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命出镇淮西至任 宋末元初 · 尤煜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万籁无声意转豪,一挥出守敢云劳。
臣心耿耿依三殿,予发垂垂有二毛。
月黑星光悬帐幕,夜深霜气满弓刀。
披衣秉烛终宵坐,待旦乘时演豹韬(以上清顾光旭《梁溪诗钞》卷二)。
西湖置酒短歌 宋末元初 · 尤煜
春云薄,淡将落。
我心良与然,浩荡杳无著。
黄鸟枝头语太工,可能唤起东坡翁。
眼前妙景供妙咏,钧天吹下乘长风。
醉而复醒醒复醉,香山居士今安在。
濡首狂歌无限情,一齐付与云山外。
与道士江常庵劄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癸集卷八
某敬以即日庚暑极炽,共惟道录宫主,高士名山,高隐德履,神相介福。某一别十年,中间辱惠问之便,不得作荅,每每慊然。今春在都下,尝到龙山,周览旧游,未免室迩人远之叹。忽被近翰,捧玩,悚慰交集。都中琳馆多不当才,往往望道录出山。只如去冬祷雪,今春祈晴,禁中堂中斋醮非不重复,藐然不应。此其咎證,固有不可知者,亦由羽流奉行斋法者非其人耳。武夷虽惬高怀,亦肯为朝廷一出否乎?
与江都监劄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癸集卷八
某六月归锡山,闻高士六月曾到洞虚,且知曾到金陵,甚恨失一见之便也。即日春泽初布,共惟冲养有相,法候介福。某摆脱恶担,归里已将半年。回首旧部,顿尔败坏。世事极是难言,有志无从伸雪。想惟高士虽心游物外,不能不为颦眉也。某少禀,郑新戒允蹈,今方能津遣诣前,欲乞慈悲摄受。其人甚纯,士大夫多喜之。但乍入道,全未谙仪法,凡百正望点化。因其行,布幅纸,末由承教,万万以为道自厚。
天目禅师语录序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天童寺志》卷八
嘉定壬申,琰浙翁唱道蒋山,予每至山,浙翁诧其上首,得人诵其提唱,相与携手诣寮见之,精采端厉,使人敛衽,莫测其浅深也。后数年,礼灭翁之名,諠于江湖,历住五大刹,学者圜向之。又三十年,予乃得见其遗语于天竺晦岩,晦岩嘱余拈出。因思诸祖中惟丹霞本书生,悟后句语玄妙,犹带儒酸气。脱去窠臼,超然言意之表。头头显露,物物全彰,如灭翁者,丹霞合放他一头地。然是事非凡流可凑泊,学者当于破沙盆上著眼,勿错路头可也。辄以俗语题其卷首云。
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序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先天金丹大道玄奥口诀》(正统道藏本)
屈原之赋《远游》,朱文公之读《参同》,其感激忧愤之心一也。然金丹一术,其《黄帝内经》,而魏伯阳演之,则非诬诞矣。近世玩其文,著书以明其学者汗牛充栋,而得其真者,绝无一二。虽天分不可强,而亦由古学之无传尔。煜幼而慕此,老而有闻,而年运已往,不复可传乎。乡友霍君见示此书,其间漏泄甚多,视他人所著述绝不侔。因喜而为之书,且为道屈原、朱文公之读《参同》以启悟后学焉。淳祐己酉孟夏四月朔,晋陵尤煜谨书。
痴绝禅师语录序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痴绝道冲和尚语录》卷首
