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欧阳修加恩制嘉祐元年九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欧阳文忠公年谱
敕:施厚而报丰,人之常;
诚至而礼简,事天之宜。
朕承先烈之丕基,祗畏勤绍,弗敢荒宁。
亶劳维疚,于昭降康,四海万灵,莫不底豫。
念所以报,必竭其诚。
乃即太寝之严,躬尚质之享,钦翼虔共,陶匏以荐,合祛大神,示格于祖考。
明灵降监,休应显孚,膺受福釐,均自近始。
翰林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轻车都尉信都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赐紫金鱼袋欧阳某,文字复于古雅,正道迈于伦类。
辨论坚确,救时为心。
在涅不淄,湜湜自信。
倚其演润,故置诸内署
藉其才识,故付之史笔;
赖其谋用,故试之大计。
有馀地,左右咸宜。
熙事思成,相仪克允。
峻其勋等,埤厥赋封。
尚体予衷,以孚邦家于休。
可特授依前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充翰林学士,加上轻车都尉进封乐安郡开国侯食邑五百户,散官、勋、赐如故,差遣依旧。
欧阳修右谏议大夫嘉祐二年正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欧阳文忠公年谱
敕:禁密之重,朝廷所优,率从四岁之常,俾进两官之次。
示异等于疏品,表殊恩于迩臣。
推意之明,在予则至;
显忠之报,惟汝为深。
授受之间,善美良尽。
翰林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判太常寺兼礼仪事、上轻车都尉乐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欧阳某,风谊醇笃,谋猷浚明
忧天下之心,物议许其恳到;
徇国家之急,朕志知其勇为。
矧夫统体之文,绰有雅健之气。
特立于世,能同于人。
姑用岁劳,升为谏长
未厌搢绅之望,徒收翰墨之长,亦为显承,当益章大。
可特授右谏议大夫,依前知制诰史馆修撰,充翰林学士散官、勋、封、赐如故,差遣依旧。
仍放朝谢。
欧阳修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嘉祐三年六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欧阳文忠公年谱
敕:「京邑翼翼,四方是则」,《商颂》之明训也。
朕念夫神皋奥区,大众所聚,俗有五方之异,吏有百司之繁。
贵近豪弁,轻犯法禁,迫蹙则已苛细,宽纵则有放纷。
尹正之才,不止乎决事无留、当官有守而已。
维其明智足以照物,厚重足以镇浮,先事以销其萌牙,临文以破其机械,俾夫下国,有以依放,则庶几乎古之治矣。
翰林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充宗正寺修玉牒官、刊修《唐书》、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兼判尚书礼部、兼判秘阁秘书省上轻车都尉乐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赐紫金鱼袋欧阳某,道德仁义,固其深蕴;
文学政事,矧乃兼长。
老于词禁之中,未惬󲦤绅之望。
今详试以烦剧,命允釐于浩穰,宠以延阁之拜,优以京辅之授。
尔其念古训而用乂,毋曰时异,稍艰乎施设也。
可特授依前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史馆修撰、充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兼畿内劝农使、仍旧刊修《唐书》、兼判秘阁秘书省散官、勋、封、赐如故。
卫士之变乞责降杨怀敏庆历八年二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七、《宋史》卷三一六《吴奎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二五
臣窃见自行春令以来,连阴不解,此《洪范传》所谓「皇之不极,时则下人有伐上」者。
卫士之变起于肘腋,赖宗庙神灵、陛下仁圣,即时擒获。
然流闻四方,惊骇群听,不祥之甚也。
《传》称「主忧臣辱」,陛下此日可谓忧矣,未知任其辱者果何人邪?
臣闻干当皇城司六人,其五已被谪,独怀敏尚留。
外人咸谓陛下私近倖而屈公法,臣窃为陛下痛惜之。
况中外传闻,获贼之际,陛下宣令勿杀,而左右辄杀之,裂其支体。
此必有同谋者恐事露泄而杀之以灭口,不然,何以不奉诏也?
