣偏师取狂寇,如举太山压卵耳,柰何赤族从叛人入汤镬中耶」?
初,象城疏弱无守备,将陷者数矣。
成均得书,欲自拔归顺,计未决而王师至,城乃全。
贼又别遣一屯分掠南路,径趣容境,所至摧陷。
公入语容守陈延赏曰:「贼势剽悍,难以力兢,且胁从之人,本无战心,愿假衙兵数辈见从抵贼营,论以逆顺,当使解甲而归我矣」。
公去贼垒数十步下马,直前为言:「本朝正朔被四海,汝徒无故噪聚。
今有诏,止诛首恶,茍能束身改图,自当荣以爵赏,何苦草间觅活」?
是时贼中伪补屯卫之职陈、贾二率私相语曰:「此飞檄生也」。
于是率首领以甲卒数百诣郡降。
贼失腹心,皆不战而自溃矣。
贼平论功,大将以状闻,中旨令本郡敦遣赴阙,与官,仍赐锦袍银带。
公悉让而不受,愿回前恩,以就殿廷一试,朝命嘉之,诏贡部别名闻奏
中途被病,且遭家艰以归。
服阙,急于禄养,摄主化州吴川簿。
秩满,调授杭州馀杭簿,擢漳浦,再以吏能佐桂州幕。
初为节度判官,以母丧解官,后以观察支使春州
入朝,迁著作佐郎、知潭州攸县,移知梅州
累转太子赞善大夫殿中丞,卒官。
其佐馀杭也,市有丐者杜氏夫妇,皆八十馀。
杜氏名暹,尝为忠懿王幕府官,老无子孙,遂乞于市。
公闻之恻然,为辍俸钱,构草室数楹以居之。
语同僚暨右族,合币二十万与其足日廪,市什器,营寿藏,识者义之。
其令漳浦也,有海口石门,居风冲道,岁坏舟楫甚众,公乃相地徙港,以避涛怒,商旅至今赖焉。
邑西有陈将军者,郡图云:仪凤中勋府中郎将陈元光也。
年少强魂,邦人立庙,享祠甚谨,日奉牲币无算。
岁大旱,遍走群望,弗雨。
公乃斋洁诣祠下祷云:「政不修者,令之负;
祷无验者,神之羞。
国家崇祀典,所以祈民福也,祀茍不应,何用神为」?
即钥扉与神约曰:「七日不雨,此门不复开,丛祠为烬矣」。
行未百步,霾风拔巨树仆于道,俗素信鬼,及是,吏民股战,神之怒。
公徐曰:「民方嗷,何怒之为」?
乃缓辔截树而去。
果大雨,田收皆倍,邑人刻词以纪其异。
其在桂林也,役徒不足,借禁卒五百伐材以修守具。
郡帅会宾客,饮于堂外,有告变者曰:「役卒二百,挟刃群噪入屯营为逆」。
在座相顾失色,郡帅曰:「当闭城,以虎翼五百擒之」。
公即屏人语帅曰:「今以乱擒之,彼知就擒则死,必力斗,适所以坚其叛意耳。
及其衅尚浅,君诱而致之,可无患」。
乃从白直数人,直趋其屯,责其主校苛刻,乃复人人恩慰,问其劳苦。
叛卒环泣曰:「苦则思乱,人之常情。
若从公命,得免于役,以全视息,为再造矣」。
皆释仗随公而归,帅亦原之。
其罢阳春也,有张氏女者,父为供奉官,夫吏辇下,犯贿流岭南
夫死,家属当还都,邵阳邮卒以刃胁为妇,留且半岁。
公经途闻之,执卒送官抵罪,公解骖暨万钱贻之,官遣部送,还其父子,皆章章在人视听者也。
公历七官,干局外职,司符牒劾事,凡九十馀狱,民无一辞为怨,其周才也如此。
公之宰攸县也,政无不革,乃经度署表而鼎新之。
落成之日,而诏书至,徙梅州,心常恋恋焉。
捐馆之夕,攸之宿吏数十,见公朱衣垂鱼,据鞍导从,炜晔入门,升厅如平生,厅帘坠地如割,众惊异之。
后半月而凶问至,邑人塑其像,立祠于邑西云。
公以明道元年四月甲辰,终于梅州官舍。
某年某月某日,归葬于某,夫人杨氏祔焉,杨氏先公早世。
子六人,曰直方、有方、知方、居方、义方、应方
居方举进士
有方补郊社斋郎,为曲江簿,亦能官;
义方、应方尚幼。
女二人,长适某。
康定元年曲江君因方趺圆首之令,泣以遗状来请铭。
嗟其名不书于史氏,遂铭曰:
古之为吏,不专禄仕。
器能轶群,名不坠矣。
后之为吏,去才取位。
官品不登,善斯委矣。
吁嗟陈公,识优命否。
勒铭幽石,以颂遗美。
