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经十卷(题云摩诃般若波罗蜜无小品字祐云新小品经与道行明度等同本第七译或七卷或八卷弘始十年二月六日出至 四月三日
讫睿序见二秦录及僧祐)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亦云金刚般若经佛在舍卫国者初出与元魏留支等出者 (第 0809a 页)
所唯听
大乘哲之亡为建七处八会方广斋百日既满即
往香山神足寺足不踰阃常习大乘四时每讲华
严经用陈忏谢 贞观十一年四月三日
在松林坐
禅见有三人形服都雅赤衣礼拜请授菩萨戒授
讫白曰禅师太利根若不改心必不信大乘者千
佛出世犹在 (第 0394a 页)
观色。二内无色外观色。三净身證解脱
处。四空处五识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
想处。八想受灭身證位。 初三
背烦恼名解脱。 …… (第 0578a 页)
纭。无自正者也。斯由未达是非之患。
云其患者。乃有十种不可。一是非无适主。二
自性不定。三彼我俱有。 四更
互因生。五互不
相及。六隐显有无。七性自相违。八执者情偏。
九是非差别。十无是无非。初明无适主者。此 …… (第 0580c 页)
而非此。此之与彼。各有一是一非。惑者唯
自谓有是。不言有非。谓彼唯非。不许有是。斯
有何理而可然乎。 四更
互因生者。非因自是
心生。是因非他心起。以从自是心生故。此即
自是者非非他非也。是复从非他心生故。此 (第 0581a 页)
之境言有作无作
八圣谛皆为乘境举后一章明行乘人言三忍菩
萨御此乘而行就第一明乘体中五章亦分为二
第一 初三
章明自分行言胜鬘本是不可思议但
迹在七地今 (第 0931b 页)
初三
章明七地行故云自分行第二
后二章明他分行明八地以上之行非其七地之
分故云他分行自分行中三章第一叹佛真 (第 0931b 页)
行总问此土六瑞。今偈中长有香风地
净。无说法入定。观文似缺。义则兼之。
△二五十行。
问他土。分六。 初三
行。问六趣众生。二四行。问见诸
佛及闻说法。三三行。问他土四众得道。四一行半。
结前起后。五三十一行 (第 0372a 页)
半。问种种因缘等。六七行。
问供舍利起塔。且 初三
行。问六趣众生。】

「眉间光明照于东方(至)受报好丑于此悉见。」

【土非金色。因佛光明。变为金色 (第 0372a 页)
何虚妄自立八重耶。

僧鬘

僧鬘此云对面施也又上文云趣道场时具三法
衣者通论道场内外出入也又云佛言 三夜
一名
单缝二名俗服者方等行法问云在家人三衣为 …… (第 0355b 页)
若有障法现世不得
沙门果者不过见一佛二佛三佛必定得断一切
诸漏以此观之犯戒障果尚不过于一二三佛便
漏尽
何况修行大乘忏悔犯戒之罪岂不灭哉
当知将来见佛非遥悟道不久失。

安用大教忏夷以足小乘僧数

未知此 (第 0356a 页)
法五文中。第五约果叹文也。又略不颂前法人处
因四文。
△下去颂上通经方轨。中有二。初方轨。次
利益。 今初三
行半。颂上方轨。中三。谓标释劝。】

「若人说此经。应入如来室。著于如来衣。而坐如来座。
处众无所畏 …… (第 0162b 页)
不勤为法。此佛灭度。无央数劫。处处听法。以难遇故。
彼佛本愿。我灭度后。在在所往。常为听法。」

初三
行半。明多宝现。】

「又我分身。无量诸佛。如恒沙等。来欲听法。及见灭度。
多宝如来。各舍妙土。及弟 (第 0166c 页)
其大心。而为之
堕落者有之。故罪甚重也。其所下。指受持者有福
也。
△二明今信毁二。初长行。二偈颂。 初三。
初明因
由。二释明义。三显果报。初二。初明一佛。】

「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 (第 0261b 页)
程。正如画鹄不
成。反类于乌。故且令然指以护其机。
△二明持人
功德二。一约全经明德。二约本品明德。 初三。
一受
持功德。二书写功德。三供养功德。初二。一较能持
之福。二喻所持之法。初(将欲嘱累。较量持福。以 (第 0668c 页)
果法。现果身说
因法现一身说多法。现多身说一法。或现身
而无说。此比十法界机狭。旧释三十三身为
三。 初三
乘人。二四众。三八部。各有枝末以
人天为圣末。以其是受道器故。童男童女
为四众未。可成四众故。执金刚 (第 0933a 页)
母既有三。准知古之天子有一百二十房。十五日转。
皇后一人独知一夜。三夫人共知一夜。二十七世妇
共知 三夜。
九人知一夜。八十一御妻共知九夜。九个
人知一夜。直至九九八十一人。本行集云。去迦毗罗
城不远。复有一 (第 0379c 页)
违顺之相,后
六颂结劝众人除违行顺。此初。有二:初
一半所遇佛,后八颂半行违顺者。行违顺
者中分五: 初三
恶人益势善士增勤,次一语
加能忍身害能受,次二胜果遂生,次一恶人
从化,后一半善士增道。不颂善名既起 …… (第 0840c 页)
(至)广令增益」。