乞以事上闻不必穷主名奏皇祐二年九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九、《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七
御史许风闻,事有非实,朝廷能容容之,不能容,罪之可也。
若必穷主名,则后无敢以事告御史者,是朝廷自蔽耳目也。
乞慎择知州皇祐三年四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太祖革唐末、五代之弊,削外诸侯威权,专用文臣假守列郡,名品虽下,而眷待之意,固异常僚,故才者得以设施,不才者难乎冒进。
太宗、真宗钦承前宪,遴选守臣,责效既严,败官亦鲜,故能措世于盛平。
陛下求治之意,固祖宗所同也,其如知州之选,汎滥太甚。
京朝官为通判两任,例皆除授,不计人才,虽于中书呈验,而卒无可否之意。
其顾待禄赐与通判知县监押殊无所异,又往往待阙至一二年,故士人厌薄,有辞知州而求监当者。
请以天下州、府、军、监地望,分为等数,其推择叙迁、顾待禄赐,考校沮劝诛赏之法,更为条令而必行之。
论以礼法待君子奏皇祐三年四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七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宋史》卷一七○《职官志》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五
臣伏以国家谨礼法以维君子,明威罚以御小人。
君子所顾者,礼法也;
小人所畏者,威罚也。
繇文武二选为士大夫,是皆君子之地也。
傥不以礼法待之,即是废名器而轻爵禄也。
七十而致仕,载之《礼》经。
臣下引年而自陈,分之常也;
君上推恩而固留,权之至也。
自三代以来,虽衰微之世,未有不谨斯礼以塞贪冒、耸廉隅也。
近者光禄卿勾希仲、吏部郎中、直昭文馆陆轸等并以年高,特与分司
初欲风动群伦,而在位殊未有引去者。
乞早以臣前所奏施行。
乞复孙复旧资奏皇祐三年五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复坐狂人孔直温赠诗,由国子监直讲谪降,再更大赦,未复旧资。
况复素不与直温相识,若遂沈弃,恐知名士为奸徒所诬,则善良难以自立。
乞治魏瓘废格诏书事奏皇祐三年六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陛下前因祀明堂下诏,凡求恩泽若免罪内降指挥者,所承官司毋得施行。
敢废格诏书,请论如法。
论水灾奏皇祐三年八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国朝诸臣奏议》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一、《九朝编年备要》卷一四、《宋史》卷三一六《吴奎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宋元通鉴》卷二五、万历《莱州府志》卷七、《古今图书集成》庶徵卷一三
臣窃见近岁以来水不润下,盗贼横起,皆阴盛所致。
陛下寅畏天命,宜格善祥,而反应以灾沴,其故何哉?
帝王之美,莫大乎进贤、退不肖。
贤者进,则君子各以类升而阳胜,阳胜而善祥可致也;
不肖者退,则小人各以类伏而阴亏,阴亏而灾沴可销也。
今天下之人皆谓之贤,陛下亦知其贤,然不能进;
天下之人皆谓之不肖,陛下亦知其不肖,然不能退。
重以内宠骄恣,近习回挠,夷狄桀骜,奸邪交伤,阴盛如此,宁不致大异哉?
且朝廷之过,常在乎无事之时因循而不为,有事之后颠沛而失错。
中外臣寮平时建一策、举一官,虽有可取,皆沮抑而不行,又从而媒孽,谓之生事。
河北、河东盗贼,行路之人皆已传布,大臣不以为事,至执通判、伤巡检,然后仓皇于数路之间移易官守,立重赏以募之,不亦晚乎?
事将有大于此者,将如之何?
幸陛下留意。
乞以妄言朝廷者姓名付外施行奏皇祐三年十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一
迎送契丹使三番之弊,所经道路,如被寇贼。
自罢寝以来,大河之北,人人鼓舞,以为陛下忧民革弊,不牵于私昵,不惑于浮议。
裁两月间,辄复纷纷,妄有攻夺。
明圣在上,而群小敢尔,若不绳以法,是朝廷不可为善治也。
乞以言者姓名付外施行。
乞谨守杜绝内降诏奏皇祐三年十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宋元通鉴》卷二五
臣伏见陛下十数年以来,每降诏令及所行事,为横议所移,或奸谋所破,中外不甚为信。
以此皆谓陛下言之虽切而不能行,行之虽锐而不能久也。
自明堂下诏,杜绝内降,忠贤莫不增气,群小莫不革心。
愿陛下谨守前书,坚于金石。
虽甚宠爱之人,如敢私挠,必加之罪。
如是,则太平之风有望于兹矣。
乞立太祖太宗之曾孙奏嘉祐元年七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三、《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一、《宋史》卷三一六《吴奎传》、《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三
臣闻王者以社稷为本,宗庙为重。
社稷必有奉,宗庙必有主。
今陛下在位三十四年而嗣续未立,天地祖宗开发圣意,不然,何故陛下无大过、朝廷无甚失,辄降如此之灾异乎?
在礼,大宗无嗣,则择支子之贤者。
汉成之于哀帝孝和之于安帝,皆兄弟之子也。
若以昭穆言之,则太祖太宗之曾孙;
以近亲言之,则太宗之曾孙,陛下所宜建立,用系四海之心者也。
陛下春秋犹盛,俟有皇子,则退所为后者,颇优其礼于宗室,臣子之心,谁曰不然?
