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宗礼南宋 1203 — 1271
虞帝庙 南宋 · 陈宗礼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南国熏风入帝歌,至今遗庙只嵯峨。
一天晓色怀明哲,四野春光想太和。
存古尚瞻虞衮冕,抚时几换禹山河。
海滨乐可忘天下,解写灵明是老轲。
彭雅林游翠即席求和 南宋 · 陈宗礼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往事镌镵一梦同,游人聊此可从容。
神仙已逝境犹在,洞府虽深户不封。
阅遍古今云木老,洗空尘土石泉舂。
此怀清白堪超世,何必星精特地逢。
晓行 南宋 · 陈宗礼
五言绝句 押遇韵
披衣起遐征,微茫认前路。
哀鸿天际云,残月水边树(以上元刘埙《隐居通议》卷九)
玉岩 其一 南宋 · 陈宗礼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山蹊屈曲石玲珑,今古游人兴不穷。
一一圆明人不识,却寻石□任中通。
其二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翠屏青紫互高低,清净仙人薜荔
正好观心坐岩下,忘归却是不忘归(以上元陈世隆《宋诗拾遗》卷二三)
石仙观 南宋 · 陈宗礼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千丈飞崖倚半空,火云时节此清风。
身闲一日俱仙思,何用藏形古木中(清郑釴康熙南丰县志》卷一一)
山行 南宋 · 陈宗礼
 押词韵第三部
川原绿已张,春去今何在。
深树涵幽姿,微云弄晴态。
禽声互酬应,林霏閒明晦。
渐远人迹稀,清音自虚籁。
晚出 南宋 · 陈宗礼
 押词韵第八部
落日山气清,归禽噪林杪。
意行忘远近,吟过深烟表。
㶁㶁水萦田,幽幽云反峤。
忽闻邻寺钟,沿途发长啸。
澹山岩 南宋 · 陈宗礼
永州澹岩天下稀,山灵妙斲涪翁知。
蹲猊翔凤献颖异,中有仙佛来娱嬉。
我生骨相□冰雪,心境相□生怿悦。
缘轻自笑来已迟,犹见岩前古时月(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三五)
紫霄观 南宋 · 陈宗礼
 押词韵第三部
平陂复峻坂,曲折劳攀跻。
中道忽孤绝,恍然遇安期。
授以度世术,呼吸随风飞。
长跪受隐文,三复叹且疑。
变化岂不神,勾谲莫予期。
回鞭指故山,从此问所归(《江西诗徵》卷二○)
南宋 · 陈宗礼
 押阳韵
山川半为蛮烟累,人物(《困学纪闻》卷一八引作姓字)多因谪籍香(《隐居通议》卷九 《隐居通议》:吴丞相潜贾师宪所忌,贬之循州。公行部过循,与吴赓和云云。虞虙并讦其诗,师宪怒,为取旨镌其官,责居永州。)
怀皋赋 南宋 · 陈宗礼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隐居通议》卷四、乾隆《建昌府志》卷七○
次兄自号九皋,中寿而殁,作《怀皋赋》哀之。
有蹁跹兮羽族之仙,戛长鸣兮闻予九天。
恍形景之莫睹兮其去无边,杳云气之茫茫兮予衷怛然。
忆追随于林野兮,真意之缠绵。
何倏忽以睽违兮,悄馀音之弗传。
眇眇兮辽海,战鱼龙兮骈百怪。
想翱翔兮周观乎远大,顾山涧之泠泠兮,尚旧游之如在。
胡不归来兮?
使我心痗。
倚云霄兮蓬莱之峰,蹡环佩兮群仙与同。
顾瞻下土兮厌埃尘之溟濛,怅已忘兮前冈之
胡不下游兮,旧侣之与从。
萧飒兮飙鸣,乘秋清兮上青冥。
中扃耿耿兮梦难成,安得反魂之香兮,挹气貌之亭亭。
皎中夜兮兔景,杳何方兮栖处冷。
弱翎绕于枯柯兮,坠寒叶于金井
安得故人之与偕兮,使顽疴之苏醒。
呜呼噫嘻!