赞曰:品文分四:
一如来付嘱,二菩萨敬受,三令塔等还,四众
皆欢喜。初中有三: 初三
业加持,付嘱令行
此经;二「若有众生不信受者」下,若不信受
此经,令行馀经;三「汝等若能如是」下,结 (第 0842c 页)
,二行半,
颂合譬,略不颂馀三,近果、释、拣非等也。上
通经方轨中有二:方轨、利益;今十二行半颂, 初三
行半,颂方轨,中有三,今亦颂三意
也。「我千万亿」下,次九行,颂利益。初一行总
明如来以五事利益之意 (第 0112c 页)
之由也
今闻叹一为实斥三非真执动疑生慇勤三请言索
之由也故后标三名而云机索可解次对二味为情
索今经之 初三
请为口索故知机直就本情通不别
思之思之次判今昔可知所以必此三者以出宅之
后时长故含此三义不然义不尽故 …… (第 0468c 页)
中言出不见者正由出巳
被斥非真故文云而今不知是义所趣即此义矣途
者道理亦意义也谓必别有云意义也巳得其 三更
求此道理故即是索大后文委释次消初文第二句
意述旧显今證在文可知。

此前并大机索果之义竟下释后半行障 …… (第 0469a 页)
昔所教何意有别疑今说此之由者与向是
同即略说也一道即真实何处更别有真实而言要
说真实前是疑果此是疑理 向明
疑由及正疑竟下
明除也今闻等即除之由谓广开显也扫荡正明除
尽也诸疑如向通别也正由开显昔方便无有真实 (第 0470b 页)
句,叹领法之权实。下句,无疑总结,决了人
法也。次半行,明二疑既除欣成一极。
法华义疏卷第四

永仁 甲午仲吕初三,
为造板毕功,先妣得果
也。爰沙弥道尊水叔孝未终十三忌景将满,
风树悲几许,千万愁绪在谁。乌呼!担劫石 (第 0511b 页)
遮恶持善。则可
以通四教释之。苦集为恶道灭为善。溉者
灌水也。次摄三十二相者。应具明四教相
好不同。 初三
藏中。引婆沙云阿毗昙相品
者。十住婆沙引小乘中相体业果。以为初
心菩萨立观法故。具如第二卷记。从还用 …… (第 0380b 页)
品品之中令修
五悔。况常人乎。以品品中各有障故。故四
念处中以此五品拟五停心。防初心故。其
相云何。 初三
藏教以数息停散。今以随理
除于疑散。三藏以不净停贪。今以读诵
除于杂染。三藏以慈心除瞋。今以说法
治 …… (第 0385a 页)
剋求从期一愿。必令师子先战后吼。
彼谓吾等畏师子吼。必令师子先吼后战。
师子若吼诸兽必散。王如其计。 至日出

事果如计。狐等才闻师子吼声。心破七分
堕象而死。群兽皆走。佛说偈言。 (第 0386b 页)
财物
像成立于大法堂召僧百人奉行经法而證之。

四咸平三年四明大旱郡人资以祈雨法师用请观
音三昧冥约 三日
不雨当自焚如期果大霈郡守
苏为异而敬之即题石为记。

* 明智法师宝云住持

(说之)作师行业记曰 (第 0706b 页)
报二依报今即初也)后一切佛土下能持依
报横尽诸土竖穷诸劫所有严事常持令
现。

上约十身若约三身者则 初三
段皆名报
身而恒下化身身遍十方下法身就报身
中前一自受用报后二即他受用报故云
处菩萨众(上约十身今以 (第 0040a 页)
法次第坐者犯轻垢罪)挂僧
堂前三日皆在斋后仍备卓子上列笔砚或有差误
请自改正盖防初上簿时恐有错乱故也 三日
后依
次上牌并自各认本名戒次高下不可越次乱法近
有好争作闹者往往恃强挟私互相涂抹上殿拖扯
喧哗恼众甚 …… (第 0325c 页)
祈扣决望冥加)再亟称菩萨号十声十方三世(云云)
斋罢鸣钟集众诵咒举号回向如上(但不启白)次日二时
三日
粥罢一时诵咒回向亦如之(斋罢结制)

** 结制

十六日浴头斋罢早开浴诸殿堂然香点烛维那写
安居 …… (第 0326c 页)
轮为先欲令香积之充馀须藉神祇之匡护云云伏愿晨炊
夕㸑无徒薪曲突之忧斋鼓粥鱼有法喜神悦之味)


僧堂 三日
茶汤礼(结解二制并同)

** 都寺特为住持首座大众汤

请结制礼罢都寺怀香诣方丈触礼一拜请云 (第 0327b 页)
(今晚
就云
堂特为和尚首座大众点汤伏望慈悲特垂光降)
仍具汤榜(见后)带客头行者
备柈袱炉烛诣前堂首座寮插香 …… (第 0327b 页)
下堂钟三下。



** 清规榜(维那预写榜呈方丈佥押或十六日或十七日读读毕张挂僧堂前 三日
堂司行者杠之)

十六日斋时折钵水出知客起烧香中立读榜。

安居众法

夫司南之车本指迷者照瞻之镜元 (第 0327c 页)
行。不能动者。不应
道理也。不同二乘诸功德者。所谓二乘者。非是声
闻辟支二乘所说。二乘者。分别十地。 初三
地相。同
世间故。是人天位。四五二地。是四谛观。世声闻位。
第六地中。脩因缘观。故是辟支位。第七地者 (第 078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