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金丹诗诀 其一百 南宋 · 陈楠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离坎名为水火精,本是乾坤二卦成。
但取坎精点离穴,纯乾便可摄飞琼(以上《翠虚篇》)
盘栊颂 南宋 · 陈楠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终日盘盘圆又圆,中间一位土为尊。
磨来磨去知多少,个里全无斧凿痕。
紫庭经 南宋 · 陈楠
绛宫天子统乾乾,乾龙飞上九华天。
天中妙有无极宫,宫中万卷指玄篇。
篇篇皆露金丹旨,千句万句会一言。
教人只在寻汞铅,二物采入鼎中煎。
夜来火发昆崙山,山头火冷月光寒。
曲江之上金乌飞姮娥已与斗牛欢。
采之鍊之未片饷,一气渺渺通三关。
三关来往气无穷,一道白脉朝泥丸
泥丸之上紫金鼎,鼎中一块紫金团。
化为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透舌端。
吞吞服服入五内,脏腑畅甚身康安。
赤蛇苍龙交合时,风恬浪静虎龙蟠。
神水湛湛华池静,白雪纷纷飞四山。
七宝楼台十二时,楼前黄花深可观。
即此可谓铅汞精,化作精髓盈关源。
但去身中寻周天,前弦以后后弦前。
药物平平气象足,天地日月交会间。
虚空自然百杂碎,嚼破混沌软如绵。
番来覆去成一钱,遍体玉润而金坚
赤血换兮白血流,金光满室森森然。
一池秋水浸明月,一朵金花如红莲
此时身中神气全,不须求道复参禅。
我今知君如此贤,知君有分为神仙。
分明指示无两语,默默运用而抽添。
年中采用不用年,月中取日月徒然。
日中取时时易日,时中有刻而玄玄。
玄之又玄不可言,元来朔望明晦弦。
金翁姹女夺造化,神鬼哭泣惊相喧。
云收雨散万籁静,一粒玄珠种玉田
十月火候圣胎仙(《精华录》作圆),九转九朔(《精华录》作还七返)相回旋。
初时夹脊关脉开,其次膀胱如火然。
内中两肾如汤煎,时乎挑动冲心源。
心肾水火自交感,金水间隔随(《精华录》作谁)使然。
黄庭一气居中宫,宫制万象心掌权。
水源清清如玉镜,孰使河车如行船。
一霎火焰飞烧天,乌魂兔魄成微尘。
如斯默默觅真筌,一路径直入灵真。
分明精气(《精华录》作里)以气存,渐渐气积以生神。
此神乃是天地精,纯阳不死为真人。
若知如此宜修仙,修仙惟有金丹门。
金丹亦无第二诀,身中一亩为家园。
唾涕精津气血液,七件阴物何正(《精华录》作取)焉。
坎中非肾乃灵根,潭底日红北马奔。
七返九还在片时,一切万物皆生成。
惟此乾坤真运用,不必兀兀徒无言。
无心无念神已昏,安得凝聚成胎仙
胎仙只是交结成,交结惟在顷刻间。
君还知有太阳回,正在冬至几日前。
又言金精既降时,复以何物复金精。
金精只在坤宫药,坤在西南为川源。
蟾光终日照西川,只此便是药之根。
以时易日刻易时,一滴甘露名灵泉
吞入心中冲肺腧,落在膀胱而成丹。
丹头不在膀胱结,元在膀胱却在肝。
肝为木液遇金精,逢土交结成大还。
莫言此时有为功,又恐斯为著相言。
始于著相始无相,鍊精化气气归根。
气之根本凝成神,方曰无为而通灵。
譬如夫归交媾时,一点精血结成婴。
彼之以情而感情,尚且婴儿十月成。
何况宇宙在乎手,身中虎啸龙吟声。
虽然不见龙之吟,波浪高涌千万寻。
虽然不见虎之啸,夜深风声吼万林。
