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宋朝
游□甫北宋
简介
元丰元年(1078)永州知州戊辰日已在任。
释择瑛北宋 ? — 1099
全宋文·卷一六六四
释择瑛(?
——一○九九),桐江(今浙江桐江)俞氏子。
出家馀杭宁寿寺,熙宁中神悟法师,悟止观之道。
当湖鲁氏创一院,迎择瑛主之,大弘法施。
元符二年春寂于馀杭祥符寺
见《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一。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择瑛姓俞氏桐江人,出家馀杭宁寿寺。
熙宁中,参神悟法师
深悟止观之道,阅《不二门》、《金錍》,不寝者数月。
当湖鲁氏创一院,以迎大弘法施。
尝作《往生净土十愿文》,曰:“永离三恶道,速断贪嗔痴。
常闻佛法僧,勤修戒定慧。
恒随诸佛学,不退菩提心。
速见阿弥陀,决定生安养
分身遍尘刹,广度诸众生。
”在心在口,日以自警。
元符二年春,寂于祥符寺
疾时西向,凭几诵《弥陀经》,卷终而逝。
释妙堪南宋 1177 — 1248
全宋诗
释妙堪(一一七七~一二四八)号笑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俗姓毛
得法于天童无用禅师
历住妙胜、金文、光笑、报恩、雪峰灵隐、净慈诸名刹。
理宗淳祐八年卒,年七十二。
事见《释氏稽古略》卷四、《佛祖纲目》卷九。
今录偈二首。
妙堪
号笑翁
慈溪毛氏子。
广颡平顶。
骨气清豪。
从野道钦受学。
以广记多闻称。
后一力参究。
息庵观金山
又走灵隐
松源
皆不契。
时无用居天童。
径造其室。
用问曰。
行脚僧游山僧
曰。
行脚僧。
用曰。
如何是行脚事。
提坐具便摵。
用曰。
此僧敢来这里持虎须。
俾参堂。
一日用举狗子无佛性话。
才儗开口。
用以竹篦劈口打。
应声呈偈曰。
大涂毒鼓。
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
横尸万里。
用颔之。
俾侍香。
寻命分座出世。
凡十坐道场。
皆海内名刹。
三被诏旨。
并诸名公卿推挽。
不得已而后就也。
禅宗重寄。
而不以其道自封。
其于佛浅深之说。
无不融了。
世出世法。
无不兼弘。
常曰。
于心有取舍。
识情未尽见。
法有彼此。
智眼未明。
天台旧无律宗。
居报恩也。
大卿齐公议。
合十寺为大刹。
戒坛
命负毗尼学者。
倡开遮持犯之法。
风励新学。
台始行南山宗也。
灵隐
山门逼近屠沽。
撒其庐。
揭关飞来峰外。
以限喧寂。
曰。
不可使旃陀罗气薰秽三宝也。
荆湖总臣。
以国乏用。
奏僧道得以出赀。
紫衣师号。
俾领住持。
闻之叹曰。
苟如是。
则千金之子。
皆可主法。
我道危矣。
因抗疏。
且致书秉钧轴者。
其议遂寝。
诏徙天童。
力辞。
东归翠岩。
筑室。
奉先世香火。
育王虚席。
有旨起师。
再辞。
不许。
乃奉诏。
表章大觉
祖述妙喜
秩然有序。
未几。
复下天童之命。
大参赵公
请主净慈。
皆固辞谢之。
俄示疾。
书遗表。
寺丞张公书通守
永嘉曹公来问疾。
从容叙世契移顷。
书偈曰。
业镜高悬。
七十二年。
一搥击碎。
大道坦然。
置笔泊然而逝。
禅师四明毛氏。
名妙堪
号笑翁
十岁授以世典。
过目成诵。
不悦也。
从野庵钦。
潜心释训。
竟为大僧。
无用全禅师之嘱。
住后以持纲不屈。
声达朝廷。
朝廷屡以名山居
去就自若淡如也。
一时争慕之。
初参源于灵隐不契。
偶禅者读全无用自赞曰。
匙挑不上个村夫。
文墨胸中一点无。
曾把虚空揣出骨。
恶声赢得满江湖。
悚然欲见
未及发。
全公访灵隐
心幸之。
松源引座。
乃曰。
适来松源和尚
举竹篦话。
令天童纳败缺。
诸人要知么。
听取一颂。
黑漆竹篦握起。
迅雷不及掩耳。
德山临济茫然。
懵底如何插嘴。
于此信入。
即随至天童。
告香入室。
全公赵州无字徵
拟对。
骤击之。
大悟曰。
大涂毒鼓。
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
横尸万里。
全公可之。
后出世妙胜。
迁金文。
又广孝。
始终不务姑息。
诚感徵应。
绍兴乙亥
祷雨。
有司欲援徽宗事例。
以道居僧之左。
而尊其符水之术。
力言不可。
遂退归雪窦。
天竟不雨。
童叟谣曰。
以右为左。
天曰不可。
四月五月
池潭起火。
闻于朝。
复旧序。
雨乃大通
卫藩遂以台山报恩请
台山旧无律宗。
乃议十寺为坛。
弘施毗尼。
于是四众云合。
化行南国。
乃至屠父行慈。
狗盗弭节。
奉诏住虎丘
未几升灵隐
卫王特建大慈寺
为开山首祖。
既而退隐上
台郡陈使君
邀居瑞岩
居无何。
又迁江心寺
淳熙壬寅年也。
当是时。
孝宗留神内典。
常制圆觉楞严经注。
普赐文臣。
又尝召对诸禅宗。
佛照光者。
出入禁廷。
以内观堂
禅师邸。
甚盛典也。
俄有奏。
令僧道买紫衣师号。
为大刹住持。
骇叹曰。
审是。
则商贾皆可主法耶。
吾道危矣。
即诣阙抗疏。
切直数千言。
议寝。
绍熙癸丑年
佛照再赴寿皇诏。
而育王席虚。
补之。
历主名坊。
机不虚发。
深怜根有利钝。
而法无小大。
尝以颂示诸学流曰。
车牛脑后痛加鞭。
弃却黄金抱碌砖。
逐恶随邪至今日。
即非心佛错流传。
又曰。
觉城东际老婆婆。
白发𣯶𣯶意气多。
与佛同生嫌见佛。
恶人无柰恶人何。
又曰。
柳毅传书只自知。
得便宜是落便宜。
亲生爱子都抛却。
痛惜深怜乞养儿。
犹以柬致石鼓夷曰。
先师法道。
惟我与公。
我既日就衰颓。
无足道者。
公今应迹灵隐
利生接物。
去就当如秋叶春云。
任缘聚散。
凡与公卿贵人相见。
务翻其窠窟。
绝其偷心。
若稍有院子
一念挂在胸次。
模棱苟合。
便成流俗阿师。
虽为万指住持。
何足贵也。
词甚激切。
庆元庚申春
书遗表上达。
并作短语。
张寺丞主后事。
乃趺坐白众曰。
业镜高悬。
七十二年。
一锤粉碎。
大道坦然。
再与曹通守诀别。
敛目而逝。
其僧腊六十也。
后嗣无文灿。
灿付愚叟鉴。
闽人
有实德。
元世祖诏住攴提。
赐号通悟明印
明印去妙喜
其世有五。
赞曰。
硕果不食。
厥功伟也。
当南迁后。
司衡多建中之馀。
至今方外。
以市名职。
吾道微矣。
公乃毅然拨乱。
而反之正。
功孰大焉。
谓之硕果非耶。
殊不知浩然纲领之节。
又原于妙喜云。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妙堪字笑翁
姓毛氏四明人也。
广颡平顶,骨清气寒。
从野道钦受释学,依息庵观金山,参松源岳灵隐,皆无所契。
时无用居天童,径造其室。
用问之曰: “行脚耶?
游山耶?
