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梁焘北宋 1034 — 1097
驾幸太学 北宋 · 梁焘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原庙亲持十月觞,天回宝辇款虞庠。
当阳赭幄翔龙座,属地霜袍振鹭行
拭目向儒移美俗,虚怀稽古自兴王。
太平重见清风颂,嘉句飞传到玉堂(《宋诗纪事》卷二六引《中州题咏集》)
皇后孟氏制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皇朝文鉴》卷三六、《八代四六全书》卷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七、《古俪府》卷三、《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卷四二
正家者义之先,天下从而定矣;
大昏者礼之本,圣王所以重焉。
朕继体持盈,侧身思永,方切基图之固,敢娱宫室之安?
太母以万世为心,命虔宗事之重;
大臣以两极陈义,请建坤仪之尊。
谓王道之大所由兴,故人伦之始不可缓。
明扬德阀之懿,简在慈闱之公。
钦承温诏之音,俾正中宫之位。
载蠲吉日,敷告大庭。
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眉州防禦使、赠太师孟元孙女,忠孝令门,善庆奕世,幽闲专静,蔼闻和声,婉睦惠慈,雅应柔则。
天作之合,文定厥祥,人谋协从,龟告并吉。
是宜入厅内职辅宣外和。
式瞻祎翟之章,上直轩龙之象。
嘉典大备,并行今古之情文;
盛德有开,增美国家之治理。
于戏!
惟恭俭为富贵之守,惟忧勤为康乐之资。
如《关雎》之进贤,则可以基风化之成;
如《樛木》之逮下,则可以将福履之盛。
用久乃济,匪初其难。
勉尔钦修,以法三宫之端一;
相予显祀,以崇七庙之清明
垂光紫庭,袭誉彤管。
可立为皇后
论时政奏元丰中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宋史》卷三四二《梁焘传》、《宋史新编》卷一一五
陛下日者闵雨,靖惟政事之阙,惕然自责。
丁卯发诏,癸酉而雨,是上天顾听陛下之德言,而喜其有及民之意也。
当四方仰雨十月之久,民刻于新法,嗷嗷如焦,而京师尤甚,阛阓细民,罔不失职,智愚相视,日有大变之忧。
陛下既惠以诏音,又施之行事,讲除刻文,蠲损缗算,一日之间,欢声四起。
距诞节三日而膏泽降,是天以雨寿陛下之万年,感圣心于大寤,有以还其仁政也。
然法令乖戾,为毒于民者,所变才能万一。
人心之不解,故天意亦未释,而雨不再施。
陛下亦以此为戒,而夙夜虑之乎?
今陛下之所知者,市易事耳。
法之为害,岂特此耶?
曰青苗钱也,助役钱也,方田也,保甲也,淤田也。
兼是数者,而天下之民被其害。
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
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以淤田;
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
方田未息,而迫以保甲。
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
其为害之实,虽一有言之者,必以下主吏,主吏妄报以无是,则从而信之,恬不复问,而反坐言者。
虽间遣使循行,而茍且宠禄,巧为妄诞,成就其事,至请遍行其法,上下相隐,习以成风。
臣谓天下之患,不患祸乱之不可去,患朋党蔽蒙之俗成,使上不得闻所当闻,故日以敝,而祸乱卒至也。
陛下可不深思其故乎?
乞免伊阳鲁山两县来年夫役奏元丰六年十一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
西京伊阳县汝州鲁山县买制造军器所木植结缆中卖数多,今冬农隙入山事材,来春水开,乘水起运,其间民力,盖少暇日。
乞免两县来年夫役。
乞五事论相之得失奏元祐元年正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八
臣闻自古圣君贤主任用宰相,必取天下公议之所在者。
得公议则人望得,得人望则人心得,得人心则四海欢欣,交通而无事。
四海欢欣,交通而无事,则坐享太平之福,隆太平之基矣。
伏惟太皇太后陛下,严静仁明,与天无私;
恭惟皇帝陛下,孝敬聪哲,嗣隆正统。
宜得老成道德之臣以为宰相,济以二三耆哲,同寅协恭,咸有一德,使圣贤事业相须而成康靖之功,此宗社之福,生灵之幸也。
夫天下之人所共尊敬依归者,人主也。
宰相不敢为欺蔽侮慢,是与天下之人同心以事其上也。
以是而人心喜之,公议从而归矣,以其尽忠尽公也。
宰相敢为欺蔽侮慢,是不与天下之人同心以事其上也。
以是而人心怒之,公议从而去矣,以其不能尽忠尽公也。
当公议所归,人主虽欲不用之,不可得也。
若不用之,是抑天下人之喜心也。
邦国所以安者,以人有喜心也,喜心岂可抑之哉?
