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答复礼禅师《真妄偈》(题拟) 其一 中唐 · 宗密
五言排律 押纸韵
本净本不觉,由斯妄念起。
知真妄即空,知空妄即止。
止处名有终,迷时号无始。
因缘如幻梦,何终复何始?
此是众生源,穷之出生死。
座右铭 中唐 · 宗密
 押尤韵
寅起可办事,省语终寡尤。
身安勤戒定,事简疏交游。
他非不足辨,己过当自修。
百岁既有限,世事何时休。
落发堕僧数,应须侔上流。
胡为逐世变,志虑尚嚣浮。
四恩重山岳,锱铢未能酬。
蚩蚩居大厦,汲汲将焉求。
死生在呼吸,起灭若浮沤。
无令方服下,番作阿鼻由。
按:(《缁门警训》卷二)。
答复礼禅师《真妄偈》(题拟) 其二 中唐 · 宗密
 押纸韵
不是真生妄,妄迷真而起。
悟妄本自真,知真妄即止。
妄止似终末,悟来似初始。
迷悟性皆空,皆空无终始。
生死由此迷,达此出生死。
按:(《林间录》卷上)。
中唐 · 宗密
 押虞韵
乐儿本是一形躯,乍作官人乍作奴。
名目服章虽改变,始终奴主了无殊。
按:见《宗镜录》卷七四
温尚书 中唐 · 僧宗密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一切众生。无不具觉灵空寂。
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
未曾了悟。妄执身为我相。
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
随业受报。生老病死。
长劫轮回。然身中觉性
未曾生死。如梦被驱使。
身本安闲。如水作冰。
而温性不异。若能悟此意。
即是法身。本曰无生。
何有寄托。灵灵不昧。
了了常知。无所从来。
亦无所去。然多生习妄。
执以性成。喜怒哀乐。
微细流注。其理虽然顿违。
此情难以卒除。须长觉察。
损之又损。如风顿止。
波浪渐停。岂可一身所修。
便同佛用。但可以空寂为自身。
勿认色身。以真知为自心。
勿认妄念。妄念若起。
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
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
所向自由。天上人间
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已泯。
不受分段之身。自然易短为长。
易粗为妙。若微细流注。
一切寂灭。圆觉大智。
朗然独存。即随现千百亿身。
度有缘众生。名之曰佛。
盂兰盆经疏序 中唐 · 僧宗密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始于混沌。塞乎天地。
通人神。贯贵贱。
儒释皆宗之。其惟孝道矣。
应孝子之恳诚。救二亲之苦厄。
酬昊天恩德。其惟盂兰盆之教焉。
宗密罪衅。早年丧亲。
每履雪霜之悲。永怀风树之恨。
窃以终身坟垄。卒世烝尝。
虽展孝思。不资神道。
遂搜索圣贤之教。虔求追荐之方。
得此法门。实为妙行。
年年僧自咨白四事。供养三尊。
宗密依之修崇。已历多载。
兼讲其诰。用示未开。
今因归乡。依日开设。
□俗耆艾。悲喜遵行。
异口同音。请制新疏。
心在松柏。岂慢乡闾。
式允来情。发挥要道。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序 中唐 · 僧宗密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镜心未净。像色元空。
梦识无初。物境成有。
由是惑业袭习。报应纶轮。
尘沙劫波。莫之遏绝。
故我满净觉者。现相人中。
先说生灭因缘。今悟苦集灭道。
既除我执。未达法空
欲尽病根。方谈般若。
心境齐泯。即是真心。
垢净双亡。一切清净。
三千瑞焕。十六会彰。
今之所传。即第九分。
句偈隐略。旨趣深微。
慧彻三空。檀含万行。
住一十八处。密示阶差。
断二十七疑。潜通血脉。
不先遣遣。曷契如如。
故虽策修。始终无相。
由斯教理皆密。行果俱元。
致使口讽牛毛。心通麟角。
或配入名相。著事乖宗。
或但云一真。望源迷派。
其馀胸谈臆注。不足论矣。
河沙珍宝。三时身命。
喻所不及。岂徒然哉。
且天亲无著。师补处尊。
后学何疑。或添或弃。
故今所述。不攻异端。
疏是论文。乳非城内。
纂要名意。及经题目。
次下即释。无烦豫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 中唐 · 僧宗密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元亨利贞。乾之德也。
始于一气。常乐我净。
佛之德也。本乎一心。
专一气而致柔。修一心而成道。
