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处士祝君墓表建炎三年十月 宋 · 刘子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六○、《屏山集》卷九
惟我皇祖宣奉公以道术为东南儒宗,著录之士,悉皆名流。
君尝受业焉,盖挹学海之波澜,润词林之枝叶者也。
时皇考忠显公在膝下,与同研席者甚众,雅奇君,因定交焉。
君业成,游上庠
久之,会亲疾,慨然叹曰:「竭力为养,是亦孝也,何必三釜耶」?
拂衣而归。
自是克勤干蛊,祈寒燠暑,无巨细必亲,人以为难,君安而行之。
君天资孝友,遇人以诚,内和而外刚,士无贤否皆乐亲之,而有所惮。
或有缺行,惟恐闻于君,君闻而愧切之,必改也。
君隐耕馀数十稔,攻苦食淡,家赀遂丰,然于贫窭时亦赒贷,有足大者。
至于拓险径,造飞梁,稍便于人,倾橐不吝。
晚岁即游岸乡造别宇,幅巾杖藜,将终世焉。
俄以疾终,时建炎三年秋八月五日也。
君平生喜学,己虽不达,训子弟益勤,厚礼馆置名儒,故祝氏为学者,皆有师承,而子卣称最。
卣屡擢荐,翱翔国学,识者谓将大君门必自卣,则君犹不亡也。
君讳奕,字彦思姓祝氏信州铅山人
曾大父虞,大父仁霸,父世昌
初娶余氏,终娶周氏。
四子:曰中正、曰天与,皆早亡;
曰卣、曰卤。
一女,适进士傅衮。
孙男女八人。
君享年六十有七。
三年十月二十二日于邑之芭蕉坞,卣来请文。
某视君为丈人行,虽游宦契阔,犹及识君也,然安能窥君之所存哉!
宣奉公道术之奥,忠显公名德之重,而君从之游,且款密焉,是必有大过人者。
因考君行实,涕泣而表于其墓曰:呜呼!
君之贤可称也哉,又可悲也,犹幸其有以少慰也。
君之平生显然可知者,固可书也,书之,人故信之,其贤已可称而未尽也。
以君之未尽见于设施,骤而书之,无所考焉,人谁信之?
惧人之不信而不书,则君之所蕴,终无得而闻焉,此又可悲也。
古之士抱才埋没,而后世知其贤者,是或论其师友,或观其所以许与者,或迹其为之传记者,因得以信之也。
后之览斯文者,由是而求君之所蕴焉,则其贤可尽知,犹足少慰也。
呜呼,君之贤可称也哉,又可悲也,犹幸其有以少慰也夫!
八月五日顺义道中望阙一首时近万寿节四日 明 · 唐顺之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几时承遣出彤闱,寒暑俄惊节候非。
霜陨塞门犹葛屦,风凄朔野亦絺衣。
中秋诞圣金晶会,百里瞻天紫气围。
日与长安俱近处,莫陪鹓列转依依。
朝议大夫致仕赠光禄大夫黄公神道碑1175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九、《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二七、《永乐大典》卷七六五○、《蒐古汇编》卷六○、《闽中金石志》卷九、《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二五、《福建金石志》石九、光绪《重纂邵武府志》卷二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宣和之末,国家承平百有馀年,中外无事,乃有二三弄臣窃国大柄,建取燕云以召非常之变。
有识之士已私忧之,而众莫之觉也。
捷书日闻,官吏相庆,独信德府司录邵武黄公有忧色。
人问其故,公蹙然曰:「太平日久,军旅遽兴,廪无兼岁之储,不取于民,将何以济?
顾今岁荐饥,民死无数,况河北天下根本,又可重困之邪」?
闻者莫不笑之。
俄而河北盗贼果蜂起,信德城守屡危。
金虏乘之,遂不能支。
官吏相与匍匐拜降,唯恐居后,而公独奋然,誓死不屈。
虏既入城,放兵四出,有挺刃胁公以降者。
公顾左右,踣之而逸,变姓名匿里巷中,虏退乃出。
则先降者皆已抵罪,而宣抚使独奇公节,俾行府事。
公亦抚摩疮痍,期复按堵。
未几,以内禅转朝议大夫,则以资高,不当复屈佐郡而省罢以归矣。
靖康元年,还次京师,遭围城之变。
明年钦宗出幸虏营,虏遂以兵威胁城中拥张邦昌而立之。
一时公卿繇千百数,相顾俛首,唯唯听命。
公独感愤,义不辱身,即日移檄,致其事而去。
盖当是时,不约而去此者亦四十人,然不数日而公竟以病卒矣,二年二月丙子也。
呜呼!
祖宗百年礼义廉耻之化,其所以涵养斯人者可谓至深远矣。
夫以熙宁以来,群小相师,灭理穷欲,以逮于兹,适已六十年矣。
士大夫酣豢之馀,心志溃烂,不可收拾,宜其祸变危迫而皆不知以为忧,败衄迎降而皆不知以为耻,弃君叛父、奉贼称臣而皆不知以为辱也。
而犹复有如公等者出于其间,是虽人之秉彝不容泯灭,然而祖宗所以涵养斯人至深且远者,亦岂不于此而少见遗馀哉?