头戢戢兮皆兄弟,曷不旁交而远契。
数奇偶兮异短长,焉用泥远而追亡。
恻予怀兮轸厥初,形气交值兮乐同涂。
食息相待兮行止相需,二体之尔我兮,一气之敛舒。
倏风烟之灭没兮,远野马于中区
彼悠悠以忘反兮,此悄悄兮靡居。
虽然,万缘聚而必散,一气运而无穷。
往来离合,悲欢华悴,虽百千万亿变,罔可底止,未始离乎一域之中。
走胡走越,何见而异;
宜兄宜弟,匪私而同。
嗟逝水之洋洋兮,远莫可追;
扁舟大海兮,岂曰无期。
寂寂之与赫赫兮,共乘此化机。
睨而视之若远兮,焉不知朝莫之与随。
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无不在兮岂予违。
涤灵襟兮寄声诗,若畴昔兮光无涯。
言政事疏 南宋 · 陈宗礼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宋史》卷四二一《陈宗礼传》、《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四、《续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七、《宋史纪事本末》卷九七
愿为宗社大计,毋但为仓廪府库之小计;
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畹之心;
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
愿四通八达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径类引贪浊。
请禁绝过度供张事奏咸淳二年 南宋 · 陈宗礼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钱塘遗事》卷五、《续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九、《续资治通鉴》卷一七九
内侍用心,非借排当以规羡馀,则假秩筵以奉殷勤。
不知聚几州汗血之劳,而供一夕笙歌之费。
立国以天命人心为本奏咸淳六年 南宋 · 陈宗礼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宋史》卷四二一《陈宗礼传》、《续资治通鉴》卷一七九
国所以立,曰天命、人心。
因其警而加敬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
因其未坠而加绥定,人心未尝不可回也。
宾退录序宝祐五年十二月 南宋 · 陈宗礼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宾退录》卷首
何代无文人,何代无佳公子,兼之为难。
以为善称,以好礼乐著,固汉宗室之瑞也。
然求其大篇短章,见知四明狂客,纳交东京才子,宜至唐然后盛。
至于行藏出处之际,或得或失,则盛之中又有可恨者焉。
惟吾宋德麟,生华屋而身寒士,心明气肃,文艺亦称,金枝玉叶中,一人而已。
余生晚,不可得而见之矣。
及得大梁赵君《宾退录》,见其包罗今古,抉隐发微,有耆儒硕生所未及,然后知公族未尝无人;
特惜不得升堂叩击,以闻所未闻尔。
及而又见《甲午存稿》,亦君所吟赋,主以义理之精微,而铸辞以发之。
古律清润闲远,不作时世妆,长短句亦不效《花间》靡丽之光。
如「花似于人曾识面,鸟如对客自呼名」,「寒雁挟风过古木,环带雨集荒园」,随物写形,若留情于物外者。
然「达人澄此心,肯为万法起?
眼看声色尘,不直一杯水」,则反求诸内,有为之主者矣。
盖公之学,每以为己先之,故发为文词,舍喧而就寂,脱华而就实。
东坡先生德麟赋《秋阳》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
恐其锢于富贵,不知田野之勤约也。
今观公之诗曰:「粲粲香粳雪不如,新菘况复满杯盂,侯门肉食纷纷是,有此清奇风味无」?
使坡仙见之,当曰:「公子真知秋阳矣」。
余分符章贡,君之子孟适来为宰。
余尝荐之于朝曰:「有儒生廉谨之风,无公子贵骄之习」。
盖纪实也。
一日出示二画,又以《甲午存稿》请为之序。
翻阅之久,又知宰之所以为宰者,有所自传也。
因不复辞,遂书所见以与之。
君讳与时,字德行,尝从慈湖先生问学。
宝祐五年臈月朔千峰陈宗礼书于崆峒小院。
将军度羌虏何如论 南宋 · 陈宗礼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论学绳尺》卷六
论曰:讲论羌人之强弱,英主所以默寓其观人之术也。
夫羌人以小丑而犯中国,剪而去之可也,而英明之主咨谋审顾,若有不敢以轻进焉者,是固持重不亟之意也,而其深意亦岂止于持重不亟而已哉。
盖人之勇怯未易知也,而名遂身老之人,时移志改者常众,尤不可以平日之意向测识之也。
于其未可测识之中,而吾欲以察其所志,苟事事而较之,屑屑而试之,甚非尊礼老臣之意也。
孰若询之以量敌制胜之谋,而随察其处事应变之略。
一商榷之际,岂唯可以度虏而已。
因其所度,而吾将帅之可倚与否尽在是矣。
汉宣帝岂不知虏势非吾中国之敌哉,而羌虏何如,必欲充国度焉而后从。
非徒度羌虏也,盖意充国之老而因以觇之尔。
所度在彼,所以度者在此。
吁,古今孰有能明宣之深意者哉!
将军度羌虏何如,请申宣帝遣问之旨。
甚哉帝王之问,未有能窥英主之阃奥也。
昔汉楚方争,高帝之咨韩信曰:「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武帝将有事于匈奴,亦以攻之何如为公卿问焉。
世率谓咨谋度,审而后发。
汉世人主大抵然耳。
抑不思二帝之问若同,而二帝之所以问者则不同也。
武帝志驰于沙漠之北,卫青、去病之徒,久已在揣摩之列。
何如之诏,特欲知兵事之可否、往战之成败云尔。
高帝之于韩信,则异于是焉。
擢之道亡之中,邈无相知之素。
计策之求,是觇也,非虑楚也。
然则宣帝羌虏何如之问,吾不知为高帝之问耶,抑亦武帝之问耶?