自乎丹道凝结后,以至火候烹鍊深。
及于十月霜飞时,神魂奔走安敢争。
一年都计十二月,卯酉沐浴谁敢行。
所以十月入神室,金鼎满满龙精盈。
缚云捉月之机关,得诀修鍊夫何难。
果然缚得云在山,又解捉住月之魂。
点头此语知古人,何虑不把身飞升。
身之壳兮心之肉,心中自有无价珍。
可以生我复死我,既能饥人亦饱人。
寻其毳路取其原,逍遥快乐无饥寒。
似此景象与證验,总在一日工夫间。
工夫如此譬似闲,药不远兮采不难。
谁知火候(《精华录》作焰)万丈红,烧杀三尸玉炉寒。
丹田亦能生紫芝,黄庭又以生红𥽷。
红𥽷一餐永不饥,紫芝一服常童颜。
满身浑是白乳花,金筋玉骨老不昏。
功成行满鹤来至,一举便要登云端。
罗浮翠虚吟 南宋 · 陈楠
嘉定壬申八月,翠虚道人在罗浮
眼前万事去如水,天地何处一沙鸥(《精华录》作浮沤)
吾将蜕形归玉阙,遂以金丹火候诀。
说与琼山白玉蟾,使之深识造化骨。
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
指示铅汞两个字,所谓真的玄中玄。
辛苦都来只十月,渐渐采取渐凝结。
而今通神(《精华录》作身)是白血,已觉四肢无寒热。
后来依旧去参人,勘破多少野狐精
个个不是真一处,都是旁门不是真。
恐君虚度此青春,从头一一为君陈。
若非金液还丹诀,不必空自劳精神。
有如迷者学采战,心心只向房中恋。
谓之阴丹御女方,手按眉间(《精华录》作尾闾吸气咽。
夺人精气(《精华录》作血)补吾身,执著三峰信邪见。
产门唤作生身处,九浅一深行几遍。
轩后彭祖容成,黄谷寿光赵飞燕
他家别有通霄路,酒肆淫坊戏历鍊。
莫言花里遇神仙,即把金篦换瓦片。
树根已朽叶徒青,气海波翻死如箭。
其他有若诸旁门,尚自可结安乐缘。
有如服气为中黄,有如守顶为混元。
有如运气为先天,有如咽液为灵泉
或者脾边认一穴,执定为之呼吸根。
或者口鼻为玄牝,纳清吐浊为返还。
或者默朝高上帝,心目上视守泥丸。
与彼存思气升降,以此谓之夹脊关。
与彼闭息吞津唾,谓之玉液金液丹。
与彼存神守脐下,与彼作念相眉间。
又如运心思脊骨,又如合口柱舌端。
竦肩缩颈偃脊背,唤作直入玉京山
口为华池舌为龙,唤作神水流潺潺。
此个(《精华录》作皆)旁门安乐法,拟作天仙岂不难。
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气归脐谓胎息。
手持念珠数呼吸,水壶土圭则时刻。
或依灵宝秘法行,直勒尾闾咽津液。
或参西山会真记,终日无言面对壁。
时人虽是学坐禅,何曾月照寒潭碧。
时人虽是学抱元,何曾如玉之在石。
或言大道本无为,枯木灰心孤默默。
或言已自显现成,试问幻身何处得。
更有劳形采日月,谓之天魂与地魄。
更有终宵服七曜,谓之造化真血脉。
更有肘后飞金精,气自腾腾水滴滴。
更有太乙含真气,心自冥冥肾寂寂。
有般循环运流珠,有般静定想朱橘
如斯皆是养命方,即非无质生灵质。
道要无中养就儿,个中别有真端的。
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
可怜愚夫自执迷,迷迷相指尽无为(一作画无无)
个般诡怪颠狂辈,坐中摇动颤多时。
屈伸偃仰千万状,啼哭叫唤如儿嬉。
盖绿方寸无主人,气(《精华录》作精)虚气散神狂飞。
一队妄想争唱(《精华录》作人相)鬨,以此诳俗诱愚痴。
不知与道合其真,与鬼合邪徒妄为。