公卒时年始六十有三,夫人林氏携挈诸孤奉公之柩,崎岖兵火乱离之中,川陆五年,乃能达于故里。
绍兴乙丑之岁,然后始克葬焉。
而公之子永存寖以材能有闻于世,上闻其名,召以为尚书郎军器监,出为淮南转运副使,俾脩农战之业,以为北向之渐。
前后赠公至光禄大夫,而夫人自公时已封宜人,又以子贵,屡逢庆恩,得赐冠帔,累封至始兴郡太夫人
淳熙乙未八月五日,年九十七而薨。
又以郊恩,赠蕲春郡夫人
副使归自淮南,则使人以同郡徐君复之状来谓新安朱熹曰:「吾先君之德如是,而葬久未铭。
且先夫人率履持家,克享上寿,世鲜及之,亦当得附先君遗事,以垂后世。
子其图之」。
受书考之,具得光禄大夫蕲春夫人行事本末,叹息久之。
因论其大者如此,并记其州里世次阀阅。
讳中美字文昭,其先自潮入闽,居建之浦城,徙邵武,始别于建,遂为郡人焉。
曾大父梦臣、大父扃皆有隐行。
至公父蒙始举进士,后赠中奉大夫
中奉娶施氏,生公七年而卒,后赠令人。
中奉没时,公年甫冠,励志为学,而贫不能得书,常假于人以读。
率一再过而归之,则已成诵而不忘矣。
元祐九年进士第,调真定府左司理参军,知邢州平乡县,皆善其职。
以守正不阿忤上官,罢退久之,贫甚,不以为意。
亲友强起之,乃更调镇西军节度推官
邻极边,守武将,视法令僚属蔑如也。
公不为挠,事有不可,必庭辩之,守愧屈焉。
宣德郎,知浚州卫县
县民有被诬杀人者,公察其冤,纵之。
同列有害公者,谓公故出死罪,守疑之,公不恤也。
会河决,败数郡,诏诸令长各护丁夫疏凿堤障,县独不扰而集。
以功转奉议郎,除河北都转运司属官,北京留守辟以为真定府录事
是时河北连岁不登,民多相聚为盗,而郡守欢燕敖逸如平时。
公独忧之,每当集辄辞不与。
守问其故,公对以实,守默然不说。
于是乃移信德,而遂去以卒焉。
其为人坦易,不事边幅,而与人交必以诚。
当官不为赫赫之名,而于事细微无不谨。
旁郡有疑狱,部刺史多奏以属公,往往得其情。
乐施予,不问识否,人虽负之不悔,有求辄复周之。
在镇时,府丞陈绍夫死,公以俸钱遣其丧。
女兄寡居,迎养三十年,始终如一日。
故人有通贵者招致之,谢不往。
都转运使吕公颐浩及他使者多知其材,欲荐之,未果而竟没,论者惜之。
公初娶宛句刘氏,赠和义郡夫人
蕲春其继室也,延平人,赠少师积之女。
夫人浑厚静专,归黄公甚贫,处之自若。
晚虽丰泰,亦未尝改其度也。
事公之女兄如姑,公之没而归其丧,教其子务以忠言直节立其志,使卒为闻人,以大其家。
岁几满百,而神明不耗,起居不衰,又似有道者
家人百口,抚之一以慈爱而教告勉饬随之,未尝见其有严厉之色,而中外整整,莫敢越轨度,乡党传以为法。
公葬邵武县仁泽乡宝隆山之原,夫人葬永城黄溪保铜青山下,相距盖十里。
子男五人,曰端愿、端平,皆有俊才,丱角已与荐送,而皆早卒。
次端方,亦卒。
次永存,今为朝请大夫主管武夷山冲佑观
次永年,右儒林郎、知静江府理定县,亦先卒。
女五人,其婿宣德郎朱康年,保义郎朱郁,修职郎赵舜臣通直郎杜铎进士李先之也。
孙男十人,龟朋,儒林郎
格、钺、南卿、范、槱、勋、、钦、钧,皆未仕,而格、钺、钦亡矣。
孙女六人,其婿周敦书、李庬、李徽、将仕郎吴时万、上官圭、上官扬。
曾孙十七人,大正、大时、大椿、大全、大猷、大学、大昌大渊、大□、大声、大韶、大受、大严、大任、大用,馀未名。
女十四人,其婿任斗南林杞、李价,馀尚幼。
玄孙男六人,公震、公升、公显、公回、公焕、公章。
呜呼,是亦盛矣!
黄氏之昌阜于世也,其可量哉!
