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易類
地理類
道家類
術數類
法家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別集類
洞神部
洞真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林禽核桃葡萄羊枣文冠果无花果诸品
 多植于岳阯园林其在岳者多野生曰山
 榴猕桃野棠
花有牡丹芍药紫薇凌霄夜合辛夷长春丽
 
栀子王簪萱葵腊梅蔷薇鸡冠莺粟山
 丹月季兰蕙茨菰石竹菊百馀种蔓生于
 𣗳曰藤花可蔬鹿芴花别名曰黄花 (第 003a 页)
 袍服等物照旧该省官员折俸外其馀金
 银首饰等项按季数部等因以后节年二
 季差官起解赴部据近年解部大约 春季
 银一万两有零冬季一万二三千两有零
 一曰存司专供公堂庆贺 表笺扛夫车
 价公差人役六房文册纸劄写字 (第 004b 页)
 御帐冲壤人多溺死 三十二年泰山大

 饥民相劫夺行旅不通  三十三年春

 山大饥饿莩枕籍贫民多取其肉食之
 万历十四年十月十八日泰山碧霞宫四
 方来焚祷者互相践蹋死六十 (第 006a 页)
 门近青山御帐空亭虚从眺览𣗳古自登

 封过鸟层空上鸣泉万壑中翠叶
不返
 惆怅昔人踪○回马岭回马岭前春日西
 涧花岩草郁萋萋上方钟落不知处惟见
 白云岩畔栖
乔宇(尚 …… (第 013b 页)
 盖孤嶂削芙蓉独瞰三千界旋攀第一重

 蜃楼明日观圣水𣗳莲峰
址盘香火禋
 坛纳化工乘时挥玉策周览极龙嵷
叶份(提学婺/源人)泰山吟岱山长群岳巨镇标东
 维岧峣临 …… (第 017b 页)
 差见缥缈重登海上楼

邵经济(知府仁/和人)登岳步□日观峰峰头日刚
 午睇彼东海东矫矫扶桑𣗳扶桑晞朝暾
 阳鸟濯灵羽乾极歘昕
离光奄员宇普
 照兹大观恒瞩匪珍睹虞渊一扬休子夜
 信探取藉颖餐明霞揽吟吸玄圃
刘淮御史登岳吾昔游岱 …… (第 024b 页)
 吴门喻今知天下小○同蔡行人登蒿里
 环翠亭沓骑青林驻登台翠甸新云山存
 吏隐词藻待王人花日初停午兰标欲丽
 
怜君竹溪兴竟夕对清真○重过泰山
 山城曾试吏十载更登危丘壑心期在年
 光鬓发哀物情聊对酒习性尚耽诗自 …… (第 032b 页)
 接天门山桃野杏花争发曲涧方泉水正
 温秦汉登封遗往迹归来天色欲黄昏
经彦寀(寺副全/州人)登岳岱宗积翠郁岧峣 春日
 登临上碧霄耳畔侧闻天语近峰头平对
 玉宸朝漫怜弄玉骖鸾凤会见乘槎犯斗
 杓安得凭虚凌八极尽将民瘼达 …… (第 037a 页)
 岳孤雄更不虚此日仙灵来剑佩中天楼
 观下庭除青霞独拥秦松嶂绛节双悬玉
 帝居石室秪今迷往路侍臣何地访丹书
 ○遥遥仙使伴村
处处天风洒石淙涧
 底㧾无黄犊饮峰头长有白云封谁怜词
 客歌春树慢听山僧散午钟饭对胡麻聊
 自饷转来 …… (第 038b 页)
 秦封向来信宿藤萝外秋底西风万壑钟
 ○赠殷太史正甫登太山明堂天子昔登
 坛御道风流拥汉官海色迥临三观动
 阴不散五松寒白云忽向封中出玉牒谁 …… (第 047b 页)
 声惟有七十二泉在顾言常润汲 王明
吕颙(登州知府陜/西宁州人)遥参亭(旧名草参老亲参/政分守时改云)
 参亭人共挹易草以遥名岂为投香纪还
 肃谒礼诚碧檐 春日
丽金楝晓云轻瞻拜
 缘分牧临风重感情○祖殿暂憩趋庭忆
 往日登览廿年前宿雨青岩媚光风白鸟
 翩桥危云 (第 052b 页)
 长扃 神功稽古牒七十二君王旷矣兹
 山禅荒哉往代章烟迷秦畤远云出汉封
 长借问当年物言馀松柏苍 大野围
 气群峰杳霭□芙蓉开晓日秀色若可餐 …… (第 003a 页)
 行勒经谁氏手秉烛故人情夕嶂林霏合
 春泉石漱鸣高山与流水恍忽听遗声
陆光祖(尚书平/湖人)请告东归 春日
登岱拂袖清
 朝赋远游岱宗物色动吴钩春风花鸟朝
 阳洞晓日烟霞王母楼御帐当年经帝辇
 明堂迹胜想王猷 …… (第 006a 页)
 二世山河已改移五枝犹冒受封时昂藏