是虽欲不用,亦不可得也,况有用贤之志乎?
当公议之所去,人主虽欲用之,不可得也。
若用之,是激天下之怒心也。
邦国所以危者,以人有怒心也,怒心岂可激之哉?
是虽欲用之,亦不可得也,况有去邪之志乎?
前世之主,皆务崇用辅佐以兴起治道。
然而一失所由,流患后世,初有害政之累,终有难制之忧,甚可惧也。
惟圣君贤主为能得之,于是获上天之敷祐,洽四海之欢心。
其初至明甚易也,臣辄言人主听言受事之规摹,以广论相之得失,惟陛下录其忠而裁择焉。
宰相者,患专权固位,窃用人主之威福也。
夫持权久者习强矣,未有不好其权者也。
居位安者贪宠矣,未有不固其位者也。
好权则忌人为切,固位则谋身为深,公议之所不与也。
有以恭俭行己,夙夜在公,善则称君,过则称己,不敢避所难,不敢忽所易,唯知尊主威而尽忠于上,可谓不好权不固位矣,是公议以为可任宰相者也。
宰相患在立朋党,以私灭公,相为倾危,而蒙人主之聪明,此公议之所不与也。
有以中立不倚,孤忠自守,进一士必以其公誉而不敢以私爱也,既进之必曰主上之明,以避其恩;
退一吏必以其公毁而不敢以私恶也,既退之必曰朝廷之公,以当其怨。
国家之事必正色直言,力行而不回。
不委曲交结以避一身之危,不俛仰顾忌以藉众力之助,唯知尊主威而尽忠于上,可谓不立党矣,是公议以为可任宰相者也。
宰相者患在以权位妄自尊大,以逼主势,上有轻易人主之心,下有凌侮多士之气,此公议之所不与也。
有以谦虚冲约,折节下士,不恤己之劳苦,以君逸民安为急;
不恤己之菲薄,以君裕民富为先,唯知尊主威而尽忠于上,可谓不以权位妄自尊大矣,是公议以为可任宰相者也。
宰相者患在不以正道事其君,不恤是非利害,唯君意之是成,唯君欲之是从,至于政疵民病而不为显言,依违因循而不为更张,此公议之所不与也。
有以大公至正为心,与人主同道一德,慨然以立忠言,奋然以行正事,意在成国家之利而除生灵之害,唯知尊主威而尽忠于上,可谓以正道事其君矣,是公议以为可任宰相者也。
宰相者患在务结私恩,蔽善丑正,诱集群邪,阳尊忠良,阴结奸恶,捍据要路,相为死党,一倡十和,表里相应,幸上之未悟,得以肆行其志,此公议之所不与也。
有以乐善好贤、安君静民为事,谓爵禄人主之柄也,非臣下所敢专,必公言于庙堂而请决于上,使清明恩平行而直流,开张公道,销除奸朋,唯知尊主威而尽忠于上,可谓不结私恩矣,是公议以为可任宰相者也。
凡此五者,所宜辨也。
君臣之大要,古今之先务也。
人主得之以为安荣,失之以为忧悔。
故圣君贤主,必明察而审择,独断而力行也。
陛下如天大明,无幽不烛,真伪邪正,判别白黑,诚以晓然知公议之所在者,自有人矣。
伏愿自强明德,任贤勿贰,用公议所在,早命宰相,以慰人望,以收人心,自然阴阳和而风雨时矣。
一旦明制布告,廷臣喜色相视,国人欢声相闻,四方忠义,咸归一德,天下之愿也。
臣迹在疏远,接士民最近,闻公议为真且熟,辄敢布于天听,愿陛下信其公议之在下者,果如此也。
臣远观诏书,近睹政事,仰识圣意,明目达聪,欲通下情而尽公议,乐闻直言,不吝改作,是正人端士千载会遇不可失之时。
故臣不敢苛举细故,上浼宸聪,辄忘僭越,论国家之大者远者。
臣区区之诚,以谓人主之职在论一相,论相之得失,安危之所以分。
干冒宸严,臣不胜尽节竭诚激切之至。
乞亲贤疏佞坚其始终奏元祐元年九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八
臣闻天下治乱在贤佞,而人君之道以用人为先。
得之贤,则君德清明,政由忠厚,百姓和乐,四夷宾敬,而朝廷尊安矣。
故治之所由兴者在此,甚可爱也。
失之佞,则君德蔽蒙,政由烦苛,百姓怨郁,四夷骄侮,而朝廷危辱矣。
故乱之所由起者在此,甚可畏也。
古帝王,莫不知之,然得之贤人常少而失之佞人常多,其故何哉?