铭曰:
暨暨黄公,逢时之危。
迹随众兆,思属眇微。
之死弗污,以全其归。
温温夫人,克相其夫。
又诏其子,以成厥家。
寿考尊荣,百岁而徂。
宝隆之阿,黄溪之里,东西相望,两阙对起。
子孙盈前,曾玄满后。
尚有宠灵,不远来又。
新月八月五日 其一 乾隆己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二
一钩宛见生西宇,十日犹迟正满轮。
自是中秋胜常月,未中月便有精神。
新月八月五日 其二 乾隆己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二
汉边斜拂漾微明,借助龙沙景色清。
林外窥人浑似旧,谁能此际暂忘情。
新月八月五日 其三 乾隆己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二
虽寒不湿光盈手,未满将圆意逼人。
消得迟眠风露下,目穷西岭更逡巡。
新月八月五日 其四 乾隆己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二
烟火全无朗碛台,岩枝涧叶夜光皑。
绝尘佳景吟难尽,可惜诗人鲜到来。
读《封建论》,呈郭老 现当代 · 毛泽东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文王
【注释】:1973年8月5日
故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枢密使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吏部侍郎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一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赠太保中书令文康王公神道碑铭(并序景祐三年1035年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景祐元年秋八月壬戌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公薨于位,天子震悼。
翌日,临其丧,废朝三日。
以太保、中书令告其第,命鸿胪内侍通治丧事,赙物恤孤,卒用其加等。
礼官考行,谥曰文康
即以其年十月,葬河南府河南县洛苑乡魏封原,举二夫人祔焉。
公讳曙,字晦叔,其先太原人
始,王氏居太原,为著姓,其后有徙西河者。
公之先君,能传其世系之所从,实隋世文中子之弟绩之后。
绩号东皋子,东皋而下,间有儒者,然不大显,亦未尝去河汾。
经乱亡,其谱不复贯叙,故后世唯祖东皋子
至公始葬先君河南,今遂为河南人
曾祖杰,祖崇,生兵间,以义勇自许。
河东大将周德威闻其名,召补裨校。
德威后帅燕军,以战死。
失知己,功业不著,以寿终。
景纯,少客燕地,感家世儒者,不当用材武进
乃南游嵩洛,得左嵩谭用之者为之友,寖以文称。
太原,至境上,时刘氏方据其地,叹曰:「天下将定,以区区一方支天下兵,此危国也」。
遂不入,止上党,帅延致幕府
府罢,不复作吏,购四方书,或手抄之。
晚年,书数千卷。
端拱中,终京师
及公之贵,追荣三代,曾祖太傅,曾祖妣张氏韩国太夫人
太师,祖妣阎氏齐国太夫人
太师尚书令,妣祁氏鲁国太夫人
公少举进士淳化三年上第。
释褐河南府巩县主簿,再调定国军节度推官
咸平中,天子用古科目考方闻之士,工部尚书赵公昌言举公贤良方正,试入等,授著作佐郎,出知明州定海县
代还,为群牧判官,赐五品服,迁太常丞
受诏脩《传灯录》,判三司凭由勾簿司,考发开封贡士
坐失实,出监庐州茶税。
东封加恩,迁博士通判陈州
未至任,诏还,豫脩《册府元龟》,以工部员外郎龙图阁待制,赐三品服。
从祀汾阴,迁工部郎中,改右谏议大夫河北转运使
部吏受赇失举,劾罢,知寿州,改淮南运使
归朝,勾当三班院纠察在京刑狱权开封府事。
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开封府日保任掾吏犯法,降授左司郎中
寻复谏议大夫,召为给事中太子宾客
天禧三年,同知礼部贡举,所诎士或倡言被抑,无行者从而哗之,不复辨状,降为谏议大夫
俄复给事中同知通进银台司、门下封驳事,兼群牧使
四年,寇莱公被罪,坐姻累罢学士,知汝州
乾兴元年,犹以前坐责授郢州团练副使
天圣元年,起为光禄卿、知襄州
二年,再知汝州
四年,复给事中、知潞州
六年,迁工部侍郎,知河南府,移永兴军
七年,入为御史中丞理检使
七月,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明道元年六月,朝,入殿庐,未及对,以疾还第,即上章求解政事。
七月,授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知陕州
是冬改元推恩,迁吏部
二年夏,徙知河阳
,再知河南府
十一月被召,加检校太傅,充枢密使
明年七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未几疡发,下乎浸淫,以至大病,享年七十二。
公幼得先公所聚书,读之,至《周官》、《春秋》,尤极其义,故为文章,必本制度,临政长于断事
虽天性通悟,发为事业,迹其源流,盖有助焉。
景德中,天子尝命近臣修书,时杨文公在翰林,公止太常属丞,制以二公并命。
论者以材名等夷,非复爵位差降也
临益部日,会岁饥,众心颇摇。
公曰:「往时蜀扰,非有豪杰为倡先,特以攘寇不息,驱而合之,浸大耳。