如以为武帝之问,则先零之小丑异乎匈奴之张皇,不必为是赘也。
意者韩信方来,而高帝以何以教我试之;
充国已老,而宣帝以羌虏何如觇之,其机一而已矣。
盖汉之视匈奴不过汉之一大县,先零之于汉,其为县也小矣。
螳螂怒臂,一蹙可毙,是不必度也。
用兵先计而后战,在充国已非一日之故,善兵之誉,犬羊至为之震惊焉。
隐然敌国,何向不济,是又不必度也。
于不必度之中,而有不容不度者,特未知充国晚节之规模何如耳。
人之常情,固有勇锐于少年,而昏荒于耄老者矣。
亦有涵养于血气方刚之时,而精明于更事既久之日者矣。
充国以七十馀老,锐然金城之往,其耄而轻敌耶,抑老而益壮耶?
是未可知也。
于是时以为冒然轻遣,固恐有石碏无能为矣之患;
苟切切然诘其勇怯进退之迹,又非所施于元老旧臣也,又非吾所以推毂授钺之礼也。
孰若就以羌虏之势使之度之?
其或矜智负勇,为灭此朝食之计欤,是既老而轻不可将也。
其或畏劳忧患,为师老财费之画欤,是既老而怯,亦不可将也。
量彼量己,乃善为谋,不阻不迫,庶几善胜。
吾是以知何如之问,宣帝虽以度羌虏也,亦将以度充国也。
自宣充国以必度,而充国且踌躇,不轻于隃度,于此然后知充国临事不苟,为谋必臧。
西羌之举,始决然不属之他人矣。
而不察宣帝之微意者,且曰:「量敌而进,虑胜而会」。
之发问,亦惟欲度虏势之强弱,以为吾出师多寡之决尔,外此非其所度也。
吁,之所度,果止于羌虏,何为卒听充国之不度,而遽委之一往哉。
之潜测密察,有出于言意之外者矣。
异时五溪之乱,马援以六十馀岁之老毅然请行,固光武之所未许也。
一试之馀,踞鞍矍铄,然后而遣之。
其视宣帝之委寄充国,殆无以异也。
然试而后见,几于素不相知者之为。
也顾盼以示可用,殊异乎老成严重之体。
曾不若宣帝度虏一问,辞婉意切。
上无校试之勤,下无自试之轻。
论至于此,益知宣帝观人之术,盖过人远甚。
光武不能以造此,而况他人乎。
故尝为之说曰:果哉,宣帝综核名寔之主也。
老将之遣审而后行,屯田之奏议而后定,即其后日议论再三之举,不肯轻是充国之说,则始者羌虏何如之问,其意所主决有在矣。
或曰:方叔元老,克壮其猷,宣王不如是之琐琐也。
独不思任贤使能,岂泛然无所审订者能之。
吁,此宣帝所以侔德周宣也。
谨论。
南丰先贤祠记宝祐四年正月 南宋 · 陈宗礼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六、正德《建昌府志》卷一○、《南宋文录录》卷一二、《曾文定公年谱》卷一
文章非小技也,三代而下,惟汉近古,唐惟昌黎能复古,继是敝矣。
宋以文治一兴,涤凡革腐,几与三代同风,而士以文名者称之。
嘉祐中欧阳文忠公以古道倡,南丰之曾、眉山之苏,胥起而应。
眉山父子兄弟稽千载治乱成败得失之变,参以当世之务,机圆而通,辞畅而警,立言之有补于世美矣。
然求其渊源圣贤,表里经术,未有若吾南丰先生之醇乎醇者也。
先生初登文忠公之门,其说曰:「明圣人之心于百世之上」。
又曰:「趋理不避荣辱利害,相与争先王之教于衰灭之中」。
先生之学,非角声名竞利禄之学矣。
韩子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故溢而为文辞,严毅正大,不诡不回,援孔孟之是,断战国策士之,举典谟之得,正司马迁以下诸史之失,如针指南,如药伐病,言语之工云乎哉!