径山痴绝禅师既示寂,其徒了源以师平生提唱语一编,示锡山尤煜曰:「子知吾师者,盍为叙引以传」?余晚识师,得其数语受用,因不复辞。余观近世尊宿语录,多成窠臼,惟痴绝师独较些子。盖其得处超轶,用处洒落,故平生室中,不许人下语,专以此著罗龙打凤,而学者鲜能凑泊。门庭高峻,屹然宗匠之灵光。今也则亡,徒存剑迹,非其种草,孰识苦心,必有护持,流通久远矣。淳祐辛亥端午日,木石序。
可斋杂稿序(宝祐二年闰六月)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
士君子生斯世,功业文章,其本虽一,而不能两全者天也。本朝功业之盛,莫如韩、范。忠献《春雨》、《桔槔》之篇,脍炙人口,至辨论新法一疏,精于经术诸儒有所不逮,而上之人以出于强至疑之矣。文正《岳阳楼记》精切高古,而欧公犹不以文章许之。然要皆磊磊落落,确实典重,凿凿乎如五谷之疗饥,与世之絺章绘句,不根事实者,不可同年而语也。可斋李公早以功业自许,而诗文操笔立就,精妙帖妥,夐出时流。余曩与朝夕,每叹其得于天者厚。一别将二纪,而公功业赫奕于时。一日贻书,以其在荆襄著述二编见示,且曰:「蠹鱼活计,我尚愿留情焉」。余熟观而叹曰:功业文章难两全久矣,而公之志欲兼之,顾今边事孔棘,公以一身横当荆蜀之冲,屹然如长城万里。上之倚公,不啻韩、范,岂当复与书生文士校短长于绳尺间哉。诸葛孔明《出师》一表,前辈以为与《伊训》、《说命》争光。才德之盛,固有不期然而然者,此余所期公于异日者也。余既以此意复于公,仍书以遗湖北仓使刘和甫籈,俾刊之编首,益相勉厉,以尽朋友之义云。宝祐二年龙集甲寅闰月上浣,翰林学士、中大夫、知制诰、兼秘书监、兼修国史、实录院修撰、兼侍读尤煜序。
按:《可斋杂稿》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宝祐东阳县志序(宝祐二年七月)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道光《东阳县志》卷首
余弱冠侍先君宰东阳,东阳时号剧繁,大家巨室多动摇官府,县令鲜以理去者。先君以廉正莅之,勤劳夙夜,无留讼,邑民大和。时邑之内外,士类骈集,各抱才气学术,项背相望。或承吕成公之教,或从陈止斋、叶水心为学,大家多创书院,作好饭,招延名士,以教乡党子弟,诗书讲诵相闻,旁郡他邑不及也。然未有显者。独曹检正以耆宿为达尊,余以先契,先君命率诸弟往拜焉。其他诸贤,如乔、葛二公,皆犹在选调。然鲁多君子,共知后日必大章明矣。先君与诸贤皆厚,终满之日,人士民庶空邑远饯。今六十年,邑人至今犹思先君。他年,余藉以遍交诸贤,今志所叙先达姓名中,不识者盖鲜。然士夫昔未显而后顿盛,自相位以次,皆有其人,从右科进者亦必著勋绩。或谓先君去后数年,东阳大水,北溪交合,山川形势转移,轩冕冠盖,由此遂大兴。余奔走四方,不得再访先君故迹,而得之往来者如此。岂三才之运,至斯而会,所以一变欤?何君宗社,余旧僚也,负材试剧,绰有能声。一日以所编新志见示,求余作序。披卷阅图,山川宫室,宛然旧游,某水某邱,皆在目中。《先达传》中诸贤,皆与余情分厚甚。静阅盛衰之变,追念先君,不觉流涕横臆。因为书其本末,并道其山川人物之大都焉。面香则余读书处,涵碧之淙澜,西岘之幽趣,今各无恙乎?为余寄声山川之神,一一谢之。宝祐甲寅七月甲子,翰林学士、中大夫、知制诰、兼秘书监、兼修国史、实录修撰、兼侍读尤煜谨序。
偃溪广闻禅师语录序(开庆元年)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