一才心动气随动,跳跃颤掉运神机。
或曰此是阳气来,或曰龙虎争战时。
或曰河车千万迎(《精华录》作匝),或曰水火相奔驰。
看看摇摆五脏气,一旦脑泻精神羸。
当初神祖留丹诀,无中生有作丹基。
何曾有此鬼怪状,尽是下士阐提
我闻前代诸圣师,无为之中无不为。
尽于无相生实相,不假想化并行持。
则有些儿奇又奇,心肾元来非坎离。
肝心脾肺肾肠胆,只是空屋旧藩篱。
涕唾津精气血液,只可接助为阶梯。
精神魂魄心意气,观之自是而实非。
何须内观及鉴形,或听灵响视泓池。
吞霞饮露服元气,功效不验心神疲。
演说清虚弄炉火,索人投状赍金宝。
敢将蛙井(原作草,据《精华录》改)藐沧溟,元始天尊即是我。
虚收衔号伪神通,指划鬼神说因果。
今朝明朝又奏名,内丹外丹无不可。
欺贤罔圣昧三光,自视祸福皆懡㦬。
招邀徒弟走市廛,醉酒饱德(《精华录》作肉)成群夥。
大道从来绝名相,真仙本自无花草。
教他戒誓立辛勤,争如汝自辛勤好。
一人迷昧犹自可,迷以传迷迷至老。
此辈一盲引众盲,共入迷途真忧恼。
忽朝福尽罪报来,获罪于天无所祷。
三元九府录其愆,迫魂系魄受冥考。
举世人人喜学仙,几人日日去参玄。
各自妄诞自相高,不务真实为真诠。
古人好语须切记,工夫纯熟语通仙。
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不到不方圆。
我昔工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
有一婴儿在丹田,与我形貌亦如然。
翻思尘世(原作尘,据《精华录》改)道者,三年九载空迁延。
依前云水游四海,冷眼看有谁堪传。
炷香问道仍下风,勘辨邪正知愚贤。
归来作此翠虚吟,犹如杲日丽青天。
扫除末学小伎术,分别火候鍊药物。
只取一味水中金,收拾虚无造化窟。
促将百脉尽归源,脉任(《精华录》作住)气停丹始结。
初时枯水依寒岩,二兽相逢如电掣。
中央正位产玄珠,浪静风平云雨歇。
半时之间见丹头,软似绵团硬似铁。
此时南方赤凤血,采之须要知时节。
一般才得万般全,复命归根真孔穴。
内中自有真壶天,风物光明月皎洁。
龙吟虎啸铅汞交,灼见黄芽芽(《精华录》作并)白雪。
每常天地交合时,夺取阴阳造化机。
卯酉甲庚须沐浴,弦望晦朔要防危。
随日随时则斤两,抽添运用在怡怡。
十二时中只一时,九还七返这些儿。
温养功须常固济,巽风常向坎中吹。
行坐寝食总如之,性(《精华录》作惟)恐火冷丹力迟。
一年周天除卯酉,九转工夫月用九。
至于十月玉霜飞,圣胎圆就风雷吼。
一载胎生一个儿,子生孙了又孙枝。
千百亿化最妙处,岂可容易教人知。
忘形死心绝尔汝,存亡动静分宝主。
朝昏药物有浮沉,水火爻符宜检举。
真气薰蒸无寒暑,纯阳流溢无生死。
有一子母分胎路,妙在尾箕斗牛女。
若欲延年救老残,断除淫欲行旁门。
果将流形永住世,除非运火鍊神丹。
神丹之功三百日,七解七蜕成大还。
聚则成形散成气,天上人间总一般。
宁可求师安乐法,不可邪淫采精血。
古云天地悉皆归,须学无为清净诀。
缚住青山万顷云,捞取碧潭一轮月。
玄关一窍无人知,此是刀圭甚奇绝。
夜来撞见吕秀才,有一丹诀犹奇哉。
却把太虚为炉鼎,活捉乌兔为药材。
山河大地发猛火,于中万象生云雷。
昔日混沌今品物,一时交结成圣胎。
也无金木相间隔,也无龙虎分南北。
不问子母及雌雄,不问夫妻及黑白。
何人名曰大还丹,太上老君吞不得。