盖始终之势异,而谨忽之心殊也。
夫治乱之作,当其微时,间不容发。
至其著也,判如霄壤之异。
人君者所宜深戒早辨,谨持而不失毫釐也。
贤人之事君也,主于尽忠
尽忠则不欺,不欺则至公,至公则言有所拂,事有所违。
人君者初则亲之,终则疏之。
方其急于求治之时,责其尽忠,励其不欺,行其至公,虽有所拂违而必喜之。
及其久也,习于既安而或怠于为治。
以既怠之心,处拂违之间,故终有所厌而又疏之也。
贤人疏则佞人乘隙以入矣。
佞人之事君也,主于不忠。
不忠则忍于欺罔,欺罔则为私,为私则言皆谀悦,事皆柔从。
人君者初则远之,终则比之。
方其急于求治之时,唯知佞人之善眩惑聪明也,必严思虑以待之。
及其久也,习于既安而或怠于为治,以既怠之心处谀从之间,故终有所爱之而又比之也。
与贤人俱,时有以忤其意,然而卒至于治;
与佞人俱,莫不得其所欲,然而卒至于乱。
此治乱之相去甚近而甚著,则尧桀之分,霄壤不足以侔其远矣。
惟大圣人为能广其聪明,谨其好恶,峻其去取,坚其始终,收天下之忠,立天下之公,成天下之治,举以此也。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以大公至正制臣下,皇帝陛下以至仁纯孝承祖宗,亲用忠贤,风节颇厉,疏斥奸佞,朋党渐消。
清明之德日以尊,忠厚之政日以修。
和乐兴于百姓,宾敬见于四夷。
太平之功,指日可待矣。
诚愿陛下自强刚德,如天不息,必使怠惰之意,不少动于清衷。
察两端之倾危,排根而去之;
明一忠之静正,举类而进之。
将令风俗纯厚,朝廷尊安,近者献其忠,远者扶其公。
仰跂仁祖之治,不难及矣,惟圣心少加思焉。
臣愚不胜惓惓尽节,幸陛下裁纳。
华山摧奏元祐元年十二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
臣窃闻华州奏,郑县界小敷谷山摧损覆居民者。
臣按《春秋传》曰「国主山川」,故山川之变,圣人以为至戒而深惧。
然变之来也,或考之人事而相符,或稽诸君德而不类,要之皆有天意,顾世主所以应天意者何如耳。
应之得其道,则转祸而为福,失其道则反安而为危。
《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此人事相符之变也。
幽王曾不以为恤,故诗人哀之,曰「胡憯莫惩」。
《书》曰「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此君德不类之变也。
帝尧自以为戒,故命禹之辞曰「洚水儆予」。
臣窃伏思陛下即位以来,尊用耆哲,登崇隽良。
纳天下之善常若不及,革天下之弊惟恐不至。
以百姓之心为心,抚而念之,不啻父母之于赤子也。
四海内外,物情人意,和乐而舒徐,巍乎太平之象矣,宜乎美祥嘉瑞交至而迭应。
今反山摧之异者,何也?
臣见天心之仁爱陛下,欲以笃佑圣治,日新又新,以盛无疆之休,故于未然,深示警告。
愿陛下仰思天心而内自励,曰:予临兆民,固懔懔乎无不惧矣,岂尚有言动之际忽而不恭者乎?
公言直道固无间而上下交矣,岂尚有诐辞邪说、反易是非汩吾之明者乎?