偃溪禅师八坐道场,学者奔赴,如水赴壑。所存句语流传诸方,一则并无一句踏袭,二则亦无一句重叠,三则塞尽知见理路,四则截断葛藤窠臼。只此四著,尽扫近日法门弊病,宜其杰出一时也。吾因知偃溪平昔昔无说之说,学者读之,当以无闻之闻,所谓单单只卖死猫头,吃者通身冷汗流,作用不愧前辈矣。余不足以与此,聊提帙端以识欣快。开庆改元结夏日,晋陵尤煜。
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卷首,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六套第二册。
题大慧语录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
大慧说法,纵横踔厉,如孙吴之用兵,而广阔宏深,不可涯涘,如大海水,鱼龙饮者莫不取足。今举平昔闻见二则。朱文公少年不乐读时文,因听一尊宿说禅,直指本心,遂悟昭昭灵灵一著。十八岁时,从刘屏山。屏山意其必留心举业,暨搜其箧,只《大慧语录》一帙尔。次年登科。故公平生深知禅学骨髓,透脱关键,此上根利器,于此取足者也。煜早得于潘子善丈云尔,因取《语录》读之,至老不放释手。往在舂陵,永嘉徐棘卿瑄亦贬是邦。未几忽迁象台,忧愁涕泣。煜授以所携本,徐卿亟取读之,达旦不寐。次日欣悦忘忧,与昨日夐然二人也。遂携以去,手抄一本乃见还。后三年,徐殁于贬所,临终殆同游戏,不疾沐浴而逝。此书灵验如此,盖煜之亲睹矣。
按:《宗统编年》卷二四,续藏经第二编乙第二○套第二册。
修白水塘议略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
白水塘周围一百二十里,地涉山阳、盱眙两县,所堰之水通富陵河。其源出自塘山,在盱眙之南,山盖因塘得名。此山冈阜重叠,溪涧萦纡,凡四十里。水自高而下,乃至刘家渡,入富陵河。而白水塘三堰,一曰潭头下堰,一曰河喜中堰,一曰刘家上堰。下堰至中堰十二里,中堰至上堰五里。其上有镗浪堰,在塘内。盖三堰既制,则塘山间四十里内之水不得入富陵河,然后东汇为白水塘。今修设三堰之功,不宜苟简,若有溃决,则洪泽沿淮,受害非轻。又塘之西南二面,皆因冈阜为限。东北二面,乃是古淤平地,筑成塘岸,脚阔十馀丈。岁月既久,岸背处与塘面平合,先增筑塘岸高一丈以上,方可潴水。旧塘有八斗门,以溉塘下田,亦合修复。塘之复有三难,塘之成有二利。民间所佃塘内上腴之田二千馀顷,芦墓庄院皆在焉,而潴之,民必怨,一难也。塘内水盛,堤岸难测,如黄家围一带,居民千百家,所合迁徙,二难也。工役甚大,为费不赀,三难也。塘下西北地高亢,民田多荒,东北亦有高田,灌注则成沃壤,一利也。盱眙之民,如两家渡等处,可因水限隔,就高保聚,绝敌入水路,二利也。但夏秋之间,既开斗门灌注,则冬春水势必杀,无以待敌,二者不可得兼。而盱眙保聚,止是一乡,不能尽杜他歧。窃见此塘本在高冈,决水自高而下,塘下临衡阳阜二十里,三角村处三十里,果系向来边兵经行横趋大仪之路,可决而灌之。至于楚州城,去塘百里,决水至此,势已杀减。若敌自淮阴直趋城下,凡四十五里,地形高仰,又是水所不及。兼作塘之后,又须列寨防守,以备敌人掘堰,且常巡堤岸,以防冲决。
按:民国《宝应县志》卷三,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
婺源县学建大成殿记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