”曰:“行脚耳。
”乃使参堂室中,常示狗子无佛性语。
一日拟议间,用以竹篦劈之,应声呈偈曰:“大荼毒鼓,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横尸万里。
”无用颔之,即命侍香。
已而报恩约公,礼之分座。
太守程公请主妙胜,迁金文,移光孝。
寻以卫王堂牒,除台之报恩。
天台旧无律宗。
大卿齐公议,合十寺为大刹,筑坛场,命负毗尼学者。
倡开遮持犯之法,风励新学。
闽帅王公请居雪峰
未几,诏住灵隐,嫌偪近屠沽,撤其庐,揭关飞来峰外避之。
卫王以大慈完美,力请开山,允之。
及王薨,乃庵居上
台州使君陈公以瑞严邀
无何,江心牒至,监丞使公,强之乃起净慈,诏下,固辞不获。
大参余公书来言:不可重违君命。
明年,荆湖总臣奏令天下僧众入訾,请紫衣封号者许之。
独忧焉,慨然谓所知曰:“朝廷果如是,则千金之子,皆得主法,吾道殆矣。
”乃奏疏论之,其事遂寝。
终宋之世,法之不坏,堪之力也。
诏徙天童,辞而东归。
翠岩育王虚席,有旨起,再辞不允。
天童书至,大参赵公请主净慈,谢之以疾。
俄书遗表,草启与张公,请主后事。
通守永嘉曹公来问疾,犹从容叙世次。
顷之,书偈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
一槌击碎,大道坦然。
”掷笔而寂。
郑侠北宋 1041 — 11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119 【介绍】: 福州福清人字介夫号大庆居士一拂居士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光州司法参军
秩满入,对王安石言新法不便。
久之,监安上门。
神宗熙宁七年,久旱不雨,流民扶携塞道,绘流民图上之,奏请罢新法,次日,新法罢去者十有八事。
吕惠卿执政,又上疏论之,谪汀州编管,徙英州
哲宗立,始得归。
元符七年,再贬英州
徽宗立,赦还,复故官,旋又为蔡京所夺,遂不复出。
有《西塘》。
全宋诗
郑侠(一○四一~一一一九)字介夫号大庆居士又号西塘老人,祖籍光州固始(今属河南),后入,为福清(今属福建)人。
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
光州司法参军,入监安上门。
神宗熙宁中,因绘《流民图》、,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上奏,指斥新法弊窦,编管汀州,改英州
哲宗立,放还,除泉州教授
元祐八年(一○九三),授泉州录事参军
元符元年(一○九八),再窜英州
徽宗即位,复泉州教授,改监潭州南岳庙,未被敕,复追毁前命。
崇宁五年(一一○六),复将仕郎,不复出。
宣和元年卒,年七十九。
光宗绍熙初,追赠朝奉郎
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赐谥介
有《西塘》十卷。
景定建康》卷四八、《东都事略》卷一一七、《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郑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西塘集》为底本,参校清吴自牧(宋诗钞二集·西塘诗钞)(简称诗钞)、清管庭芬《宋诗钞补·西塘集补钞》(简称补钞)。
另辑得集外诗七首,合编一卷。
全宋文·卷二一六九
郑侠(一○四一——一一一九)字介夫号大庆居士又号一拂居士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
治平四年进士,任光州司法参军
熙宁五年春,秩满入,监安上门。
素为王安石所重,数上书安石,言新法为民害。
七年,上《流民图》并奏,王安石罢相出知江宁
吕惠卿执政,又上疏劾之,复绘《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惠卿奏为谤讪朝政,编管英州十二年。
哲宗立,始得归,为泉州教授录事参军十三年。
元符中再窜英州三年
徽宗立,赦还,复故官,又为蔡京所夺,归田里。
宣和元年卒,年七十九。
郑侠《上漕车书》、《大庆居士序》,夏之文西塘先生墓志》(《西塘》附录),《宋史》卷三二一本传。
释从义北宋 1042 — 1091
全宋文·卷二二一五
从义(一○四二——一○九一)俗姓叶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人。
年十七通《法华》得度,学于天台宗山家派大师继忠,甚得教旨。
出世屡迁巨刹,晚主秀州寿圣寺,大阐风。
元祐六年卒,年五十,谥曰神智
著有《金光明经玄义顺正记》、《金光明经文句新记》、《法华三大部补注》、《摩诃止观例纂要》、《四教仪集解》(以上存)、《往生记》、《圆通记》、《寓言》、《搜玄记》等十馀种。
见《释门正统》卷五,《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
从义
温之平阳人
姓叶氏
十七通经。
得度学扶宗。
深得教旨。
出世屡迁钜刹。
晚主秀之寿圣。
大阐宗风。
师虽以圆顿为门。
而于戒科。
犹事谨笃。
六时三业之间必使纤悉如法。
宪使刘焘
记师行业云。
端戒清白。
不妄游从。
寤寐三观。
耽味著述。
过午不食。
非法不言。
非右胁不卧。
非滤水不饮。
行步有尝。
坐立如植。
未尝求公卿之知。
可谓贤也已矣。
秀有士族。
请师祷疾。
师命其徒了睿侍往。
及归。
师正色责之曰。
汝为纯厚。
吾故𢹂汝往。
何为俗舍左顾右盻。
谢过而已。
其处身律物。
严慎如此。
元祐六年春
示寂。
瘗舍利于钱唐宝藏。
谥曰神智
师著作十馀种数万言。
皆诠释教义耳。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从义姓叶氏温州平阳人也。
年十七,通诵《法华》得度,学扶宗,主大云五峰宝积
尝患它宗但任胸臆,于所著补注集解,处处辨明,如论贤首妄判华严,议慈恩专用唯识,辨祖承无二十八祖,判道家当摄入儒宗。
词理切直,为世所信。
晚居秀之寿圣,大振宗教
宋元祐六年春示疾,就榻吉祥而逝,瘗舍利于钱塘宝藏,谥曰“神智”。
宪使刘焘记其行业云:“端介清白,不妄游从。
寤寐三观,耽味著述。
过午不食,非法不言。
非右胁不卧,非滤水不饮。
行步有常,坐立如植。
未尝求公卿之知,可谓贤也已矣。
”所著《大部补注》十四卷,释《光明文句》者也。
《往生记》四卷,释《观经疏》也。
《圆通记》三卷,释《不二门》也。
《纂要》六卷,释《例》也。
《集解》三卷,释《四教仪》也。
《寓言》四卷,释《金錍》也。
《净名略记》十卷,《搜元记》三卷。
释惠勤
禅师讳惠勤
舒州铜城人。
出家试所习。
得度具戒。
太平演禅师
发明大事。
时太平法窟。
龙象最盛。
师与圜悟佛眼。
崭然露其头角。
众望翕然推重。
迁五祖。
灵源禅师继主太平。
登师第一座。
以法施学者。
灵源退席。
舒守雅闻誉望。
命出世太平。
开五祖法要。
僧问。
万法本来归一。
一法了无踪迹。
白莲峰下传来。
未审以何为的。
师举子云
用遮个为的。
曰。
与么则兵随印转。
将逐奉行。
云。
上座见个什么。
曰。
验人端的处。
下口便知音。
云。
不妨具眼。
曰。
此日一会。
超越灵山
云。
那个是超越底事。
僧提起坐具云。
三世诸佛尽向遮里纳败阙。
云。
三十棒且待别时。
乃云。
祖师心印。
状似铁牛之机。
去即印住。
住即印破。
不去不住。
坐断要津。
凡圣路绝。
当是之时。
不见有众生可度。
不见有佛果明成。
亦无烦恼可除。
亦无菩提可證。
唯彰本体。
应用堂堂。
出没卷舒。
得大自在。
天堂地狱虎穴魔宫。
处处道场。
头头佛事。
然虽如是。
也须到遮田地始得。
此事不从脩證。
不陟言诠。
莫非妙智发明。
超然独脱。
或末至此。
当宜忘情绝虑。
深切谛观。
久久之间。
自然云霞消散。
孤月白圆。
砂砾尽时。
真全始见。
又曰。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桃花红。
李花白。
谁道融融只一色。
燕子语。
黄莺鸣。
谁道关关只一声。
不透祖师关捩子。
空认山河是眼睛。
又曰。
日出卯。
用处不须生善巧。
拈起柱杖云。
柱杖横山河。
大地一时横。
柱杖坚山河。
大地一时坚。
十方如来所说法。
不能与此为譬喻。
绝聱讹无巧妙。
灸疮瘢上著艾燋。
若能于此究根源。
方透衲僧向上窍。
如何是衲僧向上窍。
击禅床下座。
又曰。
昔日僧问赵州
如何是不迁义。
州以手作流水势。
其僧有省。
复有僧。
问法眼云。
不取于相。
如始不动。
如何不取于相。
见于不动。
法眼云。
日出东方夜落西。
其僧亦有省。
若于斯明得。
便见道。
旋岚偃岳而常静。
江河竞注而不流。
其或未然。
更为饶舌。
天左旋。
地右转。
古往今来经几遍。
乌飞
玉兔走。
才方出海门。
又落青山后。
江河波渺渺。
淮济浪悠悠。
直入沧溟昼夜流。
遂高声云。
诸禅德。
还见如如不动底么。
以拂子击禅床下座。
又曰。
乍语莺喉涩。
初来燕语新。
莫惊双𩯭白。
又是一年春
林上花铺锦。
堤边草织茵。
谁知造化体。
元是法王身。
举起拂子云
看看。
若也识得。
海印发光。
苟或未然。
尘劳先起。
击禅床下座。
太平八年
宗风大震。
政和二年有诏。
请住东都智海。
十月九日
大相国寺三门开堂。
遣中便降香。
鸿胪少卿赍疏。
兼拨赐金宝。
充办斋筵。
谢恩。
祝圣罢。
僧问。
才升猊座。
便爇天香。
祝圣之言。
速道。
云。
祥云笼殿阁。
瑞气满乾坤。
进云。
一朵昙花开上国。
声香从此播人间。
云。
别是一家春
曰。
灵山一会俨然犹在。
云。
作么生是灵山会上事。
曰。
明朝自有明君鉴。
学人三拜谢恩。
云。
一任流通。
问。
太平古曲久播徽音。
学人上来。
乞师垂示。
云。
尺头有寸。
秤尾无星。
曰。
与么则智海洪波。
普施馀润。
云。
真不掩伪。
曲不藏直。
曰。
只如无阴阳地上生个什么。
云。
唤什么作无阴阳地。
曰。
灵苗瑞草寻常事。
优钵罗花物外
云。
谢子供养。
乃云。
问话且止。
不见道。
穷诸玄辩。
