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罗点南宋 1150 — 1194
龙岩寺 南宋 · 罗点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直上龙岩第一层,参回斗转夜纵横。
试将拄杖敲岩石,唤觉蟠龙速起行(同上书卷二八)
褒禅山有于湖所题宝塔二字 南宋 · 罗点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古刹浮屠映碧山,状元题墨最为娴。
游人倦憩尘心寂,云自青天水自闲宋张孝祥《于湖集》附录。按:原诗署罗端明罗点曾拜端明殿学士,当为其诗。)
喜雨望巴罗二山 南宋 · 罗点
叔元不冠椎两髽,萦青绾绿如堆鸦。
䰐鬖远望毛发古,日日惟闻餐暮霞。
吾家公远更清绝,带眼不穿衣不结。
好风吹袂任飘飖,夜夜惟闻弄明月。
餐霞弄月固不恶,不道农田布龟灼。
令君盛服道民苦,偃然袒裼犹不怍。
敬持此意款浮丘浮丘乃与令同忧。
急呼风马驾云车,二仙方觉裸裎羞。
旋加冠巾更束带,一见浮丘望尘拜
便将凶岁变丰年,谈笑之间作霶霈。
油云虽出南北峰,开端实自浮丘
浮丘诗家老仙伯,故知忧国愿年丰。
邦人一饱谁所赐,父应诏子兄诏弟。
若还此雨后五日,将见索汝枯鱼肆(明杨渊弘治《抚州府志》卷三)
杨万里秘书监告词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试斋集》卷一三三
朝议大夫、直秘阁、知筠州、行军州事杨万里:士惟精于学识,然后其是非公;
充于道义,然后其去就果。
斯人之进,将不为本朝之光乎?
以尔学有本原,行无瑕玷,为仁必勇,平生自信,而前议论不阿,诸儒益高其退。
素履方安于外补,里言或愿其来归。
是用予之赐环,咨之前席。
惟资秩之美,尝贰夫蓬山矣。
名德既升,兹晋为之长焉。
夫收直节以厉风俗,开公道以广议论,朕之意不苟然也。
可特授秘书监
天旱应诏上封事淳熙七年八月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史》卷三九三《罗点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七、《续资治通鉴》卷一四七
今时奸谀日甚,议论凡陋。
无所可否,则曰得体;
与世浮沈,则曰有量。
众皆默,己独言,则曰沽名;
众皆浊,己独清,则曰立异。
此风不革,陛下虽欲大有为于天下,未见其可也。
自旱暵为虐,陛下祷群祠,赦有罪,曾不足以感动。
及朝求谠言,夕得甘雨,天心所示,昭然不诬。
独不知陛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
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
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乞减刺配之法奏淳熙十一年五月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卷一○、《文献通考》卷一六八、《大学衍义补》卷一○五、《宋史新编》卷四六、《续资治通鉴》卷一四九
比年以来,所在流配人甚众。
强盗之狱,每案必有逃卒,积此不已,为害不细。
臣尝推原其端,盖由配法太繁。
本朝折杖之制,视前代用刑为轻;
而刺配之法,视前代用刑为重。
国初敕令尚简,入配者少。
承平既久,防禁益密。
仁宗朝,张方平亟陈其弊,建议减除,迨今百有馀年,有增无损。
切谓欲戢盗贼,不可不弭逃亡之卒,欲弭逃亡之卒,不可不减刺配之法。
望诏有司将见行刺配情轻者,从宽减降,或议居役,或编管他郡。
令其应配照淳熙元年指挥,择其强壮者充军。
庶几配卒渐少,不至于盗。
四年八月臣曾言刺配之法始于晋天福间,国初加杖用贷死罪。
窃谓前后创立配条,若止令居役,不离乡井,则几于长奸,不足以惩恶。
若仍用配法,不恤点刺,则面目一坏,谁复顾藉?
强民适长威力,有过无由自新。
检照元丰刑部格,诸编配人自有不移不放及移放条限。
政和编配格,又有情重、稍重、情轻、稍轻四等色目。
莫若依旧制参行,而其他偶罹于罪,皆得全其面目,知所顾藉,可以自新省过。
弭销奸党,诚天下之切务,乞诏有司裁定施行。
乞开淀湖围田状淳熙十三年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吴中水利全书》卷一三、《吴中水利通志》卷一三、《三吴水考》卷一○、《南畿志》卷一九、《姑苏志》卷一二、康熙《松江府志》卷一五、道光《昆新两县志》卷五、光绪《青浦县志》卷五
浙西围田湮塞,所在皆有。
淀山湖一处,为害最大。
因奸民包裹围田,筑断堰岸,致水势无繇发泄。
此湖上通苏、湖、秀,三州之水全藉斜路等港通泄。
下彻大小石浦,出吴淞江入海。
吴县主簿刘允济昆山县吴溥躬亲看视,采问利害。
据申到淀山湖东西三十六里,南北一十八里,旁通太湖,汇苏、湖、秀三州之水,上承下泄,不容少有壅遏。
华亭在湖之南,昆山在湖之北,湖水自西南趋东北。
所赖泄水去处,其大者东有大盈、赵屯、大石三浦,西有千墩、陆虞、道褐三浦。
中间南取淀山湖,北取吴淞江,凡三十六里,并湖以北。
中为一澳,系古来吐吞吴水之地,今名山门溜。
东西约五六里,南北约七八里,正当湖流之冲,非众浦比。
贯山门溜之中又有斜路港,上达湖口,当斜路之半。
又西过为小石浦,上达山门溜,下入大石浦。
凡斜路港大小石浦分为三道,杀泄湖水,并从上而下,通彻吴淞江
江湖二水晓夕往来,疏灌不息,以此浦港通利,无有沙泥壅塞,可以宣导水源。
今来顽民辄于山门溜之南东取大石浦,西取道褐浦,并缘淀山湖北筑成大岸,延跨数里,遏绝湖水,不使北流。
尽将山门溜中围占成田,所谓斜路及大小石浦泄放湖水去处,并皆筑塞。
父老尝言,围岸筑时,湖水平白涨起丈馀,尽壅入西南华亭县界。
大小石浦并斜路港口既被围断,其浦脚一日二潮,则泥沙随潮而上。