眉山父子兄弟,文之奇;
南丰先生,文之正。
奇者如天马,如云龙,恍忽变态;
而正者金之精、玉之良,凡物莫能加也。
帛之暖、之饱,不可一日而无,人莫知其功也。
以斯文明斯道,淑斯人,古所谓乡先生者正如是,没则祭于社,礼也,而由元丰迄今二百年,尚旷兹典。
岁在甲寅,杨君瑱来守旴,访求文物之遗,慨然掇郡帑之馀,下属邑选委富而才者度地建祠,以慰是邦士君子之思。
于邑之西隅,刬草取旷,刊突就平,为堂其中而置像焉,翼以两庑,前有门以谨阖辟,后有堂以处衣冠之来聚者。
经始于乙卯之夏至丙辰之春落成,于是人无远近,皆知斯文愈久愈光,而喜斯道有属也。
观像思人,䌷文见道,必有进不自已者,岂但为观美哉。
予尝窃禄中秘,遇当陛对,尝述先生之文之道,请赐谥立祠以光往哲,以范后学。
朝廷既以文定易名,贤太守又为祀以从众欲。
予适需次与观规画,郡邑之士请书其本末,遂不敢辞。
初宣力助费者谭梦麟偕其子日新,续之者罗仲固,协谋营度者邑士徐谊、张有闻、严高时。
宝祐四年正月望日记。
南安军司理濂溪先生祠堂咸淳三年 南宋 · 陈宗礼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濂溪志》卷四、《周元公集》卷六
濂溪先生周元公之祠堂,无处不有,发挥道统之传而为之纪述者,简编亦既富矣。
惟南安秋官厅,实先生涖官之所,有甘棠遗爱存焉。
河南二程夫子遵父之命,执经问道于斯,得舞雩咏归之趣,至今犹可想见。
于是焉为之祠,尤非他处汎汎焉遥敬之比。
先是,设像于官廨之门外也,已不足以揭虔,岁久廨圮,祠事荒凉。
咸淳三年,赵君孟适来守是邦,因地怀人,钦崇惟谨。
乃先革旧厅而新之,奉先生像于廨之左,昔之颓垣败屋,转而大楹杰栋,过者起敬,善类忻跃,乃走千里请为文以记之。
窃惟官有冗暇,事有精粗,世变歧而二之,然有道君子,不以此加轩轾也。
理官以明刑为职,自谓较出入于爰书,比轻重于法律,而性命道德之学为无预焉。
间有置心冲漠,游意太虚者,则又于察词稽貌而深鄙之,曰:「是尘俗也,是吏职也,吾何屑于是」!
濂溪先生光风霁月之标,来任典狱防民之事,既不土苴厥职,暇则与其徒讲求天地万物混而辟、一而万之理,以脉络乎圣贤千载之传,岂不体用并该,本末具举也乎!
远稽正范,固未易一一推,然庭前之草,生意我同;
水中之莲,净植我似。
既无一物非我,则居官之际,岂肯以人命轻用国法,又岂肯上下其手以奉长官喜怒。
居是官也,礼是祠也,必尽心焉,以广天地好生之大德,则往哲之风可绍,而贤太守所为兴起坠典,不为无益矣。
援笔而书,何敢不肃。
初鸠工于四月辛未,告成于七月庚戌,为费钱十万。
时咸淳三年
六祖大鉴禅师殿记咸淳五年十一月 南宋 · 陈宗礼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九、金石苑、《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二一
大鉴禅师显迹于唐,至我益昌
光孝寺菩提树是师落发处,风幡堂是师说法处,遗迹如在,故释子因为祖师殿,以妥厥灵。
岁久蠹生,重以郁攸为变,遂成荒趾。
岁在己巳,住持僧祖中重新起造,既成而请记于余。
余因谓:禅师以四句偈传衣,正以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今为之殿宇而加像设焉,得无惹尘埃乎?
师又谓心不着法,道即通流,心若着法,乃成自缚。
晨香夕灯之奉为着法乎?
为不着法乎?
请者未有以对。
余语之曰:道无古今,佛无去来,谓师为存而不没乎,自唐迄今几七百年,世界如寒暑迁,人生如花叶换,逝水何可挽也。
谓师为没而不存乎,庭前之木干换根存,堂中之僧貌殊性一。
群瞻列跪,何见而恭敬;
口诵心惟,何慕而归依。
饮水知源,自觉自悟,师岂远乎哉!
番禺大都会也,禅师大道场也,地大则众杂而俗厖,道大则教行而类应。
师初出远游,而终返于是,岂无说邪?
以寂照法,解炎氛毒。
然则僧家为殿以崇之,吾握笔为汝记之,皆善缘也。
咸淳五年十一月初七日华文阁直学士通奉大夫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马步都总管、兼知广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陈宗礼记。
朝散大夫提举广南东路常平义仓茶盐公事、兼权运判冷应澄题盖。
宣教郎、知广州南海县主管劝农公事、兼弓手寨兵军正王应麟书。
建安陈士可刻。
按:光绪《广州府志》卷一○二,光绪五年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