老君留与清闲客,服了飞仙登太极。
更将一盏鸿濛酒,饵此刀圭壮颜色。
任从沧海变桑田,我道壶中未一年。
悬知汝心如铁坚,所以口口密相传。
妙处都无半句子,神仙法度真自然。
速须下手结胎仙,朗吟归去蓬莱天。
水调歌头 赠九霞子鞠九思 南宋 · 陈楠
 押词韵第十二部
夺取天机妙,夜半看辰杓。
一些珠露,阿谁运倒稻花头
便向此时采取,宛如碧莲合蕊,滴破玉池秋。
万籁风初起,明月一沙鸥。

紫河车,乘赤凤,入琼楼。
谓之玉汞,与铅与土正相投。
五气三花聚顶,吹著自然真火,鍊得似红榴。
十月胎仙出,雷电送金虬。
鹊桥仙 赠蛰虚子沙道昭 南宋 · 陈楠
 押词韵第十七部
红莲含蕊,露珠凝碧,飞落华池滴滴。
运归金鼎唤丁公,炼得似、一枚朱橘

三花喷火,五云拥月,上有金胎神室。
洞房云雨正春风,十个月、胎仙了毕。
真珠帘 赠海南子白玉蟾 南宋 · 陈楠
金丹大药人人有。
要须是、心传口授。
一片白龙肝,一盏醍醐酒。
只为离无寻坎有。
移却南宸回北斗
好笑。
见金翁姹女,两个厮斗。
些儿铅汞调匀,观汉月海潮,抽添火候。
一箭透三关,方表神仙手。
兔子方来乌处住,龟儿便把蛇吞了。
知否。
那两个钟吕,是吾师友。
忆江南 其一 南宋 · 陈楠
 押阳韵
毛发薄,三转运行阳。
胎色渐红阴渐缩,推移岁运助阳刚。
育火养中央。

成物象,五转辨微茫。
出入尚迟形上小,晨昏时饮玉壶浆。
天籁奏笙簧。
其二
 押侵韵
丹已返,四转运行阴。
逢六闭藏阳户气,三关全透合丁壬。
龟游任浮沉。

时出入,无碍贯他心。
游戏神通常出面,圆光周匝绕千寻。
寒暑不相侵。
其三
 押元韵
内外变,八转始还元。
地带长垂主坎户,周行胎息贯天门
太始道方存。

纯一体,赤黑气常喷。
丹火发时烧内景,冷泉涌处浴猴孙。
神水赤龟吞。
望江南 南宋 · 陈楠
 押庚韵
珠自右,紫电入丹城
内养婴儿成赤象,时逢五转采阳精。
火自水中生。

烧鬼岳,紫电起峥嵘。
随意嬉游寰海内,寐如砂碛卧长鲸。
时序与偕行。
尸解颂 南宋 · 陈楠
六言诗 押冬韵
顶上雷声霹雳,混沌落地无踪。
今朝得路便行,骑个无角火龙(以上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
阴符髓 南宋 · 陈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
夫神仙抱一之道者,上天所祐也。
世不可得之,乃太乙含真之元。
太乙者,太极太渊之源,是虚无鍊神之道。
一者气也,人能将太乙真气与我真气相济,包含太和,久而鍊之,乃为大丹。
丹者纯阳也,阳者天道也,故神合道,聚则成形,散则成风,故与道相通。
通者道养气,养气者神保,神天道也,故曰精气相济。
久而用火,乃真气战退阴魔,是谓纯阳。
鍊形以身为国,以心为君,以精为民。
形者炉也,首者鼎也,精满于脑,故用火鍊。
火者阳也,息者风也,以风吹火鍊形神,形神俱妙,故曰鍊形。
鍊形者,先须存心于内,真气冲和。
火乃丹阳之气,纯粹之精运行不绝,升沉往还,周而复始,包含万类,故乃丹阳也。
天地者阴阳之精也,天气降而复升,地气升而复降。
天之阳晶为日,地之阴晶为月。
若得斗柄之机自然斡动,日月运行而无休息,乃纯阳鍊神之道。
天枢之上,天元一气注之;
天枢之下,地元一气注之;
天枢之中,阴之与阳人能混之。
上下无穷,与天齐年。