 应愧虚名污贻笑商岩四紫芝 咏桃花
 峪流水晴悬碧涧霓桃花
似武陵溪东
 方自拟随王母纵少渔郎路不迷
张位(侍郎豫/章人)舍身崖歌有序余登舍身崖夜
 梦神人谓愚 …… (第 009a 页)
 容不数巫山十二峰万壑烟深迷汉畤五

 松云散见秦封翻身世界看应小翘首天
 妃始幸逄古洞阴阴
寂寂白云深处尽
 仙踪 萧森六月泠襟肠缭绕山河巩帝
 乡云敛碧空光浩荡波澄沧海夜微茫仙
 丘何必寻三 …… (第 025b 页)
 门洞宇镇蒿莱竹林曲抱青峰出月嶂高
 悬碧涧开石壁峪中云散去仙人掌土鹤
 飞回登临不尽平生兴对景惭无作赋
李伯 (知府松/江人)
题秦大夫松丞相无端忆黄
 犬坐令四皓擅清风先生千古云霄意未
 必秦庭肯受封
张延庭(知府滨/州人)秋 …… (第 032a 页)
 举不知身世出浮云

龚勉(无锡人浙/江参攻)偕汤比部觉轩同登泰山因
 赋登岱歌以纪胜我适登太山三月

 暮万里来长风当空捲云雾须臾雾尽见
 山色苍翠参天天与天逼层层石磴蹑云
 升万壑千崖转奇特御道萦 (第 053a 页)
 挥剑成河变昼为夜或有此理如韩吏部

 开衡山之云苏端明借海藏之
皆我辈
 之馀事安用诧为因公此来书诸石以示
 来者(奉高王祯书刻延/禧殿前)
皇明李裕登泰山记 (第 008a 页)
成化乙酉春
同年御史
 李景贤来按山东是岁三月朔同自济南
 往谒阙里回抵泰州公馆夜酌景贤曰喜
 兹和煦明当同登泰 …… (第 008a 页)
 与未登初见泰山者一也子之惺然顿悟
 不为浮云所眩而真得大观于泰山者非
 今日既登之力乎
尚絅(参议)游泰山记略 成化丙午春
藩臬将
 巡行郡邑余与少参蠡吾王君世用宪佥
 淇水刘君廷圭天台潘君应昌约日偕行
 乃以正月丁卯发济南 …… (第 016a 页)
 万仞者舍身崖也崖之右则试心石仙人

 桥也延伫四望沧溟东拆河流天倾而汶
 水汤汤秪环一线西南万山伏地殆如米
 撮惟徂徕尼父仅露
可指耳近顾诸峰
 若丈人若回雁若莲化若明月若东西神
 霄云烟相荡势若争雄其不能以一峰名
 而附之以见 …… (第 024a 页)
 忻忻然而人亦得以乐之至于溪云出没
 而阴晴变化于立谈之顷此又造物者之
 翕张而莫知其所以然也夫山之景象奇
 于冬丽于
而游人或拘于时止于暂予
 以公事久于斯而之顺于下上则夫山之
 情状景之变态古人游豫登眺之迹靡不
 袭 …… (第 024b 页)
 以题咏又出而磐石横亘粹若白璧方之
 经石为小闻有前人之作求之弗得则天
 又且暮而归惘惘然有未尽之怀也吾徒
 
元刘一柱者知其处旦携匠拓之以献
 乃元初天历间辟世之士之所作也噫予
 南人获游上国最晚信宿尽得天地古 …… (第 026b 页)
 于二观尤三致意云
钟宇淳(松江人/参议)泰山纪游不佞生东南菰庐
 中长而蒯剑上国慕子长氏壮游欲偿向
 子平五岳之愿顾磬折风尘未能也癸未
 出
明买舟抵清源决策游自岱宗始云
 取间道直𢪔山麓时桃柳芳妍雉麦朝鸲 …… (第 053b 页)
 九月之八日且北上舟次济宁余祖母将

 有事于泰山余奉以行而后喜可知也周
 生如
亦从行行之日宿建宁竟夜风彭
 彭吹雨击席门明旦而雨脚阁如故寻发
 鬖及之意谓未已也日入已而云欲流午 (第 062a 页)
 不知道里之远近趣足以自胜而逝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覆杯
水于坳(于交/切)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
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
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
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遏者而后乃