正人君子固并进而朝廷清矣,岂尚有不肖浑淆其间,乱吾之真者乎?
天下固安矣,岂尚有宿蠹深弊,远而难烛,隐而不知,或欲改而复存,或已除而又作,动人之忧者乎?
四疆固静矣,岂尚有惜虚名而甘实毙,以养后患,未为至计者乎?
爵赏不为不谨也,姑息以害公,僭差而紊正者,一能绝欤?
刑赏不为不平也,当罪而纵,宜直而枉者,有不察欤?
政令不为不明也,烦而寡要,轻出而易反,以惑民之听者,审于思欤?
力役不为不省也,用而不切,偏而弗均者,究之至欤?
郡邑之治不为不饬也,任非其人,遏王泽而不流,病吾民者,知之尽欤?
仰愿陛下因天之戒,凡此类者,益加意焉。
臣愚不胜惓惓。
昔梁山崩,晋侯以传召伯宗伯宗以重人之言告而晋侯从之以自责,《春秋》贤之。
晋侯列国之君,而梁山一国之望耳。
其变也,犹能亟召贤者而谋之。
况陛下有天下之大,华山又五岳之崇乎?
其可不畏天之威,思所以应其变也?
伏惟陛下鉴周之失,体之言,采晋之善,博资贤人之谋,修饬政事,以答天戒,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贴黄〕臣伏思华山西方之镇,国家倚之以安静者也。
今而崩摧,必有天意,愿陛下深加省惧,不以为忽,天下幸甚。
〔贴黄〕愿陛下即以自儆,又以诏大臣,使交修政事,以应天变,则尽善矣。
朱光庭留省供职奏元祐二年二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五
窃闻朝廷以河北灾伤,差左司谏朱光庭体量赈济。
窃缘左谏议大夫鲜于侁见在疾苦,未奉朝谒,今又闻出光庭,即左省全阙谏官
欲望圣慈特赐指挥,令光庭在省供职,别选臣僚出使宣旨。
乞重贬黄履第一疏元祐二年三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
臣闻黄履刘次庄御史
次庄宰相蔡确密客,弟硕常与交通,盗用军器监官钱,抵罪除籍,清议喧然不平,谓履之不忠莫大焉。
谨按御史中丞,天子执法之官,所以持振纪纲、肃正朝廷者也。
御史宰相阴相交结,以为朋附,是乱天子之法也,朝廷何赖焉?
宰相者,诚人君敬礼信任之臣,然一有不胜任之责,则御史得以正笔直绳,以行朝廷之公,是天子以御史为耳目之任。
既不能治大臣,亦将何以治小臣哉?
之在位,以奸邪欺罔闻。
当是时,权倾天下,人莫敢指。
既不能正笔直绳,已为上辜先帝而下负士大夫矣。
矧又阴相交结,以济其私,至于引客自媚,失职乱法,其为不忠,莫大于此。
幸陛下仁德如天,不致于理,而使全首领、被簪笏,蒙光日月之下。
为履之赐,万死不报矣,安得复列侍从、出入朝廷,号清臣哉
伏望圣慈指挥,特赐重行贬窜,以为私邪朋党之诫,群臣幸甚。
〔贴黄〕其保任失当,自有国法,乞别从有司施行。
臣恭闻十四日御延和殿听政,伏乞面赐执政大臣行遣。
仍乞降出此劄子,其贴黄乞留中。
乞重贬黄履第二疏元祐二年三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
臣伏闻已有诰命,降授黄履待制,在近臣保任失当之过则为重,在履朋比不忠之罪则为轻,清议讻讻,未为允当。
臣窃以谓群臣之间,有涉附会、变乱白黑、欺罔聪明者,自当痛绳以法,摧夺屏斥。
御史中丞者,法度之所在,纲纪之所任,而自为乱法度、隳纪纲,可不重为贬窜以清朝廷耶?
臣前章论,以为其人不堪复在侍从之列,非愿朝廷削一两等宠名示耻而已,如此岂是治御史不法之典刑哉?
待制侍从清班,安得为贬责之官?