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
似一滴投于巨浸。
况祖师心印。
诸佛本源。
蠢动含灵。
无增无减。
圣与圣。
即能知之。
恭闻失圣仁宗皇帝有修心诗云。
初祖安禅在少林。
不传经教但传心。
后人若悟真如性。
密印从来妙理深。
敢问诸人。
如何是真如之性。
如何是密印妙理。
假使目连鹙子智慧神通。
到此也须亡锋结舌。
山僧今日幸逢快便。
为国开堂。
得路便行。
岂畏傍观怪笑。
乃举拂子云
看看。
岂不是诸人真如之性。
岂不是诸人密印妙理。
于斯见得。
共报国恩。
其或未然。
别容理论(中谢)。
复云。
适来所举。
初祖安禅在少林。
不传经教但传心。
且道心作么生传。
仁宗皇帝
在位四十馀年。
万机之暇。
留心此道。
既得之于心。
乃形之于言。
流布无穷。
后人取则。
吾祖达磨初至少林。
二祖侍立次。
遂问。
我心未宁。
乞师与安。
达磨云。
将心来。
与汝安。
二祖云。
觅心了不可得。
达磨云。
与汝安心竟。
二祖于是豁然大悟。
自此传衣付法。
继袭祖位。
且道二祖当时悟得个什么。
英灵之者。
举著便知。
影响之流。
卒难领会。
聊成鄙颂。
少助发挥。
觅心无得。
乃安心悟了。
争如未悟深。
万丈碧潭秋月白。
一声云外老猿吟。
积尘成岳。
削铁为针。
少室山前无异路。
游人来往自崎嵚。
枢密邓公子常
奏赐椹服。
佛鉴师名。
留智海三年
累表恳辞归山。
寻得旨住江宁府蒋山。
政和七年十月八日
沐浴更衣。
端居丈室。
手写别故旧书数幅。
停笔而化。
灵骨舍利塔本山
法才富赡。
道学渊源。
履践高妙。
当时天下丛林推仰。
以为深得东山真机大用三昧。
受太平日。
即具仪。
灵源之室。
请曰。
住院董众。
宜何所先。
灵源曰。
此无他。
当以杖笠包具。
置方丈壁间。
去住如衲子之轻则至矣。
终身奉行之。
遂为一代宗师典刑云。
赞曰。
常闻慈受禅师初出世真州资福。
嗣法净照禅师
俄退席。
寓蒋山。
佛鉴会中。
聆其夜参所举。
皆平昔未谕。
心因异之。
忽一夕于佛鉴言下大悟
即欲炷香。
改嗣佛鉴。
佛鉴深却之。
不许。
于戏曷有末代欺世负官。
以院易嗣。
奉金请拂者。
曾佛鉴奴之非若也。
盛次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人
仁宗嘉祐元年进士
历集贤、秘阁校理,迁大理少卿
雅有文名,哲宗元祐间孔平仲同在馆中,夜论雪诗,次仲吟“看来天地不知夜,飞入园林总是”,平仲叹服。
全宋诗
盛次仲开封(今属河南)人。
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
神宗元丰初慈溪县清光绪慈溪县志》卷二三)。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秘书省校书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一之三七)。
三年,迁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九)。
元符元年(一○九八),为大理少卿(同上书卷五○○)。
二年,为国子司业(《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八之一三)。
三年权太常少卿(同上书礼一五之五四)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知邓州(《道乡》卷一五《盛次仲直龙图阁邓州制》。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二
盛次仲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嘉祐六年进士
元丰初慈溪县
元祐元年校书郎三年集贤校理
复历秘阁校理,迁太常少卿
建中靖国元年邓州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三九三、四一九、五○○,《道乡》卷一五《盛次仲直龙图阁邓州制》、《彭城》卷二○《盛次仲可集校校理馀依旧制》,《北宋经抚年表》卷二。
释卓然
修禅社卓然师
师寄相之子。
笔法绝伦。
甲辰之春
京师江南
道过鸡龙山下一村。
见有鹊栖于树体。
皓臆丹尾黔。
居民长福云。
此鹊来巢已七年矣。
其雏每岁为土枭所食。
呼诉不已。
哀惑所钟。
一年头始白。
二年头尽白。
三年体浑白。
及今年幸免其厄。
尾渐还黑。
师异之。
语同社天英师
曰。
噫。
此所谓禽头人也。
乃作诗曰。
怨气积头成雪岭。
血痕治臆化丹田。
渠如不恼他家子。
四海霜毛一日玄。
英师晋阳公所縻住断俗。
禅师时年三十馀(补闲集)。
赵㬎南宋 1271 — 132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赵㬎 恭帝 1274年—1276年
德祐 1275年—1276年四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1—1323 【介绍】: 即宋恭宗
度宗子。
咸淳九年封嘉国公
次年度宗死,即位,年四岁,谢太后临朝听政。
德祐元年贾似道兵溃于芜湖,沿江诸郡守臣或逃或降,诏籍贾似道家。
文天祥右丞相,数遣使向元军求和,均不见许。
次年正月,奉表降元。
三月兵攻入临安,被执北去,降封瀛国公
后出家为僧。
在位二年。
全宋诗
宋恭宗赵㬎(一二七一~一三二三)度宗子。
咸淳九年(一二七三)封嘉国公
十年即位,谢太后临朝称诏,建元德祐
二年(一二七六),兵入临安,与三宫同被虏入燕,降瀛国公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上都(《元史》卷一二《世祖本纪》九)。
二十五年,学佛于吐蕃(同上书卷一五《世祖本纪》一二),僧名合尊。
英宗至治三年赐死于河西,年五十三。
事见《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佛祖历代通载》卷二二。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八三四五
宋恭帝赵㬎(一二七一——一三二三)度宗子,母全皇后
咸淳九年封嘉国公次年七月度宗死,奉诏即位,时年四岁,谢太后临朝听政,命平章贾似道文彦博故事,独班起居。
时元兵破鄂,诏天下勤王,而应者甚少。
德祐元年春贾似道兵溃芜湖,沿江诸郡守臣或降或遁,朝士亦多藉故逃去。
数遣使与元军请和,均不见许;右相陈宜中谋迁都,亦未行。
二年正月奉表降元。
三月,元军入临安
五月,被俘北去,降封瀛国公
同月端宗即位福州,遥上少帝尊号为孝恭懿圣皇帝,简称恭帝
后出家为僧,元英宗至治三年卒。
在位二年,年号德祐。
见《宋史》卷四七《瀛国公纪》。
苏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鳞
宋人
杭州属县巡检
范仲淹钱塘兵官皆获荐书,独在外,未见收录。
作诗献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后范仲淹荐用之。
全宋诗
苏麟,与范仲淹同时,官杭州属县巡检
事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五。
释普交北宋 1048 — 1124
全宋诗
释普交(一○四八~一一二四)俗姓毕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未冠得度,初往南屏山天台教,后师泐潭,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乾禅师法嗣。
天童寺
徽宗宣和六年卒,年七十七。
事见《四明图经》卷二、卷一一《天童山交禅师塔铭》、《五灯会元》卷一八。
今录诗三首。
释普交郡之万龄毕氏子也。
幼颖异卓伦不泥尘滓。
恶喧嗜洁俨似纳僧。
未冠得度。
五夏无亏。
首谒南明听习台教。
偶为檀信修事忏摩。
有人问曰。
师所忏罪为自忏耶为他忏耶。
若言自忏罪性何来。
若为他忏他既非汝乌能为忏。
罔不能对。
大惭易服径投泐潭。
足才踵门潭即呵斥。
拟申问。
潭即拽杖逐之。
一日忽呼至丈室曰。
我有古人公案。
要与尔商量。
拟进语。
潭便喝。
豁然顿悟顾乃大笑。
潭下绳床执其手曰。
汝会佛法耶。
便喝拓开。
潭亦大笑。
于是名闻四达学者宗之。
后归桑梓居天童。
掩关却扫者八年。
寺偶虚席。
郡僚命开法。
恐其遁去遣吏候于道。
故不得辞。
上堂曰。
咄哉黄面老。
佛法付王臣。
林下无情客。
官差逼杀人。
莫有知心底为我免得者。
么若无不免将错就错去也。
凡见僧来必叱曰。
汝楖栗子未担时。
我已为汝说了也。
且道说个甚么。
招手洗钵拈扇张弓。
赵州柏树子灵源见桃花且掷放一边。
山僧无恁么閒唇吻与尔打
何不休去歇去。
忽拈拄杖逐散。
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升座说偈曰。
宝杖敲空触处
个中消息特弥纶。
昨宵风动寒岩冷。
惊起泥牛耕白云。
说毕脱然而寂。
寿七十七。
腊五十八。
塔于本山。
普交
庆元毕氏子。
幼颖悟。
未冠得度。
南屏听台教。
偶为人所穷诘。
遂发愤。
改服游方。
造泐潭乾公。
足才及门。
公即呵之。
拟问。
公曳杖逐出。
一日忽呼师。
至丈室曰。
我有古人公案。
要尔商量。
拟进语。
公随喝之。
师顿悟乃大笑。
公下禅床。
执师手曰。
汝会佛法耶。
师喝而拓开。
公大笑。
于是名闻四驰。
后归桑梓。
留天童。
掩关却扫者八年。
寺偶虚席。
郡僚命师开法。
恐其遁去。
预遣吏候于道。
不得辞。
师说法简要。
凡见僧来。
必叱曰。
楖栗未担时。
为汝说了也。
既而曰。
且道说个甚么。
又曰。
何不休歇去。
执拄杖逐之。
其机敏如此。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普交,万龄毕氏子也。
幼颖异卓伦,不污尘滓,恶喧嗜洁,俨似衲僧
未冠得度,五夏无亏。
首谒南明,听习台教,偶为檀信修事忏摩,有人问曰:“师所忏罪,为自忏耶?