今将图南蜩与鸴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
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己矣奚以之九
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
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
以知其然也朝菌窘不知晦朔蟪蛄不知
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 (第 002b 页)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 (第 002b 页)
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
匹之不亦悲乎 (第 002b 页)
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
足以滑骨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
不失于兑使日夜无却隙而与物为
是接 …… (第 036a 页)
 于灵府和性不滑灵府间豫则虽涉乎至
 变不失其兑然也故曰和豫通而不失于
 兑日夜无郤者泯然常任之也与物为
 者群生之所赖也接而生时于心者顺四
 时而俱化也天下之平莫盛于停水无情 …… (第 038b 页)
 始者也知其未始有始而又何至滑吾之
 太和干吾之灵府也耶兑如老子塞其兑
 之兑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与物为
而日
 夜无隙即所谓不形者也如此虽日接万
 变皆动而不失其时矣水停而平则万物
 准之乎则内能自保停则 …… (第 040a 页)
 外者也而真人不然则知怖死生求出离
 犹为第二义也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去轨/反)妻然似
秋煖喧然似
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
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
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故乐洛通物非圣
人也 …… (第 048a 页)
鲁国观其礼颜回察其心尽死生之理
 应内外之宜者动而以天行非知之匹也
 故曰进于知简择死生而不得其任无
 秋冬夏四时行耳已简而不得故无不安
 无不安故不以死生乐意而付之自化也 (第 064a 页)
  秋水第十七
秋水时至百用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
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
之美为尽在己
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
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
己若者我之
而轻伯夷之
穷也

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
涯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
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
止而不盈尾间泄之不知何时己而不虚
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
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
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 (第 041a 页)
 绝于远旷之域而迷困于忧乐之境矣
庄子之楚见空髑独髅楼髐嘐然有形撽(苦/吊)
反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
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
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
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
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
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诸子所言皆
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 …… (第 004b 页)
 宜处目不及视虽弃其口宝亦所不顾其

 畏人甚矣氏不能不袭处于人间则以社
 稷之时有若或驱之而不得自主者耳燕
 以
祉来秋社去故支然数语本非离解
 而旧注多谬聊为疏之
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
翼广七尺目大 (第 030a 页)
  庚桑楚第二十三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
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
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
三年畏垒大禳(一作/穫)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
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
足岁计之而有馀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
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庚桑子闻之南面
而不释然弟子异之庚桑子曰弟子何异于

予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
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大一作天道已行矣
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
所如往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 …… (第 001b 页)
  则阳第二十五
则阳游于楚夷节言之于王王未之见夷节
归彭阳见王果曰夫子何不谭我于王王果
曰我不若公阅休彭阳曰公阅休奚为者邪
曰冬则擉(测角/切)鳖于江夏则休乎山樊有过

而问者曰此予宅也夫夷节已不能而况我
乎吾又不若夷节夫夷节之为人也无德而
有知不自许以之神其交固颠冥乎富贵之
地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夫冻者假衣于
暍者反冬乎冷风夫楚王之为人也形尊而
严其于罪也无赦如虎非夫佞人正德其孰
能挠焉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 (第 035b 页)
香信之资用昭诚意也
尊师以至道妙用精诚感真荐福朕躬居宁
寰宇俯及长至来庆休祥履端之吉是与同
也迟至来
当共尊师相见 …… (第 008b 页)
上清真修下弘仙教为朕致楅以庇苍
生三皇秘文已承嘉应河图内记祈延福祥
虔诚之心遥属茅岭所寄少物岂答勤劳
景渐和尊师比如宜也
   诗送玄静先生归广陵并序
鍊师气远江山神清虚白道高八景而学兼
九流每发挥玄宗 (第 009b 页)
发春顺履时序超处安和陈乞事并依
所欲逐一施行若自京口而来极便思一见
之形于寤寐伺黄希叟到毋少稽留可乘
水庶无阻滞有所需阙一一奏来区区已具
敕书兹不多述黄希叟到便可促行(大观二/年正月)
(五/日) …… (第 005a 页)
   又
延祐元年甲寅岁五月二十六日
法位如前臣王道孟钦奉
皇帝圣旨伏以惟
天惟祖之垂祐有国有家之在躬修省弥深
报祈敢怠启冲科于茅阜集景贶于萝图谅
有欲以必从信无远而弗届是以谨封香币
遗玄教嗣师总摄江淮荆襄等处道教崇文
弘道玄德真人吴全节诣元符万宁宫上清