庆历中,诏郡县立学,往往多因庙为学。世儒有疑戴经有合之礼特出于汉儒,夫子之祠本不出阙里,而后世所在为庙,殆非先王涣萃之义者。窃常思之,先王制礼,本于仁义而已。天地百神之祭荐,宗庙祖祢之合漠,神明之格,肸蚃之交,本于仁者也。瞽宗之乐祖,八蜡之先农,以报本始,以明典则,本于义者也。仁义并立而礼备矣。是以释奠之礼,惟设荐馔酌奠,而无迎尸以下之事;舍菜惟止一献,无介,于仪尤略。详略之际,精义存焉。谓先圣先师之祠出于汉儒,而夫子之祠不出于阙里乎哉!婺源县学自承平在邑之西,中间更徙者一再,辄毁于火。绍定五年,佥议复迁旧址。黉序既成,而礼殿未立,邑士新湖口尉胡煚慨然以为己任。胡君久肄国庠,乃模仿图写,归而营之。盖庙学异处与凡位置像设,一循监学之制。资费尽出于家,盖三年而后成。使其子升属煜记之。煜惟婺源素称多士,而朱文公实出是乡,蔚为儒宗,以承伊洛之绪,上溯洙泗之原,盖六经之道,历千五百年,于是灿然复明,此其山川炳灵、文教显发之效,非他郡可得而并,则庙学之建,所以报本始,明典则者,亦宜与地灵人杰称。胡君是举,岂不甚伟?而世儒所疑,如前所闻者,可以泮然矣。抑又闻之,文公绍熙初守临漳,讨论孔庙仪文,如跻泗水,黜王雱,与凡祭器之不合于古者,而请诸朝,久阁不下。越五年,礼寺始取公初议行之,犹有不能尽如公意者。今之郡县,多未之有改也。文公在白鹿为先圣塑像,考古人坐制,参之成都礼殿旧像,坐皆反蹠,为说甚详。煜曩住于淮乡,人有分教朐山者,为煜言,学宫先圣旧像,实亦反蹠,则与文公所考相合。二事皆当附见,以诏后世,因并记之。殿成于端平乙未秋八月。明年三月甲子,朝奉大夫、试将监祭借紫尤煜记。
按:民国《婺源县志》卷六五,民国十四年刻本。
宋故刑部侍郎蒋公圹志 宋末元初 · 尤煜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一
公讳重珍,字良贵,常州无锡人。曾祖绍,祖端卿,父南式,皆隐德不仕,父以公贵赠奉议郎。嘉定癸未,公以进士第一人擢承事郎,签书建昌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上,丁太夫人顾氏忧。服阕,除签书昭庆军。莅官一考,引疾告归,改签书奉国军,需次。绍定己丑,召除秘书省正字,入对,奏语剀切,执政者不悦,遂谒告还家。就迁校书郎,力辞不拜,改通判镇江府,复以疾辞,遂以直宝章阁、主管华州云台观。端平改元,上厉精更化,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辞不得命,乃诣。寻兼崇政殿说书,俄迁著作佐郎兼权司封郎官、权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同知贡举。迁起居郎,说书常如故。以疾丐外,除集英殿修撰、知安吉州。当上病甚,屡请祠宫,不允。召为刑部侍郎,趋朝甚急,而公疾不可为矣,请致其事。诏特赠两官,守权刑部侍郎致仕。积阶朝散郎,享年五十四。公少以隽异闻于乡,踰壮以高文魁天下士,入朝以直言名震天下,由是受上异知,入侍讲席,晋拜柱石,密勿严近,知无不言,而期年遂退处于家。盖平生侃侃自持,不肯诡随流俗,少不得其意,则必奉身而退,于名位利禄,常若浼己。上思其忠荩,方倚以大用,而公遽殁,朝野莫不叹惜焉。公生于淳熙癸卯三月己巳,殁于端平丙申十一月乙丑。次年二月壬寅,葬于当县谢堰先茔之后,从遗命也。娶水邱氏,承务郎介之女,封恭人。子二人,长仪,次似。女一人,适登仕郎赵与可。孙一人遂孙。公之清名劲节,殁而不朽,自有名儒钜笔任是责者,兹谨撮出处大略,书而纳诸圹。朝奉大夫、除直宝文阁、差知吉州尤煜述书。
按:《无锡志》卷四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见《锡山尤氏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