今之人而不能知者,贪欲忘精,用心失神,劳形散气,以故冥然而死,故谓五贼之败也。
所谓见之者昌,不见则亡。
五贼者五行之正气也,天真者道之元也,长养万物,生杀机权,造化之本。
久而满于体内,精与天真相济,天气降于地,地气接之而不相离。
若能识之,故不死矣。
广成子曰:「吾一万二千岁,皆因五行正理也」。
五行者五藏也。
水得一气,人肾属于水。
人未生之前,以道为本,但人命门上应北方太乙之源,造化之根;
次生左肾,此中生日脉脉,涌腾朝元,下至巽坤,中有元基,聚四时之气,入于中宫,并而朝于顶上,故施行于天。
头圆象天,足方象地,中理五行之正气也,聚入绛宫,散而达于筋骨上下,而复涌泉,混合万神,故乃青阳至首,群阴皆散。
更用天之五行正气,内降五行,共处入鼎,修鍊成丹,故不死矣。
天以斗为机,人以心为机。
天机运于阴阳,人机则成大道。
大道者无为也,无为性不乱,性不乱则神不移,神不移则精不散,精不散则气不荡,气不荡则精火相随。
精火不散,万神聚于神乡,在于昆崙之内,朝于顶上,始得一气之造化也。
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者天地之根,阴阳之本,万物赖此以生成,千灵资之以舒惨。
至于高天厚地,洞府神仙,玄象灵宫,神真圣像,未有一物不同元气而生者也。
夫未生之时,先受天气,故为人性。
然后二气相合,故乃成形。
人能澄心如天不动,故同天地。
人心者机本也,人能存其心,守其神,以心为性,以气为命。
而不能行者,气绝命亡,皆因乱性散神。
道者,清气也,人受一气,体养万神纯阳之理,故谓天之道。
杀机者,造化也,龙者气也,蛇者火也。
若运精气,上下往来,夺天地造化,故曰机也。
若去五欲,动于机权,如天之作人,肾中青阳之真,为之龟蛇,上通天元之气,呼吸而上下相应,起而离陆地也。
广成子曰:脐下一寸三分,气海中有真精一合,内有二经,左曰丹阳经,右曰灵阳经。
二经上通于脑,其中有府,名曰灵阳府。
府中有二穴,左曰太极穴,右曰冲虚穴。
上通天气,下至海元,故曰呼吸。
天气下降而养真精,上者为龙,青阳之本,下者为蛇,则元气始也。
二气相交而成大药,久鍊成丹,故不死矣。
久鍊神趋物外,故曰起陆。
人发杀机,守于阳神。
阴阳升降,天以冬夏二至,人以一呼一吸,呼则至于根,吸则至于蒂,一吸天气下降,一呼地气上腾。
我以真气运下元,地气上于天,故曰天地返覆。
天性不可乱,神气不可移,能与精气交而生万神,若天地安和而长万物。
圣人内默聪明,外屏嗜欲,静居太始之先,未始有巧拙之辨。
三要者,玄牝、玉户、金关,上通于天,下通于地。
切勿眼观心动,耳听神移,口谈气散。
故三要动之神散也。
但人心中有二窍,左曰玄,右曰牝,下入气海,上通泥丸,此真相通玉户、金关,夹脊相凑,过三关而朝北极,阳穴动而养真。
广成子曰:「木去火则不灰,人去性则不死」。
火出神散,神散气离,气离身亡。
国有奸久而破,身有邪久而死,去奸则宁,去邪则安。
天地盗太虚,人蛊盗天地。
蝾虰者人腹之虫,烁我魂魄,亡我神气,散我精血,若能还阴阳造化之机,勿能害耳。
圣人以机筹运,法造化之机,如是修鍊天界。
天以一气长养万物,人受一气而生万神,散一气以盗而死。
古圣人食天气自有时,自调百脉,畅饮太和,真气注想身田,即得五脏清凉,六府调泰,关节元气精神安也。
广成子曰:「气之柔弱,穿筋骨,安精神,皆使关节通流」。
岂不理乎?