宗坛命宗师王道孟集法师道士一坛修建
福国裕民金箓宝斋三昼夜满散祗陈三界
众真清醮三百六十分位伏愿
一人有庆万福攸同兢业无旷庶官臻既醉
凫鹥之治怡愉以奉太后介未央长乐之
风雨顺调民物康阜
   又
延祐五年戊午岁正月五日
上清大洞三景经箓弟子四十五代嗣教宗
师元景真人臣 (第 017a 页)
 上清品
十一代宗师上清检校仙公唐国师太中大
夫谥体玄先生姓潘讳师正字子真贝州宗
城人父寘隋通州刺史母鲁氏善言名理口
㖟以道德经母卒庐墓以孝闻大业中有道
士刘爱道者见而奇之曰三清之骥非尔谁
乘之时王法主为炀帝所尊礼每入禁中躬
荐松水以祈福爱道曰吾甚欲子相从然成

就功道非法主不可由是师事法主同还茅
山一日谓先生曰嵩阳乃汝修真之地当亟
往无疑先生遂入双泉中岭间居十许年复
深入逍遥谷邈与世绝上元三年高宗幸东
都礼嵩岳召见先生请作符书辞不解又问
山中所须答曰茂松清泉臣之所须此中不
乏帝异之调露初再祀嵩帝乃幸逍遥谷见
薜荔绳床将朽败馀无火粒之具唯两瓢贮
青䭀饭耳因即其地敕建崇唐观 明年春

以步辇致先生于洛城西宫仍敕改嵩阳观 (第 001b 页)
   易迁宫仙人
易迁馆含真台皆宫名也易迁中都有八十
三人又有协辰夫人者九宫之真女也太上
往遣来教此辈法皆以保命授书协辰夫人
主教领之也夫人汉司空黄琼女黄景华也
师韩终授以岷山丹服之得仙
赵素台者在易迁中已四百年不肯徙自谓

天下无复乐于此处也素台是赵熙女汉时
熙为幽州刺史有济穷人功河中救王惠等
族诛行阴德数十事故其身得诣朱陵儿子
并在洞天中熙恒出入定录府素台数微服
游行道巷盻山泽以自足矣玄通记云易迁
领学仙妃赵夫人宇素台年三十馀绿绣衣
易迁中有高业而萧条者有窦琼英韩太华
龙王进贤李奚子郭叔香此数人并天
姿郁秀清澄眇邈才文拟胜仪观骇众此则
主者之高辈仙官之奇才其次及得张姜 …… (第 001b 页)
藏枯骨为业活死为事故祚及英身韩
太华者韩安国子汉二师将军李广利之妇
也广利宿世有功德今亦在南宫受化刘
龙汉宗正刘奉先之女李奚子李忠之祖母
也忠晋初东平太守忠祖田舍人耳而多阴
德遇大雪寒冻而不覆所积尝露谷 (第 002a 页)
几案
来秋去几三十年大建十三年卒撰
道觉论行于世
戴胜字世荣晋陵曲阿人少而出家贫尽为
乡人刘表佣作表是将士 (第 002b 页)
馆更就起筑仍奏表
上颂词事兼美迈彼乐职之篇踰乎景福之
制帝省览久之益以为善除奉朝请恪居官
次夙夜惟夤 春朝
秋请是谓棫朴者也先生
本不希荣常欲辞退乃与亲友书曰畴昔之
意不愿处人间年登四十毕志山薮今已三
十六矣 (第 007a 页)
志十六日旦忽闻异香入室鸟兽哀嗥
顾谓侍者曰日时早晚曰辰时乃应曰好即
转身平卧自正衣冠九易之形一朝解束
秋一百二十有六岁肢体柔软颜色不变停
殡旬馀倍胜常日州遣行参军马君伟赴山
吊祭并以状奏闻越二十八日以符 …… (第 007b 页)
夕进流霞服义忘疲依仁无斁想朱宫
而思圣怀紫素以寻真浪情泉石披襟兰杜
抗巢由而狎鸟轥庄惠以观鱼每至风靓

山月华秋水猿啼危峤虎啸幽溪未尝不警
思缘情抽毫写虑先生爰及冠年虔受经法
养谷神于玄牝游浩气于黄庭初在 (第 013b 页)
代传宝时遭丧乱散逸无遗先生奉诏搜求
悉备其迹而进上之先时玄宗将求大法请
先生为师竟执谦冲辞疾而退洎 七载春

宗又欲受三洞真经以 (第 005a 页)
之三月中官赍
玺书云其月十八日尅受经诰是日于大同 (第 005a 页)
显敞北弥郭干之路南亘姜巴之衢赫光
景以烛坤丽丹青而藻野速如神运恍若化
工每至日薄星回岁之云暮桐华萍合

载阳赤城旋轸之初白鹄会朝之际都人士
女举袂成帷袭灵风而共洽人和仰云构而
方知帝力岂止百年犹畏独识 (第 00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