今欲制其前,莫若禁盗」。
于是严盗法,犯者一切皆死。
出金谷募告者,又俾爪牙吏摘其囊橐画谋者,久必就拘,或示惨刑,人股栗,岁中遂无盗。
然用他法皆宽平,诖误多贷免。
尝有卒夜告其军将乱,公覆状,立辨其伪,斩之,军士皆感泣。
蜀旧以季春粜廪粟以济民,言利者增其直,公抗奏复旧,著为定制。
先是,礼部尚书张公咏再守成都人怀之,以为后无继者。
及公去,遂有「前张后王」之谚。
其临他郡,则因其俗而治之,施其术若无穷,然使人爱之,如蜀人为尤重。
狱讼无细大,必精意处之。
上党有杀人者,公察情非是,面讯其状。
其人以为不得真杀人者,已无免理,卒不自明。
僚吏亦言不足疑。
公密以物色,捕杀人者,得之,作《辨狱记》以戒理官
前在西部,有中人建议广旁陵屋居,僦之取利,以荐园寝。
公上言神道尚静,今亟有兴作,牟细利,为家人烦亵之荐,非所以奉祖宗意。
于时近倖方用土木取功赏,书奏,皆惮其守正。
中宪日,属玉清昭应宫灾,诏以卫卒及掌事者付台劾火起状。
太后临政,谓公曰:「此人火,非天灾,必戮守卫者」。
公上疏曰:「昔鲁桓、僖宫灾,孔子以为桓、僖亲尽,当毁者也。
辽东高庙及高园便殿灾,董仲舒曰:『高庙不当居辽东,高殿不当居陵旁』。
故天灾若语此宫所建非应经义,望以臣议下大臣,茍不合故典,请归田里」。
时议者或云宫当修复,大臣虽以财费不充沮之,未有斥言不当建者。
及公援据经典,辞颇切至,上及太后皆感悟,薄前守卫者罪,修宫议亦寝。
明道中,岁旱,公以成汤六事为言,且云:「今一岁四赦,则政不节,一事也,愿深以五事为戒」。
河阳,会遣使济渎祠醮,公上言岳渎山川自非时祀,请罢勿祀,以息扰下之弊。
公坐莱公,去京师十年,天下有宰相望,士大夫惜公且老,惧不克相,延企者久之。
及晚节登用,虽以东宫之旧,上雅意所属,然亦公议有在焉。
尝以人臣患不节俭,深自亏损,在京师居第隘甚,起居常一室,中厩唯二马,食无重肉,处之泰然,矫时之为也。
笃于朋友,乐周其急。
治家甚严,退居私庭,诸子甥侄,横经侍席间,命次子鼓瑟以自娱,终岁无丝竹之乐。
中营小园,归意甚决。
末年恩礼愈极,终不得谢,有志弗就,良足悲已。
初夫人石氏,平原郡
次夫人寇氏,冯翊郡
子二人:益恭,虞部员外郎,孝谨温厚,得其家法;
益柔,右赞善大夫,笃学好古,善自树立。
二孙:慎言光禄寺丞
慎行,太常寺太祝
女七人,适校书郎陈勘、将作监主簿赵士宗、殿中丞孙瑜殿直舜臣唐州推官尹宗济、光禄寺丞张宗简、将作监主簿陈安石
孙女四人,并幼。
公母弟映,试将作监主簿,早世。
有子二人:益谦,左侍禁
益冲,将作监丞
公所著文集四十卷,《两汉诏义》四十卷,《周书音训》十二卷,《唐书备问》三卷,《群牧故事》六卷,《庄子指归》三篇,《列子指归》一篇。
再使北虏,作《戴斗奉使录》二卷。
公既葬二年,虞部君泣谓某曰:「先君素慎密,在中书枢府,为上谋虑,虽子孙莫得闻,故嘉言密论,无一传者。
在任他官,多用章疏论事,命从子益冲书之,益冲密留其藁,今颇得存。
及诸行事,皆世所睹者,大惧失其传。
故吏,当次之,将刻石以示后世」。
洙不敢让,并以世系官阀总载之,系以铭云:
惟君御臣,勿贰勿疑,知之厥艰。
惟臣事君,曰进曰退,处之惟难。
畴其知之,公始庶士,旅于外庭。
乃列从官,乃宾东朝,惟先帝明。
逮今皇圣,信之有初,保之有终。
乃翊大政,乃冠内枢,惟皇之聪。
畴其处之,公在中岁,官尝下迁。
不勉而和,匪畏而虔,秉常以坚。
亦既在位,帝咨考成,时唯典刑。
靡逸自居,靡高自名,竭忠以诚。
知臣处身,匪厥艰难,惟圣逮贤。
公实全德,颂之刻之,以永其传(《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二,明抄本。)
在任他官:四库本作「其任外官」。
谢授太府卿1160年8月5日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五一、《汉滨集》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主计坤维,苟逭旷官之责;
升华月寺,忽惊增秩之荣。
更膺修举之褒,愈切叨尘之愧。
伏念臣早专儒学,初乏吏能,于财赋以何资,尤性资之所短。
矧当调饷,乃误使令。
宿重戍于三边,开新疆于两路。
转输粗给,皆朝廷申画之明;
凯捷屡腾,实将帅驱驰之力。
夫何绵薄,猥冒恩光。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仁孝独隆,德刑并举。
聪明睿智而不杀,伟略无前;
是非赏罚之已明,微劳必录。
故虽疏远,亦被甄收。
然臣衰病日侵,事功难彊。
投闲置散,已屡贡于忱诚;
治剧济烦,恐终辜于寄委。
愿回明鉴,俯照丹衷。
新授京朝官限五日朝辞不得妄求恩奖奏天圣四年八月十四日 北宋 · 王沿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宋会要辑稿》仪制九之一四(第二册第一九九四页)
京朝官授差遣多不即入辞,妄贡封章,希求恩奖。
中书门下检会旧条,京朝官受敕后不得更赴朝参,限五日朝辞,除程与限一月;
又承明殿奏事官不得妄陈劳绩,侥求章服恩泽,如违,委入内内侍省申奏。
今请下御史台,应新授京朝官并以条敕晓谕,违者弹纠闻奏。
成都记序 唐 · 卢求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四
蜀国自秦始通。秦遗蜀王五美女。
亦遣五丁迎之。到梓潼
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人览其尾不能得。
五人相助。大呼拽之。