为他忏耶?
若言自忏,罪性何来?
若为他忏,他既非汝,乌能为忏?
不能对,大惭易服,径投泐潭,足才踵门即呵斥,拟申问,潭即拽杖逐之。
一日,忽呼至丈室曰:“我有古人公案,要与你商量。
拟进语,潭便喝。
豁然顿悟,顾乃大芺。
潭下绳床,执其手曰:“汝会佛法耶?
便喝,潭亦大芺,于是證入。
唱道日高,声施自远。
后归桑梓,居天童,掩关却扫者八年。
寺偶虚席,郡僚命开法,恐其遁去,遣吏候于道,故不得辞。
上堂曰:“拙哉黄面老,佛法付王臣。
林下无情客,官差逼杀人。
莫有知心底,为我免得者么?
若无不免,将错就错去。
”凡见僧来,必叱曰:“汝楖栗子未担时,我已为汝说了也,且道说个甚么?
招手洗钵,拈扇张弓,赵州柏树子,灵源见桃花,且置不论,山僧无恁么间唇吻,与你打,何不休去歇去,忽拈拄杖逐散。
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升座,说偈曰:“宝杖敲空触处,个中消息特弥纶。
昨宵风动寒岩冷,惊起泥牛耕白云。
”说毕脱肰而寂。
寿七十七,腊五十八,塔于本山。
释系南北宋 1050 — 1094
全宋诗
释系南(一○五○~一○九四)俗姓张汀州长汀(今属福建)人。
早岁出家,后见开元潭禅师,又见隆庆闲禅师仰山伟禅师
晚游湖湘,入道林元祐禅师之室,得密符心印。
后继祐禅师住持庐山罗汉院
岳下十三世,云居祐禅师法嗣。
哲宗绍圣元年卒,年四十五。
事见《姑溪居士后集》卷一四《庐山承天罗汉院第九代南禅师塔铭》,《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今录诗四首。
禅师讳系南
汀州张氏。
少出家。
金泉寺得度具戒。
性纯淡志节高远。
涉历丛林。
云居祐禅师
发明心地。
既膺最后付嘱。
将复遍扣诸方。
同门法昆照觉禅师
宏法东林。
宗风特盛。
师往谒之。
照觉预知其来撞巨镛。
聚徒五千指。
出迎于虎溪之外。
师繇是名称蔚然。
增重于世。
未几康守命出世罗汉。
嗣法云居。
道价著于天下。
学者谓之小南
僧问。
声色不到。
病在见闻。
言诠不及。
过在唇吻。
此一理二义。
请师直指。
师云。
一字不著画。
曰。
古溪澄水迎新月。
旧岭寒梅再遇春。
师云。
二字不成双。
曰。
半夜彩霞笼玉象。
天明峰顶在云遮。
师云。
好个真消息。
问。
师子儿随众后。
三岁便能大哮吼。
未出林一句作么生。
师云。
头破额裂。
曰。
出林后一句作么生。
师云。
脑门著地。
曰。
不出不入时如何。
师云。
进前退后。
曰。
且道落在什么处。
师云。
大众有眼。
乃云。
道应无私。
力不可敌。
如风行草偃。
春至花开。
佛手不能遮。
人心宁可遏。
顺之则物物光辉。
逆之则头头失色。
不逆不顺。
任器方圆。
呼召随声。
高低自尔。
临镜而像。
彼此情忘。
现如幻神通。
成如幻正觉。
直得庐山万叠共转法轮。
鄱水千寻同宣密义。
便与么。
金鸡啄破琉璃壳。
玉兔挨开碧海门。
又曰。
𦘕角红楼报晓春。
万家齐贺。
物咸新。
谁知庭际青青
便是当年问法人。
无身可身。
无岁可岁。
始终无变。
往复常存。
四时迁而不迁。
一气动而非动。
百年生死若浮云。
十世古今如电影。
情超象外。
道契环中。
不有丝毫。
虚空同寿。
但向见闻觉知。
识取本来面目。
还见么。
玉兔沉西岭
金乌出海东。
又曰。
不假一锤成大宝。
太阿出匣冷光寒。
为君截断𦏰羊角。
打就虚空碧玉盘。
好拈掇。
更须看。
翻来覆去黑漫漫。
以拂击禅床下座。
又曰。
山堂。
今日已开炉。
点淡寒云雪未铺。
拨火任君谈冷暖。
不知谁解唤司徒
古圣求人向热灰里。
诸佛行道火焰中便见。
刹刹尘尘皆同自己。
心心念念尽合他宗。
便与么会转不相当。
何故一句合头语。
万劫系驴橛。
又曰。
天地为炉鞴。
日月作钳锤。
烹清风方成佛成祖。
炼白云方有法有仪。
圆光项佩。
卐字胸题。
阿呵呵。
知不知。
倒骑师子座。
𨁝跳上须弥。
又曰。
一夏九十日。
日日无差。
一日十二时。
时时不异。
犹如黄金之黄。
碧天之碧。
其色其高不变不坏。
安一名。
著一字。
与吾灵觉何相似。
便乃修习空花万行。
宴坐水月道场。
降伏镜里魔军。
成就梦中佛果。
今朝法岁已圆。
勘破了。
还知么。
移身摇太华。
掬汗洒醍醐。
又曰。
物我两如。
是非一气。
云无心而解听龙吟。
充天塞地。
风无迹而能闻虎啸。
拔木鸣条。
道无根而善应诸缘。
分缁列素。
忽然一念合风云。
不知谁是我。
行无所行。
住无所住。
大笑呵呵。
希逢罕遇。
又曰。
禅不禅道不道。
三寸舌头。
胡乱扫。
昨夜日轮飘桂香。
今朝月窟生芝草
阿呵呵。
万两黄金无处讨。
一句绝思量。
诸法不相到。
师临迁化日。
举二禅者立僧。
上堂云。
欲扬大法。
须籍其人。
借与便风便好扬帆举棹。
昔日僧问。
赵州某甲乍入丛林。
乞师指示。
你吃粥了也未。
僧云。
吃粥了。
州云。
洗钵盂去。
僧豁然大悟
只如今日。
鸣钟之后。
升堂已前。
人人吃粥。
饱即便休若
也嚼得破。
塞人
嚼不破。
却许伊。
罗汉今日。
倒骑铁马。
逆上须弥。
踏破虚空。
不留朕迹。
诸人还见么。
夜来风起蒲庭香。
吹落桃花三五树。
下座。
归方丈。
跏趺而逝。
释咸杰南宋 1118 — 11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6 【介绍】: 僧。
福州人俗姓郑字密庵
自幼聪颖,出家为僧。
不惮游行,遍参知识。
天童昙华禅师
蒋山藏,禅侣萃集,恒逾千众。
未几诏住径山灵隐,晚居太白
全宋诗
释咸杰(一一一八~一一八六)号密庵俗姓郑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
出家后遍参知识。
初谒应庵,蒙印可。
后分座说法于吴门万寿四明天童。
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出世衢州乌巨山乾明禅院,次迁大中祥符寺、蒋山太平兴国寺常州褒忠显报华藏寺
淳熙四年(一一七七),诏住径山兴圣万寿寺,召对选德殿
七年,迁灵隐寺
十一年,归老于明州天童景德寺
十三年卒,年九十九。
南岳下十七世,天童昙华禅师法嗣。
有《密庵咸杰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宋葛必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二一、《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释咸杰诗,以辑自《语录》卷上者编为卷一,以见于《语录》卷下者编为卷二。
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七九
咸杰(?