士建中秀才1033年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四、《圣宋文选》卷一六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四月四日徂徕石介谨致书士君茂才足下:洪水方割,下民其咨,禹乘四载,随山刊木,栉风沐雨,以安横流,以平九州。
武王既定祸乱,之馀民,疮瘠未合,周公践祚摄政,方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下白屋之士,制礼作乐,以成太平。
幽、厉失道,天下陵迟,孔子绝粮于陈,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历聘七十国而不得用。
删《诗》、《书》,定《礼》、《乐》,赞《易》象,修《春秋》,以祖述,宪章文、武。
斯三圣人,固已勤矣,固已劳矣,然而卒不惮者,息民患也,行圣道也。
孔子既没,微言遂绝,杨、墨之徒,榛塞正路,孟子正人心,息邪说,距盶行,放淫辞,以辟杨、墨,说齐宣、梁惠王七国之君,以行仁义。
炎灵中歇,贼莽盗国,衣冠坠地,王道尽矣。
扬雄以一枝木扶之,著《太玄》五万言,以明天、地、人之道,作《法言》十三篇,以阐扬正教。
魏、晋迄陈、隋,帝王之道,扫地而无遗矣,生人之命遂绝而不救矣。
文中子以太平之策十有二篇,干隋文帝,不遇,退居河、汾之间,续《诗》、《书》,正《礼》、《乐》,修《元经》,硈《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
佛、老之教蠹于中国千百年矣,韩愈愤然于千百年下,孤力排毁,不避其死,论佛骨,贬潮州八千里,而志弥悫,守益
斯四贤者,亦已勤矣,亦已劳矣,然而卒不惮者,亦以息民患也,行圣道也。
盖古圣贤方其天下未宁,生人未安,圣道未明,以谓职在于己,不敢安其居也。
方今正道缺坏,圣经隳离,淫文繁声,放于天下,佛、老妖怪诞妄之教,杨、墨汗漫不经之言,肆行于天地间,天子不禁。
周公孔子之道,孟轲扬雄之文,危若缀旒之几绝,先生不救,吾徒岂得而安居乎?
虽不逮古圣贤远矣,亦当穷精毕力而后已,庶几其道由吾徒而后粗存,犹于不为也。
足下,生民之先觉者也。
适水者,天下之人西而足下独东矣,盖沧海之所在也;
适山者,天下之人之秦之越而足下独之矣,盖泰山之所处也。
适于东,须至于海,至于海,必涉其深,然后知水矣;
之于,须登泰山,登泰山,必穷其高,然后知山矣。
适于东不至于海,如不东矣;
至于海不涉其深,如不涉矣;
至于不登泰山,如不之矣;
泰山不穷其高,如不登矣。
癋其有中道而将止者乎!
介幸而不随天下之人之秦之越,而独随足下。
足下其援我手,我其蹑足下履,牵连挽引,庶能至焉,慎无为半涂而废者。
不宣。
介再拜。
书春秋繁露后1037年4月4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七三、《六一题跋》卷一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四、《新增格古要论》卷四、《经义考》卷一七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汉书·董仲舒传》载仲舒所著书百馀篇,第云《清明》、《竹林》、《玉杯》、《繁露》之书,盖略举其篇名。
今其书才四十篇,又总名《春秋繁露》者,失其真也。
予在馆中校勘群书,见有八十馀篇,然多错乱重复。
又有民间应募献书者,献三十馀篇,其间数篇,在八十篇外。
乃知董生之书流散而不全矣。
方俟校勘,而予得罪夷陵秀才田文初以此本示予,不暇读。
明年春,得假之许州,以舟下南郡,独卧阅此,遂志之。
董生儒者,其论深极《春秋》之旨。
然惑于改正朔而云王者大一元者,牵于其师之说,不能高其论以明圣人之道,惜哉!
惜哉!