山遂崩。五丁及秦女皆死。
惠王遂遣张仪司马错从石牛道。因封公子通国为蜀侯。
陈壮为相。置巴蜀郡
迁秦人万家实之。民始能秦言。
张若为太守。前时蜀土开明尚纳美女为妃。
武都山之精也。及死。
葬于城西北。遣五丁担其本山之土以为冢。
今有二石尚在。古老言五丁担云。
陈壮既为秦公子相数年。遂谋反。
秦公子。秦伐
封子恽为蜀侯
恽后母诬恽有罪。赐剑自杀。
人以其冤。因为立祠。
封子绾为蜀侯。后复疑绾反诛死。
自此但置守而已。后以李冰守。
始凿三江。引水以行舟楫。
岷山多梓柏大竹。坐致材木。
又溉水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
号为陆海。置绵洛二水。
用便溉灌。作石犀五。
以压毒蛟。命曰犀牛里。
后更为耕牛二。又作三石人立水中。
非常人也。与江神约曰。
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大凿岩崖。通沬水道。
江之龙大怒。乃持刀入水与龙斗。
龙死。遂无水害。
迄今蒙利。人称郫繁为膏腴
绵洛为浸沃。昭襄王时
又曰白虎为患。意廪君之魂也。
历四郡。伤千二百人。
王乃募能杀之者。邑万家。
金帛称是。巴夷朐忍廖中药何谢作白竹弩于高楼。
瞰而射之死。王嫌其夷人。
乃刻石复田。顷田不租。
十妻不算。伤人不论。
杀人不死。与之盟曰。
秦人犯夷。输黄龙一双。
夷人犯秦。偿清酒一钟。
其人安之。遂号曰武夷
其族又有濮賨賨。尤武勇。
渝水。夹水以居。
汉高祖前锋。陷阵善舞。
巴与蜀代为仇雠。尝封弟葭萌汉中
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
至汉高祖六年。始分置广汉郡
高后城𤏡道。开青衣
文帝末。以庐江文翁郡守
穿湔江口。溉田千七百顷。
文学。选吏子弟皆就学。
俊乂之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
还以教授。于是岷络之地。
学比齐鲁孝景帝嘉叹。
遣天下郡国皆立文学。自文翁始也。
文翁明天文灾异。后以博士徵。
侍中扬州刺史孝武帝置四郡都尉
俾立十八郭。于是郡县多城观矣。
又分牂牁益州。是为南益州
宣帝地节三年。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
盐铁官。自汉兴哀平
牧守仁贤。宣德立教。
英伟命代之士。其出如林。
玺书束帛。交驰于梁益之地矣。
虽鲁之洙泗。齐之稷下。
未足多也。且汉徵八士。
预其四。高帝蜀郡北鄙置广汉
武帝分南鄙为犍为。遂有三蜀之号。
王莽郡守为帅正。以蜀郡导江
公孙述为帅正。治临邛
僭号。后汉光武帝
还为蜀郡顺帝即位
复为益州。郡名依旧。
州治大城。郡治小城。
灵帝末。以刘焉为牧。
及卒。子璋为嗣。
建安十九年。璋迎汉左将军刘备至。
遂灭璋。称帝继汉。
号先主。治成都
魏末。司马昭平蜀
复为益州。晋受魏禅。
以州领郡。武帝末。
成都为国。封子颖为王
其后賨人李雄僭称王。晋穆帝永和初
桓温击灭之。复为蜀郡
谯纵反。安帝命朱龄石讨平之。
至梁分益州。更置南北二益州
武陵王纪刺史僭帝号。
领兵东下。为湘王所杀。
后魏废帝前二年。尉迟迥益州
总管。后举义旗不受代。
隋王坚所戮。隋开皇元年
总管。置行台。
蜀王修为西南道行台尚书令。三年。
复为总管大业元年
总管为州。又改州为郡。
唐武德元年。复为总管
三年。置行台。
改为益州。以太尉秦王益州道行台总管
又改为宋大都督府天后益州
置彭蜀汉二州。开元二年
始以齐景冑为剑南节度营田兼姚巂等州处置兵马使。自此始有节度使也。
八年。以李浚为使。
兵马使章仇兼琼山南西道采访使
其后或兼或否。亦无定制。
上元二年。始分为东西川。
广德二年。复合为一。
大历二年。又分为两川。
至今不改。天宝三载
复为大都督府。十四载。
元宗皇帝巡幸。车驾留五月
至德二年。改为成都府
置尹。比东西二京。
号南都。后复停。
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
以扬为首。盖声势也。
人物繁盛。悉皆土著。
江山之。罗锦之丽。
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
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
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
况赤府畿县。与秦洛并。
故非上将贤相。殊勋重德。
望实为人所归伏者。则不得居此。
况控带蛮落。阨戎限羌。
非文武宽猛。包罗法度之君子。
则不能得中庸。以是圣庭慎择。
尤难其任。使号有三。
节度观察安抚。先时南蛮六部
不相臣服。天子每有恩赏。
各颁一诏。呼六诏。
开元末节度使王昱受贿。
上奏合六为一。乃封大酋帅越国公蒙归义云南王
始独称南诏。至杨国忠遥领蜀郡太守采访使
遂扰边阃。希立功伐。
乃有泸南不利之变。贞元中
韦令公皋节帅。招复云南
背蕃归汉。十一月八日
置使安抚。兼统押西山八国近界羌蛮等使。
是为三使韦令公本以奇勋秉旄钺
思立边效。又在镇且岁久。
南诏为其用。拓地甚远。
公既卒。刘辟继公后。
以兵守险。为不顺。
诛死。家籍没。
京兆公节帅。酷易军政。
殊不以封域为念。戍卒罔代。
边蛮积忿。至太和三年十二月
蒙𥰭巅遂以兵剽掠至城下。杜公填门不敢与争。
监军使矫诏宣谕。蛮人遂退。
工巧散失。良民歼殄。
其耗半矣。列政补完。
尚不克称。大中六年四月
诏以丞相太原公有驱制羌戎之成绩。由邠宁节度司徒同平章事镇蜀。
蜀为奥壤。领州十四。