——一一七六),字密庵福州(治今福建福州)郑氏子。
博通内外,能文善书。
壮龄出家,参昙华禅师得法,历主乌巨、祥符、蒋山等刹。
后诏住径山,迁灵隐,晚住育王
淳熙三年寂。
见《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五。
释咸杰字密庵
福州郑氏子也。
其母梦庐山老僧入舍遂举师。
自幼颖异过人。
及壮剃发进具遍参知识。
最后谒应庵华和尚衢州明果庵。
一日问曰。
如何是正法眼。
答曰。
破沙盆。
应庵颔之。
说偈曰。
大彻投机句。
当阳廓顶门。
相从今四载。
徵诘洞无痕。
虽未付衣钵。
气宇吞乾坤。
却把正法眼。
唤作破沙盆。
后出住衢州乌巨庵。
次迁祥符蒋山藏。
未几奉诏主径山灵隐
上堂牛头横说竖说。
不知有向上关棙子。
有般漆桶汉东西不辩南北不分。
如何是向上关棙子何异开眼尿床。
我有一转语。
不在向上向下。
千手大悲摸索不著。
老僧今日布施大众去也。
良久曰。
达磨大师无当门齿。
上堂卓拄杖曰。
迷时秖迷这个。
复卓一下曰。
悟时秖悟这个。
迷悟两忘。
粪扫堆头重添搕𢶍。
莫有东涌西没全机独脱处道得一句底。
么若道不得老僧自道去也。
掷拄杖曰。
三十年后又举。
峰和尚示众云。
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
二十年后无老婆心。
僧门。
如何是和尚有老婆心。
曰。
问凡答凡问圣答圣。
僧又问。
如何是和尚无老婆心。
曰。
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
师曰。
我当时若见他恁么说。
好向他道。
尔若自瞥地去。
自然不落这圣凡窠臼也。
又举婆子烧庵话毕师曰。
这个公案丛林中多有拈提者。
老僧今日裂破面皮。
不免对众纳败阙一上。
定要诸方检点明白。
乃召众曰。
这婆子住处深稳水泄不通。
偏向枯木上糁花。
寒岩中发焰。
这僧孤身迥迥惯入洪波。
等閒坐断泼天潮头。
到底自无涓滴。
仔细检点。
将来敲枷打锁则不无。
若谓佛法二人俱未梦见在。
老僧与么提持毕竟意归何处。
良久曰。
一把柳丝收不得。
和烟搭在玉栏干。
上堂卓拄杖曰。
尽大地唤作一句子担枷带锁。
不唤作一句子业识茫茫。
两头俱透脱。
得了净裸裸赤洒洒。
不可把达磨一宗扫地而尽。
所以云门大师道。
尽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
犹是转句不见一法。
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在。
师曰。
剑去久矣。
方乃刻舟。
拈拄杖卓一卓下座。
禅师名咸杰
号密庵
其先福州世族也。
姓郑氏
母梦庐山皓鬓头陀入室而生。
生之夕。
境内皆闻天乐。
不知何祥。
其亲亦秘之。
师幼颖悟。
气宇深沉。
事亲以孝闻。
亲有贤行。
勖之远游。
遂得度受具。
不结侣。
不备衾。
寒暑一衲。
遍扣诸方。
诸方敬之。
晚依应庵
屡遭诃詈。
不假一词。
默师默契其机。
一日应庵晚参垂问。
如何是正法眼。
师遽趋对曰。
破砂盆。
应庵颔之。
命入侍。
大拥众心。
及辞归省亲。
应庵送以偈曰。
大彻投机句。
当阳廓顶门。
相从今四载。
徵诘洞无痕。
虽未付钵袋。
气宇吞乾坤。
却把正法眼。
唤作破砂盆。
此行将省觐。
切忌便跺跟。
吾有末后句。
待归要尔遵。
师闽还。
应庵乃上堂。
举师分座曰。
一棒一条痕。
一掴一手血。
临济老瞎驴。
至今犹未瞥。
须弥顶上浪拍天。
大洋海水无一滴。
伟哉本色人。
顶门亚三只辨龙蛇。
百草头擒虎兕。
一毫力穿大地人鼻孔。
坐断衲僧摇舌。
虽然犹未拨动向上一窍在。
且作么生是向上一窍。
问取堂中首座杰
未几开化衢之乌巨。
其节概大类应庵
应接浑如妙喜
一时厌饫丛林者。
皆起而归之。
秘阁张镃
矢向宗风。
改宅为慧云寺
请师据室。
师怜其正信
示以赵州无字。
得旨。
及师应祥符蒋山。
历华藏双径。
皆随侍。
又迁灵隐
床历无所容。
乃举破庵先
分座接纳焉。
师尝被召入禁庭。
或留宿内观堂。
天子屡欲加赠。
师屡以疾辞。
教授严康朝曰。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理固然也。
况良时莫再。
圣主难逢。
法兄每用藏六之机。
不顾从上县丝之脉。
朝不取也。
师曰。
汝之所见。
本为通论。
弘道设教也以时。
当此际。
京畿宫观
金碧交辉。
古德高风。
杳不闻矣。
而躁进孟浪之病。
庶几老成持重者。
有以振之
华亭西山隐。
独非兼济天下乎哉。
力请退休平江
淳熙甲辰春
天童使至。
师告众曰。
去年八月间。
得旨与安閒
摆脱水云性。
纵步到阳山
元宅诸子弟。
忻然力追攀。
庵居三个月。
开怀宇宙宽。
忽接四明信。
来书意盘桓。
天童虚法席。
使君语犹端。
迢迢遣耑使。
不问路行难。
山僧临晚景。
不敢自相瞒。
搥鼓乐与行。
四众亦忻欢。
先师未了底。
应是波澜。
敢问大众。
如何是先师未了底。
一回饮水一回咽。
临济德山俱汗颜。
入寺以应庵遗规结制。
升座曰。
数十年前旧公案。
今日拈来重剖判。
任是铁眼与铜睛。
也须曳入红炉煅。
众中忽有个不受瞒底出来道。
尽大地是个红炉。
也煅某甲不破。
只向他道。
也知你在鬼窟里作活计。
淳熙丙午
无病示寂。
塔于寺东。
其嗣法者。
破庵先等一十二人。
而澄照自镜。
复住天童
赞曰。
应庵虎丘之风。
时出入其庭者济济耳。
以其废钩绳而取曲直。
故窃讳之。
密庵开化
山不束岳。
海不束涛。
岂非过师之智。
自与齐眉共躅者异欤。
不然。
则临济宗风何能西咸四七。
而东登二三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咸杰字密庵福州郑氏子也。
其母梦庐山老僧入舍,遂举。
自幼颖异过人,及壮剃发,进具,遍参知识。
最后谒应庵华衢州明果庵。
一日,问曰:“如何是正法眼?
”答曰:“破沙盆。
应庵颔之,说偈曰:“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
相从今四载,徵结洞无痕。
虽未付衣钵,气宇吞乾坤。
郤把正法眼,唤作破沙盆。
”后出住衢州乌巨庵,次迁祥符蒋山藏。
未几,诏主径山灵隐
上堂:“牛头横说竖说,不知有向上关棙子。
有般漆桶汉,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如何是向上关棙子?
何异开眼尿床。
我有一转语,不在向上向下,千手大悲摸索不著,老僧今日布施大众去矣。
”良久曰:“达摩大师无当门齿。
”上堂,卓柱杖曰:“迷时秪悟这个。
”复卓一下曰:“悟时秪悟这个,迷悟两忘,粪扫堆头,重添搕𢶍,莫有东涌西没,全机独脱处,道得一句底么?
若道不得,老僧自道去也。
”掷柱杖曰:“三十年后。
”又举“金峰示众曰: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后无老婆心。
僧门:如何是有老婆心?