神机内用,千变万化,天运机而养万物,人运机而化不穷。
人知外象有吉凶之兆,即寿而应,而不知自已有神,乃为神仙所为神也。
日月者阴阳之至晶也,周游八极,寒暑相推剋,天地之意,定于日月周游之道也。
日出月入,在于数中。
数者一也,一者气也,圣人得之,通天地阴阳地理,固气养神,不失于道,万变始也。
君子可以固穷,下士闻笑而轻命。
三返在于三元,天元真气居首,灵元真气居中,本元真气居下。
精者师也,心者王也,身者形也。
三阳循于内,久而神自朝元,故不死矣。
以天道而化下方,万物受道所生,自然而然,乃大恩生。
不以色欲纵其心,安其心而保其气,造化自恩生也。
剪其欲,正其心,定其气,守神抱一,至静而日新,必达于源,至于神,阴阳之本也。
目不视色,神不移;
神不移,其气内藏,至乐天真,终无所扰。
广成子曰:禽者南方之鸟也,人能致伏真精,力久如禽,飞腾太虚,不过以气而作飞仙。
损有馀而补不足,有馀者心,不足者精。
有馀不能损,则其不足不能补,补不足者是害也。
节欲潜形,物束无味,有恩存焉,害中恩也。
天地之理,圣人之机,至道之苗,万物之本,阴阳之宗,故造化无穷。
圣人于至道之精,我之有也。
道之勃然,万物自物,我哲耳。
阴阳非胜我之用,胜之者我神我灵,而阴阳同胜天地者,二气结而万物皆同也。
哲同神气,圣人也,而异于人,故作神仙矣。
按:《修真十书·杂著指玄篇》卷三,正统道藏本。
丹基归一论 南宋 · 陈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翠虚篇》(正统道藏本)
古人有言:「得其一,万事毕」。
噫,诚哉是言也,此吾所以刻丹经之繁芜,标紫书之枢要,盖为是也。
一也者,金丹之基也,实千经万论之原,千变万化之祖也。
以要言之,天魂地魄,即日精月华也。
红铅黑汞,即金精木液也。
乌兔即龟蛇也,马牛即龙虎也。
朱砂水银,乃黄芽白雪之骨也。
丹砂秋石,乃白金黑锡之由也。
别之为男女夫妇,体之为金木水火,类之为青幽徐扬,象之为乾坤坎离。
或曰河车者,或黄舆者,或有言交梨火枣者,或有言金砂玉汞者,又如丁翁黄婆之名,婴儿姹女之号,拆为黑白,分为青黄,有如许之纷纷。
其实阴阳二字也,是皆一物。
谓如守一坛,戊己户,玄关一窍,玄牝之门,神水华池,铅炉土釜,朱砂鼎,偃月炉,中黄宫,丹元府,神室气府,关元丹田,呼吸之根,凝结之所,此又皆一处也。
复如冬夏二至,春秋两分,卯酉甲庚,弦望晦朔,子午己亥,寅子坤申,二十四气,七十二候,一年交合,一月周回,离坎之时,兔鸡之月,乾巽之穴,二八之门,朝屯暮蒙,昼姤夜复,人不知以为果须依时按节,推气测候,分拆数法,准则铢爻,故日视土圭,夜瞻刻漏,谬之甚矣。
又岂知周年造化,乃周身之精气,日夜时刻,乃精气之变态也。
其中有衰有旺,有升降有浮沉,有清有浊。
是以圣人以外象證之,殊不知天地气数,在乎一时之工夫也。
所以中间有阴阳寒暑之證,有生杀盈亏之状,小则按百刻,大则如一年,只在一时而然也。
然一时即一处也,一处即一物也。
人知此之所以为一,则采取有法,运用有度,斤两有则,水火有等,与夫抽添进退之妙,沐浴交结之奥,不无防危虑险也。
若毫釐之失,则日月失道,金汞异炉,非知造化之深者,莫克知阴阳之义,如是其秘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金丹也,金丹即道也。
古仙上灵,诏人鍊七返九还金液大丹者,故乃入道之捷径耳,故有「片饷工夫,自然交媾,回风混合,百日工灵」之语。
行之九月,谓之九转,鍊之一年,谓之圣胎。
此其所以隐而不露者,以上天秘惜,不欲轻泄此道耳,岂得无祸福于传授贤否之间乎?