县七十一。户百万。
兵士五万。外疆接两蕃。
人性劲勇。易化以道。
难诬以智。公至。
以俭约帅之。以谨廉不伐临之。
以刑赏法制平治之。人欢且舞。
旦夕咏公之德矣。先是西蜀图经甚备。
朝野之士多寄声写录。主兹务者。
不胜其烦。遂尽削而潜焚之。
长吏至。即据显者集为一轴以献。
繇是百不书一。大中八年
户曹参军蔺宏宗甚好学。且目睹司徒相国之异绩。
愿付以传示于后。然不以文自任。
剪截疏长。言不略。
相国乃属于小子。令刊益之。
且曰。不以淹徐疾速。
归于流布。以为不朽之事。
求受命震怖。又不欲以图经为目。
乃搜访编简。目为成都记五卷。
经与图之附益。愿终宏宗之职。
庶以此为助也。大中九年八月五日叙。
吴监庙墓志铭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四六、《南轩集》卷四○、《南宋文范》卷六七、嘉庆《湖南通志》卷一八三
予自为儿童时即识吴君子通,胸中坦夷,善谈论,岂弟人也。
平时游公卿间,以忠信自将,一见即款熟,久不以荣悴改。
自予先公与丞相赵公当国,开督府,尝辟君莅军士之食及有疾病者。
逮予家居湘中,君还自北,即复来登门。
先君贬阳山阳山穷僻多疠气。
秦桧擅权,焰烈原火,忌疾特甚。
先公屏居阖关不与人相闻,虽向来故吏亦有莫敢以书至前者。
君独屡入岭求见,见必留久而后去,年岁间必复来。
太夫人在长沙,君来南,必待安问,复视先公饮食颜色宁健否,归以告。
君又与枢密公善,折公贬郴,君亦每道郴问劳款曲。
方憸人帅潭,网罗善类,搜抉细故以谂
君堂堂往来迁客间自若,不顾也,先公与折公皆作诗称道之。
其激义盖如此。
君讳芾,子通字也。
其先自武夷徙家湘潭
曾祖惟忠、祖仁信、父仲明,皆业儒。
君少而孝友,既孤,事母训弟,有闻于其乡。
母病瞽踰纪,君精意疗治,一日复明如初,人以为孝诚之感也。
京师,声誉籍籍缙绅间。
广西经略使吕源辟君自布衣补官为属,凡所以资源者甚至,其可知者,如料莫公晟有它意,欲消患未然,及并省平、观二州以宽支移之扰,力行法禁以革泉货出徼外之弊,广人称之。
曹成破,临贺馀党未去,君以檄疾驰入城,保其资粮数十万得无失。
使者议状其功,君力辞焉。
出岭调官,既入督府,复就版曹辟,为诸路回易总领司主管文字
已而从路公允迪南京,陷于虏,深自晦其能,亦屡以疑似坐狱,不为屈,竟得脱归。
请祠返故居,遂不复出仕矣。
君论事纚纚,听者忘倦。
练习典故法令,以至山川险易、财赋本末出入皆甚悉。
而又特精于医。
始君少时,父病濒死,而医无良,且玩视邀重利,君慨然阅《素问》、岐伯、卢、扁之书,久而得其妙。
视脉如洞见五脏,详察其所以然,而投之剂无不应,如甘蝇飞卫之射、郢人之运斤。
盖心悟神解,非庸医守纸上语者所能睥睨髣髴也,计所全活不可胜记。
京师时,士大夫私识其治法成书,相传以为异。
及归湘中,乡党尤赖之,人有持金帛报者,即谢不敢受。
家四壁立,处之澹然。
绍兴辛巳八月五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是岁是月祔于先茔,实衡山武阳乡
娶黄氏,先君卒;
再娶陈氏。
子以宗、林宗元宗
孙伯骐、伯熊、伯骥。
女长适奉议郎李茆,次适左迪功郎鼎州教授起宗,季适进士旷杨。
林宗屡来求予志。
予自念往在潇湘,君每登堂拜太夫人,予以䌽衣侍重亲。
俛仰十五年间,风木之悲,遂成永感,抚事追昔,痛如何言!
而于君之志有不得辞也。
又念予尝从先公旁闻君道虏事甚详,云人心厌虏,思念我宋不忘,见父老屏处聚语,有或至流涕者。
嗟乎,此非国家它日恢复之本邪?
近世士大夫计较利害强弱,畏虏如虎,曾不思天下莫强于义理,况祖宗德泽渗漉之深耶?
予因叙君事,忆君所尝道者,而喟然有发于斯言云。
铭曰:
嗟乎!
体魄藏于斯,魂气则无不之也。
咨尔子孙,岁时瞻省,以谨以护。
致飨于家以敬事,以无忝于嗣。
方景楫墓志铭1259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四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龙井之方,特盛于莆,景楫尤秀出其宗。
南渡初讳于宝者,以献遗书授初品官,曾王父也。
淳熙间讳秉白者,号草堂先生监司举孝廉,不果召,赠朝散大夫,王父也。
讳阜鸣者,以排律赋擅名天下,仕至朝散郎,赠朝议大夫,父也。
田恭人,生母田孺人
景楫十六魁江东漕荐,俄入太学
荐罹艰棘,免丧,以父遗泽调邕州法曹
未上,浙漕再荐,擢端平乙未第。
在邕秩满,辟循州州学教授
用考举改秩知福清县通判临安府,改通判汀州,居里需次。
宝祐五年八月二十日卒于寝,年六十,秩止承议郎
配蔡氏,继陈氏,皆封孺人
二男:曰隼,曰兴。
不幸兴先夭,开庆元年八月五日,葬景楫于尊贤里继善院之东者,陈孺人与隼也。
景楫初筮,谳议尽心,客授教育有法,邕、循士民至今称之。
福清号难治景楫谒郡,帅陈公垲迎劳曰:「君方子默子耶,诵《四维赋》不脱一字」。
遂为知己。
郡昔留米四千斛输县,廪寨卒外,馀佐经费,后俾输郡。
或谓县失米愈不可为,盍请复旧乎,景楫笑曰:人将为我规斛面也。
始至帑庾如洗,景楫不忍效世吏行霸政,逋常赋者、契监者亦不忍笞朴。
久之,民感恩信,相率乐输,更以治办称。
新县庠,创经史阁、先贤祠,以灯钱七百缗助养士。
有邑最而无奥主,仅得京倅。
辇毂众大之区,鱼龙变化之地,视同列或峨豸,或拥麾,未尝动色,或速化,或诡遇,颓然任真,然犹以风闻去。
荣辱得丧之际,终无片语见于颜面,杖屦自放于泉石鱼鸟间,人莫窥其际也。
余观世之造士不过二途,曰任子、曰进士而已。
景楫父之美子,以家世论,国舍虞彼不素定乎;
国之隽材,以科目论,号令文章不当仁乎!