峰曰:问凡答凡,问圣答圣。
僧又问:如何是无老婆心?
峰曰: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
曰:“我当时若见他恁么说,好向他道:你若自瞥地去,自然不落这圣凡窠臼也。
”又举婆子烧庵话毕,曰:“这个公案丛林中多有拈提者,老僧今日裂破面皮,不免对众纳败阙一上,定要诸方检点明白。
”乃召众曰:“这婆子住处深隐,水泄不通,遍向枯木上糁花,寒岩中发燄。
这僧孤身迥迥,惯入洪波,等閒坐断泼天潮头,到底自无涓滴。
仔细检点,将来敲枷打锁则不无,若谓佛法,二人俱未梦见。
老僧与么提持,毕竟意归何处?
”良久曰:“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栏杆。
”上堂卓拄杖曰:“尽大地唤作一句子,担枷带锁。
不唤作一句子,业识茫茫。
两头俱透脱得了,净裸裸,赤洒洒,不可把达摩一宗扫地而尽,所以云门大师道尽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法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
”良久曰:“剑去久矣,方乃刻舟。”
钱即北宋 1054 — 11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4—1124 【介绍】: 宋临安人字中道
吴越王诸孙。
神宗熙宁九年进士
睦州推官
徽宗时庆州,筑城堡包地万顷,纵民耕种,岁得数十万。
徙知延安府,在任五年,屡上章陈童贯宣抚陕西所为害,贬永州团练副使
方腊起事时,起知宣州,以置办军需有功,进龙图阁学士
卒谥忠定
全宋文·卷二六七四
钱即(一○五四——一一二四)字中道常州宜兴(今江苏宜兴)人。
吴越王诸孙。
熙宁九年进士第,授安州司理参军
累官显谟阁直学士,知延安府
政和初童贯宣抚陕西,行均粜法,上疏极陈其害,坐是贬永州团练副使,数月,复徽猷阁待制,除知兴仁府
政和五年春提举杭州洞霄宫
后以正奉大夫致仕。
宣和六年三月卒,年七十一,谥忠定
杨时钱忠定公墓志铭》(《龟山》卷三三),《宋史》卷三一七《钱惟演传》有附传。
王嵎南宋 ? — 11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2 【介绍】: 北海人,寓居吴兴字季夷
少与陆游同学而相善。
绍兴淳熙间名士。
有《北海》。
全宋诗
王嵎(?
~一一八二),字季夷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寓居吴兴
少与陆游交厚(《渭南文集》卷三九《孺人王氏墓表》),陆游《哭王季夷》诗(《剑南诗稿》卷一四)作于淳熙十年春,当卒于是年。
有《北海》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
姜特立南宋 1125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5—? 【介绍】: 处州丽水人字邦杰
以荫补承信郎
孝宗淳熙中,迁福建兵马副都监
擒海贼有功,除閤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
光宗即位,除知閤门事,恃恩纵恣,夺职。
复为浙东马步军副总管
宁宗时庆远军节度使。
工诗,意境超旷。
有《梅山稿》、《续稿》。
全宋诗
姜特立(一一二五~?
),字邦杰号南山老人丽水(今属浙江)人。
以父绶靖康中殉难恩,补承信郎,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
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献所为诗百篇,召试中书,时年六十。
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兼皇孙平阳王侍读
光宗即位,除知阁门事。
绍熙二年(一一九一),以擅权并和右相留正不洽,夺职奉祠
未几,除浙东马步都总管
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再奉祠,并赐节。
八十岁时尚存世。
姜特立以能诗称,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多有唱和。
有《山集》,已佚,传世有《梅山续稿》,系淳熙十一年后诗,亦有脱漏(《永乐大典》残本中引《梅山续稿》诗,有多首不见今本)。
事见集中有关诗篇,《宋史》卷四七○入《佞幸传》。
 姜特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清朱氏潜采堂抄本(简称朱本,藏上海图书馆)及《两宋名贤小集·山小稿》(简称小稿)。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特立既备数宫属,入则番直,出则应酬,无复灞桥风雪间思也。
时时作应用小诗,虽有惭大雅,譬如鸡肋,不忍弃也。
故录之,名曰《续稿》。
全宋文·卷四九六一
姜特立(一一二五——?
),字邦杰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人。
靖康中,父绶殉难,补承信郎
淳熙中,累迁福建路兵马副都监
赵汝愚荐,献诗百篇,除閤门舍人,得幸于太子
光宗即位,除知閤门事,恃恩无忌。
宁宗朝,拜庆远军节度使,卒。
特立本士人,颇能诗,著有《梅山诗稿》六卷、《续稿》十五卷。
今存《续稿》十八卷(中有后人增辑)。
见《宋史》卷四七○本传,及所作《甲辰春蒙恩召试时年六十》诗(《梅山续稿》卷一)。
释子琳
佛智裕公之堂。
得言外之旨。
故于讲演。
惟提大意。
揭纲宗。
不沾泥于名相。
使闻者恍然自得。
皆知道之在己。
不关文字。
而又不外文字也。
虽老禅宿德。
无不趋下风。
聆謦欬。
皆服其辩。
而厌其心。
大慧杲公醉心焉。
尝谓师曰。
时人秪知老侄有教。
径山却许老侄有禅。
同嗣佛果。
故称师为侄云
仍为师。
题其真曰。
悟得旋陀罗尼三昧。
于一切法得大自在。
舌端之上海波翻。
第一义谛无违背。
孝宗乾道元年春
召师问道。
上曰。
朕欲读经。
以何为要。
师曰。
金刚圆觉最为要道。
曰。
参禅如何。
师曰。
禅须自悟。
曰以何为功。
师曰。
澄寂身心。
久当自契。
上说。
一日谓门人曰。
吾为首座十八年。
日课莲经一部。
梦间尝见普贤。
住持以来。
无复梦见。
信知领徒损己。
其言有徵。
又半载。
书偈而化。
释心道南宋 1058 — 1129
全宋诗
释心道(一○五八~一一二九)俗姓徐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
常德府文殊寺
南岳下十五世,太平佛鉴慧勤禅师法嗣。
高宗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二。
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十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8—1129 【介绍】: 名或作正导
僧。
眉州丹棱人俗姓徐氏
年三十得度,至成都习唯识。
出游江淮,抵舒州太平参佛鉴得悟,命分座接纳。
开法天宁。
徽宗宣和初常德文殊寺
高宗建炎三年钟相义军所杀。
释心道眉州徐氏子也。
年三十得度。
成都习唯识。
自以为至。
同舍僧诘之曰。
三界惟心万法唯识。
今目前万象纵然。
心识安在。
茫然。
遂出关周流江淮
既抵舒州太平闻佛鉴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
至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
因大疑提撕既久。
一夕豁然。
即趋丈室拟叙所悟。
鉴见便闭却门。
曰。
和尚莫瞒某甲。
鉴曰。
十方无壁落。
何不入门来。
即拳破窗纸。
佛鉴即开门。
搊住云。
即以两手捧鉴头作口啐而出呈偈曰。
赵州有个柏树话。
禅客相传遍天下。
多是摘叶与寻枝。
不能直下根源会。
觉公说道无此语。
正是恶言当面骂。
禅人若具通方眼。
好向此中辨真假。
鉴然之。
襄守请开法天宁擢大别文殊。
宋宣和改元诏改僧为德士。
因上堂曰。
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
所以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
毗卢遮那顶戴宝冠。
为显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身披鹤氅。
且要俯顺时宜。
一人既尔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丛林。
喜得群仙聚会。
共酌迷仙酬同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
或说长生不死药。
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
棋布轩前妙著出神机之外。
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
秖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
道直饶羽化三清路。
终是轮回一幻身。
二年九月诏下复僧。
上堂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相颇相宜。
一年半内间思想大抵兴衰各有时。
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
教中明载无不委知。
较量年代正在于兹。
魔得其便惑乱正宗。
僧改俗形佛更名字
妄生邪解删削经文。
铙钹停音钵盂添足。
多般矫诈欺罔圣君。
赖我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
特赐宸章仍许僧尼重新披剃。
实谓寒灰再焰枯木重荣。
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
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
不审秖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
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个是两个。
良久曰秋风也解嫌狼藉。
吹尽当年教灰。
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
曰。
正法眼藏瞎驴灭。
临济何曾有此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
不信但看后三月
至闰三月有贼叛。
众请师南奔。
曰。
学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之有。
