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开淀湖围田淳熙十三年 南宋 · 罗点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六、《吴中水利全书》卷一三、《吴中水利通志》卷一三、《三吴水考》卷一○、《南畿志》卷一九、《姑苏志》卷一二、康熙《松江府志》卷一五、道光《昆新两县志》卷五、光绪《青浦县志》卷五
浙西围田湮塞所在皆有。
淀山湖一处为害最大。
奸民包裹围田,筑断堰岸,致水势无繇发泄
湖上通苏、湖、秀,三州之水全藉斜路等港通泄
下彻大小石浦,出吴淞江入海。
吴县主簿刘允济昆山县吴溥躬亲看视采问利害
据申到淀山湖东西三十六里,南北一十八里,旁通太湖,汇苏、湖、秀三州之水,上承下泄不容少有壅遏
华亭在湖之南,昆山在湖之北,湖水西南东北
所赖泄水去处,其大者东有大盈、赵屯、大石三浦,西有千墩、陆虞、道褐三浦。
中间南取淀山湖,北取吴淞江,凡三十六里,并湖以北。
中为一澳,系古来吐吞水之地,今名山门溜。
东西约五六里,南北约七八里,正当湖流之冲,非众浦比。
山门溜之中又有斜路港,上达湖口,当斜路之半。
西过小石浦,上达山门溜,下入大石浦。
斜路大小石浦分为三道,杀泄湖水并从而下通彻吴淞江
江湖二水晓夕往来,疏灌不息以此浦港通利无有沙泥壅塞可以宣导水源
今来顽民辄于山门溜之南东大石浦,西取道褐浦,并缘淀山湖北筑成大岸,延跨数里,遏绝湖水不使北流
尽将山门中围占成田,所谓斜路大小石浦泄放湖水去处,并皆筑塞。
父老尝言,围岸筑时,湖水平白涨起丈馀,尽壅入西南华亭县界。
大小石浦斜路港口既被围断,其浦脚一日二潮,则泥沙随潮而上
湖水又不下流无缘荡涤通利
即今淤塞反高于田,遇水则无处泄泻,遇旱则无从取水
大抵水性趋下,下流既壅,其势必溃裂四出,散入民田,理无可疑者(后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