湖水又不下流,无缘荡涤通利
即今淤塞反高于田,遇水则无处泄泻,遇旱则无从取水。
大抵水性趋下,下流既壅,其势必须溃裂四出,散入民田,理无可疑者(后缺)
浙西大疫乞严切医救奏淳熙十四年二月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八之一七(第六册第五八二九页)
本路州县疫气大作,居民转染,多是全家病患。
臣遂就局修制汤剂给散,选官监督各州职医,巡门置历,抄劄病患人数,逐一医治,日具瘗可人数供申本司。
其间病患阙食之家,亦已措置粥食接济。
乞下诸州军严切医救,毋为文具。
乞住催浙西夏税和买役钱及积欠奏淳熙十四年七月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八之一七(第六册第五八二九页)
窃见本路州县阙少雨泽,其间旱伤分数随处不同,内临安府盐官县、秀州海盐县被旱严重,民间目下便已乏绝,渐有流移。
所有两县人户合纳夏税、和买、役钱及以前年分积欠官物,乞自第三等以下且令住催,候将来丰熟日送纳。
乞截留和籴米充将来赈恤奏淳熙十四年七月十七日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八五(第七册第六二九二页)
本路惟秀州旱势最甚,海盐崇德渐有流徙,已下本州措置安集。
照得已起和籴米数内第十纲正耗米二万一千石,已差官押发前去。
缘河港乾浅,舟船不前,在彼摆泊至今二十来日,尚未起发。
纲稍逐日侵耗,必致折阅。
除已拘回上件第十纲米前来平江府和籴场桩管,乞赐行下,并与截留,准备将来充赈恤支用。
乞旌嘉刘璧奏淳熙十四年七月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一一三(第七册第五九四○页)
华亭县旱,河流断绝。
璧躬行村落,相视水利,有青龙江可通湖水,填塞已久,璧纠集民夫开浚,救溉民田,委是利便。
滕宬淳熙十五年二月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一之三八(第五册第四四四五页)
窃见平江府布衣滕宬学问淹该,行义修洁,词章博赡,明习世务。
昨因守臣丘崇荐举,蒙朝廷召试六论,内四题全通,虽似不逮近制,报罢,然较之近时应此科者,记诵颇为精详。
自报罢之后,杜门力学,益务修饬。
臣辄再行保举堪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乞赐召试其词业。
三日内赴部铨量奏绍熙二年八月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会要辑稿》职官八之四五(第三册第二五八○页)
铨量之法,尚有古人遗意,欲乞今后应合铨量官,并于三日内赴部,不许循习归乡铨量,庶几法意不至尽废。
铨量之法寖成文具奏绍熙二年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文献通考》卷三八
铨量之法,得以察其人物,覈其功过,而进退之。
而有司奉行,寖成文具,群趋而进,一揖而退。
是非贤否,一不暇问。
甚者循习旧例,才注差遣,更不铨量。
伏请自今令长贰从容接谈,稍问以事,除癃疾已有定法,如绝不通晓及有过尤者,别与注拟。
君子言必正论奏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史》卷三九三《罗点传》
君子得志常少,小人得志常多。
盖君子志在天下国家,而不在一己,行必直道,言必正论,往往不忤人主,则忤贵近,不忤当路,则忤时俗。
小人志在一己,而不在天下国家,所行所言,皆取悦之道。
用其所以取忤者,其得志鲜矣;
用其所以取悦者,其不得志亦鲜矣。
若昔明主,念君子之难进,则极所以主张而覆护之;
念小人之难退,则尽所以烛察而堤防之。
进呈寿皇玉牒奏绍熙三年四月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四五(第三册第二八四三页)
本所接续修纂至尊寿皇圣帝玉牒,系自淳熙十年以后至十六年二月一日,将以成书,欲候国史日历所进呈圣政日,许令一就同日进呈。
所有合行事件,乞并依绍熙元年体例施行。
嘉王弱冠乞择翊善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史》卷三九三《罗点传》
此正亲师友、进德业之时,宜择端良忠直之士,参侍燕閒。
彊敌对境不可偷安奏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史》卷三九三《罗点传》
人主忧勤,则臣下协心;
人主偷安,则臣下解体。
今道涂之言,皆谓陛下每旦视朝,勉彊听断,意不在事。
宰执奏陈,备礼应答,侍从庶僚,备礼登对,而宫中燕游之乐,锡赉奢侈之费,已腾于众口。
彊敌对境,此声岂可出哉!
乞光宗朝贺重华宫绍熙三年十一月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史》卷三九三《罗点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
自天子达庶人,节序拜亲,无有阙者,三纲五常所系甚大,不当以为常事而忽之。
再乞过宫奏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宋史》卷三九三《罗点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
陛下已涓日过宫,寿皇必引领以俟陛下。
常人于朋友且不可以无信,况人主之事亲乎?
今陛下久阙温凊,寿皇欲见不可得,万一忧思感疾,陛下将何以自解于天下?
窃闻嘉王生朝,称寿禁中,以报劬劳之德,父子欢洽,宁不动心,上念两宫延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