贼至。
曰。
速杀我以快汝心。
贼即举槊残之。
白乳上出。
贼骇引席覆之而去。
禅师讳心道
眉州丹棱徐氏子。
出家。
三十得度。
成都从师。
受唯识论。
研覃者十年。
自以为至。
一日同门者诘之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今目前森然。
心识安布。
师茫然不知所对。
尽弃所学去。
而之襄阳
依谷隐显禅师参扣者又十年。
亦自以为至。
周流江淮间。
舒州太平。
夜听佛鉴勤禅师小参举赵州话。
至觉铁觜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
大疑之。
又尽弃其所学。
专以禅寂为事。
一夕料理前语。
豁如梦觉。
亟趋丈室。
望而可之。
即分半座。
命以法施来者。
政和二年
襄阳游定夫以礼致师。
开法天宁万寿。
大别山
宣和初
鼎州文殊。
会有诏。
更释氏名。
上堂曰。
祖意西来事。
今朝特地新。
昔时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
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
两度受君恩。
所以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道即今是什么时节。
毗卢遮那顶戴花冠。
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身披鹤氅。
且要俯循时仪。
一人既尔。
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丛林。
喜得群仙。
聚会共酌。
迷仙酎同。
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
或说长生不死乐。
琴弹月下。
指端发太古之音。
棋布轩前。
妙著出神机之外。
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
且道不进不退又作么生。
直饶羽化三清路。
终是轮回一幻身。
越明年。
有旨复僧。
上堂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相颇相宜。
一年半内闲思想。
大抵兴衰各有时。
我佛预谶。
法当有难。
较量年代。
适在此时。
僧改俗形。
更名字
妄生邪解。
𠜂削教乘。
铙钹停音。
钵盂添足。
赖我皇帝陛下圣德钦明。
不忘佛嘱。
迩乃特颁明诏。
赐僧尼重新削发。
实谓寒灰再焰。
枯木重荣。
不离俗形而作僧形。
不出魔界而入佛界。
重鸣法鼓。
再整颓纲。
迷仙酎化为甘露琼浆。
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
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首擎拳。
今日和南问讯。
只改旧时相。
不改旧时人。
且道旧时人与今时人。
是一是二。
良久云。
春风也解嫌狼籍。
吹尽当年教灰。
师于偈颂。
尤为精粹。
衲子雅传之。
赵州勘婆因缘颂曰。
三月春光上国游。
祥云瑞气𤨏龙楼。
亲从宣德门前过。
更问行人觅汴州
疏山咸通已前法身因缘颂曰。
咸通已后咸通前。
法身向上法身边。
一对枯桩门外立。
千古万古摩青天。
法身该一切。
莫向净瓶边。
若不同床睡。
焉知被底穿。
建炎三年春
临济入灭嘱三圣正法眼因缘。
示其徒曰。
正法眼藏瞎驴灭。
临济何曾有是说。
今古时人皆忘传。
不信但看后三月
时逆贼钟相作难。
其徒欲奉师南奔者。
师曰。
学道所以了生死也。
何死之避。
以是春三月三日
遇害。
寿七十有二。
臈四十二。
塔于文殊之五髺峰。
师之接物机用。
得大自在。
虽老且病。
退处东堂。
有问者。
卧而与之言。
曾无勌色。
三坐场皆小刹。
老屋数楹。
仅芘风雨。
土炉纸帐。
四壁萧然。
处之裕如也。
其徒不过数十辈。
然皆一时祖室楝干者。
以故师之名称焯焯。
佛鉴克家子云。
眉州徐氏子也。
年三十得度。
成都习唯识自以为至。
同舍僧诘之曰。
三界惟心。
万法唯识。
今目前万象枞然。
心识安在。
茫然。
遂出关。
周流江淮
既抵舒州太平。
佛鉴夜参。
赵州柏树子话。
至觉铁嘴云。
先师无此语。
莫谤先师好。
因大疑。
提撕既久。
一旦豁然。
即趋丈室。
拟叙所悟。
鉴见便闭却门。
和尚莫瞒某甲。
鉴曰十方无壁落。
何不入门来。
即拳破窗纸。
佛鉴即开门搊住云。
即以两手棒鉴头。
作口啐而出。
呈偈曰。
赵州有个柏树话。
禅客相传遍天下。
多是摘叶与寻枝。
不能直下根源会。
觉公说道无此语。
正是恶言当面骂。
禅人若具通方眼。
好向此中辨真假。
鉴然之。
宋宣和改元
诏改僧为德士。
因开法天宁。
上堂曰。
祖意西来事。
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
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
两度受君恩。
所以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
毗卢遮那。
顶戴宝冠。
为显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
身披鹤氅。
且要俯顺时宜。
一人既尔。
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丛林。
喜得群仙聚会。
共酌迷仙酎。
同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
或说长生不死药。
琴弹月下。
指端发太古之音。
棋布轩前。
妙著出神机之外。
进一步。
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
却入九幽城中。
祇如不进不退一句。
又作么生
直饶羽化三清路。
终是轮回一幻身。
二年九月
诏下复僧。
上堂曰。
不挂田衣。
著羽衣。
老君形相颇相宜。
一年半内閒思想。
太抵兴衰。
各有时。
我佛如来预谶。
法之有难。
较量年代。
正在于兹。
魔得其便。
惑乱正宗。
僧改俗形。
更名字
妄生邪解。
删削经文。
铙钹停音。
钵盂添足。
多般矫诈。
赖我圣明。
不忘付嘱。
不废其教。
特赐宸章。
仍许僧尼重新披剃。
寔谓寒灰再𦦨。
枯木重荣。
迷仙酎。
变为甘露琼浆。
步虚词。
翻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
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首。
今日和南祇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
敢问大众。
旧时人。
是一个。
是两个。
良久曰。
秋风也解嫌狼藉。
吹尽当年教灰。
建炎三年春示众。
临济入灭。
嘱三圣因缘。
曰。
正法眼藏瞎驴灭。
临济何曾有此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
不信但看后三月
至闰三月有贼叛。
众请师南奔。
曰。
学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之有。
贼至道曰。
速杀我以快汝心。
贼即举槊残之。
白乳上出。
贼骇。
引席覆之而去。
正导
生徐氏
年三十得度。
成都习唯识。
自以为至。
同舍诘之曰。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今目前万象摐然。
心识安在。
师茫然不知对。
遂出关周流江淮
抵舒之太平。
闻佛凿夜参。
赵州柏树子话。
至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
因大疑。
提撕既久。
一夕豁然。
即趋丈室。
儗叙所悟。
鉴见来便闭门。
师曰。
和尚莫谩某甲。
鉴云。
十方无壁落。
何不入门来。
师以拳擉破窗纸。
鉴即开门。
搊住云。
师以两手捧鉴头。
作口啐而出。
遂呈偈。
鉴深然之。
每对客称赏。
命分座接纳。
襄守请开法天宁。
未几。
擢大别之文殊。
适宣和诏下。
改僧为德士。
师上堂曰。
祖意西来事。
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
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
两度受君恩。
所以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
毗卢遮𨚗。
顶戴宝冠。
为显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
身披鹤氅。
且要俛顺时宜。
一人既尔。
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
丛林喜得。
群仙聚会。
共酌迷仙酎。
同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
或说长生不死药。
琴弹月下。
指端发太古之音。
棋布轩前。
妙著出神机之外。
进一步。
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
却入九幽城中。
秪如不进不退一句。
又作么生
直饶羽化三清路。
终是轮回一幻身。
二年九月
复僧上堂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相颇相宜。
一年半内闲思想。
大底兴衰各有时。
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
教中明载无不委知。
较量年代正在于兹。
魔得其便。
惑乱正宗。
僧改俗形佛更名字
妄生邪解删削经文。
铙钹停音钵盂添足。
多般矫诈欺罔圣君。
赖我皇帝陛下圣德圣明。
不忘付嘱不废其教。
特赐宸章颁行天下。
仍许僧尼重新披削。
实谓寒灰再𦦨枯木重𦯕。
不离俗形而作僧形。
不出魔界而入佛界。
重鸣法鼓再整颓纲。
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
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
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首擎拳。
今日和南不审。
祇改旧时相。
不改旧时人。
敢问大众旧时人。
是一个是两个。
良久曰。
秋风也解嫌狼籍。
吹尽当年教灰。
建炎三年春
示众举临济入灭因缘。
师曰。
正法眼藏瞎驴灭。
临济何曾有是说。
今古之人皆妄传。
不信但看后三月
至闰三月
钟相叛于澧阳
贼势既盛。
弟子欲举师南奔。
师不可曰。
学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之。
有贼至。
师曰。
速见杀以快汝心。
贼举槊残之。
血皆白乳。
贼骇。
引席覆之而去。
张无垢
跋其法语曰。