伏望圣慈详酌指挥,重赐施行,以肃中外,压伏清议。
〔贴黄〕臣以清议喧腾,不敢循默,如朝廷未赐追改前命,恐清议终是不平,却致言者纷纷,紊烦圣听。
伏乞少留宸虑,速赐指挥
臣窃谓执政大臣必能上同圣意,共嫉朋邪,如奸回,宜无爱惜。
伏望圣慈面诏大臣,别赐施行。
乞重贬黄履第三疏元祐二年三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
臣近再论黄履结附宰相,乱法度、隳纪纲,待制侍从清班,不得为责降之官,乞重行贬窜,至今未闻指挥
臣窃以自古朋党之起,皆致国家祸患,明主所当早辨而力除之,正臣所当共嫉而急击之,惩一劝百,是为典刑。
方今皇帝陛下富于春秋,太皇太后陛下制政房闼,乃是深恶朋党蒙蔽之时,而履之奸邪,得罪清议,正宜立法,以肃中外。
陛下至公至明,不疑于断,诚得早辨力除之道;
辅弼尽忠协德,所当共嫉急击,而议罚不敏,臣窃惑之。
伏望圣慈,面诏执政大臣,检会臣前奏,早赐施行,以明法度,以正纪纲。
使抱忠特立者知劝,怀奸阿徇者知惧。
臣之为言,岂独区区在也!
〔贴黄〕若以己之所知,引致孤寒,其人冒法,坐累当贬,止是失于保任,盖亦常事,陛下圣恩,薄其罪可也,赦之不问可也。
今以执法朋附大臣,称荐御史,使其人无过,亦自当重责,矧次庄之为罪人也?
履之乱法,朝廷不深治之,则是为乱法之人又废其法也,何以示天下?
乞与鲜于侁一职名奏元祐二年三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
风闻鲜于侁集贤殿修撰陈州以疾自陈,蒙陛下圣恩,许以善去,使得养安,为之赐甚厚。
然群议以谓给事中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待制,均是天子侍从献纳之官,而谏议大夫待制之上。
之去,不因有罪,辄下迁修撰,人以为薄。
臣谓居职未久,今方用资格,以累日为功,之除授,不为不当。
臣窃以朝廷用人,当旌别人材,不当限此岁月。
茍其人可为侍从,在朝廷虽一日而去,当以其贤而与之。
西州文行之士,风节见称于缙绅君子,中间流落十馀年,晚遇陛下奖用群材之时,亟蒙擢在言路。
练习故事,忠正开纳,缙绅咸服,是其人可为献纳侍从明矣。
今以疾请郡,恐不须计以岁月远近,为之高下。
伏望圣慈,详酌指挥,假侍从职名,宠其老成,以全陛下初终之恩,以长朝廷忠厚之化。
事出特恩,不可为例,愿下明旨,以塞侥倖。
乞权罢改制第一疏元祐二年三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
臣恭以天下蒙被圣政,日益安静,正宜慎重言动,镇以有常,一为动摇,猝难复定。
日者陛下更张法令,布宣恩德,中外莫不欣悦者,以其便于人情也。
今若事无百倍之利,而知其实又不利于百姓,则不足为也。
虽有良法美意,未可为也。
臣窃闻朝廷近以大臣建言,乞采用唐王涯之议,改易衣服制度,付有司集议。
臣尝考之古议,虽颇有可行之文,然在于人情,实为未便。
有司迟留,未敢遽决,群言喧腾,传播失实,京师细民,至不安业,远方之人,尤为惊疑。
臣愚欲乞圣慈,特赐指挥,寝罢其议,以安人心。
小补之言,愿留宸念。
〔贴黄〕臣窃闻大臣请以六典故事,三类用人,朝廷众议,皆以为未安,所以元降指挥,乞赐寝罢。
臣所请乞寝罢劄子,伏乞圣慈降出付三省,候进呈取旨,即乞面降权罢指挥,以示圣恩优假大臣之意。
乞权罢改制第二疏元祐二年三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
臣近以大臣请采用王涯之议,改衣服制度,又请依六曹故事,以三类用人,并乞寝罢,以安群心。
今踰十日,未闻指挥
窃以臣昨来自外方,所传殊可惊骇,及入京师,乃知事实不致如此,然士工皆不自安,如所传者。
略访事之本末,又知未可行于今日也。
朝廷虽付之有司,以采群议,设使观望回忌者附会迁就其说,终亦归之无用,徒为是纷纷张皇,不若罢之为便。
今持未可行之事,待终无用之言,旷日不决,以摇人情,臣不知何益于朝廷而安之不变耶!