彼材名不足望景楫万一者皆优为之,景楫宜为而不为,岂非命哉!
初,草堂公余王父友也,朝议公余先君子友也,余长景楫十馀岁,故朝议公以景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八。)
此下原尚有近千字,详文意乃述朱熹之孙朱鉴事迹,今剔出另立一篇,此文尾部(含铭文)之缺则更俟访求。
武康军节度使韩琦到阙生料口宣八月五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五
卿德著耆明,时膺材任。
祗趋召节,方及国门。
宜示颁宣,式彰眷遇。
苏丞相子容(一 皇祐四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五
某启:哀穷茍活,奄及仲秋,孤苦之心,何以自处?
昨急足还府,尝奉号疏,必达。
秋凉,寝味如何?
昨闻入京,今必归府。
某此幸幼贱如常。
相见未涯,向寒保爱。
因人奉此不次。
某再拜推官学士执事八月五日状。)
昨大祸仓卒,离南都来,不记料钱券历何在?
后来须缴纳省中,不知省中曾催否?
是王仲文手分,托与问之。
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西京留守司空侍中晏公神道碑铭1055年1月28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皇朝文鉴》卷一四六、《名臣碑传琬琰集》上卷三、《续文章正宗》卷三、《永乐大典》卷一八二○八、《文编》卷五八、《文章辨体汇选》卷六七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至和元年六月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临淄公以疾归于京师
八月,疾少间,入见。
天子曰:「噫!
旧学之臣也」。
乃留侍讲迩英閤,诏五日一朝前殿
明年正月,疾作,不能朝。
太医朝夕往视。
有司除道,将幸其家。
公叹曰:「吾无状,乃以疾病忧吾君」。
即驰奏曰:「臣疾少间,行愈矣」。
乃止。
其月丁亥,以公薨闻,天子震悼,亟临其丧,以不即视公为恨。
赠公司空侍中谥曰元献
有司请辍视朝一日,诏特辍二日。
其年三月癸酉,葬公于许州阳翟麦秀乡之北原。
既葬,赐其墓隧之碑首曰「旧学之碑」。
既又敕史臣修考次公事,具书于碑下。
臣修伏读国史,见真宗皇帝时天下无事,天子方推让功德,祠祀天地山川,讲礼乐以文颂声,而儒学文章俊贤伟异之人出。
公世家江西之临川
年始十四,一日起田里,进见天子,时方亲阅天下贡士,会廷中者千馀人,与夫宫臣卫官,拥列圜视。
公不动声气,操笔为文辞,立成以献。
天子嘉赏,赐同进士出身,遂登馆阁掌书命,以文章为天下所宗。
逮陛下养德东宫,先帝选用臣属,即以公遗陛下。
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馀年。
公既薨,而先帝之名臣与陛下东宫旧人,皆无在者,宜其褒宠优异,比公甘盘
臣修幸得执笔史官奉明诏,谨昧死上临淄公事,曰:公讳字同叔姓晏氏
其世次、晦显、徙迁不常。
自其高祖讳墉唐咸通中进士,卒官江西,始著籍于高安,其后三世不显。
曾祖讳延昌,又徙其籍于临川
祖讳郜,追封英国公
考讳固,追封秦国公
自曾祖已下,皆用公贵,累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中书令尚书令
曾祖妣张氏,陈国太夫人
祖妣傅氏,许国太夫人
妣吴氏,唐国太夫人
公生七岁,知学问,为文章,乡里号为神童
丞相张文节公安抚江西,得公以闻。
真宗召见,既赐出身,后二日,又召试诗、赋、论,公徐启曰:「臣尝私习此赋,不敢隐」。
真宗益嗟异之,因试以他题。
以为秘书省正字,置之秘阁,使得悉读秘书,命故仆射陈文僖公视其学。
明年,献其所为文,召试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
封祀太山,推恩,迁光禄寺丞,数月,充集贤校理
明年,迁著作佐郎
丁父忧,去官。
已而真宗思之,即其家起复,命淮南发运使具舟送之京师,从祀太清宫赐绯衣银鱼,同判太常礼院
丁母忧,求去官服丧,不许。
今天子始封升王,公以选为府记室参军,再迁左正言直史馆
今天子为皇太子,以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赐金紫,知制诰判集贤院,迁翰林学士,充景灵宫判官太子左庶子,兼判太常寺、知礼仪院
公既以道德文章佐佑东宫真宗每所咨访,多以方寸小纸细书问之,由是参与机密,凡所对,必以其藁进,示不泄。
其后悉阅真宗閤中遗书,得公所进藁,类为八十卷,藏之禁中,人莫之见也。
初,真宗遗诏:章献明肃太后权听军国事。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公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
乾兴元年,拜右谏议大夫侍读学士,迁给事中景灵宫副使,判吏部流内铨,以《易》侍讲崇政殿
礼部侍郎知审官院,为枢密副使,迁刑部侍郎
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由是忤太后旨,坐以笏击其仆、误折其齿罢。
留守南京,大兴学校,以教诸生
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公始。
召拜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知天圣八年礼部贡举。