夫爱生恶死人之常情。
惟至人悟其本不生。
虽生而无所爱。
达其未尝灭。
虽死而无所畏。
故能临死生祸患之际。
而不移其所守。
师其人乎。
以师道德节义。
足以教化丛林。
垂范后世。
师名正导
眉州丹棱人
禅师名心道
眉州人也。
生徐氏
性刚毅。
矜气节。
施德于人。
使人不知。
赴人之厄。
如救己溺。
然厌世法。
布衲芒鞋。
出入古招提。
意趣纯一。
苦行头陀也。
以三十岁出家。
自恨其晚。
习教参禅。
寒暑衣不解带。
遂为佛鉴勤禅师之长子。
襄守慕其节操。
请主天宁。
解包之日。
一拂临轩。
龙象不啻子来。
后迁常德文殊寺
宋道君皇帝。
宣和初
尚方术。
敕改僧为德士。
天下禅林刹竿易号。
一时我诸老宿皆结舌而遁。
道公祖镜英禅师受诏。
仍住太
仍住文殊
人讥之。
束发加冠。
升座曰。
祖意西来事。
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
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
两度受君恩。
所以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
毗卢遮那顶戴宝冠。
为显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身披鹤氅。
且要俯顺时宜。
一人既尔。
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丛林。
喜得群仙聚会。
共酌迷仙酎。
同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
或说长生不死药。
琴弹月下。
指端发太古之音。
棋布轩前。
妙著出神仙之外。
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
祇如不进不退一句。
又作么生
直饶羽化三清路。
终是轮回一幻身。
英公则恣笔注老子
进道君。
君嘉悦。
命颁藏流行。
乃赐冠佩坛诰。
人复讥二公为佞。
次年复僧。
道公升座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貌颇相宜。
一年半内閒思想。
大抵兴衰各有时。
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
教中明载。
无不委知。
较量年代。
正在于兹。
体得其便。
惑乱正宗。
僧改俗形。
更名字
妄生邪解。
删削经文。
铙钹停音。
钵盂添足。
多般矫诈。
欺罔圣君。
赖我皇帝陛下圣德圣明。
不忘付嘱。
不废其教。
特赐宸章。
颁行天下。
仍许僧尼重新披剃。
实谓寒灰再𦦨。
枯木重荣。
不离俗形而作僧形。
不出魔界而入佛界。
重鸣法鼓。
再整颓纲。
迷仙酬变为甘露琼浆。
步虚词番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
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手擎拳。
今日和南不审。
秖改旧时相。
不改旧时人。
敢问大众。
旧时人是一个两个。
良久曰。
秋风也解嫌狼藉。
吹尽当年教灰。
英公独不改服。
仍冠佩逍遥。
山居大梅。
人益讥之。
闻而叹曰。
梅老真不忝云门之裔也。
后果于南宋绍兴间
击鼓集众。
捐冠佩象简于地。
乃露顶披伽黎。
拈拄杖说妙法竟。
掷下拄杖。
敛目而逝(九峰韶。
为云门六世)道居文殊既久。
时南北烽燹竞发。
宇内丛社率苟简安众而已。
独不然。
有以翰墨随身。
常嗔诃之。
或问其故。
叹曰。
嗟乎取舍情存。
是非斗乱。
行未一尺。
说便一丈。
不足取信于天下。
使血气之属。
偷心不息者。
皆此辈也。
而握造化之柄。
能辞其责乎。
言讫潸然。
建炎三年春
示众曰。
正法眼藏瞎驴灭。
临济何曾有是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
不信但看后三月
至闰三月
钟相叛。
其徒请南避之。
叱曰。
学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哉。
贼至。
道端坐木榻。
若不知。
贼疑举槊残之。
血皆白乳。
贼众大骇。
引席覆之。
及靖火化。
颜不少异。
香烟如云。
门人慧方
闻道婴难。
则隐于潭州
不肯应世。
其继文殊席者。
思业也。
世为屠宰。
因戮猪忽彻心源。
弃刀走文殊呈偈曰。
昨日夜叉心。
今朝菩萨面。
菩萨与夜叉。
不隔一条线。
道公笑曰。
你正杀猪时。
见个甚么。
作鼓刀势。
公颔之。
赞曰。
戈矢播广长之音。
枭獍说殊胜之法。
处违常顺。
履险常安
道公得之矣。
公词华闳放。
望盖天下。
不许参徒驰骋翰墨。
盖亦三折股。
而知医者。
乃云。
学道所以了生死。
岂虚言哉。
又与大梅脱印同文。
所谓其利断金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心道眉州徐氏子也。
年三十得度,诣成都习《唯识》,了悟万有,證澈真如,以为佛法尽在是矣。
同舍僧诘之曰:“三界惟心,万法唯识。
今目前万象纷纭,心识安在?
茫然。
遂出游江淮间,既抵舒州太平,闻佛鉴,夜参,举“赵州柏树子”话,至觉铁嘴云“先师无此语,莫谤先师好”,因大疑,提撕既久,一夕豁然,即趋丈室,拟叙所,鉴见便闭门。
曰:“何事瞒人?
”鉴曰:“十方无壁落,何不入门来?
拳破纸窗,佛鉴即开门,搊住云:“
即以两手捧鉴头,作口啐而出,呈偈曰:“赵州有个柏树话,禅客相传遍天下。
多是摘叶与寻枝,不能直向根源会。
觉公说道无此语,正是恶言当面骂。
禅人若具通方眼,好向此中辨真假。
”鉴然之。
襄守请开法天宁,擢大别文殊。
宋宣和改元,诏改僧为德士,因上堂曰:“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
所以,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
毗卢遮那顶戴宝冠,为显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鹤氅,且要俯顺时宜。
一人既尔,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丛林,喜得群仙聚会,共酌迷仙酎,同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或说长生不死药。
琴弹月下,指端发太古之音,棋布轩前,妙著出神机之外。
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
秪如不进不退一句,又作么生?
:直饶羽化三清路,终是轮回一幻身。
二年九月,诏下复僧,上堂曰:“不挂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颇相宜。
一年半内闲 思想,大抵兴衰各有时。
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教中明载,无不委知。
较量年代,正在于兹,魔得其便,惑乱正宗,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删削经文,饶钹停音,钵盂添足,多般矫诈,欺罔圣君。
赖我圣明,不忘付嘱,不废其教,特赐宸章,仍许僧尼,重新披剃。
实谓寒灰再燄,枯木重荣。
迷仙酎变为甘露琼浆,步虚词翻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不审。
秪改旧时相,不改旧时人,敢问大众:旧时人,是一、是二?
”良久曰:“秋风也解嫌狼藉,吹尽当年教灰。
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入灭,嘱三圣因缘,乃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此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汝三月
至闰三月,有贼叛,众请避之,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避之有?
”贼至,曰:“速杀我,以快汝心。
”贼即举槊残之,白乳上出,贼骇,引席覆之而去。
刘允北宋 ? — 11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潮州海阳人字厚中
哲宗绍圣四年进士
初为循州户曹,改知程乡
岁旱,州督租如故,力争,得免。
权知化州,吴川盐户有蓄戎器而被定盗罪者,为辨其冤,全活五十余人。
后除新、循二州不赴,卒于家。
全宋诗
刘允(?
~一一二五),字厚中潮州海阳(今广东潮安)人。
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
初任循州户曹,改知程乡县,权知化州
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知循州,遽乞致仕。
七年春丁母忧感疾,于四月四日卒,传说身后为开元宫主。
事见《夷坚甲志》卷一四,清雍正海阳县志》卷七有传。
今录诗十二首。
全粤诗·卷二五
刘允(?
— 一一二五),字厚中
海阳(今潮州)人。
宋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初任循州户曹,改知程乡县,权知化州
后除新、循二州,皆不赴,致仕。
宋徽宗宣和七年卒。
有《刘厚中文集》,已佚。
郭春震纂修嘉靖二十六年潮州府志》卷七、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六有传。
诗十二首。
张励北宋
全宋诗
张励字深道长乐(今属福建)人(《吴礼部诗话》)。
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
哲宗绍圣间淮南两浙转运副使(《摛文堂集》卷四《朝散郎淮南运副张励两浙运副制》)。
徽宗崇宁中集贤殿修撰洪州清乾隆南昌府志》卷二一)。
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知福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
三年,移知广州建州
有诗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事见《淳熙三山》卷二二、二六。
全宋文·卷二五二六
张励字深道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
熙宁六年进士
哲宗时曾为淮南转运副使两浙转运副使
崇宁初朝散郎权发遣陕州军府政和二年朝请大夫福州次年春移知广州七年济南重和二年集贤殿修撰洪州
有诗集二十卷。
慕容彦逢朝散郎淮南运副张励两浙运副制》(《摛文堂集》卷四),《淳熙三山》卷二六,《宋史·艺文志》七,及其自撰诸文,并参《北宋经抚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