既以唾、涕、精、津、气、血液为阴物也,又以泥丸、丹田、心、肾、脾、肺、尾闾、夹脊、口、鼻非真一处也,何从而知金木之所以间隔,水火之所以既未济者?
能以「一」之一字订诸群经,参诸往哲,勿以神气为自然归复,勿以禅定为自然交合。
审能如是,或恐暗合孙吴,而终非促百脉以归源,穷九关而彻底,三火所聚,八水同归者也。
至于神入气为胎,火鍊药成丹,岂容易明。
有曰神卫气者,有曰神凝则气聚者,有曰神气自然归复者。
皓首茫然,反起虚无之叹,夫岂知丹基之真,一为妙哉!
若将游浮灵,揖华佺于空蒙盲霭之上者,得一可以毕万,故作《丹基归一论》以付学者白玉蟾颍川陈泥丸太乙刀圭之说传诸后古云。
太上三五邵阳铁面火车五雷大法法序 南宋 · 陈楠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
邵阳雷公于南岳衡山祝融峰顶得遇六波天主帝君,授以三阳五雷之道,使之掌风雷之政,凡天下水旱人民疫疠,皆隶之焉。
昔六波天主帝君乃以都天大雷火印,并三阳五雷神火之印,及雷霆都司符玺,悉以付之,自是邵阳雷公,颐指神气,使风雷立至,积久而有大功,闻于上帝,遂诏封为三五邵阳雷公火车将军,以掌中斗大魁五雷之政。
复命四帅乃闾、卫、任、郑降于湖南邵阳之境,与邵阳雷公互相统属,同主雷霆之事。
是时黑云蔽天,雄风刮地,雷声遍于山谷,电影现于丘闾,如是三日,然后开霁。
故此邵阳五帅立为一司,其威厉英猛雄烈,举世莫有知者。
旌阳县许君逊隐于豫章西山,后数年丹成,得九天灵剑之术,飞神驭气西山之上,专以伐蛟为心,蛟精知之,遂遁于潭州之境。
上帝闻知,乃降诏,以此书赐许君,以斗府雷雨判官为职,仍以邵阳五帅为将,诏立邵阳五雷元帅之司,以斗府雷雨判官掌之,以邵阳五帅辅之。
因此许君遂得风雷之权,蛟精寻亦剿绝。
此事乃吴猛丁义二君当时得其传流,年代更变,流传至今,其有得是书者,亦须秘受,当体旌阳许君所得之意,及邵阳五帅所聚之因,古甚秘之,亦莫有传之者,独吴、丁二君派其源矣。
旌阳飞升之后,其事不载于家传,盖无人知此也。
但得邵阳之法者当知之,敬书数语以冠法书之首云。
泥丸道人陈楠南木稽首敬书。
按:《道法会元》卷一二二,正统道藏本。