景祐四年四月四日书。
尚书户部侍郎兵部尚书蔡公行状1039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五、《欧阳文忠公集》卷三八、《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四七、《黄氏日抄》卷六一、雍正《山东通志》卷三五之一七、乾隆《莱州府志》卷一四、道光《平度州志》卷一四 创作地点: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
公讳齐,字子思
其先洛阳,皇祖以下,始著籍于胶东
公幼依外舅刘氏,能自力为学,初作诗已有动人语。
相国李公见之大惊,谓公之皇考曰:「儿有大志,宜善视之」。
州举进士第一,以书荐其里人史防,而居其次。
祥符八年,真宗皇帝贾谊置器之说,试礼部所奏士,读至公赋,有安天下意,叹曰:「此宰相器也」。
贡士当赐第者,考定,必召其高第数人并见,又参择其材质可者,然后赐第一。
及公召见,衣冠伟然,进对有法,天子为无能过者,亟以第一赐之。
初拜将仕郎将作监丞通判兖州
太守王臻治政严急,喜以察尽为明。
公务为裁损,济之以宽,狱讼为之不冤。
逾年,通判潍州
民有告某氏刻伪税印为奸利者,已逾十年,踪迹连蔓,至数百人。
公叹曰:「尽利于民,民无所逃,此所谓法出而奸者邪?
是为政者之过也」。
为缓其狱,得减死者十馀人,馀皆释而不问。
潍人皆曰:「公德于我,使我自新为善人」。
由是风化大行。
天禧二年,还京师,当召试。
时大臣有用事者,意不悦公。
居数月,不得召。
久而天子记其姓名,趣使召试,拜著作佐郎,直集贤院,阶再加为宣德郎,勋骑都尉,主判三司开拆司赐绯衣银鱼。
右正言,阶朝奉郎,勋上骑都尉
今天子即位,迁右司谏。
真宗新弃天下,天子谅阴不言。
丁晋公用事专权,欲邀致公,许以知制诰,公拒不往,益坚。
已而寇莱公王文康公皆以不附己连黜。
公归叹曰:「吾受先帝之知而至于此,岂宜为权臣所胁?
得罪,非吾惧也」。
既而晋公败,士尝为其用者皆恐惧,独公终无所屈。
未几,同修起居注,又拜尚书礼部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判流内铨,赐服金紫。
三司户部度支副使,转勋轻车都尉,借给事中奉使契丹
天圣八年,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同知审官院、会灵宫判官,充翰林学士,加侍读学士,赐爵汝南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太后景德寺成,诏公为记。
宦者罗崇勋主营寺事,使人阴谓公曰:「善为记,当得参知政事」。
公故迟之,颇久,使者数趣,终不以进。
崇勋怒,谗之太后,迁礼部郎中,改龙图阁直学士,出为西京留守
是时鲁肃简公方参知政事,争之太后前,卒不能留。
以亲便,求改密州
遭岁旱,除其公田之租数千石,又请悉除京东民租,弛其盐禁,使民得贾海易食,以救其饥。
东人至今赖之,皆曰:「使吾人百万口活而不饥者,蔡公也」。
南京留守,进爵侯,增邑户五百为一千,阶朝散大夫
召还,拜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判吏部流内铨,迁给事中,勋护军,增邑五百为千五百户。
庄献明肃皇太后崩,议尊杨太妃太后,垂帘听政。
议决,召百官贺。
曰:「天子明圣,奉太后十馀年,今始躬亲万事,以慰天下之心,岂宜女后相继称制?