陛下勿听阴邪巧计,以误大事。
假如仓卒之际,柄有所归,致社稷宗庙不血食,书之史册,为万世愤,臣不愿陛下以圣明之质,当危亡之比也。
此事不宜优游,愿速裁定。
定之不速,必有奸人阴贼其间。
然亦不独陛下之过,辅弼之臣未闻力争,致宗祀无本,郁结群望,感召沴气,毒流天下。
所宜深罪,推之咎罚,无大于此。
论福康公主选尚乞依五礼之名存其物数奏嘉祐二年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一
臣闻古者婚姻,始用行人告以夫家采择之意,谓之纳采;
问女之名,归夫庙卜而获吉,以告女家,谓之问名、纳吉。
今选尚一出朝廷,不待纳采;
公主封爵已行诞告,不待问名而卜之。
若纳成则既有进财,请期则有司择日。
宜稍依五礼之名,存其物数,俾知古者婚姻之事重而夫妇之际严。
如此,则亦不忘古礼之义也。
欲俟公主出降日,令李玮家主婚之人具合用雁、币、玉、马等陈于内东门外,以授内谒者进入内中,付掌事者受之,其马即不入。
乞回赠亡祖父母官封奏嘉祐四年九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之一六(第二册第二○一二页)
祖文佑壮年夭阏,不及官荣。
亡祖母李氏守义勤劳,以持门绪。
欲乞以臣祫飨合加勋邑及后次磨勘更不迁转,回赠一官封。
言马政事奏嘉祐五年八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二、《群书会元截江纲》卷二五、《璧水群英待问会元》卷六七、《续资治通鉴》卷五九
自古国马盛衰,皆以所任得人失人而已。
汧、渭之间未尝无牧,而非子独能蕃息于周;
汧、陇之间未尝无牧,而张万岁独能蕃息于唐。
此前世得人之效也。
然得人而不久其任,久其任而不使专其事,使得专其事而不临以赏罚,亦不可以有功。
陕西马价,多出解盐,三司所支银绢,许于陕西转运司易钱。
权转运副使薛向既掌解盐,复领陕西财赋,可悉委之移用,仍俾择空地置监而孳养之。
盖得西方不失其土性,一利也;
因未尝耕垦之地,无伤于民,二利也;
因向之才,使久其任而经制之,三利也。
河北有河防塘泺之患,而土多泻卤,戎马所屯,地利不足,诸监牧多在此路,马又未尝孳息。
若就陕西兴监牧,即河北诸监有可存者,悉以西方良马易其恶种;
有可废者,悉以肥饶之地赋民。
于地不足而马所不宜之处,以肥饶之地赋民,收其课租,以助戎马之费;
地有馀而马所宜之处,以未尝耕垦之地牧马,而无伤于民,此又利之大者。
茍用,凡举辟官及论改旧敝,有功则无爱赏,败事则无惮罚,在于必行。
乞自京师支银绢充马直嘉祐七年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二
秦州古渭、永宁寨并原州、德顺军,今悉置场。
请自京师岁支银四万两、绸绢七万五千匹充马直
银以二万两并绸绢并充边库钱,馀阙万缗,以解盐钞并杂支钱给之。
请擢君子远小人奏治平四年三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宋史》卷三一六
陛下在推诚以应天,天意无它,合人心而已。
若至诚格物,物莫不以至诚应于上,自然感召和气。
今民力困极,国用窘乏,直须顺成,然后可及它事也。
帝王所职,惟在判别忠邪,自馀庶务,各有司存。
但不使小人得害君子,君子常居要近,则自治矣。
王陶治平四年四月戊辰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二、《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
臣虽至愚,岂不知废格诏旨,获罪至重。
然陛下初即位,圣德日新,上天助顺,风雨时若。
乃者闰月以来,寒暄不节,暴风屡作;
今兹时雨愆亢,螟螣孳生,险说纷纭,震骇群听。
原其所以如此者,过不在他,止一王陶而已。
天资薄险,势利是视,巧诈反覆,情态万状。
索其深蕴,真市井小人之不若也。
陛下念其东宫之旧,首加任使,擢为中丞
今乃挟持旧恩,专为险恶,轻视狷愤,织罗交搆,摧辱大臣,排抑端良,意欲天下权势一归于己。
郭逵、蔡挺迁改,臣等以为陛下处置皆当,故即奉行,亦累具陈,陛下必尽记忆。
至如韩琦、曾公亮押班事,盖以久来相承,寖成废礼,非是始于二臣。
以台制弹劾举职便可,何至引背负芒刺,目为跋扈,肆意深诋?
以此见处心积虑,在于排陷大臣,呼吸群众,以为己用,自图威柄,窃弄国权者也。
臣等早来屡陈,欲王陶补外,令其思过,陛下重难其事。
今除旧职并差遣,臣等不得守义固争,已负大罪。
今若又行内指挥,除陶翰林学士,乃是由其过恶,更获美迁,不惟臣等取轻群众,无以自立,且使天下待陛下为何如主哉!
唐德宗猜疑大臣,信任群小,陆贽以直道昌言,反见斥逐,裴延龄、韦渠牟、李齐运以纤屑狡狯,倚为腹心。
天下至今称德宗为至闇之主。
诚望陛下上法尧舜及三代之君,不愿陛下为唐德宗,贻讥万世也。
王陶不黜,陛下无以责内外大臣,展布四体,兴缉正统。
愿陛下无溺私,断之不疑。
邵亢亦缘攀附,职为谏官,不能自持正论,轻为王陶驱迫妄言,当显黜以厉群臣。
臣辄违制旨,罪固深重,亦乞必行典刑。
炎溽帖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一
启:炎溽未遑祗谒,悚仄悚仄。
人至,辱手翰,兼惠盐豉海物,已收,感激感激。
拜闻不宣。
拜启君玉修注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