此臣所以区区而一言也。
若近来人情已安,物议已定,臣岂敢复言,以渎天听?
访闻民间以为事既持久,终有施行,喧腾摇动,未减前日。
辇毂之下,首被圣泽,歌颂相闻者有年矣。
一旦忽起愁叹怨嗟之声,甚可惜也。
伏望圣慈指挥,检会臣前奏,早赐施行。
〔贴黄〕涯议苛细妄作,当时竟不能行;
六典虽有成书,终亦未曾施行。
朝廷必欲取其一二,且俟他日未晚。
方今圣政惟新,垂意安静,人情渐定,不宜动摇。
伏乞圣慈,速赐指挥,以安中外。
乞勿以欠均月钱拘掠民产奏元祐二年三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
伏闻敕旨,依有司所请,以应欠市易均月钱大小姓人户,不以系与不系元乞折纳舍屋,指挥拘掠施行,奉圣旨小姓户拘掠一半。
此令一出,群众骚然,室庐里巷之间,怨嗟愁叹之声复作,甚可惊也。
臣以谓失信动摇人情,莫大于此。
朝廷始谓官钱重困百姓,至于破产亡家,故给还屋业,但为均月钱送纳,甚大惠也。
行之未久而欲增为贴纳,行之又未久,今复变之,岂不失信哉!
竭其所入为之拘掠,摘其不足使之贴纳,是绝其生计而驱之就饥寒、离骨肉也,岂不失恩哉!
其元乞纳舍屋,谓若在官拘之粗亦有理;
不系元乞折纳者,一切夺去,未为无名。
小姓所有不多,岂堪去之一半而又增贴纳也?
持之日久,取之日削,民力终不胜困矣。
官钱竟至亏损,民产竟至破坏,是公私两失也。
设使一日得之,亦须以岁月用之,即宽岁月之取,以应岁月之用,官钱终足,民产终存,是公私两得也。
县官经费,不专仰此钱;
百姓用度,非此钱不足。
何若而不以缓民,而使奸人暴吏,不深惟国家大体而妄作自媚,谄事朝廷,为此刻急之事,大罪戾也。
伏乞圣慈详酌,特赐指挥,追寝敕命,以安人心,使京师之民晓然知陛下仁民惠爱之本意。
〔贴黄〕祖宗之朝,京师之民被德泽最深,居常无毫发之扰,故大姓数百家。
庆历中西鄙用兵,急于财用,三司患不足者数十万,议者请呼数十大姓计之,一日而足,曾不扰民而国家事办。
祖宗养此京师之民无所动摇者,正为如此。
臣愿陛下以祖宗之法为法,存全爱养京师已敝之民,一二十年之间方得如旧,诚远计也。
伏惟圣慈,深留宸念。
乞勿拘收欠官钱户资产奏元祐二年三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六、《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二
臣风闻朝旨,拘收见欠官钱人户产业,臣窃谓未必然。
命令一下,民间鼎沸,传之四方,人情惊扰,复结愁怨,转伤和气,甚负陛下安静天下之本意也。
伏乞圣慈,特降恩旨,罢此行遣,令展限理索,以安百姓之心。
〔贴黄〕拘收物业者,谓如日掠房钱三二十贯,每日尽掠纳官,候偿足官钱,方却还本户。
如此则人户每日无以为生,必致破坏家计,饥寒失所,骨肉离散,此事万万不可行。
伏乞圣念,速赐指挥
又今久旱为灾,恐政事有所未协民情,正宜君臣同德,以安静为务。
此令一出,必动人怨,非所以感天致雨也。
伏望面诏执政大臣,使钦体睿慈。
又方今民情渐次安业,不可少有动摇,只如拘收一半物产,亦足以破坏人户家计,须是全罢今来指挥,即民间实受圣赐也。
又熙宁以来,有司上误朝廷,催纳官钱不足,即没纳财产,至于上等人户雇妻卖子,一家老幼星散,往往饥寒怨愤至死。
京师如此,破坏大姓十数家,中下户不可胜数,此事岂可复见于今日也?