明年,为三司使,复为枢密副使,未拜,改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
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公,公以《周官》后服对。
太后崩,大臣执政者皆罢,公为礼部尚书、知亳州,徙知陈州,迁刑部尚书
复召为御史中丞,又为三司使知枢密院事,拜枢密使,再加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庆历三年三月,遂以刑部尚书居相位,充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自公复召用,而赵元昊反,师出陕西,天下弊于兵。
公数建利害,请罢监军,无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制财用为出入之要,皆有法。
天子悉为施行,自宫禁先,以率天下,而财赋之职悉归有司,卒能以谋臣元昊,使听约束,乃还其王号。
公为人刚简,遇人必以诚,虽处富贵如寒士,樽酒相对,欢如也。
得一善,称之如己出,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等,皆出其门。
及为相,益务进贤材。
当公居相府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天子既厌西兵,闵天下困弊,奋然有意,遂欲因群材以更治,数诏大臣条天下事。
方施行,而小人、权倖皆不便。
明年秋,会公以事罢,而仲淹等相次亦皆去,事遂已。
公既罢,以工部尚书颍州,徙知陈州,又徙许州,三迁户部尚书,拜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充一路都部署安抚使
徙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累进阶至开府仪同三司,勋上柱国,爵临淄公食邑万二千户,三千七百户
公享年六十有五。
自少笃学,至其病亟,犹手不释卷。
有文集二百四十卷。
尝奉敕修《上训》及《真宗实录》,又集类古今文章,为《集选》二百卷。
其为政敏,而务以简便其民。
其于家严,子弟之见有时,事寡姊孝谨,未尝为子弟求恩泽。
其在陈州,上问宰相曰:「晏某居外,未尝有所请,其亦有所欲邪」?
宰相以告公。
公自为表,问起居而已。
故其薨也,天子尤哀悼之,赐予加等,以其子承裕为崇文院检讨,孙及甥之未官者九人,皆命以官。
公初娶李氏,工部侍郎虚己之女;
次孟氏,屯田员外郎虚舟之女,封钜鹿郡夫人
次王氏,太师尚书令超之女,封荣国夫人
子八人:长曰居厚,大理评事,早卒;
次承裕,尚书屯田员外郎
宣礼赞善大夫
崇让著作佐郎
明远、祗德,皆大理评事
几道传正,皆太常寺太祝
女六人,长适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富弼,次适礼部侍郎三司使杨察,其四尚幼。
孙十有二人。
公既乐善而称为知人,士之显于朝者,多公所荐达,至择其女之所从,又得二人者如此,可谓贤也已。
铭曰:
有姜之裔,齐为晏氏。
齐在春秋,晏显诸侯。
《传》载桓子,婴称于丘。
其后无闻,不亡仅存。
有炜自公,厥声以振。
公之显声,实相天子。
天子曰噫,予考真宗,唯多名臣,以盛隆。
汝初事我,王官东宫
以暨相予,始卒一躬。
辅我以德,有劳于邦。
公疾在外,来归自洛。
天子曰留,汝予旧学
凡今在庭,莫如汝旧。
孰以畀予?
唯予圣考。
今既亡矣,孰为予老?
何以赠之,司空侍中
礼则有加,予思何穷!
有篆其文,在其碑首。
天子之褒,史臣有诏。
铭以述之,永昭厥后。
鳌峰者国史院庭中石名也伯宁御史为仆言自其先公时与诸老名胜赋诗者盖数百篇今玉堂无本而御史家具有之且曰峰所托差低盍稍崇其址乃八月五日既克如命因赋此以报且请录示旧诗补故事以传云 元 · 虞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视草堂前石一拳,何人移置自何年?
久怜翠色连重地,故拔孤根近九天。
俯仰百年承雨露,等閒千尺接云烟。
故家御史遗书在,为录鳌峰旧赋篇。
执政论大计书嘉祐元年八月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九
八月五日,镇再拜上书昭文相公史馆相公集贤相公、参政侍郎诸公:镇前后六奏宗庙社稷安危大计,而两奏亲纳中书,历月逾时,寂然不见有所猷为,此镇任言之责,不可以不待罪也。
古人之三谏而不从则去之,今镇已六谏矣。
古之人仕鲁而不合则去之齐,仕而不合则去而之卫、之晋,惟其意之所之。
今天下一统,镇去而何所之乎?
惟有待罪而已。
相公又教以不可效干名希进之人,镇退而切自惟念,不敢奉教,而决然为之者,义当死朝廷之刑,不可死乱兵之下。
此方是镇择死之时,尚安暇顾干名希进之嫌而不为去就之决哉!
夫事有缓而不可急为者,亦有急而不可缓为者。
当缓而急,当急而缓,其为患均。
天之见变亦然,流星与彗之变是也。
今彗之变当急,而朝廷尚欲缓之,此镇所以宁死于朝廷之刑。
伏望诸公携镇书言于上前,速定大计;
如其不然,即赐镇之死,放镇归田,解镇之职,而置散外,皆诸公之赐也。
事迫语切,伏惟裁之。
相见欢 见月闻笛八月五夜 南宋 · 李处全
 押先韵
新凉襟袂冷然。
乍晴天。
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

云散尽,秋空碧,玉钩悬。
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