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亲贤疏佞坚其始终元祐元年九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八
闻天下治乱在贤佞,而人君之道以用人为先。
得之贤,则君德清明,政由忠厚百姓和乐四夷宾敬,而朝廷尊安矣。
故治之所由兴者在此,甚可爱也。
失之佞,则君德蔽蒙,政由烦苛百姓怨郁四夷骄侮,而朝廷危辱矣。
故乱之所由起者在此,甚可畏也。
自古帝王莫不知之,然得之贤人常少而失之佞人常多,其故何哉
始终之势异,而谨忽之心殊也。
治乱之作,当其微时间不容发
至其著也,判如霄壤之异。
人君所宜深戒早辨,谨持不失毫釐也。
贤人之事君也,主于尽忠
尽忠则不欺,不欺至公至公则言有所拂,事有所违。
人君者初则亲之,终则疏之。
方其急于求治之时,责其尽忠,励其不欺,行其至公,虽有所拂违而必喜之。
及其久也,习于既安而或怠于为治。
以既怠之心,处拂违之间,故终有所厌而又疏之也。
贤人疏则佞人乘隙以入矣。
佞人之事君也,主于不忠
不忠则忍于欺罔欺罔则为私,为私则言皆谀悦,事皆柔从
人君者初则远之,终则比之。
方其急于求治之时,唯知佞人之善眩惑聪明也,必严思虑待之
及其久也,习于既安而或怠于为治,以既怠之心处谀从之间,故终有所爱之而又比之也。
贤人俱,时有以忤其意,然而至于治;
佞人俱,莫不得其所欲,然而至于乱。
治乱相去甚近而甚著,则尧桀之分,霄壤不足以侔其远矣。
大圣人为能广聪明,谨其好恶,峻其去取,坚其始终,收天下之忠,立天下之公,成天下之治,举以此也。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大公至正制臣下,皇帝陛下以至纯孝祖宗亲用忠贤风节颇厉,疏斥奸佞朋党渐消。
清明之德日以尊,忠厚之政日以修。
和乐兴于百姓宾敬见于四夷
太平之功,指日可待矣。
诚愿陛下自强刚德,如天不息,必使怠惰之意,不少动于清衷
两端倾危排根而去之;
明一忠之静正举类而进之。
将令风俗纯厚朝廷尊安,近者献其忠,远者扶其公。
仰跂仁祖之治,不难及矣,惟圣心少加思焉。
臣愚不胜惓惓尽节,幸陛下裁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