陛下左右之臣,必皆忠谠,可赐诘问,令奏其子细,但恐天聪不忍闻之,此可为深戒也。
言彊君权以来祥应奏元祐二年四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八
臣伏见春秋大旱,陛下祗敬恐惧,上承天心,靡神不举,未获嘉应,虽阴云屡起而甘泽不施,其何故哉?
岂天意有所未顺而神贶亦以少靳乎?
阴云屡起者,精诚达也;
甘雨不施者,和气隔也。
臣闻天之沉阴积久而不雨,亦犹人之退托犹豫而不断也。
今者夜多寒气,昼多蒙气,日少清明之光,皆阴盛而阳微,臣道强而君德弱也。
考之前言,尤为诫惧,消伏变异,正在圣明。
伏望睿慈,上观天气,下察人情,凡朝廷之事,聪明所见,洞然无疑,谓可施行者,皇帝面饬大臣必行之,加以刚断。
如是则习于万几之务而圣政日广,真太皇太后保佑之功也。
惟愿深思臣言,无惑憸佞之说,则上循国体,下慰人望,臣不胜忘身恳切之至。
〔贴黄〕臣恭谓当今政事有未便于人情、无益于国体者,圣聪必已闻之,圣意亦欲改革,但牵于外臣议论,疑惑未决,优游不断,威德不振,恩泽不浃,此所以天示警戒,久阴而不雨也。
蒙以示君明之受蔽也,寒以示臣强之僭权也。
若开然洞照,奋然独断,使大臣畏威而沮伏,庶民蒙泽而鼓舞,则膏润之雨,清明之赐,以祥来应,不待终日矣。
臣愚不知古义,妄言求补聪明,惟陛下试一行之,以验不诬焉。
顾临不当补外奏元祐二年四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八
臣伏闻诰命,除给事中顾临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清议颇为朝廷惜之。
昨任河东转运使未久,陛下召入为给事中,是知临之用宜在朝廷。
顾临论思献纳,号为称职,未久复出为转运使,士论以此疑之,未有以识圣意之所在也。
窃以侍从之官,亲近主上,其进退系朝廷轻重,不宜辄有改易。
今以转运使求其在外者,宜自有人。
给事中求其在内者,如恐不易得。
伏望圣慈,特赐指挥,留依旧供职。
庶朝廷多得正人,上下相维,共守祖宗之法度纪纲,助陛下求治之意。
再论顾临不当补外奏元祐二年四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八
臣近以除授顾临外任论奏,乞留依旧供职,未闻别有指挥
臣所言在公,不敢自废,愿为陛下复陈其理焉。
今为计无足议者,为国家虑则深可惜之。
待制侍从之清班也;
都转运使,外治之剧权也。
在临之用,固已宠矣;
为临之计,无足议者也。
方陛下以大公之道正天下,以谨法度、明纪纲之时,而当官敢为,无所回忌,献纳之益,清议属之。
一旦轻去,左右阙忠规之助,是为国家虑深可惜也。
或谓朝廷以河北事重,辍以行,臣愚以为不然。
河北之事,信为今日之重而宜急才矣,未知朝廷之必得其人而不独在今日也。
臣窃谓诚不宜处外,幸陛下留之无疑。
伏望面诏执政大臣,早赐施行。
〔贴黄〕臣恭惟圣意以治河之策未决为念,如遣给事中出按利害,归奏定议而施行之,须役兴复遣循行可也。
用人之患,在于数易。
盖久于其事则职必举,暂历骤迁而无成功。
今圣恩甄擢沈俊,公道大行,诚愿审官试誉,以岁月考其施为,宜得人材之实,使得以展尽底蕴。
三论顾临不当补外奏元祐二年四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八
臣近再论奏,乞留顾临依旧供职,未蒙俞允,稽之士论,深惜其去。
窃以谓用人之要在审所与,宣力四方,语才而已,至于贤人君子,则自当处内。
临之器用应务,无所施而不可,坚重不倚,议论谨严,如其人宜在朝廷,而不可一日远去左右也。
河事虽重,择其精悍敢为晓习利害者,宜尚有人。
使之论思献纳,非孰为称任哉!
伏乞圣慈,特赐指挥,检会臣前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