且自古无有」。
固止不追班,太妃卒不预政,止称太后于宫中。
复为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
京师有指荆王为飞语者,内侍省三司小吏,鞫之,连及数百人。
上闻之大怒,诏公穷治,迹其所来,无端;
而上督责愈急,有司不知所为,京师为之恐动。
公以谓缪妄之说起于小人,不足穷治,且无以慰安荆王危疑之心,奏疏论之,一夕三上。
大悟,乃可其奏,止笞数人而已,中外之情乃安。
枢密副使,进爵公,增邑户五百为二千。
南海蛮酋虐其部人,部人款宜州自归者八百馀人。
议者以为叛蛮不可纳,宜还其部。
公独以为蛮去残酷而归有德,且以求生,宜内之荆湖,赐以间田,使自营。
今纵却之,必不复还其部,茍散入山谷,当为后患。
争之不能得,其后数年,蛮果为乱,杀将吏十馀人,宜、以西皆警,朝廷颇以为忧。
景祐元年,迁礼部侍郎参知政事
二年,赐号推忠佐理功臣,进阶正奉大夫,勋柱国
郭皇后废,京师富人陈氏女有色,选入宫为后。
公争之,以为不可,自辰至巳,辨论不已。
上意稍悟,遂还其家。
河决横垄,改而北流,议者以为当塞。
曰:「水性下,而河北地卑,顺其所趣以导之,可无澶、滑壅溃之患,而贝、博数州得在河南,于国家便,但理堤护魏州而已」。
从之,澶、滑果无患。
契丹祭天于幽州,以兵屯界上,界上惊搔。
议者欲发大军以备边,公独料其必不动,后卒无事。
在大位,临事不回,无所牵畏,而恭谨谦退,未尝自伐,天下推之为正人,󲦤绅之士倚以为朝廷重。
三年,频表求解职,不许。
明年,遂罢,以户部侍郎归班,改赐推诚保德功臣,勋上柱国
久之,出知颍州
宝元二年四月四日,以疾卒于官。
颍州,闻西方用兵,恻然有忧国心,自以待罪外邦,不得尽其所怀,使其弟禀言西事甚详。
公之卒,故吏朱寀至颍,颍之吏民见,号泣拜于马前,指公尝所更历施为,曰:「此公之迹也」。
其为政有仁恩,所至如此。
平生喜荐士,如杨偕郭劝刘随庞籍段少连,比比为当世名臣。
为人神色明秀,须眉如画。
学博闻,宽大沈默,一言之出,终身可复。
其莅官行己出处始终之大节,可考不诬如此。
谨按赠兵部尚书,于令为三品,其法当谥,敢告有司。
谨状。
皇侄孙故右内率府副率叔闾石记嘉祐五年十月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八、《公是集》卷五四
皇帝再从侄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行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叔闾者,赠昭德军节度使、兼中书令、颍川郡王德彝之曾孙,赠武信军节度观察留后遂宁郡承衎之孙,左武卫大将军克谐之长子,母曰冯氏。
皇祐四年四月四日生,生旬日,以乾元节预宗室长子例赐名,除太子右内率府副率
明年五月二十日卒,遂厝于昭圣禅院
嘉祐五年十月葬于汝州梁县,从高祖秦悼王之茔。
是诚不幸而夭矣,然而其生有爵,其死有归,其葬有志,是殇以成人之礼居也,岂不亦幸耶?
谨记。
亡弟湘潭县主簿子翊墓志铭熙宁十年三月1077年3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元丰类稿》卷四六、《曾文定公集》卷一四、《曾子固集》卷三○、曾文定公年谱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熙宁十年春,予蒙恩予告,葬其弟子翊南丰
子翊姓曾氏讳宰字子翊,世鲁人,今家建昌军南丰
子翊少力学,六艺百子、史氏记、钟律地理、传注笺疏、史篇文字,目览口诵手抄,日常数千言,手抄书连榻累笥不能容。
于其是非治乱之意既已通,至于法制度数、造物立器,解名释象、声音训诂,纤悉委曲,贯穿旁罗,无不极其说。
且老,未尝一日易意。
其为文驰骋反复,能传其学。
为人质直孝弟,抑畏小心,少年饮酒歌呼、饶乐放纵之事,未尝一接焉。
其学行如此,于世用宜如何也?
然位不过主簿,寿止于四十七,其非可哀也夫?
子翊嘉祐六年进士及第,历舒州司户参军潭州湘潭县主簿
所居官理,其去人思之。
其学于古者,盖未尝试也。
子经、绶、纯、约,女适饶州军事判官曹唐弼,次尚幼也。
曾祖讳某,尚书水部员外郎
祖讳某,尚书户部郎中直史馆,赠右谏议大夫
考讳某,太常博士,赠尚书都官员外郎
先太夫人吴氏,吴兴郡太君
今太夫人朱氏,南昌郡太君
妻张氏。
子翊熙宁元年四月乙巳卒于湘潭十年三月庚申葬于南丰龙池乡之源头。
铭曰:
好学不倦,以及其详。
力行不已,亦蹈其常。
见于遗文,华衮之章。
含其淳德,璞玉之良。
于舒于潭,非试其有。
方强而尽,又夺其寿。
畜而不施,则既已矣。
潜而益明,尚监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