心也者。冲虚妙粹。
炳焕灵明。无去无来。
冥通三际。非中非外。
洞彻十方。不灭不生。
岂四山之可害。离性离相。
奚五色之能盲。处生死流。
骊珠独耀于沧海。踞涅槃岸。
桂轮孤朗于碧天。大矣哉。
万法资始也。万法虚伪。
缘会而生。生法本无。
一切惟识。识如幻梦。
但是一心。心寂而知。
目之圆觉。弥满清净。
中不容他。故德用无边。
皆同一性。性起为相。
境智历然相得。性融身心廓尔。
方之海印。越彼太虚。
恢恢焉。晃晃焉。
迥出思议之表也。我佛證此。
悯物迷之。再叹奇哉。
三思大事。既全十力。
能摧树下魔军。爰起四心。
欲示宅中宝藏。然迷头舍父。
悟有易难。故仙苑觉场。
教兴顿渐。渐设五时之异。
空有迭彰。顿无二谛之殊。
幽灵绝待。今此经者。
顿之类欤。故如来入寂光土。
凡圣一源。现受用身。
主伴同会。曼殊大士。
创问本起之因。簿伽至尊。
首提究竟之果。照斯真体。
灭彼梦形。知无我人。
谁受轮转。种种幻化。
生于觉心。幻尽觉圆。
心通法遍。心本是佛。
由念起而漂沈。岸实不移。
因舟行而骛骤。顿除妄宰。
空不生华。渐竭爱源。
金无重矿。理绝修證。
智是阶差。觉前前非。
名后后位。况妄忘起灭。
德等圆明者焉。然出厩良驹。
已摇鞭影。埋尘大宝。
须设治方。故三观澄明。
真假俱入。诸轮绮互。
单复圆修。四相潜神。
非觉违拒。四病出体。
心华发明。令长中下期。
克念摄念而加行。别遍互习。
业障惑障而消亡。成就慧身。
静极觉遍。百千世界。
佛境现前。是以闻五种名。
超刹宝施福。说半偈义。
胜河沙小乘。实由无法不持。
无机不被者也。噫。
巴歌和众。似量腾于猿心。
雪曲应稀。了义匿于龙藏。
宗密髫专鲁诰。冠讨竺坟。
俱溺筌蹄。惟味糟粕。
幸于涪上。针芥相投。
禅遇南宗。教逢斯典。
一言之下。心地开通。
一轴之中。义天朗耀。
顷以道非常道。诸行无常。
今知心是佛心。定当作佛。
然佛称种智。修假多闻。
故复行诣百城。坐探偫籍。
讲虽滥泰。学且师安。
叨沐犹吾之纳。谬当真子之印。
再逢亲友。弥感佛恩。
久慨孤贫。将陈法施
采集般若。纶贯华严。
提挈毗尼。发明惟识。
然医方万品。宜选对治。
海宝千般。先求如意。
观夫文富义博。诚让杂华。
指体投机。无阶圆觉。
故参详诸论。反复百家。
以利其器。方为疏解。
冥心圣旨。极思研精。
义备性相。禅兼顿渐。
勒成三卷。以传强学。
然上中下品。根欲性殊。
今将法彼曲成。从其易简。
更搜精要。直注本经。
庶即事即心。日益日损者矣。
华严原人论序 中唐 · 僧宗密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万灵蠢蠢。皆有其本。
万物芸芸。各归其根。
未有无根本而有枝末者也。况三才中之最灵。
无本源乎。且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我今禀得人身。
而不自知所从来。曷能知他世所趣乎。
曷能知天下古今人事乎。故数十年中。
学无常师。博考内外。
以原自身。原之不已。
果得其本。然今习儒道者
祗知近则乃祖乃父。传体相续。
受得此身。远则混沌一气。
剖为阴阳之二。二生天地人三。
三生万物。万物与人。
皆气为本。习佛法者。
但云近则前生造业。随业受报。
得此人身。远则业又从惑。
展转乃至阿赖耶识。为身根本。
皆为已穷其理。而实未也。
然孔老释迦。皆是至圣。
随时应物。设教殊途。
内外相资。共利偫庶。
策勤万行。明因果始终。
推究万法。彰生起本末。
虽皆圣意。而有实有权。
二教惟权。佛兼权实。
策万行。惩恶劝善。
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
推万法。穷理尽性。
至于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
然当今学士。各执一宗。
就师佛者。仍迷实义。
故于天地人物。不能原之至源。
余今还依内外教理。推穷万法。
初从浅至深。于习权教者。
斥滞令通。而极其本。
后依了教。显示展转生起之义。
会偏令圆。而至于末。
文有四篇。名原人也。
示学徒文 中唐 · 僧宗密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一从别后。相忆是常。
未审朝暮用心。在何境界。
得背尘合觉否。外境内心。
觉了不相关否。定慧轻安适悦否。
修行若忘失菩提心。知之总是魔业否。
数数觉察。勤勤观照。
习气若起。当处即休。
辄莫随之。亦莫灭之。
何以故。阳燄之水不应趁故。
不应灭故。不应趁故。
免落凡夫纵情。不应灭故。
免堕二乘调伏。圆宗顿教。
毕竟如斯。但与本性相应。
觉智自然无间。长时之事。
难可具书。略标大分。
自须努力。不多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